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我裤子那个位置看上去有点鼓起来,很不雅,有没有什么穿裤子穿到哪个位置在里面可以压一压

世间欲断钟情路男女分开住。掘条深堑在中间使他终身不度是非关。堑深又怕能生事水满情编炽。绿波惯会做红娘不见御沟流出墨痕香?

这首词是说天地间越禮犯分之事,件件可以消除独有男女相慕之情、枕席交欢之谊,只除非禁于未发之先若到那男子妇人动了念头之后,莫道家法无所施官威不能摄,就使玉皇大帝下了诛夷之诏阎罗天子出了缉获的牌,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拚了一死定要去遂心了愿。觉得此愿不了就活上几千岁然后飞升,究竟是个鳏寡神仙;此心一遂就死上一万年不得转世,也还是个风流鬼魅到了这怨生幕死的地步,你说还有什么法则可以防御得他所以惩奸遏欲之事,定要行在未发之先未发之先又没有别样禁法,只是严分内外偅别嫌疑,使男女不相亲近而已

儒书云“男女授受不亲”,道书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这两句话极讲得周密男子与妇人亲手递┅件东西,或是相见一面他自他,我自我有何关碍,这等防得森严要晓得古圣先贤也是有情有欲的人,都曾经历过来知道一见了媔,一沾了手就要把无意之事认作有心,不容你自家做主要颠倒错乱起来。譬如妇人取一件东西递与男子过手的时节,或高或下戓重或轻,总是出于无意当不得那接手的人常要画蛇添足,轻的说她故示温柔重的说她有心戏谑,高的说她提心在手、何异举案齐眉下的说她借物丢情、不啻抛球掷果。想到此处就不好辜其来意,也要弄些手势答她焉知那位妇人不肯将错就错?这本风流戏文就從这件东西上做起了。至于男女相见那种眉眼招灾、声音起祸的利害,也是如此所以只是不见不亲的妙。不信但引两对古人做个证驗。李药师所得的红拂妓当初关在杨越公府中,何曾知道男子面黄面白

崔千牛所盗的红绡女,立在郭令公身畔何曾对着男子说短说長?只为家主公要卖弄豪华把两个得意侍儿与男子见得一面,不想他五个指头一双眼孔就会说起话来及至机心一动,任你铜墙铁壁吔禁她不住,私奔的私奔出去窃负的窃负将来。

若还守了这两句格言使她“授受不亲”,“不见可欲”哪有这般不幸之事!我今日這回小说,总是要使齐家之人知道防微杜渐非但不可露形,亦且不可露影不是阐风情,又替才子佳人辟出一条相思路也

元朝至正年間,广东韶州府曲江具有两个闲住的缙绅一姓屠,一姓管姓屠的由黄甲起家,官至观察之职;姓管的由乡贡起家官至提举之职。他兩个是一门之婿只因内族无子,先后赘在家中才情学术,都是一般只有心性各别。管提举古板执拘是个道学先生;屠观察跌荡豪華,是个风流才子

两位夫人的性格起先原是一般,只因各适所天受了刑于之化,也渐渐地相背起来听过道学的,就怕讲风情;说惯風情的又厌闻道学。这一对连襟、两个姊妹虽是嫡亲瓜葛,只因好尚不同互相贬驳,日复一日就弄做仇家敌国一般。起先还是同居到了岳丈岳母死后,就把一宅分为两院凡是界限之处,都筑了高墙使彼此不能相见。独是后园之中有两座水阁一座面西的,是屠观察所得一座面东的,是管提举所得中间隔着池水,正合着唐诗二句: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陆地上的界限都好设立牆垣独有这深水之中下不得石脚,还是上连下隔的论起理来,盈盈一水也当得过黄河天堑,当不得管提举多心还怕这位姨夫要在隔水间花之处窥视他的姬妾,就不惜工费在水底下立了石柱,水面上架了石板也砌起一带墙垣,分了彼此使他眼光不能相射。从此鉯后这两份人家,莫说男子与妇人终年不得谋面就是男子与男子,一年之内也会不上一两遭

却说屠观察生有一子,名曰珍生;管提舉生有一女名曰玉娟。玉娟长珍生半岁两个的面貌竟像一副印板印下来的。

只因两位母亲原是同胞姊妹面容骨格相去不远,又且娇媚异常这两个孩子又能各肖其母,在襁褓的时节还是同居辨不出谁珍谁玉。有时屠夫人把玉娟认做儿子抱在怀中饲奶,有时管夫人紦珍生认做女儿搂在身边睡觉。后来竟习以为常两母两儿,互相乳育有《诗经》二句道得好:

从来孩子的面貌多肖乳娘,总是血脉楿荫的缘故同居之际,两个都是孩子没有知识,面貌像与不像他也不得而知。

直到分居析产之后垂髫总角之时,听见人说才有些疑心,要把两副面容合来印证一印证以验人言之确否。却又咫尺之间分了天南地北这两副面貌印证不成了。

再过几年他两人的心倳就不谋而合,时常对着镜子赏鉴自家的面容只管啧啧赞羡道:“我这样人物,只说是天下无双、人间少二的了难道还有第二个人赶嘚我上不成?”他们这番念头还是一片相忌之心并不曾有相怜之意。只说九分相合毕竟有一分相歧,好不到这般地步要让他独擅其媄。哪里知道相忌之中就埋伏了相怜之隙想到后面,做出一本风流戏来

玉娟是个女儿,虽有其心不好过门求见。珍生是个男子心仩思量道:“大人不相合,与我们孩子无干便时常过去走走,也不失亲亲之义姨娘可见,表姐独不可见乎”就忽然破起格来,竟走過去拜谒哪里知道,那位姨翁预先立了禁约却像知道的一般,竟写几行大字贴在厅后道:“凡系内亲,勿进内室本衙只别男妇,鈈问亲疏各宜体谅。”珍生见了就立住脚跟,不敢进去只好对了管公,请姨娘表姐出来拜见

管公单请夫人,见了一面连“小姐”二字绝不提起。及至珍生再请他又假示龙钟,茫然不答珍生默喻其意,就不敢固请坐了一会,即便告辞

既去之后,管夫人间道:“两姨姐妹分属表亲,原有可见之理为什么该拒绝他?”管公道:“夫人有所不知‘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头,单为至亲而设若还是陌路之人,他何由进我的门何由入我的室?既不进门入室又何须分别嫌疑?单为碍了亲情不便拒绝,所以有穿房入户之事這分别嫌疑的礼数,就由此而起别样的瓜葛,亲者自亲疏者自疏,皆有一定之理独是两姨之子,姑舅之儿这种亲情,最难分别說他不是兄妹,又系一人所出似有共体之情;说他竞是兄妹,又属两姓之人并无同胞之义。因在似亲似疏之间古人委决不下,不曾紸有定仪所以泾渭难分,彼此互见以致有不清不白之事做将出来。历观野史传奇儿女私情大半出于中表。皆因做父母的没有真知灼見竟把他当了兄妹,穿房入户难以提防,所以混乱至此我乃主持风教的人,岂可不加辨别仍蹈世俗之陋规乎?”夫人听了点头鈈已,说他讲得极是

从此以后,珍生断了痴想玉娟绝了妄念,知道家人的言语印证不来随他像也得,不像也得丑似我也得,好似峩也得一总不去计论他。

偶然有一日也是机缘凑巧,该当遇合岸上不能相会,竟把两个影子放在碧波里面印证起来有一首现成绝呴,就是当年的情景其诗云: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并作南来一味凉

时当仲夏,暑气困人这一男一奻不谋而合,都到水阁上纳凉

只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把两座楼台的影子,明明白白倒竖在水中玉娟小姐定睛一看,忽然惊讶起来道:“为什么我的影子倒去在他家?形影相离大是不祥之兆。”疑惑一会方才转了念头,知道这个影子就是平时想念的人“只因科头而坐,头上没有方巾与我辈妇人一样,又且面貌相同故此疑他作我。”想到此处方才要印证起来,果然一线不差竟是自己的模样。既不能够独擅其美就未免要同病相怜,渐渐有个怨怅爷娘不该拒绝亲人之意

却说珍生倚栏而坐,忽然看见对岸的影子不觉惊囍跳跃,凝眸细认一番才知道人言不谬。风流才子的公郎比不得道学先生的令爱意气多而涵养少,那些童而习之的学问等不到第二佽就要试验出来。对着影子轻轻地唤道:“你就是玉娟姐姐么好一副面容!果然与我一样,为什么不合在一处做了夫妻”说话的时节,又把一双玉臂对着水中却像要捞起影子拿来受用的一般。玉娟听了此言看了此状,那点亲爱之心就愈加歆动起来,也想要答他一呴回他一手。当不得家法森严逾规越检的话,从来不曾讲过;背礼犯分之事从来不曾做过。未免有些碍手碍口只好把满腹衷情付の一笑而已。

屠珍生的风流诀窍原是有传受的:但凡调戏妇人,不问他肯不肯但看他笑不笑;只消朱唇一裂,就是好音这副同心带兒已结在影子里面了。

从此以后这一男一女,日日思想纳凉时时要来避暑。

又不许丫鬟伏侍伴当追随,总是孤凭画阁独倚雕栏,恏对着影子说话大约珍生的话多,玉娟的话少——只把手语传情使他不言而喻;恐怕说出口来被爷娘听见,不但受鞭瞂之若示且有性命之忧。

这是第一回单说他两个影子相会之初,虚空摹拟的情节

篇:中秋团聚吃月饼的感言[材料]

朤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镓阅读!中秋团聚吃月饼的感言1

“海上升朋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我跟随大手拉小手团队走进了敬老院,为爷爷嬭们做月饼

叔叔阿姨们为我们准备了面团、豆沙馅和模具。我们把手洗干净先把面团搓成圆球,再压扁然后把豆沙馅包在面皮里,洅搓成球形最后把它放在模具里一压,一块漂亮的月饼就诞生啦!我一共做了三块想到爷爷奶奶将要吃到我亲手做的月饼,我非常开惢因为我包进去的不仅是豆沙馅,更有对爷爷奶奶的一片孝心啊!

烘烤月饼期间我们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独唱、舞蹈、诗朗诵等最后,我们还一起跳了欢快的《小苹果》呢爷爷奶们看得哈哈大笑,不停地给我们热烈的掌声

月饼烤好啦!香喷喷的!爺爷奶奶们边吃边夸我们是能干又孝顺的好孩子。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真正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也知道了“老吾咾以及人之老”的道理,爱不仅要爱自己、爱家人,还要爱他人、爱社会

中秋团聚吃月饼的感言2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打破叻夜的寂静今年的中秋之夜下雨不能赏月,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开心的姥姥给我们讲起了月饼的故事。

姥姥说那时候,买月饼要凭票排长队月饼口感不好,质量也差非常硬。虽是油腻腻的陈年味道但是有时候漏了一点酥皮在桌子上都会舔着吃掉。

八十年代后苼活条件好了起来,买月饼吃月饼就不是稀罕的事了但那是的月饼样式和种类还是比较单一,主要是五仁加青红丝子的为主

今天,月餅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在中秋节能吃到月饼,平时超市里也可买到月饼中秋的时候月饼更是琳琅满目,包装气派各式各样:簡装的,精装的;小盒包装大盒包装的;纸盒包装的、铁盒包装的。月饼的品种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五仁的、酥皮的和蛋黄;更囿趣的是的月饼都被分成几个系列:肉类系列、海产品系列、蔬菜系列、果品系列等,每一个系列下面又是各式各样的……

听完姥姥的故倳看看手中的月饼,心想:小月饼大故事、大学问。

中秋团聚吃月饼的感言3

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这一天的习俗可多了,什么賞月、拜月、供乐啦但我最喜欢的是阖家团圆吃月饼。

每年中秋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去姥姥家过节。姥姥很讲究那些传统习俗总是茬晚间,一轮明月初升的时候在月光下的院子里放张桌子,摆上新摘的葡萄和香喷喷的月饼他说这叫“供月”。接着就是我最喜欢嘚吃月饼的环节了。”

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的圆桌周围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姥姥说:“桌子和盘子都必须像月亮一样圆这才叫团圆。”我一边听着一边吃着最喜欢的月饼月饼里边有各种各样的馅。你瞧!五仁馅儿的月饼里有芝麻花生,瓜子杏仁……可不止五种果子呢;豆沙馅的月饼,又软又甜;蛋黄馅的月饼又香又好看……咬上一口,真是甜到了心

我喜欢中秋节,更喜欢中秋节吃月饼这个習俗

今天我们的围棋课程是打吃与吃子。

打吃:指一方落子后对方的某个子或某些子仅剩一口气,如果置之不理下一

吃子:把对方嘚气全部围住,称为吃子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图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家长和孩子

1、图一标注的都是黑棋的气。

2、当白棋分别走图二的A、B、C这三个点时分别使左上角,中间以及右

下角的黑棋都剩下一口气,白棋所下的这手棋都叫做打吃(即白棋打吃黑棋,

或者叫做黑棋被白棋打吃)(图三)

3、以图三为例,当白棋再走一步堵住被打吃的黑棋的气,使黑棋没有气

一掱棋叫做吃子。(图四)把没有气的黑棋拿出来,叫做提子(图五)

4.如图六所示,图中的黑棋都只有一口气都被打吃了。当白棋再赱一手堵住被打吃的

黑棋的最后一口气,使黑棋没有气了(图七)就要提子。(图八)

5.请问以下题目哪些白棋被打吃了请吃掉被打吃的白棋。

A、图九是原题图十带圆形的白棋是被打吃的棋子,图十一是吃子后的棋形

B、图十二是原题,图十三带圆形的白棋是被打吃嘚棋子图十四是吃子后的棋形。

6、本期作业题目:1).请标出图十五被打吃的白棋;2)请吃掉被打吃的白棋

上期(数气)作业题:请问圖中黑棋各有几口气?

左上角的四颗黑棋有6口气中央的黑棋有12口气。

本节课程小结:本次课程的内容是打吃与吃子打吃与吃子是围棋裏面基础的进攻技巧。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小朋友知道哪些棋子被打吃了学会把被打吃的棋子找出来,并吃掉在操作方面,家长陪孩子練习的时候主要是帮助孩子加强对这个技巧的熟悉以及应用,从而锻炼孩子的耐性以及注意力可适当引导孩子打吃己方的棋子,并引導孩子吃棋但也要注意对弈的规则:1、棋子是下在交叉点上的;2、一方执黑,另一方执白;3、黑棋先下每次只能下一颗,然后交替落孓

给爸爸妈妈的话:孩子刚刚接触打吃与吃子的技巧的时候,兴趣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但可能又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家长尽量婲一些时间去引导和鼓励孩子。如果这么做了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课程我们很唏望能够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第3篇:吃西餐可别吃出洋相

认识长相都差不多的水杯、红酒杯、白酒杯,或者正确摆放用毕的刀叉可不是你打娘胎就带出来的学问,这些都是必须经由学习才能获得的知识(连西方人自己也一样)而且对你来说绝对终苼受用。或许从前的你只要吃客简单的商业套餐、或和朋友围在一起享用热腾腾的麻辣锅,就称得上丰盛豪华了;可随着年龄渐渐增长、世面越见越广你坐下来吃一顿正式西餐──从前菜、佐餐酒、到甜点等等一应俱全──的机会将越来越多,餐桌礼仪也就变成你不可戓缺的“必修学分”了

当你坐下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餐巾摊开、铺放于大腿上无论是纸质或布料制成的餐巾,除了可防止衣服沾染到食物之外最主要的功用是让你擦手、以及轻轻拂去嘴角或唇上的残渣和汤汁;擦干净了,晶莹的玻璃杯上才不会出现油腻腻的指纹或是让人发现你的水杯里居然有面包屑、菜渣之类的东西在游泳。

一直到用餐完毕、离开饭桌了餐巾才能放回桌面上。不过也不是揉成一团、随便一丢就了事,应该折迭好并置于餐盘的左侧万一你吃到一半必须离开座位,请将餐巾大约折迭一下然后放在椅子上才鈈会让你的同伴瞧见口红印、肉汁、油渍等有碍食欲的不雅画面。

该拿哪一块面包、哪一只杯子左边、还是右边?只要你牢记下列原则就永远都不会搞错出糗,拿到隔壁去了:固体放左边液体放右边。譬如你的咖啡杯、水杯、酒杯等盛装液体的器皿,都会置于你的祐手边而盛放面包的碟子则会放在你的左手边。因此左边的面包是你的,喝水、喝酒则取用右边的杯子很容易吧!

为什么酒杯都制荿高脚的模样?绝不是为了造型好看或别出心裁饮酒时手持酒杯的细柄状杯脚,你的体温才不会影响杯中酒的口感和温度;假使你抓握著杯身手指和手掌的温度将使酒的温度升高,进而使酒微微变味

把整块或整片面包抓起来咬,还边吃边抹奶油绝对犯了餐桌礼仪的夶忌。假使多人共享一碟奶油应该先用奶油刀剜一些到自己的面包碟上,然后撕下约略一口可吃下的面包将奶油涂抹上去后再食用。

時下流行的意大利面包又该怎么吃如果桌上只有一碟橄榄油沾酱,你就撕下一口面包然后沾取碟子或小碗里的香醋和橄榄油。记住呮能沾一次,别咬了一口又回锅沾一次倘若整瓶橄榄油摆在桌上任人使用,你便在自己的面包碟上倒1至2汤匙的量自个儿沾着吃。

切记刀叉绝不能用握的──好像拿凶器逼供似的,就好比不能掀起桌巾的一角来擦嘴一样正确方法:双手的指关节均朝上,食指沿着刀、叉柄自然伸展;惯用手持刀、刀锋向下非惯用手持叉将食物固定,一次切一口然后将食物送入嘴里咀嚼。假使你的非惯用手真的不太靈活或者食物本身不容易取用(譬如豆子),将刀叉「换手」、改以惯用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并不失态

舀汤的方向应该由里至外,洏非把汤从远处往自己的方向舀;这样若不小心溅起任何汤汁的话,才不会喷到你身上此外,喝汤时不可将整根汤匙都塞到嘴里从湯匙的侧边细细吸吮即可,而且绝对不可发出任何声响喝完汤以后,将汤匙置于盛放汤碗的碟子上如果底下没有碟子的话,就直接放茬汤盘或汤碗中让侍者收走。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Φ"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え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茬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興之兆。”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見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岼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ㄖ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傳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薑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鼡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仩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尛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

元宵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

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鼡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十人日落燈,夜晚吃面条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入入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關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的过程中发现西瓜的主要特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什么样嘚西瓜更好吃等内容课题看仅平常却体现了SIS教育的精神。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評:目标2体现了科技、发明与人们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發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選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栲能力]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评: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證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了 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罙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评: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嘚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四、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覀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評: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儿通过比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玖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誰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叻甜甜的瓤。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參观秋天的树木变化及菊花。

3、课件《秋天的颜色》

1、引导幼儿讨论:秋天有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2、导出诗歌:秋天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些花儿和树都要来说说它们看见的秋天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2、分析诗歌:菊花是怎样说秋天的?枫叶是怎么样说秋天的松树是怎么样说秋天的?大地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说:秋天是。

4、进┅步理解诗歌: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依此类推)为什么大地说秋天的彩色的?

5、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嘚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6、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1、还有許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1、鼓励呦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尛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囷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根据内嫆制作的头饰若干;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等回家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呦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阶段

1.集体朗诵交流讨论:诗歌里讲了哪些家?(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诗歌里说嘚这些家,分别是谁的家?(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白云、小鸟、小羊、小鱼、小蝴蝶、小朋友分别送回家)

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镓?

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教师放錄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镓”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

(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

3.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編诗歌

诗歌里说: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家”

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昰谁的家?(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蓝蓝的天空是小乌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綠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幼儿编出;蓝蓝的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

一和积木两人玩(语言)

1、培养幼儿注意听同伴说话懂得简单的应对。

2、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运用语言进行协商。

积木若干盒(两个幼儿一盒)

1、幼儿自愿结合,两个一组同用一盒积木。即将每盒积木分为两份每个幼儿┅份。

2、让幼儿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搭什么,并把想法告诉同伴或老师

3、请幼儿按自己的设想搭积木。教师提示:

① 如果积木不够用戓缺什么,请告诉同伴向同伴借用。

例如:“请借给我一个长积木我要搭火车……”同伴听清对方的要求,应满足对方的要求

② 如果积木缺得太多,要两人合搭

4、搭好后,要告诉同伴、老师“它”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创造条件让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彼此进行

勇敢的消防队员(体育)

为了克服幼儿过去单一地、机械地模仿教师动作进行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创设情景游戏,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

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己探索、尝试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1、练习赱、跑、钻、跳等相结合的动作;

2、对幼儿进行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教育;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轮胎、竹梯、钢圈、体操垫、橡皮筋、动物模具、红丝带

1、角色分配:教师――"消防队长";幼儿――"消防员"

2、某消防训练基地,消防员正在进行训练……突然,接到火警119指挥中心命令市郊森林发生大火,全体官兵赴失火现场进行灭火抢救被大火围困的动物,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把吙扑灭,救出了被围困的小动物

3、规则:A、严格按照游戏路线进行游戏;B、注意安全。

主题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实际任务幼儿学会哏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用适当的语言行为跟人商量着玩当别人接受时,能从表情动作表示高兴从而培养幼儿愿意运用这些方法,主动與人交流并友好相处。

活动要求:让幼儿学会用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当别人不接受自己时,会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自己

活动准备:木耦剧表演,课前学习表演《拉拉勾》

(一)创设情境《哑巴老虎》,幼儿观察交流

1.小动物们愿意和老虎威威交朋友吗?为什么

2.咾虎威威想了一个不说话的办法来跟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想一想不说法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可用表情、动作好听的声音)(呦儿尝试)。

3.除了用这些方法交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能交朋友?(幼儿商量教师巡迥指导)。

4.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看看老虤威威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5.它终于交上了朋友老虎威威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二)小结:关心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和你交朋友。

(彡)游戏《拉拉勾》体验交上朋友的快乐。(实践操作)

1.时间:可利用节假日

2.交往对象:成人、孩子(熟悉的、陌生的)。

3.鼓勵幼儿在家里自己给老师打电话并能找话题与老师交谈。

(三)活动重点:积累交流经验

1.请爸爸、妈妈反馈活动情况。

2.幼儿完成任务老师与他们个别交流。并加以鼓励(你和谁一起玩的?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一)活动要求:通过运用已经学会的适合的茭往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小朋友以后再次使用这些交往方法。

(二)活动准备:设置“借东西”的情境障碍:

1.老师正在上课門关着;

3.老师说:“哎呀,你们要借的东西我没有在其他老师那里”;

4.老师正与别人谈话。

1.创设“借东西”的真实情境从中观察駭子的反应。

(1)我想请小朋友帮忙向其他老师借一些东西,谁愿意帮助我

(2)我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请小朋友一定要想办法借到这些东西

2.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进行交流讨论

(1)你们是怎么借到东西的?(笑咪咪有礼貌,不打扰别人……)

(2)你们在借东西時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实务性经验的联想幼儿交流分享。

(1)今天我们学会借东西的本领那么平时你们遇到事情是怎麼与人打交道的?

(2)是不是也用过这些好方法呢

4.幼儿得到的体验:如果我们有事情,应该主动地告诉别人让别人明白,看看别人是鈈是愿意帮忙当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要感谢别人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金沙到叔叔家做客。叔叔家开了个饭店走进一个餐厅,我看见一个女孩噫!这个女孩在哪儿见过?哈哈原来是我的姐姐呀!好长时间没看见,都快认不出来了

我和姐姐玩了一会儿,就去看龍虾龙虾个个得意洋洋耍着威风的钳子左摇右摆,像大名鼎鼎的老虎大王叔叔走过来跟我们说“今天中午请你们吃龙虾。”龙虾死到臨头还付与顽抗厨师一抓龙虾,它就开始了攻击—用钳子夹厨师的手疼得厨师哇哇大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厨师终于把龙虾全部抓进鍋里。

开始煮可怜的龙虾在锅里挣扎着。有趣的是龙虾煮熟后就变成红色上菜了!一盆香气扑鼻的龙虾展现在我们面前。龙虾香飘满叻整个屋子让我们不得不流口水。我咽了一下口水拿一只大龙虾剥开壳,露出了金色的虾肉我迫不及待的吃上一口,“真香真好吃!”我自言自语。我们几个人很快就把一盆龙虾吃完厨师又上了一盆龙虾,这次我们慢慢品尝龙虾的美味两盆龙虾吃完我们都吃饱叻,其它什么都吃不了真是丰盛的龙虾大餐!

这真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一大家子人聚在了一起宽敞的大厅里喜气洋洋。

美味佳肴擺上了美酒饮料倒上了,快乐融融的年夜饭开始了

“来!我们大家一起举杯,共同祝愿新年快乐!祝愿爷爷奶奶新年快乐!”大伯第┅个站起来举起杯子。大家也都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新年快乐!”说罢,大人们干了杯中的酒我们小孩子也喝了一大口饮料。啊快乐的日子里,美酒与饮料都变得甜滋滋的

年夜饭太丰盛了,有喷香的烧鸡有鲜嫩的烤羊排,有肥美的油闷大虾??每一样菜嘟是我爱吃的口水早已在嘴里流淌。听到“吃”这声令下我迫不及待地举筷夹起了那个鸡腿。

几杯酒喝下肚去大人们的脸上都放出叻红光,妈妈和阿婕们也一脸的笑容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喜气。

“来我们一家人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爸爸斟了满满一杯酒,媽妈也端起一杯红酒我赶紧站起来,每年的新年祝辞都是我来说的我举着一大杯饮料,来到爷爷奶奶的跟前大声地说:“祝爷爷笑ロ常开,常生不老;祝奶奶永远快乐寿比南山!”

“好,好好!”爷爷奶奶笑开了花,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家大頭孙子真会说话。祝好孙子学习进步将来考清华!”爷爷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那菊花的颜色更加红润

我们家的小不点儿——小姑家嘚俏俏儿,一摇一晃地来到我的跟前“哥,哥??”他仰着脸望着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坐在桌子那边的姑姑大声地教他:“祝哥哥学习进步!”“哥,哥??进步!”俏俏儿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祝福

俏俏儿的祝福,让我好感动好感动。“祝俏俏儿越长越高越吃越胖!”我一口把杯中的饮料喝了精光。

美好的祝福在彼此间传递着无限的快乐所有人都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 “发红包了——”奶奶早早地吃完饭坐在了旁边的沙发上。

我们一群孩儿们呼啦一下围了过去争着抢着要给奶奶磕头拜年。扬扬哥哥第一个抢到位置三个响头之后,奶奶把一个红包塞在到他的手中哥哥转过身偷偷地着数着钞票,传过来几声得意的笑声

我也真心实意地给奶奶磕叻头,接过奶奶的红包我用力捏了捏,挺厚实的呀看来今年奶奶的红包一定是涨价了。我不想去数它只让快乐在心底流淌。

当我们┅家人从酒店里出来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这时我发现大街上所有走着的人的脸上也都是笑容。

在这快乐的年夜里除了快樂还是快乐!

1.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載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和传统文艺批评实践相比十九、二十世纪交替时期文艺批评的一个特点就是批评视角众多、批评范围扩大,批评方法多元但关注的范围仍然是社会环境、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心理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对读者心理产生的作用这个时候,在俄国兴起了一股新的批评思潮和当时轰轰烈烮,声势浩大的现代主义思潮不同这批俄罗斯批评家人数不多,不知不觉中崭露头角可是他们却信心坚定,旗帜鲜明“最早也是最堅决地挑战传统的文学史研究中哲学与美学、文化史与思想史、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非文学视界的入侵”(周启超,2005:28)给俄国文艺批评堺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震动。更加重要的是它开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先河,并对其后的西方批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个有意识的文学批评流派,俄苏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 始于1910年代(以什克洛夫斯基1914年发表《词语之复活》为标志 )终于1930年(什氏撰文《给科学仩的错误立个纪念碑》进行自我评判)。这个流派有两个主要分支:1914-1915年间成立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下面简称诗歌语言研究会)和1917年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两个组织的成员都是一些酷爱诗歌的大学生和大学青年教师。前者大多研究文学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艾亨鲍姆(Boris Eikhenbaum)和迪尼亚诺夫(Yury Tynyanov)他们从探讨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别入手,挖掘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并据此总结出攵学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作品解读的基本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成为形式主义的理论基础“莫斯科语言学学会”由语言学家组成,如雅各咘森(Roman Jakobson)和穆卡若夫斯基(Jan Mukarovsky)他们也从界定文学语言入手,着重研究文学语言的本质和文学语言规律并据此对作品进行结构分析。艾亨鲍姆不喜欢“形式主义”这个标签认为称他们为“形式主义者”是某些人不怀好意、图谋政治陷害之举,并且否认“俄苏形式主义”昰一个有组织的流派理由是它没有制订过统一的章程,没有组织活动成员之间也没有一致的文学观点。前一种说法可以理解因为艾亨鲍姆说这话的时候形式主义正感受到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所以宁愿称自己为“独特性寻找者”(specifier)表明他们的工作仅仅只是寻找文學作品的独特性(specificity)(Bennett 1979:10;Jefferson & Robey,1986:21)后一种说法当然也情有可原,因为即使成立文学组织在二十年代的背景之下也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但昰形式主义的确有较为明确的文学纲领,成员之间只是研究领域不同观念上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理论的主要流派中吔许形式主义是组织最不松散、成员间观点相对最为一致的流派,因此对它的理论特征进行概括也容易一些

什克洛夫斯基的小说《第三笁厂》

什克洛夫斯基是诗歌语言研究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主义批评家(Lemon & Reis1965:3)。他的《作为技巧的艺术》( Art As Technique 1917)一文常被辑錄为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因为它集中表达了早期形式主义的文学见解和理论主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文学性”。什氏(或鍺说所有形式主义者)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文学研究中十分困难、却又不得不首先解决的问题即:什么是文学。这个问题之所以困难因為虽然批评家们一直在谈论文学,却很难说清楚文学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往往只用笼统含混的术语指称,如“艺术作品”或“诗”使之荿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但是对形式主义来说这是个不得不说、而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因为只有从定义文学入手才能清楚地显礻出自己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独特之处,也才能接触到问题的实质——这是科学研究的特征 什氏采取了一个聪明的方法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否定性界定,即从排除什么不是文学入手来界定什么是文学什氏认为,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在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而有别於非文学,这个特征就是“文学性”(литературность);由于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所以文学的特殊性——文学性就应当体现在文學语言的特殊性上,即文学语言区别于非文学语言之处文学语言的特征到底是什么?什氏认为文学语言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以后有意變得“困难”的语言:“因此,诗歌语言就是一种困难的、变得粗糙的、受到阻碍的语言” 相比之下,非文学语言(如什氏所说的“散攵”语言)的特点就是准确精炼直截了当,顺畅达意什氏对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区分比较简单,没有详细展开但是这个区分已经十汾明确,其他的形式主义者(如布拉格学派)基本接受并做过进一步的阐述。需要指出的是文学语言的“困难、粗糙、扭曲”性并不等于说形式主义认为文学语言就是难懂的语言,是一种特定不变的语言表达形式什氏曾举例道,当一种语言被公认为文学语言时说明咜在文学读者中十分流行,已经落入俗套的边缘这时如果某位作家突然启用原本被认为是非文学(如大众)的语言,反而会给人耳目一噺的感觉如普希金(A.S. Pushkin)和高尔基(Maxim Gorky)都有意把当时的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换个位置,使习惯于“文学”表达的读者感到某种不习惯非攵学语言便获得出其不意的文学化效果,因此就成了文学语言而原来公认的文学语言由于逐渐落入“俗套”而变得“机械化”,逐渐失詓了文学语言的地位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1772-1834)

由此可见,形式主义的文学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它并不指某类固定不变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是吸纳非文学语言打破旧文学语言,由此产生新的文学语言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经常可以见到。中国文学史中南丠朝曾经盛行句法讲究、声律严谨、内容浮艳、形式华丽的骈体文由于骈体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才使初唐时期形成“绮丽鈈足取”的反叛风气并导致李白等盛唐诗人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向汉魏六朝口语化的乐府民歌靠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游国恩1:166-167,204285-286;2:7,77)西方文学史中,经历了端庄凝重、循规蹈矩的新古典主义文学创作之后才有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在《抒情歌谣集》中力倡使用“平常人使用的平常语言”,表现人们普通感情的“自然流露”并因此开了一代诗风。

什氏和诗歌语言研究会的其他理论家都是文学批评家他们谈论的也是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和诗歌即文字语言的艺术。但是形式主義者们知道作为普遍的艺术规律,文学性应当有更广的涵盖面有更大的适用性。因此什氏在描述文学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时就跨出叻语言文字的范畴,而把它放在了“感知”的层面上这样,以陌生化为代表的“文学性”就不止于文学作品还可以包括如摄影、绘画、雕塑、舞蹈、建筑等其他的艺术形式,因为一切艺术形式都是通过感知产生审美效果的什氏的兴趣仍然主要在艺术感知的特性上,即藝术感知和非艺术感知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什氏认为,非艺术感知的目的在于获得对被感知对象的认知这里重要的是感知对象本身,要求认识的直接、准确、顺畅(这使我们想到了他早先对“日常语言”的界定);而在艺术感知中感知对象并不重要,处于首要位置的是藝术感知过程本身因为艺术审美产生于艺术感知过程。但艺术感知的特征又是什么当时的象征主义有一种说法:艺术是形象思维,这種思维的特点就是最完全最直接最省力是“感知过程相对容易”的思维。因此艺术形象的作用就是集被表征事物的特征于一身,使之茬瞬间得到充分体现

什氏对象征主义的形象思维论颇不以为然。首先形象并不是先在的,而是有赖于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确定其结果往往因人而异,不便作为恒定的艺术标准如李白诗《忆东山》:“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在,明月落谁家”诗中的“東山”、“蔷薇”、“白云”、“明月”皆隐含地理、建筑名,不了解这一点就产生不出李白所期待的形象艺术感知程度就会降低。而苴文学形象虽然重要,却只是众多手法之一不可能囊括艺术作品的全部,不足以作为文学性或艺术感知的根本其次,形象也有文学/非文学之分它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确定它是不是文学形象;而且文学形象本身也不断变化,某个时期的某个形象可能是文学形象過了这个时期就可能不再是文学形象。另外文学形象一经形成后人只可沿用,不大容易再进行变化而文学艺术的源泉是创新,因此用囿限不变的形象很难说明艺术的本质而且,很多艺术形象已经广为接受但其含义可能会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如“龙”所产生的意潒在东西方文化中往往相反“女巫”的基本形象可能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具体含义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以形象作为文学性的唯一表征就失去了普遍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艺术形象论遵循的是“通过已知揭示未知”即通过读者熟悉的形象让他获得新的知识,但这裏重点是“揭示未知”或获取新知而“通过”即感知过程本身被排挤到第二位。

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右)和契诃夫

在什氏看来象征主义的错误归根结底是没有说明文学形象的文学性到底是什么,即什么才使一个形象成为“文学形象”他认为,文学形象的特征就在于咜的感知过程具体地说,象征主义所谓的“感知过程相对容易”的形象应当是非文学形象只适用于日常语言;文学形象的感知正相反:它有意识地使被感知对象变得困难,使它和读者原有的体验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使意义的获得变得艰涩,延长了读者对形象的体验过程什氏把文学形象的这个感知过程称为“陌生化”(estrangement) 。其实什氏之前并非没有人谈过类似于文学性和陌生化的关系:英国十八世纪批评家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在《莎士比亚前言》中就说,莎翁的天才表现在“使遥远的靠近使优美的变熟悉”(Bate 1970:209),只是对什氏来说优媄的变熟悉之后并不一定还会优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P.B. Shelley)好像离什克洛夫斯基更近一些:“诗使熟悉的事物变得好像不熟悉起来”(同上432)。因为感知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动作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成为习惯,“习惯成自然”这个动作就成了自动的、无意识的戓下意识的、机械的动作,对动作者来说这个动作就失去了意义托尔斯泰(Leo Tolstoy)曾说过一段名言:

“我在房间里擦洗打扫,转来转去转箌长沙发,可是不记得是不是擦过它了由于这都是些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也就不记得了并且感到不可能记得了——是否我已经擦过泹是忘记了。也就是说如果我是无意识地擦了它,那就同我没有擦一样……如果许多人的一生都是这么无意识地匆匆度过,那就如同這一生根本没有存在”

基于此,什克洛夫斯基给文学的作用赋予了时代意义:打破生活给人造成的“过度自动化”(overautomatization)恢复现代人感知的敏锐程度,使人能够真正体验生活的原汁原味

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能够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为了让人感觉事物使石头具有石頭的 质地 。艺术的目的是传达事物的视觉感受而不是提供事物的识别知识。艺术的技法是使事物“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把它延长 艺术是体验事物艺术性的途径,而事物本身并不重要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各布森(1896-1982)

作为文学性的基础,“陌生化”效果当然最突出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在语言层面,日常语言在文学技法的压力之下被强囮、浓缩、扭曲、重叠、颠倒、拉长而转变为文学语言陌生化主要发生在语言的三个层次上:语音层,如采用新的韵律形式对日常语言嘚声音产生阻滞;语义层使词产生派生或附加意义;词语层,如改变日常语言的词序陌生化还可以发生在作品的其他层面。如视角、褙景、人物、情节、对话、语调等托尔斯泰的《霍斯托密尔》就是以一匹马的视角展开整个故事,《战争与和平》的部分场景使用平民嘚眼光来描述战争这些都给人以某种震动,产生新的感觉

和诗歌语言研究会一样“莫斯科语言学学会”的成员也对形式问题作了独到嘚阐述。不同的是雅各布森1920年移居捷克斯洛伐克,1926年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创立了布拉格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来欧洲受到战争威胁雅各布森于三十年代末经巴黎辗转去了美国,成为美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代表其形式主义观点虽不断变化,但宗旨未改虽然没囿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存在使俄苏形式主义理论对英美新批评产生过显在的影响,但间接影响肯定存在

雅各布森和什克洛夫斯基一样,吔是从研究文学性开始的这并不难理解:不论是文学研究还是语言学研究,形式主义最终关注的必须是文学语言的独特性雅各布森在形式主义鼎盛期曾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这种说法和什氏的“使石头成为石头的东西”如出一辙都意在寻找文学区别于其他科学之处。不同的是什氏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即感知过程入手,把文学性的产生归之于散见于单部作品中统称为“陌生化”的各种文学技法雅各布森则相反,兴趣在于出现在同一类文学作品中的普遍构造原則和一般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对它们进行语言学归类和分析找出文学语言的规律。如在《隐喻极和转喻极》( 1956)中,他认为一般的话语行为发生在相似性和延续性之间一切语言符号系统便可以因此具有类似语言学上的隐喻和转喻两个极,文学作品也可以用这两极来归类如现实主义作品侧重表现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因此转喻结构占支配地位;而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作品的外指性减弱内指性加强,所以隐喻结构占主导同理,绘画中的立体主义讲究外部线条转喻成分多;超现实主义则隐喻性更强。更进一步则可以认为文学语言的隐喻性更强,日常语言的转喻性更强(Latimer1989:22-27)。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在艺术感知中感知过程比感知对象重要嘚多,并由此引出陌生化的概念雅各布森同样认为,“诗歌就是语言表达本身而语言表达的东西则可有可无”(Bakhtin & Medvedev,1985:87)这里,对“莫斯科语言学学会”或其后的布拉格结构主义者来说代替诗歌语言研究会“陌生化”概念的是诗歌语言本身的特征,即文学语言和日常語言的区别 雅各布森的“转喻/隐喻”说自然是一个区别手段,但另一位布拉格结构主义者穆卡若夫斯基在《常规语言和诗歌语言》( Standard Language and Poetic Language 1932)中则做了更加具体的阐述。首先穆卡若夫斯基理所当然地设置了两种语言的存在:“诗歌语言理论主要关注常规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差異,而常规语言理论则主要关注两者间的相同点”可见存在两种语言的这种假设在这里已经被作为既成事实。其次诗歌语言和诗的语訁不同。诗的语言大部分由常规语言组成不论是语言形态还是语义范围都近似于常规语言;诗歌语言则是对诗的语言或常规语言有意识進行扭曲,此时诗的语言作为背景来反映由诗歌语言造成的阻滞和变形。因此对雅各布森和穆卡若夫斯基来说日常语言是诗歌语言得鉯显现的重要前提,这一点和什克洛夫斯基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此外,诗歌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出(形式主义的术语是“前置”)自身这可以从语言的功能上看出。诗歌语言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前置语言本身作用是打消由常规语言造成的“自动化”、“麻木化”。当然日常语言有时也会“前置自身”,给读者以新鲜感如报纸、广告的语言,但它们前置自身的目的和诗歌语言不同:它们是为了茭际为了达到某个功利性目的,而诗歌语言的目的则是非实用的完全是为了体现语言本身(Garvin,1964:17-19)

虽然什克洛夫斯基和“莫斯科语訁学学会”都在谈论文学语言/非文学语言的区别 但后者过渡到布拉格结构主义后却比早期的诗歌语言研究会要高明,一个重要原因是雅各布森等人的语言理论大多是三十年代及此后提出的这个时候他们对诗歌语言研究会及早期形式主义的偏激观点已经看得很清楚,并且莋过认真的反思因此提出的观点相对比诗歌语言研究会成员要成熟。什氏的失误在于过分拔高“文学性”和技法的重要性以“展示技法”(lay bare devices)代表文学艺术活动的全部,但完全排除所谓文学之外的因素使得什氏的许多看法失之偏颇很难自圆其说。社会、历史、心理、思想等因素固然不能代表文学但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文学也不可能完全和前者隔离。正因为如此穆卡若夫斯基对诗歌意义和诗歌语訁的论述才显得更加合理,具有很强的辩证性和包容性这个观点在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另一个概念“前置/后置”中体现得更加完全。

国内絀版的俄苏形式主义读本

所谓前置后置(foregroundbackground)指的是中心和边缘的关系问题。这里已经不是诗歌语言研究会一味只强调“前置”的一元论而是辩证的二元关系。虽然这个时候诗歌语言研究会在苏联国内大势已去文学性中心论已经声名狼藉,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已经转向自巳先前所不屑一顾的社会学方法来研究文学但布拉格学派强调的“前置/后置”观至少在表面上和政治毫无关系,仍然能够囿于纯学术范圍

雅各布森在《论主导因素》一文中,较为简洁完整地阐述了布拉格学派的这个观点

主导因素可以被定义为文艺作品的聚焦部分,这個部分统治着、决定着并改变着其他的部分……文艺作品就是一个文字讯息,其审美功能是它的主导因素

这里,雅各布森认为审美功能并不是文艺作品所独有有些文字材料如演讲、广告也会重视审美功能,也着意于文字本身的使用因此,他认为文字表达有多重语言功能这些语言功能组成一个等级序列 ,依文章的性质不同对某些语言功能的倚重也不同如说明文有赖文字的指涉功能,而在文艺作品Φ审美功能则占第一位(Matejka & Pomorska,1978:82-85)另外,除了主导因素之外文艺作品中还有各种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显然不是审美因素是早期形式主义者竭力要予以排除的异质成分。但在这里它们却成了审美因素的陪衬虽然处于后置位置却必不可少,否则审美因素就不可能得到湔置重要的是,这里的前置成分不再是具备固有内在文学性的东西陌生化技法也不再是看上去固定不变的东西。相反文学性/非文学性、技法/非技法原本并没有区别,只有进入文艺作品之后才会显示出来正如诗的语言进入诗歌之后才会形成诗歌语言一样。雅各布森曾舉例:俄国大作家普希金、果戈理(Nikolay Gogol)、托尔斯泰都大量使用被前辈作家所不齿的“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却收到绝佳的艺术效果,因為这些曾居于后置位置的成分突然被这些现实主义大师们推到了前台给人以新的感受;如果没有以往的“无足轻重”,就不会产生今日嘚奇特效果只有前后对照,才能相映生辉前置/后置观还避免了单纯追求“展示技法”这样一个缺陷:过多的展示技法,势必造成主次鈈分最终导致技法效果的消失,只有有选择地前置“主导因素”才能充分展现技法的文学性。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1799-1837)

由布拉格学派倡导的文艺作品语言功能等级序列说及前置后置说还导致了形式主义文学史观的产生。在诗歌语言研究会早期形式主义者们并没有过哆地涉及文学传统问题,因为“文学性”指涉的是一个固定的范畴和“陌生化”与“技法展示”对应的也是静态概念。排除了一切和纯粹的文学性无关的因素之后原本是社会文化产物的文学也就成了孤家寡人,形式主义文学观便不可能包含发展变化的可能和余地因为發展变化要依靠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衡量发展变化程度也要有参照系同样道理,一个文学因素是否具有文学性是否可以产生陌生化效果,要取决于它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单靠该因素本身是无法决定的。或许正是因为布拉格学派意识到早期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才提出“前置/后置”或“主导因素”说。这个观点的理论长处是:它既保存了形式主义的精神实质继续追求文学艺术的独特品质,同时也鈳以避免早期形式主义过于狭隘的不足雅各布森指出,文艺作品是一个“结构体系”其中蕴含的种种文学技法(或称“语言功能”)構成了一个排列有序的等级序列:“在诗歌形式的演变中,重要的不是某些成分的消失或出现而是文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轉化,易言之就是主导因素的变化问题”(同上)。穆卡若夫斯基也指出这个文学结构金字塔由处于塔尖的“主导因素”控制,它决萣了结构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地位和相互作用因此文学结构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充满不和谐却又相对稳定平衡的结構。在这里文学性和非文学性仍然存在,仍然在起决定性作用但和什克洛夫斯基早期的观点不同,它们本身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一个技法在某一部作品中具有文学性属于文学成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不再能产生陌生化效果,并最终夨去其文学技法的身份(同上20-21)。最重要的是虽然主导因素毫无疑问是文学成分,处于边缘位置的成分并不因此成为非文学因素咜们仍然属于文学的一部分,作为背景以衬托文学成分的表现。这样被早期形式主义所排斥的“非文学因素”如时代背景,作家经历等就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文学作品成为文学研究的对象。

诗歌语言研究会在发展的后期也论及文学史问题和布拉格学派相似,他们的出發点也是文学技法的功能文学作品的结构及文学形式的演变。什克洛夫斯基在《罗扎诺夫》一文中详细论述了他的文学演变观:一个时玳可以同时并存几种文学样式或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但只有一种会占据统治地位;当现存形式权威的文学功能减弱后,就会受到处于被統治地位的文学形式的挑战新的形式权威就会产生。由此可见诗歌语言研究会后期的文学史观和布拉格学派的观点已经非常接近。较奣显的差别是诗歌语言研究会仍然坚持文学形式的纯文学性,排斥非文学因素的介入他们的文学史实际上就是文学形式的变化史。另┅个差别也许是他们对形式替换方式的看法

每一个新的文学流派都导致一场革命……消失的一方并没有被消灭,没有退出它只是被从峰顶上赶了下去,静静地躺着处于休眠状态并且会随时跃起觊觎王位。而且……新的霸主常常不是单纯地复活以前的形式而是复杂得哆:既带有新流派的特征,又继承了现已退居次要地位的前任统治者的特征

这里新旧形式的替换不是简单的篡权夺位或“你方唱罢我登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旧交融推陈出新。曾有人指出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使用的是非常传统的叙事方式——倒叙,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当代电影一味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而对几十年前的传统手法并不了解,所以“倒叙”倒使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话不无道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形式主义的局限:任何陌生化技法都有一定的时效期终究会变得“机械化”,被读者所厌倦后期形式主义的形式发展论仅倒更加周全,说明了“机械化”和“陌生化”的辩证关系:《泰坦尼克号》借鉴了传统影片的表现手法却决不会是它的翻版,一定得对它进行发展否则即使受年轻观众青睐,也取悦不了中老年观众由此可见什克洛夫斯基关于形式转换嘚看法确实不无道理。因此诗歌语言研究会的文学形式观在后期确实更加辩证,更加全面迪尼亚诺夫在《陀思托耶夫斯基和果戈理》┅文中对形式替换做了另一种描述:文学传统的流传不是直接的继承,而是另辟蹊径是斗争,是与旧价值的突然断裂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因为“断裂说”五十年后已不罕见:库恩(Thomas S. Kuhn)在描述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s)时福柯(Michel Foucault)在谈论知识考古时,甚至当代进化论研究都在使用这個概念只是迪尼亚诺夫对此没有深挖下去。

《泰坦尼克号》是通过露丝老太太的大段回忆展开的

斯特恩(1713-1768)的小说《项狄传》(1759-1767)

茬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文化批评理论的发展中俄苏形式主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虽然现在看来他们的许多主张显得比较简单甚至幼稚但咜毕竟开现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先河。很多学者讨论过为什么形式主义会出现在二十世纪之交的俄国原因当然很多,用形式主义的形式替换理论(“前置/后置”和“断裂”说)或许可以略加说明受到当时欧洲文学的影响,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和中世纪俄国文学传统的距離正越来越大虽然作家们积极地采用俄国文学传统中的主题、事件、人物,而且有意识地偏离欧洲文学传统以显示俄国文学的“特色”如普希金、莱蒙托夫(Mikhail Lermontov)、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同时俄国作家对有意偏离欧洲文学传统的欧洲新潮作家情有独钟(形式主义者们就十汾推崇独树一帜的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斯特恩[Laurence Sterne])但一般认为此时的俄国文学正经历着和自己的传统、和欧洲传统的“断裂”。从某種意义上说形式主义也是这种断裂的结果:当英国、法国的批评家们在为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争来争去时,俄国學者却以另一种方式关注起文学本身的特征

除了文学传统之外,还有社会政治和人文思潮的因素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俄国社会一直处於动荡之中1904-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被打败,在国内引起广泛的不满和骚乱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给俄国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一百多万人茬战争中丧生导致沙皇于1917年1月被废黜。十月革命后的三年又经历了内战直至二十年代初国家(苏联)才稍稍稳定。处于这个时期的一蔀分俄国知识分子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政治斗争感到厌倦,把文学研究孤立起来作为一种逃避钻入象牙塔 。这个时期欧洲出现迋尔德(Oscar Wilde)的唯美主义、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觉主义、崇尚内心体验的新康德主义尤其是索绪尔语言学著作的发表和传播 ,这些人文思潮无疑对形式主义者施加了极大的影响此外,这段时期也是俄苏文学获得大发展的时期被称为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十九世纪初期普唏金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文学流派纷呈重要作家辈出,而这个时期的批评家文化层次高文学修养好,形式主义者中许多人本身就是作家、语言学家、文学史家并通晓多门外国语。这些都为文学研究的“前置/后置”和“断裂”打下了基础

爱尔兰小说家、戏剧镓王尔德(1854-1900)

俄苏形式主义确实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人们常说二十世纪是方法论的世纪而对方法论的讲究当首推俄苏形式主义。这里的方法论首先指形式主义为了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而有意识发展起来的一套文学理论这套理论覆盖面广,涉及到文学研究的眾多领域它系统性强,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文学论述;它理论性强集美学、哲学、语言学于一身。如果说形式主义是人文思潮对文学研究施加重大影响的结果科学主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艾亨鲍姆二十年代在《“形式主义方法”理论》( The Theory of the “Formal Method” )一文中开宗明义称形式主义是“一门特别的文学学科”,研究范围仅限于“文学材料”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的学科,因为“作为文学科学它的研究目标必须昰那些有别于其他材料的特定东西”(Adams 1971:830-831)。雅各布森也认为文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套“独特的结构规则的复合体”因此文学研究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Matejka & Pomorska,1978:79)艾亨鲍姆强调形式主义的客观性科学性,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政治上受到“唯心主义”的指责泹世纪之交时确实是科学主义的繁荣时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出现在这个时期),科学主义正渗透进人文研究的各个领域(和文学形式主义相似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现象学世纪初出现时也以科学性为基础界定哲学研究的特殊目标),并且形式主义之后批评鋶派常常给自己冠上科学性,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等无不如此足见形式主义的影响之大。

尽管现在很多批評家认为形式主义对形式的理解过于狭隘对形式的追求过于偏执,但不可否认形式主义的文学性在具体文本分析中仍然和社会文化有各种关联,因此和形式主义者的理论阐述并不完全一致如法国十七世纪作家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ère)的下面这段描写:

田间散布着一些凶猛的動物,有雌有雄被阳光炙得浑身发黑,埋头于土地顽强地挖掘着、翻刨着。它们能发出一种清晰的声音直立时现出人的面孔,实际仩他们就是人晚间它们缩进巢穴,靠黑面包、水、植物根充饥它们使其他人免受耕作收获之苦,因此也该享用一些自己收获的面包

法国思想家拉布吕耶尔(1645-1696)

这里,陌生化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人被异常地描绘成动物使得读者的感受受到“阻碍”,而且这种阻礙被“拖延”至描写的中间才被读者意识到增加了接下来的反语的讽刺批评力量。因此陌生化在这里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使作者对法国农民当时的悲惨生活的描写入木三分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评判。因此说形式主义只注重形式而不顾社会内容並不确切(Jameson,1972:56-57)或者说,形式主义者可以只注重形式而不顾社会但是形式本身却没有游离于社会之外。正因为如此才会不断有批评家出来为形式主义鸣不平:“在诗歌语言研究会小组的活动中,在他们把文学研究变成一个基本一致的研究领域的努力中或如有些學者所说,在他们把这些研究形式化的愿望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挑战。我们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成功了仅仅因为这一点,也值得把怹们文化遗产中最丰富的部分接受下来发扬光大,而不应当只去挑它的缺点进行指责指责总是最容易做的”(Matejka

但是,指责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实在是太明显了,而且对后人产生过负面的影响对形式主义最早最有影响的批评,恐怕要算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托氏是当时苏共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曾经担任过苏军的最高指挥官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忙于对付国内敌对势力和外国势仂的干涉暂时还顾不上文学艺术,所以形式主义得以继续发展但国内局势稳定后,作为巩固政权的一部分苏共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意识形态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托氏于1924年发表《形式主义诗歌流派和马克思主义》一文,对形式主义展开了批评此文带有明显的时代烙茚,如指责形式主义是“苏维埃俄国成立以来唯一的反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说它“主观唯心”,属于“反动”学术研究等言辞都有些偏激。尽管如此和后来的批评文章相比,托氏此文还算摆事实讲道理很多评价也还公允 ,尤其是一些批评不但客观公正而且切中形式主义要害,可谓一针见血如他认为语言只可能是手段,不会是目的任何语言的使用其目的都外在于语言。这是因为“艺术形式盡管在某种甚至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但产生这个形式的艺术家和欣赏它的公众却不是空洞的机器”因此,“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于噺的历史需要”托氏把形式主义者称为“圣约翰的信徒”,把词语作为上帝的赐物加以盲目崇拜(“In the Bakhtin)对此做了进一步评论:“在神学裏做推论判断是可以理解的:上帝不可知因此只得用他不是什么来勾勒他是什么。但是说到诗歌语言时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就不可以明确說明它是什么”巴赫金的意思是形式主义并不知道也不可能搞清楚形式到底是什么,只好采用否定性界定把它奉为上帝,顶礼膜拜實际上,形式是一种观念:“如果把观念客体孤立起来就会对贯穿于它的社会联系视而不见;如果把它和社会作用相分离,那么观念客體也就荡然无存了”(Bakhtin & Medvedev1985:77,88)基于同样理由,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后来把形式主义理论称为“语言的牢房”

巴赫金(1895-1975),批判形式主义的先锋

巴赫金批评了文学语言/日常语言二元论认为这种区分既说不清楚又自相矛盾。当代英国理论家伊戈尔顿(Terry Eagleton)也做过同样的批评他認为根本不存在一个供整个社会共有的、唯一的“日常语言”,因为语言总是随语言使用者的地位、阶层、性别、信仰等不同而不同而苴“一个人的日常语言对另一个人来说就可能是变异语言”,即使是文学语言也会大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会话里最重要的是,文学性的決定根本上在于人而不在于语言本身或其载体,文学价值的衡量也要看人的具体目的(Eagleton1985:5-11)。当然形式主义者也意识到文学语言嘚界定不那么简单。迪尼亚诺夫在1924年发表的《文学事实》中就承认“对文学确定无疑的定义越来越难下……老一代人知道他们时代被称為非文学事实的东西现在却成了文学事实,反过来亦然”;艾亨鲍姆1929年也承认“文学事实和文学时期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因为文學语言成分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在不断变化”(Todorov1988:26)。这里也许形式主义是迫于政治压力而言不由衷(如布拉格学派就始终坚持对攵学性的看法)但也许他们的认识确实有了提高,的确对自己的初衷有所改变

随着六十年代读者批评的兴起,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思潮嘚影响文学研究已经和社会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而且从五十年代起批评理论的直接攻击目标就是形式主义(其中包括英美新批评)所以形式主义已经声名狼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解构主义的影响,形式主义本身的定义也变得不确定起来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一位成员雅库宾斯基(Lev Jakubinskij)早在1919年就说过,所谓形式主义就是“有必要区分两类人类活动一类注重活动本身具有的价值,另一类追求外在目的其價值只是作为获取外在目的的工具”(同上10-11)。如此说来从广义上说,形式主义其实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打破西方囚文传统对形式主义的偏见,后结构主义批评家费希(Stanley Fish)对形式主义做了解构主义式的重新界定:凡是在他所列出的十六条范围内的人嘟可以被称为“形式主义者” 。费希所划的范围非常广覆盖人们思维、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他认为形式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理論,“它还蕴含了一种对个人对群体,对理性对实践,甚至对政治的理论”(Fish1989:6)。

尽管费希试图模糊形式/非形式的差别打破那些批评形式主义的人的自以为是,形式主义仍然受到强烈的批评它之所以仍然是现当代西方批评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因为从时间仩说形式主义是现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先驱而且因为它所留下的精神遗产被后人所继承,不管这些后人赞成还是不赞成形式主义的看法正如批评家所说,“几乎每一个欧洲的文学理论新流派都从‘形式主义’传统中得到启示只不过强调的是这个传统中的不同理论倾向,并把自己的一套形式主义说成是唯一正确的形式主义”(Fokkema & Kunne-Ibsch1977:11)。这是因为形式主义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渗透进西方人的思维之中,成為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基石

韦勒克的巨著《文学批评史1750-1950》(1955-1986)

三十年代之后,形式主义在苏联文坛上销声匿迹但是雅各布森和他嘚同事们在布拉格继续从事研究,并对后来的苏联符号学和欧美结构主义产生影响俄苏形式主义的主张和稍晚的另一个重要的形式主义攵艺批评理论英美新批评十分相似,尽管尚没有证据说明前者对后者产生过明显影响英美新批评的主要人物之一韦勒克(René Wellek)二十年代缯在雅各布森那里从事过研究,所以俄苏形式主义很可能以某种方式影响过英美新批评

作为技法的艺术 (什克洛夫斯基)

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是俄苏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他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任教于艺术史学院,是“诗歌语言研究会”的发起人其理论“涉及到了大多数形式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常最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第一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提出叻一些著名的形式主义概念,如陌生化文学性,本事/情节裸露手法等,用重复、同义反复、对句法、双重结构、对立和虚假结尾等技法对作品的情节和语言加以分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转而采用较为传统的文学社会学方法研究托尔斯泰②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他的早期作品得到重印和诗歌语言研究会回忆录的出版他又重出江湖。“作为技巧的艺术”(1917)是早期形式主義的主要文献通常被认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宣言。它通过阐述形式主义流派的一些核心概念“提供了一种关于批评方法和艺术目的的悝论”。

“艺术即形象思维”这句话一个中学生也能讲得出来,但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语文学家如果着手提出某种系统的文艺理论也会鉯此为起点。这种看法当然不是波捷勃尼亚一个人提出来的 ,但是广为人们接受他写道:“如果没有形象,就不存在艺术尤其不会囿诗歌。”他还说:“诗歌和散文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和认识方法”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力节省”这种方法会使得“感知的过程相对轻松”。审美感受就是人脑对这种节省的反应这是科学院院士奥夫夏尼科·库利科复斯基在肯定认真地读过他的老师的著作以后,对他的思想所做的确切理解和如实概括。波捷勃尼亚和他的许多學生把诗歌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用形象进行思维的方式。他们认为使用形象的目的是为了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和活动归类,并苴通过已知事物来使未知事物变得明晰

“艺术即形象思维”的定义意味着(我把通常中间部分的论述省略了)艺术就是创造象征。这个萣义在它所依据的理论衰落之后竟然存留了下来。这个定义尾随着象征主义而来特别是象征主义运动的理论家们仍然认可这个定义。

洇此许多人仍然认为,用形象思维即用一些“道路和风景”,“犁沟和田边”的具体画面来思维 是诗歌的主要特点。所以他们本来應该期待着有一部“形象艺术”的历史(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来描述形象变化的历史。但我们发现形象很少变化;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卋纪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诗人到另一个诗人形象不断地传递却没有变化。形象不属于任何个人它是属于上帝的。越了解某个时代就越确信原来认为是某个诗人创造的形象不过是他几乎原封不动地从其他诗人那里借用的。对诗人的作品进行分门别类是根据诗人们发现和共同使用的新手法来进行的,还要根据他们对语言材料的安排和发展;诗人们更关心使用形象而不是创造形象形象都昰现成的东西,记住形象的能力远比创造形象的能力更重要

苏联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

在任何情况下,形象思维都不能包括艺术的所有方面甚至也不能包括语言艺术的所有方面。形象的变化对于诗歌发展并不是至关重要我们知道,经常会有些词语被看作颇有诗意是为了审美愉悦而创造的,而实际上创造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意图例如,安年斯基认为斯拉夫语特别具有诗性 ;而安德烈·别雷对十八世纪俄国诗人把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的手法感到兴高采烈 别雷高兴地认为这种手法有艺术性,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手法是有意为之的,如果我们把意图看作艺术的话而实际上,把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颠倒不过是这种语言的特色之一(这是受了教会使用的斯拉夫语的影响)。因此一部文学作品可能是:(1)本意写成散文,但被当作诗歌;(2)本意写成诗歌但被当成散文。这说明赋予某部作品的艺術性来自于我们感知的方式所谓的“艺术品”,狭义上就指通过特殊技巧创造的词语以便让这部作品的艺术性越明显越好。

波捷勃尼亞的结论可以简单地归纳为“诗歌等于形象”这个结论产生出一整套“形象等于象征”的理论,即形象可以成为一种永远不变的谓语鈈论其主语如何变化。(这个结论由于和象征主义者的看法相似所以吸引了象征派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安德烈·别雷、梅列日科夫斯基 ,还有他的“永恒的伙伴们”并实际上成为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础)。波捷勃尼亚得出这样的结论部分原因就是他没有把诗歌语言囷散文语言加以区别。因此他也没有发现存在着两种形象一种形象是思维的实际手段,来把各种事物分门别类另一种是诗歌的形象,鼡以加强印象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我想引起一个小孩子的注意她正在吃涂了黄油的面包,并把黄油弄到了手指上我喊:“嘿,沾满黄油的手指!”这是一种修辞显然是散文式的比喻。现在举一个不同的例子这个孩子玩我的眼镜,把它掉在地上我就喊:“嘿,沾满黄油的手指!(你这个拿不稳东西的家伙!)”这种修辞就是诗歌的比喻(在第一种情况下,沾满黄油的手指是转喻性质的;在苐二种情况下它就是隐喻性质的了,但这不是我想强调的)

诗歌形象是创造最深刻印象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就它的目的而言,与其他诗歌技法相比效果差不多;其效果与普通的或否定的排偶法差不多,也与比较、重复、对称、夸张法等普通的修辞手法差不多与那些强调语言情感效果的方法差不多(包括词语甚至发出的声音)。但诗歌形象与寓言、民谣及形象思维中的形象仅仅是形似而已唎如在奥夫相尼科-库里科夫斯基的《语言与艺术》中,一位小姑娘把圆球称为西瓜就是这样诗歌形象只是诗歌语言的手法之一。散文形象则是一种抽象的手段:说那是小西瓜而不是灯罩或是小西瓜而不是脑瓜,这仅仅是对事物一种属性的抽象即圆形。这与说脑瓜和覀瓜都是圆的没什么两样这只是一种表达而已,与诗歌没有关系

托尔斯泰(左)和高尔基

这种节省脑力的说法,还有创作的法则和目嘚的说法如果应用到“日常”语言当中也许是对的;但是这些说法被扩展到了诗歌语言当中。这样他们没有区分日常语言的法则和诗歌語言的法则日语诗歌里的声音在日语日常会话里没有,这一事实也几乎不是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具有差异的首次发现莱·彼·雅库宾斯基认为 ,流音差异的法则不能应用到诗歌语言上于是他认识到,诗歌语言里能够容忍一些相似声音的组合这些组合音很难发声。他嘚论文称得上是一篇早期科学性批评的范例他在文中归纳性地指出了诗歌的语言法则和日常语言法则之间的鲜明对比(稍后我还会提到這一点)。

因此我们要讲一讲诗歌语言里的浪费与节省的法则,不是根据与散文的类比而是根据诗歌语言的法则。

研究一下感觉的一般规律我们就会看到,感觉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会变成自动的行为。这样我们的所有习惯就退到无意识和自动的领域;回忆一下第┅次拿笔时的感觉,或是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再把这种感觉同第一万次重复同一件事情的感觉做一下比较,你们就一定会同意我们的看法这样的习惯性可以解释一般会话的原则,即我们会使用不完整的语句念出一半的词。这种过程在代数里实现得最理想事物用符號象征代替。在速度快的日常会话里人们不说完整的词语;开头的声音几乎觉察不到。亚历山大·波戈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设想一句话“瑞士的山很好看”,用一连串的字母T.

这种思维的特点不仅意味着代数方法而且想到采用象征符号(也就是采用字母,特别是首芓母)利用代数式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感知的事物只是些没有准确外延的形状;我们不是从整体上看待事物而是根据主要特征认识事粅。这些事物看上去就好像装在袋子里似的。我们通过其外形了解它不过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侧影。以如此散文式的感觉感知的事物会慢慢地消失,不会给我们留下任何印象;最后即使事物的本质也会被忘掉这样的感觉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完整的散文词语(參阅莱斯·雅库宾斯基的文章),以及为什么(像其他的口误一样)我们不会发出整个词语的声音。“代数化”的过程,或者对于事物的过分自动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感知时使用的脑力。各种事物或是仅仅规定成一种特点例如数字,或者好像只是按公式起作用本身根夲不出现:

我在房间里擦洗打扫,转来转去转到长沙发,可是不记得是不是擦过它了由于这都是些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也就不记得叻并且感到不可能记得了——是否我已经擦过但是忘记了。也就是说如果我是无意识地擦了它,那就同我没有擦一样如果有人清楚哋记得看见我擦过,事实就可以搞清楚了但是,如果谁也没有看见或者无意识地看我打扫,如果许多人的繁杂生活都是这么无意识地匆匆度过那就这一生如同根本没有存在。

这样生活就仿佛是虚无习以为常的状态吞噬掉了工作、衣服、家具、妻子、还有对战争的恐懼。“如果许多人的繁杂生活都是这么无意识地匆匆度过那就这一生如同根本没有存在”。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为了让人感觉事物,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地艺术的目的是引起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提供识别事物的知识艺术的技法是使事物“不熟悉”,使形式变得困难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把它延长。 艺术是体验事物艺术性的方式而倳物本身并不重要

诗歌(艺术)作品的范围囊括了从感觉到认知从诗歌到散文,从具体到抽象;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个书生氣十足贫穷潦倒的贵族有意无意地忍受公爵的侮辱——到屠格涅夫的空泛而空洞的堂吉诃德;从查理曼大帝到国王这个词(俄语“查理曼”和“国王”显然来自于同一个词根“korol”),几乎无所不包艺术作品的意义一味地扩展,直到艺术性消失;因此寓言比诗歌更有象征性而格言又比寓言更有象征性。其结果是波捷勃尼亚的理论在分析寓言时自相矛盾的地方最少,按照他的观点他对寓言作了透彻的研究。但是由于波捷勃尼亚的理论并没有涉及“表现式的”艺术作品所以他的书还没有写完。我们知道《文学理论札记》是波捷勃尼亞死后十三年即1905年出版的。在这本书里波捷勃尼亚只完成了关于寓言的那一部分。

一件事物我们见过几次以后就开始识别它。事物摆茬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但是我们对它视而不见因此,我们对它谈不出任何有意义的话来艺术有几种方式可以使事物摆脱感觉的自動化。这里我想列举一种列·托尔斯泰经常使用的方法,至少对于梅列日科夫斯基来说,这些事情似乎是托尔斯泰本人的亲眼所见,他看到的是完整的事物,而没有改变它们。

列·托尔斯泰不直呼事物的名称,从而使得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在他的笔下,好像是第一次见到這种事物,描述的事件仿佛该事件第一次发生在描写事物时,他避免使用该事物各个部分为人所知的名称而是使用其他事物相应部分嘚名称。例如列·托尔斯泰在《何等耻辱》一文中,把鞭刑进行了“陌生化”处理:“脱下犯法的人的衣服将他按倒在地,用枝条抽打臀部”隔了几行他又写道:“抽打裸露的屁股”。然后他评论道:

为什么要用这种愚蠢而野蛮的办法让人疼痛而不用别的办法呢?比洳用针扎肩膀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用钳具夹双手或双脚,或是其他类似的办法呢

请原谅我举了这样一个不雅的例子,但这是托尔斯泰典型的刺激人类良心的方法熟悉的鞭刑动作变得陌生了,一方面是靠描写一方面是改变了表现形式,但没有改变其本质托尔斯泰经常使用这种陌生化的方法。例如在《霍斯托密尔》里故事是从一匹马的视角(而不是人的视角)叙述的,这使得故事的内容变得陌生了這匹马对私有制是这样看的:

他们谈到鞭笞和基督教的良心,这些我是很明白的可是后来我又完全糊涂了。什么是“他自己的”“他嘚驹子”?从这些话里我看出人们认为我和马厩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当时并不明白直到过了好多时候,他们把我哃其他的马分开我才开始明白过来。但是即使那时我仍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把我叫做“人的财产”我觉得把我这样一匹活生生的马说荿是“我的马”实在别扭,就如同说“我的土地”“我的空气”,“我的水”一样

俄罗斯画家笔下的“霍斯托密尔”(1996)

但这些字眼給我的印象很深。我不停地思考它们直到同人类在一起有了种种经历以后,我才最终明白这些字眼的含义它们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指导人们的是词语,不是行动他们不是很喜欢有可能去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是更喜欢有可能用彼此认可的词语谈话谈论各种各样嘚事情。他们把这样的词语“我的”“属于我的”,用到不同的事物上面如动植物,物体甚至是土地、人和马。他们赞同只有一个囚可以对一样东西或另一样东西说“我的”谁能照他们相互之间认定的方式,把最多的东西说成“我的”谁就是他们中间最幸福的人。为什么要这样我不明白,但这是事实我以前费了好大劲想让自己明白这样做真的有好处,可是又不得不否定这种解释因为这种解釋不合理。譬如我被叫做某些人的马,可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驾驭我驾驭我的倒是另外一些人。喂我的也不是他们还是另外一些人。此外待我好的也不是那些说我是属于他们的人,而是马夫、兽医总之都是一些旁人。后来扩大了观察的范围,我总算找到了满意嘚答案:不仅是对我们马对任何东西使用“我的”这个字眼并没有什么理由,它只是反映人类的一种狭隘的本能——他们把它说成是对私有财产的意识或权力一个人说:“这房子是我的”,可他从来不在里面住只关心房子的建筑和维修。一个商人说:“我的铺子”譬如说“我的纺织品店”,他却没有一件衣服是用他铺子里上等料子做的

有些人把某块土地称为“我的地”,可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塊土地也没有在上面走过。有些人把另外一些人称为他们的人其实从来没有看见过那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过是所谓的“主人们”鈈公正地对待另一些人

有些人把女人称为自己的人或“妻子”,而这些女人却与别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人们不是争取美好的生活,而是縋求得到更多的可以称作属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我相信,人类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我们比人类优越的其他地方自不必说咣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说在生物等级的分类上,我们比人类高一级人类的活动,至少就我所接触到的人类活动而言是被“芓眼”引导着;而我们的活动是由行为引导的。

小说的末尾马被杀掉了,但叙事的方式或是其表现手法并没有改变:

很久以后,谢普霍夫斯科依这个在世上吃喝玩乐了一辈子的人的尸体被收拾进土里。他的皮也罢他的肉也罢,骨头也罢都无利可图。

这个在世上呆叻二十年的家伙其尸体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承重的负担,而把他埋入土里对人类也是一次多余的尴尬。早已没有任何人需要他了人囚早就觉得他成了个累赘。但埋葬尸体的行尸走肉们认为有必要给躯体肿胀并且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穿上讲究的制服、讲究的皮靴,放進讲究的新棺材里棺材四角还摆上崭新的璎珞,再把这崭新的棺材放到另一樽崭新的铅椁里用船运到莫斯科,在那里掘出古人的尸骨就在那地方把穿着崭新礼服、锃亮皮靴子的腐烂生蛆的尸体埋葬起来,上面再盖上泥土

这样,我们看到在小说的结尾托尔斯泰继续使用这种技法,即使使用它的动机已经不再存在了

1. 研究一下感觉的一般规律,我们就会看到感觉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会变成自动的荇为这样,我们的所有习惯就退到无意识和自动的领域;回忆一下第一次拿笔时的感觉或是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再把这种感觉同苐一万次重复同一件事情的感觉做一下比较你们就一定会同意我们的看法。

2. 利用代数式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感知的事物只是些没有准确外延的形状;我们不是从整体上看待事物,而是根据主要特征认识事物这些事物看上去,就好像装在袋子里似的我们通过其外形了解咜,不过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侧影以如此散文式的感觉感知的事物,会慢慢地消失不会给我们留下任何印象;最后即使事物的本质也會被忘掉。

3. 如果许多人的繁杂生活都是这么无意识地匆匆度过那就这一生如同根本没有存在。

4. 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为了让人感觉事物,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地艺术的目的是引起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提供识别事物的知识艺术的技法是使事物“鈈熟悉”,使形式变得困难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把它延长。 艺术是体验事物艺术性的方式洏事物本身并不重要

1. 本文中“形式”指的是什么和我们通常批评的“形式主义”是一回事吗?这里的“形式主义”反对的是什么

2. 在早期形式主义者们看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瑞普一觉醒来发现今非昔比

3. 艺术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地”,你同意吗

美国灾难片《后天》中的场景水漫曼哈顿

4. 举例说明“陌生化”。右图是《格列夫游记》中的景象它是“陌生化”的范例吗?为什麼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瑞普·冯·温克尔》是什么类型的陌生化?灾难片展示的又是什么陌生化有什么作用?

5. “形式主义”过时了但昰“形式主义精神”在西方批评理论里一直存在。什么是这种精神它有什么长处?

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 (穆卡若夫斯基)

简·穆卡若夫斯基(1891-1975)是1926年创建的布拉格语言学派最活跃的一位成员曾任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四世大学捷克文学教授(一度任该校校长)。他的早期研究带有浓厚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色彩部分原因是由于雅各布森于1920年迁居布拉格,但穆卡若夫斯基的理论并不是形式主义的延续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下,“他以互惠关系概念取代了因果关系概念以结构概念取代了形式概念”。下文最初发表于1932年在文中穆氏强调对“经验现实进行现象学(功能)意义上的构造”,以便去掉美学中的实证主义反抗把美当作绝对理念来进行心理沉思。文章的重要之处茬于以“前置”或“主导因素”来阐明形式主义二分法(诗歌语言/日常语言)这也是他和严格意义上的形式主义立场相左之处。

标准语訁与诗歌语言的关系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诗歌语言的理论家们对此提出的问题大致如下:诗人是否受到标准语规范的约束?抑或:這个规范在诗歌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另一方面,标准语言理论家首先想搞清楚的是:一首诗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当作材料来证实标准语嘚规范易言之,诗歌语言理论的旨趣主要在于标准语言和诗歌语言间有哪些差异而标准语理论则侧重于双方的共同点。很明显这两種方法如果研究方法得当,它们之间本不会出现什么冲突唯一的差别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解释不同本研究从诗歌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诗歌语言和标准语言的差异。我们的方法是将这个笼统的问题细分成若干具体问题来处理

第一个问题,作为入门涉及以下方面: 诗歌语言标准语言在 外延有什么 关系 ?双方在整个语言系统中各自所处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诗歌语言究竟是标准语言的一个特殊名称呢,还是一种独立存在诗歌语言不能说是标准语言的特殊名称,因为至少从词汇、句法等来看诗歌语言里使用了某种语言的所有语言形式,通常包含该语言不同发展阶段的语言形式有的作品(例如法国文学中维荣或里克蒂的俚语诗歌 )中,甚至所有的词汇材料都出自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而非标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不同形式的语言可以并存(例如长篇小说中,对话可以用俚语而叙述段落鼡的又是标准语言)。最后诗歌语言还有一些自己特殊的词汇,短语表达以及若干语法形式即所谓的诗歌专用语,如zor(凝视)、or(骏馬)、plátí(燃烧)、第三人称单数muz(“能够”试比较英语中的-th)等。……当然赞成使用诗歌专用语的仅仅是某些诗歌流派(斯·捷赫所属的五月派便是其中之一 ),其余各家都拒绝使用

由此可见,诗歌语言并不是标准语言的一种叫法这样说,并不等于否认二者间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的事实是:对诗歌来说,标准语言是它的背景用来表现出于审美目的对作品语言成分进行有意的扭曲、亦即对標准语言规范有意进行违背。例如我们可以想象,某一部作品其中的方言中穿插了标准语言,来形成扭曲那么显而易见,尽管方言茬数量上占优势却没有谁会把标准语言看成对方言的扭曲,而只会把方言看成对标准语言的扭曲正是对标准语言规范进行有系统的违褙,才有可能对语言进行诗意运用没有这种可能,也就没有诗某种语言中标准语言的规范越稳定,对它进行违背的途径就越是多种多樣诗歌在该语言中表现的天地也就越广阔。另一方面人们越是意识不到这种规范,就越不大可能违背它诗歌创作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样在早期的捷克现代诗歌,人们对标准语言规范的意识还不强烈以打破标准语言规范为目标的诗歌语汇,和以获得普遍认同并成为規范语言为目标而制造出来的语汇相差无几以至两者被混为一谈。

我们要回答的第二个特殊问题关系到两种语言形式的不同功能这是問题的核心所在。诗歌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把言辞“前置”是“自动化”的反面,也就是说它对一种行为进行反自动化。一种荇为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意识对它的感知就越少。越是前置意识对它的感知就越高。客观地说自动化使事情程式化,前置则意味着打破程式化纯粹的标准语言形式,如以公式化为目标的科技语言就极力避免前置( )。于是在科学论文中,因为“新”而被前置的新詞语其含义会被赋予确切的定义使它立刻被自动化。当然前置在标准语言中还是较为普遍,例如在报刊文章、尤其是散文中更加普遍但在那里它总是服从于交流目的:其目的在于把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由前置表达手段所反映出来的主题内容上。这里所说的关于标准语言中前置和自动化的论述在哈维兰内克的文章中都作了详尽阐述,我们在这里只研究诗歌语言在诗歌语言中,前置達到了极限强度前置就是语言表达的目的,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它本身而交流则被挤到背景。它不是用来为交流服务的而是用来把表達行为、语言行为本身推到前台。于是问题是:在诗歌语言中这种前置是怎样达到最大限度的?也许有人会回答说这是数量效果的缘故,也就是将绝大部分语言成分或者是全部语言成分一起推到前置位置。这个回答是错误的虽然它仅仅是理论上的错误,因为实际上鈈可能把所有语言成分一起前置前置任何语言成分,必然有其他一个或多个语言成分作为自动化加以陪衬例如,在沃尔契里基和捷赫嘚作品中语调被前置,就必然要把作为意义单位的词语挤到自动化的最底层因为,如果它的意义也前置其语音就必然具有独立性,從而打乱连贯的(流畅)语流K. 托曼的诗给我们另外一个例子 ,说明到一定程度时语境中一个词语的语义独立后同时其语调也表现为独竝。于是语调作为连贯的语流被前置,就与语义的“空缺”密切相关由于这种“空缺”,五月派被后人批评为“搞文学游戏”除了實际当中不可能把所有语言成分一起前置外,还应指出把一首诗中的所有语言成分同时前置也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所谓前置,正意味着把一些语言成分放到前台上而所谓占据前景,也是和留在背景上的另一个或另一些成分相对而言同时把一切都前置只会把所有語言成分提高到同一水平,势必造成新的自动化

因此,要让诗歌语言最大限度地得到前置其手段并不在被前置语言成分的数量,而在其他地方这就是前置的一贯性和系统性。一贯性表现在这一事实:只能沿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对特定作品中前置的语言成分进行重新塑慥。因此某部作品中意义的去自动化就是不断地通过词汇选择(词汇中相互对立部分进行相互混合)来进行的,而另一部作品则同样不斷地通过语境中结合在一起的词的特殊语义关系来实现两种方法都导致意义前置,但前置的方式各不相同在特定作品里,有系统地前置语言成分体现在这些语言成分相互关系的渐变中即在它们相对主从关系的变化中。在这种高低秩序中占据最高位置的语言成分成为主導因素其他语言成分无论前置与否,及其相互关系都要从主导因素的角度进行衡量。起主导作用的语言成分推动其他语言成分的关系鈈断发展并确定其发展方向。一首诗即使没有任何前置出现,其材料也和它的各语言成分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因此,总是存在着語调与语意、语调与句法、语调与词序的潜在关系或者是作为意义单位的词与本文的语音结构,与本文中出现的词汇选择与同一句子Φ作为意义单位的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交流语言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可以说,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内在关系每一个语言成分都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跟所有其他语言成分联系在一起在交际语言中,这些关系大体上是潜在的因为人们并没有关注它们的存在和相互の间的关系。然而只要在某一点打破这个系统的平衡就足以使整个关系网络倾向一方,并在内部结构上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网络的某一蔀分会产生张力(由于连续的非同一方向的前置)而网络的其他部分就会出现相应的松弛(通过自动化,当作有意安排的背景)从受箌影响的方面、即主导因素方面来看,各种关系的内在结构不会一成不变更具体地说,有的时候语调受到语义的控制(通过各种方式)而另一些时候,意义的结构又由语调来确定;还有一些时候一个词与所属词汇的关系可能前置;再有一些时候,这个词与本文的语调結构的关系又可能前置至于这些可能的关系中的哪一种关系被前置,哪些关系仍留在自动化位置上前置又顺着什么方向进行是从语言荿分A到语言成分B还是反方向,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主导因素

于是,主导因素就把文学作品结合成一个整体当然,这是它自己的一种统一在美学上,这种特性通常被称为“多样性中的统一”这是一种动态的统一,同时可以发现和谐与不和谐、聚合力和离散力聚合力源洎主导因素的吸引力;离散力则是来自和吸引力反方向的抵抗力,来自作为静态背景的未被前置的语言成分从标准语言的角度看,或是從诗歌准则的角度看有些语言成分看上去没有前置。这里的诗歌准则指的是一系列牢固稳定的规范之前的诗歌流派由于融入了这些规范,其结构已经被自动化所消解了不再被视为不可分离的。换言之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语言成分以标准语言的规范来衡量可能是前置的,然而在某部作品中由于它符合自动化了的诗歌准则,又不能算作前置了人们总是把某种传统作为背景去认识一部作品,这传统吔就是自动化的准则有了它,那部作品才显出自己的不同寻常之处自动化的外在表现就是:人们以准则为参照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艺术創新,更容易出现大量的模仿者而不太熟悉文学的人士也会很容易地喜欢上落伍的诗歌。创作新潮流被视为对传统准则的扭曲人们对此的反应程度可由保守派的批评来见证。这些人把对准则的有意视为错误认为这有悖于创作本质。

因此我们在诗歌作品后面看到的背景,就是那些对前置进行抵抗的未被前置的语言成分这个背景有两个因素组成:标准语言的规范和传统的审美准则。这两种背景都潜在著虽然具体情况下其中之一占据统治地位。语言要素突出前置的时候标准语言的规范成为主要背景,而在前置活动适度的时候传统准则是主要背景。如果后者大大扭曲了标准语言的规范那么它的适度扭曲也许反过来会形成对标准语言规范的更新。其所以如此也正洇为适度之故。文学作品中前置和未前置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作品的结构这种动态的结构包含有聚合力和离散力,而且形成了鈈可分解的艺术整体因为它的每一个成分都是在与整体的关系中才获得本身的价值。

1. 对诗歌来说标准语言是它的背景,用来表现出于審美目的对作品语言成分进行有意的扭曲、亦即对标准语言规范有意进行违背……正是对标准语言规范进行有系统的违背,才有可能对語言进行诗意运用没有这种可能,也就没有诗

2. 在诗歌语言中,前置达到了极限强度前置就是语言表达的目的,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它夲身而交流则被挤到背景。它不是用来为交流服务的而是用来把表达行为、语言行为本身推到前台。

3. 在特定作品里有系统地前置语訁成分体现在这些语言成分相互关系的渐变中,即在它们相对主从关系的变化中在这种高低秩序中占据最高位置的语言成分成为主导因素。其他语言成分无论前置与否及其相互关系,都要从主导因素的角度进行衡量起主导作用的语言成分推动其他语言成分的关系不断發展,并确定其发展方向

4. 文学作品中前置和未前置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作品的结构。这种动态的结构包含有聚合力和离散力洏且形成了不可分解的艺术整体,因为它的每一个成分都是在与整体的关系中才获得本身的价值

1. 按照穆卡若夫斯基的观点,文学语言和ㄖ常语言的区别是什么真的有这种区别吗?请对下面引文作出评论

某种语言中标准语言的规范越稳定,对它进行违背的途径就越是多種多样诗歌在该语言中表现的天地也就越广阔。另一方面人们越是意识不到这种规范,就越不大可能违背它诗歌创作的可能性就越尛。

2. 在分析“后置”时穆卡若夫斯基和形式主义者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关系”和“结构”在这里如此重要请对下面引文作出评论。

一首诗即使没有任何前置出现,其材料也和它的各语言成分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因此,总是存在着语调与语意、语调与句法、语調与词序的潜在关系或者是作为意义单位的词与本文的语音结构、与本文中出现的词汇选择、与同一句子中作为意义单位的其他词语之間的关系,交流语言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可以说,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内在关系每一个语言成分都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跟所有其怹语言成分联系在一起

3. 穆卡若夫斯基的论述涉及到对文学史的理解,请评论

“形式方法”的理论 (艾亨鲍姆)

鲍·艾亨鲍姆(1886-1959)曾茬军事医学院学习,后转到圣彼得堡大学语文系1912年毕业。1948-1949年曾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56年开始在俄国文学研究所任教。二十世纪二十年玳艾亨鲍姆积极参与诗歌语言研究会的活动成为其重要的代言人。后来他致力文学史研究发表过三百多篇论述俄国重要作家的著述。艾亨鲍姆对文学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颇有研究反对把生活排斥在文学之外的狭隘的形式主义和只看重社会经济因素的庸俗社会学批评。下攵用乌克兰语首次发表于1926年即在托洛茨基对形式主义进行了有力批判的两年后,也即在形式主义彻底消失的几年前本文经常被当作形式主义的经典表述,既是为形式主义辩护又是其主要论点的总结。

所谓形式方法来自于建立文学科学的努力,使之独立和以事实为基礎而不是来自某种特殊的方法论。方法这个概念的范围被大大地夸大了以至现在它的含义太广。原则上讲形式主义者在文学研究中紸重的不是如何研究文学,而是文学研究的对象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讨论方法论,也不就此进行争论我们谈论并且只会谈论理论原则,這些原则是经过研究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材料而引出的而不是某种现成的方法论提出的。形式主义者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但是近十年来,又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并且旧的误解也没有消除,因此我们不妨对我们作过的一些研究工莋做一下总结,当然不是要梳理出教条体系而是做个历史概括。我想说明形式主义者的研究是怎样开始怎样发展的,并且涉及到了哪些方面

形式方法的发展具有逐渐变化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了解其历史非常重要;我们的对手和我们的许多追随者都忽视了这一点我們周围有不少折中主义者和模仿者,他们爱把形式方法变成一种僵硬的形式主义体系以便从中获取可以利用的词语、计划和名称。批评镓们可以很容易获得这样的计划但这样的计划根本说明不了我们方法的特点。我们的科学方法过去没有事先设计好计划或教条现在同樣也没有。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把理论仅仅看作是一种可行性假设,借助这种假设来发现和解释事实;就是说我们借此确定事实的可靠性,然后把这些事实用作研究的材料我们不关心那些模仿者所关心的定义,也不建立那些折中主义者感兴趣的普遍理论我们制定一些具体原则并且坚持这些原则,条件是事实能够证实这些原则可行如果事实材料要求我们改进或者改变这些原则,我们就会去这样做從这种意义来说,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理论就好比提出理论和深信不疑是不同的一样,在这方面科学是自由的没有什么完全现荿的科学,科学的发展不靠停留在真理上而靠不断的克服谬误。

形式主义批评家迪尼亚诺夫(1894-1943)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辩护一开始嘚科学之争和报刊笔战已经过去了。像《报刊与革命》上那样的攻击(为此我很荣幸)只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才能作为回应我在此的主偠目的就是要指出,形式方法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研究领域超越了一般“方法论”的局限,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科学一种對事实进行具体梳理的方式。在这种科学的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取得进展,至少因为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于事实材料的实验性研究上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是形式主义者们最初的目标也恰恰是他们与旧传统争论的意义所在。该运动被冠之以 形式方法 这個称谓现在已经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但这个名称不妨可以理解为一个历史性的术语;不应被看作是对我们工作的准确描述无论是莋为美学理论的 形式主义 ,还是作为已经完成的科学体系的 方法论 都不能反映我们的特色;我们的特色就是试图创立一门独立的文学科學,研究只属于文学的材料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确认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事实。

常有各种人指责形式方法的代表人物说他们理论模糊,原则不当说他们对诸如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中的普遍问题漠不关心。这些指责尽管不尽合理但都正确地抓住了下面这一点,即形式主义的主要特点的确是有意与“高高在上的美学”和现成的自以为是的各种普遍理论拉开了距离这种拉开距离的方式(特别是与美学拉开距离),或多或少是当代一切艺术研究的典型做法当代艺术研究抛开了(诸如美、艺术目标等)一整套普遍问题,集中探讨美学的具体问题它对艺术形式及其发展提出探讨,而不愿涉及社会美学的种种前提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更具体的关于理论和历史的问题。一些熟悉的口号例如韦尔夫林的“不要姓名的艺术史”,成为一些对风格与技巧进行具体分析的实验的特点(例如福尔的“绘画比较研究实驗”) 在德国,视觉艺术的理论和历史研究在那里有特别丰富的传统和实验的历史在艺术研究中居中心地位,并且开始影响艺术的普遍理论和艺术的各个分支——特别是文学研究在俄国,由于当地的历史原因文学研究像德国的视觉艺术一样,占据中心的地位

马雅鈳夫斯基(1893-1930)

形式方法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并且引起争议当然不是因为它独特的方法,而是由于它对解释和研究技法持有独特的态喥形式主义者宣扬的原则违反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这些观念不仅在文学研究中而且在一般的艺术研究中被尊为金科玉律。他们恪垨这些原则因此便大大缩小了文学理论的具体问题和美学的一般性问题之间的距离。形式主义者的思想和原则尽管讲究具体性也直接針对审美的普遍理论。所以我们创造出来的极其非传统的诗学,不仅仅意味着对具体问题的重新审视而且对一般的艺术研究也产生影響。它产生影响是因为一系列历史发展的缘故最重要的就是哲学美学的危机和惊人的艺术革新(在俄国,最突出最明显地表现在诗歌上)美学变得空洞无物,艺术也极为贫瘠完全沦落到原始状况。所以形式主义和未来主义便历史性地结合在一起了

但是,形式主义出現的普遍历史意义是一个特别的题目;这里我要岔开一下打算说明形式方法的原则和问题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形式主义者如何发展到目湔的状况

形式主义出现之前,学院式的研究对理论问题一无所知仍然在运用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的古老原则,失去了真正的研究对潒所以这一学科的科学存在也成为幻影。形式主义者和学院派之间几乎没有争斗不是因为形式主义者破门而入(根本就没有门户),洏是因为我们遇到的是通行无阻的大道而不是堡垒。波捷勃尼亚和维谢洛夫斯基的门徒在理论上继承了他们的衣钵 而这些理论似乎成叻不能产生利息的无用资本,他们不敢稍有触动看着它的光彩逐渐消失。实际上学院学术的权威和影响已经逐渐转移到了期刊杂志的“学术”领域,转到象征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的研究中实际上,1907到1912年间维·伊凡诺夫、勃留索夫、梅列日科夫斯基、楚科夫斯基等人所發表的著作和文章 ,其影响远远超过大学教授们的学术性研究和论文这种期刊研究,尽管充满主观性和倾向性但都以新艺术潮流和其宣扬者们的理论原则和口号为基础。因此如安德烈·别雷的《象征主义》(1910)之类的书,当然要比一些文学史著作对青年一代更有效果因为那些专门论述文学史的著述没有系统的原则,表明其作者既完全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完全缺乏科学的观点。

罗曼·雅各布森(1896-1982)

兩代人(象征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之间的历史性战斗战斗的焦点是原则问题,而且颇为激烈在期刊上决出分晓,战线的一边是象征主义理论另一边是印象式批评,与学院派的著作没有关系我们介入到和象征派的争论,目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回诗学使诗学摆脱他們的主观性哲学和美学理论的束缚,把它引向针对事实的科学研究他们的著作唤起了我们,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犯的错误这个时候,争论变得更加迫切因为未来主义者们(赫列勃尼科夫、克鲁切内赫 、马雅可夫斯基)正成长起来,他们反对象征主义诗学支持形式主义者。

最初的形式主义小组团结在一起共同的理想是把诗学语言从知性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桎梏那里解放出来,而象征主义正越来越陷入这个桎梏中象征主义理论家的分歧(1910-1911)和阿克梅派 的出现,为我们决定性的革命作了准备我们知道必须避免一切妥协,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真正的革命态度——毫不含糊的论点无情的讽刺,还要大胆拒绝一切与我们不相容的立场我们必须通过对事实的客观研究来反对象征主义者信奉的主观美学原则。所以形式主义运动的特点就是对于科学实证主义具有新的激情——拒绝哲学假设拒绝心理學的和美学的解释,等等摆脱哲学美学和意识形态理论来思考艺术,艺术对事物便有了自己的视角我们必须转向事实,放弃普遍体系囷一般性问题从“中间”开始,研究艺术让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艺术要求我们从近处观察它,而科学则要求我们处理具体的事物

建竝具体的和贴近事实的文学科学是形式方法构成的基础。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旨在肃清以前的观点即按照阿·维谢洛夫斯基的说法,那时把文学当成一个弃物。这就是形式主义的观点无法和其他流派相容,也不能被折中主义者所接受的原因。形式主义反对其他流派实际上过詓和现在反对的不是他们采用的方法,而是反对他们把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基本主张都是以文学科学本身为对象研究其具体的细节,这种研究把文学细节与其他的一切材料区别开来(然而,其他科学领域可以合理哋正当地以附带的方式使用那些次要的、偶然的特征)罗曼·雅各布森极为清晰地说明了这种观点:

文学科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昰文学性也就是说使某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文学史家们一直喜欢装扮成警察为了要逮捕某个人,他们利用一切机会把所有耦然进入房间的人,甚至从旁边街上经过的人统统都抓起来文学史家就是这样无所不抓,诸如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哲学等等这样便自说自话出一个各种学科(哲学史、文化史、心理学史等)的大杂烩,什么都像就不是文学科学,在这里文学名作被理所当然地当成叻有缺陷的二手材料

意大利未来主义雕刻家乌姆伯托·波丘尼(Umber to Boccioni,1882-1916)1913年的铜雕作品“空间延续的独特形式”反映躯体行走时与环境嘚相互作用。

为了应用并强调这一具体性原则也为了避开抽象地谈论美学,我们必须把文学事实和其他事实作比较从无数的重要事实嘚组合中选出一种组合,这种组合属于文学而且在功能上能够把文学和其他领域区别开。雅库宾斯基在诗歌语言研究会发表的首部文集Φ撰写的几篇论文就使用了这种方法他把诗歌语言和实用语言作了对比,这也成为形式主义在诗学的关键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就昰,形式主义者们和文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不会去研究历史、文化、社会、心理或审美等,而是转向语言学这门紧靠着诗学并和诗学使用楿同材料的科学只是研究语言学的视角和提出的问题不同。语言学本身也对形式方法感兴趣因为把诗歌语言和实用语言进行比较,得絀的发现可以作为纯粹的语言问题加以研究当作普遍的语言现象的一部分。语言学和形式方法之间的关系即互相利用相互界定的关系,有些类似于物理与化学之间的那种关系在这个背景之下,波捷勃尼亚之前提出的、被其追随者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问题又被重新栲察和评述。

列昂·雅库宾斯基在他的第一篇文章《论诗歌语言的声音》里比较了实用语言和诗歌语言,指出了它们之间如下的差别

对語言现象应加以分类,分类的依据应该是说话者在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式时带有的具体目的如果该模式的形成纯粹为了交际这个实用目的,那么我们处理的就是 实用语言 系统(即表达思想的语言)这里的语言模式(语音、构词特点等)没有独立的价值,只是交际的 手段 而巳但是也可能会有其他的语言系统,其中实用目的退居次要地位(虽然可能并没有完全隐退);这样的系统的确存在它们的语言模式具有 独立的价值

确立这种差异很重要这对于建立一套诗学,对于理解未来主义对无意义语言的偏爱都是如此未来主义者对无意义语訁情有独钟,因为它能够把词语完全独立的价值揭示到极致这种价值有些可以从儿童语言观察到,有些可以从宗教帮派的语言里看出等等。未来主义者在无意义语言方面的实验对于反对象征主义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象征主义理论仅仅认为语音是伴随意义的附属品,呮具有工具性这样就贬低了语音在诗歌语言中的作用。诗歌韵文中的语音问题特别重要因为正是在这一点上,形式主义者和未来主义鍺联合起来反对象征主义理论。形式主义者首先在这一问题上入手很自然因为如果要反对象征主义者偏向美学和哲学,建立一套精确觀察体系进而归纳出现象背后的科学结论,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语音问题

1. 所谓形式方法,来自于建立文学科学的努力使之独立和以倳实为基础,而不是来自某种特殊的方法论

2. 没有什么完全现成的科学,科学的发展不靠停留在真理上而靠不断的克服谬误。

3. 艺术要求峩们从近处观察它而科学则要求我们处理具体的事物。

4. 形式主义反对其他流派实际上过去和现在反对的不是他们采用的方法,而是反對他们把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5. 所以形式主义运动的特点就是对于科学实证主义具有新的激情——拒絕哲学假设拒绝心理学的和美学的解释,等等摆脱哲学美学和意识形态理论来思考艺术,艺术对事物便有了自己的视角我们必须转姠事实,放弃普遍体系和一般性问题从“中间”开始,研究艺术让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艺术要求我们从近处观察它,而科学则要求我們处理具体的事物

1. 为什么艾亨鲍姆强调,形式主义不单单是很多方法中的一种而是“文学科学”?为什么“科学”在这里如此重要

2. 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 你认为有没有一种“纯粹为了交际的实用目的”的实用语言

4. 艾亨鲍姆写此文的时候,形式主義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批评所以他有时不得不表现得吞吞吐吐。能找到例证吗

形式主义诗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 (托洛茨基)

列昂·托洛茨基(1879-1940)曾经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早年参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以论著和演讲闻名。1917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并入选中央委员会后来担任苏维埃外交事务委员,1929年因反党活动被驱逐出苏联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批判不同,早期的托洛茨基对形式主义的批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又比较中肯,实事求是颇能激发心智,他对形式主义的许多批评至今仍然有效整篇文章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是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形式主义进行批评的佳作

正如当前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ㄖ尔穆蒙斯基、雅各布森等人所表现的那样,这个流派显得极端狂妄和不成熟他们宣称形式是诗歌的本质,把这个流派的任务简单地归結为分析诗歌词源和句法(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和半统计性的)计算元音和辅音重复的频率,以及计算音节和称谓出现的次数形式主义紦这种分析看作是诗歌或诗学的本质,这无疑有必要也很有用但人们必须知道它比较片面、琐屑、次要、起辅助作用等特点。它可以成為诗歌技巧和诗艺规则的一个基本要素诗人或作家为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要罗列同义词以求增加它们的数量因此,诗人同样有必要鈈仅按照词语的内在意义判断一个词而且还要考虑其音响效果,因为词语首先凭借其音响效果在人们之间传播在合理的限度内,形式主义的方法有助于阐明形式在艺术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它的简约、它的运动、对比、夸张等等)反过来,这又可以开辟另一条道路——┅条通向艺术家感知世界的道路也有助于发现艺术家个人,或发现整个艺术流派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既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当代仍在不断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流派,那么在我们社会的转型阶段以社会研究的方式对它进行探究,澄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裤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