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郑机场坐飞机有什么要求

11月18日,河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航站楼派出所发布最新旅客出行温馨提示,忘记带身份证的旅客通过手机认证身份,提交信息后,一分钟内即可获得电子防伪二维码,让出行更方便快捷。

手机办理乘机身份证明流程如下:登录微信在小程序里搜索“民航临时乘机证明”后,输入姓名、身份证、民族、地址等信息,随后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成功后,点击右下角“临时乘机证明查看”输入身份证号,即可看到临时乘机证明,有效期为15天。如果超过有效期,可再次申办,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临时乘机证明办理后凭此二维码可在全国机场办理值机手续、接受安全检查。

郑州机场公安提示:未办理过二代身份证或者通过手机认证时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旅客,仍需到T2航站楼A区东侧公安办证室,办理纸质版《临时乘机身份证明》,方可乘机。

具体操作步骤演示如下: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

郑州,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从籍籍无名的郑县,到如今一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关于郑州的记忆,有无数切口可以作为注脚。

但始终无法绕过的,是曾经的燕庄。

从毛主席视察的麦浪起伏的燕庄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商业地标“曼哈顿”;

从曾经停飞喷洒农药飞机的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到如今成为“国际郑”靓丽名片的郑州CBD中央商务区……

燕庄的变迁历程,浓缩了郑州城市变迁的珍贵记忆。

燕庄的前世今生,承载着郑州城市变迁的典型故事。

2018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重磅节点。40年来,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映象网以燕庄的变迁为切入点,着重截取四十年的时间刻度,从城市建设、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为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乃至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钩沉作注,力图为一亿河南人,提供一个直观展现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伟大成就的窗口。

在“坐飞机还要开证明”的年代,

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开端;

如今在机场原址上建立起的郑东新区,

依旧承载着郑州人对未来的憧憬。

从“老机场”变成“郑中心”,

郑州也从过去的“大郑县”,

变成了今天在许多外地人眼中,

可以与“北上广”媲美的“国际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坐飞机是一种奢侈享受


“现在的郑东新区CBD,就是过去的郑州老机场,也是大家口中的‘燕庄机场’。”燕庄党总支书记宋长润说,燕庄机场始建于解放前,“我听老一辈人说,那个时候燕庄机场附近都是连绵起伏的小沙丘,机场不仅非常小,而且连机场跑道都是土堆出来的。”

解放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燕庄机场得到扩建,原来的土质跑道变成了长1960米、宽60米的混凝土跑道,“早期的燕庄机场一直作为军用,直到1956年中国民航在燕庄机场建立了民用航空站,才改为军民合用机场。”宋长润说。


“咱燕庄机场还为农业发展出过力呢!”宋长润回忆说,燕庄机场在60年代曾经起飞过喷洒农药的飞机,“那个时候为了防治棉铃虫、蝗虫及林业虫害,飞机上携带滴滴涕乳剂,向郑州郊区农村喷洒。”

虽然改为民用,但是燕庄机场当时的吞吐量可谓“小的可怜”。据《河南民航志》记载:“1956年改为军民合用,旅客吞吐量12人,货邮发运量793公斤。”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郑州飞机场还没有固定的航线和航班,只开通了广州—郑州—北京航线。1977年开始,辟有经过航线6条,始发航线1条,可直通北京、上海、西安、长沙、广州等城市。


“那个时候飞机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还得单位开证明。”今年87岁的郑州人李书臣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他被单位指派到长沙出差,有幸获得了“坐飞机”的待遇。

直到现在他对那段乘坐飞机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我在飞机上吃了一顿‘豪华午餐’,一份盒饭,一荤一素,主食是小馒头,不限量。”在李树臣的记忆里,虽然当时乘坐的飞机很小,也并无舒适可言,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在那个年代,能坐上飞机,能吃一顿这样的午餐,已经是一种奢侈。


改革开放后,由于航线增多、业务繁忙,燕庄机场再次开始扩建。“大概在87年左右,机场才有候机楼、贵宾室。”宋长润说,当时的机场建成了2200米的跑道,已经可以起降波音757以下各型的各种飞机。

>>>> 1997年8月28日,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燕庄机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7年8月28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原在郑州东郊燕庄机场的所有航班全部转至新郑机场,至此,郑州东郊燕庄机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如今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郑州机场只有6条飞往国内的航班。

每周都有多达上百架次的全货机

而“坐飞机”再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已成为大家出行的常规选项。

“老机场”变成“郑中心”


河南的城镇化率仅有24%,9000多万人口中七成是农民。与此同时,省会郑州2000年市区人口已经增至256万,而仅有13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发展空间受阻。

按照当时的规划,10年内河南将有1000多万农民变成市民,郑州则要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万至600万。

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在郑州调研时,要求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明确提出以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为重点,高起点进行规划,使之形成亮点。郑东新区建设由此破题,呼之欲出。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围绕把郑州建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郑东新区开发和环城快速路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

随着以建设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进而带动全省城镇化战略构想的确立,

郑东新区规划和建设开始提速。

省委、省政府强调一定要用

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郑东新区,

加快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建设,

提高其在全省的首位度,

并发挥辐射与带动作用。


2005年10月,刚刚结顶的河南艺术中心艺术馆、美术馆

“2000年开始,随着郑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燕庄机场设施也随之拆除,原跑道及停机坪的位置现已经建设成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宋长润说,现在的“玉米楼”附近,大概就是过去燕庄机场的位置。

而现如今,郑州市原机场区域已完全变为商务中心区(CBD),成为连接新旧城区的商务、旅游发展轴。郑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大玉米”千禧广场等郑州地标性建筑都在这一区域内。

“一张蓝图绘到底”,郑东新区东扩15公里


2015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于12月14日至15日在郑州举行。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会议会选择

气候条件也一般的郑州?

会议举办地郑东新区CBD,交通条件优越,距高铁郑州东站约6公里,大概10分钟到达;

距4E级的新郑国际机场约30公里。

周边还有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中州大道、107辅道、金水路等多条主干道。

环形建筑群中间分布有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

也具有悠远的东方文化内涵。

集休闲、会议会展、生态、金融等

多功能于一体的这一区域,

是举办高级别会议的绝佳地点。

2015年9月2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郑东新区,当时还登上了280米千玺广场顶层眺望。

2015年,李克强登上郑东新区千玺广场大厦顶层

十几年前,时任河南省长的李克强亲自主持绘制了郑东新区规划蓝图。

如今,在这片昔日满是荒草、鱼塘的土地上,曾经的蓝图已变成一座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超百万的现代化都市。

当初李克强亲手绘制的规划图,也成为郑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开始。

如今的郑东新区除了拥有以会展中心为主的商务中心区外,还有

① 在郑州东站西广场周边, 以郑州“城市会客厅”和“形象展示厅”为定位的中央商务区;

② 以龙湖金融中心为主的CBD副中心——龙湖区;

③ 以高等院校组成的龙子湖高校园区及原中牟白沙镇的象湖片区。

而从最早的商务中心区到如今的象湖片区,18年里,郑东新区向东扩大了约15公里。

郑东新区早已媲美“北上广”


2005年,从郑州西郊搬来郑东新区

郑州人朱梦辰一家算是郑东新区最早的一批居民。

2005年,他们家从郑州西郊搬来郑东新区农业东路附近一小区,“当时选择搬来东区,就觉得这里人很少,特别安静。”据朱梦辰回忆,他家刚搬来时,附近连道路都没有彻底硬化完成,很多地方还是土路,“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买个菜都要跑到几公里外。”

如今,郑东新区不止道路宽阔、环境怡人,商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而最让朱梦辰一家意外的不止是居住环境的改变,“我家在买这套房时,房价每平方在2300元左右,如今这里的房价已经翻了不止10倍。”朱梦辰说,当时家里亲戚听说我们要搬到东区,都嫌这里位置太偏僻,说在这里买房是“瞎花钱”,“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其实郑东新区的发展速度,

确实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燕庄村民,早年间一直在郑东新区承包装修生意

燕庄村民司鹏早年间一直在郑东新区承包装修生意,每天都要去东区的他开玩笑说,自己是看着郑东新区“长大的”。

“那个时候,我开车走在郑东新区,觉得特别爽。”司鹏说,之所以感觉“爽”,一是因为郑东新区作为新城区,道路规划的特别宽敞、漂亮,二是人很少,车也特别少,“原来在东区开车,简直是一种享受。而现在,光黄河南路金水路口,车多到你没两个红绿灯就别想过去!”


武汉人,2006年在郑州上大学

“我在郑州上大学的时候,CBD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武汉人刘扬2006年在郑州上大学,他说因为如意湖广场风景特别好,成为了当时许多外地大学生周末出游的首选去处。

“那个时候我以为郑东新区就只有CBD附近一小片区域。”刘扬说,2015年他工作后再次回到郑州,来到郑东新区,才发现这里那么大,高楼大厦这么多,“现在从郑州东站出站,走在西广场上,仿佛觉得自己置身在在北京、上海。”

郑州人朱梦辰:郑东新区实现了郑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向往,也是郑州的未来。

燕庄村司鹏:郑东新区发展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几乎每天一个模样,你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去,或许就认不出这里了。

燕庄党总支书记宋长润:燕庄机场变成郑东新区的过程,是郑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郑州人李书臣:原来燕庄机场是郑州最“时髦”的地方,而现在机场原址上的郑东新区,依旧是郑州最“时髦”的地方。

燕庄机场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原来的土质跑道变为长1960米、宽60米的混凝土跑道。

中国民航在郑州飞机场建立民用航空站,改为军民合用机场。

郑州第一条地方航线——郑州至南阳航线开辟,成为民航为郑州民众服务的开端。

郑州郊区第一次用机场起飞的飞机喷洒农药滴滴涕乳剂,开展大面积防治棉铃虫、蝗虫及林业虫害。

驻马店、许昌、南阳等地特大暴雨成灾,郑州民航先后从郑州机场调集21架飞机参加救灾工作,顺利完成救灾抢险任务,发挥了良好的应急作用。

燕庄机场再次扩建,并设有候机楼、贵宾室、旅客餐厅、招待所。机场占地287公顷,跑道长2200米,可起降波音757以下各型飞机,停机坪2.5万平方米,同时可停放6~8架中、小型飞机,有经、停航线17条,每周321个航班,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哈尔滨和香港等17个城市。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原在郑州东郊燕庄机场的所有航班全部转至新郑机场,至此,郑州东郊燕庄机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随着郑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机场设施也已经拆除,原跑道及停机坪的位置现已经建设成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奠基,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区全面建成,龙湖区开工建设。

郑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达约8.63万元人民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郑机场t1和t2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