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顺序栈中压入新元素时,为什么先移动指针,再放入元素?

数据结构中队列有很多,例如:先进先出队列、双端队列、单调队列、优先队列(堆) 等等。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 数据结构 」「 算法 」 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往往是「 相辅相成 」的存在,所以,在学习 「 数据结构 」 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 算法 」
数据结构 常用的操作一般为:「 增 」「 删 」「 改 」「 查 」。基本上所有的数据结构都是围绕这几个操作进行展开的。那么这篇文章,作者将用 「 十张动图 」 来阐述一种 「 一端插入 」「 两端删除 」 的数据结构「 单调队列 」

单调队列的操作浓缩为以下一张图:

看不懂没有关系,我会把它拆开来一个一个讲。

【例题1】给定一个长度为 整数数组 ,有一个大小为 的滑动窗口从数组的最左侧移动到数组的最右侧。只能看到在滑动窗口内的 个数字。滑动窗口每次只向右移动一位。返回 每个滑动窗口 的最大值。

看到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枚举一个起点 ,然后记录区间 内的最大值。枚举起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记录区间最值的时间复杂度为 ,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对于这个问题的数据量,最大的数据量达到了 量级,所以这个做法是行不通的。

这个问题是个经典的区间最值问题,可以通过 ST表 (Sparse Table, 稀疏表) 求解,时间复杂度为 ,除了 ST表,还可以采用 线段树 求解区间最值,时间复杂度也为 。当然,这两块内容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如果对 ST表 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文章:。对线段树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本文将介绍一种 的算法。它将会用到一种数据结构 —— 单调队列。在这个问题中,两个相邻的滑动窗口,实际上只相差两个元素,如下图所示:

假设,我们提供了一种容器,这个容器能够支持三种操作:
1)【询问】通过 的时间,获取容器中元素的最大值。
2)【删除】通过 的时间,删除元素;
3)【插入】通过 的时间,插入元素;

那么,我们只要不断的移动滑动窗口,每一次移动,删除一个元素,插入另一个元素,并且记录下最大值,那么,每一次滑动,只需要三步 的操作。总共 次滑动,只需要 的时间复杂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容器存在吗?让我们首先简单了解一下 FIFO 队列双端队列,如果你对 以上两种数据结构 已经 了如指掌,则可以跳过相关内容,直接观看

队列 是仅限在 一端 进行 插入另一端 进行 删除线性表

允许进行元素删除的一端称为 队首。如下图所示:

允许进行元素插入的一端称为 队尾。如下图所示:

队列的插入操作,叫做 入队。它是将 数据元素队尾 进行插入的过程,如图所示,表示的是 插入 两个数据(绿色 和 蓝色)的过程:

队列的删除操作,叫做 出队。它是将 队首 元素进行删除的过程,如图所示,表示的是 依次 删除 两个数据(红色 和 橙色)的过程:

队列的清空操作,就是一直 出队,直到队列为空的过程,当 队首队尾 重合时,就代表队尾为空了,如图所示:

对于一个队列来说只能获取 队首 数据,一般不支持获取 其它数据。

队列元素个数一般用一个额外变量存储,入队 时加一,出队 时减一。这样获取队列元素的时候就不需要遍历整个队列。通过 的时间复杂度获取队列元素个数。

当队列元素个数为零时,就是一个 空队空队 不允许 出队 操作。

队列的实现,可以参考以下这篇文章:

双端队列 是一种具有 队列 的性质的数据结构,是我们常说的 dequedouble-ended queue),是一种限定 插入删除 操作在表的两端进行的线性表。这两端分别被称为 队首队尾

双端队列的一端被称为 队首,如下图所示:

双端队列的另一端被称为 队尾,如下图所示:

队列的插入操作,叫做 入队

队首入队 就是将 数据元素队首 进行插入的过程。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在队首 插入 一个蓝色数据的过程:

队尾入队 就是将 数据元素队尾 进行插入的过程。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在队尾 插入 一个紫色数据的过程:

队列的删除操作,叫做 出队队首出队 是将 队首 元素进行删除的过程,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在队首 删除 一个蓝色数据的过程:

队尾出队 是将 队尾 元素进行删除的过程,如图所示,表示的是在队尾 删除 一个紫色数据的过程:

队列的清空操作,就是一直 出队,直到队列为空的过程,当 队首队尾 正好错开一个位置时,就代表队尾为空了,如图所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队尾队首 错开了一个位置:

队列元素个数一般用一个额外变量存储,入队 时加一,出队 时减一。这样获取队列元素的时候就不需要遍历整个队列。通过 的时间复杂度获取队列元素个数。

当队列元素个数为零时,就是一个 空队空队 不允许 出队 操作。

队首指针 指向的数据被称为 队首元素,可以通过 的时间复杂度来获取。

队尾指针 指向的数据被称为 队尾元素,可以通过 的时间复杂度来获取。

需要了解双端队列的实现,可以参考如下文章:

单调队列 就是能够完美支持下面三种操作的一种容器:
1)【询问】通过 的时间,获取容器中元素的最大值。
2)【删除】通过 的时间,删除元素;
3)【插入】通过 的时间,插入元素;

单调队列是一个限制只能 队尾插入,但是可以 两端删除双端队列单调队列 存储的元素值,是从 队首队尾 呈单调性的(要么单调递增,要么单调递减)。

对于求解最大值的问题,则需要维护一个 单调递减 的队列。

如图所示, 为原先的 队首元素,执行 队首删除(出队) 操作以后, 成为新的 队首元素;而在队尾执行插入这个元素的时候,为了保持单调性,需要将①②依次从队尾删除;当队尾执行插入这个元素的时候,满足单调性。

由于单调队列是单调递减的,所以队首元素 最大,直接 获取队首元素。

如图所示,head 指向 队首元素,直接获取,由于这是一个单调递减队列,所以得到的,就是最大值。

删除分为 队首删除队尾删除。 队首删除即直接队首元素出队, 即可完成操作。如图所示:

队尾删除 一般是配合 队尾插入 进行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进行 队尾插入 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明白一个重要的点,就是需要保证它 单调递减 的性质,所以如果 队尾元素 插入元素 ,则当前的 队尾元素 是需要执行删除操作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队尾删除),直到满足 队尾元素 插入元素,才能真正执行 插入 操作。

这样才能保证,执行 队尾插入 后,单调队列仍然是 单调递减 的。插入过程,虽然伴随着元素的删除,但是每个元素至多被 插入一次删除一次,所以均摊时间复杂度还是 $O(1)$ 的。

如图所示,在队尾执行插入这个元素的时候,为了保持单调性,需要将①②依次从队尾删除;当队尾执行插入这个元素的时候,满足单调性,所以直接执行插入操作。

由于单调队列执行插入的时候,一定是从队尾进行插入,所以单调队列中的数据,从队首到队尾的顺序,一定是和原序列严格保序的;

为了让单调队列的数据足够干净,在单调队列中,一般存储 原序列的下标 即可,而不需要存储原序列的值,根据保序性,存储的下标一定是单调递增的;

单调队列中的元素是 原序列的下标,对应到原序列时,根据求解问题的不同,当需要求最大值时,它是单调递减的;当需要求最小值时,它是单调递增的;

继续回到上文提到的滑动窗口中的最大值问题。

【例题1】给定一个长度为 整数数组 ,有一个大小为 的滑动窗口从数组的最左侧移动到数组的最右侧。只能看到在滑动窗口内的 个数字。滑动窗口每次只向右移动一位。返回滑动窗口中的最大值。

我们要实现的,就是把原序列 中的元素逐个执行单调队列的 插入 操作。当 插入 的原序列的下标为 $i$ 时,期望是单调队列中的元素从 队首队尾 都在原序列的区间 为右端点,长度为 的区间内),且对应到原序列的值单调递减,这样每次插入完毕,就可以在 的时间内,从队首获取到最大值(即区间 内的最大值)。

为什么是单调递减?而不是单调递增?

对于每个需要插入的下标 ,队尾的元素为原序列的下标 ,则根据保序性,一定能够满足 ,如果对应到原序列中,满足 ,那么 不会比 更优,原因是:对于区间 来说, 一定在区间内,而 则未必,也就是说 下标 没必要存储到单调队列中。于是对于单调队列中的存储的元素 需要满足: ,即 维护一个单调递减的队列。

实际执行过程中,每次插入后,队尾元素 减去 队首元素 必须小于等于 ,一旦超过 ,就要从队首不断出队了。

【例题2】给定一个下标从 0 开始,元素个数为 的整数数组 和一个整数 。开始在下标 0 处。每一步,最多可以往前跳 步,但不能跳出数组的边界。也就是说,可以从下标 跳到 包含 两个端点的任意位置。
目标是到达数组最后一个位置(下标为 ),得分 为经过的所有数字之和,求得分的最大值。

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动态规划,假设跳到位置 的最大值是 , 那么一定是从 中的某个位置跳过来的,可以得到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但是这一步的问题在于,数组长度为 时,每次状态转移的时间为 ,所以整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将 这步操作化为 。
维护一个单调递减的队列,这样就能通过 的时间找到从队首找到最大值。单调队列始终保持 的元素在队列中是单调递减的。对于队列中的两个元素,下标位置为 , 如果 ,则 不能放入 单调队列中,因为它不会比 更优。并且时刻保证,当前元素插入单调队列之后,单调队列队列的

【例题3】返回数组 的最短的非空连续子数组的长度,该子数组的和至少为 。如果没有和至少为 的非空子数组,返回 。

前缀和预处理:令 代表 的前缀和,对于一段左开右闭子数组 , 就是这段子数组的和,其中 ,并且必须满足子数组和 。
单调性的思考:对于两个下标 , 如果 ,则 不会比 更优,所以,我们只需要维护一个 值单调递增的单调队列;
维护单调队列:单调队列的队首一定是 值最小的, ,则记录 作为一个候选解,并且弹出队首;
实际落地方案:然后只需要枚举 ,维护 的单调队列,且单调队列插入的是前缀和的下标值,候选最优值 用于和最终最优值进行比较取小者,不存在候选解则返回 。

关于 「 单调队列 」 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更多队列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知乎专栏 「 法 」中队列相关的文章。

一步都应确切地、无二义性地定义;(3)可行性:每条指令可以执行且有正确的结果。

10、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主要依据:1正确性2、可读性3、健壮性4、高效率

11、算法效率的衡量方法有:事后统计法和事前分析估算法;事前估算法主要

考虑:(1)算法选用的策略、(2)、问题的规模。

12、算法时间复杂度是算法中基本运算重复执行次数多少的量度。记作O(n),

空间复杂度作为实现算法所需的辅助存储空间的大小,记作S(n)=O(f(n))。

1、线性表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限序列。其特征有三:所有元素

类型相同、线性表是由有限个数据元素组织、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与位置有关的,这一点表明线性表不同于集合,线性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对应的序号,线性表中元素可以重复出现。

2、线性结构特点:有“头”元素有“尾”元素,中间的元素有“前驱”元素和

3、线性表的顺序表示是指: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线性表中的数

4、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单链存储的线性表,在表头插入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

(1),在表尾插入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n)。

5、在下面的数组a中链接存储着一个线性表,表头指针为a[o].next,则该线性

4、在以HL为表头指针的带表头附加结点的单链表和循环单链表中,判断链表

1、栈(Stack):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其插入、删除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另一端固定不动。

栈顶(top):插入、删除的一端;

栈底(bottom):固定不动的一端;

入栈(push):又称压入,即插入一个元素;

出栈(pop):又称弹出,即删除一个元素;

2)入栈Push(s):即在栈顶插入一个元素;

3)出栈Pop(s):即在栈顶删除一个元素;

4)取栈顶元素Get_top(s):访问栈顶元素;

5)判断栈是否空Empty(s):判断是否为空;

7)栈清空Clear(s):将栈清为空;

5、存储方式:同一般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完全相同。但是栈底可以在地址低端,也可以在地址高端。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简单,方便,但易产生溢出。

上溢(overflow):栈已经满,又要压入元素;

下溢(Underflow):栈已经空,还要弹出元素;

注:上溢是一种错误,使问题的处理无法进行下去;而下溢一般认为是一种结束条件,即问题处理结束。

3)出栈//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

//若栈不空,用e返回栈顶元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顺序栈压入元素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