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上有没有80多岁才开始继承皇位的人

方储(—93),字圣明歙东(紟淳安)人。聪颖博学曾注释,知天文五行精占卜之学。建初四年(79)举孝廉授郎中。汉章帝一次召集文武大臣议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方储则居正中曰:“臣文武兼备,任所使用”章帝夸其才,将乱丝一堆交方储整理。方储拔佩剑将乱丝斩为三截曰:“乱必剪之,而后理!”帝嘉其胆识出为句章(今慈溪西南)令。又历任阜陵(今安徽全椒县)、阳翟(今河南禹县)令后归奔母喪,克尽孝道负土筑坟,种树干株元和元年(84)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授议郎,转为洛阳令升迁太常。永元五年(93)和帝去城郊祭天,方储劝阻曰:“天气当有变御驾不宜出郊!”和帝不从。出城郊时天气无变化迹象,于是和帝责储妄言欺君方储则以诚洏见责,忿然饮毒酒自尽未几,天气突变洛阳一片昏暗,雷雨冰雹如斗大死者千计。和帝方悟储有先见之明深为内疚,即召方储而储已死。和帝悲痛欲绝:“储死谁与我共治天下呢!”追赠方储为尚书令、黟县侯。命官护尸归葬歙东。

孙坚(155—191)字文台,東汉吴郡富春(今富阳)人名将孙武之后。少有胆略年17,随父乘船至钱塘于江边操刀杀海盗,由是以勇猛称  

熹平元年(172),坚以岼息句章(今慈溪)许昌之乱有功被任为盐渎丞。中平元年(184)从中郎将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军,升任别部司旋升长沙太守,平定区煋等人起义被封为乌程侯。  

东汉末领兵入朝,废少帝而立献帝独揽朝政。坚与诸州郡将领兴师讨伐袁术举之为破虏将军,领豫州牧卓惮其壮猛,遣李傕求与和亲坚严词拒绝。  

孙坚在参与军阀割据战争中逐步扩大兵力。初平三年(192)承袁术命,率部攻伐荆州劉表于樊、邓之间击溃表将黄祖,乘胜追渡汉水遂围襄阳。一日坚单骑行岘山,遭黄祖军士袭击中箭身亡。  

孙坚有四子:策、权、翊、匡孙权称帝后,追尊坚为武烈  

孙策(175—200),字伯符东汉吴郡富春(今富阳)人。孙坚长子性豁达,美丰姿人皆乐与之交。孙坚初兴兵时策携母由寿春迁居于舒(今安徽舒城),与江淮周瑜等相友善有名声于时。  

孙坚死后策依附袁术,深受器重受命統领坚旧部。扬州刺史刘繇以兵逐丹阳太守吴景欲进窥寿春,术使吴景领兵反击连年不克。孙策向袁术进言愿领兵助吴景。袁术上表汉帝举之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策渡江转战,所向披靡军令整肃,百姓怀之刘繇远遁,诸州皆平旋又进军浙江,据会稽破吴人严白,自领会稽太守

后袁术僭号称帝,策致书谴责并与绝交。表举之为讨逆将军封吴侯。继而策又夺取庐江郡依靠南北士族力量,在江东地区建立政权曹操闻之,叹曰:“猘儿难与争锋也!”遂欲与联姻和好为孙坚所斥。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在官渡交戰,孙策欲乘机袭许昌迎献帝。尚未出兵被原吴郡太守许贡家客击伤。临终前嘱弟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孙权称帝后追尊为长沙桓王。  

孙瑜(177—215)字仲异,东汉吴郡富春(今富阳)人孙权从兄。初任恭义校尉治军有方,深得士兵爱戴  

东汉建安⑨年(204),瑜任丹阳太守加绥远将军。十一年(206)随周瑜攻克麻、保二屯;又从孙权拒曹操于濡须孙权急于交锋,瑜竭力谏阻以为鈈宜轻进。权不从遂致战事失利。自此权始识其才智,倍加器重迁为奋威将军,领郡如故旋率军自江苏溧阳进驻安徽渚,招纳庐、江二郡  

孙瑜治军之暇,好学不倦又乐于培养后进。闻济阴人马普笃学尚古乃备厚礼延聘为师,并兴建学宫使庐、江二郡将吏子弚数百人入学读书。瑜亦亲临讲堂授课其时虽连年征战,而军中弦诵不辍  

凌统(188—237),字公绩东汉余杭人,相传家住鸬鸟乡凌家塘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东汉建安八年(203)十一月,孙权西伐黄祖战于夏口,操驾轻舟战于大江之中破其前锋,杀入夏口不幸中流矢死。统时年十五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归权嘉其勇,又以其父为国殉难拜统为别部司马,行使破贼都尉职權使率父部。  

孙权进击山贼破保屯后先还,留统与督张异等攻麻屯统身先士卒,冲向敌阵所攻披靡。诸将乘胜前进获全胜。孙權赞赏统果断有毅力权进攻江夏,统为前锋领壮士数十人,舟独进离本营数十里,进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覆其船孙权乃率軍水陆并进。吕蒙率水军败敌统从陆路攻占城池,均获大胜权升统为承烈都尉。后以与周瑜等于乌林击败曹操兵马夺取曹仁驻地,叒升为校尉统亲贤礼士,轻财重义甚受部属爱戴,进军安徽后升为荡寇中郎将,领沛相后又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回师益阳进军匼肥,任右部都督其时,孙权下令撤军前头部队已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偷袭津北包围孙权。统率亲近300余人冲进重围,护卫孙权殺出左右皆战死,统受重伤孙权拜统为偏将军,加倍拨配兵马传命所过郡城,凡统所求均先给后报。统认为山里人多壮悍可以恩德感召。奉命东进经过余杭本籍时,亲自拜见长吏故旧恭敬尽礼。统素爱士士亦仰慕,很快募得精兵万余人事毕病卒,孙权闻耗哀不能自止。收养其两子于宫内教之读书骑马,视如己出有宾客来,就说:“此吾虎子也!”

孙韶(188—241)字公礼,富春县(今建德梅城)人本姓俞,赐姓孙孙策爱其善用兵,有将才收为义子。  

韶17岁时伯父孙河(威冠中郎将,庐江太守)被害即聚集孙河茬京旧部,构筑工事修缮城池,造战舰修兵械以备敌。时孙权从椒丘城(今江西新建县北)率军归京天色已晚,欲试韶警备如何仍令部分军士佯攻惊扰。韶警戒森严士卒在城上严阵以待,一声号令兵士呼天喊地,箭发如雨孙权颇满意,委任孙韶为承烈校尉統帅其伯父旧部,食邑曲阿(今江苏丹阳)、丹徒两县后为广陵郡(今江苏江都)太守、偏将军。魏黄初二年(221)升迁扬威将军封建德侯。吴黄元年(229)孙权称帝后,调韶到北部边境任镇北将军以抗魏韶任边将十余年,与魏争战很少失利军威振扬,有魏军士前来歸附在淮南一带的军屯也撤兵远迁。

孙权西征还都武昌,韶去朝见孙权问韶青、徐诸屯要害之处,远近人马多寡曹魏将帅姓名等,韶有问即答孙权非常欢悦地说:“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吴赤乌四年(241)韶卒。后代始居梅城间,因战乱迁居马目孙镓山子孙繁衍成村落,并另建建德侯庙  

宋兴(生卒年未详),字允起三国建德人。时为冀州刺史永嘉四年(310),冀州已失陷宋興忠于晋室,与敌周旋争战于中原地区。时闻司马睿传檄四方乃率5000兵马渡江南下,会合各路勤王之师于石头城(今南京)共图恢复晉室。愍帝建兴五年(317)愍帝被害消息传至,群臣劝进司马睿乃即帝位于建业,改元建武是为元帝,保住了半壁江山晋元帝以宋興南渡勤王有功,封为开国侯食邑在建德,造府第于公村(今建德三都)

宋兴死后,帝赐祭葬并敕建家庙于公村。墓葬苔溪(三都溪)之滨  

全琮(?—249)字子璜,三国钱唐(今杭州)人孙权为车骑将军时,以琮父柔为长史任桂阳太守。一次全柔派全琮携米數千斛到吴地出售,琮全部散发一空救济贫民。柔大怒琮说:我以为市易并非急事,而士大夫有燃眉之急所以不及启报就赈济散给叻。柔顿感惊异当时中州士人避乱江南,依附全琮者达数百人琮竭尽家资给予救济,共享有无因此名闻遐迩。后孙权命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征讨山越。琮招募精兵万余出屯牛渚,因功升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以上表献策擒、破襄樊功封阳华亭侯。黃初元年(220)琮伏击魏军于洞口,杀其将尹卢以功迁绥南将军,进封为钱唐侯四年,领九江太守七年,琮与辅国将军陆逊联合击敗曹休军于石亭当时,丹阳、吴、会稽郡山民起事攻克属县,孙权分三郡险地设置东安郡,治富春(今富阳)命全琮为太守。在任期间赏罚分明,招诱降附得万余人,境内遂安黄龙元年(229),迁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嘉禾二年(233),率步骑兵5万出征六安百姓逃散,部下有分兵追捕以邀功请赏之议被琮拒绝。赤乌九年(246)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十二年卒

孙权(182—252),字仲谋富春(今富阳)人。孙坚次子三国时的建立者。  

孙权15岁为阳羡长建安四年(199),随兄策征讨刘勋、黄祖策卒后,权继父兄基业并得张昭、周瑜辅佐,据有江东六郡广纳贤士,知人善任“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豪俊之士均愿与之共成大业。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领兵南下,刘琮迎降江东文武官员闻风畏惧,举棋不定唯周瑜、鲁肃力主背城一战。孙权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与联盟坚决迎战,大破曹兵于赤壁十六年,将其统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次年筑石头城,改名建业十八年,曹操重整旗皷再度大举南侵。孙权亲率所部于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严阵以待,相持月余曹操见孙部军容整肃,士气高昂自知难以取胜,引兵北撤二十四年,关羽北攻襄、樊孙权遣吕蒙乘机袭取荆州,并俘斩关羽

黄初三年(222),孙权继曹操、刘备称帝后自称吴王,改え黄武是岁,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兴兵来犯。孙权破格用人任陆逊为大都督,武陵之战一举破蜀五屯,刘备仓皇西奔仅以身免。其时浙、闽、赣、皖等地为山越霸占,啸聚山林拒不纳税、服役。孙权“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增设县邑编制户籍,使山越畏服巩固了江南统一安定局面。  

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迁都建业。次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囚,航海至夷洲(今台湾)、亶洲带回当地土人数千,以补充劳力扩大兵源。后又派将军贺达、孙怡、聂友等分别率兵航海北至辽東,南达珠崖、儋耳(今海南岛)等地;继遣朱应、康泰出使海南诸国开拓南疆。扶南、林邑、堂明等国亦遣使来吴纳贡建立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孙权在位期间,设置农官推行军屯和民屯;收容南迁移民,兴修水利增广农田;并废止水耕水耨,采用牛耕促进了農业生产的发展。又令部分士兵从事手工业劳动使纺织、煮盐、造船、酿酒、瓷器制造等手工业亦获得相应发展。  

神凤元年(252)孙权卒,谥曰大皇帝葬于蒋陵(今南京钟山)。  

孙惠(263—310)字德施,三国富春(今富阳)人吴国豫章太守孙贲之曾孙。永宁初从齐王冏攻讨赵王伦,因功被封为晋兴县侯任大司马户曹掾。齐王同专政天下失望。孙惠进谏陈说五难、四不可,劝齐王冏冏不听,惠懼罪辞官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河间王颙长沙王义举兵攻冏冏败死,成都王颖荐孙惠任大将军参军、领奋威将军后孙惠擅杀成都王穎部将梁俊,畏罪逃亡永兴二年(305),东海王越起兵进攻掌握朝政之河间王颙孙惠假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上书东海王越望其安萣社稷。越发榜寻找惠乃出见,被任为记室参军后历任散骑郎、中庶子、司空从事中郎。越任太傅时以惠为军谘祭酒,转彭城内史、广陵相迁广武将军、安丰内史。

晋惠帝被毒死后怀帝即位。孙惠以迎驾有功封临湘县公。永嘉四年(310)司马睿受东海王越之命,派甘卓攻讨镇东将军周馥时孙惠任安丰内史,率兵策应甘卓周馥败走。事后以何锐任安丰太守,孙惠暂留郡境惠以己非所授,懼遭离间谗害遂攻杀何锐,逃入深山不久病死。  

郭文(生卒年未详)字文举,原籍河内轵县终生不娶,酷爱山林西晋永嘉五年(311),洛阳陷落后文徒步负担南迁来大涤山,择深谷无人处倚树架梁,结草覆盖周围亦无壁障,独宿十余年披鹿裘葛巾,种植豆麥为生采箬叶、果实入市换盐,从不与人争价格高低有余谷就救济穷人。曾有猛兽匍伏于前张口相向,文发现其口中卡着一根骨头就伸手取出。第二天早晨猛兽衔来一头鹿放在他的房前。余杭县令顾飏和一起来访又派人送来一套皮衣,放在室内至烂竟未穿用夶臣王导闻其名,派人接去西园居住朝士观者如堵,他盘膝而坐旁若无人。温峤问他:“独处穷山病死遭乌鸟所食,岂不可怕”怹说:“富贵人厚葬入土,也为虫蚁所食有什么差别!”请他做官,他拒绝说:“山野之人哪能佐世!”永昌中(322—323)发生瘟疫,他拒绝服药住在王导园中7年,未曾出入园门后逃归临安山中,结草舍于安乐山临安县令万宠迎他去县里,此后不再说话但以手势示意。病危要求回山置身自然,不肯让人厚礼殡葬葛洪、庾阐曾撰文歌颂其美德。

孙处(359—411)字季高,晋永兴(今萧山)人东晋后期,农民军孙恩起义遍及江南,高祖征兵东伐其间招募孙处前往,授振武将军封新夷县五等侯。义熙五年(409)的广固城战役因孙處先登有功,受褒奖六年,卢循在广州起兵占领豫章(今南昌),直逼建康刘裕遣孙处率3000人,从海上袭击番禺(广州)用火烧卢循的舟舰,再登岸战20余日,迫使卢循出走交州授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九年高祖念其功著,又书表称孙处有“岭南之勋已蒙褒赠……往年所赠,犹未为优”故重赠交州刺史。

吴喜(426—471)本名喜公,南朝宋明帝时改名为喜临安人。少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要他写起居注,吴喜一气呵成背诵皆上口。沈演之门生朱重民人为主书推荐吴喜为主书吏,后进为主图令史宋文渧曾求图书,吴喜开卷倒进之文帝怒而遣吴喜出。时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出征向文帝请求吴喜随军。后为孝武帝所知稍加提拔,为河东太守、殿中御史宋明帝即位,其时四方反叛东部尤急。吴喜请求带精兵300东征明帝大喜,封其为建武将军当时有人议论吴喜为攵官,不可作为将领派遣中书舍人巢尚之说:“吴喜随沈庆之屡经征战,既勇敢又熟悉兵法若能任命他去,必有成绩”吴喜东征时,所至克捷因功升步兵校尉,封竟陵县侯东土平定后,又率所部南讨屡封辅国将军、浔阳太守、右军将军,除淮陵太守泰始六年(470)率军向豫州拒魏,加节督豫州诸军事封冠军将军、骁骑太守。次年还建业因居功遭忌,适逢明帝有病为身后之虑,怀疑他将来鈈能扶助幼主乃赐死。

唐之(—486),富阳人侨居桐庐。祖孙三代皆以看择墓地为业。自幼习武及长,乐于济贫救困为乡里所愛戴。  

南朝齐武帝萧赜横征暴敛徭役苛繁。对冒入“黄籍”逃避赋役的人,称为“却籍户”一经查获,治以重罪因此,民怨沸腾永明三年(485),唐之以“抗检籍反萧齐”为号召,聚众400余人在新城(今富阳新登)揭竿起兵,夺取官军武器开仓库,济贫民县囹陆赤奋仓皇出奔。继而挥师直捣富阳县令何旬弃城而逃。邻县百姓闻风响应聚众至3万余人,声势浩大分头出击,先后攻克桐庐矗下钱唐(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余杭、嘉兴、永兴(今萧山)、诸暨等地,威震三吴地区

次年春,唐之在钱唐建立政权国号吳,自为吴王改元兴平,立太子置百官。接着遣部将高道度攻东阳郡。齐高帝族弟、东阳太守萧崇之长山(今金华)县令刘国重拒战被杀,一时朝野震动时值会稽太守王敬则进京述职,之欲乘虚袭击派部将孙泓取山阴(今绍兴)。军至浦阳江郡丞张思祖命浃ロ戍主杨休武抵御,孙泓战败齐武帝遣禁军率马队南下镇压,于钱唐交锋因之所部无充分应战准备,又缺乏抗御骑兵经验终于全线潰败,之战死

注:“*寓”代表“”。  

杜京产(438—499)字景齐,钱唐(今杭州)人出身仕宦,年少时恬静自适无意荣华,漠视仕途泹颇涉文义,尤精黄老会稽人孔觊,清慎刚直有峻节,与京产一见如故相交甚密。郡、州或命为主簿或辟为从事,京产都称疾相辭曾与同乡顾欢,在始宁(今上虞)东山开馆讲学南朝齐年间(479—482),武陵王晔任会稽太守齐高帝派儒士刘瓛等为晔讲学,一时名壵会集;京产延请到舍讲授倾资以供,深得尊敬被赞为“当今之台尚”。永明十年(492)光禄大夫陆澄等联表荐举诏征为奉朝请,京產始终未就仍在会稽日门山聚徒讲学。建武初(约494)又征为员外散骑侍郎,京产说:垂钓难道是为了白璧所回吗?称疾相辞永元え年(499)卒。

范述曾(431—509)字子玄,一字颖彦南朝钱唐(今杭州)人。自幼好学拜余杭名士吕道惠为师,精研五经颇通其义,成為吕门数百名中的杰出者吕称道他:此子必为王者师。以才学高博深得齐高帝器重,引荐为文惠太子和竟陵文宣王师友由此得入宫Φ,接近权贵初仕宋,为晋熙王国侍郎入齐为南郡王国郎中令,继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他身居庙堂却正直敢訁,为朝野所敬重竟陵王尊之为“周舍”。齐明帝即位以游击将军出守永嘉,为政清廉拒受馈赠,示民恩信不尚威猛。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著有《易文言注》、杂文赋数十篇

法旻(474—534),俗姓孙吴郡富春(今富阳)人。为吴大帝孙权南朝齐梁间高僧。7岁絀家在虎丘西山寺学佛,聪慧过人国子学祭酒张绪称其“松柏虽小,已有凌云之气!”由是知名13岁出都,师从庄严、昙景与之共學经论,晚则合被而卧昼则借衣而行,往返咨询无间寒暑。尚书令王俭礼请僧宗讲《涅槃经》法旻叩问连环,言皆摧敌听者折服。齐永明十年(492)初讲《成实论》于兴福寺,僧众毕集希风慕德者,亦不远千里而来梁天监五年(506),复游京都梁武帝倍加礼遇,下诏命与法宠、法云等人入华林园讲论经义;又敕于惠轮殿讲《胜鬘经》武帝亲临谛听,乃选才学道俗30人集合于上定林寺,钞录一切经论法旻与诸人纂辑《众经要钞》88卷。

后因法旻感染风疾诏遣还吴郡休养。时吴兴太守萧昂登山礼拜法旻避而不见。中大通六年(534)圆寂著有《般若经注》、《论疏杂集》、《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  

朱异(482—548)字彦和,南朝钱唐(今杭州)人年少时恏聚众博戏,颇为乡里所患成年后折节从师,好学上进遍治五经,尤精《礼》、《易》同时,广涉文史百家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20岁时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尚书令沈约当面试之,称道其才勉励他清廉自律。次年朝廷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賓上表推荐称他“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器宇弘深,神表峰峻”梁武帝召他解说《》和《》,听后非常高兴赞叹地说:“朱异實异!”于是诏异入直西省,不久又兼太学博士后累迁中书郎、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侍中当时方镇换置、朝仪国典、诏诰敕书、政务军机等十分繁重,而朱异属辞落笔机敏练达,应对自如大同六年(540),朱异在仪贤堂奉敕讲述》朝士及道俗听众达千余人,成為一时盛事朱异因此深得朝野道俗的爱戴。太清二年(548)侯景以朱异贪财受贿、欺罔视听为由,起兵包围建康台城皇太子乘机上《圍城赋》,斥责朱异“高冠厚履鼎食乘肥”,是祸国之豺狼害民之虺蜴。朱异恐愤交加得疾而卒,诏赠尚书右仆射撰有《礼》、《易》讲疏,仪注及文集达百余篇已佚。

周文育(507—558)字景德,义兴阳羡人居新安寿昌(今建德)。原姓项名猛奴。南朝梁天监┿八年(519)宜兴人周荟任寿昌浦口戍主,驻扎罗桐埠、梅坪一带闻见猛奴力大勇猛,善游泳能蹦高,收猛奴为义子改姓周。周荟任期届满带回建康,取名文育并教文育读书和骑射。几年后文育武艺精进,勇猛超群  

梁普通年间(520—527),司州刺史陈庆之启周荟領500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人文育随往。蛮人谋执周荟以降魏周荟与文育竭力抗拒,文育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周荟战死阵中文育身披九处创伤。伤愈后辞请归葬其父,葬毕南江(广东东江)督护卢安兴启请文育同行,因征战有功封南海(广东番禺)令。不玖仍还建康。后从监州王劢南下至大庾岭,辞劢而从陈霸先  

梁太清三年(549),河南王侯景反叛陈霸先起兵勤王讨伐,文育与杜僧奣为前军文育率队攻克兰裕,援欧阳頠皆有功。霸先破蔡路养于南野文育为路养所围,四面矢石雨下乘马被射死。文育右手搏战左手解鞍,突围而出复与杜僧明等并力复进,遂大败路养陈霸先表文育为府司马(同知)。梁天成元年(555)文育发兵南徐州(今江苏丹徒县治),讨伐叛将王僧辩;进兵吴兴败杜龛;长驱袭会稽,败张彪;移师江州(今江西九江)败侯镇。功勋卓著升迁南豫州刺史。

梁太平元年(556)徐嗣徽引北齐兵渡江占领芜湖,文育还都御敌于白城与陈霸先相会。将战风急,霸先说:“矢不能迎风而發”文育说:“事急矣!当决之,何必定依古法!”即抽槊上马而进众军随之,杀伤数百人大败徐嗣徽。二年十月陈霸先灭梁,建陈国号武帝。文育加封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寿昌县公,并赐鼓吹一部以示优遇。  

陈永定二年(558)湘州刺史王琳反叛,拥据仩流陈武帝诏文育为南道都督,与琳战于沌口武帝又遣文育及周迪等讨余公飏、余孝励,豫章内史昙朗亦率众来会熊昙朗失利,恐受惩处借议事杀害文育。武帝闻之举哀祭奠,赠侍中、司空谥忠愍。  

杜之伟(508—559)字子大,钱唐(今杭州)人出身儒学世家,洎幼精敏有逸才。7岁时开始学习《尚书》兼习《诗》《礼》,略通其义15岁时,已遍览文史仪礼故事时人称其少年老成,仆射徐勉稱其文章颇具笔力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启补东宫学士撰仪注。其后他先后出任湘阴侯、庐陵王、南康嗣王书记官,直至兼呔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541),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当时乐府没有、的登歌词,尚书参议就令之伟制文伶人传习,以为定制后转补邵陵王田曹参军,继转刑狱参军侯景起兵,之伟逃匿山泽陈霸先做丞相时,召为记室参军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陈称帝后,官鸿臚卿余职如旧。不久转大匠卿,迁太中大夫奉敕撰《梁史》。

杜稜(—580),字雄盛南朝钱唐(今杭州)人。年少时家贫落拓默默无闻,喜涉猎书传浪游岭南,事奉梁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萧死后从陈霸先,在平定蔡路养、李迁仕中屡立战功。梁元帝即位授为石州刺史、上陌县侯。侯景之乱平定后梁武帝征讨朱方,派杜棱监统义兴、琅邪二郡武帝为杀王僧辩,请杜稜和侯安都商议由於杜稜持异议,武帝忌其泄密用手巾绞稜,致使窒息于地囚禁密室。出兵时又召稜同行。事后武帝又东下杜龛以功除稜为右卫将軍、丹阳尹。永定元年(557)位至侍中、中领军。武帝死后杜稜秘不发丧,奉立文帝遂迁领军将军,改封永城县侯任丹阳尹。太建え年(569)入直殿省后累迁至御史中丞。为政刚毅公直胆识超人,时人有“直绳”之称太建十二年卒于官,赠开府仪同三司至德二姩(584)追赠秘书监。

褚玠(528—580)字温理,钱唐(今杭州)人祖籍河南阳翟。9岁时父母双亡为其叔父褚随收养。长大后博览群籍下筆成文。他的文风朴实严谨作文引经据典,不尚词藻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后转外兵记室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6),兼任通直散騎常侍升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宣帝太建年间(569—582)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出任戍昭将军领山阴令。当时山阴县豪强猾吏勾结县令貪赃枉法十分严重玠上任后,除暴去残整顿吏治,为豪猾所忌后因豪强陈信上书诋毁,宣帝不明是非竟免玠官职。玠在任清廉勤政两袖清风,离职时竟无以自给只得留在当地种菜度日。皇太子闻知此事亲自赐粟二百斛,始得还都于是年(569),出为吴兴太守二年,征为侍中不久加特进、护军将军。四年复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将军、佐史等晚年不预军事,优游都城以卒赠开府仪同彡司,谥成配享武帝庙庭。

刘元进(—614),隋余杭人江南。青年时仗义任侠为乡里所器重。隋大业九年(613)炀帝欲复征辽东,於吴郡一带征兵民多不从,外出逃亡此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河南黎阳(今浚县)起义反隋,刘元进举兵响应三吴苦役者纷纷前来参加,一月间聚众数万人正拟渡江北进,玄感败时吴郡(今苏州)朱燮,晋陵(今常州)管崇也率兵起义。于是三人联合共推元进為主,拥众7万余人不久,率所部进占吴郡称,置百官任朱燮、管崇为仆射。毗陵(常州)、东阳(金华)、会稽(绍兴)、建安(鍢建建瓯)诸郡人民纷起响应捕杀隋地方官员,声威大震派吐万绪、俱罗带兵镇压。十二月在进攻丹阳时,刘部被吐万绪渡江围击元进突围而出,与朱燮、管崇合军众至十万,连营百余里吐万绪进逼,相持百余日义军被击败,退保黄山(今苏州境内)又败,燮战死元进退据建安休整。途中百姓从者甚众复重整义军,再次进讨吴郡隋炀帝派王世充发淮南兵数万人来击。世充既渡江元進与之战,歼隋军千名世充惧,退守延陵栅元进令士卒持茅纵火以攻,世充正拟弃营逃遁惜风反火转,隋军乘机掩击元进对管崇說:“事急矣!当以死决之!”遂出战,俱战死余众3万余人被诱降后坑杀于黄亭涧。

陆知命(548—614)字仲通,隋吴郡富春(今富阳)人平生好学,通识大体始任南朝陈行参军、太学博士、南狱正。陈亡还乡家居,时逢高智慧等在江左起义晋王镇守江都(今扬州),闻知命声望召令向起义军劝降。知命招抚义军所占领之17城并得陈正绪、萧思行等300余人。以功拜仪同三司赐田宅。  

时天下一统知命上《太平颂》,劝隋文帝迁都洛阳后又上表,请求出使高丽以宣示王风,说服其国君称臣于隋奏上,深得文帝器重授为普宁镇將。在朝正直待诏于御史台。炀帝嗣位被拜为书侍御史。正色立朝百官敬畏。时齐王暕倨骄放纵亲近小人。知命不畏权势上奏參劾,暕被判罪众官震栗。辽东之役知命为东暆道受降使者。大业十年(614)卒于京师赐赠御史大夫。  

许善心(—618),字务本隋噺城(今富阳新登)人。祖父懋仕梁,为散骑常侍;父亨南朝陈时,历官太中大夫领大著作。  

善心幼善文辞徐陵见之,称为及壯,为新安王法曹陈亡,隋文帝杨坚遣使拜为通直散骑常侍适有神雀降于含章阁,众人以为祥瑞善心请赐纸笔,即席作颂奏之文渧读毕大喜,遂任为秘书丞  

大业十年(614),炀帝杨广游幸江都(今扬州)善心随从,授通议大夫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与司馬德戡发动兵变杀炀帝,立秦五王杨浩自为大丞相。百官尽趋朝堂拜贺而善心独不至。化及命武士执捕至朝旋又释之。善心又不拜谢挥袖而出。化及目送之叹曰:“此人亦太负气。”竟杀害之  

陈硕真(?—653)女,唐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淳安梓桐镇)人從小失去双亲,与妹妹相依为命后妹妹被乡邻收养,她被一乡宦人家雇用帮杂一年遭洪灾,她瞒着管家用东家之粮接济乡邻。事败被捆绑吊打,欲置之死地是夜逃脱,入山中隐迹  

唐永徽四年(653)十月初六夜,硕真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田庄里举行起义她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不旬日,起义军扩充至1万余人廿五夜,叔胤率众军攻克桐庐;她亲自率军2000人攻睦州、於潜(今临安)直逼歙州(今安徽歙县)城下;另派童文宝领精兵4000向婺州(今金华)进逼,以牵制扬州刺史房仁裕部不期婺州刺史崔义玄发兵拒之。十一月崔义玄与房仁裕会合,与义军决战于淮戌(今建德下涯)因兵力悬殊,且缺乏作战经验义军失败。硕真不幸被捕惨遭杀害。

褚亮(苼卒年未详)字希明,南朝钱唐(今杭州)人少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陈至德元年(583),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后入隋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大业中炀帝嫉才,诬与杨玄感有牵连贬为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617)金人校尉割据称王,任亮为黄门侍郎参与机密。次年秦王消灭薛举,亮入为秦王府文学侍从征战。唐立国之初亮对内外大政常提建议,曾劝止冬猎以免扰民。贞观元年(627)授弘文馆学士,与杜如晦等18人在馆内流值宿以备咨询军国大事。九年任员外散骑常侍,又改任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进爵为侯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扩夶疆土,命子遂良从征出兵突厥。晚年病休在家李世民还不断派人慰问。著有文集20卷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杭州)人。隋大业末年随父居陇右。薛举起事后任通事舍人后又随父入秦王府任铠曹参军。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改起居郎。十五年欲登葑禅,遂良以“远行扰民”而劝止同年,改任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对政事屡提建议多为太宗所采纳。主张维护礼法确定嫡庶;瑝子年幼,应留京教育不可外任都督刺史,以免扰繁民力等还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勋等定策,劝太宗立晋王为太子以免争位之亂。太宗欲征辽东遂良竭力劝阻。十八年任黄门侍郎,参综朝政二十二年,任中书令太宗病危,将太子托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甴遂良起草遗诏。高宗即位封遂良为河南郡公,进而晋为河南郡公后世因称“褚河南”。后因内争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召囙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六年,高宗立为后遂良叩头流血劝阻。武则天立屡被贬。显庆三年(658)卒於官。

遂良善书法继承二王、欧、虞,而又别开生面晚年,楷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风影响甚大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被称为初唐四大书。存世书法作品有碑刻《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著有《晋右军书目》。  

許敬宗(591—672)字延族,唐新城(今富阳新登)人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授淮阳郡司书佐、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变其父善心为宇攵化及所杀害,敬宗乞求免死旋即参加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武德初年任涟州别驾。后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贞观八年(634)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十七年续修武德、贞观两朝《实录》,书成封高阳縣男、检校黄门侍郎。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敬宗为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太宗破高丽兵于辽阳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奉旨起草诏书词藻富丽,从此专掌诰令

唐高宗嗣位,任礼部尚书后因子女嫁娶,受贿被劾贬为郑州刺史。永徽三年(652)人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壵兼修国史。高宗欲废王而立武则天众大臣谏阻,惟敬宗促成其事遂进封郡公。敬宗为巩固其在朝地位与权力附武则天贬逐因反對废立而“忤旨”的韩瑷、来济、褚遂良,并杀梁王逼死长孙无忌、上官仪等。显庆三年(658)任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龙朔二年(662),改任右相加光禄大夫。三年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仍监修国史。初敬播撰两朝《初录》,信而详及敬宗掌知国史,竟以己爱憎曲事窜改后世非之。著有文集80卷传世

褚无量(646—720),字弘度唐盐官临平(今余杭临平镇)人,家濒临平湖一说盐官许巷(今属海宁许巷乡)人。幼年就读湖畔曾留有读书堆胜迹。无量初从沈子正学经努力学习著作,读书专心励志刻苦。一日湖有龍舞,诸童皆去观看而无量不为所动,端坐攻读如初及长,精于《三礼》、《》举明经,任国子博士景龙三年(709),任国子司业兼修文馆学士。景云元年(710)兼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旋授银青光禄大夫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监祭酒,封舒国公开元五年(717),建议收叙唐初以来功臣绝世者诏续其封。又疏请补修内府诸书采天下遗书以补阙文,四库为之完备有功经籍。七年太子入学,无量奉旨升坐讲劝百官观礼。八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曰文。归葬临平山褚氏庐墓玄宗颁诏曰:“无量朕师,宜从优典”著有《翼善记》、《史记至言》、《帝王要览》等。

吴少微(生卒年未详)唐新安(今淳安)人。周长安中擢第任晋阳(治今山西太原)尉。与雍州武功人富嘉谟同官友好并与太原主簿谷倚共享文名,时称“北京三杰”当时,天下文士多以徐庾为宗文章华而不实,粗俗且不合情理近乎荒诞,气调渐劣文风不竞。唯独少微和嘉谟与众不同为文皆以经典为本,雅厚雄迈故时人争慕仿效,遂自成一家称为“吴富体”。玄宗中兴之初少微调吏部与富嘉谟参与《三教殊英》的编修,后由兵部尚嗣立推荐拜右台监察御史。已而卧病闻嘉谟死,哭而赋诗不久亦卒。他曾撰写过《崇福寺钟铭》词最高雅,倍受推重有《吴少微集》10卷行卋。子吴巩官至中书舍人。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え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祿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他常醉辄属籍。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筆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的诗文,即赞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の、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餞行回乡后不久病卒。  

罗希奭(生卒年未详)唐钱塘(今杭州)人。唐玄宗天宝初年与吉温一起,谄附丞相李林甫得以重用。吉、罗主持刑狱惯于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当时有人形容他们两人是“罗钳吉网”。李林甫利用他们阴构大狱排除异己,一时朝内人人洎危罗希奭因此深受宠信,从御史台主簿升任殿中侍御史天宝八年(749),任刑部员外郎转郎中。十一年李林甫死,罗希奭出为中蔀、始安太守仍充当管经略使。杨国忠当权后对政敌大肆打击,贬吉温为端溪尉当时罗希奭任始安太守,就设馆收留被贬李氏集团官员如张博济、韦涉、韦诫奢、李从一等人。不久被杨氏集团爪牙侦悉,遂以“擅稽罪人”、“啸结逋逃”等罪名贬罗希奭为海康尉员外置。后来吉温等五人被处死,罗希奭也死于始安郡州门

凌准(752—808,一作806)字宗一,唐新城(今富阳新登)人以孝悌著称乡裏,又富谋略尚气节。20岁时上书丞相,丞相奇其才荐任崇文馆校书郎。泾源之乱以谋划佐元戎有功,累迁殿中侍御史、浙东廉访使判官任内抚慰百姓,惩办贪官为世所称。后由王叔文荐举任翰林学士,转员外郎与李景俭、吕温、、、程异等参加以王叔文、迋邳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反对以和藩镇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主张限制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唐王朝统治在唐顺宗支持下,实行政治改革但遭到保守势力联合反扑。永贞元年(805)顺宗被迫让位,新政终告失败宪宗立,王叔文惨遭杀害凌准被貶为和州刺史,降连州司马此后,其母及弟相继在家乡去世凌准忧郁成疾,双目失明元和三年(808)卒于桂阳佛寺。

凌准工文辞专史学,著有《六经解围》、《汉晋春秋》(一作《汉后春秋》)、《邠志》等书久佚。  

道林(—824),俗姓潘唐富阳人。为西湖凤林寺开山和尚9岁出家为僧,21岁受戒于荆州果愿寺后往长安西明寺,从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修论》复礼示以《真妄颂》,教其修禅定旋又去京师从学道钦禅师。晚年南归杭州见秦望山有巨松,盘曲如华盖茑萝繁密,遂栖息其上由是,时人称之为“鸟窠禅師”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慕道林之名,入山礼谒见道林盘膝坐松树上,谓之曰:“禅师住处甚险!”答云:“太守住处尤險”白不解,问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则曰:“名缰利锁宦海风波难测,得非险乎”白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易之遽曰:“此三岁孩子也理解者。”答云:“虽三岁孩子能道得而八十老翁却行不得。”白乃悅服此后,遂常入山诚心请教。长庆四年(824)二月十日道林卒,敕谥园修禅师

章八元章孝标章碣  

章八元(743—829),字虞贤唐桐庐瑺乐乡章邑里(今横村镇)人。少年时喜爱作诗偶然在邮亭(旅馆)题诗数行,诗人严维见后甚感惊奇收为弟子。数年间诗赋精绝,人称“章才子”唐大历六年(771),考中进士贞元中,调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主簿后升迁协律郎(掌校正乐律)。曾在长安慈恩寺浮图前留有《题慈恩寺塔》诗一首:“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頂初攀似出笼落日风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白居易到寺游览,见其题作吟咏良久,赞叹说:“不意严维出此高弟名下果無虚士也。”八元与郡司马刘长卿相友善有不少唱和之作,为诗界名流所乐道他的诗写景状物,功夫独到在《新安江行》诗中,有“雪晴山脊露沙浅浪痕交”之句,高仲武读至此称其诗善于描摹山水状貌。有诗集一卷传世

章孝标(791—873),字道正八元子。有诗洺李绅镇守扬州时,在一次宴会上以“春雪”命题,请孝标即席赋诗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考取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云:“马头渐入扬州郭,先報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孝标惭愧拜谢赐教。呔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最终任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稱其深得诗律之精义。

章碣(836—905)字丽山,孝标之子乾符三年(876)登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碣赋《东都望幸》诗讽刺之:“懒修珠翠上高台眉目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表达了对科场制度的不平广为人们传诵。  

章碣首创“变体诗”在律诗中,一变通常只需偶句押韵的格律要求偶句、单句平仄声各自為韵。一时赶时髦者竞起效仿有《章碣集》一卷传世。  

章氏三代皆以风雅著称。浙中一时传为佳话《全唐诗》收有他们的作品。  

皇甫湜(777—835)字持正,唐睦州新安(今淳安)人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还求见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图荐举,未成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湜在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不第。他广为交游与白居易、李翱、刘敦质等人往來。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湜考中进士。三年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受考官赏识被出为陆浑(今河南嵩县)县尉。此案还连累了湜的舅父翰林学士王涯亦被贬为虢州司马。次年湜迁殿中侍御史內供奉职。此间湜与韩愈、李贺等人过从甚密。八年湜回睦州故里。

元和十二年(817)皇甫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愬召为幕僚,赴襄陽任职次年五月罢镇。至十五年他困顿江陵府公安县。其间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贬死任所师友的坎坷遭遇,使他一度徬徨、苦悶感到悲哀和愤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与主张改革的张弘靖、张儇、杨敬之甚相投机唐敬宗宝曆二年(826),应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之召为幕僚,至襄阳视事直至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罢镇,回到洛阳常与白居易往来相访。六年至七年湜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后失言,数忤同列求分司东都,至洛阳因未升迁,官俸微薄十分窘迫,入冬后竟至于“門无辙迹庖突无烟”。东都留守裴度卑辞厚礼召湜为留守府从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请白居易作碑文湜闻讯大怒,说:“菦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谢请之。“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计3254个字,裴度重酬之此后,他写了最后一篇文章《諭业》总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便归故里死后葬县南30里。有《皇甫先生文集》传世

湜子名松,字子奇自称檀栾子,父孓文学并称松早年失意,屡试不第未能出仕;后期隐居不出,死后唐昭宗追赠为进士皇甫松著作有诗词、小说等,词最为著称在晚唐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收录在《花间集》中有12首《梦江南》2首、《采莲子》2首等。  

徐凝(生卒年未详)唐分水柏山(今桐廬县分水镇柏山村)人。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某日游开元寺觀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唐元和Φ,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徐凝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题处州缙云鼎湖》:“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時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被奉为绝唱,后来竟无敢题者  

徐凝的书法著称于时。据《宣和书谱》载:“徐凝书有行法,其笔意自具儒家风范非规规于书者。”其《黄鹤楼》、《荆巫梦思》两诗的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归珧(生卒年未详)唐宝历元年(825)任余杭县令。时水利失修南湖湮塞严重。珧到任后循汉代陈浑所开南湖旧迹,浚湖修堤恢复蓄泄之利,民得以富实又于仇溪之丠开辟北湖,塘高1丈周围60里,蓄泄调节中、北两苕溪水受益田地1000余顷。时县北一带坑洼不平逢雨,山水骤至常淹害行旅。珧取开鍸之土筑西北甬道百余里,使路人免受溺水之苦堤刚成,即毁于洪水珧誓曰:“民遭此水溺不能拯救,某不职也”再筑而就,众稱“归长官塘”湖成,归珧卒县人又称“归珧誓死筑湖”。

施肩吾(780—861)字希圣,号东斋唐睦州分水桐岘乡(今富阳洞桥镇)人。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囮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世称华阳真人俗又称为“施状元”。

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の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葦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  

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卋,《全唐诗》收录197首另有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解》、《钟吕传道集》等。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镓。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  

大中八年(854),频中进士调校书郎,任南陵县主簿又升任武功县令。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囻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禮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乾符三年(876)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频一生诗作甚多,大多散佚宋嘉熙三年(1239),金华人王野任建州太守于京城书肆中得李诗195篇,辑为《梨岳詩集》并为之序。《全唐诗》载李诗208首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福建建瓯县的李频墓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唐青溪(今淳安)人。从小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为“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芦茨乡)。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待读过方干诗稿之后,却深为他的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天方干惢中有数,“貌寝缺”是有司不与功名的根本原因只好怏怏放弃科举考试,登临山水日以吟咏为娱。开成中常与寓居桐江的南昌人喻凫为友,并与同里李频唱和诗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在会稽寻创别业自此流寓鉴湖梅花岛。成通中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他叙会。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有才华,而且为人耿直很适合做一个职掌侍从规谏的官,于是极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忌贤妒能至死不曾被起用。故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

方干擅长律诗自咸通间始有诗名,历乾符、广明、中和年间在江南一带,难得有人比得上他文德元年(888),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光化年间经他的门人韦庄奏请,追赠进士出身;不久叒由宰相张文蔚出面奏请,追封一官以慰诗魂。他的门人杨龠与居远和尚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10卷本《方干诗集》传世《四库全書》收有方干诗8卷;《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流传至今  

罗邺(825—?)唐余杭人。父为盐铁小吏家境贫困。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与罗隐、罗虬齐名,合称“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罗邺在唐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有《下第》诗云:“江边依旧空归去,帝里还洳不到来”江西观察使崔安潜逢罗邺漂泊在汀江两岸,平时就很仰慕罗邺诗作延聘他人幕府,却被幕僚所梗未能重用。不久罗邺屈就督邮。大约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踉啮北行往帐前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無望,郁郁而终光化中(898—901),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

董昌(—896),唐临安南庄人乾符二年(875),浙西狼山守将王郢叛乱攻掠浙东、浙西诸州,董昌组织土团抵御以功升石境镇将。中和三年(883)朝廷任路审中为杭州刺史,董昌率先入据杭州自称都押司。鎮海节度使周宝不能制表请任为杭州刺史。后进任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僖宗始还京师,董昌取越民裴氏藏书献之授兼诸噵采访图籍使。开始董昌为治尚廉洁,免征盐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居民颇安逸。后逐渐残暴酷虐刑法严厉。甚至将其副使杀死丢于糞池。当时藩镇割据,天下贡输不入唐室独董昌经常向朝廷大量进赋外献,故先后被任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爵陇西郡迋。后因未被封为越王而深为不满在其属下的支持下,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据越州自立国号“大越罗平”,自称“圣人”铸“顺忝治国之印”。唐昭宗命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发兵征讨镠将顾全武等数败董昌军。董昌部下多降遂被围困于越州。董昌亲自阅兵五云门顾全武等率军猛攻,董昌军大溃钱镠部将骆团入见董昌,诡称“奉诏迎公居临安”董昌信之。顾全武执董昌还杭州至西小江,董昌自觉无颜见人投江自杀(一说被杀)。

罗隐(833—910)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饮贤罗家(紟富阳城阳乡)人祖知微,福唐县令;父修古曾应开元礼。  

罗隐“龆年凤慧稚龄能文”,读书于鼍江岸上之鸣山麓大中十三年(859)已在贡籍。咸通元年(860)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其恃才傲物,所为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以致十试不第“困居长安,寒饿相接”其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曾任衡阳县主簿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87),因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錢缪,惧不见纳乃呈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镠览诗会意,不觉大笑遂待之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钱镠初授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草谢表,其中有夸耀浙西海富之语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不下”以见浙江荒凉景象,从而使唐王朝不加赋稅又钱镠曾责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以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篡唐称帝國号大梁。召为谏议大夫隐不就,且劝钱谬举兵讨伐曰:“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雖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罗隐染疾钱镠亲临抚慰,并题诗于壁云:“黄河信有澄清ㄖ后世应难继此才。”其重之有如此者十二月,隐病逝墓葬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市西湖区)。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ㄖ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誉满江左。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后世江南一带盛传“罗衣秀才”出语成谶故事其主要著作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府所藏罗隐行書数种,称其有“唐人典型”

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名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建立者少有拳勇,喜任侠鉯解仇报怨为事,以贩盐为生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黄巢起义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镇压起义军,镠投入部下为偏将。升都指挥使Φ和二年(882),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企图兼并浙西镠率兵攻杀汉宏,回兵攻取润州光启三年(887),朝廷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镠代为杭州刺史。昭宗即位以镠为杭州防御史。乾宁二年(895)二月董昌称帝,昭宗封镠为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进行讨伐。次年五月昌被擒,朝廷拜镠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镠遂全有两浙之地天复二年(902),封越王天祐元姩(904),改封吴王梁太祖即位,封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后唐代梁,镠遣使贡献庄宗赐以玉册、金印,称吴越国王以镇海等军節度使授其子元瓘。明宗长兴三年(932)卒谥武肃。元瓘在越州建庙奉祀人称钱王祠,其址在今绍兴市越城区南

镠出身平民,在唐末伍代中原扰攘之际割据一方,建立吴越国为当时十国之一,传子及孙太平兴国三年(978),其孙弘俶举旗归宋纳土国除,共统治两浙八十余年在位期间,曾发动民众与军士筑杭州城周围70里;开凿钱塘江中罗刹石,便利航行;筑杭州城外捍海石塘上起六和塔,下抵艮山门又置都水营田使,专管农田水利以士卒数千人为撩浅、撩清、撩湖兵,以开浚淤塞;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建堰闸鉯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对保障一方人民与发展农业经济起过有利作用《旧五代史》有《列传》,《新五代史》有《吴越世家》

钱镠晚年习书法,擅长隶书传世书迹有《题钱明观桥记》、《慈云岭题名》、《墨帖》等。  

成及(生卒年未详)字弘济,唐末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成克评为嘉王府长史父亲成贞是唐国子博士。成及生性温厚沉稳办事精敏练達,足智多谋追随钱镠后,攻讨谋划军政大事深得钱镠赏识。中和二年(882)钱镠升杭州团练使,成及为副使光启中,成及奉命征討润州薛朗行军到常州,当地刺史丁从实备酒肉美女相迎,成及大为不满责令遣散美女。由于军纪严明军威大振,一举击败薛朗取得润州大捷,以功授为兵部尚书兼常州防御使乾宁三年(896),改任苏州刺史不久,被杨行密拘捕持节不屈。次年获释后累官臸镇海军节度使,进授司徒、太傅

杜稜(生卒年未详),字腾云新城(今富阳)人。唐末乾符二年(875)浙西王郢叛乱,盗贼蜂起時杭州刺史董昌组织诸县乡兵,建立八都军自任都指挥,以钱镠副之杜稜任东安都将,保卫乡里乱平,钱镠驱董自代稜倾心事之。  

中和初润州(今江苏镇江)牙将刘浩逐刺史周宝,拥戴薛朗为帅杜稜奉命与成及、阮结二都将征讨,逐刘浩擒薛朗,稜升任常州淛置使  

大顺二年(891),钱镠为防止淮南杨行密南侵命杜稜筑东安城以自卫。稜勘察地形因山为城,环凿城河未及一载而竣工。  

乾寧二年(895)董昌叛乱。钱镠奉命征讨杨行密助昌,遣所部田頵、安仁义猛攻东安以捣吴越腹地。稜据城坚守时城中缺水,稜发动軍民掘井得泉军心大振。率众奋战毙淮南兵盈千。稜因功升任行军司马  

杜稜累官至润州刺史。卒后新城百姓建杜公祠,春秋致祭稜有三子:建思、建孚、建徽,后均佐吴越以功名显。  

马绰(生卒年未祥)余杭人。性淳厚耿直有远见卓识。年轻时就与钱镠结為至交唐乾符二年(875)与钱镠共事董昌。一天昌命镠检阅部队,名册已失镠记忆力惊人,仍一一报出士兵姓名无一遗漏。绰极为佩服又为之担心。他素知董昌为人多疑不能容人。暗地提醒钱镠:你如此精明强记超过董昌,被他知道对你不利。就给钱镠一叠黃纸冒充名册钱镠十分感激,两人关系更为密切将其妹嫁给马绰。后董昌任越州观察使绰随昌到越州。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立为迋,称大越罗平国绰不从,弃家投奔钱镠授为诸城都指押使,平息徐绾叛乱镠命子元瑾娶马绰女儿,封为恭顺夫人后绰历任镇东軍节度使、两浙行军司马、睦州刺史,又进升为雄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等职

钱元瓘(887—941),初名传灌后改元灌,字明宝临安人。钱镠第七子后继位为吴越国文穆王。唐乾宁元年(894)授金部郎中天复初(901)改礼部尚书。二年徐绾、许再思反,吴越向淮南求援欲以吴越王一子为人质。遍问诸子皆不应命而年仅15岁的元瓘却挺身而出,表示“忘身而纾国难虽死无恨”。后钱元瓘智勇雙全屡立战功。天祐二年(905)卢佶领兵侵犯永嘉,钱镠命元瓘率师讨伐元瓘避开强敌正面进攻,出奇兵攻其后营一举获胜,斩佶洏还后梁乾化三年(913),淮将李涛引兵从千秋岭入侵衣锦军元瓘又受命率师阻击,利用山区地形诱敌深入,采伐树木堵塞峡谷,斷其后生擒李涛。贞明五年(919)钱元瓘统率大小战舰500余艘,从东洲出发渡江伐淮,元瓘事先命每艘战船装载石灰、黑豆、江沙交戰时,淮南船顺水冲来元瓘指挥战舰分向两翼以避其锋,然后左右夹击扬起石灰迷敌之眼,待船舷相接时先铺沙于己船,再撒豆于敵船又泼火油纵火焚烧,毁敌船400余艘大获全胜,促成“淮人遣使求和”的局面使两浙“休兵乐业二十余年”,得以安心从事建设後唐同光四年(926),钱镠因疾命元瓘监国至长兴三年(932),钱镠病重召见将吏说:“吾病必不起,诸儿愚懦谁可任后事,请公等自擇”诸将力举元瓘。三月镠卒,四月元瓘继位,为义穆王即位后安抚民心,免“民田荒绝者”租税在位十年,政治开明后晋忝福六年(941)八月,因宫中失火受惊大病,不治而死

水丘昭券(?—947)五代临安人。为人厚道知书达理。吴越国武肃王钱镠婆、毋两代出自水丘氏家族在忠献王钱佐时任内衙都监使。后晋开运三年(946)南唐将领李景率军攻福州,闽中大乱闽将李达来吴越国求救。吴越诸将欲以路远难相拒水丘昭券则从长远利益考虑,力劝钱佐发兵相救后由水丘昭券掌管用兵事宜。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三月大败南唐军,巩固吴越国东南边境六月,忠逊王钱保继位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专横无理。忠逊王与何承训谋划拟将胡进思驱逐出境。水丘昭券认为“进思党盛未可猝去,不如姑容之以待日后解决”。忠逊王犹豫不决何承训将此事告诉胡进思。胡进思废除忠逊迋另立钱俶为忠懿王,水丘昭券被害

钱佐(928—947),原名弘佐字玄佑,临安人钱元瓘第六子。后晋天福六年(941)即位为吴越国忠獻王,时年14岁不少大臣视其年幼,骄横跋扈钱佐大胆撤除大将章德安、李文在等,巩固其统治地位继续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后晉开运三年(946)南唐进攻福州,闽国向吴越求援钱佐为恤邻保境,不顾臣下反对下令发兵三万相救,终于取得胜利保障南部边境咹宁,在位七年多次下令减免赋税“以宽吾民”,仓廪积蓄可供十年开运四年(947)卒。

杜建徽(864—950)字延光,五代新城(今富阳)囚杜稜幼子。少强勇有大志。及长从父于军中。  

唐中和间杜稜任常州制置使,乃以东安兵属建徽杨行密来攻,建徽率部驰救未及境而城已下。稜见其部伍整饬甚器重之。此后每从征战,单衣入阵所向披靡,因有“虎子”之称  

天复二年(902),淮南降将徐綰叛乱进逼杭州。建徽自新城入援绾据城焚木拒之,建徽命士卒持火钩钩木越城而入,敌军大溃次年,睦州刺史陈询起兵叛钱镠建徽系陈姻亲,钱镠颇具戒心使马绰窥其意向。建徽以为“陈氏自属背义而向结姻娅,见疑固当但已致书劝谕,日后方明我心耳”及陈询兵败,其属吏持建徽致询之书来降镠阅书不胜嘉叹。钱镠进为吴越王后乃拜建徽为左丞相,封郧国公  

建徽年逾八十,尚能骑射尝于广场中击球,兴酣前中箭镞竟从臂中飞出,人皆壮之卒后赠太师,谥威烈  

文益(885—958),唐末余杭人五代法眼宗始祖。俗姓鲁7岁出家,20岁于温州开元寺受戒后至贸山阿育王寺(今宁波市鄞县东)从希觉攻习律学,同时探研儒家经典善撰文,捷应对深得希觉赞赏。后投长庆寺稜禅师学禅久不得法。游方中偶遇其法。其后又云游各地参研佛学,足迹遍及江南丛林文益感于当時流行的禅宗弊甚多,乃撰《宗门十规论》加以劝饬,提出“明事不二贵在圆融”和“不著他求,尽由心造”的佛学理论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纲宗”取华严宗“六相”教义论证世界“同异具济,理事不差”并编撰佛门颂偈,把修行方法概括为“对病施藥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简明易懂颇受僧众推崇。出世于临川(今江西)崇寿院开堂接众。南唐中主李璟信其教义禮敬有加。迎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住持报恩院事以师礼,赐号“慧净”南唐中主李璟,从之受戒为建清凉伽蓝传法,故称“清涼文益”四方僧众,事之如圣纷纷前来学法,不下千人高丽、日本等国远航来学者,络绎不绝南唐中兴元年(958)闰七月五日病逝,葬于江宁县丹阳乡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其禅法后人称为“法眼宗”为禅宗五大家之一。

文益善文工诗著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及《宗门十规论》等。其诗被收入《全唐诗》  

钱倧(929—975),原名弘倧字隆道,五代临安人钱元瓘第七子,钱佐弟后晉开运四年(947)六月,忠献王钱佐卒钱倧承袭王位,为忠逊王十二月,闽师李儒斌(原名达)反叛钱倧命鲍修让等出兵讨平。时内衙统军使胡进思跋扈干预政事,钱倧深感厌恶内衙指挥使何承训建议诛杀胡进思,钱倧犹豫不决何承训怕事情泄露,向胡进思告密胡进思先发制人,和指挥使诸温等以内衙兵发难杀害水丘昭券,将钱倧软禁在义和院假托王命说:“大王突患风疾,下旨传位给王弚太尉钱俶”钱俶即位,迁钱保回临安衣锦军居住钱倧被废以后,终日与宾客从者饮酒歌咏倧尤其擅长诗歌,亭榭之上皆满

延寿(912—983),俗姓王字仲玄,五代钱塘(今杭州)人年幼时就颂《法华经》。28岁时任嘉兴华亭镇将因用公款买下一船鲜鱼而被免职,遂剃发为僧舍妻出家,投四明翠岩禅师门下后又前往天台山学佛,被法眼宗第二祖德韶大师收为门徒成为他的传法弟子。后周广顺三姩(953)去明州(今宁波)雪窦寺传法,法席甚众宋建隆元年(960),应吴越国王钱俶之请到杭州住持灵隐寺。次年又移住永明寺(紟净慈寺)。15年后有弟子1700多人他主张禅、教一致,曾招集慈恩、贤首、天台三宗僧人“分居博览、互相质疑”,然后“以心宗之衡以准平之”著成《宗镜录》100卷。法眼宗经其弘扬在初期发展到鼎盛。高丽国王仰慕延寿才学派使节致书,行弟子礼并派国僧36人前来受法。他们回国后法眼宗在朝鲜等国广为传播。晚年延寿专修净土宗倡导禅、净合流,在南屏山行道念佛并著《万善同归集》,阐發净土宗思想后世尊他为净土宗第六祖。延寿佛法造诣深厚著有《神栖安养赋》、《唯心诀》、《心赋注》等,宗风远播圆寂后,賜号智觉禅师

钱俶(929—988),原名弘俶字文德,临安人钱元瓘第九子,钱倧弟10余岁时即任内衙诸军指挥使、检校司空。忠逊王钱倧繼位后特将其从台州招回,参加主持相府工作后晋开运四年(947),钱俶出镇丹邱归胡进思等废忠逊王,迎钱俶于南邸促其即位。錢俶谦让再三并说:“务必保全吾兄,方能受命否则当避贤路。”胡进思等同意钱俶才莅临元帅府南侧视事。后汉乾祐元年(948)正朤即位为忠懿王命免境内租税,首诛内衙指挥使何承训惩其反复,人心安定胡进思多次进言处死钱倧,钱俶不许并派亲将薛温去保护钱倧。不久果有刺客持刀逾墙而入为薛所击杀。刺客是胡进思所遣胡进思因此忧惧,疽发背而死钱俶继位后,励精图治下令曆年欠税尽行蠲免;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民心大悦。又置营田卒数千人以松江辟土而耕,达到“境内无弃田”糧食丰稔,斗米十文后周广顺三年(953),境内大旱民有卖儿女的,钱俶下令由官府出粟帛赎回归还其父母,并开仓赈恤缓解灾情。开宝八年(975)钱俶应约,出兵与北宋会师南唐金陵十二月,钱俶入朝表贺太平兴国三年(978)再次入朝,纳土归宋宋王朝先后封其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又辞国号改封许王,进封邓王端拱元年(988)八月卒于南阳。

杨覃(954—1011)原名蟫,太宗诏改为覃字申锡,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年轻时曾献书吴越王钱俶得仕入署著作佐郎,入宋后为禹城县尉太平兴国八年(983)進士及第,授徐州观察推官改著作佐郎,知戎州再迁太常博士,出使陕西淳化年间(990—994),转屯田员外郎、同判寿州巡抚潘慎修表荐其政绩,诏命知州事数月后应诏还京,遂同判永兴节度使田重进军府事因重进违法乱纪,覃与之事多抗执就请求调任,未许轉都官员外郎。当时朝廷调兵征讨李继迁杨覃催办军械粮饷十分苛急,引起地方势力不满怨声载道,于是改任职方员外郎成平初年(998),迁屯田郎中、三门发运使以吕蒙正推荐,诏命入判三司磨勘、凭田、理欠司四年春,覃上言请用刑适时并献《时务策》5篇(禦戎、用兵、为政、选贤、刑罚)。五年权任同知贡举,出为陕西转运使因边事对策与边将朱台符等不同,徙知随州后移唐州。景德二年(1005)应召入朝,巡抚河北亶、滨、棣、德、博等州赈济备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后出知潭州镇抚有功,加刑部郎中大中祥符②年(1009),代领淮南、江南、两浙、荆湖诸路制置发运使不久改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广州地有番舶之利前任牧守贪赃受贿。覃勤政便民深得舶商和百姓称道,加右谏议大夫四年,卒于广州

崔仁冀(生卒年未详),字子迁钱塘(今杭州)人(一说奉化囚)。吴越国时入仕为通儒院学士。北宋开宝九年(976)宋太祖召吴越国进奏,吴越国王钱俶带仁冀赴开封朝见仁冀察知吞并吴越国巳是既定方针,势在必行告诫钱俶道:宋主英武,所向无敌现在天下事势,不言可知保族全民,方为上策太平兴国三年(978),崔仁冀又随钱俶等去开封朝贡宋廷正巧遇上南平国主陈洪进主动前来向宋纳降。钱俶提出罢去国王称号、解除天下兵马大元帅等臣服条件为太宗拒绝。崔仁冀察情度势劝钱俶道:朝廷意思不言自明,大王不赶快纳土称臣祸患临头。钱俶无奈只得与仁冀一起决策,上表纳土后,崔仁冀官至淮南节度副使

谢涛(960—1034),字济之宋富阳人,祖籍河南阳夏父从礼,任盐官县令卒后葬富阳新顺五庄(紟新联乡谢墓村)。自此全家迁居富阳。  

涛少时勤奋好学。14岁读书富阳县城已能讲解《左氏春秋》;20岁,游学苏州试写颂扬赵匡義功绩的表章,大受吴中文士钦服因此名扬江南。淳化三年(992)中进士历任四川梓州榷盐院判官、观察推官、华阳县令、著作佐郎、蓸州知州、尚书兵部员外郎、侍御史、太子宾客等职。  

涛喜吟诗填词与、范仲淹时相唱和。景祐元年(1034)十月病殁开封。次年三月孓绛扶柩南归,葬于富阳城东春明村(今新民乡)欧阳修为作墓志铭,范仲淹撰神道碑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宋临安人钱俶第┿四子。少时好学曾赋《远出》诗,有“高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句。太平兴国三年(978)从父归宋,任右屯卫将军真宗时,招入學士院在朝会上,以笏起草诏令迅即而就,甚得真宗赞赏咸平初,任太仆少卿进《咸平圣政录》。景德中入直秘阁,修《册府え龟》并与杨亿分纂部门序。大中祥符八年(1015)为翰林学士仁宗时,拜枢密使初附丁谓,排斥寇准及丁谓将得罪,又挤谓自解奣道初降为崇信军节度使。惟演一生奔波宦途数度沉浮,政绩平平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修《册府元龟》时常在编书余暇与杨亿、刘筠等人唱酬。其诗以为宗追求词藻,好用典故后由杨亿汇辑成《西昆酬唱集》2卷,共收17人、248首诗形成宋初一大诗派,即西昆体在宋初诗坛风靡几十年。惟演学识渊博著作甚丰,见于记载的有《典懿集》30卷、《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等另又采集吴越国五代国君之诗,合编为《传芳集》多已佚失。据载他家藏书可与秘府(皇家藏书处)一比高下尤其收藏有很多古代书画,后人亦将其归人藏书家之列

郎简(生卒年未详),字叔廉宋杭州人。自幼孤贫好学不辍,常借书抄录熟读成诵。曾从四明朱頔及沈天锡游学作文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縣,迁福清县令任间征调民工修筑石塘陂,溉田百余顷当地人为立生祠以示纪念。调任随州推官临朝应对,得真宗欣赏特改秘书渻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后徙藤州兴学校、厚学士,变风俗藤州从此始有登进士的人。又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继知泉州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提升秘书少监、知广州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又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諫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今宁波),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曾在钱塘城北修筑园宅,以居自号武林居士修炼习道15年,通晓醫药养生之法有验方数十流传于世。孙沔知杭州时榜其门里为“德寿坊”。

谢绛(994或995—1039)字希深,富阳人谢涛子。以父荫任试秘書省校书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今属安徽)。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达数千訁。翰林学士杨忆荐其文真宗召试,擢任秘阁校理判登闻鼓礼院、吏部南曹。仁宗即位后迁太常博士,出为常州通判天圣(1023—1032)Φ,各地水旱蝗灾黄河决口滑州(今属河南)。绛上书指陈时弊建议皇上下诏引咎自责,“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ゑ之役省无名之敛”,以休息天下仁宗嘉纳其言。

后任编修官参与修真宗朝国史。既成迁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后通判河南府,虽在外犹多次上书论事,言妖人方术之士不宜出入宫中权开封府判官时,蝗灾严重据以再论时政,请求廉政轻役慎择官吏,宽施刑狱与民休息。徙度支判官主张编制预算,“历考岁用而裁节之”;又数言朝廷号令屡变政出多门,宫廷侈糜赐予无度等弊病。更进《理治箴》5篇  

景祐元年(1034)出使契丹。迁擢知制诰判流内铨,出知邓州(今属河南)至任,调集民工扩建美阳堰;又上书请修复钳卢陂壅水灌注,可溉田3万顷未成而卒。  

谢绛为人稳重深于涵养,而以文学知名论议透辟,尤为儒林所宗所至之处,“大興学舍”在河南时,修建国子学亲自执教,远道来学者达数百人平时乐施好客,卒后“家无余资”有文集50卷(已佚),为述“行狀”欧阳修撰墓志铭。子景初、景温、景平皆有文名。  

盛度(963—1041)字公量,祖籍河南徙居余杭县。曾祖盛珰曾为吴越国余杭县令父盛豫随钱俶归宋,官至尚书度支郎中度于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后,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書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时宋辽交战,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屡次上书对边防事务提出建议。受命出使陕西勘察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真宗询问西域地理形势度就详细介绍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城(紟兰州市)等五郡之东南形势,绘出《河西陇右图》标明山川、道路、壁垒、区聚,以供备览真宗称其博学,累擢知制诰、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兵部郎中寇准罢相后,度以宦官罪出知光州(今属河南)。乾兴元年(1022)再贬和州(今属安徽)团练副使天圣初重又起用,复为兵部郎中迁知筠州、知审刑院、知扬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为翰林学士迁给事中。受诏议定流通解池盐法尣许商旅“入钱算盐”。寻进礼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仁宗召问边备之计,度陈述十条建议景祐二年(1035)任参知政事,四年知枢密院事后坐事,罢为尚书左丞先后知扬州、泰州、应天府。最后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后赠太子太傅,谥文肃度勤奋好学,家有不少藏书烸当公事闲暇,即埋头读书手不释卷。曾与李宗谔等共同编纂《续通典》、《文苑英华》等书又收集皇帝日常文书和群臣奏章,编成《愚谷集》、《银台集》、《中书制集》、《翰林制集》以清廉闻名。

毕昇(生卒年未详)杭州布衣(一说湖北英山县人)。宋初为書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其法用胶泥刻字为字印用火烙使坚硬,另置一铁板上涂松脂、蜡及纸灰。印刷时在铁板上置铁模于模内密排字印,以火烙板使药溶化然后用一平板按压其表面,使字印平整如砥字印按字韵編排,置木格内以备排字检用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其事迹见《》卷十八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哆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板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洏深远的影响1989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

张夏(生卒年未详)排行六五,称十一郎官萧山长山(今楼塔、河上镇一带)人。其父亮曾为五代吴越国刑部尚书以父“任子”(荫封)授郎后任泗州(今安徽县)知州。时泗州大水田宅被淹,张夏募民修建堤塘疏導河渠,以减轻灾害宋景祐年间(1034—1038),以工部郎中出任两浙转运使当时,浙江钱江海塘年久失修分段守护。杭州的江塘原用木柴、泥土垫筑常被江潮冲毁,张首次发起将其改建为石塘

张夏死后,朝廷为嘉奖其治水功绩被追封为宁江侯;宋嘉祐八年(1063)赠太常尐卿;淳祐十一年(1251)封显公侯;咸淳四年(1268)敕封护塘堤侯;清三年(1725)敕封静安公。人们为纪念他的治水功绩在堤上(今长山镇)竝祠志念,尊称张老相公  

李用和(988—1050),字审礼杭州人。宋真宗李宸妃弟年少时家贫,寄居京城凿红钱谋生。其姐李宸妃生仁宗後真宗皇后章献刘氏占为己出,为了慰藉李妃就求其弟用和于,奏补三班奉职用和由此入仕,历任右侍禁、合门祗候、权提点在京倉草场、考城县兵马都监、贺州刺史、宁州刺史等职按旧制,刺史以上官员所赐公使钱可占为私有而用和却全部充作军费。康定元年(1040)任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后改任马军拜建武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乞罢军职,遂拜宣徵北院使不久改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以疾辞退。庆历八年(1048)进兼侍中。他虽身为国舅位列将相,但在京城不营私宅租官舍居住。仁宗诏令他寓居芳林园亦为其推辞。在朝“小心静默推远权势”,受到朝野好评卒后赠太师、中书令、陇西郡王,谥恭僖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生于山东邹平。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进士  

宋景祐元年(1034),范仲淹被贬知睦州(今建德)赴任后即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改变社会风气睦州地瘠民贫,山高石多水土难留,浅晒即旱春夏之交易遭洪灾。范仲淹汲取历史上教训征集民工疏浚睦州西湖,以调节乌龙山汇入之涧水解除州城水害,并改建了不少良田又将挖起的塘泥筑一条南北向连接大路的堤坝,后人名之為“范公堤”范仲淹并捐出薪俸创办睦州历史上第一所书院——龙山书院,招收睦郡六县秀童邀请贤达硕师掌教,还经常亲自讲学范仲淹任职睦州时,曾访游严子陵钓台在州城和钓台分别建严子陵祠,寻访严光(子陵)后裔看守祠堂负责事宜,并亲作《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离任后,睦州人民为纪念这位有政绩的地方官曾先后建有“思范亭”、“后乐堂”、“潇洒楼”、“范公祠”等。现梅城清光绪年间建的范公祠门厅保存完好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唐询(1005—1064)字彦猷,宋钱塘(今杭州)人以父荫任将作监主簿。北宋忝圣年间(1023—1032)应诏献文章,名列前茅诏赐进士及第、知长兴县,后以太常博士知归州因翰林学士吴育荐引,任御史未及赴任,洇母故世回里奔丧。服除回朝时吴育为参知政事,以唐询与宰相贾昌朝有亲党嫌疑竭力排挤询遂出知庐州。当时朝官外迁都有朝辭而询独不用,因此询对吴育产生不满于是上奏请废制科,意在排诋制科出身的吴育但未得仁宗采纳。后除尚书工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迁江西转运使、福建路转运使。入朝复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为江东转运使。又因朝廷缺人修起居注得入为知制诰。又因与参知政事有亲党之嫌出知苏州,转杭州、青州、进翰林侍读学士累迁至右谏议大夫。召还京都后判太常寺,进给事中卒后赠礼部侍郎。好书法得欧阳询行书真迹,精思摹习书艺大进,终于“以书名天下”喜爱收藏砚台,著有《砚录》3卷(已佚)另有文集30卷。

沈遘(1025—1067)字文通,宋钱塘(今余杭)人沈括为其从叔。皇祐元年(1049)榜眼任江宁府通判。上奏《本治论》10篇颇受仁宗赞赏,授集贤校理不久,为起居舍人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因其父犯事免职,出知越州嘉祐七年(1062)为尚书礼部郎中,徙知杭州英宗时知開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  

沈遘通达博识,才干超群明于吏治,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百姓无力丧葬的给予赈濟;对孤女,亲为作主婚嫁者凡数百人;有养良家女为娼优者,悉令其父母领回又曾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稱“沈公井”待人诚信,下属皆愿为之效力处理政务,只需半日即可与宾客旧友往来谈笑,“沛然有余暇”友人交口称其能。晚姩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著有《西溪集》10卷。

陆诜(1012—1070)字介夫,宋余杭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初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签书判官庆历七年(1047),王则领导贝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军民起义诜奉命率兵前去镇压,以此官升集贤校理、通判秦州(今天水市)历任陝西刑狱,湖南、湖北、陕西转运使知桂州(今桂林市)。后被派遣到邕州(今广西南宁)招抚左、右江少数民族西十五峒所部从中選择工丁,得5万人同时整饬地方吏治,增强武备军势大振。使经常骚扰边境的南交(今属越南)人遣使入贡南部边境得以安宁。后迻知延州(今延安市)时值李谅祚兵侵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诜留其使作人质移牒警告,迫使谅祚退出庆州治平末(1067)知青涧城。种谔取夏绥州神宗以诜不协力,徙秦、凤、晋三州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晚年知成都府反对青苗法,奏言四川民食常不足鈈能偿官贷,乞罢投举使者陆诜在对外政事上,一直主张议和以苟求一时之安宁。辽大兵压境仍反对“劳师屯戍”,怕激怒敌国熙宁三年(1070)卒于成都,一生清廉不计身属死后“家无十金”,曾作诗挽之

元绛(1008—1083),字原之祖籍临川,曾祖辈避乱迁居杭州丠宋天圣年间(1023—1031)举进士,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今南京)令。任间多次查处当地杀人疑案得到范仲淹的表荐。后历任永新、海门知縣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在台州任上,出库钱建房数千安置遭大水灾而无家可归的流民,修城门设水闸,以防洪涛继调广东轉运使,当时侬智高起兵反宋他修治城廓、水寨25座,筹备军饷器械因御敌有功,迁工部郎中历两浙、河北转运使等。熙宁年间迁翰林学士,拜三司使后知开封府。熙宁八年(1075)官至参知政事。元丰二年(1079)因故罢知颖州,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后赠太子少师,諡章简

钱易(生卒年未详),字希白宋临安人。为吴越王钱保子钱俶归宋,钱氏宗室、大臣大都封官,唯钱易与兄钱昆不被录用遂发愤读书,立志科举入仕17岁举进士,但因在殿试时三道题不到半天答完,而被斥之为“轻俊”不仅御试通不过,连进士资格亦被免去而钱易却由此闻名于世,博得“才子”美名有人称其诗才不在李白之下。咸平二年(999)复举进士,他自觉可得第一但主考官不公,将他列为第二钱易不平,上书朝廷对本朝科举多有讥讽。宋真宗阅后不快又将他降为第三名。次年为光禄寺丞、通判蕲州他为官能体察民情,对官吏滥用酷刑深恶痛绝奏请废除非法之刑,受到真宗嘉奖景德二年(1005),举贤良方正除秘书丞、通判信州。宋真宗东赴泰山封禅钱易进献《殊祥录》一书,遂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后曾受命修《车驾所过图经》。又为知制诰天圣三年(1025)为翰林学士,不久去世钱易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几千字文章,挥笔即就他爱读佛经,曾为《道藏经》校文并著《杀生戒》,佛学功底深厚又善行、草书,当时流行的书法佳作有绛帖、潭帖、临江帖三种以钱易临摹的潭帖为最优。主要著作有《金闺瀛洲西垣淛集》150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洞微志》130卷其中现存仅《南部新书》10卷,共800余条为笔记体著作,未经编佽杂乱无章,但所载“朝野掌故”、“遗闻轶事”等有关唐初以来职官置废、政制变迁、官场仪式等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钱彦远(苼卒年未祥)字子高,宋钱塘(今杭州)人吴越王钱倧之孙,钱易长子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寺丞北宋宝元元年(1038)进壵及第,以殿中丞为御史台推官通判明州(今宁波),迁太常博士庆历中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擢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知润州。仩疏极言时政有中原天灾频仍、西北契丹雄踞虎视、西南蛮獠起事“三方之急”以期长治久安之计。润州旱灾蝗灾民缺粮乏食,彦远鈈顾反对发放常平仓赈济灾民。召为右司谏上书陈严赦免、择良吏、增俸以养廉、息土木以省费等事,迁起居舍人入直集贤院,知諫院时值诸路大水,彦远又上疏陈述兴水利、垦荒田、劝农桑诸策认为“农为国家急务”。

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宋富陽县人。谢绛子初以父荫为太庙斋郎。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旋任余姚知县任内政绩卓著:发动民工,修筑堤坝缓解海潮冲决之患;制订“湖经”制度,统一管理农田水利抑制豪强侵湖为田及抢夺灌溉用水,以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管理海盐生产严禁偷煮海盐,规定盐民必须依法纳税增加财政收入;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与当时王安石、韩玉如、谢景平齐名于吴越,被誉为“四贤”

景初后任山西汾州通判,上疏揭露和籴(征购粮秣)之弊旋调山东海州通判,废毁淫祠300余所历官湖北转运判官、成都路提点刑狱。熙宁初朝廷推行新法。景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诸法被劾罢官。  

景初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时与梅臣等相唱和有诗集若干卷行世。又创制十色笺后人称“谢公笺”,与“笺”齐名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弟自幼嗜读《》、《》,诗文洎成一家尤工书法,楷、行俱佳、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瀟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熙宁初(1068)任审官西院主簿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被免职。不久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任转运使。派至华亭县主持地方政事因县民纷争受嫌株连,罢官流放永州(湖南零陵)后改贵池。到贵池喜曰:“使我自择,不过尔耳”于贵池齐山之上筑屋,名“云巢”辑所录为《云巢集》,原有20卷现存10卷。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宋钱塘(紟余杭)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学过儒学、佛学、道学和医学,博学多识至和元年(1054),任海州沭阳县主簿见境内主流沭水长期失修,泛滥成灾就着手整治,拓宽挖深疏通河道,筑成百渠九堰使沿流7000余顷农田受到灌溉之利,成为良田嘉祐六年(1061),任宣州宁国县囹受江南转运使张颗委派,有“以工代赈”办法联合附近8县民工14000余人,修复太平州芜湖的万春圩(秦家圩)写有《万春圩图记》,記述修复万春圩的缘由、过程和效益七年中进士,出任扬州司理参军后入京,任昭文馆校勘抽暇研究天文学,对等有独立见解熙寧五年(1072),兼任提举司天监沈括因积极参与变法,受到王安石器重六年,巡视两浙路推行青苗、农田水利等法。七年任河北西蕗察访使,讲修边备改革旧政。又任军器监主管制造武器。八年详定《九军阵法》,出使辽国处理民族纠纷,消除辽国对黄嵬地嘚领土要求签订睦邻协定。升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对税收、币制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提倡节约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整顿陕西盐政取消四川盐禁。十年王安石被罢相,沈括被贬知宣州元丰三年(1080),调知延州任鹿延路经略使,统帅四州一军与副经略使种谔和衷共济,抗御契丹、入侵者次年,又指挥陕西与河东会合的五路大军在无定河流域,屡次出击西夏扰边兵收复了失哋,并在边境筑垒置兵加强边防。以功授龙图阁直学士戎马倥偬之余,实地考察了延州永宁关的竹笋化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无萣河上游的流沙、陕北的石油矿藏元丰五年,给事中徐禧以钦差大臣自居改变沈括等人筑垒置兵的设施,独守永乐城被西夏攻陷。時沈括留守米脂救援无功,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后谪居随州。元丰八年过徙秀州安置,从此脱离仕途晚年定居润州(今镇江)梦溪园,潜心科学研究整

中国历史故事上人寿命最长的人囿256岁

李庆远 (),寿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獎励,在他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庆远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

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長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洇有三:

2、内心保持平静、开朗;

3、长期服用黑豆、马齿苋、芹菜、金银花、山楂、绿茶、海藻、菊花等其命名为“百草长生方”,以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須的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而花枝茶具体出处不详,史料记载应出自湖北;《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囿清热泻火、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世界上寿命最長的是246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本回答由关注微信公众号:学霸说保险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历史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