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开一家田坤道生态食品之家怎么样?

给你一个地球仪,你会找不到它的东北部究竟在哪儿。但给你一张地图,你会轻松找到这个地域的东北部。东北,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两个简单的方位放到了一起,生成了另一个方位。

但在中国,东北有太多层意,包含历史、地域、人口、语言等等,相对比而言,它更是一种“魔幻”的存在。

常人口中的东北,往往就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这样的观点并没有错,只是未免有些狭隘。

东北,不应该这样被理解。

无论从哪个角度似乎都能找到对东北的调侃。有说东北地域的:东北三省黑吉辽,其实是黑龙江以及辽宁。有说东北话的:一听就是东北口音的是辽宁人,坚持说自己是东北人却说不出东北味的是黑龙江人,剩下的都是吉林人。

虽是调侃,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对东北的认知,仅仅只是东北三省以及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东北人。但往往人们都止步于此,或许前进一步,就能参透东北的“玄学”。

现今的东北,除了熟知的黑吉辽三省以外,其实还包括内蒙古的东五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

此外,还有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严格意义上,这两个区域是东北与华北的过渡地带。

从距离上讲,秦皇岛与承德位于北京以北,距离河北省会石家庄更远,距离辽宁葫芦岛更近。从历史上讲,在1955年7月之前,热河作为行省被划入东北,承德、赤峰等地属于热河省,但后来被撤销。

因此,也有网友调侃:对于东北人来说,出了山海关就都是南方。

从地势上来说,东北像一个口袋,囊括了整个东北地域的物华天宝。北部有小兴安岭,西部有大兴安岭,东部有长白山系,中间则是辽阔的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就是在这片平原上,有着近1.3亿人口,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文化情怀等等,也有着共同的称呼:东北人。当然,这1.3亿东北人是留在东北的人口,还有那些因为不同缘故而留在外省的东北人。

2、为什么东北三省看起来像一个省

东北人与外省人唠嗑,第一句总会被问及:你是哪儿的?听你口音,东北的啊?你从哪儿来的?被这么问的东北人一般都会回答:我东北的。然后才会问你是东北哪儿的。

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但不得不说,这种情况正说明了人们对东北的认知:东北三省=东北。在外人眼里,东北人的概念大过黑龙江人、吉林人、辽宁人,还有内蒙东五盟的人们。

至少你没有听过“我是西南人,我是东南人,我是华北人”的称呼。这样的现象延伸出来,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东北三省看起来就像一个省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绝大多数是因为历史上的那次“移民潮”:闯关东。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百姓拖家带口闯入东北,数量、规模是历史最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的人数一度占据东北总人口的七成,虽然后来有部分人返乡,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闯关东既有陆路,也有水路。从山东出海,漂到大连,再从旅顺、金州海岸上岸,然后北上寻找肥沃的土地,大连一度成为闯关东水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此后,东北各个地域的人口组成、后裔血脉、历史文化、语言饮食等等,都有了极大改变。

随后,东北历经张作霖时期、伪满洲国时期、国民政府时期,那时东北的行省划分经历了很多次,最多的时候还有东北十九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确定下来,形成现在的东北格局。

东北自闯关东开启后的百年时间里,经历了数次的省份、区域变迁,但无论怎样变化,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世代人民,不变的永远都是令他们为之骄傲的名字:东北

聊起东北的IP,首先是第一印象的东北,比如,第一次听到东北话,第一次吃到东北菜,第一次看到东北人......这些都能体现出东北的IP——东北文化。

但这些都是作为东北IP化的一个面而出现的。东北,真正形成IP化的时代,要从“共和国长子”说起

提起“共和国长子”,东北三省都有话说:哈尔滨是中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沈阳以1953年作为起跑线,中国工业在此迈出了国家计划的第一步,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个第一;长春一汽一直被称为汽车业的“共和国长子”,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在此诞生......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东北最初的IP即是东北的工业。东北地区一度占有中国98%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沈大工业带、长吉工业带、哈大齐工业带。

东北地区在三十年代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往后年代的东北,也不断向全国输出着工业成果。但不得不承认,如今的东北工业式微,悄然兴起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言论。

但谁又想到,东北的农业IP在此时间逐步势大。

东北的农业IP要从一首歌说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在1935年所作。

由此可见,那时的东北农业还是以大豆高粱为主,水稻还不是C位。东北真正大面积种植水稻还是在民国时期,而真正有了现今的东北大米,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本土的农业技术人员开始进行育种,一次次优中选优。

但让东北农业有了如今的IP化,除了人和,还有天时地利。

天时:东北水稻区日照充分,全年日照总时长为2400—2900小时,光能资源十分充分。东北高寒地区,水稻生长慢,一年只出一季,东北水稻才有更多的时间积累风味物质和营养

地利:东北的黑土地极其肥沃,每一厘米厚的黑土层,就需要两百到四百年的演化,人们用 “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珍贵。

东北大米自然而然就这样“出道”了,站稳了C位。但不同东北工业,东北农业的发展,自起始以来,就首屈一指。从工业IP到农业IP,东北的东风更加强劲。

但让全国人民都感受到东北的氛围,则是从东北娱乐IP入手的。从几年前的“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到“来了,老弟”再到“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再往前多年的本山大叔,还有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可谓是“娱乐要靠东北人”

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东北的娱乐IP无疑要比单独省份的影响力大的多。但娱乐毕竟是娱乐,它会放大一些东西,从而忽略一些东西。东北娱乐的IP化还要承担起更多的东北价值观

此外,在娱乐的同时,有种东北的东西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全国人民,即东北话。东北话虽然分为若干小片语言,但无论是哪一片,走到外省各地,都能听得出东北口音

奔赴外地的东北学子,无论寝室有多少人,不出一周,都会出现不同“口味”的东北话,还能学到很多东北语言。东北话的感染力更像是一种“魔力”,不知不觉就会被它“带走”。

正因如此,有东北人的地方就会更欢乐。因为他们身上承担着不同时代的印记,凝聚着东北每一处的蓬勃向上的磅礴气势。

如是说,东北若是祖国的明珠,那么东北人便是手捧明珠的呵护者,东北文化则是呵护者的力量源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坤道生态食品总部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