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的由来

自从在网上回答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幸福#。当时正值国庆外出游玩回家之际,此情此景便随感而发了:幸福就是出游7天到家后嗦一碗狼狼滴螺蛳粉,菜多粉少,样样要!

至此之后,官方疯狂地给我推送相关话题:“你觉得螺蛳粉好吃吗?”、“螺蛳粉哪个牌子最好吃?”、“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螺蛳粉”...

一句话?仅仅一句话?怎么足以承载我对螺蛳粉的这份情谊呢?

柳州人眼中的螺蛳粉:是快乐、是情怀、亦是骄傲。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螺蛳粉螺蛳粉的出现时间,大概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关于螺蛳粉的由来众说纷纭。

而我比较喜欢这个传奇色彩的起源说:柳宗元到柳州后食欲不振,厨师用了很多办法都没用,最后就把现有的调料一起煮最后加入螺蛳,再最后放入粉丝,百“闻”不如一“吃”,酸辣鲜香刺激下味蕾打开食欲满满,吃嘛嘛香!螺蛳粉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说法,都带着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和独属于柳州的人文气息。

柳州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每年可以播种稻米两季。大米碾碎后再加工成米粉,细腻、润滑、还保存着大米的米香。

石螺,是生长在河沟里的一种河鲜,当然,柳江里也有非常多。小时候经常随大人去河边摸螺,戏水打闹。螺蛳经过精心烹制后,螺肉香脆、鲜甜,螺蛳汤酸辣、鲜爽。

而螺蛳与米粉的的碰撞,加上自家种的新鲜菜花、自家腌制的酸笋,即使青春流逝、留下的是乡愁,沉淀在心间是难忘的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村里有个娱乐聚集地,那里有一家螺蛳粉店,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米泥,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等2元钱的快乐丫!”

是的,没错,你应该猜到了吧!

一碗热气腾腾的螺蛳粉端上桌了。

浓香的螺蛳汤、弹性十足的粉条,嫩绿的青菜,木耳、腐竹、酸笋、花生、酸豆角那是样样不能少。红红的辣椒油飘荡着,撒上一些葱花,只一眼便食欲满满。深吸一口,那令人着迷的酸香气息,馋得直吞口水,大快朵颐的干一番,嗦粉爽得眼泪鼻涕都来凑热闹了,从嘴里爽到心里,满足了我童年味蕾的快乐。

螺蛳粉便成了我童年的记忆:一碗2元钱的快乐。

高中时光,是学业压力比较繁重的时期,特别是高三冲刺阶段。

那会我们是封闭式的教育,但是这并不能阻隔我们对美食的向往啊。

在第二节自习课,正值时间过半之际,班里常常会传递着这样一张纸,上面承载着我们的快乐:

班里轮一圈之后,便由代表负责给校外螺蛳粉阿姨打电话,点外卖,并约好时间送到学校的后门。

接下来,便满怀期待地等待一碗螺蛳粉的到来了:男同学去后门领一袋袋打包好的螺蛳粉后,各个宿舍代表去拿。回到宿舍开始吃,有时候到了关灯睡觉时间没吃完,就躲在阳台吃,别提有多带劲!

多年后,我在和男闺蜜的信件中才知道,原来男生宿舍上演过这么搞笑的一幕:当时因为打包螺蛳粉是不允许的,味道也确实太爽!

有一天临睡前班主任突袭男生宿舍,他们急忙把还没吃完的螺蛳粉藏好,面对班主任的威严矢口否认,但却忘了嘴角边的辣椒油在高调地叫嚣着。

班主任无奈的直接道:嘴角的辣椒怎么回事?“哦,忘记擦嘴了”说完还讪讪地笑着。班主任瞬间被弄得有点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而同宿舍的人不敢出声只是在偷笑...

那时候,好像什么事一碗螺螂粉就能解决了!什么学习压力,都在粉里了,我干了你随意!

螺蛳粉便成了我高中的记忆:拼搏中的美味力量加持。

你问我,有多热爱螺蛳粉?

对柳州人而言,螺蛳粉就是我们的最爱。

外地的柳州人回归故里第一件事,就是先吃一碗螺蛳粉。

有时候看到路过的人拿着打包的螺蛳粉,口水已经忍不住了。

对着身边的伙伴眼神一挑:“走,克嗦螺粉!”

“我刚想讲,闻到这个味道我就忍没得了”看看,这便是默契!妥妥的!

到了店里,有时候免不了排队,这时候一个人负责占位置。

“阿姨,两碗螺蛳粉,一碗2两,菜多粉少;一碗一两净菜,都是要菜花!”

“你要加点什么?我想吃鸭脚、豆腐bo,你要咩?”

待粉、青菜烫好,负责放配菜的阿姨会问一句“样样要?”

“对,样样要,二两的那碗多点酸笋”

就这样一碗螺蛳粉上桌了!

酸笋是灵魂,卤菜也是,配上一瓶豆浆,开始美滋滋地享受了!

螺蛳粉真是满满的回忆啊:好像和很多人都一起吃过螺蛳粉呢。

记忆中第一次和男朋友吃东西,就是嗦粉。

有的人可能会说,吃螺蛳粉时那吃相肯定不会太好,就不怕毁形象吗?好像还真没想那么多,就是喜欢啊,千金难买我快乐吧!

从小吃着螺蛳粉长大的,我可以一天三餐都吃螺蛳粉,不会腻!干捞螺蛳粉、高汤螺蛳粉、炒螺蛳粉,都非常非常的好吃。

虽然,2元钱一碗螺蛳粉早已远去(哎呀、一不小心暴露了丫),但是对家乡的记忆,除了人和事,最牵动心弦的便是家乡的美食,嗦一碗螺蛳粉,欲罢不能的酸爽,足以慰藉日思夜念的家乡情怀。

它就像是一粒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路伴随着我,而我也依赖着它。

汪曾祺曾在他的著作《咸菜茨菇汤》中这样写道:“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一字一句间是对故乡的思念和过往的情怀。

螺蛳粉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思索良久,唯有情怀足以表达柳州这片土地上的人儿,对螺蛳粉的感情。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为世人揭开了这碗粉的神秘面纱。从遐州僻壤的地方美食、爆红遍布到大江南北,让更多的食客品尝到螺蛳粉的独特风味。

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发展至今,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螺蛳粉上热搜了,网友们都在讨论螺蛳粉。

有网友表示:“吃螺蛳粉,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位网友,同道中人啊!

刷到一条动态:“有一天,我们从小吃到大的螺蛳粉突然间就火了起来,突然就觉得生为柳州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来自一位柳州网友

此刻,我柔软的内心升起一股异样的情愫。那是自豪,那是骄傲,更是幸福。

提笔写这篇文章,一路诉说着自己幸福的、难忘的、珍贵的记忆,像是突然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和我吃着一样的食物,感受着属于柳州的特色文化,便觉得像朋友那样亲切。

我最喜欢的吃螺蛳粉的状态,就是到螺蛳粉店里。

味道一如既往的深入我心的螺蛳粉店,跟大家分享吧。

如果有外地的朋友到柳州打卡,可以去品尝一下:阿娇螺蛳粉、风张螺蛳粉、好想螺蛳粉、灯泡厂螺蛳粉、桂螺皇螺蛳粉、聚宝螺蛳粉。

除了品尝柳州美食螺蛳粉,推荐大家一定要去一个地方:柳州工业博物馆。

在这里,整个展馆浓浓的工业风格,向世人展现着这座工业重镇的昔日繁华:在工业浪潮中,无数细小的波涛日夜翻涌着,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熠熠生辉。这里是人文科学的宝藏,也象征着柳州工业文明的厚重。

“螺蛳粉”与“工业”的激情碰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路翱翔。

作者:小野马米泥。愿我不卑不亢不自叹,一生热爱不遗憾!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螺蛳粉是柳州最具特色的美食小吃,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很出名也很受大众欢迎,伴随着许多柳州人成长,包括我,也是吃螺蛳粉长大的。螺蛳粉由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一直想做螺蛳粉的,总是没找到最佳的精神状态,因为一直觉得很复杂就有点害怕,也就没敢战,这次终于在国庆长假狠下心来,挑战了这个柳州最热门的美味小吃螺蛳粉,全程做下来,挺佩服自己的,因为一次就成功。原来我也可以做出螺蛳粉,而且味道很棒,赶紧邀请几个超爱吃螺蛳粉的闺蜜来我家帮我品尝鉴定一下,没想都说比外卖的还好吃,呵呵,叫我干脆不上班去卖螺蛳,呵呵,我说我这是小分量制作,真材实料,汤浓味鲜,这些汤料才熬了一小锅汤,大概能得六碗粉这样,如此能不美味吗。自己做的螺蛳粉吃着就是不一样,午餐吃,晚餐也吃都没有腻,细细品味,味道丰富鲜美,不是我黄婆卖瓜,比某些螺蛳粉摊的还好吃哦,嘿嘿。 

螺丝粉汤料柳州石螺或田螺500g、猪筒骨300g、柳州酸笋50g、紫苏1棵、沙姜2片、八角2个、桂皮1片、草果1个、丁香3粒、干辣椒5个、胡椒5粒、香叶3片、花椒10粒、老姜1块、大蒜瓣头、豆腐乳1块、蚝油15ml、生抽10ml、料酒15ml、鸡精、盐各少许、植物油适量

螺蛳粉佐料圆米粉500g、柳州酸笋150g、青菜500g、干黄花菜50g、黑木耳10g、酸豆角100g、萝卜干100g、腐竹皮100g、花生米100g、香葱3棵、辣椒粉50g、

竹,炸花生米。特点;香,微辣,烫,鲜,开胃。

1. 石螺用清水洗净,浸泡2日,期间换水几次,将外壳刷洗干净,钳去尾尖冲净; 

2. 猪骨洗净焯烫,捞出沥水,汤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炖煮;

3.酸笋洗净切片,紫苏洗净,姜切片,大蒜去皮;

4.炒锅不放油,放入酸笋转小火,将酸笋的水分焙干,盛出备用;

4.炒锅放入少许油,油热后放入姜片、大蒜炝锅,放入沙姜、八角、桂皮、草果、丁香、香叶、花椒、干辣椒炒出香味;

5.放入螺蛳炒干水分,放入酸笋,烹入料酒、蚝油、生抽、豆腐乳翻炒入味;

6.将炒好的螺蛳倒入猪骨汤中,调小火慢炖约3个小时;

7.将辣椒油加入螺蛳汤里,最后加入盐,鸡精调味即可。

1.圆米粉先用冷水浸泡3个小时以上,菜洗净花,

2.黑木耳用清水泡发,黄花菜用清水浸泡一下洗净,酸笋洗净切丝;

3.将泡发的黑木耳洗净切丝,酸豆角和萝卜干洗净切碎;香葱洗净切碎

4.炒锅不放油,放入酸笋转小火,将酸笋的水分焙干,盛出备用;

5.炒锅倒入宽油,油温六成热时放入腐竹皮炸脆后捞出沥油,待腐皮降温后掰成小片;

6.将辣椒粉放入碗中,趁炸完腐竹的油热,将适量热油倒入碗中,静置片刻即成辣椒油;

7.炒锅留底油,放入花生米炒至酥脆后盛出;

8.分别将萝卜干、酸豆角、黑木耳和黄花菜(加盐调味)炒熟后盛出;

清水烧开放入米粉和青菜,煮好捞出装碗,洒上切碎的酸豆角、萝卜干、炒花生酸笋、黄花菜、黑木耳、腐竹、小葱,加入适量辣椒油的螺蛳汤、一碗香辣可口的螺蛳粉就做好了。

赶快拿起筷子,开动吧!尝一口,酸、辣、鲜、烫顿时在口里交融。

吃过之后,全身发热,回味无穷。

一碗好的螺蛳粉,好的浇头也是不可缺少的。

 螺蛳粉的配菜有酸笋、腐竹、黄花菜、木耳、花生、萝卜干等

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添加,酸菜、油葱。我很喜欢木耳和黄花菜,所以这两样一定不能少。

青菜也是螺蛳粉不可缺少的配菜,在夏天多是蕹菜、菜花,冬天有生菜、油麻菜、木耳菜、菜花

螺蛳粉的味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

汤的特点是,油要足,辣椒要够辣,要在汤上面看见红红的辣椒油。

可以在熬好的螺蛳汤里放入煮好的鸡蛋、油豆腐泡、鸭脚、鸭翅什么的做成卤菜很好吃哦。

螺蛳粉制作比较复杂,而且一次也吃不多,一碗也够了,想吃还不如去外面吃,价格又不贵,

如果有兴趣自己做,吃不完的话,可以将螺蛳汤分小袋装入保鲜袋冷冻。

想吃的时候拿一袋化冻,因为螺蛳粉最麻烦的就是熬螺蛳汤,配菜还是很容易做的,

首先要准备米粉,螺蛳粉用的是陈年米,“越陈越好”,放久的米失去了油性,没有了胶质,加工成米粉后,吃起来弹性却很好。煮的时候与桂林米粉相反,桂林米粉煮之前要用热水先泡,而螺蛳粉用的却是冷水泡,否则,粉煮熟后会断,没有弹性,所以掌握这一点很重要。

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外地人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有些食客吃螺蛳粉的时候会抱怨:“怎么没有螺蛳肉?”事实上正宗的螺蛳粉是不放螺蛳肉的,因为螺蛳的味道已经融入汤中了。真正的螺蛳粉是没有螺蛳的,米粉的味道基础来源于螺蛳汤。用田螺或江河中的小螺蛳肉均可,先把买来的螺蛳,要活的,用清水泡2天,吐尽泥沙后再钳掉尾部,才能烹饪。

柳州人也爱辣,看到这碗颜色红亮的螺蛳粉,就知道它很辣得也很猛烈哦。

 写完这个菜谱已是深夜,

看见这诱人的螺蛳粉图片我又有点抵抗不住了,

肚子也在抗议,跟闺蜜吃螺蛳粉去。 

柳州螺蛳粉的传说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发源地传说一:王记有阿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青菜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卖起了这螺蛳粉。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发源地传说二:谷埠有夜市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电影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发源地传说三:无巧不成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近日,“百味螺蛳粉的‘真香’与‘真相’”学术晚茶活动在食品工程训练中心举行。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谢定源与现场同学们探讨柳州螺蛳粉的美味秘密,一同品鉴不同风味的螺蛳粉。

谢定源老师讲解螺蛳粉的由来(食科院 向梦倩 摄)

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畅销的网红食品。“‘酸辣鲜爽臭’是柳州螺蛳粉的独特风味,其‘臭味’令部分人欲罢不能,同时也让一些人退避三舍。”谢定源向同学们介绍,螺蛳粉和臭豆腐、臭鳜鱼一样,是食材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臭味。螺蛳粉中酸笋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转化为氨基酸,形成鲜美味道,部分氨基酸的代谢产物—硫化氢和粪臭素(3-甲基吲哚)是导致臭味的“罪魁祸首”。

谢定源老师解答同学提问(食科院 向梦倩 摄)

“有的人对于螺蛳粉的臭味望而却步,有什么祛除或淡化臭味的方法吗?”工学院黄秋航同学问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正是酸笋的‘特殊酸臭’,螺蛳汤的独特鲜味,才使螺蛳粉变得耐人回味。”谢定源表示:“炸臭豆腐、煎臭鳜鱼均需用小火慢炸,加热后臭味挥发、鲜香呈现,形成了闻着臭、吃着香的效果。”他解释到,由于硫化氢易挥发,在烹饪过程中提早将酸笋加入锅内烹煮可以达到消除部分臭味的效果。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卢宇涵同学提问:“螺蛳粉的美味令人上瘾,但经常食用螺蛳粉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呢?”谢定源建议同学们在挑选螺蛳粉时,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查看原料配方、营养成分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关注产品中亚硝酸盐及食盐含量。“一次不要吃太多,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需注意。”他建议,螺蛳粉可与鸡蛋、肉、蔬菜等配菜一起煮制,丰富其营养。

现场同学动手制作螺蛳粉(研科协 陈雪纯 摄)

现场同学们品尝螺蛳粉(食科院 向梦倩 摄)

在探讨螺蛳粉的美味秘密之余,谢定源与现场同学一起动手烹饪螺蛳粉,并化身品鉴官,对市面上知名度较高的6款螺蛳粉进行评测。现场互动环节让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满载而归”。

资源与环境学院潘钰琛同学在活动结束后感叹:“今天的活动很有趣,让我们都成为了知‘食’分子,作为一名螺蛳粉重度爱好者,希望它能成为中华美食的一张名片,继续走向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州螺蛳粉是谁发明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