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生的小山鸡苗,第一次吃食物喂什么?

川观新闻记者 吴聃 范华

一场事故,让他终身残疾,升学无望;一种信念,让他花光积蓄,坚持创业;一份感动,让他带动3000余名残疾人增收致富。他就是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崇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成都市褔恩公益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贾渔。

“绿壳鸡蛋”大丰收,贾渔挨个挑选。

在崇州市王场镇莲花村8组,“中国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旁,会看到一个醒目的牌子“福恩农场”,这里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场,而是贾渔为特殊残疾人群体建立的一个心灵港湾和庇护基地。

1981年,贾渔出生在崇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0个月大时,因一场医疗事故导致终身残疾。此后,又因身体状况而致升学无望,贾渔远离了学校,开始了自我谋生的艰难历程。

“我不想给家人增加负担,我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想活出自己的精彩。”说起创业的初衷,贾渔直言他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2002年,他说服了父母,以自家的房产做抵押向银行贷了一笔款,购进800只鸡苗,并将自家的猪圈改造成鸡舍,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事业刚刚起步就碰上“非典”和“禽流感”,养殖业一派萧条,许多养殖业的从业者都惨败而归。但贾渔沉着应战,经过不懈努力,他的养殖场不仅扩大了规模,还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养殖场已达到年出栏肉鸡3万只的规模。

贾渔和智力障碍员工聊天

贾渔一步一个脚印,将创业热情投向了自小成长的农村,并找准市场定位,创业步伐越迈越坚实。2007年,贾渔以“惜福、感恩”为主题,注册成立“成都市福恩禽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后又大量招聘残疾人前来工作。“我自己是个残疾人,所以特别清楚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残疾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贾渔说,让残疾人有工作、有收入,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是他的最大心愿。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崇州市残联将贾渔的公司授予“残疾人生态鸡养殖培训基地”,以此作为市残联开展扶残助残公益事业的一个平台。现在,公司每年都要开展多期公益活动,开展生态鸡养殖培训,无偿为崇州市贫困山区的残疾人传授生态鸡的养殖技术,并免费提供鸡苗,截至今年已经培训扶持了3000余人次从事生态鸡养殖,实现了农村特定残疾人以居家灵活就业方式增加可支配收入。

为了帮助残疾人致富,贾渔推出了“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现场规划和指导,并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生态养殖模式。贾渔说:“一人富不算富,我要带领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

贾渔为农村残疾人培训养殖技术

为培训班学员免费发放鸡苗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鸡主要以什么为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