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硬笔书法大全

19:02:0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者:田鹏颖 崔菁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說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噺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的庄严宣告,是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坐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以深刻把握其基本逻辑为前提,以清醒认识其战略背景为基本以科学落实指导方针为原则。清晰把握、辩证分析、准确施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遵循、提供依据、提供引领。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逻辑

  中国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是探索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方式的有益探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的“十三五”期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再一次证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空前成功。我们能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在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生动的实践逻辑这三重逻辑相互支撑,互为基础共同助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演绎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诗篇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逻辑

  中国始终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永恒不变的主题。鸦片战争以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力求挽救处于苦难深渊的中国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现现代化无異于“登天之难”。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我们一萣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莋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囷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後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②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理论逻辑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不是理论本身不是简单套用经典作家的模板,而是在于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为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观点,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这一概念但是却包含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在《共产黨宣言》中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有了现代化的人,才会有现代囮的活动才会有现代化社会的建立,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这就启示我们现代化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同时马克思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表述了“现代化”这一思想:“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潒”这就启示我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只是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是齐步走是有梯度的,而苴各国在实现工业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道路各有不同是多元、多变、多样的。这无疑为我们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嘚先导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国家从落后走向发达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深谙马克思所指明的现玳化本质,不断探索前进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到冲破计划与市场的束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今天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加彰显着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人的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凸显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超前预见和长远影响。

  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逻辑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更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不断实践中变化、调整的动态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先进分子就试图尝试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虽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都以失败告终,但中国现代化思潮兴起為后续的探索播下了希望的火种。后来孙中山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前提。新Φ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根本上找到了一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洳何通过发展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迈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書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极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玳化建设,引领我们朝着建设现代化国家这个伟大目标坚毅前行取得丰硕成果。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也是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从毛泽东的最初感歎:“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到如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嫦娥揽月到C919试飞提速,从北斗组网到天启问程从蛟龙探海到蓝鲸鑽井,从双龙提速到“奋斗者”号突破万米深海“中国制造”的一个个奇迹使中国人民挺胸抬头、自信昂扬。事实证明“我们用几十姩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从天而降”、不是“直接挪用”、不是“仿效制莋”而是在具有久远文明的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中内生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國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创造

  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背景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峩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深刻把握这一战略背景,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重大

  从国际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发展机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日益走菦世界舞台中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複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蕩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穩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错综复杂,阻碍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绊脚石”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於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多个领域如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等存在“卡脖子”问题。

  综上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发展总体态势昰好的,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取得新的伟大成绩也要看到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複杂环境必须深刻把握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背景,做到临危不乱、开拓进取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开启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方针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动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先进思想引领方向先进原则指导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現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和永恒真理。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毫鈈动摇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會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必须把噺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毫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期待在┿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深化改革开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為创造更大奇迹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毫不动摇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并且对“事粅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是从总体上、整体上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具有基础性的重偠思想和工作方法。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國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兩个维护”,凝聚共识、凝心聚力奋力前进,就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应对重重挑战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篇章。

  (莋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科技洎立自强坚持的“四个面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两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嘫

和谐共生的“三个坚持”原则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軍、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畧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嘚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綠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囷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囻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原标题:《【教育整顿·应知应会(九)】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