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七x等于2.8与ax=3.2的解相同求a加10的值方程七x等于2.8与ax=3.2的解相同求a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1

  ⑴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⑵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⑶0的立方根是0.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root,也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3分之2是-27分之8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

  立方和开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初中历史。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是互为相反数。

  负数不能开平方,但能开立方。

  立方根如何与其他数作比较?

  ⑴做这两个数的立方

  ⑶比较被开方数(如三次根号3大于三次根号2)

  任何数(正数、负数、或零)的立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必定只有一个.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2

  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必定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显然,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平方根的一个,那么就可以及时的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得到它的另一个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平方根是0。

  负数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开平方,只有在复数范围内,才可以开平方根。例如:-1的平方根为1i,-9的平方根为3i。

  平方根包含了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种。

  任何复数都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为:a=a(a为非负数)

  被开方数是乘方运算里的幂。

  求平方根可通过逆运算平方来求。

  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若x的平方等于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a=x(a为非负数)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个数是()

  3.下列各式能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的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20xx天津中考)计算aa6的结果等于.

  三、解答题(共26分)

  4.【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 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所以aa 6=a1+6=a7.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4

  1. 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P3 例;P8 2题;P9 7题;P35 2(2);P35 3题

  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5. 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 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 垂线段最短;

  9.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11.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P17 4题

  13. 平行线的判定。P15 例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5. 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P22练习1

  17. 平移的性质P28归纳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5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m,n都为整数)。

  c)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d)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f)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n为正整数)。

  g)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

  a)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b)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c)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d)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单项式相乘,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b)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d)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e)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b)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c)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b)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c)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x+a)(x+b)=x2+(a+b)x+ab,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a)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b)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a)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b)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c)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第1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练习题

4.把方程1-=-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8.下面方程的解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去分母时要注意(1)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2)分子是多项式时,分子必须添加括号.

9.解方程1-=-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第2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练习题精编

1.下列方程中,解是x=4的方程是()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学练点拨:移项在方程变形中经常用到,注意移项时先要改变符合.

9.下列各题的“移项”正确的是()

第3篇:一元一次解方程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一元一次解方程练习题,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2.已知ax=ay,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3.一件商品提价25%后发现销路不是很好,欲恢复原价,则应降价()

4.一列长a米的队伍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向前行进,队尾一名同学用1分钟从队尾走到队头,这位同学走的路程是()

5.解方程时,把分母化为整数,得()。

6.把一捆书分给一个课外小组的每位同学,如果每人5本,那么剩4本书,如果每人6本,那么刚好最后一人无书可领,这捆书的本数是()

7.一条山路,某人从山下往山顶走3小时还有1千米才到山顶,若从山顶走到山下只用150分钟,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求山下到山顶的路程.设上山速度为x千米/分钟,则所列方程为()

第4篇: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练习题

初三数学题目大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知识,我们做下面题目的练习巩固。

2.方程(x-3)(x+4)=0的两根为.

通过上面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目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可以很好对此类型知识点的学习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解答题)

关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知识学习,下面的题目需要同学们认真完成哦。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解答题)

9.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

第5篇:《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复习教案

1、使学生巩固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等式的*质和灵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求解方程的计算能力。

重点: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灵活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计算简化而准确。

突破:多练习,多比较,多思考。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什么?它的解是什么?

2、等式的*质是什么?(要求说出应注意的两点)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以解方程-2x+=为例,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与注意点,并口头检验。

1、已知方程(n+1)x|n|=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n的值。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n|=1且n+1≠0,解得n=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x等于什么数时,代数式x+5的值比的值小2。

解:(解略,应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方程。)

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某数x的3倍减去9,等于某数的3分之1加上6;

(3)已知代数式2[(x-1)+5]+x+1与代数式3[x

第6篇: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后练习题

1.已知*、乙两数之和为5,*数比乙数大2,求*、乙两数.设乙数为x,可列出方程是()

2.a、b两地间相距s千米,跑完全程*需要2小时,乙需要3小时,那么*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3.小红一家假期外出旅游5天,已知这5天的日期之和为40.则他们出发日期是()号

4.*、乙两人练习短距离赛跑,*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如果*让乙先跑5米.那么*追上乙需()

5.上题中如果*让乙先跑1秒,那么*追上乙需()

6.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72,设中间一个为2n,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

7.小明以5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到b地共用45分钟,则a、b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_

8.小强的速度为5千米/时,小刚的速度为4千米/时.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x小时相遇,则两地相距________千

第7篇:一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

导语:其实一元一次方程并不难学,关键在于多做题多动手动脑,小编整理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及*,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练习和参考!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4.已知x的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a.有一个解是6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d.有无数个解

第8篇: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整理了这篇七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练习: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大家练习!

1、单独一个数如-不是代数式()

3、当a是一个整数时,总有意义()

4、代数式的值不能大于1

6、某工厂第一个月生产a件产品,第二个月增产x%,两个月共生产a+ax%

1、设*数为x,乙数比*数的3倍多2,则乙数为

2、设*数为a,乙数为b,则它们的倒数和为

3、能被3和4整除的自然数可表示为

4、a是一个两位数,b是一位数,如果把a放在b的左边,则所在的三位数是

5、一项工程*独做需x天完成,乙独做需y天完成,*先做2天,乙再加入做a天,这时完成的工程为

6、一辆汽车从*地出发,先以a千米/时速度走了m小时,又以b千米/时的速度走了n小时到达乙地,则汽车由*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7、一件商品,每件成本a元,将成本增加25%定出价格,后因仓库积压调作,按价格的92%出售,每件还能盈利

8、有一列数:1,2,3,4,5,6,…,当按顺序从第2个数数到第6个数时共数了个数;当按顺序从第m个数数到第n个数(n&gt

第9篇: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4.已知x的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a.有一个解是6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d.有无数个解

12.把方程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

第10篇:初一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同步练习题及参考*

3、如果代数式与的值互为相反数,则的值等于()

4、如果与是同类项,则是()

5、已知矩形周长为20cm,设长为cm,则宽为()

1、观察方程[(x-4)-6]=2x+1的特点,你有好的解法吗?写出你的解法.

1、已知a是整数,且a比0大,比10小.

第11篇: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步练习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步练习11,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步练习11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较简便的消元方法是:将两个方程_______,消去未知数_______.

2.已知方程组,,用加减法消x的方法是__________;用加减法消y的方法是________.

3.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时,你认为先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

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2x-ky=10,则k的值等于()

8.解方程组比较简便的方法为()

a.代入法b.加减法c.换元法d.三种方法都一样

第12篇:分式方程的解法练习题

分式方程是方程中的一种,是指分母里含有未知数或含有未知数整式的有理方程,该部分知识属于初等数学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练习题,欢迎阅读。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

(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未知数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

移项,若有括号应先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求出未知数的值;

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验根时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等于0,这个根就是增根。否则这个根就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若解出的根都是增根,则原方程无解。

如果分式本身约分了,也要代入进去检验。

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不仅要检验所得解的是否满足方程式,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一般的,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零,因此要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零,则是方程的解.

(1)注意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整式项。

(2)??根是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根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

第13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1

在小结里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两大步,目的是进一步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指导思想是化归思想.从而使学生明确最简方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归目标,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是,首先寻求所给方程与目标的差异,然后设法消除差异,直至达到化归目标,即化为最简方程,求出方程的解.这里化归的具体方法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明确,有章可循.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2

熟练而准确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注重了讲、练结合.同时在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以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要求.

在设计整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过程时,始终遵照“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原则.即在课上,凡是学生自己努力能解的方程都应由学生自己解决完

第14篇:《解一元二次方程*法》的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接的是初三的本地班,因此从开学到现在我在班里上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的接受我,毕竟以前的老师已经教过他们两年的时间了,在感情上还是行为习惯上都不能很快地接受。另一方面,我以前教的是内初班,他们和我们本地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接受能力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处事的方式也不同;总之有很多的不同;我在试图改变,但是我的改变还是跟不上需要;所以我也很不适应。以至于我的课现在上的很头疼,也许也很失败.

我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第二节课——*法,内容不多,重点是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的过程中总结出方法,熟练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在经历*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在整节课的实际和进行的过程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基本是按“1:1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在时间方面,这节课保*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自从我参加“1:1有效教学模式”以来,一直不放心彻底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只有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我们的“1:1有效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因为学习始终是学生自主的行为,如果学生的自主*得不到发展,学生一直是被动地学习,

第15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教学设计案例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2.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会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利用等式的*质解方程。

重点:把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

2(1)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叫移项?移项要注意什么?

某实验中学举行田径运动会,初一年级*班和*班参加的人数的和是乙班参加的人数的3倍,*班有40人参加,乙班参加的人数比*班参加的人数少10人,你能算出乙班参加校运会的人数吗?

观察你解方程的过程,原方程做了哪些变形?

形如ax=b(a0)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_____形式。

(2)下列方程求解正确的是()

例1已知x=-2是方程的解,求m的值。

例2若方程2x+a=,与方程的解相同,求a的值。

例3*仓库有某种粮食120吨,乙仓库有同

第16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

教学目的:掌握去分母的方法,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去分母的方法及其根据

教学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1.去分母时,正确解决方程中不含分母的项。

解决方法:注意分析去分母的根据,并在练习时加以强调。

2.正确理解分数线的作用。

解决方法:演示约分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线除了代替除号外,还起到括号作用,所以去分母时,注意把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

教法:启发式,讲练结合。

复习巩固上几节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解方程:(学生练)5y-1=14①

同并同类项,得5y=15

1.引入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基本*质2,将方程①两边都除以6,仍得等式)(即例5)

(1)此方程如何求解?

若把方程左边看成(5y-1),再利用去括号求解可以吗?是否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

(2)能否把它还原为原来的方程①?

若能这样,就能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通分过程。

(3)如何还原呢?(方程两边都乘以6)

(4)此过程的根据是什么?(等式基本*质2)

(5)其目的是什么?(消去分母,故此步骤称“去分母”)

解题过程:解:去分母,得5y-1=14(板书演示约分过程)

第17篇:课文《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篇一: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学生在具备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这一基础知识后的拓展内容。这节课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新课,学生刚刚比较熟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下了来了三个未知数,很多都感觉比较晕,不知从何下手,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教(转载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师应在下一节课中适当再进行巩固才行。三元一次方程组作为刻画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之一,它含有三个未知数,如何消元,先消哪个元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如何正确、灵活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觉学生对类推能力的缺乏,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和算理的不理解,同时也说明学生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缺乏,以及学生对掌握所学知识,只满足基本会做而不花心思去认真思考,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的缺乏,学生不会用集团的力量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之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熟练地掌握方程组的解法,不是靠题海磨练,而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体会一般思路、题型特征和解题技巧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由于三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类似,所以先结合实例运用类

第18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范文

(1)一元二次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引课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根据学生应用勾股定理时所列方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所列方程的解法展开讨论,进而获得开平方法。引课时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如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进行这一块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巩固、应用*法时,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讲到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情况,从方程的*讲到代数式的*与*,呈现形式丰富多*,教学内容的编排螺旋式上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19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引课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根据学生应用勾股定理时所列方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所列方程的解法展开讨论,进而获得开平方法。引课时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如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进行这一块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巩固、应用*法时,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讲到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情况,从方程的*讲到代数式的*与*,呈现形式丰富多*,教学内容的编排螺旋式上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20篇: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典型教案

学习目标:会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重难点: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____________。

2、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

3、代入消元法的步骤:

5、用代人法解方程组①②,把____代人____,可以消去未知数______。

6、已知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组的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y平方+y-6的分解因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