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杨签力这个名字取个绰号?


南京东郊中山陵一带森林茂密,景色秀丽。在国父孙中山陵园的周边还安葬着许多民国大佬: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范鸿仙墓、邓演达墓,还有梅花山上抗战胜利后炸掉的汪精卫墓、灵谷寺旁解放后炸掉的戴雨农墓等。这些墓园都是或都曾建筑雄伟,气势恢弘。


然而要论墓园的规模和规格,都比不上灵谷寺东侧的“谭墓”—谭延闿墓。


这是由于谭延闿显赫的履历:

他民国初年曾经三次主政湖南,历任湖南都督,省长兼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


辛亥革命后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常委,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

1926年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7月又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院长。

1930年9月患脑溢血病逝于南京。

不像民国年间那些或轰轰烈烈或充满传奇的人物,这谭延闿的名声似乎不够响亮,或许正是由于他为人低调中庸,不事张扬的性格所致。

但是他一生地位显赫,位极人臣,死后享国葬殊荣。绝对又是一个历史风云人物,一个才华出众的人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谭延闿中举人。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会元,也就是进士的第一甲第一名。


相传,在随后的殿试中,就在慈禧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发现谭延闿是湖南人,且又姓谭,想起令她痛恨的湖南籍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就改点刘春霖为状元。加之当时天下大旱,春霖之名甚为吉利。谭则被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但尽管如此,整个清代湖南籍士子中会元者,仅谭延闿一人。

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 陈三立为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

武昌起义后,谭延闿任湖南都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然而由于他处事和气圆滑,湖南的政客和将军们给他起了个“谭婆婆”的绰号,并不拿他吃劲,连手下五个师长都不太把他放在眼里。

一次,谭延闿邀请各师将官赛马,在卫兵搀扶下,他也悄悄挤进比赛行列。比赛十分激烈,不断有选手落马退出。只有一匹马越跑越快,不断赶超。到五十圈时,全场只剩下一匹大白马仍在奔驰。众人仔细一看,居然是“谭婆婆”在策马扬鞭。这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感到非常意外。


又有一次广西将军王芝祥、赵恒惕来到长沙,湘军的将领们特地邀请谭都督在小吴门外教场观看打靶表演。王芝祥善于射击,走上表演场,英姿勃勃拔出手枪一连放了十枪,仅有两枪没中。

观众纷纷叫好,王芝祥面露得意之色。旋即说道:“请谭都督也放几枪。”只见这位“谭婆婆”慢吞吞地接过枪来,犹豫不前。湘军将领们不禁心中埋怨他不该此时亮相出丑。

哪知道他举起枪来,也是连发十枪,居然弹无虚发,枪枪命中靶心。围观者顿时掌声雷动,喝彩不绝。从此湘军将士再也不敢小看这位书生气十足的谭都督了。


谭延闿在孙中山极其困难时率湘军全力辅佐,死战陈炯明,孙中山大为感激,先后任命他为广州海军大元帅府内政部长,建设部长等要职。更是在知道宋美龄学成归国时,极力促成他与宋的好事,此时谭已丧偶,年龄40,正是壮年,宋的家长也十分满意。

不过谭延闿原配离世时谭不在身边,因此对妻子十分愧疚,每年3月3日都会作诗纪念夫人,夫人临终遗言是希望他不要续弦,要好好养育孩子。因此谭内心痛苦不堪,不过毕竟是读书人,很快他就想到一个主意:备了一份厚礼来到宋家,一进门就给宋老太太叩了三个响头,拜她作干娘,接着又认宋美龄为干妹妹。

宋老太太有了这么一个干儿子不知有多高兴呀!早就忘了婚姻之事,宋美龄深受感动,更加敬佩谭延闿,孙中山这时当然也就无话可说了(一边的蒋介石更是开心~~)。

民国公认的四大书法家,一说是国民党内四大书家,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

而谭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他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此外兼涉篆书和隶书。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光明正大,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有种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


谭延闿善写诗联,擘窠榜书和蝇头小楷均能极为精妙。



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的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且为原字大小,是直接手写,颇具功力。

广州黄埔军校校匾“陆军军官学校”也是他所题写。

谭延闿颇为“好吃”,是位美食家,亦精擅食法。

“湖南谭家菜”为湘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盛名。他对于菜肴的取名也是见解独到。湖南长沙的曲园酒楼有一道炒鳝鱼的菜,将鳝鱼去皮切丝爆炒,而江苏淮安也有一道鳝鱼菜取名“软兜”。

谭延闿想到三国赵云万马军中救幼主刘禅的故事:赵云在乱军之中脱下战袍将幼主包裹好兜于身上,举枪杀敌,单骑突围成功。于是将这道炒鳝鱼取名“子龙脱袍”。


现在大家熟知的菜名“霸王别姬”也是出自谭延闿的手笔。

这是当年长沙玉楼东酒家的一道菜。甲鱼炖鸡,菜虽大补,如果直呼其名成“老鳖鸡汤”或者“王八炖鸡”就显得太不雅致了。玉楼东酒家的大厨原来曾在谭家主厨,他来请谭延闿赐名。

谭想起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虞姬自刎而死的故事,于是挥笔给这道菜取名“霸王别姬”


传至今日,全国各家酒楼饭店都这么叫了。

谭延闿一生在政治上不求进取,随遇而安。

黄埔军校孙中山开始是让谭延闿去办的,因为谭延闿在湖南就会办教育。建黄埔军校的场地都是谭延闿的湘军整平的。后来谭延闿想到办普通学校和办军校是两回事,就把校长让给蒋介石了。

北伐胜利后蒋介石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很知趣,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改做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从政抱定 “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情愿无所事事。


他唯一的嗜好便是下馆子,南京有名的饭店都让他吃遍了,而且吃得异常考究,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谭延闿不仅落下“药中甘草”的别号,还落下“混世魔王”与“水晶球”的诨号。甘草并不名贵,但素有“百药之王”之誉,有调和百药的功能。也有人把他处世总结为一个“混”字,他对此也公开承认,人生难得糊涂,混也是一种境界,坦言“混之用大矣哉”。

对谭延闿,世人褒贬不一。孙中山称他为“一时人望”;蒋介石称颂他“文武兼资”、“党国英奇”;胡汉民赞赏他“休休有容”、“和气中正”,誉以“药中甘草”;于右任称他为“民国一完人”。青年毛泽东曾称之为“乡邦英俊”。也有人说他是“八面玲珑水晶球”。


不管怎样,应该说谭延闿是一个饱读诗书、恪守道德涵养之雅士,一个审时度势的政治家。究其一生,王老师深感,灵谷寺那一片曲折幽深、安宁静逸的墓园确实是谭氏极好的归属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杨相关好听的外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