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赞歌的区别

1、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请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推广失误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4)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3) 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
(8) 为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3、请写出下列成就的历史时期。


1、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加以改正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新疆地区产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下面关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表述,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美国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3.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党的八大之后,党和政府实行以外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4.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朱德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5、这是李明同学上交的一篇关于“经济特区”的历史小论文,请你帮助阅读一下,诊断错误,加以改正
1979年,我国决定在广州、深圳、珠海、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建设在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对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6、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这就使得“右”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挥、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7、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水稻专家邓稼先,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8、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文字表述,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1972年2月,布什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9、历史活动课上,学生李明就建国后土地改革的情况谈了自己的见解,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土地改革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颁布。在两年的时间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因为官僚资本主义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所以此次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起,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0、下面文字的表述错误,请诊断错误,加以改正。
早在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就发出“我们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1、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小学教育作为其奠基工程。
12、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1956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要印度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13、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1972年7月,肯尼迪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后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三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4、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疆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妈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15、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关于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下是他们的对话,请诊断错误,加以改正。
同学甲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决台湾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同学乙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在江泽民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开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同学丙说:“汪辜会谈在北京举行,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
16、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1978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次会议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7、下面文字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点。即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党政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需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8、下面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19、下面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1966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抗争”,受到压制和打击。

20、下面的文字表述有错误,请诊断错误,加以改正。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朱德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国际歌》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
(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和斯大林(图)
(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
(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
(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7)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

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
(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
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
(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

(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请回答:(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 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
(3) 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4) 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5) 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6) 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引进国外的哪些东西?
据1984年的统计,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的6年时间里,全国共平反和纠正冤假错案40多万件,其中大部分是检察机关协同有关部门平反纠正,一部分是检察机关直接平反纠正的。
请回答:(1)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开始于什么时候?
(2) 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是什么得到平反的?
(3) 你认为中央领导开展的拨乱反正工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积极意义?
(4)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党和政府在“文革”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
(5) 试分析在“文革”中出现这么多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10、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有哪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怎么样?为什么?
(5)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1、《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训练答案
1、 三大改造的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汪辜会谈
2、 王进喜;袁隆平;蒋道平;邓稼先;雷锋;焦裕禄;钱学森;许海峰
3、 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
5、 长春;北京;北平;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新加坡;中国上海;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上海
6、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八大;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九年义务教育;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0、彭德怀;邓小平;周恩来;江泽民;刘少奇;黄继光;邱少云;邓稼先;邓小平;毛泽东;尼克松;布什;尼赫鲁、吴努;林彪
12、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的完成
1、 新疆——西藏;独立自主——互不侵犯
2、 美国——苏联;武汉——鞍山;现代化——工业化
3、 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改革开放
4、 朱德——彭德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
5、 1979年——1980年;广州——汕头;对外开放——改革开放
6、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右”——“左”
7、 上海——北京;邓稼先——袁隆平
8、 布什——尼克松;北京——上海;1978——1979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官僚资本主义制
度——封建土地制度;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
10、60——50;邓小平——毛泽东;长征1号——东方红1号
11、科技立国——科教兴国;科技——教育;小学教育——九年义务教育
12、1956年——1955年;印度——印度尼西亚
13、1972——1971年;肯尼迪——尼克松;三十——二十
14、70年代——60年代;新疆——西藏
15、60年代——50年代;江泽民——邓小平;北京——新加坡
16、西柏坡——北京;江泽民——邓小平
17、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按需分配——按劳分配
18、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9、1966——1667年;“二月抗争”——“二月逆流”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朱德——毛泽东;《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
1、(1)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2)葡萄牙,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联合声明》。(3)“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4)香港,1997年7月1日;(5)没有“一国两制”的方针,澳门最终也会回到祖国怀抱,只不过步伐可能要慢一点。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必将增强,国际地位也将明显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加强,澳门问题乃至台湾问题最终将得到圆满解决。
2、(1)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注重发展与国防和边疆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边疆地区的交通运输;原因:当时我国重工业十分薄弱,又受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威胁,必须尽快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实力,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意义: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海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2)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原则: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原有工业基地;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地区。
3、(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2)中国和苏联。因果关系,在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原则指导下,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3)不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4)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正视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
4、(1)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2)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3)“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拉开分歧,加强团结,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6)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7)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了重林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8)归纳伟人的重要事迹;从伟人的事迹中发现成为伟人的配制内涵;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长目标等。
5、(1)海洋高技术。(2)“863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认真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6、(1)材料一:中共八大,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2)发展生产力或进行经济建设。
7、(1)迫切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2)使广大干部群众充满了高涨的工作热情,出现了“左”倾的错误倾向。导致在它的指导下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4)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8、(1)对外开放。(2)厦门、珠海、汕头和海南经济特区(3)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5)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6)资金、先进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经验等。
9、(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刘少奇被诬陷并被迫害致死,1980年。(3)使广大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受株连的人,都心情愉快地重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改革开放环境。有利于进行经济建设。(4)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5)“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是造成大量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原因。
10、(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影响:略(3)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热烈拥护。因为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也得到了改善。(5)启发: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劳动者积极性是否高涨对生产的影响。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

浅析《红高粱》生命中的赞歌 1、相关定义 1.1、生命及生命教育的定义 (1)生命 在教育学视域中,对于生命的界定不一而论。郑晓江从生命与生活的联系与区别中把 握生命的内涵。他认为生命是人生的存在面,生活是人生的感受面。生命是人们过去、现 在、未来存在的结合物,而生活是当下此在的感受。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则是生命的 表现,生命与生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生。冯建军则认为,在静态上看本体生命的存在, 人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 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精神 生命和社会生命是生命整体的三维,他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 通,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的生命。这是对人的生命本身所作的全景式的素描。 (2)生命教育 目前,生命教育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研究者也分别从各个不 同角度对生命教育展开了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在概念界定方面更是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 点。翻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尚无对生命教育的统一界定。澳大利亚学者布拉德 利 特里弗 格里夫认为生命教育理论中的唯一永恒主题就是爱,对生命本身的爱,尽管 他的存在形式非常脆弱,但却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独特力量,赋予日常生活真正意义,生 命教育强调对生命的敬重与理解,不仅要学会敬重自己的生命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生命。国 3 内的研究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命在教育中是什么”,”教育能 为生命做什么”。金生紘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渗透在整个教育中的理念, 或者说在所有的教学计划、学校活动、课程活动中都应该贯穿生命教育理念,并把生命教 育的视为学校教育的任务。教育、学校、课程要为生命造福,以弘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 精神品质,陶冶生命情感,养育生命态度为自己的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者肖川则主张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与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价值 追求,也是一种内在形态。”一般来说,对生命教育概念的理解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从用 生命哲学角度出发,以生命哲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另一种是把生命教育作 为教育内容,倡导珍惜生命实体,追求生命价值,让学生关注现实世界中生命的整个发展 过程,了解生命运行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正确对待死亡,并努力赋予生命以 积极意义等。本研究中提到的生命教育主要是指第二种含义。 1.2、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1.1 生命的定义2.1.1 生命的定义 关于生命的定义,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角度解释有不同的含义。目前常用的定 义是从生物学角度来定义的,即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 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 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既包 括一切生命有机体的存在。狭义的生命是指人的生命,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很好地区别开来。”同时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因 而它相对于动植物和其它形式的生命而存在,本文所研究的生命教育中的”生命”就是 这种狭义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种形态,既有与动物所共有的 自然生命,也有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生命、价值生命。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存在与发展的 基础,而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升华。因而我们不仅要珍惜与关爱自然生命, 也要懂得而进化的系统。在生理学里, 生命被定义为一种系统,只存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 的功能。在百度西科単.,对生命下的定义是: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 组成的一类爲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 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 的半jT放物质系统。1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世代更 替的过程屮经过丨1丨然选抒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恩格斯也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 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地新陈代谢,而 这种新陈代谢一M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体的分解。” 2 6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以上关于生命的定义,只如从海滩上捡拾的几个彩贝,实际上还有很多。如马克 思说,”当人类开始生产其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时...便已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了”, 这是以实践的观点来考察人的本质的,此外,”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 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 1马克思从实践的观 点来认识人,突破了对人本性僵化的物种认识,确立了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观点,进而 把握了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

  图片自上至下依次为话剧《一九七七》、豫剧《焦裕禄》、秦腔《西京故事》、沪剧《敦煌女儿》、儿童剧《马兰花》、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豫剧《朝阳沟》演出剧照。

  回望新中国戏剧70年,无论是经典剧目的薪火相传,还是新人新作的不断涌现,戏剧舞台始终回应中国社会的脉动,既深刻反映世态人情,反映时代风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以其思想和艺术魅力奏响奋斗赞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新形象新风尚表现新中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社会洋溢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气氛,一批积极反映解放了的人民群众心声和愿望的剧目演遍大江南北。尤其是伴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等主题的剧目大受欢迎。通过沪剧《罗汉钱》等,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呼唤妇女解放、反对封建婚姻的时代风潮,感受到新社会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上世纪50年代初问世的话剧《龙须沟》,被称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聚焦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通过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不同生活境遇,反映党和政府对旧社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城市进行建设改造的故事,用戏剧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新中国带来的社会巨变,展现党和政府为增进民众福祉付出切实行动,进而获得人民群众由衷拥戴的时代主题。从艺术上来说,《龙须沟》也开启话剧民族化进程,拉近话剧与中国观众的精神距离,提升这一舞台艺术表现中国社会现实的能力。

  与工农业领域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呼应,戏剧也在积极发挥社会功用,以贴近现实的剧作鼓励社会各界为新中国发展献计献策,鼓舞民众关心社会、建设家园的热情和干劲。上世纪50年代末,现实题材剧目创作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题材上紧扣社会巨变背景下的诸多新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贡献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社会主人公形象。

  其中,豫剧《朝阳沟》因为深刻反映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中国农村面貌,不仅是当时戏剧舞台上受到热烈欢迎的佳作力作,而且60年来久演不衰,成为一部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的现代戏经典。“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农村是青年人广阔的天地,千条路我不走选定山区”,《朝阳沟》聚焦当时城乡观念变迁,鼓励有知识的青年人投身改变农村面貌的生产第一线,生动的人物形象与质朴的情感表达感染一代代观众。话剧《年青的一代》、楚剧《刘介梅》和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新作在戏剧化表现工农兵生活和形象塑造上,也取得相当大成就,京剧《黛诺》因其对少数民族生活的精彩表现和民族团结主题的弘扬,在当时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以现实主义精神反映改革开放大潮

  改革开放让戏剧迎来蓬勃发展时期,戏剧艺术家密切关注社会潮流,踊跃创作,以一批深具题材广度和思想深度的戏剧作品,展现一幅幅深刻生动的时代画卷。如话剧《报春花》《丹心谱》等科研题材作品,成功塑造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让人久久难忘。话剧《于无声处》传达解放思想的强烈愿望,引发全社会共鸣。上世纪80年代既是戏剧创作在思想探索上有所成就的年代,又是戏剧与国家、人民情感关联紧密的时期。该时期相继出现话剧《狗儿爷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区别和联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