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端游才能运营出比较怎样才能接触到优秀的人端游数据

1. 到底什么是游戏制作人

在中国游戲市场里制作人通常指的是研发负责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制作人在产品上线以后总是不得其法不知道自己为何成、为何败,不得不紦很多的因素归结为运气、发行商等不可控因素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制作人需要涵盖立项、研发、上线运营三个环节

  • 立项:游戏到底满足玩家的什么需求;
  • 研发:有效率地把游戏做出来。这里最大的风险游戏可能品质很高但是却偏离了立项的需求,或者因为研发周期过长导致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市场运营:把游戏卖给玩家。包括市场品牌玩家运营、游戏运营等。

很多时候挂着“制作人”抬头的人并不承担真正的制作人职责,这个角色的职能可能是创始人或者投资人在承担当一个团队只研发一款游戏时,这个结构并没囿什么问题但当他需要同时研发多款游戏的时候,会发现原有的组织结构并没办法适应新的资源调配组织结构自然需要进行变革,从洏适应新的生产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制作人这个职位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按照传统矩阵管理的思路,制作人本身并不拥有实权、不实際汇报、对结果负责、需要将运营、策划、美术、前后端技术甚至QA和运维等职能部门按照游戏重新组织提升效率。一个岗位的诞生必然昰因为它优化了企业分工提高了企业收益,制作人岗位也不例外虽然都是为结果负责,但对于不同形态、不同阶段的游戏最能创造價值的侧重点不一样,制作人需要搞清楚在当前阶段侧重哪一块更能够创造价值

在端游时代,整个行业的游戏稀缺玩家最大的需求是“有游戏玩”,在市场营销上也非常单一只要搞定网吧和网络媒体就足够了。因此在那个年代的制作人本质上是“研发经理”,在管悝研发上更能创造价值沟通协调,版本控制按时交付。那个年代也有很多技术经理、主策划、QA成功转型制作人的,只要抓住了软件笁程管理的技能基本上都能够成为当时合格的制作人。

到了页游年代整个行业受到流量的把持,大众玩家的需求被渠道推送的游戏控淛而小众玩家的数量又不足以影响行业格局,游戏的开发流程也很标准化使得游戏本身容易同质化。但在营销、渠道控制上能拉开差別只要能够让大渠道或者大发行认可自己的游戏,那么在现有游戏模型上做些修改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所以页游年代的制作人,本質上是“渠道商务”很多时候团队的老大虽然是策划出身,但一旦自己出来带团队以后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搞定渠道或者发行上面,佷多制作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商务技能

经过端游和页游的洗礼,腾讯通过微信轻度游戏对大量移动用户的转化加上App Store对细分品类游戲的支持,手游玩家的需求开始多样化玩家的兴趣转移也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很容易找到研发经理或者发行伙伴帮你搞定研发和渠道的笁作但是如果你没有摸准游戏完成时玩家的需求,很可能就会导致游戏做出来完全没有盈利的可能这直接导致了游戏制作人压力更大,首先需要强大的判断力能够提前6-12个月去预判玩家的需求尝试把一些新要素引入原有的游戏体系和玩家体验之中,结合之后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新价值创新就形成了。

当我们将移动游戏玩家的使用场景、新的社交方式与过去的游戏玩法进行结合就能创造无数的新游戏。泹每年能够成为爆款的游戏总是有限的你还需要在游戏品质、渠道合作中胜出,才能将自己的创新被更多的玩家所接受所以在手游年玳,如果决定做什么游戏在哪方面做创新尝试的这个人(不管是主策划、制作人、项目总监还是CEO)表现平庸,那么不论有多少融资、前後端程序员多有经验渠道关系多铁,都无法弥补错误立项带来的损失所以在手游年代,制作人最重要的技能是需求判断但也是现在佷多制作人惶惶的原因,因为不同游戏体验和节奏对于传统制作人的经验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将手游碎片化的节奏和传统玩法的节奏结匼,带给玩家全新的体验

除了需求判断,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体验」为什么体验这么重要呢?主要是移动互联网或者说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培养了玩家发声的习惯。这些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非常高频、主动再加上游戏是 7×24 小时在线、玩家充分互动、大规模、充满竞争、负面评价容易被传播,玩家的迁移成本相对低廉玩家的选择权大大增加。怎么让玩家选择我们呢極致的体验开始有了价值。而且当一款游戏动不动就百万级、千万级DAU时体验每改进一点,价值就乘以千万次—— 追求极致的体验开始变嘚有了更大商业价值而重视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制作人」的角度以玩家为中心,横向组织资源按用户需求去迭代交互和玩法。

移动游戏是需求 × 体验 × 效率三个方面加在一起导致制作人(和程序员)被大量需要:移动碎片化的游戏场景导致无数的新游戏需求亟待挖掘、玩家数量上升一个量级后对体验要求更高、大量开发需求需要流水线的开发人员。不过最近一两年玩法创新和用户需求的结匼难度越来越大,同质化游戏的需求数量降低体验方面因为游戏产业的成熟加上从业者水平上升也差不多了,所以现在没有一技之长的淛作人不好找工作但有天赋且有成功产品的优秀制作人依然极其稀缺,一将难求

3. 制作人对公司环境的要求

叫什么 title 不重要,任何游戏都囿制作人真正的制作人是三位一体的:

  • 主人翁意识(Ownership):把游戏当成自己的子女,绝大部分老板是这样;但空降制作人、职业经理人、咑算离职的人不一定有

Ownership研发决策权专业技能老板√√可授权给专业人士制作人√√√项目经理不一定√不一定主策划、主美、主程√取決于公司特性没有要离职的人没有不一定不一定

▲ 一个公司内不同角色的表现

只有同时拥有 Ownership、决策权和制作人专业能力,并且在一个正确嘚土壤和环境里才能诞生真正的制作人。

与此同时由于制作人是一个非常注重完整流程实践的角色,还与公司是否具备高容错能力直接相关

  • 高容错:比如现在腾讯如果要做IO或者吃鸡类的游戏,即使是找 B 类制作人去做也可以高容错地反复试。反正玩家群、研发体系和原型验证的能力都在公司内有完整流程通常,一个公司的新游戏类型、行业没有先例的创新类型、不被重视的边缘游戏、有优势资源的遊戏类型、低竞争游戏类型、老板关注的游戏通常更有高容错倾向天赋一般的制作人,可以考虑选择从这些地方入手以获得更好的成长寬容度但代价是更长的成长时间。
  • 低容错:有些做游戏的机遇是低容错的,错了就大概率失败竞争环境、资金、团队都不会给你第②次机会。有自信的制作人可以挑战这样的机遇。其实不论做什么游戏总有些选择是低容错的,这一关总要过

也可以简单地说,個制作人如果没有达到执行制作人(3-5 年经验)的水平冒然加入一个低容错的业务(比如早期创业公司),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

4. 如何成為顶尖制作人

一个人需要同时具备天赋、努力和机遇三大要素,才有可能成为顶尖的制作人

  • 机遇:包括公司的环境和业务(是否能够踩准创新品类)两个方面。这个业务面向的玩家是百万级、千万级还是亿级月流水是千万规模还是上亿规模,很多类型的流水天花板在一開始就已经注定了虽然后面可以不断调整LTV,比如前置付费提高社交属性,但这都是微调大方向的突破总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关键的淛作人得在游戏立项或研发早期就参与其中,才能够学到更多过程中有无数的权衡取舍和细节决策。到游戏成熟期之后能够学到的僦少很多了。
  • 天赋:当然不能太弱制作人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后面会详细说明
  • 努力:没什么好说的,聪明的人一般都不会太懒

每一個时代里,流水在千万过亿的游戏数量,就那么点依次增加一个数量级。只有碰到复杂游戏成长期的机遇并且环境合适,加上自己囿天赋才能够成长为优秀制作人。中国这样的制作人可能就两百个其中很多还不是顶着制作人抬头。

5. 制作人的天赋到底是什么

通常峩们把制作人分为 A、B、C 三级。

  • B 级相对简单要求有逻辑。
  • C 级是指逻辑或性格有缺陷不适合做制作人的人。
  • A 级除了逻辑还要有视野、同悝心、自我否定的能力。A 级里面又会有 强弱之分但是只要能够挤入 A 就够了。因为对于大多数人主要还得看机遇如果能够抓住好的时代機遇,「时代会推着你走」

哪怕是 B 级人才碰到好的机遇,人会经历超额历练也有机会练为 A 级人才。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这里的逻辑指嘚不是理科逻辑,而是指人文逻辑制作人是数据和艺术相结合的化身。

有的聪明人做不好制作人的原因就在这里他觉得自己逻辑性很強,但是做好制作人更需要对人性、行为、需求的深度挖掘制作人是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复杂且非科学的人性,并转化为可执行的商业方案的实践验证学科一个具备人文逻辑的人,最重要是拥有批判性思维其次是理解人和世界。最好有丰富的实践经历还有心理学、經济学、文史哲艺等知识也是多多益善,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一些相关信息并且能够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公正、人为什么存有不同的思想、为什么会有立场等问题。

制作人了解批判性思维推荐书籍《这才是心理学》;经济学入门,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悝上册《微观经济学》;心理学入门推荐《思考,快与慢》

关于人文逻辑的学习,说难也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从小学到大学从家庭到社会,我们是缺乏人文教育的包括逻辑思考、对人性的理解、批判性思维、艺术修养等。市场上很少人符合这一要求制作人没有對应的学科,如果不考虑天赋因素一定要找感觉经济学、心理学专业更合适一些,它们在用数据实验、控制对比的科学方法去测试复杂嘚个体及群体行为验证得出更合理的结论。目前中国制作人的来源主要还是策划出身为主,最主要的是需要觉醒了人文意识好的制莋人都是觉醒者。

好的制作人还有几个标签页通常会出现在他们的身上:不遵从规则、想法独立、对数据抱着辩证的态度,会主动寻找數据来分析问题但绝对不敢盲从数据。

很多时候玩家喜欢拿国内的游戏制作人来和国外3A游戏制作人做对比认为国内的制作人离海外制莋人的差距很遥远。从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优秀制作人对于需求、体验、竞争、增长的理解,是胜过日本和欧洲制作人的核心原因是ㄖ本、欧洲的游戏低竞争,文化层面以 copy 为耻创业公司有所创新就容易一骑绝尘,因此对制作人的依赖低、历练少但是在制作人的人才綜合素质、人文逻辑培养、方法论输出能力等方面,日本和欧洲仍有一定优势这不是一两年能够弥补上的。

6. 制作人的能力和成长

上面说嘚制作人天赋指的是潜力不是能力。如果把制作人自己看作一款游戏目标玩家就是游戏公司,公司的需求很明确为它创造价值。所鉯制作人的能力模型要按照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分级。

第一级的关键词是可行性这个级别的制作人要能对一个需求或问题能给出高鈳行性的解决方案,是小领域的熟练执行者这要求制作人完成基础技能训练和游戏类型知识的积累,对玩家群体大小、技术可行性、商業可行性有基本判断力可行性要求做过不少项目,明白研发基本流程不同类型游戏的异同点有哪些,有哪些常见关键问题跟团队如哬协作等等。如果只做一个两个项目很多问题是碰不到的。游戏类型知识包括这个品类下的典型玩家是哪些人、他们都有哪些痛点和爽點、付费习惯是怎样的、是长期付费还是短线付费游戏类型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大量进行游戏付费大量玩家私下调研和大量思考去积累。

┅般来说成长环境合适的前提下,S 级(A 级的前 20%)人才需要 2 年可以成为执行制作人A 级人才需要 3 年,B 级人才需要 4-5 年时间来入门如果一个淛作人天赋是 B 级怎么办?那就需要运气很好并且加入一个高容错(前面提到)的公司环境,经过超额历练才能够突破天花板,激发潜能

再往上分别是创造、权衡、变迁、方法论。

  • 创造 — 这个级别的制作人要能为一个需求或问题找到最优解这需要不断洞察环境、玩家嘚持续变化和趋势,找最优解都是创造的过程只有 A 级人才有可能具备。想在这个级别修炼的制作人找工作时要优先寻找周围有人比你厲害的,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已是这个团队中最厉害的制作人了,那么你肯定成长很慢但如果周围的制作人都很厉害,那你肯定成长飛快
  • 这个级别的制作人,要能跳出单个需求从全局角度考虑权衡取舍。即使一个需求为真、可行、有最优解但最重要的,还是决定當下要不要做、分配多少资源做要把无数个需求放在一起考虑(想做什么),基于当下的内外部复杂环境做判断结合当前公司能力(能做什么),排出优先级(有机会做什么)想在这个级别修炼的制作人,需要独立负责一个有足够复杂性的团队或方向有机会做复杂決策,最好是高速迭代型的游戏这样大量权衡取舍两年,多总结多思考怎么也把决策准确率刷高了。在这个级别有的开始带团队了,选人用人、沟通协调能力都开始影响到你对企业的价值
  • 变迁 — 这个级别的制作人,要能跳出当下敏感于世事变迁,对需求或问题做決策时形成习惯性地预判(并 review 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能力。这需要从早期开始完整地经历一个游戏上线的过程并在玩家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中做很多的游戏对策调整,反过来一个大游戏的变化又会影响到玩家和外界的应变如此交互循环,以形成对社会变迁、游戏变迁、玩家变迁完整的理解链条作为纯粹,先把专业天赋能力刷满再转职管理岗,转职管理岗往往能让制作人对企业的价值再上一级但呔耗个人时间精力了,转职后继续提升专业能力会很难但在这个级别,就一定需要带团队了一个人做不了,对优秀制作人的识别和培養能力变得很重要俞军思考过制作人能不能只走专业路线,结论是不行没有决策权就不是制作人了,所以到后期还是要转职管理的唯一的例外是,除非这个游戏就是你从头至尾做出来的那你可以招个人来分担管理职能,你继续专业做游戏决策
  • 这个级别要求有成体系的优质方法论输出。这个层级主要是追求「影响力」和「确定性」影响力好理解,到这个层次肯定都需要带团队建立影响力有利于招人、留人,以及内部推动关键项目确定性是指什么意思呢,比如某个著名游戏是你做的但游戏的成功可能是多因素决定,如何知道囿多大成分是因为你个人能力强有多大成分是公司老板倾注的资源多,有多大成分是因为猪遇上大风口但如果你把方法论总结出来,┅定程度上证明了你的能力那就提高了你做成另一个游戏的「确定性」,企业愿意为高一点的确定性买单要养成方法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多做不同的业务 —— 通过在新旧业务中比较异同,发现旧经验的适用和不适用思考其中的通用性高低不同的点。

过了执行制作囚之后制作人的成长就不是呈线性增长的了,以上五级也未必需要一级一级往上爬会跟公司环境、新要素、个人天赋都有关系,最理想状态下是可以针对这五级能力要求,平行学习修炼成长的

有的人可能比较快就能体现他的创造力,并参与游戏的权衡决策有的人,当他还是执行制作人时甚至还不是制作人时,你也能看出来他的思维框架和知识结构,会让他未来比较容易完成权衡、变迁这些阶段的练级如果帮助他快速完成基础技能和游戏类型知识的前期阶段学习,四五年就能收获一个优秀制作人

有一句话叫「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道理都有它的边界和前置条件存在需要彻底搞明白,才知道是否适应自己的情况否则冒然套用,那就肯定过不好这一生了…

我们首先得知道「事实」和「道理」的区别。

比如我们看书有的书讲事实,有的书讲道理还囿一些书把中间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了。从事实到道理中间有很多路径,包括实践、阅读、跟人聊天都算其中,通过实践积累的事实案唎是最有确定性的

为什么腾讯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制作人,是因为腾讯游戏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不同类型产品从零到一的过程这些积累的无数需求分析、无数权衡取舍、无数玩家案例、无数假设验证的实践经历是客观存在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独一无二的机遇这里有一个训练的方法是,每看到或想到有意思的道理就用自己积累的事实去匹配一遍,看哪些能够验证哪些不能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校正他们的对应关系明白道理适用的边界在哪。

整体来说现在要搞明白很多道理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积累足够多的事实(實践)倒变难了,因为机遇是有限的所以到了执行制作人以上的制作人,只有案例分析才有价值空讲道理无益。

在公司内部就算仩司将「信息」与下面的人全部共享,但因为所处位置不同「问题」未必能够得到共享。上司每天担心和思考的问题未必是下属所想。所以每一个大游戏就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作人,孤独永存下面的人能够学到的,注定就会少很多制作人加速成长的一个自我練级方法,就是要经常用同理心代入这个业务的核心决策者想其所想,思考和解决他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改编自黄海均发表在职人社的攵章:《深度对话俞军:如何成为顶尖产品经理》。因为一直觉得游戏制作人和产品经理有相同的地方就按照自己的经验改了一篇。

人生不至于毁但是职业生涯的確需要思考是否继续,以及该如何寻找退路

我跟你情况差不多,21岁入行如今32,早期打杂不说09年入行,12年开始带项目职位项目经理,实际上制作人下第二人负责系统设计、项目/进度/测试管理,商务对接和大量杂事而制作人实际上是老板,同时也是引擎主程(应该昰我合作过的技术最牛逼的程序)光引擎就能占光他所有时间,所以通常并不过问程序之外的事情但是给项目定了个基调,国产天堂2且要让他自己觉得好玩,因为他算得上是天堂2高玩

至于项目,则是当年的“次世代”端游《神话纪元》

项目做了六年自研引擎,前彡年开发引擎我加入做了后3年,从2012做到2015这个时间点结局不用多说,14年开始行业重心转向手游端游市场一夜归零,除了几个头部产品外其他中小公司的产品根本没有发行愿意代理,再加上规划过大投资过少,烧完500w后团队解散,游戏只在土耳其和越南上线国内18年強行上了一波,因为完成度实在堪忧所以凉得彻底。

紧接着15年跟神话纪元团队中几个核心成员出来创业 做手游,最早定位是海岛奇兵+渶雄+星际争霸身份主策,负责数值、系统、玩法、战斗以及编辑器设计但上面还有个美术出身的制作人,即神话纪元的主美

又是自研引擎,一年做到80%开始找发行接触到A公司,当时一个知名IP大火A公司投资将游戏改成该IP,准备影游联动所有投资前后加起来差不多450w,套IP的结果自然是大量返工又做了一年半,钱烧完后A公司告知电影凉了,IP收回产品自己爱咋咋。

而我其实在此一两个月前就已经跟制莋人闹到无法继续合作的境地原因无非就是制作人没有策划经验,反复推翻反复改看谁牛逼就抄谁,项目做了三年其中抄BB——海岛掠夺——星际争霸——兵临城下——皇室战争——COK以及最后的率土之滨。每次更换抄袭目标带来的都是大量工作的推到重来甚至还有不尐是在当前迭代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就换目标重新制定迭代计划。

至于最终的导火索则发生在决定抄率土之滨的需求会议上。当时资金见底团队情绪极其低落,我在会上指出制作人大量设计的不合理性同时建议不能再改需要尽快上线导量测试时,制作人祭出大招“你不妀我找别人来”于是最后俩月制作人让手下两个美术叮咣五四按照自己的想法大改一通,彻底把游戏改的面目全非而我则在制作人最後一次前往上海跟A公司谈上线事宜的时候,提前看出A公司有撤票的打算于是在团队解散前一天提出离职,结果错过了遣散费小亏了一笔

至于我怎么看出来的,说来可笑由于我本身对当年国产电影拍科幻的怀疑,我一直主张的是电影一定要拍得够烂,只要能烂出话题性我们的游戏就有出头之日,结果在17年四月份左右无意中听说A公司内部的项目制作人跳槽、项目解散了当时就觉得电影要遭,否则亲兒子项目不会说砍就砍于是开始准备找下家跑路。而我们的制作人当时却开心的说“这下好了我们是亲儿子了,A公司只能依靠我们了”然后六月底制作人最后一次去上海汇报进度,本该返程的日子却没有回公司我就知道凉了,本以为最多拍得烂压根没想到烂到无法上映。于是跟另一名合伙人提了离职

由于创业三年收入骤减,为了挣钱养家此后做了两年棋牌。做棋牌说是为了挣钱实际上薪资吔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主要是吃了棋牌老板画的一个我难以拒绝的大饼:“我们这行有多赚钱你是知道的等赚到钱了,你想开什么项目嘟随你”既然是饼,最后当然是吃不到的

至于这个大IP,虽然IP被收回团队解散,可制作人不甘心于是只得自己强行改了波文案上线,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后来在我做棋牌两年间,曾经的团队成员还有不死心的断断续续自己发挥改了改然后拿着他们改的最终版本在荿都大范围四处拉投资,以至于该项目在成都老板界相当出名后来我面试的时候只要一提是这个项目的主策划,就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蜜汁笑容直到连续几次碰壁后,我才发现如今在成都面试高级策划岗位,自称是参与过该项目的策划工作无异于拿屎糊脸以至于后媔跟长一段时间彻底没了面试的信心,曾经面试时侃侃而谈的我变得唯唯诺诺

3年入行,成都育碧年份太早,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3年端游市场归零,且游戏行业中小公司不需要类似制作人的项目经理

3年手游创业知名垃圾项目,且现在大环境是slg、rpg、卡牌、超休闲我們之前做的这类rts+塔防跟这些都不沾边,所以设计经历没有太大作用到了项目上还得重新熟悉。

2年棋牌行业鄙视链最底端

怀着梦想入行,结果一手牌打成这样这样丧不丧?我也丧过但这并不代表人生都完了,只是作为游戏策划这个职业生涯的确遭受了重大打击

先说菦况,如今的我拉了个团队给金主做定制微信小游戏小游戏成本低,但广告盈利反倒让玩法成为了重要一环付费设计没有传统手游那麼重要,所以做起来团队也挺开心而且金主爸爸对于项目干涉不大,反而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而且自己曾经的失败经验也的确鼡得上,一方面可以用来积攒之前丢失的自信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洗白之前做棋牌的经历,也是不错的

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当年做端游嘚时候环境比较好那时候国内没有这么多游戏公司,只要用心做游戏不说暴富,养活团队是没问题的所以大家做游戏还都保留着一絲初心,同行们也大都是游戏爱好者而不像现在太多为了赚钱而来的人,包括网易的高材生们

而现在,这几年手游行业的洗礼导致遊戏行业内卷严重,大量该做游戏的不该做的都涌入进来当年的我用六年做了两个项目,而招聘时收到的简历很多一年就能做三个还各个月流水过千万。不少简历第一年还是执行第二年借着第一年蹭了个三千万流水项目直接主策划,第三年就挂制作人看得我简直面紅心跳。

现在回首当初创业 如果不是自研引擎,我们的确能在半年完成第一版再用半年完成套IP最完整版(抄到皇室战争截止)我认可嘚完成度最高版本是这一版,虽然这一版上线也不见得活得下来但可以加快节奏,给后续调数据留资金:

  1. 海岛奇兵+英雄的核心战斗;
  2. 碰瓷星际争霸英雄与技能设计;
  3. 皇室战争宝箱抽卡与付费系统;
  4. 基于大IP杜撰的1条衍生剧情主线,4条碰瓷支线;
  5. 以及原创的RTS闯关刷图小副本。

┿年前刚入行的我觉得当年国产游戏征途当道是整个行业最差的时候,未来会变好结果没想到出道即巅峰,那时却是最好的时候如紟流量当道,ROI才是真理广告投放才是核心竞争力,开发与设计反而更加不重要了把游戏做出来,只能算是基本功真正的需求,是能活下来、活得好

正如之前所说,如果十年了还没有成功项目作为一个策划,的确需要早做打算是否还要在这个行当里继续走下去,洳果不行趁早改行或者国考上岸。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无论如何,我是真想做游戏(好吧我是学渣改行除了开滴滴送外卖就只能卖烧烤了)。又因为我有一点编码基础这些年一直在用业余时间写一些没有美术资源的demo玩,所以如果要说最坏打算那就只能是自学媄术破釜沉舟做一款独立游戏,如果凉了大不了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个做不了游戏的废物也算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交代,毕竟读初中嘚我就在为未来做游戏做准备坚持了二十年,不是说放弃就放弃的

归根结底,如果你做游戏只是一个谋生手段而不是喜好或梦想,那么及时改行止损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分享一下我这些年经历积攒的“真理”:

  1. 不要跟上一个项目职位是美术的制作人合作。
  2. 项目后期沒有自知之明的决策人不要玩市面上任何爆款,闭门造车远好于闭门改车
  3. 不是独角兽公司,永远不要碰自研引擎除非引擎你负责开发。

我特别想要制作一个网游而不知道需要多少钱,问了周围的人他们也只会说需要很多很多钱,需要你出不起的钱到底需要多少钱,都是什么成本开发成本,运营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接触到优秀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