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同一椭圆轨道上各点引力和向心力大小相同吗,包括行星和卫星?

【问题一】行星运动简史

开普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第谷的赏识,应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做研究工作。1600年,到布拉格成为第谷的助手。次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成为第谷事业的继承人。

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用很长时间对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他在分析火星的公转时发现,无论用哥白尼还是托勒密或是第谷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与第谷的观测数据不吻合。他坚信观测的结果,于是他想到火星可能不是按照人们认为的匀速圆周运动他改用不同现状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的运动轨迹,终于发现了火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事实。并将老师第谷的数据结果归纳出三条著名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如图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取足够短的时间,则有:

②式得出一个推论:行星运动的速率与它距离成反比,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的结论。②式也当之无愧的作为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表示半长轴,表示周期,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即是中心天体质量的函数①。不同中心天体不同。今天我们可以由万有引力定律证明:得②即可见正比与中心天体的质量。

①式是普遍意义下的开普勒第三定律多用于求解椭圆轨道问题。

②式是站在圆轨道角度下得出多用于解决圆轨道问题。为了方便记忆与区分我们不妨把①式称为官方版开三,②式成为家庭版开三。

【问题二】:天体的自转模型

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物体具有重力的根本原因,但重力又不完全等于引力。这是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地球上所有物体都随地球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地轴大小为,式中是物体与地轴的距离,是地球自转角速度。这个向心力来源于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它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力。

不同纬度的地方,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该半径在赤道最大在两极最小(为0)纬度为处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R为地球半径)由此可见随纬度的升高,向心力减小,在两极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作为引力的另一个分力重力则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1)、在赤道上: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均指向地心则有

(2)、在两极上:向心力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3)、在一般位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与向心力的矢量和,如图。越靠近南北两极g值越大,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较小,常认为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

2、自转天体不瓦解的条件

所谓天体的不瓦解是指,存在自转的情况下,天体表面的物体不会脱离天体表面。天体自转时,天体表面的各部分随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赤道部分所需向心力最大,如果赤道上的物体不脱离地面那么其他地方一定不会脱离地面。则要使天体不瓦解则要满足:

将带入④得而地球的密度为足以保证地球处于稳定状态。

【问题二】:近地问题+绕行问题

1、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

2、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gR法)

由于,故天体质量M=G(

3、在距天体表面高度为处的重力加速度

在距天体表面高度为处,万有引力引起的重力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即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4、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Tr法)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r2(

)r,得出中心天体质量M=GT2(

(2)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3)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就可估测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1.分析人造卫星运动的两条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r2(

(2)天体对其表面的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R2(

)=mg或gR2=GM(R、g分别是天体的半径、表面重力加速度),公式gR2=GM应用广泛,被称为“黄金代换”。

2.人造卫星的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定()四定;越远越慢。

3.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①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

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③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④高度一定: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又因为所以。

⑤速率一定:运动速度(为恒量).

⑥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

4、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比较

模型构建】将同步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如图所示),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点,2、3相切于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

1、阐述卫星发射与回收过程的基本原理?

答:发射卫星时,可以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1,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变轨时在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增加到,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2;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的速率为;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增加到,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3,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就1、2轨道比较卫星经过点时线速度、的大小?

答:根据发射原理1轨道稳定运行的卫星需要加速才能进入2轨道所以。

3、就2、3轨道比较卫星经过点时线速度、的大小?

答:根据发射原理1轨道稳定运行的卫星需要加速才能进入2轨道所以。

【小结】2、3两个问题主要是比较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线速度问题解决思路是抓住轨道的成因。

4、就2轨道比较、两点的线速度、大小?

答:在转移轨道2上,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

【小结】实质是比较椭圆轨道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大小问题可归纳为近点快远点慢

5、比较1轨道卫星经过点3轨道卫星经过点时两点线速度、的大小?

【小结】实质是比较两个圆轨道的线速度抓住“越远越慢”。

6、就1、2轨道比较卫星经过点时加速度的大小?

答:根据得可见加速度取决于半径无论是1轨道还是2轨道到中心天体的半径都是一样大所以加速度相同。

7、就2、3轨道比较卫星经过点时加速度的大小?

答:根据得可见加速度取决于半径无论是2轨道还是3轨道到中心天体的半径都是一样大所以加速度相同。

【小结】比较不同天体的加速度只需要比较它们到达中心天体的距离即可跟轨道的现状无关。

8、卫星在整个发射过程能量将如何变化?

答: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与在低轨道1时比较(不考虑卫星质量的改变),卫星在同步轨3上的动能减小了,势能增大了,机械能也增大了。增加的机械能由化学能转化而来。

【小结】动能:越远越小;势能:越远越大;机械能:高轨高能。

9、若1轨道的半径为,3轨道的半径为若轨道1的周期为T则卫星从到所用的时间为多少?(椭圆轨道周期的求法)

答:设飞船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a,由图可知.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飞船从到的时间由以上三式求解得

10、若已知卫星在3轨道运行的周期为,中心天体的半径为则卫星距离中心天天表面的高度为?

答: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又因为

1. 卫星问题看轨道R,轨道变高其余都变小,轨道不变大家都别闹(a ,T ,v,w)。

2. 往外走要加速,往里走要减速,同一个位置加速度一样了。

3. 同步卫星赤道平,所有卫星并排行。

问题六: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

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称为双星。

如图所示为质量分别是和的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它们间的距离为.此双星问题的特点是:

(1)两星的运行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

(2)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3)两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相同。

(4)两星的运动半径之和等于它们间的距离,即.

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角速度分别为、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

(1)运动半径:,即某恒星的运动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

(2)质量之和:两恒星的质量之和m1+m2=GT2(

问题七 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模型构建】如图所示,有A、B两颗卫星绕同颗质量未知,半径为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其中A为近地轨道卫星,周期为,B为静止轨道卫星,周期为,在某一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再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引力常量G为已知)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得,所以当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应的圆周轨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天体不可能能在同一轨道上追及或相遇。这里提到的相距最近应指二者共线的时候。由图示可知A离中心天体近所以速度大运动的快。设二者经过时间后再次“相遇”在这段时间内A所发生的角位移为,B所发生的角位移为

、分别为A、B的角速度。假定B不动下次二者共线时二者的角位移满足

②③联立得: ④化简得

④式揭示了:我只要知道两个不同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就可以估算出他们从某次最近到下一次最近的时间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两颗卫星从图示位置经过多长时间相距最远。任然假定B不动由几何关系可得二者的角位移满足

②③联立得: ④化简得

如果二者运动方向相反则情况又如何呢?由题意得

②③联立得: ④化简得

②③联立得: ④化简得

《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教案

行星的运动开普勒第二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条件: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宇宙速度

例1、两颗人造卫星的质量之比m1:m2=1:2,轨道半径之比R1:R2=3:1。求:

(1)两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之比;

(2)两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之比;

(3)两颗卫星运行的周期之比;

(4)两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之比;1:9

(5)两颗卫星运行的向心力之比。1:18

例2、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115小时32分绕地球73圈于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飞船升空后,首先沿椭圆轨道运行,其近地点约为200公里,远地点约为347公里。在绕地球飞行四圈后,地面发出指令,使飞船上的发动机在飞船到达远地点时自动点火,实施变轨,提高了飞船的速度。使得飞船在距地面340公里的圆轨道上飞行。求在圆轨道上飞船的飞行速度v和运行周期T(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的半径为R0)。

例3、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1,地球的自转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得

⑴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⑵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

例4、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1、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D

2、若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

B.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

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

1、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CD)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2、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A.月球的质量B.地球的质量

D.月球绕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BD

3、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AD)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4、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C)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

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9∶4

C.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

D.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81∶4

5、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B.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D.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C

6、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察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s。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球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球可视为均匀球体。(G=6.67×10-11Nm2/kg2

7、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若把“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绕地运行看作是在同一轨道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1)试估算“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为多少秒?(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用TgR能求出哪些与“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有关的物理量?分别写出计算这些物理量的表达式(不必代入数据计算)

(3)根据你对飞船的了解,以飞船为背景,至少提出两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但不要求解答。例:飞船在预定轨道处的加速度比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大一些还是小些?

我们知道,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那么,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万有引力还等于向心力吗?学生一般认为,卫星轨迹不是圆形,而且速度大小也在不断地变化,显然万有引力是不等于向心力的(理由是,如果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卫星就会做匀速圆周运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球轨道是怎么形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