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尊老爱幼礼之用和为贵体现了礼仪的什么特点

【精华】传承传统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承传统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小的时候,从一本绘本上,我知道,我来自来两个细胞的结合。那年,在送给妈妈的生日卡上,我用稚嫩的手歪歪扭扭地写下“感谢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依稀记得,当时的妈妈热泪盈眶,紧紧把我拥在怀中……

  床头的书,随着我一年一年的长大,换了一撂又一撂,《弟子规》却一直放在那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它教我“入则孝”是做人的根本。

  那到底怎么样才是“孝”呢?有人说孝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也有人说孝是在父母膝下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的举动……

  但是,《孝经》告诉我,这当然不全是。通过这部书,我知道了,“孝”的范围其实很广。从古人的各种各样的孝行中,我明白了,从孝出发,还衍生出了很多美好的品质。比如,善良、谦虚、节俭、忠诚、守信,它们都属于“孝”的范围。简简单单的一个“孝”字,里面却包含着很多的学问和品德!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一个懂得孝道、懂得感恩的人,以后绝对不会贫穷!,一定是个百万富翁!

  分享一个小故事――老莱子娱亲,老莱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因当时战乱不断,他带着一家老小归隐在蒙山,种田奉养双亲。有一次,老莱子为父母亲送水时跌倒了,为了怕父母担忧、伤心。他就像小孩子一样,躺在地上大哭:“爹娘快来啊,孩儿跌倒了,起不来了,呜呜……”他的这一举动,把双亲逗乐了。事后,母亲责怪他不该不爱惜身体。老莱子说:“我就是一百岁,也是父母的儿子。我这样做也是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给儿孙们做榜样……”

  当时,我看完这个《孝经》中的小故事时,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一个自己七老八十的思想家,能为让自己的父母高兴,像我们小孩一样跌倒装哭。真是太有胸怀了,太有孝心了。相比之下,我觉得很惭愧。自己平时一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板着脸,害爸爸妈妈伤心;或者因为自己不愉快的事,就发发脾气,顶撞父母,让他们难过。想想真不应该呀。我在这个年纪,没办法为父母多做点什么。我想至少应该要让他们心情愉快,不要为我的事情担忧操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一根长长的线,一端是我,一端系在父母那里。想要这根线不断开必须要用我们的爱心和孝心连接起来。

  古人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我要学习那些古代孝子们孝顺父母的高尚品质!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孝心的新一代青年,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文化,社会的,社会之所以和谐,是因为文化。我国是世界文化唯一延续的四大古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利弊日益暴露,有大部分已经被淘汰了,但有些人却想把传统文化一尘不变地交给下一代,这就需要注意了。传统文化有好有坏。我们应该发扬好的。剔除坏的。因为她会杨勇青少年的心灵。甚至束缚他们,所以在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取舍。

  中国有过年的习惯,过年会使人精神焕发,过年还要燃放鞭炮,放烟花,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现在我们不燃放鞭炮烟花了,有人会说过年是传统文化,燃放鞭炮不是理所应当嘛,难道传统文化不重要了吗?不,不是的燃放鞭炮烟花会使空气,变差。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这个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们正在保护环境,所以不燃放鞭炮,烟花并不是,抛弃了传统文化,而是发扬了他。传统文化理应现在结合我们一样。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而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我们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它是传统文化,它是发扬光大,会永不磨灭,因为它是民族之魂永不磨灭。但现在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老人仗着尊老爱幼的传统扬言这样了,分家。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个老人每天下午都会端着板凳坐在车上,人肉抢位,等到他们而女同事,不会为了停车的事而烦恼,这引得我们的思考,如果那两个老人,每天座位,会不会引起别的控车主的愤怒,甚至社会上一些不谙世情的出现。如果长此以往,每个车主的父母令人,那社会还会稳定吗?还会和谐吗?难道尊老爱幼就是理由吗?现在有些人打着各种幌子,请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去学习那些哟,腐蚀作用的文化,以此来谋划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如果我们接受传统文化,那以后准,会不堪设想。因此在好的传统文化上,我们更应该擦亮眼睛,用传统文化,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

  与传统文化之精华,省传统文化之糟粕。我们势在必行――取舍。

  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是不屈的象征,她是坚强的诠释,她是胜利的誓言,她是华夏子女心中不灭的太阳。在繁星璀灿的星海里,在奔腾不息的大海里,在灿若银河的灯海里,我总会想起你,我亲爱的祖国啊,听到颂你的歌谣,我慷慨激扬,祖国啊,我深情的呼唤着你,我对你的情谊像白云眷恋着山岫,似江河依偎着海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孝悌友爱的黄香、张英,尊师重教的杨时、唐太宗,诚实、守信的晏殊郭

    叶小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韩国东国大学名誉博士。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中、韩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宗教七日谈》《小文百篇》《望海楼札记》(中、日版)等。

    今天“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我来开讲,抛砖引玉。玉在哪里?玉在后面一场一场的讲座里,玉在今天听讲的各位老师、同学和网上的朋友那里。在座的各位都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我今天很荣幸来讲“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这个题目有一点难,我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第二,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第三,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

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第一个是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第二个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第三个是李约瑟之问:如果中国的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三君所问,无不凝聚折射着文化焦虑。人无文化,浮躁浅薄,难免“其亡也忽焉”。文化涵养,有助于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当然“竟无第二个郑和”。文化繁荣,催生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新局面。国无文化,急功近利,能有几个人愿意锲而不舍地艰苦创业?文化底蕴,才能孕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君子问出了文化焦虑。他们焦虑什么呢?中国是最有文化的,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万紫千红的文化。

    那何来文化焦虑?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国蒙羞,生灵涂炭,国将不国,文化安在?

    可是中国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追求民族复兴、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只有新中国建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能改天换地,才能自己穿上一件新的衣服。可是一穷二白,还是挥之难去啊!我是新中国建立后长大的,记得50年代“大跃进”我们意气风发,超英赶美,拼命干啊。可是毛泽东还是沉痛地说,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毛泽东着急啊!

    建设军事强国、经济强国,还要建设文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在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要有文化的根基,要有价值的支撑。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穷”的帽子大体甩掉了,但是“白”呢?外人看我脱穷,都惊讶地睁大眼睛。几年前我去香港出差,女儿让我买一个LV包。一看价格一万二,我说这么贵,是不是多写了一个零,我就犹豫:买吗?尽管我是个部级干部,工资也不低,如果买,一个月工资没了,如果不买回去怎么交代呢?正犹豫,旁边来了一个人,衣服还扣错了,说“拿十个”,看都不看,钱一甩,就走了。我说老板这是什么人,你们商店都是什么人来得多?他说,前些年是日本人,后来是台湾人,他们钱多。可这两年都是大陆的,最近来的全是10个20个拿。我说这是哪里的人呢?这是山西的煤老板。(全场笑)

    可是,外人观我治“白”,却不屑地耸耸肩膀。撒切尔夫人,她不像现在的卡梅伦那么客气。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贸易量大,她说那有什么呢?中国注定成不了强国,出口了那么多电视机,出口过一部电视剧吗?这就讲到我们的软肋了。我们的电视剧很多,这些年开始出口了,前些年可没有出口。但是电视剧题材一窝蜂,一会儿都是清朝格格那点事儿,有段时间全是反间谍片,而且间谍一定是美女。这些片子怎么出口呢?所以外人觉得我们的文化还不太行。

    但不管外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发展里程碑。现在文化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站到处都有,农村电影到处放,还有很多农村书屋,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书数量第一。可是,我们还算不上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还是繁而未荣啊!

    现在,文化强国不仅是梦想、期待,还是具有紧迫性的强烈需求了。向外看,经济上的“人强我弱”变了,文化上的“人强我弱”也要改变。江泽民同志说,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习近平同志讲,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大家知道,当人均GDP低的时候,主要是物质文化需求。我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那时候谈恋爱,女孩穿军装就美得不行了。我太太穿了一套军装,我就开始追求她。今天看在座的女孩子哪个衣服一样了?都百花齐放了嘛!你满大街去找,能找到两个一样的吗?找到就说今天撞衫了,回去换一件。(全场笑)

    我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是越来越厉害。我们富了吗?我们富了。但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书香门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静、从容、大气、平和,有其境界,是文化大国的气质。不应该有了钱就狂了、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我爸是李刚”,这怎么搞得?(全场笑)

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

    中国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崛起有数可算。连续30多年保持平均9.8%的增长,这在世界上没有过。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来了,各种问题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要保证经济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有一股精气神,必须保持持续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必须团结奋进,所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中国梦为什么呼唤文艺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

    同学们都知道文艺复兴。今天世界的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的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

    文艺复兴真的很伟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文艺复兴之后解放了的人有一点儿膨胀,搞得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人与人的关系也紧张了。

    比如,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天、地、水、空气,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

    我们糟蹋老天,对着天疯狂地吹,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使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然而我们的地怎么样了?生态恶化,粮食紧张,水源污染,鱼死滩头……

    讲到空气,北京人感受最多的就是雾霾。我前几天去广东出差,听到广东的同志说:“你们好好工作,不好好工作调你们到北京去。”(全场笑)

    客观上看,有个“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讲环境退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增长的前期阶段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到一定的拐点,经济质量提高了,人均收入增长了,环境就开始得到保护,环境污染会由高趋低。

    据说,美国是11000美元才拐,日本8000美元就拐了,德国7000美元就拐了,我们4000美元就开始考虑拐了。我们现在正处于4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爬坡阶段,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即增长要以加速整体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阶段。而中国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相当紧缺。我们只能选择一条发展道路:在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同时延缓和尽量避免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尽可能地节省能源。你看中国办点事难不难?

    再比如,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共产党宣言》里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之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

    出路何在?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我将其称为新的文明复兴,已躁动于时代的母腹,呼之欲出。这场新的文明复兴,要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要求。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民族复兴中国梦要有价值支撑。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一个情感是共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家”在“国”中卿卿我我,吉祥如意;“国”在“家”中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的心中,就在家国之中。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倡导提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标志着我们从讨论核心价值观到开始践行的飞跃。核心价值要变成基本动力,要有完备的理论体系,也要有更凝练的观点,才能形成基本动力。

    要怎么凝练呢,要接地气,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你要有活力,要吸收世界的创新。这里面的核心无非是要解决公和私、人和己的关系。核心价值观的要害是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中公和私、人和己的关系问题——道德问题,要对症下药,对症施治。

    中国是最守诚信的国家,可是一个有着诚信悠久传统的民族,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遇到了诚信缺失症的难题。对于发展市场经济中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沦丧、信任缺失、腐败时现的现象,如果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对症下药、刮骨疗伤,而任其病入膏肓束手无策,就没有说服力,缺乏生命力。搞市场经济不是搞市场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所以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道德问题上聚焦,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凸显。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尤以信用缺失症为重,所以我想讨论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症的诊和治。

    这是一个病呐,我们现在诊断一下,望闻问切,看到了它的四种表现:一切向钱看,信用缺失症在细胞滋生;有钱啥都干,信用缺失症向机体蔓延;权钱做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为钱可逆天,信用缺失症让大家疯狂。

    致富是大家的期盼,穷病穷病,都是穷出来的病,但是富怎么也出来病呢?改革开放极大地根治了穷病,但不能“富得只丢掉了魂,穷得只剩下钱”呐!不能搞得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呐!

    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我们大多数的干部都是兢兢业业的,但是不能不正视腐败之风已经严重侵蚀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总不能“老虎遍地有,苍蝇满天飞”。所以在依法严惩腐败的时候,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同时,必须建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必须解决有效的道德调节问题。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已“后现代化”还是在努力实现现代化,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调节问题。

    我曾与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一个对话: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躁,没有片刻安宁。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问题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在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

    市场经济有两个起点,每个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个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自私的本性。社会转型带来了信任模式的断层,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与市场经济中的不规范、不发达相伴相生。社会运行机制失当也给社会信任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好东西,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市场经济的道德调节有明显局限性:它本身是不分善恶的。市场经济要逐利,就管不了那么远,管不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于是,人类日趋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就出来了。

    市场经济对道德是“二律背反”。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另一方面,社会整体追求公平、正义,市场规则要遵守,道德要自律——要求道德。这个病就难治了。

    我今天先开出六种药方,当然更寄希望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后面那么多大家一起来群策群力。

    第一要法治,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可能绝对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各级官员都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诱惑和考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中继续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模范。如此,群众对我们的干部才能“譬如北辰,众星共之”。

    第二要规治。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让“骗子过街人人喊打,信用不良寸步难行”。

    第三要德治,自己管住自己。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一直让我心醉神迷,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秩序。内心的秩序是什么?今天就是要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要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第四要心治,最难治的病是心病。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最难的就是这个心。1989年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长篇论文《变革中的社会心理》,结论很清晰,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紧张,高度紧张造成焦虑。现在大家脾气很大,所以要心治。佛教讲“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可供我们借鉴。

    第五要综治。这是关键。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二律背反”,需要自律,需要互律,需要他律。我们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推进政治文明进程;我们要提高法的公正性;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我们要提高“合力”的作用。互律也好,他律也好,关键是自律。我们要使有德的人多起来,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

    第六要长治。长效药在哪里?我写了一篇文章《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发表在今年4月17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没有办法化解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段论述使我们眼前一亮: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不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激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哪里?在传统文化里。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过去没有、现在也不能把我们带进现代化。就此,习近平同志又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尝试,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基因,成功结合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构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当这个价值观的大问题基本解决了,当大家都富起来,且人人皆君子,就可以“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今天围绕《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这个题目,我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抛砖引玉,敬请批评。(全场掌声)(光明网记者章丽鋆 蒋正翔整理)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

  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在中华文化美德中,诚实守信排列第一位。以诚信待人,不仅能受人赞誉,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

  宋朝有一位叫晏殊的人,很有才华。有一次,宋朝皇帝亲自考他。谁知应试题与晏殊平时练习的题目一样!本来晏殊可以不换题目,隐瞒下来,这样便能轻松地成为状元。但他毫不隐瞒,请求更换题目。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晏殊这个人的诚信、正直。他的所作所为,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暑假的一件事:

  六年级暑假,我们全家去上海旅游。因为怕车票紧张,我们在返回的前一天起了一个大早,来到上海火车站买回家的车票。来到车站,大厅里冷冷清清,没有几个乘客。爸妈忙着到窗口买票,我则一个人在看大厅墙上的宣传广告。一会儿爸妈就买好了车票,妈妈转身坐在大厅一角的椅子上数找回的零钱。

  突然无意间,我看见妈妈背后有一个黑色的东西,我便十分好奇的伸手一拿,咦?原来是一个钱包!我心中窃喜:这下我们发财了!好运气终于到我家了!妈妈看见了,立刻起身从我手上拿走钱包,着急地询问:“这是谁掉的?”爸爸听见了,走过来打开钱包,想看看里面是否有失主的身份证,我也凑了过去,看见里面有一些港币和人民币。爸爸数了数,大概有两千元!除此之外还有银行卡。爸妈见状,异口同声地说:“赶快去找车站工作人员帮忙还给失主。”这时,只有我很生气的在那嘟囔着:“捡到钱包为什么非要还给别人呢?反正里面也没有失主的信息,不如我们就自己收入囊中吧。”妈妈郑重地对我说:“不管钱多钱少,不是自己的就不能要,别人丢了钱包该多着急呀!一定要还给别人!”妈妈说完,便把钱包拿着送给了车站工作人员。我撅起了嘴,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爸爸说:“孩子,你妈说的对,老师不是从小告诉你拾金不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道德上对诚信的要求,我相信你会想通的。”

  看着妈妈那坚定的背影,和爸爸和善的目光,我仿佛懂得了些什么。这时,一个车站的工作人员和妈妈一同走过来,他很热情地跟爸爸握了手,并且感动地说:“真的谢谢你们,这个钱包是刚刚一个来买票的香港人丢的。”他和蔼地摸着我的头,举着大拇指,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姑娘哦!”我当时羞涩地低下了头,为自己当时的想法而感到悔恨,也为自己能够亲身经历一次诚信的教育而感到高兴。

  这件事虽已经离我远去,但是我永生都不会忘记。因为这是我真正意义上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体验到要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是多么难!我为我的家人感到自豪!成长回眸,家人给我照亮了一缕阳光,他们让我懂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明白了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们更为我树立了道德榜样!

  先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传承中华文化美德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文明的社会需要诚信的我们,只要我们人人都守住那颗诚信的心,明天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2

  古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代最后肯定的是儒家思想,中国也有了礼仪之邦之称,文化的延续靠思想、精神来决定,中华民族是果,文化是皮,精神是核。《礼记》中更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不用言说,看行动即可。

  闻一多先生有三个称谓: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前二者他只做不说此为谦,说了就做此为诚,后者他喊得声嘶力竭,不顾场合,不顾劝阻,喊出心中所想,言行合一得到民主战士之称,此谓勇,更谓爱国!在那个年代,就是他赐予无数人勇敢,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事。如果把他们全集中于书中――不!集不到一起,他们浩浩的正义容不得书页的束缚!浓密的树阴下,七旬的老人旁,一位孩子说他要成为像李秀成那样的英雄;敞亮的教室中,众人惊愕的神情中,还回荡着那铿锵的句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智,则国智,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为自己自豪。

  中国自古就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在发展中始终贯彻这种精神不菲的成绩: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等等。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我们决不允许精神的珍藏蒙灰。以和为贵是我们不变的宗旨,更是中华文化最珍贵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人用这种精神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各种矛盾,所以中国人不喜欢战争,不主动发起战争,如果你说这是懦弱,那是精神高度问题。

  从黄河流域的小小部落到如今960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从单一的民族到现在百花齐放的56民族大家庭,必然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的战争,国家也多次“改头换面”,可为什么中国的延续了5000多年而没有中断,成为最后的四大文明古国?最大的功臣兴许是文字吧。商朝开始的甲骨文一点点脱掉繁重的衣裳,成为如今简练方正的汉字。汉字演变的过程,也是文字发展的过程,在其他民族来到这里时,学的是汉字,用的是汉法。借鉴其他民族的积极成分,才使汉族文化得到保留、丰富。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学方正字做方正人。

  日历上众多的节日,剔掉名称,剔掉习俗,你会发现它们的内涵是一样的――团圆。想想看在节日过程中你是否和家人在一起或想念着家人,吃着美食,谈笑风生?就拿春节来说吧。各家拿出早早准备好的鱼肉,切菜的,炒菜的,包饺子的,厨房里总是热气腾腾的,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去放爆竹,也不去管自身的新衣服;安静的姑娘们学着怎么包饺子,捏出的古怪开关让人发笑。老人们也没闲着,抱着刚识字的孩子念春联呢!除夕晚上提出买来的烟花,忽视了PM2。5的空气指标,肆意地看着天空的花朵。满院子的火药味陪伴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年头――含着年的味儿!明天再早早地拖家带口给人拜年,天气阻止不了过节的气氛。

  文化,不需要特意去传承!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各色小吃更可畏是层出不穷。有着文雅的名字,有趣的故事,更杰出者还是诗词歌赋的常驻客。吃饭时,配上独特的进餐工具――筷子,你再“淑女”一点,吃饭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吃饭不止是味觉享受,古有晋人王祥卧冰求鲤,仲由百里负米,带着孝心的食材又怎会“一般”。为父母,学做几道中国菜吧。

  中华文化像野草,大地上寸寸扎根,在大环境下,我们又怎能不争做现代君子,化做育根之肥!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古代圣人、浪漫诗人以及很多的文化血脉。

  中国的传统美德很多,诚实守信、尊师爱亲、讲文明、懂礼貌等等。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起码要做到的。在学校,我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在家里,孝敬老人,遇到别人主动打招呼懂礼貌,说什么就要做到什么,不能失信于人。不管是与家人还是同学老师之间,都要保持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国家的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他们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他们所编的书籍以及做的诗句,都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达的情感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语录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句子,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国家的节日习俗也是多姿多彩。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好多好多的节日,这些都代表了不同节日的意义。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最热闹、最喜庆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买新衣服、收红包等等。春节联欢晚会是我们众所期待的,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必须看的,我也爱凑这个热闹和家里人一起观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很高兴。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无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还是中国的历史名人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彼此交融。

  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跟紧世代的步伐,大步的向前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4

  中华优秀传统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老爱幼,尊师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的身边就发现过尊敬老人的事。有一次,我和爸爸坐公交车回家,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没有空余的座位,还一些人站着。大家都各忙各的事情,玩手机、聊天、打电话……,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车到了一个站,上了一位老奶奶,她的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驼着背扶着把杆一步一步走上。这时候,我看见站在前面的一位阿姨快速地走上前去搀扶老奶奶,帮助她将一元钱投入投币箱,并且扶她走入车内。然后,坐在爱心座位上的人主动的站起,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坐下后,感动得一直向那位阿姨和为她让座的人道谢:“你们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位阿姨回答道。

  看到这里,我也被感动了,为帮助老奶奶的善良举动而感动,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好人,很多善良的人。其实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它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助人为乐,其实也是快乐了自己。我也要向那些帮助老奶奶的人们学习,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化,做好中华化的传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5

  如果说我曾经的人生好像点点繁星的夜空,那么这次读书活动就为我升了一轮明月。把我的精神家园添上了文化的气息,那样一本小小的册子,却让我领悟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知识文明,从此成为我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契机……

  中华文化博大深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世界的财富。从这书中,我看到了古代中华的兴起衰落,繁荣富强之今天这泱泱大国的伟大传承。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百家盛况,从抗日战争的惨烈到如今的改革开放,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如中华精神的强大

  传承与发展是一体的,今天,我们传承着中华文化,明天,我们将把它发展壮大,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学习着我们精炼后的中华文化并一直传承、壮大下去。让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与时俱进!说与做又是一体的,在宣传中华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把我们个人的成长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步起来,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创造美好未来!

  今天的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广博深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我们要努力秉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品质,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感染身边的人依次相传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学校国家乃至世界相传不息。

  其实不仅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了许多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人士“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航天之父”“箭之王”钱学森,荣获“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师昌绪……他们一样在用行动诠释着中华本质,传承着中华文化。

  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接班人,更应该从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先祖传承下来的这些,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是让我们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中华文化流传不息……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6

  漫步书中,拈一朵文学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氲着书的芳香,轻轻拿起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雅致的装帧映入眼帘,水墨山水浮现在褐色的封面上,显得庄重而宁静。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先生历时两年,不断发现,不停思考,奔波跋涉,努力考证,一路走来“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精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跟随余秋雨先生的步伐,一起领悟中华文明的瑰丽文化。

  乘一只孤舟,在碧波荡漾的历史长河中划行,看到远方有一个孤独的背景,细细看来却是如此沧桑。

  那是一个令人们恨之入骨的王朝,它与外国侵略者们签订了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那个王朝是一部沉重的血泪史,让后人引以为戒。殊不知,那个王朝背景却是如此沧桑,它也曾经历过天下安定、国运兴旺的“康乾盛世”,它的大部分统治者也是励精图治,力求治国之道。但是,最后它却逐渐腐败,以至遭受外来侵略时,它的统治者无力以对,落荒而逃。

  对,这就是清朝,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从中华版图的北面冲破长城而来,英武的雄姿震惊中华,但最后,它却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走向灭亡。“一个王朝的背影”是这样的充满沧桑,一些文质彬彬的凄苑灵魂默默为它送行。

  告别了别人痛心的清朝,继续前运,不知行了多久,眼前是一片可怖的土地,这片土地记载了流放者的辛酸。

  流放,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词汇,一旦被流放,便不知何日是归年,生死存亡更是不可预知,一切听天由命。那些被流放的文人们,有的在流放途中历史艰辛,渐渐变得豁达开朗,在生死存亡线上吟诗作赋,广结天下名士,生死莫逆。“同是冰天谪戍人,敝裘短褐益相亲”,这种苦难中的高贵令人为之动容。

  流放者们也为偏远地区的文明发展照亮了前程,他们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融化别人心头的冰雪,彼此温暖;用屈辱之身去点亮文明的火种,传承未来。

  小船继续前行,天色早已暗淡,墨色的天上挂着一轮淡黄色的明月,月下有一位独酌的人,孑然一身,淡泊静定。

  他才华横溢却遭来众人的妒忌,“乌台诗案”的冤屈让他彻底看清了尘世的黑暗。但那个孤寂的地方――黄州,让他在难言的孤寂中,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苏东坡的“突围”成功了,洗去一身铅华,在静谧中寻找真实的自己。

  走过魏晋,看名士风流绝代的潇洒,聆听那些散漫在时空中的遥远绝响;穿越时空,看科举取士的起起落落。在千年庭院中寻访教育的真谛,在海角天涯谛听海南文明的故事。乡关何处?心中最思恋的地方便是故乡;抱愧山西,探访,寻找,理解便是对山西人民的崇敬之情…

  《山居笔记》是文化旅程已经结束,但带给我的启迪却永远不会忘却,探寻知识的步伐也永不停止。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载着中华文化的光芒奔向远方。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7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仁人志士也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至圣先师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元名将文天祥……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身为中国人,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我们要从曾经背诵过的《论语》、《朱子治家》、《弟子规》等这些优秀的、有内涵的传统文化书籍中感悟真理,生发爱国情感,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美德意识,弘扬时代新风;在生活中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很多这样的人或事。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20xx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在危急之下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同样的人,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20xx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个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些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吗?而我们自己在努力学习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承传统美德。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每位同学都遵守路队制,不疯打闹;我们语言文明,遇到了老师或者长辈都主动问好;我们爱护环境,遇到一片纸屑,都要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我们拾金不昧,捡到钱物,都要及时交给老师;我们爱护公物,不乱涂画、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践踏;每天中午在校就餐前,都要背诵一段论语,警示自己;同时,我们节水、节电、节粮与节能,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使用完电器,及时切断电源、吃饭要光盘,不浪费点滴粮食。我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8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xx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9

  6月的第二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6月12日,我们将迎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知道如何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吗?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从万里长城,到秦兵马俑;从剪纸雕刻,到蚕桑丝织……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从1851年伦敦创办首届世博会到如今的一百多年里,世博会始终保持了文化博览会的特性,被誉为文化、科技的竞技场。已经拉开大幕的上海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次大展示、大荟萃。你看,异域风情和中国元素正在这里交相辉映,打造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绵延万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叶文化扁舟!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0

  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它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1

  国学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国学小名士便是国学的传承。有人可能问我国学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也不清楚,是诗?还是词?现在我知道国学并没有标准,琴棋书画诗等等,跟中国有关的,都是国学。

  回归国学,就应当理解文字的内涵,就应当渗透进生活细节,传承经典文化中的精华。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是国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国学教育的意义应该是渗透进每个孩子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统一,不能坐而论道。不要让国学学习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道风景,而不加深学习,加深印象,国学小名士便是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加深印象。“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些都是国学小名士教给我的。

  国学小名士不仅能让你加深印象,还会回想典故和诗句。要知道国学是师古之学,但师古不能泥古,更不是简单的复古。中国传统教育常常以礼节教育为主,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取舍。不能一本正经的,按照书里原封不动搬出来也不能给了书里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既然我们学的开心,也不能让我们一点也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因为现在许多人总是弯着腰,低着头玩着手机,所以现在去学习国学古文的人是真的不多了。没有人会去关注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文化,而是都去在玩娱乐游戏。就算是学习了国学,真正可以把国学全到理解贯通的人是不多了。

  所以,我们要接着传承国学这个无价之宝,让国学这中国的灵魂继续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心里永存!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2

  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侍,需多措并举。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华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中华文明为何能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时隔几千年仍然璀璨夺目而光辉不朽?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独具的领先世界的道德文明和生命文化!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宇宙自然规律!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圆融和谐的文化!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有内涵,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具有洞察力;就是上善若水,把握大道,能圆融和谐一切;就是极其闪光的人格魅力,一身正气,具有凝聚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起黄帝,下至今天,上下足足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人类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语言的文化便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而书法艺术就是语言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书法的殿堂,领略并感受一下书法的魅力!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仓颉就发明了汉字,汉字的演变,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一步步地删繁就简,一次次的演变革新,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方块字。

  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早在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草书和行书页流行起来。东晋的王羲之,是一位集书法之大成者,自成风格。“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的正楷,体格雄伟,气势开张,变古出新,开创了书苑新风;宋朝的赵孟的书法略带行书风格,用意楷法,穷极精密,字体流动活泼,骨力秀劲,。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层出不穷,举不胜举,他们的风格也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然而,在现代的快节奏的社会里,书法艺术却越来越黯淡无光了。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我们如今的生活里,随着电脑、手机、打印机的使用普及,练习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作为书法传承的中华民族,我们不能让书法这门专属于我们的“手艺”失去了传承!所以,在20xx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规定规定中小学生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书法课,一到三年级练习硬笔书法,三到六年级软、硬笔兼学,以便让书法艺术代代相传。

  我们的汉字有一种美,这种美是其他语言所达不到的,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字形的大小长短,行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干湿,章法布局的气韵贯通,疏密有致等,形成了或豪迈奔放或秀雅端庄或飘逸洒脱的精神风貌。

  相传王羲之在写完《兰亭序》后“日更书数十百遍”却怎么也没有醉酒的那一次写得好,可见书法还有一种思想境界美!

  研习书法可以使心浮气躁的我们变得心平气和,沉浸在墨香书韵中去,展纸挥毫,斟酌推敲,常使书者全神贯注的思维,还能达到修身养性之功用。

  在窗明心静,清雅安逸之时入砚推墨,潇洒挥毫,泼墨写意,倾情于笔端纸间,纸上春风笔上开!

  书法的妙处举不胜举,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我呼吁,让我们拿起毛笔,练习书法,把墨香留在21世纪,让我们肩负起传承书法艺术这一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一起建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4

  拉开窗帘,阳光是彩色的。

  因你,神州处处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征程,如金色的灯盏,是光芒照亮了开始远航的船帆。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我不去想昨日的天空是否蔚蓝,我不去想明天的阳是否明媚,我只想,只要我热爱的祖国,我相信一切尽在意料之中,耳朵挤满了时间的脚步声,一种亢奋的精神汹涌而来……

  美丽中国强盛中国,绿色中国和平中国。

  复兴之路其修远亦,举国上下共求索!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呕心沥血前赴后继。

  今日中国,正迈着时代的最强音,带着中国梦的精神远行!

  远方接踵而赖的时代有棵茂盛的大树,他将枝叶挣破天空,将宁和送进浮躁的心。迈着时间的征程流淌到炎黄子孙心中,至此中人们心中都有一股神圣的使命――传承着这伟大的中华文化。

  它像浩瀚沙漠中的一条河,静静流淌着,发出奇异的光彩,湛蓝天空那个耀眼的太阳,正普照着他,漆黑夜晚里熠熠闪耀的独光,它在奔走着……变成了我的心中唯一而有记忆的东西――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华夏精神。

  在那棵古老的树上结出了奇丽的果实,他们都经过岁月的洗礼,文明的雕琢,经过精神的渗透,就是它们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四五书经,天文书法,还有优雅的中国画,绮丽的中华服饰,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仁爱,宽恕,执着的精神品格。

  感谢中华文化,你踏遍我们心灵的每一角,透进心灵的每一寸,尤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让冬日雪夜的炉边,你这黑暗中的光点,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你如那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神人清甜解渴:你如那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你总在孤独与无助中给我信心与希望,感谢这伟大的中华文化博大的名族精神给我指引,让我成长,让我们顺应时代的追求教会我们勤奋努力,敢于创新,乐于提高自己,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告诫我们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敏捷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将我们所在教育中汲取的融入社会,在这个新奇,神秘的世界前行下去,我相信且坚信我们的世界将会因中华文化而绚丽,让我们携手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子孙,请携手,将散落身边的珍珠串成最美丽的项链,连接深邃的历史与无尽的未来,传承信念与精神的财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5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我们所传承的不仅是中华历代的智慧,更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根基的品质文化。

  孝,是我们传承千年的品质。众所周知,中华有著名的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其中,有三孝便在我们望江:

  孟宗哭笋。相传,孟宗少时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平日里孟宗对母亲是百依百顺,有好吃的让母亲先吃,攒点钱也是替母亲做新衣。一日母亲病重,医生叮嘱用鲜竹笋做汤。可时值腊月,哪有鲜笋?为了治好母亲的病,孟宗仍然驮着锄头,冒着寒风上山挖冬笋。挖了很久,手上起了泡,泡破出了血,再也挖不动了,还是没挖到。孟宗急得直哭,越哭越伤心,最后眼泪也干了,哭出俩滴鲜血掉在地上,只见地慢慢地凸起,竟然冒出两颗鲜嫩的竹笋。梦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了。还有玉祥卧冰和仲源泣墓,都是感天动地的孝子故事。这也是我们传承千年的文化,是我们不变的根基,我们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耳熟能详的曾子杀猪就是最好的典范。如果曾子没有杀猪,他的孩子该会怎么想呢?所以,我们应当要诚信,只有我们对人诚信、不欺骗,才能内心坦荡荡。不然内心不会得到安宁,也会是一种煎熬。

  还有勤劳、简朴、智慧、助人为乐、爱国、忠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不可缺少,也是时代相传的品质。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就是因为有这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根本,让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这些优秀的品德!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5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礼仪尊老爱幼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