GPS天线的高程怎么求?

严格的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当大地水准面在陆地下面,这段距离实际上是不能直接测定的。假设从海平面(可认为是大地水准面,其高程为零)起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到陆上某待定高程点,那么利用位差等于常数的原理,将水准路线每小段高差乘以该高差段的重力值的结果(位差),应等于待测点严格海拔高程乘以它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平均值。
因此,严格的海拔高等于沿水准路线测得的位差除以该重力平均值。但这个沿地下垂线上的重力平均值是不可能准确求得的,只能采用某种地壳密度模型的假定下推算的粗略近似值。为克服这种不可测性,同时避免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工作,所有的重力值都用已知的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得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海拔高称为近似海拔高。
要弄清楚珠峰高程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高程的方向。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
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要弄清楚珠峰高程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高程的方向。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 严格的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当大地水准面在陆地下面,这段距离实际上是不能直接测定的。假设从海平面(可认为是大地水准面,其高程为零)起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到陆上某待定高程点,那么利用位差等于常数的原理,将水准路线每小段高差乘以该高差段的重力值的结果(位差),应等于待测点严格海拔高程乘以它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平均值。
因此,严格的海拔高等于沿水准路线测得的位差除以该重力平均值。但这个沿地下垂线上的重力平均值是不可能准确求得的,只能采用某种地壳密度模型的假定下推算的粗略近似值。为克服这种不可测性,同时避免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工作,所有的重力值都用已知的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得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海拔高称为近似海拔高。 严格的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当大地水准面在陆地下面,这段距离实际上是不能直接测定的。假设从海平面(可认为是大地水准面,其高程为零)起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到陆上某待定高程点,那么利用位差等于常数的原理,将水准路线每小段高差乘以该高差段的重力值的结果(位差),应等于待测点严格海拔高程乘以它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平均值。因此,严格的海拔高等于沿水准路线测得的位差除以该重力平均值。但这个沿地下垂线上的重力平均值是不可能准确求得的,只能采用某种地壳密度模型的假定下推算的粗略近似值。为克服这种不可测性,同时避免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工作,所有的重力值都用已知的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得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海拔高称为近似海拔高。

  为了克服上述严格海拔高程的不可测性,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平均值换成正常重力值的平均值,后者可以精确计算,水准路线上的重力仍采用实测重力值。用这种方法定义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系统。由于平均重力值的改变,其效果相当于高程起算面的改变,即不再是大地水准面,而称为似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同大地水准面一致,在陆地则有差别。目前,我国的法定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

海拔高程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地球是一个绕其极轴旋转的质体,极轴就是在普通地球仪上看到的那根旋转轴,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通过旋转轴跟地球仪的两个交点有一组大圆线,称为经线,并且还有一组跟旋转轴相垂直的圆线,称为纬线,由经线与纬线组成的格网就构成了地理坐标系。可以说,地球上的任一点均有其经纬度值。地球仪上的大洋、大洲、国家、城市、山川河流、交通线路等的位置、方位、距离都可在地理坐标系中确定。可是如何确定地物在三维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呢?
  在测绘工作中,我们将大地高作为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为了便于比较任意两点的高度差异,还需要确定一个高程的起算点或基准面(我国采用1985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基准面)。高程总是相对某一起算面来度量的,大地水准面既是一个几何面,又是一个物理面,更重要的是大地水准面是静止的海水面。因此,自然可以选择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这种高程度量系统称为海拔高程系统,在大地测量中又称正高系统。一般,地形图上标出的高程就是海拔高程。

  严格的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当大地水准面在陆地下面,这段距离实际上是不能直接测定的。假设从海平面(可认为是大地水准面,其高程为零)起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到陆上某待定高程点,那么利用位差等于常数的原理,将水准路线每小段高差乘以该高差段的重力值的结果(位差),应等于待测点严格海拔高程乘以它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平均值。因此,严格的海拔高等于沿水准路线测得的位差除以该重力平均值。但这个沿地下垂线上的重力平均值是不可能准确求得的,只能采用某种地壳密度模型的假定下推算的粗略近似值。为克服这种不可测性,同时避免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工作,所有的重力值都用已知的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得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海拔高称为近似海拔高。

  为了克服上述严格海拔高程的不可测性,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平均值换成正常重力值的平均值,后者可以精确计算,水准路线上的重力仍采用实测重力值。用这种方法定义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系统。由于平均重力值的改变,其效果相当于高程起算面的改变,即不再是大地水准面,而称为似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同大地水准面一致,在陆地则有差别。目前,我国的法定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
要弄清楚珠峰高程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高程的方向,其次是高程的基准。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球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人的眼睛其实总是在“忠实地欺骗”自己。你用眼睛看面前的珠峰,你看到的高度其实不是珠峰真正的高度,因为地球是椭圆的,你的视线的起点是你脚下的那一点,而不是珠峰脚下的那一点,因此你看到的珠峰要比其真实高度低一些。那些光学的测量仪器如果在远处测量珠峰,就像人的眼睛一样,也是有偏差的。

   要明确珠峰高程的意义,明白了高程的方向,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高程的基准是什么。

 通俗的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这里就出现一个重要的概念——大地水准面。测量学中的基准面就是大地水准面,是整体上非常接近于地球自然表面的水准面。由于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因此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方处处与重力线相垂直。理论上,它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也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面。由于地球质量特别是外层质量分布不均匀,使得大地水准面形状非常复杂。

   在我们目前不能唯一地确定大地水准面地时候,各个国家和地区往往选择一个平均海水面代替它。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水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因此,珠峰的高程实际上就是在珠峰的重力线方向上相对于青岛黄海海平面的高度。

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
水平线以上高度吧 海拨高是以海平面为参照物的垂直高度。 说的很好 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弄清楚珠峰高程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高程的方向。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

gps测量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gps测量实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gps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

  控制测量学课程综合(生产)实习是在完成了《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后,在校外模拟或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习。能满足一般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及工程测量对首级控制网的选点要求,通视良好,高差适中,以便实习。实习场地埋设永久性测量标志。

  综合(生产)实习是在完成了《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后,模拟或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习。通过四周时间的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校内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GPS定位原理与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工程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熟悉GPS作业计划、GPS控制网布设、观测、数据处理的作业程序及方法。

  3.熟悉并掌握等级导线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4.对野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掌握运用“GPS数据后处理软件”处理GPS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5.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煅炼,提高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

  三、实习地点及时间

  1.实习地点:虎石台地区

  2.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日――11月6日,共计1周。

  四、实习仪器装备和工具

  五、实习内容及要求

  1.踏勘、选点、埋石

  1)由教师带领踏勘全测区,了解测区情况及任务,领会建网的目的和意义。

  2)教师向我们介绍测区情况,分配测量任务。若需埋石,则各小组进行埋石工作。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控制网略图;

  b选点、埋石方法及情况;

  c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

  dGPS网点的图形及基本连接方法、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图的绘制;

  e导线的布设形设与等级;

  f观测成果质量分析。

  2.平面控制测量(E级GPS网、四等三角网)

  1)共同完成GPS控制网作业计划,进行最佳最观测时段的选择和作业调度;

  2)与其他小组合作,完成一个E级GPS网的建网、观测工作;

  3.外业成果概算和内业平差计算

  1)上述各项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经过整理和检查,对观测成果及时进行外业成果概算

  a平面控制网概算内容及计算;b高程控制网概算内容及计算;

  2)概算成果通过各项检验后,进行平差计算。

  a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b高程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3)进行GPS数据后处理,并提交一份合格的GPS数据处理报告和技术总结。

  六、实习收获、体会

  令人疲惫而又难忘的测量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晒黄的皮肤见证了我们实习的辛苦,在测量期间,我们测绘人穿梭在校园的道路上,高声的喊话、疲惫的身影。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控制测量整个工作程序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掌握控制测量的专业技术,同时结合测区具体条件应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在课堂上不会遇到的情况,发现了不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同时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团体的力量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中所收获的。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也太重要了,实习小组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们应该以团队为重,以完成任务做好实习为目的。

  gps测量实习心得体会2

  这次GPS实习包括两大部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测绘gps实习总结。其中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等)、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调度方案的确定、正式外业数据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以及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

  这次实习,实习成果如本报告第一到第三部分所展示,从整体来说,通过静态测量建立了武汉大学一校区到三校区的的国家C级GPS控制网,而通过动态RTK地形测量获得了武汉大学三校区友谊广场的等高线图。其中在静态测量的内业处理中,通过基线解算、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等过程可以很容易的得到重复基线长度较差、无约束和约束平差后各点的大地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了现代的测绘在空间卫星技术下的发展和GPS在各方面的'领域的广泛运用。也深刻的理解了现代社会对内业处理工作者的高知识水平的要求。

  在内业处理过程中,经过自动化的基线解算和平差,通过删减卫星调整基线来提高精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空间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测绘技术将更加长远发展,那么就对我们现在还未走入社会的测绘人要求更多而且要求更高,数学计算和协调能力是测绘的显性要求,而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将是测绘的隐性要求而且将会越来越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在静态测量实习过程中由于其中一台GPS接收机因为电源耗尽无法正常开机而使我们第二天的数据采集不能按照计划的调度方案执行。因而需要临时调整调度方案,这对我们而言是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一开始各组长和队长都有点慌,因为这样会导致我们原先的计划全被打乱,而且要重新安排调度计划。一方面我们需要按照国家C级网的要求进行观测(每个点得观测至少2个时段,每个时段至少观测60分钟),但另一方面由于接收机数量上会减少一台,加上电池的工作时间有限,以及老师要求我们每个时段得观测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剩下的任务我们如果依然按照规范和老师的硬性要求去做一天绝对完成不了任务。最后请教老师,发现老师很快的对剩下的任务进行了规划,也就是说,只要观测网能够反应大致的区域,可以让部分点只观测一个时段,这样就能在一天内顺利的完成任务。从最后内业处理的结果来看,老师的布局还是比较不错的。我想可能是我们所观测的基线不长(平均就几百米的样子),因而基线处理的结果基本上是固定解。这次突发事件对于我们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这样的一次外业数据采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而且从这样一个比较小的突发事件中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我感觉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感觉这次外业数据采集同学们还是比较空闲,所以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项目,比如专门花一两天来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者是能够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宝接收机的操作也能掌握莱卡接收机的操作,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希望学院对GPS实习更加重视一些,能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gps测量实习心得体会3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实习,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3)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图形绘制和面积量算,并对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4)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对GPS数据的处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1.GPS数据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设置:按MENU键,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地图单位”后,可进行以下设置:

  a.导航单位设置:设置为公里米公里/小时

  b.北参考选择:选择真北

  c.坐标投影:纬度/经度设置为度/分/秒,自定义坐标系选择“横向墨卡托”后,进行以下设置:原点纬度:00.00000N,原点经度:105.0000E,设置好后进入下一页设置比例因子:1.,通用米单位:1.0000000,原点向东偏移:,原点向北偏移:,按“完成”即可。

  d.参考椭球:选择“用户”后,根据所要测的坐标系及3°或6°带进行DA,DF,DX,DY,DZ的参数的设置,再进入下一页设置“自定义基准”,X旋转:+00.00000,Y旋转:+00.00000,Z旋转:+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则完成好设置,最后按ESC键直到显示要测数据。

  (2)手持GPS定位测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测点,等到精度达到要求时,按下MARK键,则显示出已设定好要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显示出的数据后可按ESC键进行下一测点的测定。

  2.图上坐标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点刚好位于某根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高程,否则需采用比例内插的方法确定。

  如上图所示:E点位于高程

  为51m的等高线上,则E点的

  高程就为51m,而F点位于48

  与49这两根等高线之间,可以

  通过F点作一大致与两根等高

  线垂直的直线交于这两根等高

  线于m,n点,从图上量得距离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规则的图形通常可采用几何图形量算法和坐标解析量算法;不规则图形通常可采用网点法,平行线法,计数器编程法,CAD法和求积仪法等。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

  使用以毫米为单位的透明方格纸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测图形上,首先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若整格数为n,不满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

  算,得到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所代表的面积,

  (2)格点法:图形范围内的点数a,与轮廓线接触的

  点数b,每个点代表的面积s,则图形面积为:

  将图形分割成高为h的梯形,然后利用求所有梯形的面积之和用平行线法求面积的精度取决于平行线之间的间隔大小,平行线间隔愈小,则面积量算精度愈高。

  本次实习时不定时多地点的实习,主要是手持GPS进行测定,并量算和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

  20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组在林学楼305听老师讲解实习内容及任务,并领取各组的仪器,之后,在我小教学区进行GPS的设置及应用,找到教学区布设好的点,用GPS测一些点,学会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篮球场集中以待出发,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刘家山。在出发之前,老师进行了指导,设定了各组的GPS参数,一却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沿路勘测选点,并测定、记录。到刘家山后,老师带我们测定许多点,这些点组成一个闭合的布控区域,目的是进行野外认识地形图,并在图上绘出行进路线,量算闭合区域的面积。

  次日早晨,我组8点半在A6集中,安排好测量任务,对我校教学区已经布设好的22个点进行测定。下午进行东三环勘测选点,布设测点,并沿东三环向世博园方向测定各点的坐标、经纬度、高程,我们组轮换工作,测了各点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带的坐标。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是负责本组的相关事情和相应的测量,组织本组的组员一同完成本次实习内容。由于GPS仪器较少,实习中,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实习的各项工作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锻炼。

  实习之初,我进行了GPS的设置,学习如何使用GPS,并教不会设置和测量的成员。在校园里测点时,我主要跟同本组成员进行记录,并设置GPS为西安80坐标系测定一些点,协助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了校园内的22个点的测定。在去刘家山的过程中,我测定了从篮球场至林学院饮水池之间的点,测定东三环时,我指导测量,也亲自测了一些点,测完之后,我整理好数据,并描绘在地图上,写好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三、地图比较与分析

  从实习报告书上的三张不同时段拍摄的地形图可以看出,20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标系3°带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都比较详细(在同一比例尺下)。

  从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可看出,现在的东三环,我校的工学楼,图书馆,林学楼,标本馆等地物符号都没有,说明当时这些都没有建造。在现在的东三环路上及沿线两侧,由于修建而拆迁了许多建筑,现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两幅图上没有,而校门口下

  面的农场在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已经没有,说明20xx年后已经不存在或搬迁走了。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其特点明显,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观测时间短。

  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GPS由于接收卫星信号,在直接收到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面物反射的卫星信号,多种信号叠加就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的位置变化,GPS测量还存在卫星传播信号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人为误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点的高程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图上量算高程时,比较麻烦,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也有一定的误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图上量算时,由于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密度,高程标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难。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测量时,都存在仪器误差,而且GPS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积,误差来源于所数方格数的多少,描点,连线时线条的粗细以及对不满整格的处理等等。

  采用计数器编程法计算面积,误差来自点的输入,程序的编制,但程序正确,则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积。

  通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积,简便易行,只要操作认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证,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方格法量算面积为了保证量算精度,首先必须保证使用的方格纸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将方格纸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进行两次量算。

  五、实习体会及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测量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各项都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

  但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我们亲手去做过,就不难掌握,同时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并对地形图及填图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的使用方法。

【gps测量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相关文章:

GPS测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GPS的原理是:天空上多个卫星同时发送信号,地面的接收装置与各卫星的距离不一样,到达的时间当然就不一样,利用时间差来计算出接收机的经纬度。

例如:你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人,他们同时向你发出声音,左边的是1秒钟听到,右边的是2秒钟听到,也就是说左边的人距离你340米,而右边的人距离你680米,如果已知二个人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你与左右二人的的距离。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GPS作为最新型的定位技术正在广泛的应用于军事、科学、汽车定位、及我们生活的手机定位等等,GPS的诞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研发也有了很大的突破,GPS使很多事情变的更精准化,工作效率化,GPS的灵活、方便使它的应用范围变的广泛起来。

GPS地面监控站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主控站根据各监测站对GPS卫星的观测数据,计算各卫星的轨道参数、钟差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编制成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再由注入站将主控站发来的导航电文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器中。

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等组成。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和处理,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网平差,求出GPS接收机中心(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GPS方格网点位精度高、误差分布均匀,不但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具有较大的精度储备。

采用点位中误差作为方格网测量精度指标是可行的,它比用相对中误差表示精度指标更为合理。

采用GPS方法布设大地控制网,因其图形强度系数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点位趋近速度。网形优化比较方便。

采用GPS-RTK测设建筑方格网与常规测量法相比,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并能大幅度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一个参考站可有多台流动站作业,流动站不需基准站指挥,单人即可独立作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GPS技术

GPS测量仪器怎么用?谁有具体步骤?说一下。。谢谢。。

1、GPS测量原理。当GPS测量仪接收到3个及3个以上导航卫星信号时,就可以计算出测量仪(GPS接收机)所在的大地坐标的位置,接收到4个及4个以上卫星信号时,还可以计算出海拔高度。

1、体积小巧美观,携带方便灵活 充电电池供电,充电维护方便。

2、边走边出图形,测量同步直接在大屏幕上显示;

3、除了可以测定投影面积外,还可以测量坡面积;

4、可随时查看记录的测量图形,并能计算测量图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便于工程测绘和计算;

5、可以修正边界,以使测量更符实际、精度更高;

6、单价设置好后可直接出结算价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PS

GPS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摘 要:GPS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高效的测量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当中。本文介绍了GPS测量技术特点,探讨了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测量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提升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GPS;工程测量;应用
1 GPS测量技术简介
GPS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为地球各个区域提供准确的定位、工程地形测量、速度测量等应用。具体的测量技术是卫星定位将信号传输到测量仪器中,形成各种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形成的地形图。
2 GPS测量技术特点
2.1 具有较高的精度
传统的测量仪器主要是水准仪、全站仪和测距仪等,由于是人工操作和读数,具有较大的人工个人因素影响,并且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如风速、光线等)读数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从而影响测量的精确度。
GPS测量技术中,通过卫星传输信号,直接精准的该点进行定位,并在仪器中明确显示出所在的坐标点和高程值。减少人为读数的影响,精确度可以达到0.1mm。
2.2 具有较高的效率
传统的工程测量,需要由不同的仪器组成,至少需要全站仪和反光镜等。在测量过程中,仪器需要不断的移动,并且调平、对准等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GPS测量技术中,只需要将接受仪防止在

GPS测量仪、怎么使用?

gps测量仪按开始之后,机子拿在手上或放在口袋里都可以,绕你要测的那块地走一圈按停止,就可以直接显示面积、折合多少亩、长度、平均海拔、总价。

1、 测量数据:面积(亩和平方米同时显示),距离,周长,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时间,单价,总价;

2、面积测量范围:不限,精度:0.1亩或1%(面积越大越精确)

3、距离测量范围:不限,精度:2-5米

4、时间精度:0.2秒

gps测量仪的功能特点

1、体积小巧美观,携带方便灵活 充电电池供电,充电维护方便。

2、边走边出图形,测量同步直接在大屏幕上显示。

3、除了可以测定投影面积外,还可以测量坡面积。

4、可随时查看记录的测量图形,并能计算测量图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便于工程测绘和计算。

5、可以修正边界,以使测量更符实际、精度更高。

6、单价设置好后可直接出结算价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ps测量仪

gps测量等级是如何划分的?请各位高手指点迷津~

GPS测量按其精度划分为AA、A、B、C、D、E级。

1、AA级主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

2、A级主要用于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

3、B级主要用于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

4、C级主要用于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5、D、E级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

GPS高程测量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高程异常变化平缓的地区可使用GPS方法施测高程控制测量,数据采集应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时间应大于相应等级的平面测量所需的时间。

2、当采用拟合的方法求解高程值时,应在测区周围和测区内联测高一级的水准点。平原地区,联测的水准点不宜少于6个点;丘陵或山地不宜少于10个点。未知点较多时,联测点宜大于未知点点数的1/5或联测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km。

联测的水准点应均匀分布于网中,外围水准点连成的多边形应包含整个测区。测区明屁分几种地形时,应在地形变化部位联测几何水准。

3、根据求得的GPS点间的正常高程差,在已知点间组成附合或闭合高程导线,其闭合差应符合规定。

4、应选取大于未知点数量10%的未知点进行检核,其与已知点间的高差之差应符合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PS高程测量

GPS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

1、观测时间短: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仅需几秒钟。

2、测站间无需通视:GPS测量只要求测站上空开阔,不要求测站之间互相通视,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

3、仪器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4、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平面位置和大地高程。GPS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5、定位精度高: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m,100-500km可达10-7m,1000km可达10-9m。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时解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PS

GPS测量为什么至少要4颗卫星才能定位?

GPS接收端的纬度、经度、高度都是经过了计算得来的。两个球面确定一个圆,三个球面(一个球面+一个圆)可以确定两个点,排除一个不在地面的点,就得到唯一的确定位置了。但确定球面半径是利用卫星信号传输到接收终端的时间差,所以需要第4颗卫星提供相对零点作时间的参照系。

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上述四个方程式中x、y、z为待测点坐标,Vto为接收机的钟差为未知参数。

其中di=c△ti,(i=1、2、3、4),di分别为卫星i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ti 分别为卫星i的信号到达接收机所经历的时间,xi 、yi 、zi为卫星i在t时刻的空间直角坐标,Vti为卫星钟的钟差,c为光速。

GPS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这些GPS工作卫星共同组成了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

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每颗GPS工作卫星都发出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可见,GPS定位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

GPS定位系统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所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P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ps拟合高程测量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