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哪里有龙虾可以钓?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观前街中段,相传原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宫殿。西汉年间,建成神明通天之台,为苏州人观天象、酬天恩、祭宗祖之圣地。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玄妙观最初名叫“真庆道院”,后来曾改称为“开元宫”、“天庆观”。公元1295年元朝皇帝下令改为玄妙观,清朝初期,曾为了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改“玄”为“圆”,称“圆妙观”。是苏州建观最早、也是当时规模最大、最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更是苏州地区宗教活动中心、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民间有“到苏州不可不去观前街,到观前亦不可不去玄妙观”之说。 

玄妙观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97年),是苏州仅存的一座南宋殿堂建筑,也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道观殿堂之一。设计者是当时著名画家赵伯驹之弟赵伯肃。殿是重檐歇山式,屋脊高10余米,两端有一对高约3.5米的南宋砖刻螭。殿阔44米,深25米。内有高大殿柱40根,左右山墙檐柱30根。屋面坡度平缓,出檐较深,斗拱疏朗宏大,特别是内部月亮式梁架上檐内槽斗拱的上昂做法,为国内首例。

殿内正中的砖砌须弥座,高1.75米,分上、中、下3层,系南宋遗物。座上供奉3尊高7.9余米泥塑的三清全身像。殿前建有宽广的青石砌成的露台,三面都设有石栏与踏垛,石栏板上的浮雕人物、水族、鸟兽等,形态逼真,极为精美,相传是唐、宋时代的作品。宏大雄伟的三清殿保持着南宋的建筑特色,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殿内尚存吴道子绘老子像复刻石碑,碑上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御赞和颜真卿的题字。另有“天庆观尚书省到并部符使帖”石碑,两碑均是南宋原物,为国之艺术瑰宝。殿的东侧矗立着一块高6.7米、宽2.7米的巨大无字碑。原碑上刻着方孝孺写的一篇文章,后来明成祖朱棣篡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皇位,命方孝孺替他写诏书,以正皇位。方孝孺宁死不从,惨遭杀害,且株连十族,连同碑文也全被铲除灭迹,于是成了一块无字碑。

宋、元、明以来,在全真道教积极提倡和推行丛林规制的影响下,苏州玄妙观在明代亦更名为“正一丛林”。 

现今玄妙观以三清殿为中心形成中路(正山门、三清殿)、东路(文昌殿、慈航(观音)殿、寿星殿)、西路(雷尊殿、财神殿)的格局,共有大殿7座,观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老子像碑等碑刻、朝北玄帝铜殿、钉钉石栏杆、五代古井、无字碑、神仙印石、靠天吃饭图碑、四海亭、五鹤街、六合亭、运木古井、一步三条桥等,令人目不暇接。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及道教徒纯正的信仰、观内严格的戒律和规制,玄妙观已然成为苏州地区乃至江南及全国最庄严、神圣的道教宗教活动场所之一;是道教徒修身养性、弘法布道、传宗演教的圣地、著名的道教旅游景区、道教信徒朝拜的神往之地,誉享海内外。

正山门是玄妙观的正门,大殿正中供奉着一位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掐诀,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敬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系甲午年十二月重塑法身并祀奉)。两侧祀奉“辟非、禁坛”两将军及“马、赵、温、王”四大元帅的塑像。据载山门系元代建造,文革中被毁。1990年,苏州市道教协会请世代雕塑师刘国祥重塑六大神像,历时二年竣工,神像高大,威武生动,冠盔披甲,手持枪剑,呼之欲出。山门两旁辟东、西脚门,东脚门朝南门额“吉祥”,背后(朝北)门额“长生”;西脚门朝南门额“如意”,北向门额“众妙”。东、西脚门都有一条通道,供行人进出,直通玄妙观底,穿过山门是玄妙观的中部庭院,正中是用青砖铺成的甬道,宽约六米,长约七十米,甬道尽头处有石阶五级,基台上为三清殿。

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是最庄严、神圣、宏伟的宫殿建筑。初建于西晋,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迄今已有833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近钓龙虾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