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花中都有什么化学物质?

【篇一:海南的二月二和三月三】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和,雨顺畅,大仓满,小仓流,人和谐,家

幸福,国安泰,民安康。

这是一则流行甚广的民谚。

祈祷丰收的民间传统节日。俗话说

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春耕春播迫切需要水。主管云雨的龙及

时抬头,准备降雨了。于是,农民聚集龙王庙举行祈祷仪式,盼望

中国东、南地尽四海。凡有水处,莫不驻龙。东南西北四海都有德

被环海、泽润苍生的龙王。

上说,他们分别叫敖广、敖

钦、敖闰、敖顺,是四兄弟。四海以南为尊,南海龙王是海南人敬

仰的海神。先民祭拜,渡海南来的客商、贬客也祭拜,因而,环岛

明代嘉靖年间,有渡海者看见过海神。他立于水面之上,高一丈余,

朱发长髯,冠剑伟丽。众人惊慌万状,伏地下拜。海神掠过舟楫,

有光经久不灭。海南的龙王庙大都建在海边,有的一庙一香炉,有

的有炉无庙。祭拜者烧一炷香,拜一拜,默念所求,可是都没亲眼

海南仲春,大海风平浪静,三角梅怒放,椰子树扬花,槟榔花初开,

年二月初二,南海龙王原身像安放大小洞天旅游景

区,首届海南龙抬头节也在那里举行,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和游客

得以一睹龙王的风采。只见高大的龙王头戴金冠,朱发上扬,金

睛圆睜,两须翘颊,长髯垂胸,面如关公,肩披金甲,身穿鳞袍,

足著云靴,脚踩银蛇,端坐高危之金殿,雄视浩瀚之南海,气宇轩

隆重的祭祀大典上红烛高燃,烟火缭绕,龙旗飘扬,猴旗高挂,鼓

乐齐鸣,嘉宾献莲灯,敬鲜花,躬身行礼。主祭人宣读祝文,万众

南海龙王备受敬仰,内地洞中龙王也没被冷落。贵州安顺布依、苗、

汉等民族也在欢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春天到了,那里漫山遍野油

菜花盛开,山山岭岭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金涛翻滚,坡地上一树树红

桃花、白杏花、粉樱花齐放,争奇斗艳。安顺龙宫,洞幽、石奇、

中药材樟木拼音Zhang Mu,英文名Camphorwood,樟木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树干,锯段,劈成小块后晒干,樟木栽培或野主要生长在于河旁,或主要生长在于较为湿润的平地,樟木含有毒素,但毒性不强,需要谨慎服用,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和作用,对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都有良好的作用。在食用樟木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切勿服用或请尊医属。

樟树、香樟木、吹风散。

味辛温无毒《本草拾遗》

味苦性温无毒《本草再新》

味辛性温有小毒《广西中药志》 -中药大辞典

辛;温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樟木入肝、脾、肺三经《本草再新》 -中药大辞典

肝、脾经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祛风湿,行气血,利关节。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

樟木功效:樟木主要治疗心腹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记载于《本草拾遗》

樟木功效:暖血道,利关节,治跌打折骨,气逆血滞,兼能堕胎。记载于《本草再新》 -中药大辞典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樟木主要治疗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樟木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樟木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用量在,3~5钱;或也可以用本品把握好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外用:煎水熏洗。 -中药大辞典

樟木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樟木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用量在,10-20克;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3-6克;或泡酒后适量饮用饮。如果只樟木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品,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孕妇切勿服用或请尊医属。 -中药大辞典

孕妇切勿服用或请尊医属。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清洗干净、阴干、密闭保存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樟木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

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霍山县、上谷村、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本草拾遗》),又名:樟公《花木考》),香樟《分类草药性》),香蕊、樟脑树、芳樟、乌樟。

常绿乔木,高20-30米。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厘米。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毫米;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毫米,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厘米,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本植物的根(香樟根)、树皮(樟树皮)、树叶(樟树叶),果实(樟树子)以及木材、枝、叶中提取的结晶(樟脑)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中药大辞典

樟,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气候土壤: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肥沃、深厚的粘质壤土为佳。

种植:一般用种子繁殖,分育苗移栽及直播两法。

㈠育苗移栽:苗床地宜施足基肥,于冬季深耕,令其充分风化,至次年早春,撒布堆肥,耙平,作宽约1-3m的高畦,并开沟以利排水。3月间进行播种(秋季9-10月采种后亦可进行),条播与撒播均可。而以条播为佳。先在畦上按条距30cm开以条沟,每隔1cm左右,下种子1粒,覆士盖草以防干燥,待成苗后,即可直接移苗定植。撒播者,当苗高20cm时,须进行移苗假植,成长健壮后,再行定植。定植一般在苗长至0.7-1m的进行,时间约在4-5月份;行、株距各3-5米,穴深、宽各约30cm;植入后,先将覆土打紧,再于表面覆以松士,最后浇水。

㈡直播法:于秋季或春季,按行、株距各3-5m,开穴点播,每穴下种3-4粒,覆盖细土。

田间管理:幼苗期间,冬季应防霜冻,干旱时,应注意浇水抗旱。苗期及定植后,均须适时除草。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定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树干,锯段,劈成小块,晒干。

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卒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记载于《纲目》 -中药大辞典

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率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记载于《纲目》

主心腹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记载于《本草拾遗》

暖血道,利关节,治跌打折骨,气逆血滞,兼能堕胎。记载于《本草再新》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樟木治疗胃痛:樟木五钱,煎水后服用。(《江西草药》)

樟木治疗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樟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普济方》樟木散)

樟木治疗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放在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医学正传》)

樟木治疗蜈蚣咬伤:鲜樟树枝,煎服二碗。(《验方选集》) -中药大辞典

樟木治疗胃痛:樟木五钱,煎水后服用。(《江西草药》)

樟木治疗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樟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普济方》樟木散)

樟木治疗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放在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医学正传》)

樟木治疗娱蚣咬伤:鲜樟树枝,煎服二碗。(《验方选集》)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樟木含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名樟油)。樟油减压分馏,可得白油20%(沸点160-165℃),中含1,8-桉叶素25-30%、α-蒎烯、莰烯、柠檬烯等;赤油24%(沸点210-250℃),中含黄樟醚、α-松油醇、香荆芥酚、丁香油酚等;蓝油1%(沸点250-300℃),中含毕澄茄烯、甜没药烯、α-樟脑烯、薁。樟树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碱和牛心果碱。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33异烷烃、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50%)、β-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尚检出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等。叶中尚含C16-33的正烷烃。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比例为80、17、1、2%。髓季节不同,叶中含樟脑0.2-1.5%。叶中黄樟醚含量为0.04-0.05%,与季节无关。

樟树变种的叶含重挥发油0.83%,轻挥发油0.26%。重油中含黄樟醚80%,樟脑10%;轻油中含芳樟醇70%,樟脑1%。

云南樟叶袖中含莰烯、α-蒎烯、聚伞樟木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柠檬醛、癸醛、甲基庚烯酮、1,8-桉叶素及丁香油酚。

毛叶樟的小品种之一香茅樟的鲜叶出油0.68-2%,叶油中樟脑约为50%,柠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约为42%,另外尚含有1,8-桉叶素、α-蒎烯、莰烯及dl-柠檬烯。毛叶樟的另一小品种毛叶芳樟的叶油以含萜烯和1,8-桉叶素为主。

日本产樟树的叶和小枝产挥发油和樟脑约1%,挥发油去樟脑后的余油约占10%,中有α-衣蓝烯约3%,β-榄香烯约8%,β-石竹烯约35%,葎草烯约18%,芹子烯14%,橙樟木花叔醇1%。另有报道,樟油高沸点部分(沸点>215°)中的主要成分是α-衣蓝烯、α-檀香萜烯、β-檀香萜烯和δ-毕澄茄烯,含量都在10%以上;尚含γ-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白菖考烯、茄萜二烯-9,11、1,6-二甲基-4-异丙基-7,8-二氢萘、β-榄香烯、石竹烯、葎草烯等。从蓝油部分还分得倍半萜成分樟烯酮、樟烯醇、枯苏醇。日本产樟树的枝叶存放几天后再蒸气蒸馏,可产挥发油1-1.3%,油中含醇类90%,主为芳樟醇,樟脑2.1%。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首先说明,樟木怀孕的女性不适宜使用。樟木早在《本草拾遗》里就已经记载过,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和作用。食用樟木对肝、脾、肺有好处,辛,温。炮制洗净,阴干,密闭保存。

本人也是中医中药爱好者,整理的中药材以方便查询,如果对你也有帮助可记住本页方便下次查看。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并已注明出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用药依据!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做好“六棵树”文章,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摇钱树”。椰子、橡胶、槟榔、花梨、沉香、油茶,这“六棵树”既是促进百姓增收的“经济树”,又是大美海南的“生态树”“形象树”。与此同时,“六棵树”在海南的种植历史较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期海南周刊带您了解海南的“六棵树”,敬请关注。

或身形高大、绿意葱茏,流出白色的汁液回馈人类;或身姿挺拔、枝叶飘舞,成为海岛热带风情的“标配”景观;或腰杆笔直,结出的果实位居四大南药之首;或长于深山老林,历经百年风雨成就名木品质……光热雨水条件俱佳的海南岛,滋养了椰子、橡胶、槟榔、花梨、沉香、油茶这六种嘉树名木。

这“六棵树”形态特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与海南有着不浅的缘分。它们广泛分布于琼岛城乡,与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早已是生态海南、人文海南的一部分。

文\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文昌市重兴镇排田村的椰林景观。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三亚海棠湾一带的椰子树。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椰风海韵是海南最亮丽的风景。若是来海南旅行,没有与椰子树来一场邂逅,那这次出游便算不上完整。

“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东郊。”在文昌东郊椰林一带,成片的椰子树自由生长。它们树干挺拔,能长到15米至30米高,枝叶如同一片片巨大的羽毛随风摇曳。哪怕烈日当空,人们只要站在椰子树下就能享受到片刻清凉。

虽然椰子树在海南十分常见,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海南的“原住民”。椰子树原产于美拉尼西亚群岛和新西兰,考古学家曾在那里的冲积层中发现形成于100万年前的椰子化石。距今4000年左右,居住在马来群岛的人们已驯化种植椰子树。

椰子的外壳坚硬又轻薄,棕麻般的纤维组织里充满空气,这种构造有利于漂流。当成熟的椰子掉在海滩上或海水里,被暖湿的洋流带到适宜的环境中,它就会生根发芽,逐渐繁衍成林。

夏季南海西部盛行西南季风,洋流的流向也是自西南向东北。因此,从南海南部过来的洋流,可以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的椰子一路运送到海南岛东部海岸登陆。位于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就如伸出的一只手,挡住了海南岛沿岸的夏季洋流,文昌南部的东郊成为椰子登陆生长的最好地点。

橡胶林。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夏日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橡胶树枝叶,在地上留下斑驳光影。在海南,从琼北滨海平原到五指山林区,从黎母山脚下到昌江棋子湾,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橡胶林。据统计,海南的橡胶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橡胶树为大戟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这种树“喜热怕寒”,在20℃到30℃的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和产胶,气温降至5℃以下即受冻害。成年橡胶树的树干粗壮,树干内分布着一种被称为“乳管”的组织。“乳管”与动物体内的乳腺有几分相似之处,专门负责制造和贮藏胶水。

关注橡胶的人都知道,胶工一般是在夜间割胶,这与橡胶树的特性息息相关。橡胶树白天充分照射阳光后,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可促进树干内多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胶水。夜幕降临,经过一天的生产贮藏,树干内胶水丰沛,加之气温降低有利于胶水流出,正是割胶的好时机。

橡胶树虽然在海南“开枝散叶”,种植规模较大,但其被引种至海南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据说,很久以前橡胶树只生长于巴西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中,当地印第安人发现,橡胶树被刀子划过后,刀痕里渗出了乳白色的液体,这种液体凝固后可防水、耐腐蚀,且有一定的弹性。印第安人称橡胶树为“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所谓的“泪”,其实就是胶水。

进入20世纪后,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橡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随之增大,天然橡胶一度被人们称为“黑色黄金”。1906年前后,何麟书等爱国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橡胶种子或橡胶苗在海南种植,琼岛与橡胶就此结缘。

槟榔树。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对于海南人来说,槟榔树和椰子树一样,是一种让人有亲切感的植物。在海南农村地区,人们经常可以在村庄周边或民房周围发现槟榔树的身影。在海口、三亚等城市的街头巷尾,坐在小凳子上卖槟榔的女子,也是路边一景。

槟榔树为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0余米,是一种形象好、气质佳的观赏树,也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与其他树不同,槟榔树开花不开在枝头。每年阳春三月,到了槟榔树开花的时节,其树干上会结出一个花苞。隆起的花苞藏于一层苞衣之中,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闺中少女。

过一阵子,金黄色的槟榔花撑开青绿的花苞,尽情地舒展开身子。直到这时,人们才能看到槟榔花的真容。刚刚绽放的槟榔花粒大如米,整体观之有点像刚出穗的麦子。槟榔花开得最艳的时候,人们远远便能闻到这黄色小花散发的清香。树姿挺秀,花香清雅,正因为发现了槟榔树的美,有一些海南人把槟榔树栽种在房前屋后,作为景观植物。

到了夏天,槟榔花逐渐从金黄色变为绿色,并结出一串串碧玉般的果实——这便是大家熟悉的槟榔果了。槟榔果成串成串地结在叶子底部,紧紧地挨在一起,给人一种硕果累累的观感。据了解,槟榔树长成后,一棵树一年能结数百颗槟榔果,可连续结果20多年,此后便逐渐枯萎了。

花梨树。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如“虎皮”斑斓,又如“鬼脸”多变,美不胜收的海南黄花梨让人陶醉其中。

海南黄花梨,古书一般称为“花梨”,后来才被称为“黄花梨”。所谓“虎皮”,是指黄花梨不规则的纹理形成的像老虎皮一样的花纹。而“鬼脸”,则是黄花梨生长过程中树干分叉及结疤形成的更加密集的花纹。或曲或直、或疏或密、或粗或细、或深或浅,这些花纹如同一幅幅微缩的山水画、鸟兽图,行云流水、姿态万千。

海南黄花梨的纹理疏密、油性大小、色泽深浅、孔眼粗细等,与生长环境、树龄大小、取材部位有关。即使是同一棵树,根部与梢部、树干与枝条的纹理、色泽、油性、孔眼等也相差甚远。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句话放在花梨身上同样适用。海南东北部的花梨因为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生长速度较快,因而纹理粗疏有序、材质色泽偏黄。而海南中部、西南部的花梨因为土地贫瘠、降雨量偏少,成长速度缓慢,因而纹理细密多变,材质大都呈红褐色或黑色。人成才有早有晚,树成材同样有早有晚,海南黄花梨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之树。就用材而言,顶级的黄花梨需生长上百年。

不论是新鲜木材还是陈年老料,不论是埋藏于地下,还是暴露在旷野,只要去除海南黄花梨的表皮,就能闻到一阵清香。因此,有人专门收集黄花梨锯末提炼精油或制作优质香料,也有人根据香气来鉴别真假海南黄花梨。

沉香线香。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沉香自古有名,传统四大名香“沉檀龙麝”中的“沉”,指的就是沉香。沉香的形成是自然界的“无意之举”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沉香树遭遇雷击、风害、虫害、病变时,树木本身分泌的树脂及多种细菌令伤口结痂。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伤疤”变成一种木油混合体,即沉香。

定安县龙湖镇奉持香山奇楠产业三号示范基地的沉香苗。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根据外力作用的不同,沉香被分为生结、虫结等多种类型。其中,生结沉香是树木还在生长时从树心结出的香;虫结沉香则是因虫子吃咬,树身受伤处结出的香。

自古以来,其貌不扬、看似朽木的沉香因其独特香气和药用价值备受追捧。产于海南的沉香,又被称为“崖香”或“琼脂”。海南沉香因气味清甜、香气馥郁持久、香尾无焦而闻名,可谓“一片万钱,冠绝天下”。

专家介绍,我省野生沉香资源主要分布于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等区域,十分稀少。目前,我省屯昌、定安、东方、保亭、陵水、琼中、临高、白沙等市县均有农户种植沉香树。但由于沉香结香慢、产出率低,再加上近些年沉香受到市场追捧,香的开采量大幅增加,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要在海南找到好香也并不容易。

琼海市万泉镇的一处油茶种植基地,工人在采摘油茶果。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油茶原产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棕、椰子、油橄榄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如果说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是魁梧的勇士,树形低矮、枝条呈伞状伸展的油茶树,就是穿着蓬蓬裙的公主。这位公主有着小巧精致的外表:叶片碧绿油亮,花瓣雪白,花蕊呈杏黄色,果实像一个个小灯泡,新果呈淡绿色,成熟后变成红褐色。山茶树虽然个头娇小,但它并不娇气,即使是相对贫瘠干旱的荒山野岭,也能扎下根来。我国江西、湖南等地的丘陵,种有大片油茶树。

俗语称:“油茶树,开白花,风吹霜打都不怕;枝叶茂,果实大,榨出茶油富万家。”和椰子树一样,油茶树全身都是宝,其嫩叶可以直接食用,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卫生保健食用植物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在海南,油茶又被称为山柚。生长于海南的山茶树,树形稍大,枝条也更为粗壮。在海南种植油茶树若采用实生苗造林,一般需5年左右挂果;若采用嫁接苗造林,一般需3年左右挂果。用海南油茶果榨出的茶油清亮透明,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品质上乘。

我国古人对山茶的称呼有“木贾”“员木”“探子”等。不知是谁为海南山茶取了“山柚”之名,用“柚”这个字大概是从山茶果的形状着眼产生的联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槟榔的有害成分含有些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