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中处于什么地位?

教师素质提高过程《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答: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答: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②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答:①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③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答:①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③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

教师是四川考试中的一部分内容,需要同学们进行识记和理解备考。在备考中同学们总是不能很好区分各个概念及其地位,这里进行了总结汇总,以下为具体内容。

1.最早提出“道德”一词的是荀子(合)。

2.社会道德和教师之间呈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3.教师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基本原则、教师规范、教师范畴。

4.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形成教师规范体系的教育家。

5.教师的规范体系在奴隶社会基本形成。

6.朱熹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提出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

7.教师的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促进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教师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8.教师原则是教师体系的核心。

9.教师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

10.教师公正是教师素养水平的标志。

11.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

12.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助推器、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13.教师幸福的精神性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

14.“爱”与“责任”是贯穿教师的核心和灵魂。

15.爱国守法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6.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保持师资队伍稳定的基础;岗位有所作为的基础。

17.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灵魂;调整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18.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和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首要标准。

19.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根本任务/基本使命/主要工作、最核心的职责和任务。

20.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

21.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的根本标志。

2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3.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4.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25.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是衡量教师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26.热爱学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

27.提高教师认识,是教师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

28.是否具备坚强的意志,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9.坚定的信念,是教师修养的核心问题。

30.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社会实践是教师修养的根本途径。

32.教师修养的最高层次是慎独。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