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稳能锻炼好吗?

健康参考读者“春荣”咨询:

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与尾椎管狭窄,坐着也不痛。在家可以活动,不过有时站立需要靠着墙,有时可以走很远,有时走两步就想坐下,脚底发麻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请问这个现象是哪个原因引起的?是多走路还是少走路好?

老人报记者 蔡卫杨通讯员 张灿城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创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答:读者“春荣”站立不稳、难远行的问题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不适宜过多走路,但要加强锻炼。

“腰突”让人最烦恼的莫过于腰痛,很多人也会将“腰突”等同于腰痛,其实“腰突”可不只会出现腰痛不适。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创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晶表示,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临床常常还会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可能表现出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等。重度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引起椎管狭窄的患者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表现。

“读者‘春荣’虽然没有明显的疼痛不适,但是有明显的下肢无力和间歇性跛行,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表现,因此要注意日常生活方式以及进行合理的治疗。”王晶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多可以明显改善,而如果出现肢体麻木、乏力以及肌肉萎缩、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则说明程度较为严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但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王晶表示,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从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入手,其中椎间盘退变是根本原因。腰椎间盘在脊柱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应力,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逐渐退变,髓核水分减少,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其次,各种慢性积累损伤也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损伤积累。

那么,既然要减少损伤积累,是不是要多静养呢?“‘腰突’患者确实需要多静养,并不适宜过多地走路,也要尽量避免长期、反复弯腰负重劳作。但是静养不意味着完全休息,

‘腰突’患者可以加强腰背核心肌群的锻炼。”王晶建议。

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人体腰椎的稳定性是由 5 节腰椎椎体椎间盘结构连接起来的静态稳定结构加上腰椎周围核心肌群组成的动态稳定结构。就如同一顶敞篷,主支架的稳定主要是靠周围的绳索力量平衡来达到的,也就是说核心肌群的力量和平衡

是维持腰椎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关键节点。

腰椎的核心肌群主要是由分布在人体腰椎前方的腹肌和后方的腰背肌构成,而锻炼核心肌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游泳运动了。此外,科学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也有很多种,例如:加强腹肌锻炼,飞燕式、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等方式。

国家工信部网站备案号:

特别声明: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及时处理删除内容,谢谢!

我在和病友们一起做康复锻炼的时候,都有下盘不稳的症状的,我们是由于患侧神经的失能导致患侧无力,在站立和走路的时候就是患侧发软会明显感觉到低一点,而好侧是有力的所以就硬着站或走,这样的下盘不稳就造成我们走路时向患侧歪一点,就是站立也会向患侧歪,在锻炼中我们用了下蹲的动作,高抬腿九十度动作,做的最多的就是做骑马蹲的动作,在扭腰器上连续的扭腰动的的锻炼,这些动作每天都在坚持着做,一段时间后大家的腰部明显有了力量,患侧腿也明显有力并和好腿有了协调,找到平衡后站立和走路就不会歪了。正常人的下盘不稳是腰部力量不够和下肢的力量不够造成的,也可以通过上述的那些基本动作得到明显的改善,脚尖向上站立在斜坡上能够调节腿部神经,拉筋,改良平衡,综上所述下盘不稳需要做的动作是站斜坡,扭腰,高抬腿,站马步,下蹲等有助于锻炼腿部平衡和力量的这些动作,坚持不懈的锻炼一段时间后下盘会越来越稳了的,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路不稳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