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如何解决微生物的抗药,问题?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前最重要的,是考虑是否真的需要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大部份的感染因受到体内的自然防御系统机制的处理,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就可自然痊愈。此外投药必须增加成本,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

  1使用抗微生物制剂的风险

  (1)对宿主的直接毒性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可能伤害宿主的各种器官或组织,例如肾脏、神经系统、肝脏、造血器官和关节软骨等。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前必须考虑宿主的情况。如动物有器官的疾病时,不宜使用或至少不要使用伤害该器官的抗微生物制剂。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的结果,可能杀害某些重要的宿主微生物族群。正常微生物族群的生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原受到制衡的其它微生物族群,能大量增殖而可能引起并发症。此现象称为超级感染。超级感染的微生物族群可能为细菌,也可能为霉菌。对于抗微生物制剂可能原就具有抗药性,也可能在抗微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获得抗药性。广效性抗生素较易引起超级感染。

  (3)抗药性的筛选压力

  具抗药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或动物病原菌,都可能将抗药性基因传播至人体病原菌而引起感染。动物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引起的筛选压力,造成人体和动物感染治疗的严重问题。

  (4)畜产品药物残留

  肉猪、肉鸡如果一旦使用药物,必须配合停药期而延后上市日期。蛋鸡则可能面临降低孵化率的情况,或停药期间必须销毁所生产的鸡蛋等问题。

  如上所述,使用抗微生物制剂是带有相当的风险的,经过这些一般性及风险考虑后,可能会打消使用抗微生物制剂的念头。但如果仍然真的认为需要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则应严格使用。

  抗微生物制剂在动物体的作用,可能是杀菌性的,亦可能是抑菌性的。在临床上能够达到的浓度,呈抑菌性的抗微生物制剂,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是抑制细菌细胞分裂,而不能杀死细菌,称为抑菌性抗微生物制剂。有些抗微生物制剂,如青霉素及氨基糖苷类等,引起维菌细胞的死亡及溶解,则为杀菌性抗微生物制剂。有些抗微生物制剂如磺胺药,则依据细菌生长环境的成分(血液、脓、尿等)之不同,而具有杀菌性或抑菌性作用。

  在感染初期或急性感染时,一般选用抑菌性抗微生物制剂。在严重感染时一般选择杀菌性的而不使用抑菌性的抗微生物制剂。在慢性感染或宿主防御能力低弱时,例如在免疫系统有缺陷,或极端衰弱等情形,一般选择使用杀菌性抗微生物制剂。

  二 药物动力学的因素

  正确使用抗微生物制剂,除了考虑抗菌力强弱外,还要考虑药物动力学的因素。

  1投药途径与血中浓度

  经口投药是目前食用动物投药途径中最常用而且最自然的投药方法,可分为饮水投药及添加于饲料中投药。但有些抗微生物制剂不容易从肠道吸收,此类药物经口投药,只对肠道感染有效。因为不容易达到有效的血中或组织浓度,不可使用于全身性感染。

  容易从肠道吸收的抗微生物制剂,添加于饲料中或饮水中重复投药,其血中浓度缓慢上升,在投药开始后3~4小时达到高峰,以后维持相同的浓度。但是其血中浓度不能达到足以抑制感染,只适用于预防或控制初期感染。如果要获得较高的血中浓度,则必须

  抗微生物制剂若注射投药,其血中浓度。比经口浓度上升迅速,并可维持较高的浓度,而且其组织分布性亦较好。因此适用于全身性感染和肺炎等之治疗。

  静脉注射投药,可使血中药物浓度急速上升,且可达到显著的高浓度,通常为皮下或肌肉注射之倍数。但其缺点为持续时间不长,故适用于紧急治疗,并与其它注射法并用。此投药方法不常用于产食动物,多用于伴侣动物。

  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投药,药物在血中浓度在投药后1~2小时达到高峰,其浓度远高于经口投药,其持续时间除了苄青霉素的无机盐制剂外,都能维持12小时以上。所以视病情之轻重程度,1天可投药1~2次。短效性的药物,则必须投药2次,以维持适当的浓度。

  有时为了延迟有效浓度的持续期间,使用适当的盐类以延缓吸收。但是长效性制剂投药后,其血中浓度上升较慢,且浓度较低,故初次注射使用钠盐或钾盐等短效性制剂,使血中浓度迅速上升,再使用长效性制剂,或短效性及长效性盐类合并使用。

  不管是经口投药或注射投药,以适当间隔重复投药,在症状消失后,不宜立即停止投药。需维持一定期间后停止投药,以免复发。

  各种抗微生物制剂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型态,是由于具有不同的分布容积。所谓分布容积是抗微生物制剂在分布体液中的药量与血中浓度之比,其单位为L/kg,各种抗微生物制剂在不同的动物有固定值。如果用数学公式表示,则为vd=D/c。分布容积虽然不能表示抗微生物制剂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性,但能表示在体内的生物膜的通过性,亦即分布的范围。vd小于1 L/kg表示抗微生物制剂的分布为局限形,只分布于血中,组织浓度低于血中浓度,如青霉素。Vd接近1 L/kg表示精微牛物制剂的分布广,组织浓度与血中浓度接近,如磺胺类药。vd大于1 L/kg表示抗微生物制剂的分布非常广,组织浓度高于血中浓度,如泰乐菌素。

  一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容积愈大,则存留在血液中的药量愈少,而且每单位时间出现于肾脏的药量亦愈少。既不经过转化又不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半衰期最短的是仅分布在血浆一水(vd<1 L/kg)的药物,中度的是分布在细胞外液区域(Vd=1 L/kg)的药物,最长的是分布在整体体液区中(Vd>1 L/kg的药物。换言之,一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容积愈大,则其半衰期愈长,存留在体内的时间愈长,作用期间愈长;反之亦然。

  细菌感染初期,即急性症状期,病畜禽的健康状况尚良好时,可以选用抑菌性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等。因为身体内的防御系统如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协助处理细菌。但是在慢性症状期则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已降低,宜选用杀菌性的抗生素。

  了解过去病畜禽对药物的过敏反应的历史,也是选择抗生素重要的因素,因为对于同一类药物中的其它各药物可能会发生相同的反应。

  动物的生理情况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许多抗微生物制剂经由肾脏排泄离开身体而具有肾毒性。这些抗微生物制剂不应该使用于肾功能不良的动物,如必须使用则必须减量,或缩短使用时间。肝功能不佳的动物,不可使用某些影响肝功能的抗微生物制剂。孕畜或幼畜不应使用某些影响胎儿发育的抗微生物制剂。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之目的乃是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所以在选择抗微生物制剂时必须对于引起感染的细菌有效。但是如果选择的抗微生物制剂只对细菌有效,但毒性很大,虽然将病畜禽的疾病治疗好了,但会留下毒性。所以选择抗微生物制剂时除了有效以外,还要加上霉性最低的条件。

  五 经济因素的考虑

  抗微生物制剂本身的成本,处理动物的成本和投药的成本都必须考虑。有时新药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可使用较廉价而效果较差的老药替代,亦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就伴侣动物而言,虽不太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但仍应考虑经济因素,才能创造兽医师与畜主的双赢。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为证明青霉素在某种细菌产生抗药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选择而非诱变,有如下实验方案。其中,平板影印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请回答:
(1)图中扩大培养的过程中应选用

分离法可获得培养皿上菌落。
(2)图中②过程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能”或“不能”)得出结论:该细菌可利用尿素作为氮源。理由是:

(3) B组培养基中还添加了适宜浓度的青霉素,结果如图所示。欲证明青霉素所起的作用是选择,则应选取

(A. a1 B. a2 C. b1或b2或3 D.任意一个菌落)菌落继续培养在空白的A2培养皿中,待长出菌落后影印到含相同浓度青霉素的C培养皿中。
(4)预测上述A2和C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为

(“相同”或“不同”),由此证明青霉素所起的作用是选择。
(5)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所有器皿和培养基都必须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打开超净台上的紫外灯和过滤风
C.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更复杂
D.采用划线分离时,在每次划线前都需蘸取菌液一次

【推荐1】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处理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1)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

为唯一碳源。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

(2)获得产脂肪酶的菌株后,在处理含油垃圾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现获得可产脂肪酶的甲、乙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

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

(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时,加碘液染色后,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了A、B和C三种菌落(如图2所示)。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

菌落进一步纯化。经检测A菌落为硝化细菌,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

(4)在微生物分解处理垃圾的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泌纤维素酶,若科研小组检测土壤样品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将1mL土壤溶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3个平板,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2、7和5,据此可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个

【推荐2】“掌心对掌心,手心压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关节搓,拇指围轴转,指尖掌心揉,手腕别放过。”七步洗手法可以清除手部的污物和微生物,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某生物实验小组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别将拇指在甲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然后用肥皂将该手洗干净,再将洗净后的拇指在乙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将这两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24小时后,统计两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
(1)该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中加入了牛肉膏、蛋白胨、NaCl和水,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

等营养物质,为了使配制的溶液呈固体状态,还需要加入

(2)实验中“将拇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相当于微生物培养操作中的

,该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原因是

(3)为统计手部的细菌数量,应选择的接种方法是

。统计甲乙两组培养皿中的菌落,乙组中菌落数比甲少得多,实验结果说明肥皂洗手不能彻底清除手上的微生物。
(4)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不能用基本培养基培养?

【推荐3】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了一起。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会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材料用具:略。
(1)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号A、a和B、b;
②分别在A、B培养基上接种

微生物,并在25℃条件下培养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本实验中,配制的分离用的培养基的成分特点:若A、a是无氮培养基,则B、b是

培养基,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这两种培养基属于

②实验步骤中第③步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2017自学考试《档案保护技术》章节精选试题

  2017年1月自学考试将近,同学们英语科目复习得怎么样了呢?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年自学考试《档案保护技术》章节精选试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第六章 对危害档案的光线的控制

  1.为什么说档案防光主要是防紫外光?

  答:因为紫外光波长短,能量较可见光大,易被物体表面吸收并转变成物质的内能,光的波长愈短,致使被照档案制成材料产生的光化学效应愈大。例如,档案载体材料的老化,字迹的褪变都与紫外光的作用有关,所以说档案防光主要是防紫外光。

  2.光是怎样危害档案制成材料的?

  答:光危害档案制成材料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1)直接光降解;

  (2)光氧化、光臭氧化反应;

  (3)光的热效应;

  3.档案的防光措施有哪些?

  答:(1)确定档案库房人工光源照度标准。库内照度宜为30-50勒克斯,阅览室、整理室宜为75-100勒克斯;

  (2)限制自然光的照度。例如,库房东、西向不设窗,少开窗;改进窗结构,变单层窗为双层窗;用茶色玻璃、毛玻璃等代替普通玻璃;窗户设置内或外遮阳措施;

  (3)过滤紫外线。例如,在窗户玻璃或日光灯管上涂紫外光吸收剂;尽量选用紫外线含量少的人工光源,如白炽灯;

  (4)减少档案利用过程中光的辐射强度与作用时间。如,尽量减少原件复印展览的次数;举办档案展览或提供利用时,对珍贵原件必须采取滤紫外光措施;

  (5)避光保存档案。档案存放时装盒、袋、柜箱,尽量避免直接受光照射,库内不作业时应关灯,彩照尤其需避光保存。

  第七章 对危害档案的空气污染物的防治

  1.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空气污染物分为哪两大类?举例说明?

  答: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过程。空气污染物按其状态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如SO2、NO2、HCL等属气态污染物。

  2.什么叫一次污染物?举例说明

  答:直接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例如:SO2、H2S、NH3、HCL等。

  3.什么叫二次污染物?举例说明

  答:一次污染物与空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二次污染物。例如:NO2、SO3、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

  4.SO2气体主要来自哪里?它怎样危害档案纸张?

  答:SO2性质活泼,易被纸张吸附。当它被档案纸张吸收后,遇水生成酸性物质,逐渐使档案纸张酸度增加,促使纤维素水解,因而纸张易变黄发脆。

  5.CL2和NO2气体对档案有哪些危害?

  答:CL2和NO2气体都同时具有酸性和氧化性,既可促使纸张纤维素水解,不耐酸的字迹褪变,又可氧化纤维素、木素及字迹色素。所以危害性更大。

  6.说明防大气污染的措施

  答:(1)正确选择档案库房的地址。选择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地方建筑档案库房,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

  (2)由于绿色植物有吸收有害气体、滞尘、吸附、过滤灰尘的作用,因此应提高库房周围绿化覆盖率。

  (3)提高库房的密闭程度,减少空气流通量,对存放的档案进行多次包装。

  (4)有条件的单位可对库房进行净化过滤。

  (5)对库房地面及墙裙进行防尘处理。

  (6)做好库内外清洁卫生工作。

  (7)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

  7.大气尘对档案有哪些危害?

  答:(1)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机械磨损;

  (2)大气尘中的酸、碱、氧化性物质腐蚀档案;

  (3)与水生成粘性物质,使档案粘结成砖。

  (4)脏污档案,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5)传播霉菌孢子。

  第八章 对危害档案的微生物的防治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哪几类?它们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微生物的营养物有五类:

  (1)碳素化合物:构成微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骨架,也是大多数微生物的能源。

  (2)氮素化合物: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对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起重要作用。

  (3)碳质元素:参与细胞结构组成,能量转移等生理活动。

  (4)水: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分,体内物质的良好溶剂,细胞进行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

  (5)生长素:细胞内合成酶、蛋白质等不可缺少的物质。

  档案纸张、浆糊、装订线、胶片、字迹材料等都能为微生物提供上述营养物质,因此档案一旦受到感染,当档案库房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就会滋生霉菌。

  2.酶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催化特点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

  答:酶是微生物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催化剂。它与一般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两大特点。PH值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3.微生物对档案有哪些危害?

  答:(1)微生物细胞分泌的各种酶促使档案制成材料分解变质,强度下降。

  (2)形成的酶斑、色斑影响档案文件的可读性和复制利用。

  (3)分泌的酶使纸张酸度增加、字迹褪变、照片发黄。

  (4)分泌的粘液导致档案砖的形成。

  4.什么叫防霉?防霉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所谓防霉,就是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这是一项综合措施。基本方法是:

  (1)尽量减少污染茵落入库房和落在档案材料上;

  (2)控制和调节库房温湿度,抑制微生物发育;

  (3)定期检查及安全有效地使用防霉剂,防止微生物大量繁殖。

  5.档案库房工作的关键是什么?档案部门采用哪些防霉剂?

  答:库房防霉工作的关键是控制温湿度,尤其要控制好湿度。对新库房、潮湿的库房防霉,还要注意做好通风与去湿的工作。我国目前使用的防霉剂主要是香叶醇长效防霉灵、五氯苯酚。

  作:灭茵就是应用理化方法,将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茵体、细菌的芽孢、霉茵的孢子全部杀灭,灭茵后,物体呈无茵状态。

  7.档案部门熏蒸灭茵主要采用哪些药物?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答:档案部门熏蒸灭茵主要采用甲醛和环氧乙烷。甲醛灭茵效果好,但不能熏蒸有皮革卷皮的档案。环氧乙烷化学性质活泼,钻透性强,既能杀虫又能灭茵,但与一定量空气混合易燃烧,所以常与CO2或化学性质稳定的杀虫剂混合使用。

  第九章 对危害档案的昆虫的防治

  1.采取哪些措施通过昆虫的呼吸作用来提高杀虫效果?为什么?

  答:因为昆虫在温度高、氧气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条件下,气门打开时间长,呼吸量增加,吸收的毒气增多,所以杀虫效果得到提高。采取高温季节杀虫,密封缺氧或熏蒸时加一定量的CO2,都可以提高杀虫效果。

  2.什么是昆虫的变态?完全变态的昆虫危害档案主要是哪个阶段?

  答:昆虫从卵的孵化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变态。完全变态的是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对档案造成严重危害。

  3.什么叫档案害虫?常见的档案害虫有哪些?

  答:凡是能够在档案库房内完成整个生活史或部分发育阶段,并直接危害档案的害虫称为档案害虫。常见的档案害虫有烟草甲、档案窃蠡,书虱、毛衣鱼等。

  4.怎样预防档案长虫?

  答:(1)搞好库房温湿度管理,抑制档案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搞好档案环境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档案受害虫感染;

  (3)对档案进行定期防疫检查。其目的一是为了发现疫情及时处理,防止扩散蔓延;二是为了破坏害虫的生态环境,使其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5.适于档案部门使用的杀虫剂是哪一类?档案部门杀虫剂有哪几种?

  答:适于档案部门使用的是熏蒸杀虫剂。目前档案部门使用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硫酰氟等熏蒸杀虫剂。

  6.熏蒸剂的毒效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熏蒸剂本身的性质。如熏蒸剂的挥发性、钻透性、扩散性好,杀虫就彻底;

  (2)档案熏蒸的环境。如必须密闭严实,才能保证杀死害虫的药剂浓度。施药时温度高,施药后温度低,有利于提高熏蒸杀虫效果。

  (3)昆虫的种类、虫态。不同种类的害虫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时对熏蒸剂的抵抗力不同。如幼虫的抵抗力较差,卵、蛹抗药性较强;处于饥饿状态的害虫抗药性差些,处于休眠状态和越冬的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较强。幼虫期、成虫期、饥饿状态的害虫对杀虫剂的抵抗力较薄弱;卵、蛹、越冬状态、休眠状态的害虫抗药性较强。

  7.害虫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怎样预防?

  答:昆虫的抗性的形成是在一个地区内经过若干年多次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后才出现的。预防害虫抗性产生应当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而开展综合防治,采取改用、轮用或混用杀虫剂,改进用药技术。

  8.目前有哪些物理杀虫方法?

  答:(1)高温与低温杀虫法。50℃以上可使害虫致死,零下5℃以下,也可使害虫致死。远红外杀虫、微波杀虫属高温杀虫法。

  (2)γ射线辐照杀虫。在许可范围内高剂量照射可直接杀死害虫,低剂量照射,造成雄性不育使产出的卵不能孵化。

  (3)气调杀虫(又称缺氧杀虫),是使档案环境中的氧气减少,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增加,导致害虫窒息死亡。包括生物缺氧、化学缺氧、物理缺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