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颁布白酒新国标?

1、国标规定,高度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下,一般不超过65度。低度白酒,采用了降度工艺,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2、国标规定,60%vol蒸馏酒的铅含量不得超过1mg/L(以Pb计)。铅超标会引起中毒。

3、国标规定,以粮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6g/L,以其他原料生产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2.0g/L。

4、国标规定,卫生标准要求锰在酒含量中,不得超过2mg/l(以Mn计)。锰是人体正常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

中国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

白酒主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四川泸州三角地带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分别为中国三大名酒的茅五泸,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将于2020年6月实施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清晰界定了清香、浓香、酱香等各香型白酒工艺特征,规定了白酒和饮料酒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饮料酒分类原则,便于消费者在选购时了解各类酒产品的特点,将助推酒产品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与创新、规范酒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根据这次发布的白酒新国标,清香、酱香、浓香型应该如何区分?为此,总台央广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总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新光。

白酒是我国传统蒸馏酒,其独特的多种微生物固态(半固态)发酵、蒸馏等生产工艺形成了白酒的各种风格。随着白酒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需要对原国家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清晰界定各香型白酒工艺特征,突出其传统属性。《白酒工业术语》规定了12种香型白酒以及其他工艺白酒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包括原辅料、生产设备、设施及器具、制曲、酿酒、成品及半成品。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在原标准基础上,根据不同原料、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对各酒种进行分类,从分类框架上将饮料酒由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三类调整为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露酒四类,并新增了饮料酒分类表、不同酒种的分类体系框架图。

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实施后,如何提升白酒质量?郭新光介绍,此前描述不同香型、不同风味的白酒,更多使用抽象的感官术语进行描述,比如“回味悠长、醇厚、绵长”等。而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将从多个维度为消费者构建一个更加容易理解的产品标准和标准体系,进而提升白酒质量。简单来说,就是更加科学准确表达不同白酒的香型,同时白酒的质量分等分级更加清晰。郭新光说:“已经发布的和正在修订的这些白酒产品标准当中,现在提出来从微生态环境、感官术语还有风味骨架成分等多个维度,构建让消费者能理解的产品标准和白酒标准体系。我们希望能够用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比如说可能会有涉及到一些水果香气,涉及到一些花香,这些可能会让消费者容易理解。同时我们特别强调了一个分等分级,强化质量等级,这些都是对白酒质量提升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也是对整个白酒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都能够起到推进作用。特别是分等分级,我们将强化比如说优级、特级和一级、二级之间的差异性,还有档次性。”

当然,白酒质量“好不好”,不能光看制作工艺与香型,《白酒工业术语》仅是一项国家标准,除此之外还有食品安全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来保障白酒的质量安全。

郭新光介绍,目前发现的白酒风味成分大约有几千种,但并非都体现在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当中。未来将以一些起主要作用的“风味骨架成分”,来构建更加细致完善的白酒指标体系,让消费者更加明晰了解不同白酒风味的区别。

这样一来,既方便消费者在选购时了解各类酒产品的特点,也将会助推酒产品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与创新,规范酒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白酒工业术语》是白酒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通用标准之一。时隔十多年后,修订这项国家标准的意义是什么?不少消费者常常夸赞的“纯粮食酒”是否真的要比新工艺白酒好呢?

1994年,《白酒工业术语》推荐性国家标准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并实施至今,在规范白酒市场秩序、保护传统、促进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新光介绍,十几年时间,白酒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有了相应的发展,所以国家标准的更新也要跟上。郭新光说:“比如,我们这次修改的地方,首先是白酒的英文原来一直按照国外的方式表达叫Chinese Spirit,直译过来是‘中国的烈性酒’。现在就直接改成汉语拼音了,就叫Chinese Baijiu,这样更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还有比如这几年白酒生产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我们就把像发酵槽等现代化的术语进行了明确。”

据介绍,《白酒工业术语》规定了12种香型白酒以及其他工艺白酒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包括原辅料、生产设备、设施及器具、酿酒、成品及半成品等。

郭新光解释,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一方面是“统一化”,让白酒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在白酒术语概念上更加统一;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是“通俗化”,让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更加容易区分不同白酒的类型。“现在白酒其实主要是三种,一种叫传统白酒,我们通常说的固态法白酒,一种是固液法白酒,还有一种是液态法白酒。以前可能消费者对这个概念不是特别清晰,那么我们这次从术语上规定明确,其实固态法就是咱们平时讲的‘传统白酒’。而固液法和液态法都是新工艺的白酒,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进一些工艺,比如说食用酒精的使用、香精香料的使用,我们在标准定义当中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这样消费者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传统工艺的白酒’,哪个是使用了香精香料或者食用酒精的新工艺白酒,这样会更清晰理解。”他说。

传统的白酒和消费者口中常说的“纯粮食酒”有何区别?郭新光表示,传统白酒其实是指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固态发酵、固态蒸馏方式制造的白酒,全世界只有中国采取这种工艺生产白酒。而所谓“纯粮食酒”应是不添加其他能够引起色香味改变的外源物质的白酒,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所谓“纯粮食酒”的说法,也并不科学精准。郭新光说:“老百姓一般理解的所谓纯粮食酒就是不加酒精,其实我们想想酒精的原料是什么?酒精的原料也是粮食,是玉米、小麦,酒精原料也是粮食。所以,粮食酒本身这个概念就不是特别准确,我们说的纯粮食酒主要就是刚才我说的按照传统工艺采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并且特别是不添加其他能够引起色香味改变的这种外源物质的白酒。”

那么“纯粮食酒”是否要比新工艺白酒好呢?郭新光表示,归根结底选择权在消费者,前提是公平竞争和企业诚信。

1. 白酒分析气相色谱仪

我国的白酒作为世界五大白酒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技术。白酒中的香味组分是白酒酿造和勾兑过程当中的重要指标,决定着白酒的香型。在我国的白酒制造行业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其中的香味成分及其含量的。白酒中的香气组分比较复杂,有超过一百种之多(如: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常规的气相色谱法分析需耗时50分钟以上,润扬仪器采用快速气相色谱法来进行白酒中的香味组分的测定,可使分析时间缩短到12分钟以内。

气相色谱仪GC-2020型(山东润扬仪器);N2000色谱工作站(浙大赛智科技);氮氢空气源;

乙酸正丁酯、乙酸正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正戊酯、2-乙基丁酸、2-乙基丁酸、叔戊醇、叔戊醇

分别加入戊烯醇,戊酸乙醋和2一乙基丁酸各2mL于100mL容量瓶中,然后用60%的乙醇水溶液准确定容到100mL。内标物应在4℃以下保存。在10mL中的样品加入0.1 ml的内标物。

2.3.1 常规色谱法条件

进样量:0.8uL,进样方式:分流(分流比30:1)

柱头压力:80kpa(恒压)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

尾吹气流量:30mL(N2)

2.3.2 快速色谱法条件

进样量:0.8uL,进样方式:分流(分流比180:1)

柱头压力:400kpa(恒压)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

尾吹气流量:30mL(N2)

摘要: 如果某种标称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原料不是粮谷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添加剂,则属于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还有一种季节,叫做『 毕业季 』

却比四季更美好,更加让人怀念

杯酒下肚,开始大笑,最后拥抱

大学四年压抑着的各种情感

都能在这一刻得到酣畅淋漓的释放

但你喝的酒真的是白酒吗?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饮料酒、白酒相关国家标准《GB/T 15109—2021 白酒工业术语》(简称《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简称《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其中规定了白酒和饮料酒相关术语和定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新国标的内容吧~

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在1994年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并实施至今,随着白酒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白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新国标《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清晰界定了清香、浓香、酱香等各香型白酒工艺特征,规定了白酒和饮料酒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饮料酒分类原则。其中,《白酒工业术语》将于2022年6月起开始实施。

新的国家标准《白酒工业术语》中

白酒明确国际名称为Baijiu

新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

给出饮料酒行业基本术语和定义

根据不同原料、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

从分类框架上将饮料酒由

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三类

调整为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露酒四类

调香型白酒不再是“白酒”

根据这两部酒类新国标的规定:调香白酒被划入调制酒分类,不算白酒。

根据《白酒工业术语》对调香白酒的定义: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这是从原 “液态法白酒”定义中拆分出来

可使用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酒精

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一类白酒

将调香型白酒从“白酒”中剥离出来

归入配制酒,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还规定,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很多消费者觉得粮食酿造酒比较好,但国家标准对“粮食酿造酒”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所有的白酒,广义上说都是粮食酿造的,但这次新修订的两部国标对白酒的定义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这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明确了。

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

对“粮谷”的定义,《白酒工业术语》也有解释,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同时明确了粮谷的定义中不包括薯类。

传统上,白薯等薯类常被用作

其成本比用粮谷酿造的酒要低

以前也有企业采用粮谷酿造的酒作为基酒

与用薯类生产的食用酒精勾兑,降低成本

这样生产的酒将被划入配制酒行列

例如,《白酒工业术语》对浓香型白酒的定义是:“以粮谷为原料,采用浓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泥窑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的白酒。”

如果某种标称浓香型白酒

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添加剂

则属于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毕业酒虽好喝,也不要贪杯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插线板新国标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