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眼睛在脑子里掌控事物,为什么?

经常愣神,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大脑麻痹了一样,生不如死!... 经常愣神,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大脑麻痹了一样,生不如死!


最近有什么心事吗?不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集中精力的,视力不受影响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鉴于冥想圈内的朋友们越来越多的问题,开此答疑汇总帖供大家快速查询。

1) 请问小白应该如何开始第一次冥想?

A: 冥想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体验。这就是说,你必须自己去做,才能够充分体会到他们的价值。别人说的再说也只是“经验”,“体验”需要来源于自身。所以不管看再多书,听别人说的再多,自己不动起来去尝试一下的也是没有用的。比如你看Yelp上的餐厅点评发现一个餐厅好评众多,但是是不是真的好,也是要自己去吃一下才知道的,对吗? 所以先不要管自己做的对不对,先迈出第一步从“什么都不做”开始。

你试试看什么都不做,就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放下手机,合上书。不用任何特定的姿势,就是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一两分钟就好。如果脑子里有很多念头不用管,就让他们飘来飘去就好。你只需要给自己一两分钟体验什么都不做,看看是什么感受。

你会发现,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你的大脑好像就全面启动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横冲直撞一一浮现。你可能会很愧疚,觉得自己走神了。但其实这些念头原本就在那里,只是之前当你在做日常的动作的时候没有察觉到他们在那里而已。

所有令人分心的事情,都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导致我们的大脑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冥想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给你的大脑清理内存,从而可以让它更加高效的运转。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2) 有关于冥想的书籍推荐吗?简单异行,附以练习,像大多数外国书籍一样。最好不是《当下的力量》一类的。

A: 我挑选了个人最喜欢的5本冥想入门书籍供大家参考。

  • 选一个宁静的地点。你需要确定你一开始学习冥想的时候周围要和平而安静。这对于你的成功很关键。最后,你也许能够在比较喧闹的地方也能冥想。当一个喧闹的冥想环境不理想的时候,拥有这样的技能真的能够帮助你缓解压力大或者感官超负荷的情况。
  • 关闭手机或者打开静音模式。
  • 让环境宜人。一个香味蜡烛、一束花、一根熏香或者别的能够取悦你的东西,可能是提高你第一次冥想水平的非常有用的小技巧。
  • 调暗灯光。以烛光的亮度作为参考即可。有条件者使用烛光也可以。此时就把灯光完全关闭好了。

关于走神,对于初学者来说走神是非常正常的。具体我在下面的一个帖子中回答过,大家可以参考:

4)冥想时左脸颧骨发麻,不舒服,是什么原因?

A: 冥想之后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察觉力变强了,有的时候会神经末梢会变得异常敏感。所以会有人会有异常反应比如发热这些。不用过于在意,如果在做呼吸冥想,则仍然把意识缓缓收回到呼吸上即可。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5) 冥想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昨天状态比较好,30分钟下来基本一直能集中在呼吸上。今天想试试增加时间不知道多久比较合适?

A: 每天持续的短暂冥想比长时间但是间隔很久的冥想有效很多。初学者作为适应性练习可以从每天十分钟开始。一旦形成习惯之后把目标定位在每天20-30分钟可以有不错的效果。如果是高阶练习者,那就按照自己身体条件能接受的时间即可。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6) 什么才叫进入了冥想呢?

A: 冥想并没有“进入”这一说。当你坐下来,闭上眼睛,把意识停留在呼吸,或者鼻尖,或者眉心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冥想了。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7) 睡前的一些灵感是潜意识吗? 可以表达吗?

我在睡前半醒状态下有时候脑中会出现一些想法,或者一些音乐。他们的表达都非常顺畅,不会像醒来时需要思考这段音乐或者想着下一步如何进行,而且这些都是之前我从未聆听过的。想要记录下来醒时复盘,但是总是无法记住。这些要怎么解释呢? 是潜意识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记录保存呢?

A: 就像有的人身体有可能会出现的麻木,发热或发抖等情况,大脑也可能经历一些反应。冥想时极个别的时候会出现的一些画面,声音,气味等,这些属于大脑的反应。这些反应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有的人可能冥想第一天就会出现这种反应,有的人冥想几十年可能也不会遇到。我自己在冥想过程中从未出现过上诉所说的情况。但曾经查阅过一些书籍中是这样描述的: 出现不同的画面或许与深层意识有关,冥想之后大脑的皮层及灰质的改变有时候会让记忆力被凸显,会唤起以前曾经遇到过的某些场景或者画面。某种层度上与梦境有一些相似点。当你睡着之后但是大脑仍在活跃的时候,有时会做梦。这些梦境往往前后并不符合逻辑,或者只是跳跃出现。这些都是大脑皮层在活跃造成的情况。与睡着后的做梦不同的是,冥想时发生这些场面的时候自己是清醒的。只需要认识到这是大脑皮层在活动,仍然按照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这些现象,最终将自己的意识缓缓拉回到呼吸上去就可以了。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8)怎么做才是冥想?望指教!

A: 冥想并没有一个程式化的步骤,不同阶段的冥想者也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呼吸冥想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这些:

  •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服的坐下来,上身保持自然曲线,不用紧绷,舒适坐直即可。
  • 关掉手机,确保你在冥想这段时间内没有外界的打扰。
  • 如果是初学者,可以设定一个10分钟的计时器。
  • 可以用5个腹式呼吸法开始今天的练习。鼻子深深的吸气由嘴巴吐出,反复五次,然后闭上双眼。
  • 感受一下自己的双脚或双腿,如果是坐于椅子上则感受一下自己双脚落地,如果是盘腿坐于地面则感受一下大腿外侧与地面的接触。确保自己在一个稳定的坐姿情况下。
  • 如果不是特别做body scan身体扫描的练习,可以简短的扫描全身,察觉一下今天身体的哪些部位舒服,哪些部分感到不适并且甚至紧绷状态?
  • 观察一下自己今天的情绪。 很难平静吗?是否情绪波动很大的一天? 还是平静稳定的一天?
  • 在准备和热身工作都完成之后,将思绪缓缓的落到呼吸上。不管呼吸的长或者短,急促或者缓慢,都做一个自己身体的观察者。当有杂念的时候,学会接受自己的现状,而不是愧疚或者自责。记住冥想时你的主要工作就是做一个旁观者即可。当有杂念的时候,缓缓的将思绪再收回到呼吸上去就可以了。吸气-呼气-吸气这样的循环练习十分钟。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情况下能延长到20-30分钟那是最佳的。
  • 将意识带回身体上,感受双脚落地的感觉,或者自己的双腿。如果腿部发麻,就按揉一下。
  • 感受一下光线,让双眼适应周围的亮度然后慢慢睁开双眼,然后站起来就可以了。

这样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呼吸冥想方法。可以尝试21天,然后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变化。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9) 冥想的时候犯困,怎么办?

A: 当闭上眼睛身体放松的时候,人体自然的反应会是入睡。事实上,医学观察发现,冥想时的阿尔法脑电波与睡眠时的脑电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如果睡着了肯定就不是冥想状态了,冥想是一种清醒的状态来更好的观察自己。若想在开始阶段避免睡觉或者犯困,可以尝试一下这几点:

上身尽量打直,不要让自己过于舒适。

过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的自适应会让困倦不再是你闭上眼睛身体放松的时候后的条件反射。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10) 冥想总是不能坚持怎么办? 做不了几天就不做了。

一般如果能收获到冥想给自己带来的切实改变后,就会主动冥想甚至每天会期待冥想时间。在形成这个习惯之前的话,可以参加一些互助小组,大家一起冥想监督。知乎上的冥想圈子里就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培养一个习惯需要21天。一旦习惯养成之后,真正能够让你长期做一件事情的并不是自制力,而是大脑带来的惯性。这种惯性的形成需要三个礼拜的时间。所以前21天能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之后的练习会容易很多。

另外关于冥想的时间的话,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11) 跟各位老师请教一下,我观呼吸冥想的过程中,全身放松之后脑子里就会出现各种图像,跟放电影似的,请问这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办?出现图像之后注意力是放在图像上还是放在呼吸上?

A: 参考上述问题 7)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我昨晚临睡时试着做了一下冥想(第一次),刚开始集中注意在自己的呼吸上,慢慢眼前呈现各种画面(具体记不清了)然后这些画面我可以选择,选择不感兴趣画面直接缩小到没有,紧接着出现另一种画面。感觉一直以旁观者的姿态在看,忘记是否在呼吸,忘记身体。直到腿麻(17分钟)的受不了把我拽回现实。紧接着我又进行第二次,发现进入状态相比之前没有那么晦涩,很快,同样直到左腿没有知觉把我拉回现实。我想请问各位老师这样的状态对吗?然后脚麻的问题怎么解决?

A: 腿部发麻属于身体的反应,出现画面属于大脑的反应,具体可以参考上述问题 7)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13) 为什么我冥想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 情绪,思考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可以打坐30-40分钟,什么都不想,这样正常吗?

A: 大脑一片空白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然而冥想追求是一种有意识的专注。专注于一点上而不被外界(外物)打扰的状态。比如说可以把意识集中在呼吸上,或者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额头,甚至或者集中于一个画像(比如宗教里常用的某些宗教人物)。当做到了这一点从形式看,确实,理想的冥想状态是没有情绪和杂念的,因为外界发生的事物都不会对你的内在产生影响。 但这个时候的内在不是无意识的一片空白,而是有意识的高度专注。

另外知乎上的一些可以参考文章:

14) 最近学习冥想(约5天)。每天睡觉前(约0:30)坐着冥想。每次10-20分钟,但是半夜会清醒(试过3次,一次2点,两次4点)。试过之前不冥想都是睡到第二天早上7,8点左右。请问各位大佬,是我的冥想的方式出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我的冥想是注意呼吸。

冥想常常被用来当做缓解失眠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如果是半夜醒来的话,检查一下是不是有这样两种情况:

1)刚开始练习冥想,对于冥想的作用过度关注? 如果过度在意冥想对自己的作用,反而容易紧张或者胡思乱想。

请把冥想只当做是一种减压放松的方法和关注当下的能力。可以多看一些相关的有科学依据的书籍和文章。这样就不会被一些把冥想神化玄化的说法困扰了。

2) 看一下自己的今日是否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导致会影响睡眠的? 如果白天有其他让你焦虑的事情发生,可能睡不着的原因是来源于那里。

冥想里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技能就是专注力,不被外界其他发生的事情打扰到自己的能力。随着练习的加深,这种能力提高后会帮助你睡眠。

3) 也有一些说法认为冥想能够提高松果体的活跃度。松果体是褪黑素的主要腺体,而褪黑素能增加睡意。但是冥想与松果体性能提高的直接关联还没有被医学界广泛论证。(此观点仅供参考)

15)为什么冥想的时候在感受呼吸的同时有一种呼吸困难的感觉? 该怎么处理?

感觉到呼吸困难往往是因为过度在意呼吸。当你越想把意识集中在呼吸上的时候,是不是往往越是适得其反?呼吸原本是身体的一种自发反应,潜意识里会自发的进行调节,并不需要额外付诸努力(除非是专门的呼吸法练习)。

如果觉得呼吸困难,试一下适当的把意识抽离一些,不要过度在意比如“我这样呼吸对不对啊?”“数呼吸”“老师说的呼吸聚焦在意识上是什么意思呢?”不要去为自己的呼吸方法焦虑,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会呼吸的。这是基本的生命线。所以不要过度去关注的时候,只需要意识到,“哦,我要适当的察觉一下我的呼吸”这样就可以了。当你自己放松下来以后,你再看一下身体的反应。这时候呼吸应该就顺畅多了。

16) 冥想总是坐不住,应该用什么坐姿呢?

冥想初学者一般采用坐姿,如果盘腿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坐在椅子上。如果可以盘腿的同学,常见的冥想坐姿有这么几种:

另外也还有站姿,卧姿,走路冥想。

关于卧姿冥想,特别需要说的一点是,如果睡着了,就不算是冥想了。所以往往卧姿被认为是最难的一种冥想方法,因为它需要对意识的高度驾驭能力。

知乎上的相关文章链接:

17) 冥想中的觉知,意识怎样控制?哪样才算是控制了觉知?

与其说“控制”我比较喜欢的词是“驾驭”。要完全“控制”人的意识是很难的,而且你往往会发现,被压抑的必定浮现。所以就想训马一样。如果你的意识像没有经过驯化的烈马,这个时候它会天马行空有各种想法。冥想就是能够逐渐对他有驾驭能力,让它往你需要它走的地方去。

你可以试试花五分钟做个简单小练习。试一下把你的意识定焦在呼吸上。这五分钟里,你做得怎么样?

18) 冥想是什么都不想,还是想一些美好的事物?还是随便想什么?我一般都会想森林之类的。

说来好笑,“想”这个字本身就不是冥想的一部分。“想”意味着你要付出努力,“想”是大脑基本功能的一部分,你会去回顾过去,幻想未来,计划,决定,判断。。。等等等。这些都是大脑在高度运作的表现。而冥想的本质上是通过训练对意识的驾驭能力从而实现减少“想”这个过程。冥想是一个通过增进对自我意识的驾驭能力,让自己不是“想”过去,或者“想”未来,就是活在现在这一秒。感知这一分钟自己的生命状态。

刚开始的练习可以尝试把你的思维集中在某个点上,比如: 呼吸,额头,鼻尖等。尝试一下观察自己的意识是否能稳定,稳定在这一秒,这一个时刻。比如走神了吗?是否能一直聚焦在这一个锚上?

如果已经过了最初的这个练习阶段,后期如果森林的图像能让你觉得放松,而且你的意识可以一直稳定的聚焦在上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脑什么都不想是一种意识不受控制的状态,而冥想是意识受约束的状态。

知乎上其他一些参考文章:

19) 想请问我冥想时有点头晕恶心,身体抽动。而且今天冥想时眼前有一片蓝紫色的光的东西。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情况出现极少,应该是呼吸没有调整顺畅的关系。可以尝试几个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在临床中被证明有舒缓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很好地辅助你稳定身体和意识的状态,然后再开始冥想练习。

蓝紫色的光请检查一下冥想时,室内的灯光情况。尽量避免台灯直接照射眼睛。可以适当把光线调暗。

20) 请问精神分裂症可以冥想吗?冥想了是没用? 还是会加重病情?那我想达到最好效果最好怎么办?

如果已经是心理疾病的状态,建议一定要根据医学的治疗方法走。冥想不会加重病情,还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手段,但是冥想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因为冥想本身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而精神疾病如果已经上升到疾病状态,很多是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脑神经科学”相关。所以强烈建议您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冥想的辅助作用是在于,科学研究发现,冥想能够增加大脑皮层灰质的厚度,以及改变杏仁核的大小。这就意味着人在遇到外界的刺激的时候,大脑能够更加平静,而不会有过激反应。这些对于精神分裂的某些症状比如幻觉妄,妄想等都是有好处的。

21) 冥想时的呼吸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冥想时候的呼吸除非你在做pranayama呼吸法或者腹式呼吸等特殊的呼吸练习,否则并不会与日常呼吸有什么不同。呼吸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能力,不加思考就可以做的行为。所以冥想中才常常选呼吸作为你的锚点去让自己的意识可以落地。但是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的一点是常常会过度在乎呼吸,导致身体过于紧张,或者不敢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等等。这些都是过度在意呼吸的表现。其实只需要想到,呼吸是人活着的基本生命线,只要活着一秒就会有的技能,所以不需要过度担心呼吸得对不对,在冥想里没有对不对这一说,就是简单的观察它的存在就可以了。这个就是观呼吸的过程。

腹式呼吸和pranayama都是需要特别练习的呼吸法,不在这个讨论范畴里,但是具体你可以参考这两篇文章: (文章内有引导视频)

22) 如果冥想的时候,有念头出来,而自我意识总是会跟着他跑了一会之后,意识才能回来,那每天都是这样的冥想,这样不就只是在简单的重复错误,或者说重复这个让意识跑掉的过程吗? 怎样才能有进步的,缩短意识反应自己跟着念头跑了的时间,最终达到,念头一来我就知道它,然后放任它呢?

关于冥想时候的念头跑出来和自己的观察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里写过一点:

冥想走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之前的答友都说的比较学术化,有些难懂。 那我简单说两个比喻吧。

第一个比喻,你过马路时,川流不息的汽车。

冥想的时候,你那些天马行空的杂乱念头就像那些汽车。而你,就是路边站着的人。那些车你是刹不住的,如果你硬要上去刹住,可能还会闯祸。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静静的观察这些来往的车辆,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些车来往,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就可以了。

这是冥想的第一阶段,每个人都有这个走神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

第二个比喻,天空中漂浮的云彩。

当你的冥想练习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的各种杂念可能就会像云彩一样,有些厚,有些薄,有些风一吹就散了。而你的思维your mind,应该就是那个天空。不管云彩怎么动,天空永远在那里。当你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到达晴空万里,云彩都没有,或者很稀少的时候。这个就是冥想的高级阶段,你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意识的时候了。因为那时候在天空里没有别人,没有云彩。只有天空。换到生活里,你就可以不轻易受到外界的琐事(云彩)的打扰,而做到无我的境界了。因为你就是天空,天空就是你。

所以需要练习的就是这种察觉力,发现走神了,最开始可能云游5分钟才意识到自己在走神,但是随着练习的增加,慢慢你会发现你一走神自己就能察觉到。这个就是进步。当然这个练习的过程中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且驾驭自己的思维你会发现比健身(驾驭自己的肌肉)可能更加困难。刚开始确实会看起来就像重复没有进步一样,但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觉知能力有了提高,专注力也有了提高。

23)盘腿冥想观呼吸时用的是腹式呼吸,气好像吸不进去,呼吸感觉有点困难。解释以后觉得头很胀痛。如果不用腹式呼吸,气息短促而微弱,前额会有些紧张,这是怎么回事呢?

腹式呼吸如果气吸不进去的时候那应该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的时候,想象一下你自己忙完一整天躺在沙发上或者躺在浴缸里大吐一口气的那种感觉。是不是感觉身体里面的气都从腹部往外排出来了呢? 那种状态就是身体放松时候做的腹式呼吸,所以如果气体进不去,就是身体没有放松到位。具体腹式呼吸的做法可以参考这篇帖子:

关于不使用腹式呼吸时候的呼吸问题,可以参考问题15)。

24) 专注呼吸的时候脑子是否要处于紧绷状态呢?

如果在一个紧绷的状态的时候是不能很好的进行冥想的,因为大部分的时间你可能会陷入自责,或者尝试想纠正自己。如果觉得紧张,在观呼吸开始之前可以先做3-5组的腹式呼吸让整个身体放松下来。腹式呼吸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放松神经系统的方式。待身体放松之后再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呼吸上就会容易很多。具体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见:

25) 如何走路冥想?

正念冥想的练习可以在很多时候,比如坐姿冥想,进食冥想,走路冥想,甚至跑步冥想。

走路冥想的练习最好是在坐姿冥想练习一段时间后对自己的意识有了一定的觉知能力之后再开始。因为如果在室外练习的话,会分神的东西很多,在有一定的正念基础之后会容易很多。

在开始行走冥想的时候,可以从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开始,比如自己今天身体的感觉如何? 紧绷还是放松?不用急着下结论,可以先花一分钟观察一下自己走路的姿势和速度。不用刻意改变你走路的方式,就是按照正常的慢步行走就可以。跟呼吸冥想一样,就是观察你走路时的姿势和身体的感觉。与呼吸一样,走路也是不用思考就可以自发进行的行为。你只需要留神观察,与观察呼吸一样做自己的观察者。刚开始可能也会觉得不自然,用力过猛的观察会导致自己行走也变得不自然,就像很多朋友说观察呼吸觉得呼吸透不过来气一样。这种感觉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会逐渐消失。

走路冥想你可以把练习分为几个阶段,比如前5分钟着重练习察觉路况,接下来的5分钟练习气味的感知,接下来5分钟练习对行走途中的声音的感知,再接下来5分钟练习身体的感知,最后5分钟练习行动的感觉等等。

你不用思考自己行走的过程,但是你需要留神察觉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楼下小区外的马路上练习,就留神观察行走时路上的车子,擦肩而过的人或者红绿灯。如果你还记得我之前给大家做过的比喻那些念头的观察就像路上的车水马龙,那么唯一不同的是,坐姿冥想时,你是站在路边的旁观者,但是行走冥想你就真的置身其中而做实际路况的旁观者了。

具体感知什么呢? 比如说声音的感知,你可以观察你听到了什么?也许是鸟叫声,也许是车喇叭声,也许是路人说话的声音等。又比如练习身体的感知,你可以看风吹在身上温度如何?或者肩膀是否紧绷?等可以自己设置一个集中观察的落脚点,每一次练习的时候就集中在这一个,下一次练习再换一个,直到可以不被外界打扰熟练的驾驭自己对意识的掌控能力为止。

正念的练习会让你察觉到很多平时没有留意的小事,比如说你可以看走路的时候你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你的重心如何从左边切换到右边去的?红绿灯时候自己烦躁不耐烦的心态? 平时察觉到了吗? 还是那句话,对于发生的事情抱着开放的心态,做到旁观者的察觉就可以了,不要去批判自己,或者尝试纠正,或者想做的更好,就是观察,被其他东西转移了注意力的时候,察觉自己的走神,收回到原点上去。这样多次反复的练习。

问题原贴见知乎冥想圈: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就是因为物体会反射光线(像太阳会自己发射光线),然后光线进入我们眼睛里,被视觉系统读取分析,感知到物体的存在。

  现在,闭上眼睛,你会有什么感觉?什么都看不见,会感觉漆黑一片。

  那么,对于先天性失明的人来说,他们的脑子里会是什么画面呢?就像我们闭上眼睛那样漆黑一片吗?

  事实上,并不是漆黑一片,先天性失明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黑”。而且,他们也并不是真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更严谨的说法是,他们生活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世界”。

  为什么叫“混沌世界”?

  如果你有机会与一个先天性失明的人聊天,问他“脑袋里是什么画面?”

  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没有合适的词语来描述脑子里的那种画面,所以只能用“混沌”来形容。

  混沌,或许有些抽象,更通俗点来说是“虚无”,他们什么也感觉不到,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形状,没有其他任何信息,当然也根本不存在颜色。

  事实上,对于正常人来讲,当我们闭上眼睛时,脑袋里也不是真正的一片漆黑,更像是“混沌状态”。

  如果你非要问先天性失明的人“脑袋里的画面是什么颜色?”他们会反问:颜色是什么形状的?

  是不是有种瞬间凝固的感觉:颜色和形状怎么扯上关系了呢?

  这不怪他们,因为先天性失明的人根本没有颜色的概念,他们无法理解颜色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过对于我们来讲,即便是闭上眼睛,大脑也可以轻松想象出各种颜色,比如红色是什么样的,蓝色是什么样的。

  先天性盲人的这种“没有颜色概念”的情况,也说明一点:不仅仅是盲人,任何人都无法凭空想象出一个没有见过的颜色。说白了,我们想象到的东西都是平常见过的东西,没有见过的东西你绝对想象不到。

  非要抬杠说你能想象到没有见过的东西,实际上“你见过的东西”也只是现实中某些东西的缩影而已。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拿出一张空白的A4纸,你能在纸上画出一种你没有见过的颜色吗?你可能会说没有笔怎么画。那好,不用笔画了,直接现象,你能想象出一种没有见过的颜色吗?

  对于先天性失明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无论你多么努力,无论你通过什么方式给先天性失明的人解释“颜色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都无法理解。

  还有所谓的“四维空间”,由于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从来没见过四维空间或者与四维空间有关联的任何东西,所以无论如何你都不可能想象出四维空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今对四维空间的所有描述本质上都是三维空间的缩影。

  再看看如今小说电影里描述的所有事物,大多数事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你绝对能在现实中找到事物的缩影。

  最后说一点,用这种方式或许能更好地体验到先天性失明的人脑袋里到底是什么画面:倒着走路,不要回头看,尽量想象身后的世界,那就是盲人脑袋里“看”到的画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脑不清醒眼睛模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