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柜格鉴赏

凡是在国美购买的家安保服务茬保障期间内遇到无论是正常使用中的问题还是意外事故,即可享受家安保服务国美家安保内容包括:延长保修、只换不修、屏碎保护、意外保护、服务保障。覆盖家电、手机数码、电脑办公等商品

家安保服务,只能提供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如有疑问,请与在线客服茬线客服联系

万历柜是明式家具中较为典型的┅种书房内常用家具集柜、橱和格三种形式于一器。通常上层是没有门的格架齐人肩或稍高,用以陈放古董玩器便于欣赏;下层为對开柜,用以存放书籍中间平添二或三个抽屉,又有橱的功能一般放置在厅堂或书房,既实用又颇显风雅兼备陈置与收藏两种功能,把实用和美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很受当时文人士大夫和官宦好古人士的欢迎。

(以下藏品为其美私人收藏馆私藏如需转载使用图片請声明)

此款万历柜线条流畅简洁,纹饰虚实有度更为难得的是成对收藏。

(以下藏品为其美私人收藏馆私藏如需转载使用图片请声奣

亮格处的透雕与浮雕的纹饰细节

(以下藏品为其美私人收藏馆私藏,如需转载使用图片请声明)

(以下藏品为其美私人收藏馆私藏如需转载使用图片请声明)

(以下藏品为其美私人收藏馆私藏,如需转载使用图片请声明)

原标题:中国最大的一件黄花梨櫃子 | 马未都说收藏--柜架

来源:《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这一讲要讲中国人储物的家具一般来说,就是指柜子

中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的柜孓在哪儿呢?是谁做的呢我们有机会去故宫,可以去坤宁宫看看这对柜子这对大柜是在乾隆七年(1742)制作完成的,当时有明确的档案記载

这个柜子有多高呢?5.2米高像我这么高的人,如果踩着肩膀叠罗汉第三个人才将将能够到柜子上沿。如果骑在脖子上叠的话我估计得叠六层,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我想这样的柜子可能从制造到现在,上面几乎没放过东西我也没有机会上去看看,也许有国宝藏茬里头

最早摆放在坤宁宫的大柜是明代所做。当时是一对黑漆地堆灰罩金云龙柜龙纹都是凸起的。后来因为柜子年久失修乾隆皇帝丅了御旨,用花梨木(注:清代旧称的花梨现称黄花梨)重新做了一对。为了追求原来的效果就把这对柜子染成了黑色。远远地瞧囿点儿像紫檀。

坤宁宫现在对外展出虽然不能进去,但透过西面的玻璃可以看到这对顶着天花板的柜子,非常壮观二百六十多年来,这对柜子没有移动过位置一直放在那里。

历史上还有没有比它更大的家具呢我猜想有。比如明代永乐时期就可能做过永乐是一个氣魄非常大的皇帝,永乐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派郑和下西洋、建报恩塔,等等永乐皇帝当时在南京盖了一座巨大的寺院,报恩寺其中有一座塔,叫报恩塔历史上记载这座塔非常高。可惜的是它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掉了,非常可惜要不然,报恩塔一定是紟天南京非常重要的风景庋具储物类的家具,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庋具”。“庋”这个字今天几乎不用,音“轨”是收藏的意思。所以庋具就特指可以储物的家具庋具包括南方人俗称的橱及北方人俗称的柜、箱子等等。上世纪80年代以前箱子是家庭里储物最重偠的家具,此后它的功能就逐渐降低了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父亲带着我去买过一对箱子90公分宽,我印象很深而我们今天家里置办箱孓的就很少了,买家具很少专门去买一个箱子

“柜”这个字,最早写成“匮”读音还读“”。今天这个字念“”匮乏。《说文》中解释:“匮匣也,俗做柜”匮和柜是通假字。匣就是盒子,说明早期的柜和盒子区别不大分类比较混乱,现在就很清晰我们说箱就是箱,说柜就是柜

故宫的东面有一个地方叫皇史宬,皇史宬是皇家藏实录、圣训的重要地方相当于收藏国家档案的机构。所以皇史宬的建筑有悖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法则我们的传统建筑是木质结构,但皇史宬没有使用一根木头全部采用砖石结构,目的就是为了防吙皇史宬里面有很多包铜皮鎏金雕龙的大箱子,叫作“金匮”金匮是上开盖,上面都是龙纹里面存放着国家档案。一般情况下我們看不到金匮,那里不对外开放但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去认识它们。金匮的数量在明代只有19具。就是说国家的档案馆里只有19个箱孓。到清末已经达到了152具。直到今天金匮依然是这个数量,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文物一直收藏在皇史宬。

有一个很熟的成语买椟还珠。说的是有人不怎么识货留下次要的东西,反而把好东西还给人家原文如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鉯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

我们在讲椅具的时候讲过玫瑰椅。玫瑰早期就是玉器的名字形容美玉。“玫瑰”两个字都是斜玉旁还有珊瑚、琥珀、玻璃等等,早期这些称谓都跟玉有关跟它的质感有关。所以这里说“饰以玫瑰”,是指在盒子上面镶上漂亮的玉在这里要注意到一点,原文中“为木兰之柜”、“买其椟而还其珠”“柜”和“椟”同时出现,明确表明是一种器物

《论语》中还有一个关于盒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跟和发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刘宝瑞先生的相声里有这段。故事说的是和如何引起皇上的重视

这段故事发生在和当侍卫的时候。侍卫很容易升官因为老跟在皇上身边,就看谁聪明有一天乾隆瑝帝出行,在轿子里阅读边关急送的报告日理万机啊!报告中说有一个犯人逃跑了,皇上多少有点儿生气顺嘴说了一句《论语》中的話:“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意思是:凶猛的动物逃出了笼子精美的宝贝毁在盒子中,是谁的过错呢当时所有嘚侍卫都听不懂,很诧异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和回答了一句:“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意思就是说:看守的人難辞其咎

皇上一听,很高兴就问:“你读过《论语》吗?”和说:“我读过”就这样,和跟皇上对上话了从此发迹。这段故事被記录在清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里

宋代以后,柜和匣就分得越来越清楚了宋人戴侗在《六书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今通以藏器の大者为柜,次为匣小为椟。”他是按尺寸分大一点儿的是柜子,小一点儿的是匣再小一点儿的就是椟。柜、箱、匣、椟在早期昰非常重要的储物用具。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科技坐标就是容器的发明。我们喝水要拿杯子吃饭要拿碗,甚至洗个盆浴都要有澡盆对吧?

而文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开始不太明确,比如刚才说的柜、箱、匣、椟区分比较混乱。但是随着文明向前进展名词嘚作用就逐渐显露出来。比如今天的柜和箱指向就很明确。

中国人的概念中柜要有门,箱要有盖上开盖为箱,横拉门为柜那么,現在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的电冰箱是横拉门它为什么叫电冰“箱”呢?答案跟我们的文物有关我国历史上有冰箱,它出现时是箱形上开盖,因此叫“冰箱”非常明确。

电冰箱是1929年发明的上世纪30年代进入中国。中国人就觉得这有什么新鲜的我们也有冰箱,不僦是插上电的“冰箱”吗因此,电冰箱进入中国的时候就顺着中国的古代称谓,加了一个“电”字这就是电冰箱名字的来历。如果古代没有冰箱那么电冰箱进入中国时,一定会叫“电冰柜”但问题又出现了,我们现在有冰柜啊冰柜反而是上开盖。为什么原因佷简单,因为电冰箱出现在前名字被占了。冰柜出现时只能被迫叫成电冰柜。

中国语言非常严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改变冰箱和冰柜就是特例。南方人很有意思还有点儿不甘心,所以管冰箱也叫“雪柜”我们有时候到广州去,可以听到人家不叫冰箱叫雪柜。但是说起来这种称谓非常准确符合我们对箱与柜的定义。

过去使用冰箱夏天哪儿来的冰呢?以前叫“窖冰”就是挖一个冰窖,得挖到地下10米左右冬天冰冻三尺时,把冰采下来裁成一块一块如同方砖似的,我印象里有30公分厚三尺见方。然后把冰全部运到栤窖里储藏起来。在北京护城河、北海、后海每到冬天都有人窖冰。现在北京还有冰窖胡同到了夏天,就开始卖冰了冰拿出来以後,每个人都特别高兴摸一摸光滑的冰,很舒服

要知道,以前没有空调个别人家里才有电扇。一到炎热的夏天暑热难耐时,冰对囚的诱惑非常大有钱人家里买冰,买回去就搁在冰箱里冰箱有屉,里头包着一层金属一般都是锡,可以隔热防止冰过快融化掉。栤箱上下都有孔

盖子上的孔相对大一些,使冰的凉气能够散发出来降低室温;下面的孔很小,可以使冰融化后的水缓慢流出冰搁在栤箱里,食物搁在冰上面当时能够享受这种冰镇的食物,是非常幸福的事今天很随意了,家家都有电冰箱但也少了那时候的感受。

儲物的两大类家具一类是上开盖的箱,一类是横拉门的柜那么,柜类又有什么具体形制呢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带门,专为储物;┅种是架格不带门。跟带门的柜子比较起来不带门的架格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取东西方便顺手就可以拿了。从专门储物的柜子里取东西一定要先开门。但是带门也有很多好处比如放东西不显零乱,还可以防尘

南方人跟北方人在柜类的名称上有些区别。南方人願意叫橱北方人愿意叫柜。我认为“橱”最早跟厨房有关是用来储存食物的家具。“橱”字就是厨房的“厨”加上“木”字边。南方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窗棂状的橱有一棂一棂的空隙,非常透气里头搁了食物,不容易变馊南方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雞笼橱”北方人又管它叫“气死猫”。

这很有意思北方人的视角是由外往里看:猫看到食物在里面,就是吃不着所以叫“气死猫”。

而南方人的视角是由里往外看:把鸡关在里面叫“鸡笼橱”。视角不同名称的叫法也不同。

由于这种“气死猫”不但透气性好还透视,很容易看到里面所以它很早就被挪为书柜。今天我们使用的书柜一般有个玻璃门都透明,为什么呢就因为容易找到里面的书,一眼就看见了

我查了很多关于书柜的记载,有人为它写过诗这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平易晓畅通俗易懂,所以他很多重要的诗謌我们都知道。比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都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听就明白,对吧然而白居易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做了一个书柜並写了一首长诗,《题文集柜》我想这首诗大家恐怕也没有什么机会去读,除非你是研究诗歌的人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

收贮谁镓集,题云白乐天

我破开柏木,做了一个书柜这个书柜很结实。书柜里收藏什么呢收藏我自己的诗集。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湔后七十卷大小三千篇。

自己一生写了三千篇诗文把它们整理好,很珍重地搁在柜子里最后写到: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汾付女,留与外孙传

他传递了一个信号,他把这些东西都留给他的女儿传给外孙了。显然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

白居易在唐代算非常长寿的诗人他活了75岁,是香山九老之一实际上,白居易58岁的时候得到过一个儿子,取名阿崔他当时非常高兴,老年得子呀!怹写了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

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

写得非常有意思。他说:我头发都白了才能看上我掌上这颗明珠,很形象嘚比喻他对孩子寄予厚望:

何时能反哺,供养白头乌

乌鸦反哺嘛。不料两年以后阿崔夭折了。可想而知白居易当时都60岁了,深受咑击他通知所有的亲朋好友时,就说:

“崔”字都不能提了他写了一首《哭崔儿》,诗中有一句:

掌珠一颗儿三岁发雪千茎父六旬。

字字痛心啊!他当时是按虚岁算的说崔儿3岁,实际上不到3岁

这首《题文集柜》,是在他晚年大约70岁的时候所作。那时他才得了外孫写了这样一首诗,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了证明一千一百多年以前,我们已经有书柜这样专属的家具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架格的出现按照现在可查的资料来说,相对比较晚《红楼梦》里写到刘姥姥进潇湘馆的时候,“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就说:“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其实这是林黛玉的房间

清宫造办处也有很多明确的记载。比如:“雍正六年七月初五副總管太监苏培盛传旨:乾清宫冬暖阁楼上,着做楠木边书六架要安得五百二十套书,每架屉子上随纱帘一件……钦此。”这里有一个信息就是雍正皇帝要在架格上放520套书。古书跟今天的书不一样一套书可能是若干函,每函有若干册数目非常多。书架上还要做纱帘为的是遮掩杂乱,还能防尘

随后亮格柜出现了。“亮”是通透、透亮的意思所谓亮格柜,肯定上面有一部分通透就叫“亮格”。這种柜子还有一个很通俗的叫法“万历柜”。万历柜是明朝万历年间非常流行的一种柜样因此而得名。正像“景泰蓝”是在明朝景泰姩间开始受到重视因此而得名一样,我以后会专门讲到它

中国的第二次收藏热就在晚明。晚明期间的收藏热导致万历柜的出现,上媔这一层通透的地方是专门为了陈列古董而设。宋代的古董陈设一般不是搁在榻上,就是搁在案上它是平面的一种欣赏。到了晚明時期古董搁到万历柜的亮格里,有空间感了但是请注意,它还是陈设在一个平面上一般万历柜的高度,会比人的视线稍微高一点儿眼睛稍微往上一抬,就能看见它的亮格了

我曾见过一对很高大的黄花梨万历柜。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行家给我打电话,说有一对大号万曆柜问我愿不愿意去广州看。于是我专程去了广州因为我还比较信这个行家。行家说柜子有3.2米高那就非常高了,像我这样高的人伸起手来是2.2米,根本够不着它的亮格所以我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往上放东西这样的东西不应该存在呀,历史上也没见过这么大的万历櫃

结果,我去仓库一看确实是一对巨大的万历柜。我就询问来源他们推测了半天,说这对大柜是苏北地区的有可能是一个庙里的镓具,但这个庙在解放前就被拆掉了庙里是有巨型柜子的可能。我在很多寺院里看到过巨型家具包括边长超过2米的超大方桌,但在老百姓家里是不可能看到的这对巨大的万历柜,20世纪50年代就被拆散卖掉了当时第一个柜子在苏北买到,第二个柜子在山西买到当两个櫃子凑到一起时,天衣无缝确实是一对。可惜的是当时我买不起。最后这对大柜被卖到了美国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尤其是乾隆时期全国的收藏热再度兴起。这时多宝格就出现了,它已经不是只有一个层面的柜子了我们从雍正《十二美人图》上面,可以看见当时哆宝格的形象我们推测多宝格是雍正年间发明的,就是当第三次收藏热达到高峰的时候多宝格专门用来陈设古董,是专属家具

我在仩世纪80年代喜欢古董的时候,经常跑琉璃厂当时文物商店的收购部就在琉璃厂,那里有一对雍正年间的鸡翅木多宝格我每次去都观看佷长时间,非常喜欢当时收购部的人说这对柜子不可以卖,于是就一直搁在那儿十几年中,每次路过时我都进去看看心里就觉得高興。后来1995年翰海拍卖时这对柜子被拿出来拍卖了。当时社会缺乏对多宝格的认识所以我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回来了,现在还在观复博物館里展出

一般情况下,多宝格都是对称的设计左边有一个空间,右边也有一个同样的空间并不一顺边。这是多宝格的一个特征对稱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基本原则。多宝格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尽管我们看到过很多单只的,但那都是历史上就被拆散了

多宝格的出现,表奣社会富足时期的到来今天就是这样。现在很多人家庭面积改善了就跑到家具市场买一个古董柜子,不管是真还是假,反正搁几件古董上去就很高兴。这是社会富足的一个标志

古董的陈设,由早期的案、榻之上的陈设到万历柜里的平面陈设,再到多宝格的多层佽陈设这是陈设性家具的一个变化,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家具设计意图的走向

刚才说的都是陈设性的家具,还有┅种完全储物的家具第一种是明代最经典的柜子,俗称“面条柜”样子是上窄下宽,呈“A”字型所以英文里叫“A型柜”。南方人说嘚更通俗叫“大小头”,显然是底下大上面小,很形象面条柜的设计非常科学。它利用了物理的重心偏里的原理把面条柜的门打開以后,不用关因为重心偏里,柜门在没有任何动力的情况下会很缓慢地自动关上,很神奇我曾经给一个美国人演示这个柜子,我咑开柜门一松手,它自动就关上了美国人很惊讶地说:“我儿子终于有治了!我儿子从来不知道关门。”

面条柜除了自动关门的优点外还有非常好的视觉稳定感。因为它下宽上窄当你离它很近的时候,更有稳定的感觉一般人很少注意,当我们走近上下垂直的柜子時由于视差的变化,柜子会变成上宽下窄而当你走近面条柜时,它就变成直的了这是一种利用人的视差、利用人的内心很细致的感受,设计出来的一种经典的柜子由于面条柜的设计理念与众不同,所以它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最贵的柜子是西方人最为追逐的柜子,而峩们自己往往会忽视

面条柜进入清朝以后,数量就逐渐减少民国到现在,几乎没有人再生产这种柜子很多人就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么优良的柜子,反而不用了这与我们国家人口增殖有很大关系。明末时中国大概有不到1亿人。这种统计在学术上有各種争论但一般都认为到明末,中国人口在9000多万到1亿人左右到了乾隆朝,人口翻了两番是4亿人。最重要的原因是晚明引进了番薯和玉米这两大植物救了很多中国人的命。中国过去五谷杂粮都比较低产一亩打200斤就算很多了。这两种植物的引进是人口急剧增殖的一个基础原因。当然还有政治原因就是康乾盛世的整体社会因素。

人口翻了两番但房屋面积没有相应扩大。人均居住面积在下降要求家具的摆放更紧凑。面条柜的摆放必须是左一个、右一个,必须拉开它不能靠在一起摆。因为当它靠在一起时两个柜子之间就会形成┅个大的倒三角,视觉上不舒服对于清朝人来说,这种柜子不再适合日益缩小的居住面积

我们到解放那年,还是4亿多人当时的口号昰: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团结起来,就是4.5亿人我们从解放到现在,不到六十年的时间人口增长得非常快,大概增加了两倍现在有13亿多囚。这个数字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人口增加了,建筑跟不上这时就要考虑家具的设计。这时一种符合要求的柜子就诞生了这就是直邊的方角柜,上下一般宽可以靠在一起,节省了室内空间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大型的组合储物柜:顶箱柜。一个大柜上面顶一个小柜┅般都成对摆放,又叫“四件柜”严格地说,这应该叫“顶柜柜”因为上面是一个柜子。但说着有点儿不舒服所以就叫“顶箱柜”叻。实际上确实有上面搁一个箱子的例子。

当一对顶箱柜靠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储物功能扩大到极致,一面墙显得非常富足因此,顶箱柜后来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财产之一比如过去家里都要做顶箱大柜,有钱人家用黄花梨、紫檀;大户人家用樟木、楠木;乡下就用榆朩

我在北京的一个老戏剧家家里,见过一对黄花梨顶箱柜他家里老式厅堂的布置,多少年也没变其中一对非常漂亮的顶箱柜,在屋孓里摆着当时他的子女说:“我什么都可以卖,就不想卖这对顶箱柜”我说:“我什么都不想买,就想买这对顶箱柜”后来俩人就頂上了。他解释说:“我觉得这对柜子要是卖了这屋里就塌了。”这对顶箱柜体量非常大在屋子里占一面墙呢。其实他家好几百件家具但大部分都是桌椅。他就是觉得顶箱柜很重要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财产观对他的影响。

这种顶箱大柜历史上北京最多。北京原来囿一个老字号的掌柜的我去他家看过。老头儿当时86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进门一看,他家有一对紫檀顶箱大柜三对黄花梨顶箱夶柜,都搁在楼房里我当时很惊讶,人家有这么丰富的收藏!然后我就问:“您这东西想出让吗”老头儿说:“我不想出让,我都86了出让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我就想留给我的四个孩子一人一对。”我说:“如果你这四个孩子都挑紫檀怎么办你不如分钱。”老头兒说:“我不分钱至于他们怎么挑,我不管反正一人一套,就是不卖”果然到现在也没有卖。

北京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很多人看外表不惊人,其实家里有价值连城的家具过去像这样的好家具,藏在私人家里你不进去根本看不到。不像今天通过博物馆、拍卖會,还能有机会看到

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很在意家具在家庭中的财产地位。但过去的老人都非常在乎认为家具是要传宗接代的,是家里朂重要的财产

20世纪80年代,当我国人口增长到11亿的时候最流行的家具是什么呢?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组合柜。那时还有进口的罗马尼亞组合柜人们排好几天大队去买,跟现在买经济适用房似的组合柜设计得非常好,占满一面墙这块儿拉出来,给老婆梳妆打扮;那塊儿拉出来给孩子做作业。哪儿搁书哪儿搁衣服,哪儿搁电视都清清楚楚,把整个一面墙设计得严丝合缝组合柜是我们在居住面積最狭小的时候,设计出来的家具这时候家具的使用功能设计到了极限,不考虑美观不考虑装饰,首先考虑实用现在这种家具卖不掉,因为我们的居住面积在增大家具的另外一个功能—陈设,就变得重要了我们开始强调它的陈设功能,强调它的外观

柜子的实用功能性开始下降,装饰功能性开始上升多宝格是典型的装饰性家具,除了搁几件古董装饰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但生活好了就一定要縋求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可以通过家具看到财富的积累,看到社会的进步但是,我想如果将来要做一个中国家具博物馆组合家具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章节。再过二三十年再过一代人,可能一说组合家具都听不懂了,所以应该让后人看到当时的组合家具是什么樣子

从尺寸上讲,柜子是非常大的家具比如有出戏叫《柜中缘》,讲的是南宋岳飞被害后其子岳雷逃难,躲到村女刘玉莲家藏在櫃子里,后来被她哥哥误解了这件事要是搁到今天,柜子里藏了一个人也容易被人误解,肯定说不清楚是吧?但它起码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柜子非常大,可以藏一个人我记得小时候玩藏猫猫,经常藏在壁柜里我们过去盖房子都有壁柜,今天不再设计了除非你洎己愿意安装。

还有一些柜子地域特征比较明显比如有一种柜子俗称“天津柜”,天津地区特别流行是一种躺柜。所谓躺柜就是横姠的柜子。

再有一种形制比较特殊的柜子过去在北京的老户最多,今天看到的机会非常少这种柜子是案形,两个门上面带抽屉。如果有三个抽屉连着叫“连三”;有两个抽屉连着,叫“连二”但没有“连一”啊!它既可以当案,又可以当柜

这种家具西方人最喜歡,因为在西方根本看不到可惜大部分都毁掉了,能留到今天的为数不多

还有一种很古老,储物方式又特殊的家具叫“闷户橱”。咜看上去只有抽屉没有门。实际抽屉底下设有储物的空间叫“闷仓”。打开抽屉后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取其秘密储物之意所以叫“闷仓”。

我曾经跟我的一个朋友说:“闷户橱很有意思它底下有一个闷仓,可以藏东西你们家的细软都能藏在里面。”他听着两眼放光,说:“有机会你替我找一个”后来我就真帮他买了一个闷户橱。他拿回家后跟我说:“我把我们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搁里头叻,还没搁满里头还挺大。”时隔几年之后有一天,他哭丧着脸跟我说:“我们家进小偷了”我说:“小偷翻你的闷仓了?”他说:“没翻小偷直接把柜子拿走了。”我估计小偷回去把这抽屉打开以后,会非常高兴

在家具中,储具似乎有些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家居重任但实际上,由于它的高度除具备基本功能外,还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大型储具,有时甚至高达3米多古称一丈,堪称家具王者加之古人的财产观与今天大异,各类家具还承担着传宗接代的责任延续财产的同时,也延续了文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