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山地车指拨明明到变到七的,但是嘛后齿轮没有变到七档线也紧了,这是为什么?

变速系统一般由传动部件和变速部件两大部分构成,其中传动部件包括飞轮、中轴、牙盘和链条,变速部件包括变速手柄(指拨,也有转把)、前变速器(前拨)、后变速器(后拨)和变速线管。而我们所说的套件一般指指拨、前拨、牙盘、后拨和飞轮,有时候也会包含中轴及刹把,甚至花鼓等。实际应用中,不论是整车还是DIY,混搭套件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关于换挡的两个和档位显示我就不多说了,先说下变速的原理!前后通用,原理一样的!所有的变速器都是通过变速线的拉伸实现进挡操作。
前变速是由1到3挡;后变速是由最大的档位到1挡,这是进挡。退档是是把拉紧的变速线松开,前拨和后拨本身有弹性会自动回位!所以不管是进挡还是退档,只要掌握了变速器的力度就可以顺利完成变速的操作!

H螺丝—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大盘片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前拨臂远离坐管;顺时针(旋进):前拨臂靠近坐管。
注意:逆时针(旋出)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盘,卡在曲柄与大盘之间,很危险。
L螺丝—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小盘片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前拨臂靠近坐管;顺时针(旋进):前拨臂远离坐管。
注意:逆时针(旋出)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盘,卡在五通与小盘之间,很危险。


H限位,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小飞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后拨臂远离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靠近轮组。
L限位,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大飞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后拨臂靠近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远离轮组。注意:逆时针(旋出)时,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飞,夹在辐条与飞轮之间,很危险。
微调螺丝:逆时针(旋出):后拨臂靠近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远离轮组。这是我们常说的线路张力调整螺丝,张力的调整通过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那个部位就好。

PART 02.单车常见问题及解决

1、后变速无法上链至最大飞轮片

解决方案:重新确认低速L限位,增加变速线芯张力。

降到最小塔轮,先去通过微调螺丝的逆时针转动,一边转动微调螺丝,一边转动牙盘,直到变速到第二个最小塔轮为止。此方法可以一直变速到第二档,也就是跟最大塔轮紧挨着的那个档位,如果变速不到,指拨根本往下按不动的话,那就是L螺丝太紧了,需要逆时针转动出来,直到变速到最大的塔轮!

2、后变速无法下链至最小飞轮片?

解决方案:重新确认高速限位H;减小变速线芯张紧力

先去顺时针转动微调螺丝,最好是后拨上的微调螺丝,也就是后面的微调螺丝, 大家在转动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管点用, 去观察后拨会不会往外跑动。转上2圈或者能看到后拨跑动的朋友,边转动微调螺丝,另一个手去转动牙盘,看能不能落到最小的塔轮, 能落到就可以了 。
如果转了好多圈链条始终还没变速到最小塔轮, 包括右手指拨的微调螺丝都转了,还是不行的话, 那就是H限位螺丝的问题了, 用改锥把H限位螺丝,逆时针转动, 在转动的同时多看看后拨会不会在动, 逆时针转的同时还可以去转动牙盘, 能变速到最小塔轮为止。一般就是这两种问题所在。
如果都不可以, 那只有把后拨上固定变速线的螺丝松开, 让变速线用不上力量,看能不能变到最小塔轮,不能的话, 逆时针转送H螺丝,直到变速到最小塔轮为止!然后把后拨上的微调螺丝顺时针拧到最里面, 把变速线拉紧固定上就可以了。

3.后变速上链过程中不顺畅?

解决方案:增加变速线芯张紧力

先去通过微调螺丝的逆时针转动,一边转动微调螺丝,一边转动牙盘,直到变速到上一个塔轮为止。如果变速不到,那就是L螺丝太紧了,需要逆时针转动出来,直到变速到上一个塔轮!

4、后变速下链不顺畅?

解决方案:减小变速线芯张力

先去顺时针转动微调螺丝,最好是后拨上的微调螺丝,也就是后面的微调螺丝, 大家在转动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管点用, 去观察后拨会不会往外跑动。转上2圈或者能看到后拨跑动的朋友,边转动微调螺丝,另一个手去转动牙盘,看能不能落到最小的塔轮, 能落到就可以了 。

如果转了好多圈链条始终还没变速到最小塔轮, 包括右手指拨的微调螺丝都转了,还是不行的话, 那就是H限位螺丝的问题了, 用改锥把H限位螺丝,逆时针转动, 在转动的同时多看看后拨会不会在动, 逆时针转的同时还可以去转动牙盘, 能变速到下一塔轮为止。一般就是这两种问题所在。
如果都不可以, 那只有把后拨上固定变速线的螺丝松开, 让变速线用不上力量,看能不能变到最小塔轮,不能的话, 逆时针转送H螺丝,直到变速到最小塔轮为止!然后把后拨上的微调螺丝顺时针拧到最里面, 把变速线拉紧固定上就可以了。

5、后变速掉链至最小飞轮片外?


解决方案:重新定位高速H限位螺丝
当出现下图这种情况时,变小飞轮,链条就会掉出

这是因为后拨的高位限位螺丝H没有调整好,后拨上面有两个螺丝旁边标有H和L,用螺丝刀将H螺丝顺时针转动,直到后拨导轮的中心对准最小飞轮的外边缘即可(如下图)

7、后变速导轮与飞轮片不平行,导致变速不准?

将自行车转动齿比调节为中盘最轻档位(前2后1),然后调节前变速指拨的微调旋钮,从而调整变速线的张力(如图左上角),逆时针旋转旋钮,变速线张力提高,前拨往大盘放心靠近。顺时针旋转旋钮,变速线张力减弱,前拨往小盘反向靠近。
请记住,前拨与链条的最佳位置为0-0.5mm之间(如图AB间距)最为合适,也就是不能紧靠在一起,否则会刮蹭链条。

9、小盘掉、大掉盘链条?
解决方案:重新定位低速L、H.增加或减少变速线芯张紧力

先将后变速调至最大齿,然后将前拨链条挂到最小盘。进行限位螺丝的调整。前拨上都有两颗调整用的的螺丝“H”和“L”,小盘掉链条就调低位螺丝“L”,大盘链条出轨就调高位螺丝“H”。
通过组合工具和螺丝刀调整低位螺丝,从而调节前拨距离链条的位置(如图AB的间距),前拨与链条的距离尽量靠近,但不要接触,最佳的距离控制在0-0.5mm之间。
提醒:如果肉眼很难辨别距离,可以用一张纸隔在链条和前拨之间,普通纸张厚度通常为0~0.5mm。

10、前变速无法下链至最小盘?

11、前变速无法上链至最大盘?

解决方案:重新定位高速H,增加变速线芯张紧力 

一种方法是逆时针转动车把左手指拔上的微调螺丝,几圈几圈的转,直到变到3挡为止!
如果微调螺丝的方法不管用,力度达不到的话,需要第二种方法,先把变速器变到1挡(最小的盘)用手摸下裸露出来的变速线是不是特别松,把前拔上固定变速线的螺丝松开,把变速线拉紧3毫米左右在紧上就可以(紧线的时候把左手微调螺丝顺时针拧到最里面,在逆时针拧两圈,这样既能保证线松的时候紧,也能保证线紧的时候通过微调螺丝来调松)。不用把线全部拉紧,然后在去变到3挡看下,如果用力拉转动牙盘都上不去3挡,那说明H螺丝太紧,限位太多,需要把H螺丝逆时针转出来,一圈一圈的试,直到拉动变速能变速到3挡就可以.

12、前变速无法上链至中盘?

解决方案:增加变速线芯张紧力

  具体步骤与第11条类似。

13、变速位于前中盘后大盘及前中盘后下盘时,链条磨蹭前变速导板?

14、变速位于前大盘和后小片时,链条磨蹭前拨外导板?

解决方案:重新定位前拨高速限位H ,增加变速线芯张紧力

15、变速位于前小盘和后最大片时,链条磨蹭前拨内导板

解决方案:重新定位前拨低速限位L.减小变速线芯张紧力


解决方案:调整前拨线张力
中间如果有个别档位上链条不顺畅有杂音的话, 可以通过微调螺丝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调整。有杂音的时候,大家从后面往前看下塔轮的下侧,就是链条从下面上来以后跟塔轮结合的部位, 看现在所处的档位链条跟旁边一大一小两个塔轮之间有没有摩擦!
打个比方来说, 档位现在处于5挡,有杂音,大家从后面看下链条跟4挡和6挡之间有没有摩擦, 如果跟4挡有摩擦的话, 说明变速线太紧, 需要微调螺丝顺时针转动减小变速线的力度,如果跟6挡有摩擦,说明变速线的力度太小,需要逆时针转动微调螺丝,加大变速线的力度调节!知道没有声音为止。

攻略结合实际经验并集百家之所长,全面、详细的将日常所遇到的变速问题分析并给出调试意见,仅供所有骑友参考使用。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在此祝君一路欢歌不扎胎。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白西安骑行)

本文章仅供参考,转载前请询问

如今,当我们随意走进一家自行车店,现代化的的自行车就会迎面扑来。曾经辉煌无比的钢制车架,如今已经被铝合金和碳纤维所替代。刹车不再是通过机械而是由液压油驱动,各种悬挂系统让车轮可以始终保持最佳的牵引力。曾经自行车上的笨拙变速装置,现在已经变得如此的光滑平顺,甚至已经有了很多由电池驱动的电子设备来控制它们。现在你只需要按下按钮就可以完成十几个档位的变化。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变速器是如何一步步达到今天的成就的?下边让我来简单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自行车变速器都取得了哪些技术进步。

最初,自行车都是直接驱动的,如果你想获得不同的齿比和速度,你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车轮的大小。再之后有了齿轮后,改变速度变得稍微简单了那么一点,当时当你面对大山,强风的时候,很显然,只有一个齿轮的自行车是不理想的。

最早的多档位的自行车,通常使用的都是具有两个速别或者三个速别的自行车花鼓,或者是安装在中轴位置的内变速齿轮箱,通过改变内部齿轮的配搭,来获得不同的传动比。

这些设计即使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存在,虽然齿轮变速箱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实际也并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价格,重量,速别,以及无法取代外边变速器带来的视觉满足感等,都让这些内变速装置受到了限制。

1920年的内三速花鼓

我们认为变速器真正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虽然更早可以追溯到19实际末期)。当年最流行的两个变速装置是Vittoria Margarita和Osgear。Osgear是以设计师Oscar Egg的名字命名,同时他也是当时瑞士著名的自行车手。这套变速装置轻巧而且坚固,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安装在后下叉上的是一个通过变速线控制的导向臂,可以把链条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在后边的三片齿轮上。牙盘组附近的张力臂用以让链条处在拉紧状态。变速的时候需要向后踩踏并通过后方的导臂拨动链条。

Vittoria Margerita是另一套简单而精美的变速装置,来自同一时代的意大利。车手只需要向前拉动位于牙盘上方的变速档杆,就可以释放被拉紧的链条,并联动带动位于后是下叉上方的变速薄片,之后向后踩踏,链条就会进入下一个飞轮。之后再次通过向前推动档杆把链条拉紧就完成了变速。

前部的链条张力器和变速拨杆

后上叉上链条拨片连接着前边的档杆

对于当时的时代,这样的接近半自动的变速装置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进步。但是早期的比赛组织者却非常担心这些装置的广泛使用会影响比赛的性质。就像今天UCI对新技术的态度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单速自行车一直是环法自行车比赛的标准装备,直到1937年,使用变速装置的自行车才被允许参加比赛。

早期环法赛场上的变速自行车

早期的这两款具有影响力的变速装置在我们今天的认识来看,还是会让人感觉太陌生。到了20世纪40年代,像Simplex,Cyclo和Conloy这一类的变速装置开始出现在自行车上,让我们看到了类似于今天的用变速线拉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后拨的变速方式。

此时已经有了一点今天的变速器的雏形,平行四边形结构出现

在上个世纪中叶还有一种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历史局限性的设计,这就是Trivelox变速装置。这个变速器有一种反常识的变速方式,和上边的后拨带动链条在飞轮之间切换不同,这种变速装置是通过移动花鼓上的飞轮片来进行变速。如果你可以想象用一支笔在纸上写字,但是笔不动,动的是纸,你就可以理解这种变速的局限性。如果飞轮更多,那么后边就要预留出来和齿轮一样多的空间来用于变速,这会让后轮越来越宽越来越重。

在这个变速器上移动的不是后拨而是飞轮片,这大大的限制了速别的发展

在20世纪的40年代还有另外一个技术倒退的设计,那就是campagnolo的cambio corsa和Paris-Roubaix变速器,号称“自杀式变速器”。在第一版的CambioCcorse上如果你想变速,你必须在骑行中通过翻转位于中管位置上的两个拨杆中的一个先把后轮和车架断开(此时自行车还在行进中),然后再通过另外一个拨杆把檩条推到下一个齿轮上,之后车手重新通过上一个拨杆来把后轮重新固定到车架上。

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要小心,不要把车轮颠簸下来……在第二版的Paris-Roubaix上,系统被稍微改的安全了一些,拨杆被设计成为一个,相对缩短了后轮断开的时间。

在这两个版本中,当换挡完成时,后三角上的倾斜锯齿结构会让后轮保持居中,而斜向后上的轨道也会让链条保持张力。

如果你经历过自行车掉链条的话,那么你应该可以理解把这一过程,是需要相当多的技巧和练习才能成功的。

时间到了20世纪50年代,变速器已经看起来非常接近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了。比如一些流行的装置像Simplex Touriste,由两个变速线来操作,其中一根链接在小链条上,用来控制伸缩弹簧滑臂,有点像内三速上的变速线。另外一根用来控制后拨挡板,用以微调链条的张力。在50年代,后拨上的导轮都还是光滑的无齿的圆形导轮。一直到60年代,后拨上的导轮才开始出现有齿轮的形状。通常,像Simplex这样的变速器,可以处理4-5个飞轮片,容量为12T。

20世纪的50、60年代,campagnolo的Gran Sport和Nuovo Record问世。因为其漂亮的外观和平顺的换挡,以及耐用度和轻量化,而流行了数十年,并一度成为运动自行车的标志。这些变速器让变速变得更容易。正是因为这些可靠的变速装置,才让公路自行车60-70年代的速别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以至于有段时间“10速自行车”都成为了公路车的代名词。

和今天的变速器就差一个倾斜四边形了

“正电子”变速出现在70年代,这是shimano在80年代推出的定位变速(SIS)的前身。Shimano把棘轮结构放在了牙盘上,所以你可以在自行车上随时进行换挡操作,而不仅仅只在踩踏的时候才可以。不过,这个功能也让“正电子”变得更重。使其仅限于使用在较低级别的通勤自行车和运动自行车上,而没有在赛车上有所发展。

10世纪80年代,shimano通过定位变速指拨和shimano Total Integration(STI手变)开始接管自行车世界,把变速指拨移动到了我们触手可及的车把上,这让车手不用再把手离开车把就可以进行操作,这简直是天才的设计,这让公路车骑行变得更加安全,迅速,好玩。

90年代,Mavic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在商业上可行的电子变速器:ZAP。和今天的电子变速器不同的是,变速装置内部并不是驱动后拨移动的电机,而是一个接收器和一个联动装置。当按钮发出信号后,后拨内的联动装置工作,最终动力的来源是来自于不断移动的链条。虽然ZAP工作的很好,但是对于防水和震动的保护不足,让这款变速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并不是很好。不过ZAP对今后电子变速的改进带来很多难得的经验。

如今的shimano Di2,campagnolo EPS,Sram eTap都增加了自动前拨功能,并且在不改变习惯的情况就可以使用新的电子变速,而且有这非常多的齿比选择。

在早期,骑自行车的很幸运才可以有一台三个速别以上的自行车。低速齿轮和高速齿轮之间的差异往往只是几个齿的变化。今天,你可以买一辆“30速”的自行车。有各种来自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的变速装置可供选择,通过配比你可以得到几乎“无限”的齿比搭配。现在,变速安装在自行车上已经变得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有了触手可及的操作,还有了非常精准的移动,不仅让骑行更有乐趣,也让膝盖的伤痛原理了我们。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7档挂不上怎么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