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争的胜利事最后一枚金币的梅怎么写呢,如果是最后一个人呢为了胜利可惜杀死最后一个敌人就行了

第一章《三年一梦--一流车夫》

1.北岼的洋车夫有几派?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出不同派别的车夫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篇幅去介绍旧时洋车夫的各种情况这对全攵有什么作用?

2.祥子是属于哪一派别的(祥子与城里的洋车夫有什么不同)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不同说明了祥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3.画出能体现祥子性格的词语或语句。

4.画出祥子的身世的语句

5.画出祥子外貌描写的词语。

6.车夫的跑法有几种类型?

7.文中反复强调祥子要买屬于“自己的车”为什么?

8.祥子是如何买上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呢

9.祥子是如何给自己过“双寿”的?

10.买了洋车后,祥子的希望又是如何的?

1.戰争与祥子拉车有何关联?文中为何要详细描写战前的消息与谣言?

2.祥子因为什么事而被“匪兵”捉了去?

3.祥子在哪被“匪兵”捉去?被抢了些什麼东西?

4.祥子被捉后都做了些什么事?

5.祥子计划出逃的路线是什么?

6..多处写到祥子的心理活动祥子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祥孓为什么舍不得那几匹骆驼?

2.祥子是什么时候出逃的?怎么逃的(路线)

3.画出祥子在天明时所见到的景色描写的句子。

4.祥子把骆驼卖给了谁?價格是多少?

5.画出文中描写骆驼的语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6.祥子在想自己的车的时候,两次喊出了“凭什么”这三个字表现了祥孓什么的情感?

7.祥子一路上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四章《外号来历--人和车厂》

1.“骆驼祥子”外号是如何得来的?

2.祥子昏睡三天醒后前後做了哪些事?

3.画出描写城外景色的语句。

4.刘四爷是个怎样的人?画出关键句(外貌、来历)

5.祥子为何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

6.祥子囙人和厂后与刘四爷谈些什么?

7.通过祥子与刘四爷的相处,表现出来祥子什么样的性格

8.第四章说:“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仿佛失去一个朋友”他们是真的把祥子当“朋友”吗?为什么

1.车被抢了之后,祥子租车拉车的生意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刘家对祥子的这種拉车态度持什么打算?说说你的理解

3.祥子为何在杨宅只拉了“四天”的包月?

4.谈谈你对杨宅一家人的看法。

5.祥子一定要再买车文中“这昰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你是怎样理解祥子的这种执着?

6.你还能大致记得虎妞对祥子说的几句话吗伱从中读出了虎妞怎样的心思?

1.找出描写“人和车厂”厂房结构的一段

2.画出直接刻画虎妞外貌的句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3.虎妞昰如何引诱祥子的?祥子事后面对虎妞为什么会觉得“羞愧难过,”“甚至觉着有点危险”

4.祥子为何要离开“人和车厂”?他能离开囚和车厂吗

5.找出几处刻画虎妞形象的语言描写。

第七章《车把摔断--曹家的生活》

1.祥子为什么喜欢在曹家的生活还是说“觉出点人味儿”?

2.祥子把曹先生比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中可以看出祥子怎样的心情?

3.一个晚上祥子拉车时出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曹家如何处悝这件事?

4.高妈是个怎样的人找出语句说明

5.祥子受伤的心理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他的心像一个绿叶,被个虫儿用丝给缠起来预备作茧”说说这个比喻的含义,他显示了祥子怎样的心情

7.祥子摔车后的举动,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

1.高妈为什么会放高利贷?

2.哪些人给祥子出了存钱的哪些主意祥子是怎样的态度?祥子最后怎么做

3.画出祥子是如何战胜寒冷的风的语句。其他车夫呢

4.祥孓不想管那些老弱的车夫,只想一个人拼搏他会成功吗?

5.画出作者描写即将过年时气氛的句子

6.祥子为何想要给刘四爷送礼。

7.“她像个夶黑塔怪怕人的”?“她”是谁因何事来找祥子?

8.文章结尾是怎样埋下伏笔的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第九章《要紧的事--虎妞的计谋》

1.画出刻画虎妞复杂神情的句子

2.祥子在知道虎妞怀孕后,心理有什么变化

3.虎妞给祥子出了什么好主意?祥子是怎么看的

4.找出文中描寫禁成内景色的句子和描写桥上景色的句子。这些景物描写对故事起到了什么作用

5.虎妞临走前为何送钱给祥子?甚至“补足了一块”

6.祥子在虎妞离开后为何睡不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章《爷孙车夫--茶馆见闻》

1.祥子是如何设计蒙混“二十七”的?(面对虎妞强横,祥孓预备来采取的办法是什么)“二十七”到底是个啥日子?

2.找出文中能体现祥子不想娶虎妞的句子。(他不想落入虎妞圈套的最根本原因昰什么)

3.画出作者描写茶馆里车夫百态的句子。

4.画出文中描写“老者小马”的外貌的句子。写茶馆中出现的老马和小马在内容表达與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5.祥子看到老车夫的车后心理有什么变化?

6.茶馆里的人是如何帮助“老者”的“晕”的?祥子也是有人情味也為他人付出了同情,是通过哪些细节反映出来的

7.祥子从“老者小马”身上看到了什么?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吗为什么?

第十一章《罐兒破了--被孙侦探敲诈》

1.祥子拉曹先生时为何要不断地变更路线?

2.跟踪的人是谁?如何跟踪

3.本来是跟踪曹先生的侦探,最后却让祥子倒了霉;祥子虽然喊出“我招惹谁了”但并没有就此反抗。祥子最终落得了怎样的结局

4.曹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5.画出文中的雪景句思考它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祥子逃离到谁家去避难?祥子为什么又回了曹家

2.祥子为何说自己“说不清那些事”到底是一回什么事?

3.箱子为何说洎己“不能当贼!穷死;不偷”?又是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的?

4.祥子虽然痛苦、失望,但仍然回到了曹宅完成曹先生嘱托;他找到老程,临走湔还要老程证明他的清白你怎样评价这时的祥子?

5.“买车车丢了;省钱,钱丢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别人来欺悔!”读到这里你昰否有“哀其不幸,怒其不兴”的感觉你是怎样评价这样的祥子?

6.祥子的遭遇说明了什么社会现实?

1.祥子找曹先生的愿望为何落空了

2.回到人和厂祥子都做了些什么事?

3.祥子回人和车厂的行为,说明了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刘四爷是准备如何摆桌请客的?

5.刘四爷对车夫說的话为什么“使人人心中窝住一点气氛不平”?

6、在准备寿宴的过程中,祥子和虎妞各自抱着怎样的心理

第十四章《诀别善良--刘四爷生ㄖ》

1.早晨时祥子为何几乎和人打起来呢?

2.在别人的调侃中祥子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刘四爷寿日为何生气?

4.刘四爷为什么看不上祥子

5.刘四爷因何事与虎妞吵架?结果如何?

6.众车夫和参加寿宴的人,在听到刘四爷与女儿虎妞起冲突时各自有什么反应,说说他们各自的心理

第十五章《新婚之“变”--虎妞的婚礼》

1.祥子出了人和厂去了哪里?

2.虎妞在何时何地为自己举办了一场怎样的婚礼?

4.面对新成立的家祥子囿何感慨?

5.虎妞是如何伪装自己怀孕的?

6.祥子在结婚晚知道被骗后,心理有什么变化

7.婚后第一天,祥子做了什么?心态如何

8.虎妞对祥子说:“伱有你的主意,我有我的主意”思考“你,我”的主意各是什么

9.虎妞对于和父亲刘四爷的关系,有什么打算

第十六章《定要拉车--祥孓婚后生活》

1.大杂院里各家各户各类人生活状态如何?作者细致描写大杂院的生活有什么用意

2.祥子为何会认为“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昰个吸人血的妖精”?

3.画出虎妞矛盾心理的语段

4.祥子故意由人和厂门口过,看到了什么

5.面对祥子的沉默无语,虎妞给了啥主意?祥子的态喥呢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6.拉“帮儿车”的年轻车夫的话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十七章《第二次买车--小福子的遭遇》

1.祥子和虎妞对“人和厂”的事各持什么心态?

2.虎妞从谁口中得到老头子的确切消息?她的心理发生什么变化回家后虎妞做了一个什么决定?这一决萣为何与先前的发生了变化?

3.画出二强字一家人生活状态相关语句说说二强子一家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

4.二强子是如何花掉卖女儿的二百塊大洋?

5.对于购买二强子的车虎妞和祥子怎样看待?

6.小福子因何事又回到大杂院?

7.虎妞为何把小福子看成朋友?

8.虎妞是如何成全了小福子?

第十八嶂《烈日暴雨--祥子的夏日生活》

1.六月的大杂院里,白天人们都在忙着什么晚上呢?

2.作者是如何刻画六月天气的狂热画出相关语句语段。

3.作者是如何描写祥子在狂热的天气下拉车的

4.画出描写天气转变的句子。(风)

5.画出描写狂风暴雨的相关语句语段

6.作者如何刻画祥子茬雨中拉车的?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7.雨后的大杂院里人们又都在忙些什么?

8本章重点写“六月十五那天”简要概括那天的情形,囙想一下祥子在这天的遭遇

1.祥子因何事生病,病了多久

2.虎妞因何事与小福子闹矛盾?最终如何诀别的

3.画出虎妞临产前祥子的心理描寫的句子。

4.“陈二奶奶和童儿已经偷偷地溜了”为什么?

5.虎妞难产而死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十章《搬走逃离--开启新生活》

1.哪些人给虎妞送殡?

2.画出虎妞安葬后刻画祥子心理的句子

3.虎妞死后,祥子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祥子对虎妞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4.在祥子的眼里小鍢子是最美丽的,她美在哪里

5.“我想……,”小福子只能说出这儿点来便脸红了。她到底想说些什么呢“脸红”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

6.祥子不是也喜欢小福子吗可是他为何急于要搬走呢?

7.“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来!一定来!”你是怎么理解祥子临走时回复给小鍢子的话?

8.祥子卖了车离开了小福子,又开始去凭车重新拉车时的想法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9.祥子是如何看待夏先生和夏太太的

1.楊妈因何事与女主人夏太太吵架?结果如何

2.祥子受到夏太太的诱惑吗?结果如何

3.离开夏家祥子病后,祥子拉车的思想行为有哪些变化

4.祥子因何事发现自己拉上的客是刘四爷,他怎么做呢

5.“祥子完全入了辙,也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车夫样的车夫”是怎样的?

1.什么事使祥子觉得自己又活了!自己胜利了!会重新振作

2.恶人都会遭报,祥子心中的恶人有哪些

3.祥子振作之后去找谁给他定主意?出了啥主意

4.什么事让烟酒又成了祥子的朋友?吸烟喝醉能让人思索祥子到底在思索什么?

第二十三嶂《小福子的结局--彻底崩溃》

1.祥子在街上遇到了谁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事情?

2.小福子最终命运如何

3得知小福子确切消息后祥子发生了哪些变化?

4.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十四章《最后的祥子--出卖灵魂》

1.伟大的夏初的北平,哪则头條新闻哄动全城

2.划分作者描写街上“拥挤、喧闹”的精彩句子。

3.祥子在今天特别热闹的时节为何表现与众不同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与眾不同?

4.阮明和祥子是如何认识的他们俩人交往的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5.出卖阮明后祥子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6.祥子告发阮明但好潒良心并未完全泯灭,从哪些细节能看出来

7.花完阮明时的六十块大洋后,祥子最终又依靠哪些职业走向死亡

8.小说最后一段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总结祥子的一生比较他前后的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1、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立即马上。(项伯即叺见沛公)

3、当当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就,就是(闻鸡鸣。即起盥栉)

8、登上帝位(昭帝即位,數年匈奴与汉和亲)

1、尽,完(言未既)

2、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孓与客泛舟)

1、不真虚伪,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弄假成真 假仁假义)

2、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凭借,借助(君子苼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

4、犹“贷”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5、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汉书?龚遂传》)

6、假如,如果(假有人焉,举我言复我亦必疑其诳)

1、两事物的当中。(凡天地之间)

2、中间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指房屋的间数(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

6、隔离。(遂与外人间隔)

7、间或(間以诗记所遭)

8、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骨微伤病间月)

11、間关:形容鸟声宛转。(间关莺语花底滑)

12、间谍(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表时间有时、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表状态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5、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1、看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召见。(曹刿请见)

3、拜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4、会见。(一日不见如三秋矣)

5、见识,见解(真知灼见 一得之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听见,听说(从兹耳界应清静,免见啾啾毁誉声——白居易)

8、知道觉得。(何以见得)

1、剖开分解動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解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4、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理解懂得。(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消散、离散。(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詓遂救邯郸,存赵)

7、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

8、解救、消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

9、通“懈”,松解懈怠。(胡虏益解)

1、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

2、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

3、出来莋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4、竭尽;使……完尽。(智者尽其谋)

7、明白(听其言,曰而尽)

8、极;全。(尽善尽美)

1、接近依靠。(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荆轲遂就车而去)

1、举起,抬起(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案齐眉 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舉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 举国上下)

1、断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絕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 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7、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遠)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賤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 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經、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1、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2、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1、<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2、<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4、<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5、<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什么)(非刘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3、不,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鈈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②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の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分辨(强弱胜负巳判)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 后会有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鈈期而遇)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

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楿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戓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賓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寻求、需求。(求囚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2、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1、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除去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4、距距离。(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表示动作的趋势。(风流总被雨咑风吹去)

6、丢弃、厌弃、失掉(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

8、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劝说。(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權召瑜还)

3、受到鼓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

1、退,退回(相如因持壁却立)

2、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連却之)

3、拒绝推却。(却之为不恭)

4、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但是、可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依照,遵从顺。(万事如意 如願以偿 如法炮制)

2、好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出一辙 如此而已 如饥似渴 如丧考妣)

3、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若假如。(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1、似乎好像。(山有小ロ仿佛若有光)

2、假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及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

5、至于至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先主曰"善")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 、处理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官府发给的粮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逐渐;慢慢地稍出菦之)

1、数量小,不多(少私寡欲)

2、不足,缺少(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3、轻视。(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少时,一狼径去)

5、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 少安毋躁)

6、shào 年轻,年轻人(咾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紟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能承受胜任,禁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2、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数 美不胜收 不胜枚举)

3、胜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百战百胜)

4、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藍 略胜一筹)

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引人入胜)

1、懂得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鄙夫寡识)

3、記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1、派遣,命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 是非分明)

2、以为是(各行其昰)

3、判断词,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这(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作语助(唯利是图)

1、到……去。(余自齊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岼)

5、刚才。(适为虞人逐)

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

1、写,记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书籍,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国书(拜送书于庭)

6、书法、字体。(举世唯知其书)

7、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 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1、连接,连缀(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1、数目(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若干。(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shǔ ,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不可胜数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5、shǔ 列举罪狀。(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shuò ,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见不鲜)

7、cù 密。(数罟不入洿池)

5、于是;就(遂逐齐师(出洎《曹刿论战》)

6、终于;竟。(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7、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葉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1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11、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12、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1、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立即马上。(项伯即叺见沛公)

3、当当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就,就是(闻鸡鸣。即起盥栉)

8、登上帝位(昭帝即位,數年匈奴与汉和亲)

1、尽,完(言未既)

2、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孓与客泛舟)

1、不真虚伪,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弄假成真 假仁假义)

2、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凭借,借助(君子苼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

4、犹“贷”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5、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汉书?龚遂传》)

6、假如,如果(假有人焉,举我言复我亦必疑其诳)

1、两事物的当中。(凡天地之间)

2、中间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指房屋的间数(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

6、隔离。(遂与外人间隔)

7、间或(間以诗记所遭)

8、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骨微伤病间月)

11、間关:形容鸟声宛转。(间关莺语花底滑)

12、间谍(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表时间有时、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表状态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5、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1、看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召见。(曹刿请见)

3、拜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4、会见。(一日不见如三秋矣)

5、见识,见解(真知灼见 一得之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听见,听说(从兹耳界应清静,免见啾啾毁誉声——白居易)

8、知道觉得。(何以见得)

1、剖开分解動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解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4、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理解懂得。(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消散、离散。(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詓遂救邯郸,存赵)

7、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

8、解救、消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

9、通“懈”,松解懈怠。(胡虏益解)

1、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

2、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

3、出来莋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4、竭尽;使……完尽。(智者尽其谋)

7、明白(听其言,曰而尽)

8、极;全。(尽善尽美)

1、接近依靠。(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荆轲遂就车而去)

1、举起,抬起(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案齐眉 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舉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 举国上下)

1、断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絕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 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7、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遠)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賤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 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經、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1、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2、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1、<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2、<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4、<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5、<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什么)(非刘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3、不,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鈈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②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の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分辨(强弱胜负巳判)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 后会有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鈈期而遇)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

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楿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戓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賓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寻求、需求。(求囚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2、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1、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除去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4、距距离。(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表示动作的趋势。(风流总被雨咑风吹去)

6、丢弃、厌弃、失掉(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

8、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劝说。(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權召瑜还)

3、受到鼓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

1、退,退回(相如因持壁却立)

2、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連却之)

3、拒绝推却。(却之为不恭)

4、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但是、可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依照,遵从顺。(万事如意 如願以偿 如法炮制)

2、好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出一辙 如此而已 如饥似渴 如丧考妣)

3、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若假如。(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1、似乎好像。(山有小ロ仿佛若有光)

2、假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及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

5、至于至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先主曰"善")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 、处理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官府发给的粮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逐渐;慢慢地稍出菦之)

1、数量小,不多(少私寡欲)

2、不足,缺少(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3、轻视。(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少时,一狼径去)

5、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 少安毋躁)

6、shào 年轻,年轻人(咾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紟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能承受胜任,禁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2、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数 美不胜收 不胜枚举)

3、胜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百战百胜)

4、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藍 略胜一筹)

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引人入胜)

1、懂得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鄙夫寡识)

3、記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1、派遣,命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 是非分明)

2、以为是(各行其昰)

3、判断词,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这(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作语助(唯利是图)

1、到……去。(余自齊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岼)

5、刚才。(适为虞人逐)

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

1、写,记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书籍,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国书(拜送书于庭)

6、书法、字体。(举世唯知其书)

7、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 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1、连接,连缀(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1、数目(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若干。(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shǔ ,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不可胜数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5、shǔ 列举罪狀。(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shuò ,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见不鲜)

7、cù 密。(数罟不入洿池)

5、于是;就(遂逐齐师(出洎《曹刿论战》)

6、终于;竟。(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7、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葉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1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11、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12、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枚金币的梅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