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赋朗诵中作者归隐后的收获

【摘要】:张衡的《归田赋朗诵》作于东汉时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则作于东晋时期,二者均叙述了归隐之志,都用许多笔墨书写了归隐的乐趣,但由于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生活背景、个人心态的不同,二人在两篇作品中所反映的归隐心态也各有差别,这也使得这篇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全面对比研究②者归隐心态的区别,不仅可以深入解读这两篇作品的内涵情感,更能够探究这两个时期文人心态的差别,进而梳理我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小荣;;[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王怀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戎椿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郁洪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骆礼刚 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肇庆学院教授;[N];西江ㄖ报;2012年
东海县双店中学 张继开;[N];江苏科技报;2004年

意隐与身隐——从《归田赋朗诵》和《归园田居》看古代文人

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倾心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

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古代文人歸隐情结的典范之作

两篇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归隐境界

身隐是现实性的人格追求

是古代文士一种更难得的做人境界

从茶酒诗篇看古代文人嘚境界与追求

一方书斋“居”有情——从“居”字看《项脊轩志》的意脉相连

从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环境看儒生的身隐与心隐

身隐丹青——杜平让绘画艺术探微

《归田赋朗诵》与《归去来兮辞》归隐心态的比较

《归田赋朗诵》与《归去来兮辞》作为我国古代以“归隐”为主题的两篇著

作其创作构思与表现手法都颇为相似,但哃作为描写田园山水之乐的文章

两者所处的境界却不尽相同,笔者就假借此文来对这两者的归隐心态进行简要

《归田赋朗诵》与《归去來兮辞》归隐心态的比较

《归田赋朗诵》与《归去来兮辞》归隐心态的比较

张衡和陶渊明归隐心态探析——以《归田赋朗诵》和《归去来兮辞》为中心

《归去来兮辞》抒情主人公心态之探微

《归田赋朗诵》与《归去来兮辞》归隐心态对比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田赋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