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天CAD如何把三位实图仿真运动?

2017年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扩大试点示范城市(群)覆盖面,选择20至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继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创建工作,以试点示范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

面对国际产业竞争形势、国内经济转型的改革需求,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风口在“智能制造”。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正在申报中,值得市场关注。

一 、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风口在“智能制造”

落子智能制造, 紧跟全球发展竞争形势。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有明显的标志,如蒸汽、电力、可编程计算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各个国家都尝试定义。

美、德先后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推出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其实质即是智能制造。我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也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计划,因为智能制造可能成为我国在此次技术创新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智能制造对我国影响巨大,一是万产业就业人群;二是大量制造业产品出口;三是涉及我国军事安防,以上均需要未来的互联网和工业融合的智能制造来实现。如果错失紧跟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步伐,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互联网进入工业化第二阶段,未来十年发展方向具有确定性。互联网来到中国,首先进入的是第三产业,迎来“消费互联网”的黄金15年,其间产生了阿里巴巴等重量级企业。现在工业4.0到来,实际上即宣布互联网开始进入工业,这是互联网产业化的第二个时期。

2013年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迎来战略升级,目前中国有450万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未来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业要转型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个数以十万亿计的市场正在缓缓展开。

供给侧改革初现成果,制造业升级正当时。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已有实质性进展,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杠杆偏高、成本高企、短板约束等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均有所破解,为经济转型升级扫清障碍、蓄积动能。

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将经济增长由投资导向型逐渐转向消费导向型,目前“消费互联网”已有所发力;二是提升制造业的水平,让制造业重新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的核心力量。

过去制造业由于加工贸易和中低端商品加工并不要求技术和创新,中国制造业水平并未随经济总量一同攀升,同时导致大量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由于无法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我国高端制造业中只有少数领域有企业能够在世界立足。

当下时点,传统资源型工业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已初现成果,此后的经济动能培养将逐步提上重要日程,2017年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二 、产业链及细分行业重点梳理

智能制造体系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是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其中智能制造过程是指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并能够通过各类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应用通信互联手段,将数据连接至智能控制系统,并将数据应用于企业统一管理控制平台,从而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协同制造和设计、个性化定制,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为自动化(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待普及,“工业4.0”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1. 自动化生产线集成

国内系统集成商正在崛起。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处于相对于智能设备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发和集成。目前我国系统集成商多是从国外购买机器人整机,根据不同行业或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需求的解决方案。

业务形式主要以大型项目(关键设备生产线的集成,如机器人工作岛)和工厂的产线技术改造为载体,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和联网,提供工业控制、传动、通讯、生产与管理信息等方面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设备集成及EPC工程等服务。

在系统集成应用领域,外资系统集成商包括ABB、柯玛、KUKA等,国内领先的系统集成商包括新松机器人、大连奥托、成焊宝玛、晓奥享荣等。

应用市场主要集中于汽车工业,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目前国内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大部分集中于汽车工业,2016年国内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中,占比最大的是汽车制造(48%),其次是3C制造(24%)。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5年汽车整车、零部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2724.16 亿、8685.49亿,若按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机器人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值分别为1%、0.2%来估计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并在此基础上估计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则2016年系统集成市场空间就已达134-178亿。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显示,至2020年系统集成规模有望接近830亿,年期间复合增速可达20%。

其他应用领域不断扩围。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崛起,近年来国内系统集成企业份额开始不断提升,机器人产品认可度的不断提高,系统集成应用领域也扩展至一般工业;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进一步拓宽至农副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餐饮业等,较2014年增加6个行业中类、21个行业小类;

其中金属制造业行业和以家用电器制造、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在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中的占比最高,分别占31%和23%,汽车以外其它领域的系统集成正在迅速增加。

工业机器人销量得到快速提升。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2010年始,表现了大幅增长,此后销量增速保持在20%-50%的较高水平。

根据IFR初步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高达9万台,较2015年增长31.28%,显著高于全球工业机器人14%的销量增速,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以达31%,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了显著增长,成为全球的重要市场。

目前工业机械人需求仍高度依赖进口,每年的进口量往往高于当年销量,但2015年数据已显示进口量4.67万台低于当年销量的6.85万台,可见我国自主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也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仍偏低。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使用情况看,截止2015年我国每万人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已升至49台,虽然仍显著低于全球每万人69台,但较2011年我国每万人10台已有显著提升,目前水平已接近2010年时全球的每万人50台。

2013年工信部曾下发《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机器人密度达到100。由此预计,截止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有50万台的需求空间,按照年均10万台及均价10万/台来估算,在不考虑出口的情况下,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市场空间未来5年每年保守估计均有100亿。

行业发展主要受制于重要核心零部件 、工控系统依赖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三部分,对应着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多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中分别占比分别为36%、24%、12%。

其中减速器成本占比较最大且对精度要求高,而全球减速器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基本被日本的纳博特斯克(Nabtesco)和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所垄断,全球市场份额超75%;控制器方面,复杂高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对进口依赖较高,中低端机器人的控制器国内基本能够实现自给;

而伺服电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与国际差距相对较小,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能实现自给,如埃斯顿、新时达的部分机器人已开始使用自行研制的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但高端市场仍被日本、欧美名企占据,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已有较高产量水平。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通过信息载体输入到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机床动作,从而自动进行零件加工。

数控机床主要用于金属切削和金属成形,从结构上来看,2015年1-10月年中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锻压设备)产量分别为19.7万台、2.0万台,同比下降7.1%、4.6%,但仍保持较高产量水平。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预计我国2017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锻压设备)产量将分别达到25.3万台、2.76万台,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分别为3.47%、6.33%。

高端数控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处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技术起步阶段,现阶段大部分的数控机床还不具备智能化功能,自主生产的数控机床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主要依靠进口,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进口额约26亿美元。

国内机床行业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沈阳、大连、济南、秦川等机床厂,进口数控机床主要来自西门子、发那科、三菱等外企;数控系统方面,国产数控系统厂家主要为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连光洋、沈阳高精和航天数控等。

目前这5家数控企业均对数控系统软硬件平台等一批高端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有所突破,高端数控机床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目标,到202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

目前该行业的示范效用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由云南CY集团承担的工信部《高档数控车床制造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示范应用》于2016年8月通过验收,该项目的关键设备数控化率100%。

工业信息化以工业软件为主,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进行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应用的软件,可以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中间件(介于这两者之间),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

应用软件则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针对性功能,在智能制造流程中,工业软件主要负责从事生产控制、运营管理、研发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仿真、呈现、决策等职能。

全球各类工业软件发展呈较大差异。由于制造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工业软件的功能和技术需求也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每一类工业软件在产业发展中呈现较大差异。

根据Gartner统计,2011年以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每年保持约6%的速度增长。其中研发设计类软件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制造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对仿真软件的应用增多,CAE软件在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保持8%左右的增速;

传统管理软件稳步增长,管理软件市场进入成熟期,规模保持平稳上升,增速有所放缓;ERP等相对成熟的市场加快转向按需付费的软件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近年来,生产管理类软件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MES软件成为智能工厂多个环节数据交换的核心。

截止2015年全球MES软件的规模达到78亿美元,维持17%左右的高增长率。客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高速增长也反映出制造企业顺应“网络化协同制造”的要求,更加重视与消费者和产业链的信息交流。

目前产业格局仍是欧美企业主导。从产业格局看,目前全球工业软件产业主要由欧美企业主导,呈“两极多强”态势,SAP、Siemens在多个领域均崭露头角,而IBM、达索系统和Salesforce在各自专业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其中ERP软件产业格局相对稳定,SAP和Oracle两家企业占据主导,属于一线ERP软件,Infro、Sage、Microsoft隶属二线;在CRM领域中,Salesforce 占据全球CRM市场第一位,且发展迅速,其成功来自基于SaaS的云服务模式;

CAD产业的主导者是Autodesk和达索系统,且随着仿真、设计技术与先进技术的结合,逐渐出现新的参与者;MES软件具有较强的行业应用特性,与特定的行业关系紧密,需要大量行业领域知识的积累,因此形成不同MES厂家占据不同行业的局面。

国内企业市占比偏低,水平与领先企业有较大差距。在国内市场方面,国产软件企业在研发设计、业务管理和生产调度、过程控制三类软件中均有一定市场份额,但在某些细分领域仍...

详解数字孪生应用的十大关键问题! 黄培博士 制信科技6天前 导 读?( 文/ e-works CEO、总编 黄培博士?)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内涵就囫囵吞枣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很可能会“走入歧途”。 当前,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全球著名IT研究机构Gartner曾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将数字孪生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教授团队对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撰写了一批国际水准的学术论文。近期,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DC、埃森哲、中国信通院、赛迪等研究机构相继发表了相关白皮书,我国从政府主管部门到企业也十分关注数字孪生技术。但是,当前业界对于数字孪生技术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给数字孪生技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e-works认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内涵就囫囵吞枣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很可能会“走入歧途”。为此,本文希望结合工业界的应用需求与实践,厘清对数字孪生的基本认识,引导企业正确理解和应用数字孪生技术。01 很多业界主流公司都对数字孪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对于数字孪生的来源,本文不再赘述。本文首先对Gartner在过去三年对数字孪生的论述进行解读。2017年,Gartner在十大新兴技术的专题对数字孪生的解释是:数字孪生是实物或系统的动态软件模型,在三到五年内,数十亿计的实物将通过数字孪生来表达。通过应用实物的零部件运行和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物理数据,以及来自传感器的数据,数字孪生可用于分析和模拟实际运行状况,应对变化,改善运营,实现增值。数字孪生所发挥的作用就像一个专业技师和传统的监控和控制器(例如压力表)的结合体。推进数字孪生应用需要进行文化变革,结合设备维护专家、数据科学家和IT专家的优势。将设备的数字孪生模型与生产设施、环境,以及人、业务和流程的数字表达结合起来,以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加精确的数字表达,从而实现仿真、分析和控制。[1] △ Gartner2017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 在Gartner2017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数字孪生处于创新萌发期,距离成熟应用还有5-10年时间。 2018年,Gartner在十大新兴技术专题中对数字孪生的解释是:数字孪生是现实世界实物或系统的数字化表达。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孪生可以连接现实世界的对象,提供其状态信息,响应变化,改善运营并增加价值。到2020年,估计将有210亿个传感器和末端接入点连接在一起,在不久的将来,数十亿计物体将拥有数字孪生模型。Gartner公司副总裁David Cearley指出,通过维修、维护与运营(MRO)以及通过物联网提升设备运营绩效,有望节省数十亿美元。[2]短期内,数字孪生将有助于资产管理,但最终将通过洞察产品使用情况,以及有哪些改善途径,从而最终企业提升运营绩效。除了通过物联网连接“物”,数字孪生连接的对象还有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与其数字对象动态地相互连接,并能够基于AI实现高级仿真、运营和分析,” Cearley指出。“从长远来看,从事城市规划、数字营销、医疗保健和工业规划的专业人士都将在向集成的数字孪生世界转型中获益。” 例如,未来的人类数字模型可以提供生物识别和医疗数据,而整个城市的数字孪生模型将能够实现高级模拟。从2018年Gartner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可以看出,数字孪生已经进入了过热期,其建设和预期出现了高峰,超出其当前能力,会形成投资泡沫。 △?Gartner2018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 2019年,Gartner在十大新兴技术专题中对数字孪生的解释如下:数字孪生是现实生活中物体、流程或系统的数字镜像。大型系统,例如发电厂或城市也可以创建其数字孪生模型。数字孪生的想法并不新,可以回溯到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表述产品,或者建立客户的在线档案,但是如今的数字孪生有以下四点不同:[3] 模型的健壮性,聚焦于如何支持特定的业务成果; 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具有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的潜力; 应用高级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新的商机; 数字孪生模型与实物模型的交互,并评估各种场景如何应对的能力。 当前的重点是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数字孪生,可以通过提供维护和可靠性信息,洞察产品如何更有效地运行和有关新产品和提高效率的数据,以改善企业决策。组织的数字孪生正在兴起,以通过创建组织的流程模型,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并提高流程效率。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Gartner对于数字孪生的理解也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数字孪生的应用主体也不局限于基于物联网来洞察和提升产品的运行绩效,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工厂的数字孪生、城市的数字

  • 说起“CAD软件”这个专业词汇,很多人都感觉非常陌生,其实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汽车制造还是航工航天,都要依靠工业软件进行设计。

积极参与功能测试,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与反馈。

据悉,这款CrownCAD构建在自主的“三维几何建模引擎”和自主的“几何约束求解器”之上,适配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同时支持私有云部署,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这一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水平。

梅敬成介绍,云CAD就是在线建模CAD软件,CrownCAD将原来基于庞大的三维CAD系统开展的产品设计工作搬到云端,打开网页就能进行产品三维设计,而且可以实现远程协同设计。“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跨平台,尤其是可以在国产操作系统上部署和使用,非常适合于自主可控要求高的领域。”

CrownCAD是一款基于云架构的CAD产品,而且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自主“三维几何造型内核”和自主“几何约束求解器”的三维CAD软件。“完全自主可控”(具有完全自主的CAD核心技术)、“跨平台”(能够在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上运行)一直是我们研发这款新型软件追求的一个核心目标,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点显得尤其重要。

华云三维技术带头人梅敬成博士介绍到,华云三维专注于云CAD的研发,CrownCAD是构建在完全自主的“三维几何建模引擎”和“几何约束求解器”两项核心技术基础上,现在已经进行第二轮测试, 产品在功能、易用性、稳定性、运行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中国制造业客户的良好反馈也促使华云三维团队加快产品研发、快速迭代,使国产三维云CAD尽快推向市场,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运动仿真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