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了四天的玄凤鹦鹉蛋鸟不动了没事吗?

玄凤鹦鹉雏鸟怎么养忌讳什么

鹦鹉,外观漂亮,一些常见单独品种,价格比较亲民,成为了很多养鸟爱好者的选择品种。

现在鹦鹉的养殖量在逐渐增加,很多人都在养殖,但是对于新手来说,一些基础的经验还是很缺乏。玄凤鹦鹉饲养周期相对比较长,投入精力更多,但是玄凤鹦鹉发病率也偏高。管理不当,就会出现雏鸟成活率低,对于新手而言,提高玄凤鹦鹉的育雏成活率是很多人关心的。

想要做好鹦鹉的养殖,需要对玄凤鹦鹉的一些简单的特点有了解:

玄凤鹦鹉的性成熟最快在8个月,但是养殖最好在1年以后在让种鸟进行孵化抱窝,这样幼鸟的受精率更高,抵抗力更好。

玄凤鹦鹉控制一年4窝,如果不控制,一窝4~5枚蛋,孵化率会降低,同时雏鸟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出现伤亡。

玄凤鹦鹉光照低于8小时不会发情,11~14小时的光照下,玄凤鹦鹉才会发情,光照超过17个小时,温度超过35摄氏度,种鸟就开始换毛。

玄凤鹦鹉的孵化周期在18天左右,天气热提前一两天,天气冷推迟一两天。当雏鸟孵化出来,前四天,种鸟会给雏鸟饲喂嗉囊内的营养性的分泌物,这些类似于母乳的东西,就是雏鸟的粮食。四天以后逐渐会加入小米一类的混合物,来进行饲喂。

种鸟带雏鸟45日龄左右,就会带雏鸟出来独立采食,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下窝,这个时候这些幼鸟就可以进行出售,也有早的会在15日龄左右,开始出售,这样的需要人为再进行饲喂,增加鹦鹉和人的亲密感。

雏鸟孵化出来以后,一般会有种鸟来带雏鸟,这样的话,工作量会降低很多,只需要定期做好检检查工作。

温度一般不用人为控制,天气冷的话,种鸟会抱着小鸡,天气热的话,种鸟会减少这种行为。但是整体上,夏天成活率会高点。

部分种鸟比较贪玩,可能没有照顾周到,导致雏鸟在冬天出现被冻死的情况。在北方地区,冬天需要给鸟舍进行加温,保证雏鸟的成活率。

在种鸟饲喂的情况下,养殖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观察雏鸟是否有异常,有没有嗉囊炎和,沙门氏菌,肠炎等问题。

种鸟带大的雏鸟,这样的玄凤鹦鹉嗉囊炎发病率非常高,种鸟分泌的营养物质,都是从嗉囊提供的,种鸟发生嗉囊炎以后,会导致雏鸟直接被感染。

这个时候雏鸟会出现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死亡。定期控制种鸟和雏鸟的真菌性疾病,很重要,不要单纯预防沙门氏菌。

饲养人员对雏鸟的检查时间,一般选择早上。这个时候在饲喂的时候,种鸟出来采食,这个时候检查雏鸟。如果在其他时间段检查雏鸟,种鸟在窝内,很容易导致玄凤鹦鹉受惊吓,踩踏导致雏鸟受伤。

如果部分玄凤鹦鹉母性不强,会出现不照顾雏鸟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别的母鸟来带,或者人工饲喂。人工饲喂的食物温度需要定在40摄氏度左右,如果太凉,雏鸟不愿意采食。饲喂一次8分饱,看到嗉囊消化差不多,再进行饲喂,不然容易导致雏鸟肠道疾病高发。

点击关注,加入圈子,学习更多养殖知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如何提高土鸡口感?三个方面就可以改善!养殖户很容易做到

鹦鹉的成活率降低,一定要注意这个因素

越养鸡,病越多?养殖户需要注意这三个方面

转自被删的百度贴吧,很有趣的小科学研究,反对误导、不求甚解的网络气氛,还是有点意思的。

关于玄凤,虎皮等等的TB快递购蛋孵化,本人经过了几次失败和尝试,通过控制变量和各种网络视频,微信群,专家的咨询等等(海内外),真心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因为网上的各种论调,说句难听的,充斥着误解和误导,导致很多新手孵化的屡屡失败。这里先讲第一篇关于玄凤孵化的经验教训。

1,水床是一个仅仅适合中国北方干燥地区的简易孵化方法。
国内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大神传授经验,说实在,的确可以借鉴。但是其中误区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所谓水床孵化。首先,很多网络水床专家,不少是养鸟或者卖蛋的,学历经验我这边不评价,可能经验丰富吧。但是如果问起靠玄凤赚钱的,可能连玄凤到底是种什么习性,和原始生活环境的鸟类都不知道。

首先玄凤叫做Cockatiels,原产澳大利亚,生活的地区大量在in arid or semi-arid地区,这里Semi-arid就是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不要说湿度,就是基本降水量,温差和蒸发量都是可怕的,类比于我国内蒙地区。所以说,从逻辑上来说,加湿就是一种很值得怀疑的是否有必要的方法。至少我没有见到母鸟在孵化期间主动能够给蛋加湿到何种程度。说到这里,不妨随便问一下那些授业解惑的,估计大多数都不知道。

其次,温度和湿度是孵化的关键。其中,水床的问题就是水床表面温度和实测 蛋表面或者周围温度的不同。体温计贴合以及不贴合,温差可以相差一度(这个你可以在口腔中试一下贴合口腔与否的温差)。水床的温差也非常不稳定,任何周边的环境温度变化,其温度的调整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小时,完全看环境和水床的隔热条件。但是温度其实相对容易控制,其实玄凤还是很皮实的物种,37-38之间都可以孵化,只是胚胎发育速度不同而已。

2. 最最玄乎的:湿度

湿度的测量是非常困难。本人就用几种湿度计,在相同或者不同位置都可以相差10%以上。这个不妨可以在房间里面测量试验一下,和气象台的也可以相差很远。我最后用的小米和RCOM,相对来说还稍微稳定准确一点。水床可以不管湿度的原因,是因为干燥地区本身水分缺乏,水床前期已经提供了相对湿润的介质,所以不用管。但是后期,就是灾难,尤其在南方地区。比如湿热的广东地区,由于常年湿度都在70%以上,一般情况,不单单不应该加湿,而是要祛湿。水床的问题就是祛湿非常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台湾的鹦鹉孵化专家建议我可以照灯蒸发,然后控制失重率到正常范围,但是我想这些90%的孵化人手都没有做到,或者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的简单方法就是用鱼缸打氧气的方法,小风量的打入水床中,同时保持温度高于37.8℃,这样湿度就相对可以控制在50%左右。如果需要加湿,也可以用纸巾加湿一下,网上供奉的骚操作。这里,众多新手往往在精心孵化的条件下,最后几天死胎,然后取出发现很多都有粘液覆盖胚胎。这边除了初期温度不到位以外,更多是湿度过高,导致胚胎淹死在蛋壳里面。这里还可以通过气室大小粗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16天照蛋气室还不到1/3蛋壳体积,那么有可能是失水率不够。

水床最大的好处是便宜简单,如果大家可以翻墙的话,你会很奇怪为什么几乎除了中国地区,其它盛产鹦鹉的地方几乎没有水床,即使落后的印度,都宁愿用灯泡也不见水床。这个其实非常显而易见,控制出壳率关键的湿度问题在南方或者炎热潮湿地区是和水床的原理的相悖的。请教过F***ook里面的台湾大神,他对于屡次失败的我非常疑惑的说,为什么不科学的测一下失重率再来讨论温湿问题,这个连心跳仪都购置的专家眼里,我们一些凭借口口相传的经验而不去科学验证的态度着实让他失望。当然,我说我们只是业余爱好者,但是本人觉得即使是业余爱好者,理性的思考一下,做一下功课也比盲目听从好一些。很多人孵化只成功过一次,甚至一直失败,也就造成了网上的成功经验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我也请教了在家做家庭主妇的复#生命科学博士生,她后来说,其实已经失败了40个蛋,才水床成功,温度加到38.5℃恒温才逐渐成功,因为很多温度只是机器温度。

当然,我也不建议买德国的小飞碟,毕竟大多数人承受不起,但是其精确度非常叹为观止。只要蛋没有问题,几乎100%出壳率。当然,国产TB机器200左右也很优秀,虽然湿度控制弱一些,但是对应水床,其温度的稳定性好太多,也不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多,建议大家,尤其是南方湿热地区,如果想避免一些挫折,直接上好的机器吧。

最后提一句,孵化的核心除了温度湿度,就是蛋本身的质量。我就是买了几次TB**123的蛋,几乎全军覆没,受精率低于30%。虽然价格还可以,服务态度好,但是蛋本身问题的话,水平机器再高都没用。为什么呢,我每次孵化都严格做变量控制,做好记录。对于不同卖家,都是同一时间,同一快递,不同机器,水床等同时开始,孵化结果一目了然了。简单说,温度偏高一点问题不大,孵化速度可能还能提高。湿度最关键也最难控制,但是宁愿干燥一点,也不要各种骚操作,对于有些大神的成功,我只能respect,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特别好的运气和实力,新手总是希望成功多一点,而不是累人费钱的去尝试(我就是这样痛苦的经历)。至于翻蛋,照蛋这些,翻蛋还是有依据的,但是正常照蛋我也不懂到底有何影响,大概率也是玄虚的东西。我的这些言论仅供参考,一些群里的水床高手,冷眼嘲讽我也习惯了,但是还是想给网友一些我的建议,希望大家孵化养育鹦鹉都能得到快乐,而不是不知所以然的挫败感。关于育雏,我将会继续写,和养孩子一样,痛并快乐着。(很多图片视频不能上传,以后待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凤鹦鹉蛋多久不孵会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