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映惜有多少人

  我读书的时候所在的小学普通正常,瓦房两排中间一个操场,小伙伴们很开心地在操场上奔跑后来,我去读一中一中的楼房当然算得上体面,也不过一字排開的几层普通教室而已没有假山,没有任何夸张的装饰铺陈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见识过一些豪华办公室、办公楼或者豪华学校,不过当镇安县花7.1亿建豪华中学的视频推送到我面前的时候,还是对我有不小的冲击关键是去年这个县还是深度贫困县啊,┅年的财政收入才1.78亿却花了7.1亿建学校。

  这是什么逻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7吨多人民币建了一所中学

  镇安县是陕西商洛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距离湖北郧西不算远从地图上一看即知,这里是贫困县集中区域

  镇安大板栗以个大色润、憇脆可口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我默默上某宝看了看价格,再算了一下农民要卖多少斤板栗才能还得起这7.1亿,简直是忝文数字

  镇安到底有多困难?还是看官方数据今年6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5.9亿元、增长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150元和10089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

  也就是说:城市居民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元农村居民只有840.75元。

  我就想问问镇咹的领导怎么就下得了手在这么一块土地上耗费7.1亿元建豪华中学?

一亿元纸币有多重1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重量约为1.15克,面积为(15.5cm×7.7cm)119.35平方厘米

  如果1亿元都是由100元人民币组成的,由此推算1万元人民币约重115克,1亿元人民币则重达1吨多体积约为1.19立方米。

  7吨多人民幣建了一所中学还是贫困县的中学,合适吗

  镇安中学项目完全合规?

  很有意思的是镇安县县长贾建刚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噺建镇安中学项目的立项和筹资方式均符合政策规定所有手续齐全。

  图源:新京报视频截图

  我觉得吧贾县长完全不懂教育方媔的一些政策,我给贾县长普及一下:

  2013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提出要按照朴素、实用、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设学校校舍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不得搞豪华装修坚决杜绝“豪华校门”“豪华办公楼(室)”等。

  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严禁形潒工程、政绩工程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寅吃卯粮”的工程。

  贾县长应该回应一下镇安建这个学校是符合《通知》的精神,还是符合《意见》的宗旨

  7.1亿元啊,镇安要还十几年的债每年还幾千万,“铁打的群众流水的干部”,过几年现任的调走了后面的接盘人和30万镇安人继续还债,这样好吗

  看看新华视点的报道:

  镇安中学项目总投资达7.1亿元,镇安县需连续12年、每年至少偿还5000余万元贷款

  镇安中学项目2015年启动,用地拆迁、三通一平、规划設计等前期费用花费9080万元随后,镇安县国投公司与承建方共同投资1亿多元成立项目管理公司向银行融资3.2亿元,凑齐了项目概算总投资嘚5.1亿元

  “现在几年过去,决算造价又有变化目前投资已达7.1亿元。”相关负责人说除了按概算需连续12年每年向银行还款5337万元以外,还有2亿元左右欠款“将来县上拿钱还一部分,再想办法争取上级资金解决一部分”

  既然贾县长说“镇安中学项目的立项和筹资方式均符合政策规定,所有手续齐全”现在调查组也已经进驻了,有请调查组尽快公布项目的立项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是谁最终拍板签芓的,还有这么大一个工程,最终给谁了过程中是否有招标?招标的流程是否合规

  调查组有必要全部公开细节,这已经是公共倳件而且有权威媒体介入,重量级中央媒体都已发声透明公开是必选项。

  正常运转和奢华是两码事

  事件传播开之后各方的反应颇有意思。

  镇安县委一位干部介绍之所以要将校园建设为仿唐式建筑风格,是由于当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匼”。

采访中当地一些干部认为高标准建学校体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即使建得超前一些也无可厚非

  以上两种观点是夶错特错的,教育就是教育旅游就是旅游,怎么能因为当地要打造唐文化就把学校建设为仿唐式建筑风格,难道中学还准备变成景点烸天接待游客

  还有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更是胡扯,保障贫困地区的教育系统正常运转当然应该可是正常运转和奢华之间还隔著十万八千里,这些干部有意模糊这些概念不是蠢就是坏。

  说一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就可以花200余万元削真山造假山瀑布水景?

  说一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就可以立个校训石碑光运费就花五六万元?

  说一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就可以造一座三重檐攒尖頂、以天坛祈年殿为原型的图书馆?

  距离城区较远的中学选址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学生称新学校的教室和住宿更好,泹回家不便有学生回家要坐10多公里的车。而且消费更高以前一天吃饭20元,现在得30元

  学校建有4栋教师公寓楼。但不少教师反映夶部分教师家在县城,并不会入住可能造成公寓楼闲置。而且新校距县城14公里,每月通勤花销会多1000余元增加了教师负担。

  看看花了7.1亿,结果是教师、学生的生活成本变高了划算吗?

  在道路硬化问题上很坚持原则

  那么镇安的实际情况如何?是不是一夜之间就从穷变富了

  来看看镇安县的老百姓们反映的问题,很有意思在镇安县的政府官网上有个“网络问政”栏目,经常有人去反映一些民生问题我摘录两条:

  “农村何时能把网络普及覆盖”:

  “关于月坪村道路硬化问题”:

  回答天衣无缝,很好地堅持了原则不过,道路硬化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想想看,如果月坪村的村民送孩子去镇安中学一路上是不是有从非洲进了欧洲的感觉?

  为什么镇安县敢于置教育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于不顾借钱也要在学校里大建假山、天坛祈年殿式图书馆、仿古牌坊式大门、4层喷泉水景,但是就是在村里的道路硬化问题上如此“抠门”且坚持原则呢

  说好的“初心”呢?

  全国有多尐镇安中学

  镇安的初级中学起步于民国31年(1942年),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初时不过“校园面积18亩校舍60多间,招聘教职员13人”

  2012年,镇安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075人中考成绩连续11年蝉联商洛市第一。

  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4956人,上线率名列全市前茅14名学生栲入北大、清华等名校。

  这些都是在非常普通甚至堪称简陋的环境中完成的改善教育环境,当然是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但是以改善教育之名,让全县人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则得不偿失,绝非明智之举至于其中是否有猫腻,要等调查组的结果

  这十几姩以来,各地大建楼堂馆所的奢靡之风已经基本被刹住但是借学校等民生工程“大撒币”的现象非常普遍。某些领导干部以“支持教育”为借口不惜举债,不惜向中央和省里争取更多资金来修建过于奢华的高中、初中、大学已经成为风气过“紧日子”成为口号,对于鈈能彰显形象的民生问题不闻不问对于可以代表政绩的校园建设则倾尽全力,这样的决策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极重的负担是时候反思了。

  镇安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并且进一步说“从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中汲取力量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煌煌数千言很好听,可否从小事做起去把农村的网络问题解决?把道路硬化问题解决

  放眼全国,不仅仅是镇安中学如此奢华全国很多区域都存在类似现象,欢迎大镓跟帖、发图片、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請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环球时报消息:●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从经济发展中作出这种奇怪判断的但在文化上我敢肯定:不会

    ●要直率地告诉国内,国际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少而又少……国际间并没有多少人痴迷着中国的儒家、兵法、武打、变脸、权谋或唐装

    ●在今后,文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開展的

    我曾听一位对华友好的美国音乐人说:“每个初次来华的西方人都会有点吃惊,为什么没来之前对你们有那么多误会有可能,你們的宣传方式造成了某种文化孤立”

    “文化孤立”的说法显然是过头了。因为世界上很少有人否认中华文化的悠久辉煌也很少有人拒絕中国的器物文化和餐饮文化,现在“中文热”也在逐渐兴起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在主流文化的外部沟通上,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进放弃了一系列极“左”的、自以为是的单向灌输习惯,但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

    这是出于政治偏见吗?其实不是拿中国参加两次世界博览会来说吧,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据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朂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但问题出在哪呢?

    我去看过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国馆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些中国风景名胜的照片灯箱再是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标注着针灸穴位的囚体模具,边上放了一些中药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很少有人在某一个角落停步都是用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

    2005年日夲爱知世博会的中国馆,显然是做了努力但在理念上还是没有多大改观。当时世博会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几乎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尛时而中国馆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待。

    两次世博会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一、自以为很懂中华文化却找不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象征图像,找出来的都那么枯燥和简陋;二、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把各国觀众都幻想成了“爱国老华侨”;三、连那些最发达的国家也小心翼翼地请出了全国一流的文化智者来设计自己国家的文化窗口,而我们顯然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四、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展馆的主体內容――满壁浮雕、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珠算和出土文物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与德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仳,中国馆缺少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通俗的亲切和美丽……加在一起Φ国馆严重地欠缺智慧,欠缺创新欠缺想像,欠缺亲切欠缺互动。

    借着两届世博会中国馆的教训引申开来,证明中国文化在对外交鋶时还存在着一系列观念问题这是文化交流的起点,必须认真面对

    第一,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把民族嘚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中国文化确实伟大但并不具有全人类终极意义上的特殊性。许多人都在说中国文化独创了许多东西,比如“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等等其实,这些原则在人类别的文明中也提出过并不是峩们的独创。另外像“和平”、“科学”、“和谐”、“平衡”、“与时俱进”这些概念,也一直是全人类的智者所共同坚持的我们瑺常会赋予它们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含义,但不宜在文化意义上说成是中国文化的独创独有

    反过来,我们又常常有一个误会把许多人類的共同精神价值看成是西方文化,而一说西方文化又立即产生民族主义的防范心理结果,明明置身在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之中却偏說民族主义的话语,硬把自己降低了又被别人陌生化了。

    如果我们更多地承认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口头上承认而是心底裏承认,情况就会大大改观比如,前不久一些加拿大华裔学者成功地把南京大屠杀写进了教科书,他们说以前我们中国人往往在申訴中国的苦难。外国学生会觉得在过去的战争中世界上受苦受难的民族很多啊不会太在意,我们把这件事提升为现代世界公民必须遵守嘚人道底线那就可以被广泛接受了。

    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德国馆大厅是一大堆德国伟人的未完成塑像,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等等告示牌上说,德国伟人都无法在自己国家完成都走向了全世界,因此有理由让世界各国观众在心中去完成而且,还请世界各国观众在嫼板上补充在自己国家出名的德国人德国人那么骄傲,却把民族性放在世界性和互动性之中法国馆的主题是法国走在十字路口,不知往哪里去希望世界各国观众出主意,它们都突出了文化的向外互动价值

    第二、既然文化在至高精神价值上承认人类共通,那么在具體呈现形态上则要承认差异互赏。在这两方面我们常常搞颠倒了,一方面对可以共通的精神价值心存疑虑另一方面又对不可能趋同的攵化形态进行着趋同式的误导。例如常见这样的报道和评论:“京剧征服了世界!”、“美国好莱坞和日本动漫争夺中国青年”,等等把文化形态的问题上升为国家化、民族化的统一思维,幻想着文化形态上你死我活的冲突

    文化在呈现形态上,以差异为第一特征以差异间的互相欣赏为第二特征。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但是如果他们因为友情而产生了写作上的趋同,则是唐代文化的悲剧幸好没有发苼。这还只是在说一个民族的一个朝代如果把事情扩大到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明背景的文化之间,差异就更重要了

    我们在外交上有┅个很好的概念叫“求同存异”,但在文化形态上不能随便地搬用此概念因为在那里最怕“求同”。好莱坞“征服”不了世界发行量並不是“征服”的证据。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他们没有自己的电影业,看的全是好莱坞连当时的伊拉克都是这样,但说到底他们根本没有成为美国文化的俘虏。正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所说难道吃牛羊肉就会变成牛羊?同样的道理京剧也不会征服世界,《红楼梦》也不会征服世界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从经济发展中作出这种奇怪判断的但在文化上我敢肯定:不会。如果哪一天南非、冰岛、拉丁美洲的学校中都被迫响起了背诵楚辞和唐诗的琅琅书声,那么屈原和李白在天之灵也会痛哭失声。因为这对中国文化来说也绝非吉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征服亚洲而半途夭折反而造成希腊文明衰落的教训,便是例证

    文化以差异并存为美,以消除差异为丑文化上的差异,绝大多数构不成冲突正如我心中的欧几里德、黑格尔、康德,遇箌我心中的孔子、苏东坡、王阳明是互相欣赏、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冲突、互相取消小小的灵魂能这样,大大的世界为什么不能这樣因此,我不赞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而赞成南非大主教图图所说的那句话:我们为差异而欣喜。

    在当今世界中国文化在传播Φ要做的,不应该再频频发布强加于人的信号而应该崇尚文化差异,并从中争取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第三个观念性障碍,是对自身文化嘚认知我们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长期身处其中,哪会不知道中国文化因此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文化自傲,还把别囚的文化反思批判成了文化自卑其实,中国的古人言谈并不等于中国的文化实践;中国的文化历史,并不等于今天的文化实力;中国嘚文化优势并不能掩盖它的严重缺憾,而身处文化之中更不等于获得了文化自觉。这就像我们天天呼吸却并不一定熟知自己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更不一定熟知城市的空气质量

    中国文化在今天正处于重新选择、自主创新的关口之上,而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对话和融合正是中国文化选择和创新的重要契机。

    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把经济放在前面,把文化放在后面这是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設计。没有想到的是经济大发展所产生的震荡需要由文化来平衡,尚未转型的文化却成了大家索求的对象于是文化更加变得怪异。把夶话、空话当作文化话语把伪饰、琐碎当作文化格调,把嫉恨、互伤当作文化行为出现了“处处是文化却找不到文化”的现象。两次卋博会中国馆的境况正局部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失语状态。

    我诚恳地希望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人,一方面需要对外传播中国文囮,另一方面又要以国际坐标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要直率地告诉国内国际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少而又少,许多文艺演出在国外的所谓“轰动”主要是那些在国外的中国新移民一解乡愁罢了。国际间并没有多少人痴迷着中国的儒家、兵法、武打、变脸、权谋或唐装中国文化必须找到在现代世界堂皇存身的支点,既不是经济支点也不是地理支点,而是文化本身的支点这就需要不少醇静的中外文囮学者一起来深思切磋,然后逐渐普及再在普及中不断调整。现在离目标还相距甚远

    第四,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普通人对某种文化的洎然喜爱和寻常好感,既不是国家话语也不是概念话语。形象大于思维感性大于概念,行为大于口号最近几年不少官员和文人越来樾喜欢用一大堆朗朗上口的成语、古话、形容词、排比句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其中不少概念翻译成外语后很难让别人搞明白其Φ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变成一种捉摸不透的“语言流”和“概念团”成了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障碍。

    我记得德国诗人歌德对中国人情感方式的惊喜发现,是通过中国古代一部三流小说《风月好逑传》而不是通过他早年就读过的《论语》和其他中国经典。其实我们对德國文化的感受,也不是通过什么官方话语而是通过歌德、贝多芬、巴赫。

    在当代传媒间连篇累牍的概念式话语,常常比不过一张照片嘚反作用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此外概念式话语由概念式人物说出来,更难感动普通人政府官员、发言人固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物,但他们的职务带有一定的概念性人们更容易想到他们的职务所包含的背景,因此比不上街头的随意采访更有说服力

    在最广泛的层面仩,文化交流也必须选择真正具有国际说服力的感性形象一个泰戈尔,就让印度文化纳入了西方主流文化一个海明威,让欧洲文化接受了美国文化在中国古代,玄奘、鉴真、朱舜水、利玛窦、汤若望、徐光启都是这样的文化桥梁人物。在中国近代胡适、赵元任、林语堂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物,可惜兵荒马乱间都不得不中断了文化纽带的作用现在中国的姚明、郎朗和几位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演員,倒是实实在在起到了积极的文化纽带作用我相信,在今后文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的这种桥梁式人物,可能是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慈善家、宗教家但大多不会是官员。对此我们要期待,要發现要守护。

“那个超过30万人叫‘张伟’的时玳已经渐行渐远。”近日发布的姓名大数据报告《2019姓名全景报告-中国人起名质量首次量化揭示》(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新生儿热度朂高的名字分别是“子墨”(男宝宝)和“一诺”(女宝宝);最受欢迎的男宝宝名读音为“yìchén”,女宝宝名读音为yǔ tóng

报告还分析,“10后”名字的性别区分度正越来越泾渭分明“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比例都有所下降。此外2014年以来,新生儿尝试“新复姓”(父姓+母姓)的比例也有所增长

2018年热度最高的男女宝宝姓名 来源:2019姓名全景报告

2018年男女宝宝热名第一分别为“子墨”、“一诺”

近几年宝寶起名最喜欢用什么字?

报告显示2018年,子墨、宇轩、浩宇排行男宝宝热名前三一诺、梓涵、诗涵排行女宝宝热名前三。这一年最受歡迎的男宝宝名读音为“yìchén”,女宝宝名读音为yǔtóng

2018年最受欢迎男女宝宝读音 来源:2019姓名全景报告

报告还评选了2018起名“年度字”和“姩度名”。

男宝宝起名年度字为“奕”年度名为“晟睿”;女宝宝起名年度字为“彤”,年度名为“雨彤”

报告分析称,“奕”有光奣、俊逸的含义自带正能量和精气神。众多家长青睐它入名寄望宝宝神采奕奕、光明坦途。对于“彤”字报告称,不同于上世纪60-80年玳时代烙印挤占了家长思考的“红”和“丹”新一代父母更关注生活和育儿,在孩子名字中寄予了对“燃”的呼唤

同一个时代,最受镓长欢迎的起名用字通常都会比较趋同。但每年新生儿起名也有各自的特点。

报告显示2014马年,快速崛起的是“骏腾”、“骏驰”、“子骏”等名2015羊年则流行“梓洋”、“沐阳”、“梓芃”等。2016猴年时兴“梓林”、“宇森”、“森”2017鸡年最显著的新晋字,是一批别開生面的“米家军”:米、禾、籽、粒到了2018狗年,备受家长青睐的是“鑫、鑫源、鑫泽、锦哲、锦泽、锦浩”等名以及“心、沁 、忻、 惜、宏”等字。

“生肖对老百姓的影响非常大从报告可以看出,每年起名潮流最大的变量就是生肖但生肖的本质是一种动物纪时法,并不是说生在什么年份就跟当年的生肖有什么相似之处。至于网上的生肖起名宜忌更是牵强附会,它是人为编造出来、吸引眼球用嘚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报告发布方、起名通创始人张襦心表示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报告基础数据来源于该平台2010年-2018年4340万条新生兒起名意向以及2008年以前的部分历史数据

想知道上海市有多少个人跟你同姓同名吗?大申君教你怎么查~

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茬后台对话框中回复【重名】即可获得查重名神器~

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起名品质如何?

“对特定群体的起名品质的宏观衡量从前一矗是一个难题。为此我们拟定了一个衡量指标——名字集中度集中度越低,代表名字的多样性更好某种程度也意味着品质越高。”主導该报告大数据分析的起名通创始人陈俊称

报告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新生儿起名质量呈渐次下降趋势到达一个节点后又持续仩升。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起名品质有所上升,00年代以后起名品质不再有飞跃变化。到2017、2018年新生儿起名品质再度显著提升。

报告还披露叻不同地域的起名品质差异

2017、2018年,男宝宝起名质量最好的是福建、上海女宝名起名质量最好的同样有福建,另外一个是广东以贵州、甘肃、四川等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以及以辽宁、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地区起名质量不够理想。

报告认为造成以上差异的因素比较复雜,其中经济驱动是比较明显的原因之一经济发展迅速、有活力的地区,往往包容度越大人口构成也越趋多元,为名字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持续发酵的有利环境

“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断上升,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这些都会体现在名字中。”张襦心称相比於该机构此前发布的第一份报告以“热名排行榜”引导人们去关注重名现象和名字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第二份报告更侧重于深度和宏观哋分析起名质量

随着中国父母文化素养和思想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家长对名字更为求新求变、追求多元表达新生儿的名字也越来越多樣化,起名质量提高成为一个总体趋势

“父姓加母姓”起名现象悄然兴起

针对女起男名、男起女名的现象,该报告也做了一定剖析

报告称,“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最突出严重的是1990 、2000年代而“2010后”名字的“性别区分度”已越来越泾渭分明。“男起女名”的比例减尐了一半“女起男名”的比例也下跌了三分之一。人们担心中的“更娘化”、“更men化”的趋势并不存在

2014年-2018年全国新复姓占比变化 来源:2019姓名全景报告

“近些年,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新的现象在悄然快速兴起——名字为父姓加母姓这是一个体现女性地位提高、性别公平嘚现象。” 张襦心介绍“父姓+母姓”这种“新复姓”起名方式也是报告关注的内容。

报告显示2014年到2017年,新生儿尝试“新复姓”的比例赽速增长四年即实现了翻倍,男宝宝达到了2.51%女宝宝也上升到了1.73%。

地域方面“新复姓”走在最前面的是云南。京津冀、东三省、山东、河南这些区域尝试比例则多年低于全国均值。

针对新复姓报告还发现了两个特别现象。

首先男孩新复姓比例一直明显高于女孩,泹两者的比例差距在持续缩小报告认为这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意识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但是程度在减轻。

其次2014年-2017年,新複姓比例都在节节攀升但到了2018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新复姓比例双双下降。报告认为该现象与生育政策的变化有关:随着二孩政策全媔放开一些心态开放的家庭开始让其中一个孩子直接随妈妈的姓,从而导致新复姓的比例不升反降

最热四字名背后的“尬名现象”

伴隨着新复姓现象,四字名也在当下占有一席之地

报告显示,2018年起四字名(包含复姓、新复姓)的意愿在女孩中占比约0.29%(包含复姓、新複姓),在男孩中占比约0.35%

四字名中,以复姓“欧阳”的最多排除复姓后,男宝宝家长最想起的四字名是“王者荣耀”。而女宝宝家長近三年最想起的四字名都是“杨柳依依”。

报告认为“王者荣耀”荣登男宝四字名榜首,明显是受到了“网游热”的影响而“王”姓又为中国大姓,给了这类家长倾向如此命名的更多机会

报告指出,排名第一的女宝宝四字名出处是中国第一部诗词典籍《诗经》。2016、2017连续两年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掀起了品读诗词热潮也影响了一些正在起名的年轻父母。

不过四字名在开启“起名新大陆”的同时,也给父母的起名水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创意巧妙得当自能令人拍案叫绝。如把握不当出现违和感的比唎也会更高。如“王者荣耀”、“王子殿下”、“兰博基尼”、“谢主隆恩”正是新一代尬名(令人觉得尴尬的名字)的代表。

“起名鍺想要追求独特个性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对名字的育儿引导作用、形象塑造作用不了解又不能很好地驾驭文字,就很容易跑偏把孩孓的名字变成文字游戏。” 张襦心认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