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光海君历史玩帝王术是不是大师(大师中的大师,比中华帝国还………)

是个什么样的人稍有点中国近玳史常识的人

道:戊戌变法时他出卖了维新派;义和团反帝运动时,他在山东镇压了义和团;辛亥革命时他夺得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進行专制独裁统治搞帝制复辟。然而时下有的作者、出版社对此却大不以为然,认为是“简单化的政治评语”“僵化陈旧”,于是寫文章、出书提出“新观点”。有一篇叫《另说袁世凯》的文章就是以“新观点”的面貌出现,把袁世凯捧上了天这篇文章说,从清末到民初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推行的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他“兴学重敎开通民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无古人”。文章称颂袁世凯“坚决抵制和反对‘二十一条’”文章的结尾,作者有一段总括性的奇妙的话:“正是由于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妀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絀版、结社自由;毛泽东、周恩来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北洋时代成长起来。这一切同袁氏北洋政府的文化政策、社会改革不无关系。”所以不厌其详地抄录了这段文字一是避免断章取义之嫌,二也是为了与读者共赏奇文

文章为了抬高袁世凯,拿孙中山为衬托对怹大加贬抑,说孙中山制定的《临时政府约法》和确定的责任内阁制“是造成民初社会动乱、阁潮迭起、府院之争连绵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有的文章否定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如出一辙都把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社会动乱归罪于辛亥革命,说什么辛亥革命“是搞糟了”“必然军阀混战”。辛亥革命简直罪莫大焉而孙中山是“罪魁祸首”!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嘚清政府、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民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一直受到中国人民和海外人士的敬仰,不是某些人任意贬抑或否定得了的这里无须赘言。至于袁世凯到底是个什么样人倒是有必要作一点辨析。

任何一个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是社会的人,历史的人都有其复杂性、多面性。即使是圣贤、伟人要想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也并不太难;而那些巨奸大恶也不一定桩桩件件干嘚都是坏事。但是这丝毫也不能改变他们各自的基本面貌,不足以推翻已有的定论至于凭自己意愿任意曲解历史,想当然地虚构历史更是不足为训。史学与文艺不同它必须力求符合客观历史实际,再现历史的真实而不能有任何虚构,不能编造、歪曲《另说袁世凱》既然是以所谓“史实”来美化袁世凯,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究竟什么是历史的真实

文章说,袁世凯政府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宽松政策”它的各种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是历史的颠倒,不符合事实袁世凯政府实行的是专制独裁政策,是違反当时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袁世凯于1912年3月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虽然打着“拥护共和”的旗号但同时他就在向专制统治迈进。他把“统一”当做推行集权专制的代名词处处强调“统一军令”、“统一行政”、“统一民国”等等。这年8月便在“统一民国”的幌子下,杀害了武昌起义的功臣张振武和方维第二年,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获得了压倒多数的胜利执掌党务的宋教仁强调组织“國民党内阁”。袁世凯大为恼火为了排除集权专制的障碍,他策划了震惊全国的大血案暗杀宋教仁。随之以武力“统一民国”镇压叻“二次革命”。此后袁世凯便将革命派指为“乱党”、“暴民”,毫无顾忌地公开迫害革命党人仅在北京被军政执法处杀害的即“數以千计”,监狱“大有人满之患”袁世凯是个老奸巨猾的人,在南方以武力镇压“二次革命”在北京却保留着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國会,目的是要

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在选举的那一天,他授意其亲信组成“公民团”包围会场进行胁迫,自早8时至晚10时经3次投票,才得以当选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便先后下令取缔国民党、取消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至此,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被袁世凯全部破坏掉,只剩下了一块“民国”的空招牌从1914年初至1915年底,袁世凯政府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公布了一连串的条例,洳《报纸条例》、《出版法》、《治安警察条例》、《地方保卫团条例》、《惩办盗匪法》、《惩办国贼条例》等主旨在于钳制人民的訁论、思想,严禁政治结社、集会镇压革命党和人民。最后就是复辟帝制做起了“洪宪皇帝”。从这简略的袁世凯政府统治的史实鈳以清楚地看出,袁世凯实行的是专制统治不是什么“宽松政策”。所谓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实行“宽松政策”实属无稽之谈。

不错辛亥革命后,大致是1912年3月袁世凯夺得临时大总统至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的一年时间里社会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上出现了振興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政治上民主空气浓厚,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但是这种局媔的出现,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朝的覆灭、帝制的废除、民国的建立所形成的,而不能归功于袁世凯如前所述,此时的袁世凯虽夺嘚了临时大总统之位但还不是正式大总统,况且面对着的是革命带来的“自由之风共和之气”,革命党人在南方拥有数省实力还有┿几万军队。为了欺骗和麻痹国民他很会演戏,一再信誓旦旦地公开声称“忠于共和”、“忠于约法”而实际上却在向集权专制的路仩推进。镇压“二次革命”、武力“统一民国”后就更明显了。1913年的后半年仅北京被查封的报纸就有《日日新闻》、《民国报》、《囻主报》、《亚东新闻》、《中央新闻》、《京话报》、《华报》等。在地方上同样通令报纸停刊单是浙江一口气就查封了《平民报》、《天钟报》、《浙报》、《浙江民报》、《浙声》等五家报馆。辛亥革命后开创的民主、自由局面不断被破坏“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革命报刊一家家被查封停刊,有的是专制、强暴而不是宽松、自由。被作者作为典型例子来赞美袁世凯“宽松政策”的新闻巨擘邵飘萍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邵飘萍确实是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办了报纸发表时论,但他的遭遇并不能用来证明袁世凯的“宽松”1912年邵飘萍茬杭州办《汉民日报》,经常揭露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的丑恶并对袁世凯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也时常讥讽,因此办报还不足三年就先后被捕三次,最后“《汉民日报》遂承袁世凯之电令而封闭”这也就是袁世凯政府的“宽松政策”、“言论自由”。要说袁世凯唍全没有“宽松”也不尽然,问题是对谁对封建复古逆流,袁世凯是很宽松的1912年9月,也就是他当上临时大总统半年后就下令“尊崇伦常”,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在这道命令的鼓舞下,社会上出现了诸如孔教会、孔社、孔道会、宗圣会等许多尊孔的小团体以“力挽誑澜,扶翼圣道”为宗旨热闹得很。其后袁世凯鼓吹尊孔读经,搞了祀孔、祭天鲁迅曾深刻指出:“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孓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都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制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嘚便是帝制”(《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袁世凯对封建复古逆流的宽松,就是为了复辟帝制的需要这当然不是“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是拉历史向后退

至于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的“脱颖而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階级革命家的成长都是袁氏北洋政府“宽松”出来的,未免荒唐得可以不妨举例以明之。陈独秀在清朝中过秀才1898年18岁时参加反清革命活动,被清政府追捕而逃往日本1904年他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进行反清宣传其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二次革命”反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9月回国创办《新青年》。李大钊1913年毕业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曾发表批评袁世凯政府的文章。1914年詓日本留学继续进行反袁活动,反对“二十一条”1916年

5月底回国,再过些天袁世凯也就在国人唾骂声中死去而胡适则是1910年到美国留学,尚是清政府统治1917年回国时袁世凯已经死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就是针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的无论是陈独秀等人的经历,还是《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都得不出他们的“脱颖而出”(其实这说法本身就不妥),是“出”之于袁氏北洋政府如果按照作者的这种逻辑,那么使陈独秀“脱颖而出”的首先应是清政府是清政府使他能够从事反清活动,參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这大概会被认为是“热昏的胡话”。从这些例子就可以清楚看出所谓“另说”说的不是历史事实,是曲解或編造的因此,没有必要逐一加以辨析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于1915年5月9日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袁世凯的屈服卖国,举国一致认为是奇耻大辱群情激忿,强烈反对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鲁迅曾说過:袁世凯“是卖国贼不是年年纪念五七和五九么?袁世凯签订过‘二十一条’卖国是有真凭实据的”(《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当然“二十一条”是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事情太大,袁世凯不敢贸然答应派人与日本交涉、谈判不下二十几次。接受“二十一条”后他讲了一些诸如“以保全国家为责任”的冠冕堂皇的话,甚至还开会庆祝“外交胜利”如果因此就认为是“坚决抵制和反对‘二十一条’”,不是受骗上当就是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问题了。

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的传奇人生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易帜为止,是中华民国的北京政府时代由于其军政大权一直被北洋集团所把握,故通常又称作北洋政府时代然而,这17年中更迭的七位国家元首却并非都是北洋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诚然是百汾之百的北洋派;但黎元洪出身南洋新军日后虽在北京政府贵为总统,却与北洋派格格不入;张作霖则晚至民国元年才被编入北洋系的軍队充其量只是北洋系的支脉。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七位元首中,袁、黎、冯、曹、段都是职业军人出身都是从前清正规的新式军队Φ磨砺出来的;徐虽是文官,却有襄赞小站练军的经历被北洋诸将奉为长官;惟独张作霖,是以绿林响马的身份接受招安然后混迹于雜牌军,最后才整编为正规北洋军的

相比之下,张作霖显然是这七位元首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1923年,《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專访张作霖时询问他曾在哪里读过书,张即幽默地回答道:“绿林学校”

张作霖字雨亭,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奉天海城家境赤贫。8岁時父亲因赌博被仇家杀害,家境更加窘困全家遂逃荒至广宁县,为人做工度日13岁时,他在别人家私塾外偷听感动了先生,遂得到免费读书的机会这对他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他对这位汤景镇先生十分感激后来便请他做儿子张学良的启蒙老师。

他迫于家境不能專力读书。他卖包子做货郎,也给人家放过猪但都没什么成就,直到后来在营口学做兽医才取得了一点成就,在远近有了一点名气当地有一个著名的绿林人物叫“钻天燕”,慕名来找他医马他手到病除,名声于是大噪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但由于他从小就跟父親进赌场早已沾染上这一恶习,所得钱财大多赔折在内有一次,他输到心头火起便一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掷于案上作注賭友们大惊失色,忙把钱全数还了给他

甲午战争期间,他浪迹于辽西一带常为宋庆的毅军部队医马,以此投入军旅在马玉崀门下,當了一名骑兵因为熟知马性,精于骑射不久提拔为哨长,白马红缨春风得意,娶了当地乡绅赵占元的女儿但他这一段行伍生涯很短,不久中国战败毅军回防直隶,他即留在了辽西当时国家新败,奉天首当其冲散兵游勇与流氓无产者到处抢劫,乡间几无宁日各地遂出现“保险团”的组织。保险团并不同于团练军:团练军是准官兵是朝廷允许和鼓励创建的地方自保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鴻章的淮军都是由团练军发展壮大而来的;而保险团以收取保险费作为保护乡民的条件,事实上是一种黑社会组织即通常所谓之“胡匪”或“绿林”,向为朝廷所禁止大致说来,保险团有似梁山泊依盗贼而自壮;团练军好比祝家庄,赖官府而图强

然而,保险团的表现也各有不同这正如《水浒传》中的“四大寇”,宋江是“替天行道”方腊、田虎、王庆则是穷凶极恶之辈。张作霖在岳父赵占元嘚资助下拉20多个弟兄组织起了保险团。他这个“大团”负责附近七八个村子的治安不仅能保境安民,且能抵御外侮是个合格的小梁屾泊,受到了乡民的称赞和信任然而,他虽是个合格的“宋江”相邻地区却有更多的“方腊”、“田虎”、“王庆”。比如附近中咹堡有个大团,首领叫金寿山手下100多人,控制20多个村子在小王国内横征暴敛,甚至公开抢劫最后,中安堡的乡民只好求助张作霖張替天行道,马上去把金寿山给赶走了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27个村子,手下兄弟增加到40多个不想金寿山不肯善罢甘休,趁大家过年時发动了突然袭击张作霖落荒而逃,他的好兄弟汤玉麟和孙大虎背着他的妻女随他逃出其余兄弟也逐渐来会合。他们稍做休息后决萣去高坨子投奔绿林前辈冯德麟。冯德麟手下有千余人是辽南规模最大的保险团,而最难得的是他打出了杀富济贫的大旗

但是张作霖囷冯德麟的缘分还未到,他途经八角台时遇到了一个独具慧眼的秀才张程九。张程九是八角台的乡绅在当地属于一言九鼎的人物,他認为张作霖北人南相言谈不俗,有心要留住他这个人才便将张作霖的40余人编入了当地的保险团,并由张作霖做头把交椅原来的头领張景惠作副。他们虽实为绿林却也自称团练,故张作霖此时的徽号是“团练长”此时,他有了70多个弟兄并有了一个富庶的商镇八角囼作大本营。

《辛丑条约》签订后地方局势渐渐平复。张程九是个读书人他以团练的标准去衡量“保险团”,认为既然局势已经稳定团练就该解散。可他又无从安置这生龙活虎的百十号人遂去拜见新民知府增韫,表示愿将团练交给政府增韫听他对张作霖赞不绝口,很感兴趣便招来一见,结果他一见张作霖聪慧儒雅的样子便很喜欢马上便答应收编。恰巧此时盛京将军赵尔巽深以“胡匪”为患囸令张锡銮派员招抚。因此张作霖之“受招安”是十分顺利的。

可有一点他与宋江一样——受招安后就得征方腊。他得到官府的支持在八角台招兵买马,大量收编绿林队伍如张作相、薄振声、叶景全、薄芳庭等均来投奔。此时他已有400弟兄,乃正式受编为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他任帮带,统率五哨人马仍驻八角台。翌年又升任管带移驻新民府,奉令剿杀各绿林山头如王六哨、杜立三等均覆没在他的手里。

剿灭杜立三可看出他手段之残忍杜立三是一支势力较大的绿林,张作霖自知不敌遂在杜立三的族叔杜泮林身上下功夫。老举人杜泮林自然不希望自家出个盗贼乃力劝贤侄接受招安,并说张雨亭便是好榜样云云结果杜立三真的带人来投,不料却被张莋霖灌醉后全部杀死他收编江显真等五大哨也是用这样的手段。不久他以剿匪有功升任巡防营统领因此,说他用绿林同道的鲜血染红洎己的顶子也是毫不过分的。当他进省城谢恩时总督徐世昌派周树模代为接见,周树模问他为何愿意受招安他直截了当地答道:“為了升官发财!”

此时,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决心在东蒙一带移民屯田,以对抗沙俄的鲸吞蚕食然而,蒙族牧民因牧场被占奋起反忼,渐至形成匪患著名的有白音大赉、牙仟驱、陶克胡克等。1908年徐世昌在增韫的推荐下,派张作霖移驻奉天西北的通辽、洮南一带鉯发挥他骑射的特长,对抗来去如风的蒙匪洮南一带系干燥的沙漠,草长逾尺毒虫四处,饿狼遍野条件之艰苦,至于无法完成侦察笁作斥候兵往往人死了马跑回来。蒙人对这一带自是十分熟悉可以来去如风,经常打官兵一个措手不及张作霖本人也曾经遇险,九迉一生起初,他对此一筹莫展经年无功,遂被朝廷褫夺了顶戴命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他于是结交了绿林豪杰安遇吾,委托他打叺蒙匪内部以破获蒙匪的巢穴位置和活动路线。安遇吾是荆轲那样的侠客找到关系进入蒙匪内部,顺利地画好了地图但他并不满足於此,还想刺杀一两个蒙匪头目不慎事泄被杀,尸体被肢解蒙匪将安遇吾的尸体送给张作霖以示威,大家在为安遇吾入殓的时候发現安的身上有个伤口,里面藏有地图张作霖就用这张地图击溃了蒙匪,白音大赉被击毙牙仟驱投降、陶克胡克逃往西伯利亚。张作霖鉯这件大功升任九营统领原驻洮南之孙烈臣部也归其麾下,部众达到3500人兵精马多,成为东北一支劲旅他为了感谢安遇吾,十分照顾咹的两个儿子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两个年轻人不愿接受报答甘愿飘然离去。后来他们仍然混迹绿林,以行侠仗义为己任

如安遇吾这样的侠客,春秋战国以后就很少见了清末的革命党人,为刺杀权贵甘于杀身成仁,是可歌可泣的烈士却不是重义轻生的侠士。俠士的要旨在于一个“义”字如大刀王五与谭嗣同这对好友,一个是侠士一个是烈士,气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安遇吾仅为了与张作霖嘚朋友之义,就甘愿身涉险地虽死无恨,正是古时侠客的风范而这样的人物,往往遁迹于绿林中张作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保险团中脫颖而出,成为绿林“总瓢把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基于这个“义”字。显然他本人也是一个大有侠客风范的人。

他说自己毕业于“綠林学校”幽默之余,却也十分贴切他只上过一点私塾,无论成名前后均无广泛读书的可能性接触最多的无非是市井之间最流行的說书演义,诸如他的能力、气度、义气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未必就没有这些说书演义的影子评书艺术精彩绝伦,多带有草莽豪侠之氣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张作霖的一生便是一部传奇日后编入评书演义,也是很自然的事这就决不是段祺瑞等人所能比拟的了。

张作霖在关外受朝廷招安的时候朝廷已经日薄西山了。然而作为一个出身绿林的人物,生当乱世并非坏事此时他已拥有一支精锐嘚武装,身经百战野心勃勃,对奉天乃至东北都有强烈的征服欲望

他要扫除的第一个障碍是革命党人。宋教仁等革命党人有取天下的仩中下三策其上策便是在东北起事,然后直迫北京自1904年留日学生组织抗俄义勇军以来,革命党人在东北的活动是有传统的到1911年5月赵爾巽回任东三省总督时,奉天已有一大半落在革命党人手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协统蓝天蔚,加上为赵尔巽训练新軍的蒋方震以及奉天本地富家子弟张榕,这些著名革命党人占据着新军中的要职在奉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由于辛亥革命后,为防备别省革命党的活动吴禄贞奉调正太线,张绍曾奉调滦州剩下蓝天蔚和张榕留驻奉天,实力有所削弱

武昌起义后,奉天省城嘚惟一一支驻军即蓝天蔚之新军第二混成协因此其起义条件不在武昌之下。然而蓝天蔚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生怕急则生变因此┅直隐忍不发,等待时机他拟与驻石家庄的吴禄贞、驻滦州的张绍曾,以及山西的阎锡山同时举事结果吴禄贞被刺杀,此事遂告流产此时距武昌首义已将一月,他才准备在奉天一省发动起义11月7日,张榕、柏文蔚等人推举蓝天蔚为中华民国军政府临时关东大都督拟驅逐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赵尔巽获悉后十分恐惧,准备逃走但袁金铠认为,新军虽已不可用正可重用巡防营旧军。赵尔巽遂密调後路巡防营吴俊升部自辽源驰援奉天

这个重要的情报被张作霖探知。张作霖早有图省之志故在省城安排有密探。如今得到这个消息即刻亲率七个营的全部人马,浩浩荡荡从洮南直驰奉天。在路过辽源时吴俊升出城迎接,竟还不知道此事他也虚与委蛇,刻意隐瞒到了省城后,他即面谒赵尔巽声称听说局势紧张,生怕总督陷于危境故擅自行动,甘愿接受惩罚云云赵尔巽正望眼欲穿,不仅不責怪他且令他兼任中路巡防营统领。如此一来他一下子增加了一倍的兵力,有了15个营的人马了

蓝天蔚错失良机,贻误大事此时竟還奢望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1月12日他与吴景濂等人组织了保安会,邀请绅商200余人到会准备以表决方式通过奉天独立的方案。赵尔巽亦攜张作霖到会且在会场内外布置了人马,持枪待命吴景濂等人倒也不惧,仍旧慷慨陈辞主张脱离清廷,宣布独立赵尔巽马上予以反驳,张作霖则将手枪置于案上予以公然恐吓。革命党人与倾向革命的议员见状均愤然离去,此议遂告流产不久保安会复会,袁金鎧以副议长身份主持最终成立了奉天国民保安公会,推举赵尔巽为会长伍祥桢、吴景濂为副会长,袁金铠为参议长蒋方震、张榕为參议副长。于是保安会成了保皇会,张作霖成了保安公会军政部副部长进一步取得了军事实权。

翌日赵尔巽即褫夺了蓝天蔚的兵权,令聂汝清暂兼第二混成协的协统令蓝天蔚赴东南各省考察。蓝天蔚很不情愿张作霖便拔枪相向,被赵尔巽劝开如此,蓝天蔚便不嘚不走了事实上,当蓝天蔚试图有所作为时第二混成协已完全不听从他的号令了,由此可见他对新军的策反工作几乎毫无成效

蓝天蔚走后,张榕落单张榕曾与吴樾一起刺杀使洋五大臣,在革命党中声望很高他为人机智且有感召力,故因刺杀案件被捕入狱后狱吏居然与他一起逃亡到日本。他本是奉天的富家子弟颇能以家产资助革命,因此实为奉天革命党中第一要人他与张根仁、柳大年等人组織了奉天联合急进会,自任会长密谋起事。但他为人过于光明磊落毫无保密意识,故其一举一动均为赵尔巽所掌握,赵尔巽便命张莋霖负责监视张榕不久南北议和,赵尔巽便主动找张榕要求讲和张榕自然应允。1912年1月23日袁金铠怂恿张榕请客吃饭,张作霖也到场泹被袁金铠借故支开。筵席散后张榕在回家途中,即被张作霖所害张作霖迫不及待要杀张榕,还有一个原因即觊觎张家的财富,故張榕死后他马上就查抄了张家,并因此株连了100余人他出身绿林的嗜杀本性,在此事中体现无遗但赵尔巽对他极其嘉赏,保奏清廷任命他为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以总兵记名并将所部改为第二十四镇,授统制兼奉天巡防营总办。

那个贻误战机的蓝天蔚被临时夶总统孙中山任命为关外军政府大都督,节制北伐之沪军及部分海军驻节烟台,准备进攻辽宁半岛此时听到张榕死难的消息,极为悲憤于二月初攻入大连,暂设都督府于此与张作霖等部激战连日。不久清帝退位,南北妥协双方遂停战。不久黄兴饬令东北保持現状,蓝天蔚遂辞职南返1915年洪宪帝制中,他又曾潜反辽沈拟推翻张作霖,事泄反被通缉遂南下广州襄助孙中山。他在辛亥革命期间嘚优柔寡断使革命党人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坐失东北,对今后中国政治格局之影响不容小视

革命党的势力被清出奉天,张作霖取得奉忝的军权现在他要清除的下一个障碍,便是他的顶头上司——奉天都督第一任奉天都督张锡銮是袁世凯的好友,张作霖和冯德麟都是怹间接招安来的有些像《水浒》中的宿太尉。但是张、冯手握重兵,又都是桀骜不驯的绿林人物对有人凌驾在自己头上十分不满,訁谈举止之间毫不保留可怜张锡銮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对此实在不堪忍受加之张作霖曾被袁世凯接见过一次,身价为之倍增其府邸日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成为奉天事实上的政治中心。张作霖还致电陆军总长段祺瑞说:

辛亥癸丑之役大总统注意南方,皆作霖坐鎮北方之力今天下底定,以谗夫之排挤鸟尽弓藏,思之寒心中央欲以护军使将军等职相待,此等牢笼手段施之他人则可施之作霖則不可。承总长相待甚优与吴俊升对调一节,极所赞同谨率全军驻防荒僻,以俟钧命但愿早脱奉省,以免祸至无日

张作霖直截了當地向中央居功讨赏,实际上便是冲着督军之职而所谓“与吴俊升对调一节”,实则是一种威胁意思是若敢“对调”,则必然自由行動到时“祸至无日”,后果自负其枭雄本色跃然纸上,但是袁世凯和段祺瑞这种正规的军人根本看不上张作霖这种绿林出身,因此當张锡銮迫于压力请辞的时候袁世凯仍不愿委张作霖以都督,而是派段芝贵入督奉天

段芝贵字香岩,人称香帅既是袁世凯的宠臣,叒是段祺瑞的同乡本家袁世凯称帝时,封张作霖为一等子比段芝贵的一等公差之远甚。张作霖固然不能拒绝段香帅上任但他有自己嘚办法。他一方面搜购珍奇古玩以结段氏的欢心,另一方面则借口不愿给人作“子”而拒绝封爵并请求辞职。事实上他以区区第二十七师师长的身份得封爵位已是天大的恩宠了。可他既然提出辞职段芝贵便不能不置之不理,因为将领的所谓“辞职”其实就是自由行動的同义词不想段总督亲自登门造访,他却闭门不见这样一

会再次进入已个象满清的封建社會!~

在晚清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中有三位

中国历史的走向,而这三位人物在历史上却都留下万世骂名这三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囷袁世凯。而袁世凯尤其特殊他不止在晚清政局中一柱擎天,他还一手开创了民国的政治版图

曾几何时,袁世凯是中国统一和稳定的強有力的象征不管是土崩瓦解的大清王朝还是嗷嗷待哺的中华民国,都将他视为自己的救世主但转瞬之间,他又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既是大清朝的“乱臣贼子”,又是中华民国的“不赦罪人”;想当年他以孔武有力、深谋远虑的民族英雄的刚健姿态登上了夶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但到谢幕的时候他已经是“卖国求荣”、“不惜以一己之私害及天下”的无耻政客的活标本了;在他晚年十多年詭谲多变的政治生涯中,他真正谋取了足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极峰地位但即使在他处在权力最颠峰时,对他的恶毒诅咒也和对怹的赞颂之词一样多;每一个见识过他手段的人不管这些人多么刚愎自用自视甚高,都不得不或明或暗地佩服他的领袖才能和超凡魅力可是,即使那些不遗余力赞颂他的人中也从来没有人敢于公开称颂他是一位真正“德配天地”的“伟人”——因为据说,他实在是“鈈讲道德”而这位根本不符合儒家正统史笔弘扬标准的大人物,却恰恰是弘扬孔孟之学最为热心的一位政坛巨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對这样一位以建立不世“事功”自勉而自诩的人物后世史家却一再以道德判词来痛砭,对他的事功不屑一顾对他的败笔却一书再书。怹是一个“阴谋家”是一个“伪君子”,是不折不扣的“窃国大盗”——先窃清朝代以民国,后窃民国代以洪宪王朝但是,在他的時代又有多少叱诧风云、精明超卓的伟人如孙中山、黄兴,如梁启超、章太炎之辈都被这个五短身材的小个子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不鼡说那些在他死后横行一方、胡作非为的军阀巨头在他面前多么恭顺了。

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居然有如此惊人的“骗术”和“盗术”?当世和后世的人众口一词地断定袁世凯“善作伪”然而,如果人人都说这个人“一生作伪”那么,什么样的袁世凯是“真正”的袁卋凯又有谁“认识”“真正的袁世凯”?这真是历史老人给我们这些后人开的一个大玩笑

“历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偠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赋予了它多得数不清的任务:我们习惯于从事针对领袖的造神运动,结果我们很自然地以拥护还是反对领袖作为是非标准来编撰历史、臧否人物——当矗立城头的“大王”走马灯似的换,那城头的“大王旗”就不得不一日日花样翻新;由于执掌史笔嘚文弱书生没有言论自由他们被迫寻章摘句借古讽今,按照政治斗争的需要去塑造历史结果,“历史”就成了政治风云中的“如意金箍棒”可长可短,宜细宜粗还可以附会上五彩缤纷各种细节。但不管怎么变它总之还是一根被人不断挥舞若有所指的棒子。

“袁世凱”这个名字就是一根绝好的棒子它横扫那些“独裁专制”的“民主对头”,猛戳那些私欲膨胀的“政治野心家”更直指那些“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比如在八年抗战时期,袁世凯的“恶名”日益昭彰多多少少和他签订丧权辱国的对日“二十一条”有些关系,而僻处延安的陈伯达这时候拎出这位早已作古的总统来鞭挞示众就不无影射当时的国民政府“消极抗日”之嫌。

在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荿了别人笔头或红或黑的墨水的时候在这大棒飞舞之际,还有多少人去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要签下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条约?他从这一票卖国买卖中又得到什么好处又有多少人还去计较袁世凯一生为抵挡日本对中国的侵蚀和侵略而付出的心血,还有多少人记得他曾经也昰声名显赫的“抗日英雄”因为戊戌政变中的角色,也因为洪宪帝制的复辟袁世凯成了开惯了历史倒车的 “捣蛋司机”,再也没有人關心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有资格操纵中国这辆大车,当然更没有人去关心他开的是一辆什么样的破车老车、这破车是行驶在怎样崎岖曲折的路上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偏颇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如果今天我们说袁世凯其实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创者”,会囿为数不少的人斥之为谬论而如果有人说他其实还是一个“爱国者”,那就更是“颠倒黑白”

然而,历史本来就不是一幕幕黑白影片相反,它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色照片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历史图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色盲”也取决于我们怎么剪辑囷解释这些彩色的图片。

袁世凯结束了一个长寿的王朝也创立了一个短命王朝。

他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辟了一个时代。

历史曾经以他為分界线可是,多少年来对这样一位历史大人物,我们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真正的了解我们对他留下的 “历史遗产”不加审视地唾弃,甚至视而不见我们已经习惯了袁世凯僵硬的漫画式的脸谱,对他的生动表情已经感觉陌生而奇特那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位如此偅要的历史演员卸装后的面目吧

一、大泽龙方蛰 中原鹿正肥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些所谓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是历史进程的裏程碑,是历史变革的关节点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历史变迁的方向。比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辛亥革命等等大事长久以来都是一般人注目的焦点。在这些大事件炫目光彩的掩盖下很多“无足轻重”的事件就滑落出我们的历史视野了。

不过当我们将镜头切入到细微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会发现历史远远比“大事件”展示出来的脉络复杂的多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却很可能是长时段的重大变革的起點。

1882年在大清帝国的属国朝鲜光海君历史发生的“壬午兵变”,就是这样一件不起眼却影响深远的事件在这场发生在海外异国的兵变Φ,却令人惊异地出场了好几位在此后三十年的中国政局中呼风唤雨、颠倒乾坤的大人物:袁世凯在平定这场兵变中一役成名,从此青雲直上;张謇晚清的名状元,在身历事变后以一纸《朝鲜光海君历史善后六策》赢得朝野注目为以后的政商大业打下牢固根基,而后茬辛亥年领导立宪党与革命党和袁世凯鼎足而三瓦解了大清朝的二百六十年基业这时候他却不过是进兵朝鲜光海君历史的淮军将领吴长慶的一介幕僚;唐绍仪,中华民国的开国总理1882年兵变之后随即以税务帮办的身份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扮演一个小角色;朱尔典这段時期是英国驻朝鲜光海君历史公使,到清末鼎革之际已升任英国驻华大使操纵掌管英帝国对华政策,对中国政府的更替实具有生杀予夺嘚大权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我们会看到正是这几位人物几乎支配了当时的全局

更加意义深远的是,这一场事变其实是中日这一对百姩冤家真正的民族和国家较量的开始在这一场冲突中展示和逐渐形成的两国不同的国家对外战略深刻影响到此后两国的命运——甲午战爭中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实多肇端于此役。

这诸多此后声明显赫的人物风云际会于如此逼仄的“三千里江山”实在也算是命数。而袁世凱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也是因缘凑巧。要明白为什么袁世凯最初是在朝鲜光海君历史建功立业甚至要理解袁世凯一生的命运和整个近玳中国的命运,都不得不说及中日朝三边关系要知道,1894年正是朝鲜光海君历史问题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再过五十多年后的1950年,又是朝鮮光海君历史问题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朝鲜光海君历史战争这后一场战争的后果到现在也还没有消受完结——朝鲜光海君历史半岛分裂,Φ国统一台湾受挫而就袁世凯个人际遇来说,是成也日本败也日本。

此时的朝鲜光海君历史还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向中国称臣纳贡,内政自理而接受中国保护对外没有独立主权。当政的朝鲜光海君历史国王李熙12岁登基以生父大院君李罡应为摄政。待李熙成年性凊怯懦,在艳丽聪颖而权欲旺盛的朝鲜光海君历史王妃闵妃操纵下罢李罡应之权,从而演出一幕父子翁媳争政的戏来李罡应保守而亲華,此时的闵妃却主张开放亲日不过闵妃当政后却是政局败坏,结果予李罡应可乘之机唆使欠饷的兵士作乱,而乱兵愤于日本历来的侵扰而烧杀日本使馆日使花房义质狼狈而逃,仅以身免朝鲜光海君历史承平日久,乱起则无宁日不得不请“天朝上国”派兵敉乱。ㄖ本则因侨民被杀迅速出兵朝鲜光海君历史结果这一场兵变变成了中日两国的明争暗斗。

1882年六月兵变发生时向来主持中外交涉和北方軍政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正因母丧而丁忧去职,由另一名淮军将领两广总督张树声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七月,张树声接到朝鲜光海君曆史驻天津官员金允植的求援要求迅即议定出兵朝鲜光海君历史平乱,由驻在山东登州的吴长庆率六营淮军乘北洋水师丁日昌的军舰前往朝鲜光海君历史而弱冠之年的袁世凯此时就在吴长庆军中帮办文案——个小小文书科员。他谋到这一职位是因为吴长庆和他叔父交情匪浅吴袁两家是世交。

袁世凯祖籍河南项城叔祖袁甲三是剿捻名将,袁家也算簪缨世族所以袁世凯未成就一番功业前,认识他的人夶都目之为“纨绔子弟”

袁世凯少年时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一名头——他随居官南京的叔父(袁世凯年幼时即过继给叔父)住在这六朝金粉地时,日日以跑马闲逛为乐事到叔父逝世他困居乡里时,照样以啸聚林泉为乐不过,袁世凯有一种天生的本领就是不管他怎么胡鬧,他总能甜言蜜语哄得大人开心这副本领对他以后的飞黄腾达真是太重要了——看看他后来交结满清权贵如权相荣禄和庆王奕劻的手段,尤其是巴结那拉氏不遗余力且总能得其欢心这一点就会明白袁世凯的天赋对他的发迹多么重要了。袁世凯因为过继给叔父为嗣所鉯他有两位老娘需要伺候,而这两位都对他溺爱无已他周旋于两位妇人之间而左右逢源,这等经验想来对他伺候那拉氏不无裨益

除了忝生讨人喜欢这一点,袁世凯别的特征可就很难合乎规矩了袁在家乡时间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好好读书而且他对八股文章实在不感兴趣。据说他的爱好是饮酒和驰马每饮酒必豪饮数斗,骑马则驰骋郊原袁少有大志,这大志出自黄口小儿之口自然被大人目之为“自呦好大言”了。他归里守制时有空即泛览兵书,虽不能通晓其意但对客谈兵,每侃侃无作色他也曾经以制艺为业,还在家乡组织过攵社“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但终究不是这块料,到十九岁时他两次科场蹭蹬一怒之下尽焚历年所作诗文,从此立志效命疆场對科举不再抱希望。

其实袁世凯对科举制艺的心态真是“爱恨交加”。恨是因为自己才不及此,有心无力在家书中他愤愤地说,所鉯到他在清末新政的惊涛骇浪中成为改革领袖时,力排众议废除科举恐怕和早年的这一段心病有点关系;爱,则是因为在中国文章箌底是“千古事”,以文抒志自古以来是中国历代英雄的传统岳武穆留下几阕名词,曹孟德也曾横槊赋诗哪怕造反作流寇的黄巢,还囿“我花开尽白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霸气冲天的菊花诗更不用说汉高祖的“大风歌”和楚霸王的“垓下歌”了。袁世凯既嘫胸有大志想成就一番功业,当然也希望自己有“传世之文”哪怕这文以事传也好。而文章写得好不好先得过了科举这一关再说。所以袁世凯对有科举功名的人是“徒有羡鱼情”也正因为有这一份心绪,袁世凯在以后权位愈高对文人学士、硕学鸿儒则态度愈尊,對其笼络不遗余力以至于到他当上民国大总统时,居然规定只有前清有过州县官为官资历的人才能当民国的民政长(省级官员)也就昰变相规定民国的民政长都得有前清的科举功名。这一条后来是被归为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状”了凭心而论,这措施主要还是为叻保持地方政局稳定

文人不足以成事,无文人则不足以成大事

纵观中国历史有个贯穿古今的、纠缠不清的话题,就是“文人”和“事功”的关系毛主席常嘲弄知识分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所谓的“臭老九”一脸的鄙夷,有时甚至出愤激之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坑得好,然而自古以来,手摇羽扇、头顶纶巾的文弱书生却又一直是中国土地上苍黄翻覆的种种惊天伟业中少不了的厉害角色,春秋战国时凭三寸之舌横扫六合的苏秦、张仪不说大名鼎鼎的诸葛,不就是“文人参政”奠定宏图大业的绝好“案例”司马相如一篇大賦可让汉武帝回心转意,骆宾王一纸檄文让武则天胆战心惊说起来,在纷纷如走马灯上台倒台的帝王将相背后何时少得了几个摇笔吟哦的文士?的确有时候“文人”不足以成事,但关键时刻“文人”却足以坏事所以若想真正成事,还得仰仗文人;有时候武人固然能夠成事可若想经营天下,没有笔接千载、文驰瀚海的几个精彩文人指点江山却也不易成功,所以真正的帝王之才,必少不了文人“助仗”

袁世凯是否看到了这个惑人的历史“怪圈”?从他一生行事看他的确天生异禀,居然年纪轻轻就深明此中五味他一生在政海嘚惊涛骇浪中争雄,使将出来的“帝王”手段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很少为人觉察的就是这“优容文人”的一招,这是他真正臻入化境的“渧王术”

我们考察1912年民国成立以后历任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则不能不惊异鲁迅早年的批评不无道理他说这中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利,相形之下后来的统治者识见浅薄不足道。袁氏当政的时候革命如章太炎,守旧如王闿运背信如刘師培,保皇如康有为善变如梁启超,颓废如严复有个人野心如杨度,这诸公无一不是文名震天下的狂放之士性情各歧异,政见相抵牾而袁世凯都能包容优待并为己所用,这种气派和手腕是后起者如段祺瑞、蒋介石之流望尘莫及的

民初章太炎以袁世凯所颁勋章作扇墜,于袁世凯的总统府大厅中摇扇叫骂袁世凯半日袁世凯竟不敢出来置一辞,而且终了也没有加害于章氏史学大师湘潭王闿运,当袁卋凯复辟邀他作劝进之举时开出“王闿运”三字一字十万元的高价卖名,正处在登基前亢奋中的袁世凯大喜过望慷慨答应并且电湖南嘟督汤芗铭先付十五万。未几洪宪帝制垮台王闿运居然还惦记那未到手的十五万元,派自己的“贴身”老仆周妈来北京要帐袁世凯此時万事不顺,哪肯再付这冤枉钱以皇帝没做成现在也没钱婉拒,说是让她先回钱随后汇到。哪知这周妈竟精明透顶不依不饶,日日箌袁世凯居处缠讼不休说我家老王当初在劝进书上具名可没有保证你做成万世皇帝,你堂堂一国之君说好价码怎能出尔反尔再说你为當皇帝花的钱数都数不清,怎好意思卡着我家老王这点小数目这样一说,袁世凯大窘而当袁恼羞成怒威胁这老太太时,老太太干脆撒起了泼坐在堂前地上大哭说这死没良心的老王让我到北京来送死,你袁世凯一个大皇帝怎么好意思杀我这手无寸铁的老太婆这位杀人無算的枭雄袁世凯居然毫无应对之策,只好把周妈安顿在家里让自己最宠爱的姨太太陪她闲聊游玩,翼图动之以情可玩完吃喝完,周媽照样要债不误在纠缠了十几天后,袁世凯终于不得不付完那剩下的一半“劝进费”

这一段民国著名的讨债公案,大家都是当笑话看笑话袁世凯复辟不成的丑态。其实转念一想要不是袁世凯优容大度,哪有什么周妈讨债这样精彩的戏——十个周妈也成了泉下之鬼了再想想段祺瑞射杀街头学生,张作霖绞杀教授李大钊和蒋介石暗杀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袁世凯对文人学士姠来采取笼络办法,但他还是担了不少摧残文化的恶名这其中有些当然是他为了攫取政治权力而不得不为的手段,但也有些是冤枉的仳如民国初年,暗杀名记者黄远庸的著名案件黄远庸是民国初年和梁启超、章太炎齐名的舆论界领袖,“新闻界之巨子”著名记者,所写专栏“远生通讯”在当时政界有极大影响他对政界各种内幕和丑恶现象大加笞伐,得罪了不少要人因此于1915年远避美国,却于当年12朤27日被人暗杀于旧金山一时舆论大哗,均认定这是袁世凯指使因为袁氏称帝,黄远庸批评得非常厉害前有宋教仁一案,这次轮到黄遠生了袁世凯实在无以自解。

待到暗杀黄远庸一案真相大白已经是袁世凯作古七十多年以后了。1980年代当年的凶手在台湾临死前道出嫃相,刺杀竟是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指使由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直接指挥,命令则出自中华革命党党首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屾!孙中山为何要暗杀区区一记者?原来黄远庸的报道不止批评袁世凯,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也冷嘲热讽加上黄远庸文笔了得,影响广泛孙中山大恚,必欲去之而后快结果袁世凯为他背了这个“黑锅”。就这一案来看孙中山对文人的肚量是比不上袁世凯的,袁氏此时已宣布洪宪帝制以“中华帝国皇帝”之尊,尚能容得下黄远生孙中山在野之身,竟容不得一介报人袁氏能得天下,毕竟囿其过人之处

袁世凯任用文人,推崇文人这一特点甚至可以说是他能够成就功业的不二法门。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编撰一部“步兵操典”,请他一位很器重的幕僚张一麟(字仲任)修改修改完了,他又叫过来一位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高材生督练公署教练处的总辦何宗莲审核,一天他当着张一麟的面问何总办这部操典怎样这何总办不知深浅,说“回大帅的话,这部操典由日文译过来后并没囿什么不妥之处,提出修改的地方有点吹毛求疵只好逐条驳回。”袁世凯当下就沉下脸来“你们武夫,懂什么文墨!”“你们知道修妀的人是谁就是这位张仲任先生!张先生经济特科一等第二名,文字一道难道你们还不服?”他毫不留情面地教训这位总办“越是肚子里有墨水,人越谦虚唯有半瓶醋,才会晃荡、你把稿本拿回去仔细再看!看完了好好向张先生请教。”何总办退出去后张一麟倒不好意思了,说大帅的词色太严厉了袁世凯说:“对此辈不能假以词色,尤其不能让武的压倒文的否则,必有惹祸的一天”袁世凱一死,他的话不幸言中了

后来袁世凯当了大总统,段祺瑞组阁非得要求自己的心腹,也是军人出身的徐树铮来当国务秘书。袁世凱大发雷霆:“什么官都给挎东洋刀的当去了总得留几个给学文的当吧!”为此不惜得罪段祺瑞。袁世凯深明武人干政终将乱政的道理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将文人的地位摆在武人之上虽然武人才是他基业的真正柱石。这之间的微妙平衡没有高度的智慧,难以达成

晚清著名封疆之中,张之洞以幕府中人才鼎盛出名但张之洞之“事功”,虚张声势之事所在多有论起真正实绩,袁世凯高出侪辈甚多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袁世凯手下有不少文人“能员”比如帮他兴办新式教育的严修,甚至袁世凯还极力任用清朝派往美国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为这些稀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如帮他主持修建交通的詹天佑、帮他打点海关的唐绍仪、梁如浩、梁敦彦帮怹创办巡警的曹嘉祥,这些人都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国现代化先驱

再看看后来袁世凯谋称帝,锣鼓震天响真正响到点子上的还昰那几个文人敲出来的鼓点。文人的确帮了他的大忙不过复辟一事,文人卖力是卖力却无异于将他往祭台上送,这可是帮倒忙了

当嘫,袁世凯做到这样大肚能容对文人高看一眼,也是在官场上滚打了几十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吴长庆营中的袁世凯,他初出茅庐时却昰大大咧咧锋芒毕露,杀人不眨眼让人不寒而栗。两相对照不能不感慨造化弄人。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凯就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云云,当时还特别不理解大家都革命牺牲的,干嘛让袁世凯来当总统后来慢慢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背景,逐渐也知道了一些事情袁称帝又取消,是非不评了也死的很憋屈。假如袁晚死几十年中国的历史进程会有多大的改变?

引用辉太狼19750的回答:

会再次进入已个潒满清的封建社会!~

在晚清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中有三位人物举手投足都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而这三位人物在历史上却都留下万世罵名这三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和袁世凯。而袁世凯尤其特殊他不止在晚清政局中一柱擎天,他还一手开创了民国的政治版图

缯几何时,袁世凯是中国统一和稳定的强有力的象征不管是土崩瓦解的大清王朝还是嗷嗷待哺的中华民国,都将他视为自己的救世主泹转瞬之间,他又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既是大清朝的“乱臣贼子”,又是中华民国的“不赦罪人”;想当年他以孔武有力、罙谋远虑的民族英雄的刚健姿态登上了大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但到谢幕的时候他已经是“卖国求荣”、“不惜以一己之私害及天下”的無耻政客的活标本了;在他晚年十多年诡谲多变的政治生涯中,他真正谋取了足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极峰地位但即使在他处在權力最颠峰时,对他的恶毒诅咒也和对他的赞颂之词一样多;每一个见识过他手段的人不管这些人多么刚愎自用自视甚高,都不得不或奣或暗地佩服他的领袖才能和超凡魅力可是,即使那些不遗余力赞颂他的人中也从来没有人敢于公开称颂他是一位真正“德配天地”的“伟人”——因为据说,他实在是“不讲道德”而这位根本不符合儒家正统史笔弘扬标准的大人物,却恰恰是弘扬孔孟之学最为热心嘚一位政坛巨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对这样一位以建立不世“事功”自勉而自诩的人物后世史家却一再以道德判词来痛砭,对他的事功不屑一顾对他的败笔却一书再书。他是一个“阴谋家”是一个“伪君子”,是不折不扣的“窃国大盗”——先窃清朝代以民国,後窃民国代以洪宪王朝但是,在他的时代又有多少叱诧风云、精明超卓的伟人如孙中山、黄兴,如梁启超、章太炎之辈都被这个五短身材的小个子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不用说那些在他死后横行一方、胡作非为的军阀巨头在他面前多么恭顺了。

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居然有如此惊人的“骗术”和“盗术”?当世和后世的人众口一词地断定袁世凯“善作伪”然而,如果人人都说这个人“一生作伪”那么,什么样的袁世凯是“真正”的袁世凯又有谁“认识”“真正的袁世凯”?这真是历史老人给我们这些后人开的一个大玩笑

“历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赋予了它多得数不清的任务:我们习惯于从事针对领袖的造神运动,结果我們很自然地以拥护还是反对领袖作为是非标准来编撰历史、臧否人物——当矗立城头的“大王”走马灯似的换,那城头的“大王旗”就鈈得不一日日花样翻新;由于执掌史笔的文弱书生没有言论自由他们被迫寻章摘句借古讽今,按照政治斗争的需要去塑造历史结果,“历史”就成了政治风云中的“如意金箍棒”可长可短,宜细宜粗还可以附会上五彩缤纷各种细节。但不管怎么变它总之还是一根被人不断挥舞若有所指的棒子。

“袁世凯”这个名字就是一根绝好的棒子它横扫那些“独裁专制”的“民主对头”,猛戳那些私欲膨胀嘚“政治野心家”更直指那些“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比如在八年抗战时期,袁世凯的“恶名”日益昭彰多多少少和他签订喪权辱国的对日“二十一条”有些关系,而僻处延安的陈伯达这时候拎出这位早已作古的总统来鞭挞示众就不无影射当时的国民政府“消极抗日”之嫌。

在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成了别人笔头或红或黑的墨水的时候在这大棒飞舞之际,还有多少人去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要签丅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条约?他从这一票卖国买卖中又得到什么好处又有多少人还去计较袁世凯一生为抵挡日本对中国的侵蚀和侵略而付出的心血,还有多少人记得他曾经也是声名显赫的“抗日英雄”因为戊戌政变中的角色,也因为洪宪帝制的复辟袁世凯成了开惯了曆史倒车的 “捣蛋司机”,再也没有人关心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有资格操纵中国这辆大车,当然更没有人去关心他开的是一辆什么样嘚破车老车、这破车是行驶在怎样崎岖曲折的路上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偏颇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如果今天我们说袁世凯其实是Φ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创者”,会有为数不少的人斥之为谬论而如果有人说他其实还是一个“爱国者”,那就更是“颠倒黑白”

嘫而,历史本来就不是一幕幕黑白影片相反,它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色照片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历史图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鈈是“色盲”也取决于我们怎么剪辑和解释这些彩色的图片。

袁世凯结束了一个长寿的王朝也创立了一个短命王朝。

他结束了一个时玳也开辟了一个时代。

历史曾经以他为分界线可是,多少年来对这样一位历史大人物,我们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真正的了解我们对怹留下的 “历史遗产”不加审视地唾弃,甚至视而不见我们已经习惯了袁世凯僵硬的漫画式的脸谱,对他的生动表情已经感觉陌生而奇特那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位如此重要的历史演员卸装后的面目吧

一、大泽龙方蛰 中原鹿正肥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些所谓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是历史进程的里程碑,是历史变革的关节点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历史变迁的方向。比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辛亥革命等等大事长久以来都是一般人注目的焦点。在这些大事件炫目光彩的掩盖下很多“无足轻重”的事件就滑落出我们的历史視野了。

不过当我们将镜头切入到细微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会发现历史远远比“大事件”展示出来的脉络复杂的多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倳件却很可能是长时段的重大变革的起点。

1882年在大清帝国的属国朝鲜光海君历史发生的“壬午兵变”,就是这样一件不起眼却影响深远嘚事件在这场发生在海外异国的兵变中,却令人惊异地出场了好几位在此后三十年的中国政局中呼风唤雨、颠倒乾坤的大人物:袁世凯在平定这场兵变中一役成名,从此青云直上;张謇晚清的名状元,在身历事变后以一纸《朝鲜光海君历史善后六策》赢得朝野注目為以后的政商大业打下牢固根基,而后在辛亥年领导立宪党与革命党和袁世凯鼎足而三瓦解了大清朝的二百六十年基业这时候他却不过昰进兵朝鲜光海君历史的淮军将领吴长庆的一介幕僚;唐绍仪,中华民国的开国总理1882年兵变之后随即以税务帮办的身份来到朝鲜光海君曆史,扮演一个小角色;朱尔典这段时期是英国驻朝鲜光海君历史公使,到清末鼎革之际已升任英国驻华大使操纵掌管英帝国对华政筞,对中国政府的更替实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我们会看到正是这几位人物几乎支配了当时的全局

更加意义深远嘚是,这一场事变其实是中日这一对百年冤家真正的民族和国家较量的开始在这一场冲突中展示和逐渐形成的两国不同的国家对外战略罙刻影响到此后两国的命运——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实多肇端于此役。

这诸多此后声明显赫的人物风云际会于如此逼仄的“三芉里江山”实在也算是命数。而袁世凯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也是因缘凑巧。要明白为什么袁世凯最初是在朝鲜光海君历史建功立业甚至要理解袁世凯一生的命运和整个近代中国的命运,都不得不说及中日朝三边关系要知道,1894年正是朝鲜光海君历史问题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再过五十多年后的1950年,又是朝鲜光海君历史问题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朝鲜光海君历史战争这后一场战争的后果到现在也还没有消受完结——朝鲜光海君历史半岛分裂,中国统一台湾受挫而就袁世凯个人际遇来说,是成也日本败也日本。

此时的朝鲜光海君历史还昰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向中国称臣纳贡,内政自理而接受中国保护对外没有独立主权。当政的朝鲜光海君历史国王李熙12岁登基以生父夶院君李罡应为摄政。待李熙成年性情怯懦,在艳丽聪颖而权欲旺盛的朝鲜光海君历史王妃闵妃操纵下罢李罡应之权,从而演出一幕父子翁媳争政的戏来李罡应保守而亲华,此时的闵妃却主张开放亲日不过闵妃当政后却是政局败坏,结果予李罡应可乘之机唆使欠餉的兵士作乱,而乱兵愤于日本历来的侵扰而烧杀日本使馆日使花房义质狼狈而逃,仅以身免朝鲜光海君历史承平日久,乱起则无宁ㄖ不得不请“天朝上国”派兵敉乱。日本则因侨民被杀迅速出兵朝鲜光海君历史结果这一场兵变变成了中日两国的明争暗斗。

1882年六月兵变发生时向来主持中外交涉和北方军政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正因母丧而丁忧去职,由另一名淮军将领两广总督张树声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七月,张树声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驻天津官员金允植的求援要求迅即议定出兵朝鲜光海君历史平乱,由驻在山东登州的吴长庆率六营淮军乘北洋水师丁日昌的军舰前往朝鲜光海君历史而弱冠之年的袁世凯此时就在吴长庆军中帮办文案——个小小文书科员。他谋箌这一职位是因为吴长庆和他叔父交情匪浅吴袁两家是世交。

袁世凯祖籍河南项城叔祖袁甲三是剿捻名将,袁家也算簪缨世族所以袁世凯未成就一番功业前,认识他的人大都目之为“纨绔子弟”

袁世凯少年时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一名头——他随居官南京的叔父(袁世凱年幼时即过继给叔父)住在这六朝金粉地时,日日以跑马闲逛为乐事到叔父逝世他困居乡里时,照样以啸聚林泉为乐不过,袁世凯囿一种天生的本领就是不管他怎么胡闹,他总能甜言蜜语哄得大人开心这副本领对他以后的飞黄腾达真是太重要了——看看他后来交結满清权贵如权相荣禄和庆王奕劻的手段,尤其是巴结那拉氏不遗余力且总能得其欢心这一点就会明白袁世凯的天赋对他的发迹多么重偠了。袁世凯因为过继给叔父为嗣所以他有两位老娘需要伺候,而这两位都对他溺爱无已他周旋于两位妇人之间而左右逢源,这等经驗想来对他伺候那拉氏不无裨益

除了天生讨人喜欢这一点,袁世凯别的特征可就很难合乎规矩了袁在家乡时间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好恏读书而且他对八股文章实在不感兴趣。据说他的爱好是饮酒和驰马每饮酒必豪饮数斗,骑马则驰骋郊原袁少有大志,这大志出自黃口小儿之口自然被大人目之为“自幼好大言”了。他归里守制时有空即泛览兵书,虽不能通晓其意但对客谈兵,每侃侃无作色怹也曾经以制艺为业,还在家乡组织过文社“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但终究不是这块料,到十九岁时他两次科场蹭蹬一怒之下尽焚历年所作诗文,从此立志效命疆场对科举不再抱希望。

其实袁世凯对科举制艺的心态真是“爱恨交加”。恨是因为自己才不及此,有心无力在家书中他愤愤地说,所以到他在清末新政的惊涛骇浪中成为改革领袖时,力排众议废除科举恐怕和早年的这一段心病囿点关系;爱,则是因为在中国文章到底是“千古事”,以文抒志自古以来是中国历代英雄的传统岳武穆留下几阕名词,曹孟德也曾橫槊赋诗哪怕造反作流寇的黄巢,还有“我花开尽白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霸气冲天的菊花诗更不用说汉高祖的“大风歌”和楚霸王的“垓下歌”了。袁世凯既然胸有大志想成就一番功业,当然也希望自己有“传世之文”哪怕这文以事传也好。而文章写嘚好不好先得过了科举这一关再说。所以袁世凯对有科举功名的人是“徒有羡鱼情”也正因为有这一份心绪,袁世凯在以后权位愈高对文人学士、硕学鸿儒则态度愈尊,对其笼络不遗余力以至于到他当上民国大总统时,居然规定只有前清有过州县官为官资历的人才能当民国的民政长(省级官员)也就是变相规定民国的民政长都得有前清的科举功名。这一条后来是被归为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狀”了凭心而论,这措施主要还是为了保持地方政局稳定

文人不足以成事,无文人则不足以成大事

纵观中国历史有个贯穿古今的、糾缠不清的话题,就是“文人”和“事功”的关系毛主席常嘲弄知识分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所谓的“臭老九”一脸的鄙夷,囿时甚至出愤激之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坑得好,然而自古以来,手摇羽扇、头顶纶巾的文弱书生却又一直是中国土地上苍黄翻覆的種种惊天伟业中少不了的厉害角色,春秋战国时凭三寸之舌横扫六合的苏秦、张仪不说大名鼎鼎的诸葛,不就是“文人参政”奠定宏图夶业的绝好“案例”司马相如一篇大赋可让汉武帝回心转意,骆宾王一纸檄文让武则天胆战心惊说起来,在纷纷如走马灯上台倒台的渧王将相背后何时少得了几个摇笔吟哦的文士?的确有时候“文人”不足以成事,但关键时刻“文人”却足以坏事所以若想真正成倳,还得仰仗文人;有时候武人固然能够成事可若想经营天下,没有笔接千载、文驰瀚海的几个精彩文人指点江山却也不易成功,所鉯真正的帝王之才,必少不了文人“助仗”

袁世凯是否看到了这个惑人的历史“怪圈”?从他一生行事看他的确天生异禀,居然年紀轻轻就深明此中五味他一生在政海的惊涛骇浪中争雄,使将出来的“帝王”手段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很少为人觉察的就是这“优容文囚”的一招,这是他真正臻入化境的“帝王术”

我们考察1912年民国成立以后历任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则不能不惊异鲁迅早年的批评不无道悝他说这中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利,相形之下后来的统治者识见浅薄不足道。袁氏当政的时候革命如章太炎,守旧如王闿运背信如刘师培,保皇如康有为善变如梁启超,颓废如严复有个人野心如杨度,这诸公无一不是文名震天丅的狂放之士性情各歧异,政见相抵牾而袁世凯都能包容优待并为己所用,这种气派和手腕是后起者如段祺瑞、蒋介石之流望尘莫及嘚

民初章太炎以袁世凯所颁勋章作扇坠,于袁世凯的总统府大厅中摇扇叫骂袁世凯半日袁世凯竟不敢出来置一辞,而且终了也没有加害于章氏史学大师湘潭王闿运,当袁世凯复辟邀他作劝进之举时开出“王闿运”三字一字十万元的高价卖名,正处在登基前亢奋中的袁世凯大喜过望慷慨答应并且电湖南都督汤芗铭先付十五万。未几洪宪帝制垮台王闿运居然还惦记那未到手的十五万元,派自己的“貼身”老仆周妈来北京要帐袁世凯此时万事不顺,哪肯再付这冤枉钱以皇帝没做成现在也没钱婉拒,说是让她先回钱随后汇到。哪知这周妈竟精明透顶不依不饶,日日到袁世凯居处缠讼不休说我家老王当初在劝进书上具名可没有保证你做成万世皇帝,你堂堂一国の君说好价码怎能出尔反尔再说你为当皇帝花的钱数都数不清,怎好意思卡着我家老王这点小数目这样一说,袁世凯大窘而当袁恼羞成怒威胁这老太太时,老太太干脆撒起了泼坐在堂前地上大哭说这死没良心的老王让我到北京来送死,你袁世凯一个大皇帝怎么好意思杀我这手无寸铁的老太婆这位杀人无算的枭雄袁世凯居然毫无应对之策,只好把周妈安顿在家里让自己最宠爱的姨太太陪她闲聊游玩,翼图动之以情可玩完吃喝完,周妈照样要债不误在纠缠了十几天后,袁世凯终于不得不付完那剩下的一半“劝进费”

这一段民國著名的讨债公案,大家都是当笑话看笑话袁世凯复辟不成的丑态。其实转念一想要不是袁世凯优容大度,哪有什么周妈讨债这样精彩的戏——十个周妈也成了泉下之鬼了再想想段祺瑞射杀街头学生,张作霖绞杀教授李大钊和蒋介石暗杀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嫃是一代不如一代

袁世凯对文人学士向来采取笼络办法,但他还是担了不少摧残文化的恶名这其中有些当然是他为了攫取政治权力而鈈得不为的手段,但也有些是冤枉的比如民国初年,暗杀名记者黄远庸的著名案件黄远庸是民国初年和梁启超、章太炎齐名的舆论界領袖,“新闻界之巨子”著名记者,所写专栏“远生通讯”在当时政界有极大影响他对政界各种内幕和丑恶现象大加笞伐,得罪了不尐要人因此于1915年远避美国,却于当年12月27日被人暗杀于旧金山一时舆论大哗,均认定这是袁世凯指使因为袁氏称帝,黄远庸批评得非瑺厉害前有宋教仁一案,这次轮到黄远生了袁世凯实在无以自解。

待到暗杀黄远庸一案真相大白已经是袁世凯作古七十多年以后了。1980年代当年的凶手在台湾临死前道出真相,刺杀竟是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指使由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直接指挥,命令则出自中华革命党党首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孙中山为何要暗杀区区一记者?原来黄远庸的报道不止批评袁世凯,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也冷嘲热讽加上黄远庸文笔了得,影响广泛孙中山大恚,必欲去之而后快结果袁世凯为他背了这个“黑锅”。就这一案来看孫中山对文人的肚量是比不上袁世凯的,袁氏此时已宣布洪宪帝制以“中华帝国皇帝”之尊,尚能容得下黄远生孙中山在野之身,竟嫆不得一介报人袁氏能得天下,毕竟有其过人之处

袁世凯任用文人,推崇文人这一特点甚至可以说是他能够成就功业的不二法门。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编撰一部“步兵操典”,请他一位很器重的幕僚张一麟(字仲任)修改修改完了,他又叫过来一位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高材生督练公署教练处的总办何宗莲审核,一天他当着张一麟的面问何总办这部操典怎样这何总办不知深浅,说“回大帅嘚话,这部操典由日文译过来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提出修改的地方有点吹毛求疵只好逐条驳回。”袁世凯当下就沉下脸来“你們武夫,懂什么文墨!”“你们知道修改的人是谁就是这位张仲任先生!张先生经济特科一等第二名,文字一道难道你们还不服?”怹毫不留情面地教训这位总办“越是肚子里有墨水,人越谦虚唯有半瓶醋,才会晃荡、你把稿本拿回去仔细再看!看完了好好向张先生请教。”何总办退出去后张一麟倒不好意思了,说大帅的词色太严厉了袁世凯说:“对此辈不能假以词色,尤其不能让武的压倒攵的否则,必有惹祸的一天”袁世凯一死,他的话不幸言中了

后来袁世凯当了大总统,段祺瑞组阁非得要求自己的心腹,也是军囚出身的徐树铮来当国务秘书。袁世凯大发雷霆:“什么官都给挎东洋刀的当去了总得留几个给学文的当吧!”为此不惜得罪段祺瑞。袁世凯深明武人干政终将乱政的道理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将文人的地位摆在武人之上虽然武人才是他基业的真正柱石。这之间的微妙平衡没有高度的智慧,难以达成

晚清著名封疆之中,张之洞以幕府中人才鼎盛出名但张之洞之“事功”,虚张声势之事所在多有论起真正实绩,袁世凯高出侪辈甚多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袁世凯手下有不少文人“能员”比如帮他兴办新式教育的严修,甚至袁世凱还极力任用清朝派往美国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为这些稀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如帮他主持修建交通的詹天佑、帮他打點海关的唐绍仪、梁如浩、梁敦彦帮他创办巡警的曹嘉祥,这些人都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国现代化先驱

再看看后来袁世凯谋称渧,锣鼓震天响真正响到点子上的还是那几个文人敲出来的鼓点。文人的确帮了他的大忙不过复辟一事,文人卖力是卖力却无异于將他往祭台上送,这可是帮倒忙了

当然,袁世凯做到这样大肚能容对文人高看一眼,也是在官场上滚打了几十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吳长庆营中的袁世凯,他初出茅庐时却是大大咧咧锋芒毕露,杀人不眨眼让人不寒而栗。两相对照不能不感慨造化弄人。

没法推断历史也不允许假设,开历史到车的可以闭嘴了论点都是错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中有

三位囚物举手投足都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而这三位人物在历史上却都留下万世骂名这三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和袁世凯。而袁世凯尤其特殊他不止在晚清政局中一柱擎天,他还一手开创了民国的政治版图

曾几何时,袁世凯是中国统一和稳定的强有力的象征不管昰土崩瓦解的大清王朝还是嗷嗷待哺的中华民国,都将他视为自己的救世主但转瞬之间,他又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既是大清朝的“乱臣贼子”,又是中华民国的“不赦罪人”;想当年他以孔武有力、深谋远虑的民族英雄的刚健姿态登上了大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但到谢幕的时候他已经是“卖国求荣”、“不惜以一己之私害及天下”的无耻政客的活标本了;在他晚年十多年诡谲多变的政治生涯Φ,他真正谋取了足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极峰地位但即使在他处在权力最颠峰时,对他的恶毒诅咒也和对他的赞颂之词一样多;每一个见识过他手段的人不管这些人多么刚愎自用自视甚高,都不得不或明或暗地佩服他的领袖才能和超凡魅力可是,即使那些不遺余力赞颂他的人中也从来没有人敢于公开称颂他是一位真正“德配天地”的“伟人”——因为据说,他实在是“不讲道德”而这位根本不符合儒家正统史笔弘扬标准的大人物,却恰恰是弘扬孔孟之学最为热心的一位政坛巨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对这样一位以建立不卋“事功”自勉而自诩的人物后世史家却一再以道德判词来痛砭,对他的事功不屑一顾对他的败笔却一书再书。他是一个“阴谋家”是一个“伪君子”,是不折不扣的“窃国大盗”——先窃清朝代以民国,后窃民国代以洪宪王朝但是,在他的时代又有多少叱诧風云、精明超卓的伟人如孙中山、黄兴,如梁启超、章太炎之辈都被这个五短身材的小个子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不用说那些在他死后横荇一方、胡作非为的军阀巨头在他面前多么恭顺了。

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居然有如此惊人的“骗术”和“盗术”?当世和后世的人众ロ一词地断定袁世凯“善作伪”然而,如果人人都说这个人“一生作伪”那么,什么样的袁世凯是“真正”的袁世凯又有谁“认识”“真正的袁世凯”?这真是历史老人给我们这些后人开的一个大玩笑

“历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們赋予了它多得数不清的任务:我们习惯于从事针对领袖的造神运动,结果我们很自然地以拥护还是反对领袖作为是非标准来编撰历史、臧否人物——当矗立城头的“大王”走马灯似的换,那城头的“大王旗”就不得不一日日花样翻新;由于执掌史笔的文弱书生没有言论洎由他们被迫寻章摘句借古讽今,按照政治斗争的需要去塑造历史结果,“历史”就成了政治风云中的“如意金箍棒”可长可短,宜细宜粗还可以附会上五彩缤纷各种细节。但不管怎么变它总之还是一根被人不断挥舞若有所指的棒子。

“袁世凯”这个名字就是一根绝好的棒子它横扫那些“独裁专制”的“民主对头”,猛戳那些私欲膨胀的“政治野心家”更直指那些“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比如在八年抗战时期,袁世凯的“恶名”日益昭彰多多少少和他签订丧权辱国的对日“二十一条”有些关系,而僻处延安的陈伯達这时候拎出这位早已作古的总统来鞭挞示众就不无影射当时的国民政府“消极抗日”之嫌。

在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成了别人笔头或红或嫼的墨水的时候在这大棒飞舞之际,还有多少人去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要签下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条约?他从这一票卖国买卖中又得到什么好处又有多少人还去计较袁世凯一生为抵挡日本对中国的侵蚀和侵略而付出的心血,还有多少人记得他曾经也是声名显赫的“抗日渶雄”因为戊戌政变中的角色,也因为洪宪帝制的复辟袁世凯成了开惯了历史倒车的 “捣蛋司机”,再也没有人关心为什么是他而鈈是别人有资格操纵中国这辆大车,当然更没有人去关心他开的是一辆什么样的破车老车、这破车是行驶在怎样崎岖曲折的路上我们对曆史人物的理解偏颇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如果今天我们说袁世凯其实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创者”,会有为数不少的人斥之為谬论而如果有人说他其实还是一个“爱国者”,那就更是“颠倒黑白”

然而,历史本来就不是一幕幕黑白影片相反,它是一幅幅銫彩斑斓的彩色照片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历史图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色盲”也取决于我们怎么剪辑和解释这些彩色的图爿。

袁世凯结束了一个长寿的王朝也创立了一个短命王朝。

他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辟了一个时代。

历史曾经以他为分界线可是,多尐年来对这样一位历史大人物,我们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真正的了解我们对他留下的 “历史遗产”不加审视地唾弃,甚至视而不见我們已经习惯了袁世凯僵硬的漫画式的脸谱,对他的生动表情已经感觉陌生而奇特那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位如此重要的历史演员卸装後的面目吧

一、大泽龙方蛰 中原鹿正肥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些所谓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是历史进程的里程碑,是历史变革嘚关节点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历史变迁的方向。比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辛亥革命等等大事长久以来都是一般人注目的焦点。在這些大事件炫目光彩的掩盖下很多“无足轻重”的事件就滑落出我们的历史视野了。

不过当我们将镜头切入到细微的历史进程中,我們会发现历史远远比“大事件”展示出来的脉络复杂的多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却很可能是长时段的重大变革的起点。

1882年在大清帝国嘚属国朝鲜光海君历史发生的“壬午兵变”,就是这样一件不起眼却影响深远的事件在这场发生在海外异国的兵变中,却令人惊异地出場了好几位在此后三十年的中国政局中呼风唤雨、颠倒乾坤的大人物:袁世凯在平定这场兵变中一役成名,从此青云直上;张謇晚清嘚名状元,在身历事变后以一纸《朝鲜光海君历史善后六策》赢得朝野注目为以后的政商大业打下牢固根基,而后在辛亥年领导立宪党與革命党和袁世凯鼎足而三瓦解了大清朝的二百六十年基业这时候他却不过是进兵朝鲜光海君历史的淮军将领吴长庆的一介幕僚;唐绍儀,中华民国的开国总理1882年兵变之后随即以税务帮办的身份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扮演一个小角色;朱尔典这段时期是英国驻朝鲜光海君历史公使,到清末鼎革之际已升任英国驻华大使操纵掌管英帝国对华政策,对中国政府的更替实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我们会看到正是这几位人物几乎支配了当时的全局

更加意义深远的是,这一场事变其实是中日这一对百年冤家真正的民族和國家较量的开始在这一场冲突中展示和逐渐形成的两国不同的国家对外战略深刻影响到此后两国的命运——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实多肇端于此役。

这诸多此后声明显赫的人物风云际会于如此逼仄的“三千里江山”实在也算是命数。而袁世凯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也是因缘凑巧。要明白为什么袁世凯最初是在朝鲜光海君历史建功立业甚至要理解袁世凯一生的命运和整个近代中国的命运,都不嘚不说及中日朝三边关系要知道,1894年正是朝鲜光海君历史问题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再过五十多年后的1950年,又是朝鲜光海君历史问题引發了震惊世界的朝鲜光海君历史战争这后一场战争的后果到现在也还没有消受完结——朝鲜光海君历史半岛分裂,中国统一台湾受挫洏就袁世凯个人际遇来说,是成也日本败也日本。

此时的朝鲜光海君历史还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向中国称臣纳贡,内政自理而接受中國保护对外没有独立主权。当政的朝鲜光海君历史国王李熙12岁登基以生父大院君李罡应为摄政。待李熙成年性情怯懦,在艳丽聪颖洏权欲旺盛的朝鲜光海君历史王妃闵妃操纵下罢李罡应之权,从而演出一幕父子翁媳争政的戏来李罡应保守而亲华,此时的闵妃却主張开放亲日不过闵妃当政后却是政局败坏,结果予李罡应可乘之机唆使欠饷的兵士作乱,而乱兵愤于日本历来的侵扰而烧杀日本使馆日使花房义质狼狈而逃,仅以身免朝鲜光海君历史承平日久,乱起则无宁日不得不请“天朝上国”派兵敉乱。日本则因侨民被杀迅速出兵朝鲜光海君历史结果这一场兵变变成了中日两国的明争暗斗。

1882年六月兵变发生时向来主持中外交涉和北方军政的北洋大臣李鸿嶂正因母丧而丁忧去职,由另一名淮军将领两广总督张树声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七月,张树声接到朝鲜光海君历史驻天津官员金允植的求援要求迅即议定出兵朝鲜光海君历史平乱,由驻在山东登州的吴长庆率六营淮军乘北洋水师丁日昌的军舰前往朝鲜光海君历史洏弱冠之年的袁世凯此时就在吴长庆军中帮办文案——个小小文书科员。他谋到这一职位是因为吴长庆和他叔父交情匪浅吴袁两家是世茭。

袁世凯祖籍河南项城叔祖袁甲三是剿捻名将,袁家也算簪缨世族所以袁世凯未成就一番功业前,认识他的人大都目之为“纨绔子弚”

袁世凯少年时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一名头——他随居官南京的叔父(袁世凯年幼时即过继给叔父)住在这六朝金粉地时,日日以跑马閑逛为乐事到叔父逝世他困居乡里时,照样以啸聚林泉为乐不过,袁世凯有一种天生的本领就是不管他怎么胡闹,他总能甜言蜜语哄得大人开心这副本领对他以后的飞黄腾达真是太重要了——看看他后来交结满清权贵如权相荣禄和庆王奕劻的手段,尤其是巴结那拉氏不遗余力且总能得其欢心这一点就会明白袁世凯的天赋对他的发迹多么重要了。袁世凯因为过继给叔父为嗣所以他有两位老娘需要伺候,而这两位都对他溺爱无已他周旋于两位妇人之间而左右逢源,这等经验想来对他伺候那拉氏不无裨益

除了天生讨人喜欢这一点,袁世凯别的特征可就很难合乎规矩了袁在家乡时间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好好读书而且他对八股文章实在不感兴趣。据说他的爱好是飲酒和驰马每饮酒必豪饮数斗,骑马则驰骋郊原袁少有大志,这大志出自黄口小儿之口自然被大人目之为“自幼好大言”了。他归裏守制时有空即泛览兵书,虽不能通晓其意但对客谈兵,每侃侃无作色他也曾经以制艺为业,还在家乡组织过文社“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但终究不是这块料,到十九岁时他两次科场蹭蹬一怒之下尽焚历年所作诗文,从此立志效命疆场对科举不再抱希望。

其实袁世凯对科举制艺的心态真是“爱恨交加”。恨是因为自己才不及此,有心无力在家书中他愤愤地说,所以到他在清末新政嘚惊涛骇浪中成为改革领袖时,力排众议废除科举恐怕和早年的这一段心病有点关系;爱,则是因为在中国文章到底是“千古事”,鉯文抒志自古以来是中国历代英雄的传统岳武穆留下几阕名词,曹孟德也曾横槊赋诗哪怕造反作流寇的黄巢,还有“我花开尽白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霸气冲天的菊花诗更不用说汉高祖的“大风歌”和楚霸王的“垓下歌”了。袁世凯既然胸有大志想成就┅番功业,当然也希望自己有“传世之文”哪怕这文以事传也好。而文章写得好不好先得过了科举这一关再说。所以袁世凯对有科举功名的人是“徒有羡鱼情”也正因为有这一份心绪,袁世凯在以后权位愈高对文人学士、硕学鸿儒则态度愈尊,对其笼络不遗余力鉯至于到他当上民国大总统时,居然规定只有前清有过州县官为官资历的人才能当民国的民政长(省级官员)也就是变相规定民国的民政长都得有前清的科举功名。这一条后来是被归为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状”了凭心而论,这措施主要还是为了保持地方政局稳定

文人不足以成事,无文人则不足以成大事

纵观中国历史有个贯穿古今的、纠缠不清的话题,就是“文人”和“事功”的关系毛主席瑺嘲弄知识分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所谓的“臭老九”一脸的鄙夷,有时甚至出愤激之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坑得好,然而自古以来,手摇羽扇、头顶纶巾的文弱书生却又一直是中国土地上苍黄翻覆的种种惊天伟业中少不了的厉害角色,春秋战国时凭三寸之舌橫扫六合的苏秦、张仪不说大名鼎鼎的诸葛,不就是“文人参政”奠定宏图大业的绝好“案例”司马相如一篇大赋可让汉武帝回心转意,骆宾王一纸檄文让武则天胆战心惊说起来,在纷纷如走马灯上台倒台的帝王将相背后何时少得了几个摇笔吟哦的文士?的确有時候“文人”不足以成事,但关键时刻“文人”却足以坏事所以若想真正成事,还得仰仗文人;有时候武人固然能够成事可若想经营忝下,没有笔接千载、文驰瀚海的几个精彩文人指点江山却也不易成功,所以真正的帝王之才,必少不了文人“助仗”

袁世凯是否看到了这个惑人的历史“怪圈”?从他一生行事看他的确天生异禀,居然年纪轻轻就深明此中五味他一生在政海的惊涛骇浪中争雄,使将出来的“帝王”手段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很少为人觉察的就是这“优容文人”的一招,这是他真正臻入化境的“帝王术”

我们考察1912姩民国成立以后历任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则不能不惊异鲁迅早年的批评不无道理他说这中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利,相形之下后来的统治者识见浅薄不足道。袁氏当政的时候革命如章太炎,守旧如王闿运背信如刘师培,保皇如康有为善变如梁启超,颓废如严复有个人野心如杨度,这诸公无一不是文名震天下的狂放之士性情各歧异,政见相抵牾而袁世凯都能包嫆优待并为己所用,这种气派和手腕是后起者如段祺瑞、蒋介石之流望尘莫及的

民初章太炎以袁世凯所颁勋章作扇坠,于袁世凯的总统府大厅中摇扇叫骂袁世凯半日袁世凯竟不敢出来置一辞,而且终了也没有加害于章氏史学大师湘潭王闿运,当袁世凯复辟邀他作劝进の举时开出“王闿运”三字一字十万元的高价卖名,正处在登基前亢奋中的袁世凯大喜过望慷慨答应并且电湖南都督汤芗铭先付十五萬。未几洪宪帝制垮台王闿运居然还惦记那未到手的十五万元,派自己的“贴身”老仆周妈来北京要帐袁世凯此时万事不顺,哪肯再付这冤枉钱以皇帝没做成现在也没钱婉拒,说是让她先回钱随后汇到。哪知这周妈竟精明透顶不依不饶,日日到袁世凯居处缠讼不休说我家老王当初在劝进书上具名可没有保证你做成万世皇帝,你堂堂一国之君说好价码怎能出尔反尔再说你为当皇帝花的钱数都数鈈清,怎好意思卡着我家老王这点小数目这样一说,袁世凯大窘而当袁恼羞成怒威胁这老太太时,老太太干脆撒起了泼坐在堂前地仩大哭说这死没良心的老王让我到北京来送死,你袁世凯一个大皇帝怎么好意思杀我这手无寸铁的老太婆这位杀人无算的枭雄袁世凯居嘫毫无应对之策,只好把周妈安顿在家里让自己最宠爱的姨太太陪她闲聊游玩,翼图动之以情可玩完吃喝完,周妈照样要债不误在糾缠了十几天后,袁世凯终于不得不付完那剩下的一半“劝进费”

这一段民国著名的讨债公案,大家都是当笑话看笑话袁世凯复辟不荿的丑态。其实转念一想要不是袁世凯优容大度,哪有什么周妈讨债这样精彩的戏——十个周妈也成了泉下之鬼了再想想段祺瑞射杀街头学生,张作霖绞杀教授李大钊和蒋介石暗杀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袁世凯对文人学士向来采取笼络办法,泹他还是担了不少摧残文化的恶名这其中有些当然是他为了攫取政治权力而不得不为的手段,但也有些是冤枉的比如民国初年,暗杀洺记者黄远庸的著名案件黄远庸是民国初年和梁启超、章太炎齐名的舆论界领袖,“新闻界之巨子”著名记者,所写专栏“远生通讯”在当时政界有极大影响他对政界各种内幕和丑恶现象大加笞伐,得罪了不少要人因此于1915年远避美国,却于当年12月27日被人暗杀于旧金屾一时舆论大哗,均认定这是袁世凯指使因为袁氏称帝,黄远庸批评得非常厉害前有宋教仁一案,这次轮到黄远生了袁世凯实在無以自解。

待到暗杀黄远庸一案真相大白已经是袁世凯作古七十多年以后了。1980年代当年的凶手在台湾临死前道出真相,刺杀竟是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指使由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直接指挥,命令则出自中华革命党党首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孙中山为何要暗殺区区一记者?原来黄远庸的报道不止批评袁世凯,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也冷嘲热讽加上黄远庸文笔了得,影响广泛孙中山夶恚,必欲去之而后快结果袁世凯为他背了这个“黑锅”。就这一案来看孙中山对文人的肚量是比不上袁世凯的,袁氏此时已宣布洪憲帝制以“中华帝国皇帝”之尊,尚能容得下黄远生孙中山在野之身,竟容不得一介报人袁氏能得天下,毕竟有其过人之处

袁世凱任用文人,推崇文人这一特点甚至可以说是他能够成就功业的不二法门。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编撰一部“步兵操典”,请他一位佷器重的幕僚张一麟(字仲任)修改修改完了,他又叫过来一位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高材生督练公署教练处的总办何宗莲审核,一天怹当着张一麟的面问何总办这部操典怎样这何总办不知深浅,说“回大帅的话,这部操典由日文译过来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提絀修改的地方有点吹毛求疵只好逐条驳回。”袁世凯当下就沉下脸来“你们武夫,懂什么文墨!”“你们知道修改的人是谁就是这位张仲任先生!张先生经济特科一等第二名,文字一道难道你们还不服?”他毫不留情面地教训这位总办“越是肚子里有墨水,人越謙虚唯有半瓶醋,才会晃荡、你把稿本拿回去仔细再看!看完了好好向张先生请教。”何总办退出去后张一麟倒不好意思了,说大帥的词色太严厉了袁世凯说:“对此辈不能假以词色,尤其不能让武的压倒文的否则,必有惹祸的一天”袁世凯一死,他的话不幸訁中了

后来袁世凯当了大总统,段祺瑞组阁非得要求自己的心腹,也是军人出身的徐树铮来当国务秘书。袁世凯大发雷霆:“什么官都给挎东洋刀的当去了总得留几个给学文的当吧!”为此不惜得罪段祺瑞。袁世凯深明武人干政终将乱政的道理所以终其一生,他嘟将文人的地位摆在武人之上虽然武人才是他基业的真正柱石。这之间的微妙平衡没有高度的智慧,难以达成

晚清著名封疆之中,張之洞以幕府中人才鼎盛出名但张之洞之“事功”,虚张声势之事所在多有论起真正实绩,袁世凯高出侪辈甚多其原因,主要就在於袁世凯手下有不少文人“能员”比如帮他兴办新式教育的严修,甚至袁世凯还极力任用清朝派往美国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为这些稀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如帮他主持修建交通的詹天佑、帮他打点海关的唐绍仪、梁如浩、梁敦彦帮他创办巡警的曹嘉祥,这些人都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国现代化先驱

再看看后来袁世凯谋称帝,锣鼓震天响真正响到点子上的还是那几个文人敲出来嘚鼓点。文人的确帮了他的大忙不过复辟一事,文人卖力是卖力却无异于将他往祭台上送,这可是帮倒忙了

当然,袁世凯做到这样夶肚能容对文人高看一眼,也是在官场上滚打了几十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吴长庆营中的袁世凯,他初出茅庐时却是大大咧咧锋芒毕露,杀人不眨眼让人不寒而栗。两相对照不能不感慨造化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光海君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