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陆丰县水东中学校长名字?

水唇中学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坐落于吉溪河畔。2006年新校区已经搬迁至水唇开发区S335国道南侧,陆河卫生院对面。该校现有教学班40个左右,高中1000余人,初中2000余人,与河田高级中学、河口中学构成县三所高级中学。地处水唇镇,东向观天嶂,南望狮子嶂,西临陆河县城,北通五华、揭阳,群山环抱,环境优美。水唇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标准的现代中学。

1956年开设初中各级两个班,招收东坑、水唇两镇初中生120多人,教职工20多人,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校初中40个班学生2000人,高中18个班,学生900人,现共有学生3000人,现有教职工150人,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50人。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水唇中学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创建山区名校、争当教育名师、锻造现代人才”为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广东省山区中学教育名校。

学校创建于1956年,建校之初校址为水唇老圩街道两端,1970年9月14日因水灾将学校毁为沙滩,遂搬至牛皮坜原农中校址上课,1971年秋迁到对面埔,即现在学校上课至今。建校时校名为“陆丰县水唇中学”,1969年校名为“陆河县水东中学”,1987年改为“陆丰县水唇中学”,1988年开始校名为“陆河县水唇中学”。

1976年至1973年初、高中学生来源于水唇、东坑两镇,1974年春东坑分设公社,创办中学,东坑籍学生回东坑中学就读,1980年秋全县调整高中布置,东坑中学只办初中,东坑籍高中生又并入水唇镇就读。

1956年开办之初为初级中学,1969年上级指示高中不出社,初中不出队,各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水东中学只办高中,1985年撤销各小学附设初中班,水东中学为完全中学。

1956年开设初中各级两个班,招收东坑、水唇两镇初中生120多人,教职工20多人。

1969年秋始,初、高中学制二年,1977年始初中恢复三年制,1983年为二年制职业高中,1985年秋起为三年制职业高中,1997年经汕尾市人民政府批复,为三年制全日制高中。

河水两岸,山灵水秀,水唇中学人才辈出。建校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先后有丘华宁等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考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30多人,他们无愧于家乡,无愧于时代。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积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校,初步形成了“团结、守纪、奋发、进取”的优良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县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建县前,水东中学历年初三升学统考成绩在陆丰县排名前列。当年有“三东”之称,即水东、湖东、甲东三所中学升学率与成绩优异率居全县之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县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学生历年参加作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5人,获省级奖励50人,获市县级奖励40人。如范春曼获得英语竞赛汕尾市一等奖、广东省三等奖,罗庆异获得物理竞赛广东省一等奖,罗志达获得数学竞赛广东省二等奖,罗志达、彭晋锐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其学业成绩分别占河田中学文、理科的前三名。教师的勤奋教学,刻苦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如彭品玉老师获优质课评比汕尾市一等奖,张雪章老师获初中数学优质课广东省一等奖,范新坝老师教学论文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范新坝老师被评为“南粤新秀”。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如省十五科研子课题“化学最优教学与实验”、市十五科研课题“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和“英语口语在初中英语口语中的应用”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培养人材,不拘一格,学生全面发展,该校运动队1992年获陆河县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金牌学校第一,团体部分第二名;1994年获陆河县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篮球第三名;2005年获陆河县高中篮球比赛第三名;2002年获水唇镇校园文艺比赛三等奖;2004年获陆河县中学生文艺比赛三等奖。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每年有初中毕业生500多人,输送高中生200人,每年有高中毕业生180人,向上输送大学生100多人。办学50年来,累计有2万多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校友们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有的走上省、市、县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企业家,或者成为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他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国家的富强奋斗不息,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水唇中学也成为吉溪河畔的一颗明珠。

现在校址是1969年秋,因新圩老学校被洪水所毁后迁建的,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之际,建校由当时水东公社牵头,各生产队派工凿地基,派材料兴建起来的,然后又得到彭文助先生、彭耀亚先生后裔、丘九税先生、罗坚先生等各界热心教育人士和上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兴建了电脑室、实验室,解决了“两有一无”问题。办学条件得以充实,办学环境得以改善。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子增加,现有校舍已不能解决当前办学需要,现用教室经过20年的风雨侵蚀,于2006年3月经市县质量监测部门鉴定为一级危房,在镇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因地制宜解决了燃眉之急,原有教学场地分为三块,一是在原校舍搭建了8个棚寮上课,初中部分别搬到开发区教学点和借下社小学新建校舍上课。所庆幸的是师生能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在2006年中考、高考中成绩再创历史新高,莘莘学子能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硬件设施的残缺,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决定将水唇中学迁到对面埔,即水唇公社、粮所旧址后面。这一决定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水唇中学迁建工程列为陆河县2005年度20个重点项目之一。

水唇镇高瞻远瞩的措施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他们转让土地,协助解决了征地困难,于是新校址征地总面积210亩,于2005年已平整地基,2006年初动工兴建教学楼。现新建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30个教室,4个教学办公室,现将装饰完毕,拟于新学期将初中部30个班迁入新校上课。新校建设过程中,得到县、镇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在百忙中多次亲临召开新建校舍和五十周年校庆会议,指导新校建设,组织动员各届校友,奔赴省市上级政府机关,筹集资金,提供技术等。

要迁入新校上课,急需建设高中教室、教师办公用房、实验室等,请各届校友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大力宣传,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支持新校建设。相信有各级政府、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大家的热心支持,新校建设一定会以较快的速度完善,投入使用。

在镇党委、镇委和各村贤达人士的共同努力,水唇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现正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各村道路硬底化建设,招商引资等有了新突破,更可喜的是水唇镇被汕尾市定为工业一体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将于国庆前后在开发区召开全市“工业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展望未来,前途无限光明,水唇镇人民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陆河县水唇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各项数据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果页面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点击“反馈”在线向网站提出修改,网站将核实后进行更正。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秦平定南越,在岭南置郡县,陆河地域属南海郡博罗县。
析南海郡东置东官郡;析博罗东置海丰县,陆河地域属东官郡海丰县。
梁天监元年(502年)
改东官郡为东莞郡。陆河地域属东莞郡海丰县。
陈祯明二年(588年)
复东莞郡为东宫郡。陆河地域属东官郡海丰县。
撤销东官郡,改设循州(州治今惠州)。陆河地域属循州海丰县。
改循州为龙川郡。陆河地域属龙川郡海丰县。
析海丰县东部地域置安陆县,县治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陆军村环珠寨)。陆河地域属循州安陆县。
安陆县复并入海丰县,废大安县治。陆河地域属循州海丰县。
改循州为雷乡郡海丰县地。陆河地域属雷乡郡海丰县。
改雷乡郡为海丰郡。陆河地域属海丰郡海丰县。
改海丰郡为循州。陆河地域属循州海丰县。
南汉大宝元年(958年)
改循州为祯州。陆河地域属祯州海丰县。
天禧四年(1020年)
祯州改为惠州。陆河地域属惠州海丰县地。
熙宁二年(1069年)
推行王安石“募兵制”新法;“民十家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十大保为都保”。海丰县改“里”为“都保”。计有坊廓、石帆、吉康、兴贤、石塘、金锡、杨安、龙溪等8个都保。
宣和二年(1120年)
改惠州为博罗郡。陆河县地域属博罗郡海丰县。
绍兴三年(1133年)
复博罗郡为惠州。陆河县地域属惠州海丰县。
嘉定二年(1209年)
春,邑人蔡冠重修河田布金后福村陂头——蔡公陂,可灌农田100多亩。
景炎元年(1276年)
是年,南宋溃兵和闽赣难民落户本邑甚多,是第一次人口大规模迁入时期。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元延派来海丰县达鲁花赤(官名),总揽县政。
至元十六年(1279年)
惠州升路。陆河县地域属惠州路海丰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取消 “里甲制”,推行“神疃制”。
洪武元年(1368年)
惠州路府。陆河地域属惠州府海丰县。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调查户口,整里甲,绘制《鱼鳞图》(粮册),登记耕地。海丰县坊廓、石帆、吉康三都,计17里、170甲、1870户。
弘治十年(1497年)
六月,地震,声如雷,数日乃止。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邑人陈英修建水唇竹岗陂头,可灌农田200多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新田、麻竹、莲花等地出矿,允许民间采炼矿石,新田等地采矿业旺盛。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海丰知事张济时镇矿山,年课税10万两白银。矿工怒税苛刻,在伍端(诨号“花腰蜂”)等领导下、新田、逃军坑、麻竹坑等地的矿工1000多人,以永安(今紫金)山区为根据地,举行起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春,饶平张琏义军一部进入吉康都山区活动。夏,为官军击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春,司府命乡建寨。邑境建寨从这时开始。
七月二十五日,倭、海二寇,由东海滘进入河田,扎营螺溪。
九月二日,倭、海二寇,一自下砂,一自河田,合击仑岭,仑岭民众奋起抵抗,寇退走,随后,海寇攻入上砂;倭寇攻入霖田(今揭西县里湖一带)。
暮秋,吉康都瘟疫流行。
十月,海丰县丞叶希鼎奉命出征,乘机勒索各乡银50两,打死河田什长叶天喜,民愤抗,叶被迫弃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三月,赤毛番(荷兰武装商队)经霖田,入仑岭,大肆杀掳,尸横遍野,十室九空。
八月,范家先建苗竹石寨;五云洞建庙山寨;仑岭建田心寨。
是年,广东总兵俞大酋率兵6万人,以受招抚的“花腰蜂”部500多人为前锋,于容戎水,神山沟、大德港大破倭寇,俘斩2000多人。残寇溃败下海,舟覆溺死。其后,守备王诏诱杀抗击倭寇有功的“花腰蜂”及其部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一月,蓝一清、赖元爵等领导的义军进入八万,以葫芦輋为据点,扩大队伍。螺溪的叶上椿、欧田的郑宗礼首先投奔,从者众。
三月初七、义军在螺溪薯村径击退官军的进攻,陈斩上砂千长庄玉光和五云洞彭龙、螺溪叶宗周等10余人。四月,进攻长乐(今五华)。五月二十四日、回师五云、仑岭,攻击苗竹寨后撤走。六月七日,复攻苗竹寨。八月,进至海丰县城郊活动。知县杨名派员前往招抚,被义军拒绝。
九月十八日,又新建23寨。至此,吉康都各乡均已筑寨。
十二月二日,海丰县丞林杜瑛、千户刘椿议攻大溪輋义军曾朝元部。曾发觉后,集1000多名义军,于十二月十七日攻陷北溪寨,惩办生员朱志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三月十日夜,蓝一清、赖元爵领导的义军攻陷亭前寨。五月,攻陷高砂寨。八月攻陷东山寨。
十二月,黄塘、田心、马公、巡司、祠堂、下砂等寨的村民相继逃走,义军进占东坑、吉溪、高砂、马公等寨为据点,势力扩大。
隆庆元年(1567年)
四月二日,曾朝元部1000多人,夜袭田心寨不克。继而攻陷合江、车田二寨。至此,吉康都30多寨被义军攻陷已过大半。
夏,田心寨彭洛、陈善等反对富豪,投奔义军。
隆庆二年(1568年)
五月,吉康都搞联防,彭尚周为五围千总,彭国忠、阿雍、彭预、彭绍靖、彭甘润为各围百长,联合对抗义军。
七月,义军谈判代表温益一被联防处擒杀。
九月十一日,曾朝元、赖元爵集义军3000多人,突袭占领仑岭、五云洞,在仑岭的合江寨、下硿掌牛坪、五云洞岗头埔立三大营寨,攻打富豪,连战15天。二十五日,各处官军和富豪武装围攻掌牛坪,激战1天,义军死500多人,撤出掌牛坪、合江两营寨,进入螺溪。二十六日,富豪集宽山、石坡两寨武装袭击岗头埔寨义军,义军死300多人,撤出岗头寨。
隆庆三年(1569年)
八月二十一日夜,义军蓝一清部5000多人集占园埔,潮州知府侯必登调海丰朱良宝部攻之,义军退出石里,复回马公寨。
隆庆四年(1570年)
春至初夏,大旱,田园抛荒甚多。
七月二十五日,官军围攻半径、屯岗义军,十月,进攻薯村径、白水磜田大坑义军。
隆庆五年(1571年)
三月二日,参将李诚立率官兵3000多人,并富豪武装300名,分7路进攻东坑,吉溪义军,义军死500多人,义军家属被抓1000多人。
隆庆六年(1572年)
诏大征。十月,参将沈思学、李诚立,总兵张勋、王诏,游击王瑞各率官兵30营,分别从海丰、揭阳、归善(今惠阳、惠东)、永安(今紫金)、长乐(今五华)五路进入吉康都,围攻义军,另有一营号称“狼兵”,参与围捕,至十二月一日,义军各营为官军所破,俘斩赖元爵、马祖昌等义军2768人。
万历元年(1573年)
二月,官兵从吉康都撤兵。
四月八日,义军重新集结1000多人,夜袭五云兴隆寨。十八日,在滑石水俘获富豪彭继周、彭希周、阵斩彭奋庸。夏,义军攻陷长乐数寨,俘斩河阻罗大魁。九月十日,义军在归善牛牯岭、园潭仔打败总兵张勋的万余官兵。十月,惠州府通判胡诚坐镇石坡围,设兵把守隘口,逐村搜查义军,起义至此失败。
万历二年(1574年)
三月,把守隘口的官兵撤除,息兵归农。
是年,分守岭东道赵可怀,议在新田设参将府,驻兵一营,次年筑新田将军府城。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外县大量移民进入吉康都垦荒。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两广都御史陈大科下檄令有司立“拘客民八约”,解决客居与原居民的矛盾。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大饥荒,海丰知县张锵捐俸赈济灾民。
崇祯二年(1629年)
大饥荒,螺溪富户叶珠捐谷600石,赈济灾民。
顺治三年(1646年)
十二月,数万清兵驻扎在五坡岭并攻占海丰县城。同时清派来第一任海丰知县王侯宠,开始清朝统治。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四月十九日,雷电大作,新田乡耕牛雷电死亡30多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三月至五月,淫雨。是年米贵,每斗200文。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三月至四月大旱,五月四日始有下雨。是年饥荒。
是年,进行“摊丁入地”赋役改革。丁银摊入地亩征收,统称“地丁钱粮”(地丁税)。自此,人头税和土地税合一征收,每地银1两,摊丁银1钱6厘4毫。
雍正四年(1726年)
二月,饥荒,米贵。知县杨鋐开仓平粜,并劝富户捐米赈粥。
雍正五年(1727年)
三月,饥荒,饿殍遍野。
雍正九年(1731年)
是年析海丰县的坊廓、石帆、吉康3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滘。改东海滘旧墟寨城为县署驻地。辖3部、13图、505个村、墟、社。
雍正十三年(1735年)
五月五日,台风、暴雨、洪水泛滥成灾。
乾隆元年(1736年)
六月,大洪水,河田等地民房倒塌100余间,县城内水深3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夏,大台风。秋又台风。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是年,天主教信徒邹之母(揭阳县大洋乡人,姓名无从查考)从泰国回国后,经惠来县葵潭来陆丰东坑乡墩下村居住。尔后五云区移入2户教徒。陆丰从此开始有天主教徒活动。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乾隆五十年(1785年)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准连(平)、和(平)、长(乐)、陆(丰)四县童生岁科府院连试。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咸丰三年(1853年)
三月,为严密稽查,控制群众起义,设团练局。基层政权行保甲制。
咸丰九年(1859年)
同治三年(1864年)
七月,大暴雨,民舍田产多被冲坏。
同治九年(1870年)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光绪四年(1878年)
是年,陆丰知县徐赓陞在河田、大安分设清粮公所,按丘插田,按田问赋“,将赋额增10倍,群众不满,与差役冲突,打伤差役。各乡抗粮拒捕层出不穷。
光绪五年(1879年)
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兼办惠属积案到陆丰。于县城设保安局,在甲子、碣石、南塘、博美、大安、河田、大坪等处设7个保安分局,每分局分东西南北四路,设28个保安分约,各约设立约正、约副、乡长、乡副,及至各房都设名目,“以责专长”。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
1月,改潮州府为潮循道,陆河属潮循道陆丰县。
8月,成立陆丰县警察事务所,下设7个分所。
冬,新田的参城、新围、仙草径、潭涌大楼村、河口的硬士黄枝塘等乡村农会相继成立。
1月1日,陆丰10多位农民参加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大会,并加入农会。随后,陆丰的东山、长埔、潭阳、新田、河口等地,先后成立乡农会。
7月9日,连续遭受三次洪水,台风袭击,农业损失严重。
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设在海丰县城的广东省农会遭军警200多人袭击,执行委员杨其珊等25日被捕,随后,陆丰县长罗辅平出布告,解散陆丰县总农会。时称“七五”农潮。
夏,农会被迫解散后,新田、河口、上护等地农会员组织秘密团体“贫人党”,甲子等地农会员组织“十人团”,相继传播革命信息,坚持地下斗争。
3月初,新田、上护等地农民,配合东征军在河田歼灭陈炯明部1个团。至3月底,东征军收复东江地区、第一次东征取得胜利。
10月26日,东征军克服陆丰县城,张理代理县长。尔后,东征军在河田附近歼灭陈军所部2000多人,乘胜进占河婆。
10月,陆丰县农协会领导人颜国璠率农民武装2000多人攻黄塘,守敌败退。11月,攻上砂,农军败,颜国璠受伤。
11月,吴振民率海陆丰农军大队和新田等地农军,拔除罗一东、杨作梅“讨赤军”在剑门坑、黄塘两个据点。12月,农军又兵分四路,拔除上砂据点。
10月6日,在董朗率领下的南昌起义军24师1300多人到达陆丰激石溪,实现了革命武装与农民运动相结合,10月9日,到东江特委驻地朝面山休整。
10月下旬,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工农武装起义,各地农军先后攻克新田、大安、金厢、湖东等墟镇。11月5日,克复县城。
12月中旬,县农军在红四团帮助下,先后攻克碣石、河口、昂塘保安队据点。
1月至2月,红2师、红4师和东江各县工农武装扩大东江暴动。春节期间先后攻克甲子、黄塘、仑岭、围困杨作梅保安队于上砂。至此,陆丰除上砂外,苏维埃政府已统一全县。
5月18日,红2师配合陆丰农军攻占新田墟,恢复新田区苏维埃政府。24日攻克大安的西山约。26日攻占河口墟。6月5日攻入河田区署后,主动退回上护。
1月9日,海陆惠紫组成以黄强为书记,彭桂、古鸿江、林军杰、黄伯梅为委员的前委、率领红49团向陆丰进军,攻打驻新田、河口、陂沟、博美等墟镇的国民党警卫队和民团。2月,两次攻入河田镇,捣毁区署。
11月1日,改编红11军为红军第2独立师,辖第1团、第2团,原红49团改称红1团。林军杰任代团长,吴祖荣任团政委,1931年2月下旬,林军杰在河口遭敌伏击牺牲后,红2独立师师长彭桂兼1团团长,黄强为师政委兼1团政委。
12月,海(丰)、陆(丰)、紫(金)三县的党、团、政权合并,先后在陆丰激石溪召开三县gcd员代表会、工农兵代表会、团代会、成立中共海陆紫县委(谢武任书记)、县苏维埃政府(林覃吉为主席)、县团委、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激石溪。
是年,废都设区,设立4个行政区署:一区(东海)、二区(碣石)、三区(甲子)、四区(河田)。
9月26日,海陆丰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杨其珊在陆丰激石溪暗径村因叛徒告密,遭杀害。
秋,陆丰县第二初级中学(河田中学)创办开课,首任校长彭元宇。
是年,全县设东海、附城、潭阳、浮头、下灶、博美、碣石、金厢、湖东、甲子、南塘、大安、河口、上砂、螺溪、五云洞等16个区,下辖316个乡(镇)。
是年,全县进行田亩调查,评定地价,废除各项附加税,按新地价的1%将田赋改征临时地税。
是年,河口、营下、新田等地发生烈性鼠疫。
6月,裁撤区公所,实行联乡责任制。下半年又改联乡办事处为区署,实行以县(镇)、保、甲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
2月11日,海陆丰旅港同胞服务团一行20多人在团长吴禄、副团长朱荣(陆丰河口籍)率领下抵达海陆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至7月,河口官僚地主叶巽庵在国民党陆丰县政府默许支持下组织枪杀朱荣,迫使工作团其他成员离开陆丰。
秋,中共附城、南塘、甲子、河口、八万、五云支部相继成立。
秋,陆丰县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在东海镇芒洋埔举行,比赛项目有篮球、排球、田径、,参赛单位有东海、甲子、碣石、博美、河田、南塘、五云等,东海队获排球赛第1名,河田队获篮球赛第1名。
3月至5月,大旱,全县50多亩农作物受旱,其中丢荒和农作物晒死24万亩。
是年,全县发生大饥荒。农历2月底荒情出现,入夏,霍乱流行,加上日本从海上封锁进口粮食,致全县死亡及逃荒未回的共达13.3万多人。
7月24日,台风、暴雨。
是年,裁撤区署,全县划分为48个乡镇、426个保。
1月27日,海陆丰人民自卫队成立,蓝训材任队长,庄岐洲任副队长,全队22人枪,在海丰大安洞建立根据地。海陆丰人民解放战争从此揭开序幕。
10月10日,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东北大队在陆丰成立,彭克明任队长,在激石溪建立根据地。
12月,新田激石溪乡率先建立民主政权。
是年,全县48个乡镇合并为31个乡镇、425个保。
3月1日,国民党在河田成立联防办事处。随后河口、大安等地相继成立联防会。
5月,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在水岸洋击溃来犯的联防队和政警队,攻占上护,建立上护根据地。
7月,陆丰县人民自卫队委员会在激石溪根据地成立,郑达忠任主任委员。
11月17日,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票“金圆券”开始在东海镇市场上流通(金圆券1元值国币300万元)。12月4日,在河田、五云等市场上流通。翌年3月20日停止发行使用,成为废纸,市场交易出现以米换物,使用港币、银元等现象。
2月21日,国民党联防会武装100多人枪向人民武装投诚,河田和平解放。
4月1日,陆丰县人民政府在河田成立,县长郑达忠。
5月,陆丰新陆银行在河田成立,发行“新陆券”6种,在东江南岸的海丰、陆丰、惠阳、紫金等县流通,发行量达60万元。
同月,中共江南地委在河田开办江南青年公学,培养干部700多人,于8月20日结业。
8月,县政府在河田成立公安派出所,成为粤东第一所人民公安机关。
9月4日,陆丰县农民干部第一期训练班在河田天主教堂正式开学,学员60人,学期20天,结业后由县政府发给结业证书,并成为陆丰西北地区基层领导骨干。
9月,陆丰县青妇工作队在河田成立,队长卢时杰,指导员莫延,下设西北组和东南组,共有队员50人。
同月,东一支第六团在河口整编为独立营,保留六团番号。中共陆丰县委书记郑达忠兼任团政委,不设团长。独立营营长王钊,下辖七、八、十等3个连队以及1个独立中队、1个公安连,共300多人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建县前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5日,陆丰各界人民在陆城及县内各地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0月23日,陆丰县人民政府由河田镇迁至东海镇办公。
冬,县、区、乡、村均设人民政府。
2月23日,丘哲、丘礼等组织的“保皇党”在新田乡激石溪犁壁村发动暴动,当天为新田等地民兵歼灭,匪首丘哲在陆城被处决。
3月18日,“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在河田镇北郊落成、碑高8.6米。
10月,实行小乡制,把第一区分为2个区,称新一区(驻东海镇)、第二区(驻潭西)。全县划分为9个区,原56个乡划分为201个小乡(镇)。
1月6日,新田镇屯寨村动工修建乌石科小二型水库,当年7月建成。水库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蓄水1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10亩,为陆丰县在建国后修建的第一宗蓄水工程。
2月,全县9个区划分为军潭、潭西、博美、陂沟、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水唇、下洞、乌坎等14个区及东海、甲子2个区级镇,下辖201年乡(镇)。
6月15日,暴雨成灾。螺河港阳段等河堤溃决,最长决口达300米,县城及沿河20多个乡受浸。
9月,调整合并中小学,全县原407所小学调整合并为195所,中学合并为4所,即陆丰县第一中学(龙山中学)、县第二中学(河田中学)、县第三中学(1957年改称为甲子中学,1958年始办高中)、县第四中学(吉云中学与龙云中学合并而成,后改称五云中学)。
11月15日,县召开土改干部扩大会议 ,总结中部和东南地区土改第二阶段工作,部署转向土改复查。西北地区45个乡全面开展土改第二阶段工作。
1月,陆丰改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署治先后设潮州、汕头)管辖。
6月,发大洪水,全县受灾户数达26930户、105875人,房屋倒塌51951间,损坏453间。农田受灾面积7.36万亩,损失稻谷2690吨。
是年,全县统一度量衡,把过去用升、斗计量米谷改为用市秤交易,长度统一使用市尺。
是年,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陆丰总人口503745人。
8月上旬,第二批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即炎龙、溪墘、陂沟、新西、竹湖、博联、营下、内湖、黄塘、下洞农业社。
9月14日,陆丰开始对棉布纱等生活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凭证定量供应。
12月15日,全县各墟镇非农业人口开始实行凭证购粮。同时宣布粮食自由市场。
3月1日,全县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新币的币值1元等于旧币1万元。发行面额为10元、5元、3元、2元、1元和5角、2角、1角等8种。
7月23日,水灾。受灾面积达3.97万亩,冲坏水利设施1000多宗。倒塌1642倒塌间,伤亡42人。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和广东省通用粮票开始在陆丰流通。
2月,陆丰县基本完成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38个,生产小组18个,社、组员共4152人(其中组员156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84.8%;组成公私合营店18间,合作商店128间,合作小组250个。
同月,陆丰县改属惠阳专员公署(署治设惠州)管辖。
3月,在炎龙、欧厝、潭东、下葫、正大、黄塘等乡的初级社基础上,试办了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月中旬,连续发生3次洪水,全县28.8万亩农作物受浸。省委派工作组前来慰问,协助灾区恢复生产。
9月1日,博美、碣石、河口、水唇等4所中学创办开学,1965年水唇中学改称水东中学,1969年碣石中学始办高中。
冬,部分小乡并大乡。全县撤并成潭西、博美、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下洞等10个区;炎龙、两城、河东等3个大乡;东海、甲子、碣石等3个直属镇。
是年,中小学推行苏联式的教学方式,实行“劳卫制锻炼”和五级(甲、乙、丙、丁、戊)记分法。
2月11日至12日,严重冻害。陆丰西北区温度下降至-2℃。河田冻死耕牛34头,河口冻死耕牛25头。
冬,撤区并乡,实行大乡制。全县设29个大乡和东海、甲子、碣石3个镇。1958年增划湖东大乡为直属镇。
6月中旬,陆丰至河婆公路动工修建。1959年冬建成通车。
8月,三溪水水库工程兴建,至1963年3月主库建成。正常蓄水位55.5米,相应库容量1630万立方米,设施灌溉2.2万亩。
9月,南塘中学、螺溪中学建成开课。
10月1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撤消原设28个大乡和4个镇,成立16个人民公社,辖263个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
11月1日,陆城至河田公路建成通车。
12月,陆丰县改属汕头专员公署管辖。陆河地域属汕头公署陆丰县。
3月,增设甲东、碣北、螺溪、南万、八万、乌坎等6个人民公社,全县调整为22个公社,263个生产大队。
9月13日,至翌年3月13日,连续183天大旱。全县旱面积达3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2%。
是年,博美至八万、河田至黄塘,甲子至惠来县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4月1日至5日,陆丰县23名代表(其中个人代表19人,集体代表4人)出席广东省第一次民兵代表会议。会上选出河口公社西湖大队老赤卫队员朱武招、水东公社南进大队民兵营副营长范水合、湖东公社渔业一队民兵陈妈庇等3人为全国首届民兵代表大会代表。
6月10日,受台风影响,全县降大暴雨。螺河蕉坑水位达10.11米,流量3370立方米每秒(螺河20年一遇设计流量3220立方米每秒)。牛围、莲塘、火烧寮、英施等4处堤坣溃决,东海镇迎仙桥面上深1.4米。大安水位13.47米,全公社受浸。龙潭水库水位涨至71.13米高程,距坝顶仅0.8米。省委书记李坚真乘飞机到陆丰上空视察灾情,并派飞机空投抢险、救灾物资。此次水灾,造成5714间房屋倒塌,57人死亡。
是年,叶清源(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4月21日,连续3天降雨496毫米,全县受灾面积11.3万亩,稻谷减产6.57万担。
5月24日,增设新田、旱田、东崎、河西等4个公社,全县调整为26个公社。
9月10日至12日,连续3天降雨541毫米,螺河焦坑水位9.9米,流量2600立方米每秒。螺河下游崩堤3处,长50米。全县有320个村庄、11万人口受灾,房屋倒塌3550间,农田受灾面积12万亩,损失稻谷17万担。
是年,陆丰开始使用购油票,凭票供应食油。
2月1日至6月9日,大旱。129天共降雨52.3毫米(县气象站测量)。4月30日,螺河流量仅0.15立方米每秒,几乎断流。全县受旱面积达45万亩。
7月1日,全县第二次人口普查开始,普查结果:全县671965人(男367734人、女304231人,性别比120:87)。
12月5日,撤消东崎、旱田、新田等3个公社,分别并入潭西、大安、河口公社,全县划分为20个公社。
是年,开始动员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至1977年止,全县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包括汕头市等外地知青)共8958人。
7月6日至10日,省供销社汕头专区办事处、陆丰县供销社、县林业局和螺溪公社党委联合组织工作组,对螺溪公社毛竹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在螺溪建立毛竹基地。至1976年,螺溪万亩毛竹基地建成,发展毛竹2.3万亩,每年可提供毛竹10万多支。
8月1日,陆丰北部五云、上砂两个公社划归新建的揭西县管辖,陆丰县经调整后划为20个公社。
10月,陆丰第一个水轮泵站—新田河锅底潭水轮泵站建成,解决联安大队460亩丘陵旱坡地灌溉。
是年,陆丰县被省列为菠萝高产稳产示范区,示范区以陂洋、八万、河口、河田、水东为主。
是年,大面积推广水稻矮化品种珍珠矮、广场矮等,种植面积占71%,当年水稻亩产首次突破150公斤。
10月1日,河田镇“贫下中农司令部”和“河一、三司令部”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河一、三司”派被打死5人。
9月14日至16日,受台风影响,全县普降大暴雨。螺河上游3天降雨507毫米。
11月17日,河口公社北二大队朱俊彩3人到新田公社吉溪大队咸菜场山上烧炭,因放火燃烧大批干树枝而引起火灾,烧毁森林7000多亩。朱俊彩被扣留。
12月,陆(丰)河(田)公路河口木桥改建为3孔石拱桥。
1月11日,县革委会组织炎龙、八万、潭西、河口、新田、河田、螺溪、南万、水东等10公社1000多名民工和干部,参加揭西县大北山水电工程建设。
是年,河口公社郑玉珊(女)在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中获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二名、女子双打第二名;南塘公社陈伍妹(男)在全国少年田径区赛(柳州赛区)中获少年手榴弹第二名。
5月2日,县委授予1973年1月10日在下耀水库工地上殉职的复员军人、螺溪公社党委委员、正大大队民兵营长叶应“模范复员军人”称号。
3月3日,增设东坑、上护、西南3个公社,全县共27个公社(镇)。
10月,南告水库工程动工兴建。同期兴建容量4.5万千瓦(装机3台)的南告水电厂。1981年10月15日,电厂第一台机组启动发电,电力并入省电网。1985年12月20日,水库和电厂全面竣工验收。
冬,河田公社内洞大桥动工兴建,采用民办公助办法,经一年多施工,建成长200米5孔石拱桥。
冬,水东、东坑、新田、八万等公社大搞人工改河造田,结果多数工程被洪水冲垮。
8月,陆丰县锅厂被评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9月,教育系统开始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调整中、小学布局。至1981年,完全中学从原来的38所调整为7所(即龙山、甲子、揭石、河田、水东、博美、华侨农场中学);原小学附设初中班149所调整为10所;小学调整为422所。
9月23日至25日,受第7913号强台风影响,全县普降大暴雨。螺河大安堤溃决多处,共长3.3公里,大安墟等街道水深2米左右。乌坎港及鳌江内涝成灾。全县194个村庄、1.3万户、5.66万人受浸,房屋倒塌2642间,造成17人死亡、33人重伤。农作物受浸35.4万亩,其中水稻受浸24.1万亩。
4月,樟河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行,装机4台,容量1000千瓦。
下半年,全县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合同制。
是年,河田镇沙坑侨光小学由河田旅港同胞彭应弼、彭应通、彭鹤汀、彭汉楼捐资20万元兴建,为建国后陆丰县第一所由港澳同胞捐建的学校。
2月,县自筹资金,自行设计、架设,从九京岭电站至陆城49.7公里长的35千伏线路,经2年施工,投入使用。
7月1日,全县开始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有1052509人,其中男561780人,女490729人。
12月,南告水电厂至上护110千伏线路(15公里)架设工程竣工供电。同时,南告水电厂用35千伏电压,通过九京岭至陆城线路供电海、陆丰。
4月8日,水唇、东坑、上护、八万、大安、西南等遭受特大雷雨袭击。是日23时至翌晨6时降雨200毫米以上。造成山洪暴发,房屋倒塌3422间,6人死亡,26人重伤。
9月1日,陆丰县由汕头地区划归惠阳地区管辖。
同月,实行政社分开。公社、大队两级基层机构改为区、乡政权。以原人民公社管辖范围为基础,全县划为23个区和4个区级镇;区辖属424个大队调整为203个乡(含4个乡级镇)。建立乡(镇)人民政府,镇辖属的大队(居民区)改为82个管理区。同时按自然村或原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9月27日,县委统战部批准水东区4所天主教活动场所开放。
9月,县重点小学和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开始执行教育部1981年公布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其余小学仍执行教育部1981年公布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1985年以后,全县小学全部恢复六年制。
秋,博美、潭西、河口、水唇4所中学开办职业高中班。
2月,县政府在河口区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
3月21日,全县取消生猪派购政策,实行议购议销。城镇居民猪肉供应按国家牌价与市场差价折款补贴。
8月,狂犬病波及全县。县成立犬类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防注、捕杀狂犬。
4月24日,河田等地降冰雹,比黄豆大些。
4月,毛里求斯国天主教神父彭国辉(祖籍陆丰水东人)前来陆丰参观访问。
5月27日,水东区黄塘乡港胞罗俊辉捐款20多万港元兴建的端平学校举行落成典礼。
12月13日至14日,陆丰县天主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河田天主教堂召开,参会代表53人。会议通过了《陆丰县天主教爱国会章程》和会议《决议》,选举产生由17人组成的陆丰县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委员会。
12月底,开始撤区建乡(镇),设置村(居)民委员会,至1987年4月全面完成。全县23个区和4个区级镇改为20个镇和7个乡。设置了村(居)民委员会398个,(其中村民委员会355个,居民委员会43个),属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炎龙区更名为城东镇,水东区更名为水唇镇。
5月20日至22日,陆丰县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21日降雨量达915.5毫米(八万双派雨量站),山洪暴发,巷口水库水位上涨至60.35米,距坝顶仅2米多,驻揭阳的人民解放军6个连奉命星夜赶至巷口,帮助抗洪抢险。这次水灾,全县31个乡、镇、场受灾人口达13444户、752101人,倒塌民房3412户、5405间、1178户、6567人无家可归。因灾死亡30人,受伤59人,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7月29日至31日,螺溪镇、八万乡降特大暴雨。31日8时至22时,螺溪镇降雨670毫米。由于暴雨集中,南告水库水位很快超过防限水位1.92米,下泄流量最大达1900立方米每秒,致使螺河水位急剧上涨,河田镇沿河部分村受淹浸,螺溪镇正大村委会模兰坝村50户人家、276间房屋被移为平地,死1人,伤312人。
1988年1月7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陆河县。以原陆丰县的河田、河口、新田、上护、螺溪、水唇、南万、东坑8个乡镇及国营吉溪林场的行政区域为陆河县的行政区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河田镇。
1988年2月10日 中共汕尾市委决定成立陆河县建县筹备组。
1988年2月21日 省政府批准陆河县的河田、河口、新田、水唇、上护、螺溪6镇为沿海经济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
1988年3月24日 汕尾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共陆河县委和陆河县人民政府,同时任命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1988年3月29日 中共陆河县委、陆河县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并在河田戏院召开成立大会。
1988年3月 陆河县县人大筹备组成立。
1988年6月25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增列入陆河县为山区县,享受山区县各项优惠政策。
1988年7月15日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郭荣昌到陆河县视察。
1988年7月19日 第五号强台风袭击陆河县。下午5时半至翌日上午8时50分,持续风力9至10级,阵风11级,降雨量249毫米。全县的广播、邮电、供电中断,公路交通受阻,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被毁。
1988年9月12日至13日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在汕尾市委书记陈远睦的陪同下视察陆河县。
1988年9月 政协陆河县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
1988年11月12日 汕尾市人民政府批准陆河县城建设总体规划。
1988年11月17日至22日 政协陆河县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64名政协委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2名。
1988年11月18日至22日 陆河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65名。会议依法选举陆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3名;选举陆河县人民政府县长1名,副县长3名;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1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名;选举产生出席汕尾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3名。
1988年11月24日 陆河县委、县政府举行县城奠基仪式6万多名干部群众、中小学校师生参加了文艺体育大游行活动。

1989年3月24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组织经济发达县与贫困县开展经济协作,确定陆河县和南海县结成对口协作县。
1989年4月21日至24日 中共陆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河田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211人,列席代表4人。大会选举了19名县委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第一届中共陆河县委员会。
1991年1月15日至20日 政协陆河县二届一次全体会议召开,76名委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4名。
1991年1月17日至20日 陆河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99名。会议依法选举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选举县长1名,副县长5名;选举法院院长1名,检察院检察长1名。
1991年6月11日至14日 中共陆河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参会代表215人,选举了19名县委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陆河县第二届委员会;选举县委常委7名,县委书记1名,县委副书记2名;选举产生了中共陆河县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1名县纪委书记,县纪委副书记2名。
1991年9月28日 陆河县“一洲幼儿园”和县人民医院“一洲门诊大楼”举行落成典礼。这两个项目由香港一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永竞捐资240万元兴建。
1991年 陆河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县”。
1993年5月11日至16日 政协陆河县三届一次会议召开,89名委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政协主席1名,政协副主席4名。
1993年5月13日至16日 陆河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05名。大会依法选举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选举1名县长,副县长4名;选举法院院长1名,检察院检察长1名。
1993年7月12日至15日 中共陆河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参会代表259人,列席代表14人,大会选举产生了27名县委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陆河县第三届委员会;选举县委常委8名,县委书记1名,县委副书记2名;选举产生中共陆河县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人,选举县纪委书记1名,纪委副书记2名。
1993年9月8日 日本驻广州领事馆,无偿援助陆河县人民医院500万日元。
1993年12月10日至12日 印尼知名华人彭云鹏与夫人张明联一行回故乡陆河观光探亲。
1993年12月27日至28日 省委常委、副省长卢钟鹤到陆河县检查普及九年制教育工作。
1993年 陆河县提前二年实现绿化达标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7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7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陆河县委、县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造林绿化贡献突出单位”,同时荣获“绿化达标奖杯”。
1995年3月10日 陆河县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任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1名。
1995年4月18日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派出尹玉春同志等一行到陆河县挂钩扶贫。
1995年6月11日至15日 政协陆河县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补选县政协主席1名。
1995年6月13日至15日 陆河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04名。会议依法补选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名,县长1名。
1995年7月13日 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到陆河县检查“两鱼两水”(甲鱼、鳗鱼、水果、水电)项目的落实和发展情况,先后查看了东坑石塔管理区的鳗鱼养殖、上护镇和新田镇的甲鱼养殖等“两鱼两水”发展项目。
1995年8月2日 陆河县举行民兵应急分队阅兵仪式。汕尾军分区政委何铭清大校,县委书记王世顶等领导检阅了参加阅兵仪式的全体民兵和武警官兵。
1995年9月3日至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谢非到陆河县考察。
1996年1月7日 广东省交通厅在陆河县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由汕尾市公路局负责陆伍公路陆河路段新建、改建、加固工程,全长34.99公里,总投资4331万元。
1996年4月24日25日 省委副书记黄华华在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的陪同下到陆河县视察。
1996年6月15日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宗春在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我县视察工作。
1996年6月28日 陆河县南万“佛山希望小学”落成剪彩,其由共青团佛山市委、佛山市青年联合会发动该市各界人士捐资66万元兴建。
1997年4月7日至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到陆河县视察。
1997年4月14日至16日 政协陆河县三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大会补选县政协主席1名。
1997年8月2日至3日 受9710号强台风特大暴雨袭击,陆河县遭受解放以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期间,县城降雨量291毫米,南告水库达409毫米,南万达469.3毫米,多个水库超过防限水位。全县受浸村庄137个8670户、48488人;倒塌房屋5247间;无家可归591户3436人。公路桥梁被冲毁,牲畜被冲走,农作物受浸,部分镇供水、供电、交通、通讯一度中断。
1997年9月 陆河县人民医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评审通过授予“爱婴医院”。
1998年1月12日 在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会上,陆河县水唇镇吉龙村彭文星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2月28日 市委书记吴华南到陆河县调研,参观了广东省生宝荔枝龙眼基地、添宝表业制品公司。
1998年3月10日至11日 省委副书记黄华华到陆河县视察扶贫工作。
1998年3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谢非在省政协副主席彭禹贤的陪同下到陆河县检查工作。
1998年4月19日至23日 政协陆河县四届一次会议召开,100名委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政协主席1名,政协副主席5名。
1998年4月21日至23日 陆河县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74名。大会选举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3名;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1名,副县长5名;选举法院院长1名,选举检察院检察长1名。
1998年5月18日至20日 中共陆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63人,列席代表44人。大会选举产生了29名县委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陆河县第四届委员会。选举县委常委11名,县委书记1名,县委副书记3名;选举产生了中共陆河县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人,县纪委书记1名,县纪委副书记2名。
1998年9月8日 “广东省绿色水果科普基地”揭幕仪式在陆河县新田镇“广东生宝荔枝龙眼良种基地”举行。
1999年2月23日至24日 副省长钟启权率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和中山市对口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到陆河县农村调查研究。
1999年4月4日至7日 省政协副主席康乐书一行8人到陆河县调研脱贫奔康工作。
1999年12月22日至23日 省委副书记黄丽满到陆河县调研。
2000年3月30日至4月1日 政协陆河县四届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大会补选县政协主席1名。
2000年8月3日 全市“两大会战”工作现场会在陆河县召开。市委书记吴华南、市长叶耀等市领导和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及市“两大会战”总指挥部成员出席会议。
2000年9月1日至2日 受13号热带风暴影响,陆河县普降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水唇、东坑、河口三镇受灾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5110万元,受灾人口8.5万人。
2000年9月14日至15日 副省长欧广源在汕尾市长叶耀等市领导的陪同下,深入陆河县东坑镇、螺溪镇检查“两大会战”工作。
2000年9月27日 陆河县举行“广东(中山、陆河)青年志愿者路”竣工通车仪式,副市长邬公权、团省委及中山市、省交通厅、广州远洋集团、广东海运集团等单位团委负责人及陆河县党政领导出席了仪式。
2001年3月20日至22日 副省长李兰芳率清远、连南、连山、乳源等市、县、民族乡的领导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30人到我县考察。深入到螺溪、水唇、新田3镇及省生宝种养有限公司、瑞龙科技园、伟能食品有限公司等地参观考察村镇公路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2001年7月4日 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彭禹贤率部分企业家到陆河县扶贫考察,并捐资发展教育事业。
2001年8月1日 副省长钟启权视察我县公路建设。
2001年9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欧广源等省领导到我县考察。李长春一行参观了生宝种养有限公司、伟能食品有限公司及螺溪镇的村镇公路和新农村建设。在听取了我县的工作汇报后,李书记对我县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在9月5日的全市干部会议上要求我县要在全省16个贫困县中脱颖而出。
2001年9月12日 副省长李鸿忠到陆河县调研教育、科技工作。
2001年10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陆河南万红椎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248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0.4%,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51万m3。
2001年11月22日 陆河县第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26次会议,任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1名。
2001年11月23日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宗春到陆河县调研教育工作。
2002年2月22日至24日 陆河县分别召开县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县政协四届五次会议,补选县长1名,补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名,补选县政协副主席1名。
2002年3月29日 市委书记吴华南到陆河县新田镇北潭林场、河口镇营下村调研。
2002年4月28日至29日 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彭禹贤率扶贫访问团到陆河县考察,有关社会企业家捐资150万元给河田中学发展教育。
陆河县委、县政府举办“陆河县投资环境推介会”,邀请外出知名人士、省市有关领导参加。先后举行了河田中学、陆河公园、河中大桥、县城自来水一期扩建工程、县文化馆、妇幼活动中心、县城迎宾馆主体工程、县城城雕等8个基础工程竣工及陆五公路、穿城公路、陆河大道、水黄公路、河田公路、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敏兴针织厂、黄金坑温泉渡假村、激石溪电站等10个项目开工仪式。
2003年3月7日 陆河县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36次会议,任命县政府副县长、代县长1名。
2003年3月29日 陆河县螺溪镇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人,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防治“非典型肺炎”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防治“非典”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非典”病例的扩散。
2003年4月16日 陆河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陆五公路陆河至陆丰路段、陆河环城公路南段,水唇至普宁黄沙路段 “三路”开工仪式。三路总里程共59.1公里,总投资12436万元。
2003年5月16日至18日 中共陆河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68人,大会选举27名县委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陆河县第五届委员会。选举县委常委12名,县委书记1名,县委副书记4名;选举产生了中共陆河县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5名,县纪委书记1名,县纪委副书记2名。
2003年5月24日至26日 政协陆河县五届一次会议召开,133名委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3名。
2003年5月25日至27日 陆河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77名。会议选举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5名;选举1名县长,副县长7名;选举法院院长1名,检察院检察长1名。
2004年1月13日 副省长宋海到陆河县调研。
2004年1月23日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金谷将军到陆河县视察。
陆河县举行“广东陆河首届青梅节”。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高潮代表该组委会授予陆河县“中国青梅之乡”牌匾及证书;省政协副主席彭禹贤为“中国青梅网”点击启动。同时,与台湾元升国际集团等12个外资民营企业签约12个投资项目合同意向书,总投资额达1.8亿港元。举行了陆河县肉联厂动工、县旅游线路开通暨瑞龙庄园开园、陆五公路陆河南段通车等20个项目动工、峻工典礼。
2004年6月21日 汕尾市委书记戎铁文、市长王蒙徽及市委常委秘书长杨青到陆河县调研。
2004年6月30日 陆河县创作的山歌《青梅情》参加粤、赣、闽、桂四省客家山歌(东莞清溪)邀请赛并获金奖。
2004年8月19日 汕尾市委书记戎铁文在市委常委、秘书长卓志强的陪同下到陆河县检查指导工作。
2004年10月9日 省长黄华华率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陆河县进行调研,参观了水唇元升工艺集团建设工地、伟能食品公司、县城螺河堤围、河田中学和谢非故居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丰市碣北中学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