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平颤汤好用么?

大家普遍的共识是,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妈才会患上这种疾病。可是目前数据显示,帕金森病患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帕金森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警惕:帕金森病患病人群日趋减轻化

帕金森病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0岁。而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是指发病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帕金森病,又称早发性帕金森病。其中21岁之前发病的为少年型帕金森病,21岁之后发病的为青年型帕金森病。


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遗传背景,他们之所以会早发病,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不只是单纯缺乏多巴胺而导致脑组织逐渐被破坏。其临床特点是:

1、发病年龄多在10-25岁之间,多有家族性发病倾向或明显遗传史。

2、病程短,进展快,容易伴有智力障碍。

3、以肌张力高、动作迟缓多见,常伴有锥体束征和其他系统损害静止性震颤相对的少见。

4、容易发生动眼危象(表现为两眼球发作性向上窜动,为眼肌的不自主运动)。

5、青少年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见于病毒性脑炎、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或服用药物所致。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晚发的帕金森病很类似。起病往往比较隐匿,早期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最初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多表现为运动迟缓。加上人们长期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帕金森病,所以这类病人早期很难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帕金森病年轻化,尽早治疗可恢复正常生活

青年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生活、工作的影响,早期正规治疗对于正常生活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常规手段,左旋多巴类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但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缓解,药物疗效较好的“蜜月期”一般只有3-5年,当“蜜月期”过后,药物疗效逐渐下降,会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冻结步态等症状。此时无论怎样调整药物,帕金森病都开始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帕金森病的早期应如何用药?

帕金森病的早期药物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药物治疗有3~5年的“蜜月期”。随着病情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

1)增加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

2)增加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

3)采用中药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点主要体现在:

①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特别对早期患者,中医历来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介入中药治疗,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②减少西药用量,对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后,可逐渐减少西药用量,而达到和中药治疗前相同的疗效。

③减轻西药副作用,长期服用多巴制剂等西药,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副作用,中药可兼顾其副作用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④增强西药疗效,在西药效果不明显时,加用中药后,往往效果显著。

⑤延缓病程,帕金森病是随衰老而加重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可靠的阻止其发展的方法,中药作为治本之法,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

⑥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尽管有时单从帕金森病症状评分看,中药有时效果不显著,但患者在体质方面,饮食、睡眠、智力、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可根据疾病的病程分为早、中、晚期进行治疗。在早期,予以祛瘀、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等治法,减慢疾病向中期发展的速度。在中期,治疗上宜滋阴益气养血。到了疾病晚期,病机已转化为以脾肾阴阳两虚为本,治宜阴阳双补,兼以熄风。

温馨提示:本文由刘客服整理发布,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tst13611),您的健康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article>
<section>
眼球震颤是指不由自主、有节律性的眼球运动,通常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严重,同时还伴有斜视弱视散光重影等症,大部分眼球震颤病人是先天性的,男女无差别,有一定的遗传性。&lt;br&gt;&lt;br&gt;
&lt;br&gt;&lt;br&gt;一、病因及发病机制&lt;br&gt;&lt;br&gt;西医:引起先天性眼球震颤最大的原因还是大脑的缺氧损伤,以及发育异常引起的。特别是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期间,由于宫内缺氧,造成患者大脑缺氧,在生产时产程延长,难产或者产伤等因素,都会引起先天性眼球震颤。后天的眼球震颤多是唐氏综合症。白化病。脑部损伤或病变。头部损伤或者包括身体运动系统的伤害。眼病或者眼睛功能障碍,例如视神经退行性改变,严重的散光(角膜曲率的不对称),高度近视。身体疾病,例如多部位硬化症,中风或者严重的耳朵炎症。&lt;br&gt;&lt;br&gt;中医:中医称眼球出现这种情况为“辘轳转关”
据《医宗金鉴》所述.辘轳转关之证,因肝经风邪壅盛,以致二目睛珠旋转不定,与辘轳相同,轻则瞳人偏斜,重则瞳人反背,经上述鉴,致双目旋转不定,应为“肝风内动”所致。&lt;br&gt;&lt;br&gt;二、临床表现&lt;br&gt;&lt;br&gt;眼球震颤临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lt;br&gt;&lt;br&gt;表现1:跳动型。眼球出现速度明显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以后,突然之间用急跳式运动返回。这种类型的震颤有慢性和快相的表现,慢性属于生理相,慢相的矫正运动是快相。眼球震颤的方向是快相方向,快相和病因有关。&lt;br&gt;&lt;br&gt;表现2:摆动型。眼球的摆动就像钟摆那样,没有快相和慢相之分。它的速度和幅度相等。一般多在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身上出现。&lt;br&gt;&lt;br&gt;三、治疗&lt;br&gt;&lt;br&gt;西医治疗:目前对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相对匮乏.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对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可采取手术治疗,将其休止眼位移向正前方,以增进视力,减少或抑制眼球震颤的出现。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一种就是带三菱眼睛,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lt;br&gt;&lt;br&gt;中医治疗:本病主要病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亏损,肝风内动,目窍失养,约束失调所致。中医治疗多从肝肾入手,以疏风平颤汤治疗眼球震颤病,临床屡获良效!&lt;br&gt;&lt;br&gt;四、常见辩证&lt;br&gt;&lt;br&gt;临床表现:眼球震颤,与生俱来,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伴其他眼部先天病变。舌淡,脉虚细带弦。&lt;br&gt;&lt;br&gt;(一)先天不足&lt;br&gt;&lt;br&gt;病因病机:先天不足,肾元亏乏,精髓不充,目无所养。多见于眼先天发育不良等。&lt;br&gt;&lt;br&gt;3,治法:补肾益精,固本培元。&lt;br&gt;&lt;br&gt;4,方剂:{疏风平颤汤}加减。&lt;br&gt;&lt;br&gt;药物:党参,山药,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杜仲,当归,生黄芪,甘草等。&lt;br&gt;&lt;br&gt;方义:山药、山萸肉、熟地补肾益精,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固本,熟地、当归养血,枸杞子、杜仲补肝肾而养目。&lt;br&gt;&lt;br&gt;加减:可加天麻、钩藤、石决明息风平肝、定颤。&lt;br&gt;&lt;br&gt;(二)胆郁痰扰&lt;br&gt;&lt;br&gt;1,临床表现:眼球震颤,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呕吐恶心,口苦咽干。舌苔薄黄腻,脉弦滑带数。&lt;br&gt;&lt;br&gt;2,病因病机:痰湿内生,胆胃不和,循少阳胆经上扰清窍,耳鸣目颤。多见于迷路性眼球震颤。&lt;br&gt;&lt;br&gt;3,治法:化痰和胃,利湿温胆。&lt;br&gt;&lt;br&gt;4,方剂:{疏风平颤汤}加减。&lt;br&gt;&lt;br&gt;药物: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柴胡,黄芩等。&lt;br&gt;&lt;br&gt;方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和胃化痰,枳实理气降逆,竹茹和胃止呕。柴胡、半夏、黄芩和解少阳,疏肝清热。胃气和则胆气舒,肝气条达则胆气以清。&lt;br&gt;&lt;br&gt;加减:见呕恶甚者加生姜和胃止呕,气虚则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耳鸣、眩晕加磁石、菖蒲通窍定眩。&lt;br&gt;&lt;br&gt;(三)肝肾阴亏&lt;br&gt;&lt;br&gt;1,临床袁觋:眼球震颤,头晕目眩,步履不稳,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lt;br&gt;&lt;br&gt;2,病因病机:肝肾阴亏,精血不足,目失所养,致成眼球震颤。多见于中枢性眼球震颤。&lt;br&gt;&lt;br&gt;3,治法:滋肾养肝,定颤养目。&lt;br&gt;&lt;br&gt;4,方剂:{疏风平颤汤}加减。&lt;br&gt;&lt;br&gt;药物:拘杞子,菊花,生熟地各,山萸肉,山药,茯苓,石斛,麦冬,五味子,潼蒺藜,天麻等。&lt;br&gt;&lt;br&gt;方义:枸杞子、菊花、石斛养肝明日,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肾养阴。潼蒺藜、天麻平肝息风,五味子、茯苓安神,麦冬、生地增液。&lt;br&gt;&lt;br&gt;加减:眼球震颤显著者,加龟甲,羚羊角粉滋阴清热、平肝潜阳。&lt;br&gt;&lt;br&gt;(四)血虚生风&lt;br&gt;&lt;br&gt;1,临床表现:先天即有,有遗传性,眼球震颤,视物模糊,肌肉跳动,手足震颤,耳鸣眩晕,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lt;br&gt;&lt;br&gt;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经脉虚弱,目无所养。多见于先天性特发性服球震颤。&lt;br&gt;&lt;br&gt;3,治法:益气养血。&lt;br&gt;&lt;br&gt;4,方剂:{疏风平颤汤}加减。&lt;br&gt;&lt;br&gt;药物:党参,白术,生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阿胶(烊冲),艾叶,天麻,钩藤。甘草等。&lt;br&gt;&lt;br&gt;方义:党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养血和肝,艾叶温经通脉,天麻,钩藤息风定颤。&lt;br&gt;&lt;br&gt;加减:眼球震颤显著者加龟甲、羚羊角粉,滋阴平肝。&lt;br&gt;&lt;br&gt;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症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一方多药,煎汤同服,省去吃很多药的麻烦。中医疏风平常方案治疗眼球震颤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lt;br&gt;&lt;br&gt;五、讨论&lt;br&gt;&lt;br&gt;中医称眼睛出现这样的情况为“辘轳转关”。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是指以两眼不自主地向左右,或上下不停地有节奏的往返颤动或旋转为主要表现的眼病。由肝经风热壅盛所致,肝脏属木,是身体风脏:&lt;br&gt;&lt;br&gt;肝藏血:储存血液,参与造血机能、凝血。肝功能正常时,可迅速、大量的向心脏供血,使大脑、四肢、五脏、皮肤及时得到血液营养,反应灵敏、有力。肝功能不正常时则感到乏力,思维迟钝,所以肝是调节血量的器官。&lt;br&gt;&lt;br&gt;咨询: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食缓风真的有效果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