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僧人结夏安居时间?

 “清定上师是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 ”

清定上师(),是智敏上师的剃度恩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成都市政协常委,生前为成都昭觉寺方丈。他是当代中国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之一,对弘扬佛法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家庭熏陶 孩提佛教启蒙 菩萨心肠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高枧村人,1903年腊月十七日降生于一个世代信仰佛教家庭。父名郑兴安,是一位祖传按摩、针灸、坐堂中医,母亲姓李,擅长吟诗作画,是书香门庭闺秀。法师父母虔诚信仰佛教,时常劝人行善改恶归正、教化人心,常到寺庙念经、听经。乡亲们都叫法师的父亲“郑善人”,叫法师的母亲“活观音”。

1909年9月,法师虚岁未满七岁,便在高枧乡小学校读小学,有异于常人的天赋,能自行阅读各种文学书籍。父亲看他小小年纪,不像同年龄七八岁的小孩一样游戏玩耍,放学回家,只定时常阅读这些大人们都不易读懂的书,如佛经、《道德经》、《老子》、《庄子》等书,父亲感到既惊讶,又关心地问法师:“你能看懂吗?”法师很恭敬地回答:“爸爸,我很感兴趣。”每学期,法师都是学校的第一、二名,年年拿奖状回家。1915年9月,13岁的法师升入当时浙江省有名的三门县第六中学。法师聪明绝伦,勤学苦练,刻苦攻学,历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生。

法师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不沾荤腥食物,平时吃素、念经、拜佛,家不杀生,星期天和节假日,法师随父母到寺庙听讲佛经。在家庭佛教氛围的熏陶下,在父母精心培养下,法师自幼养成对人很谦虚、很恭敬的习性,加之善根深厚,法师从小就有一颗慈悲的佛菩萨心肠。他在学校读书时,课余时间常到医院帮助生病的同学,清除污秽的排泄物,替患病同学翻身、擦洗身体、清洗衣物尿壶、拿药端开水等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上学途中,帮助各种患难受苦人。见到小麻雀等小动物受伤了,会带回家养伤,然后放生归入大自然。看到猪、牛、羊被杀,法师都会难过,躲起来掉眼泪。

二、投身军界 视富贵如浮云 弃官出家

清定上师,1925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因品学兼优而留校。甫半年,他出于爱国热情,投笔从戎,考入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就读;年,先后任南京军委会军事交通研究所训练处长,中华复兴社总社处长,上海警察局秘书长兼中华复兴社上海分社书记,第四战区党政军训练团训练处长,中央训练团训练处长、政治部主任,授少将军衔。

虽身处浮沉宦海,清定上师不忘民间疾苦。基于不满政治腐化的现实,萌出尘之志,发愿弘扬佛教,庄严国土,利国利民,毅然解印,舍别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妻恩子爱,1941年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清定上师只身到重庆南岸狮子慈云寺,皈依澄一法师,并受澄一法师赐法名清定,当即剃度出家;并于同年腊月十七日,到成都昭觉寺依定慧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清定上师得戒后,静住经楼,博闻强识,编习经律论三藏。1942年,能海上师从西藏学法归来,经宝光寺方丈贯一大和尚介绍,清定上师往文殊院听能海老法师讲法,发起深信,决定亲近老法师学修。

听经圆满后,随侍能海上师去宝光寺听讲比丘戒。同年4月,随能海上师往近慈寺结夏安居,听经闻论。一次在听完能海上师讲法后,当即发愿:“皈依师长三宝尊,正法久住我发心。世世出家修净戒,自他佛道稳速成。广建三宝讲法,众生罪苦我代受。善根利乐施有情,一一令发菩提心。”听其发愿后,能海老法师一句一句为清定上师印可,并嘱每日诵念此愿,行愿无尽,即身成佛。

三、广弘正法 历坎坷当磨砺 道心弥坚

成都近慈寺为能海上师于汉地开建的道场,向以学修精严着称。僧人学法,以资历分住各堂,次第森严。1942年,清定上师初住学戒堂兼沙弥堂堂主。次年,因行持勇猛,资量具足,即进住加行堂;1945年,进入金刚院,随侍能海上师往彭县龙兴寺安居。

1946年,即代能海上师应请往武汉、上海一带弘法讲经,组建和负责上海道场。在沪期间,法师广弘佛法,亲近学法者甚多,曾主持和平息灾法会,同时,亦得能海老法师正式传法,负责上海道场。讲经圆满后,就地住藏经楼阅藏,读完六百卷《大般若经》。返川后,遵能海上师嘱,主持重庆道场。1948年,奉能海上师命,往南京、上海弘法,应赵补初、倪正和等大居士所请,住上海觉园,主持班禅纪念堂,在上海道场讲经说法,并兼南京宝华山住持。从此一直到1955年8月,清定上师在上海道场任住持,弘宣正法。

清定上师因解放前曾任国民党少将,1955年9月,受当时政治运动影响而身陷囹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以佛门比丘宽大胸怀,违缘、顺缘,随遇而安,以代众生受苦的精神,悉心行持,毫无怨言,加强自身净化,坚持长期茹素,虔诚忏悔业障。心诵佛经,心如虚空,清澈明朗,获得狱方赞美。狱方并知他医术高明,遂命他作“狱医”。他精心治好一批又一批“病囚”,囚人赞他是“狱中的白求恩大夫”。寒来暑往,岁月飞梭,法师在狱中洗心修法,整整度过了20个春秋。直到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获得释放。1985年国家落实政策,法师获彻底昭雪平反。

1976年-1980年,获释后的法师慈悲为本,愍济众生,自愿回乡行医,救死扶伤,服务百姓。四年间,他跋山涉水,进城下乡,有请必至,昼夜不辞辛劳,共治好病员三万多人。病家送来锦旗盈室,上书“华佗再世、扁鹊复生”。期间法师还在高枧乡栽树,绿化家乡。

四、重振祖庭  弘法六度万行 戒行高洁

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殷切恭请清定上师重回寺院,并介绍法师前往天台山国清寺弘法,后又赴高明寺讲经修法。

1984年春,成都昭觉寺僧众恭请清定上师回祖庭重建昭觉寺。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在上海对清定上师说:“法师,成都昭觉寺是你的衣钵堂,是川西第一禅林,可惜变成废虚,请你去重新修好。”法师点头微笑说:“好,我一定去把它重新修好。”赵会长温和地问:“法师,你用什么办法把它修好呢?”法师坚定地说:“我依靠佛力的加被和四众的力量与党政的支持,一定重建昭觉禅林。”赵会长爽朗大笑说:“好、好、好,重辉祖庭,功德无量,请你去修吧。”自此,清定上师日夜念念不忘昭觉寺。来前,先汇款供佛斋僧。

1985年2月上旬,法师先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同年春,法师应成都石经寺僧人殷请,回寺任首座,结夏安居,讲经说法。接着,应昭觉寺僧众恭请,莅寺作住持,不辞84岁高龄,发深宏大愿,承担提振道风、培植僧材、重辉祖庭的历史重任,于一片废墟之上,普修殿堂,塑刻佛像,重建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清净庄严,为世人所瞩目。
昔日昭觉寺庙堂巍峨,金碧辉煌,佛像庄严,古木参天,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清代康熙皇帝题五律诗,描述昭觉寺是“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霜皮僧腊老,天籁梵声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当时,昭觉寺有房屋800多间,占地340余亩,庙产田地5000余亩,常住僧众多达四五百人。参学四众,川流不息。暮鼓晨钟,唤醒痴迷,梵呗清罄,余音绕梁。是川西第一禅林。

然十年浩劫期间,千年古刹昭觉禅林变成一片废墟,瓦砾遍地,杂草丛生,满目凄凉。法师抵寺后,不顾条件艰苦,在藏经楼侧的陋室中暂时栖身,宽怀怡颜,挺身而出,在废墟上重建宝刹。团结僧众,任人为贤,重用优僧,商讨定出“丛林洪规”,拟出光复昭觉禅林的宏伟规划。天天接待四众弟子,给他(她)们加持。定时收皈依弟子、传授居士菩萨戒。募捐修庙,凑针合斧,集腋成裘。法师把历年来四众弟子供养他的数百万元巨款,慷慨捐出,使建寺工程顺利竣工。

寺院重建成后,如何以僧治寺呢?法师开示以戒定慧三学为纲,广修“四摄”、“六度”、“十善”的菩萨万行。首先以戒为本,继承与发扬“百丈立清规”、“马祖创业林”之风,来治庙修行。除讲戒、学戒外,规定每半月诵戒一次。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收皈依弟子,讲五要根本大戒;传授居士菩萨戒,讲六重二十八轻戒。传授三坛大戒,讲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教育四众严持净戒。

清定上师修“六波罗蜜”,慷慨布施。他私人平生未在银行存款,所收供养,悉数用来建寺弘法利生。除昭觉寺外,举凡外地建寺、修塔、修路、救灾、办教育、扶贫济苦、放生、办医院、开亚运会、对残废人捐助等社会福利事业,他无不踊跃参加,倾囊相助。

法师倡议自备资金重建龙兴舍利佛塔,不辞高龄到国内外讲经弘法,艰辛备资敬捐117万元,以及其他捐资建寺等;给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捐款10.385万元,捐粮票78斤。开亚运会捐款1万元。成都修二环路捐款1万元。给工读学校捐款1万元。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捐款1万元。1991年南方江淮地区遭水灾,捐款1万元等。初步统计,历年来法师布施捐款已达300余万元。

1989年8月,应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禅宗四十五代祖师)之邀请,随中国佛教协会赴美弘法团到美国,因德高望重,被礼请为羯磨阿阇黎,为来自欧美各国的160余名僧俗弟子授戒,并以佛门真实不虚介绍祖国稳定、团结、进步形势,谢绝当地僧众殷切的恳留,返回祖国,兴隆正法。

1991年12月清定上师当戒和尚,并礼请诸山大德长老法师作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尊证阿阇黎、作引礼师,给昭觉寺500多名僧尼传授了三坛大戒。

1992年遵循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来函,于是年春,办起昭觉寺佛学院。法师常赴院视察教学,并讲戒定慧三学、讲心经、教僧学法修心、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清定上师戒行高洁,修法行持不舍昼夜,长年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九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上殿领众诵读,应邀出访授戒,受到海内外数十万皈依受戒四众弟子钦仰,颇受高僧大德敬仰,赵补初说:“清定上师是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

1999年6月22日20时20分,清定上师在成都昭觉寺圆寂,享年97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七时间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