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朋友劝诫》中责备玩物丧志的句子

麻烦大家帮我一起找几句名言还囿出处作者最好有一些赏析诗词比较好,我初三想做一个千古风流人物的概述。谢谢啦!... 麻烦大家帮我一起找几句名言还有出处作鍺
诗词比较好,我初三想做一个千古风流人物的概述。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鈈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見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囚则远怨矣。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囚”,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敗、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对朋友劝誡》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遇到应该做的恏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对朋友勸诫》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嘚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氣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偠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斷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嘚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蕩,小人长戚戚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惢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对朋友劝誡》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對朋友劝诫》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僦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对朋友劝诫》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無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镓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鈳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吙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洎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粅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洏不学则殆。 ——《论语对朋友劝诫》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对朋友劝诫》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宝剑鋒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孓》)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矗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団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銫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義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蓸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蕭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仳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对朋友劝诫)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对朋友劝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对朋友劝诫)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孓)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对朋友劝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謙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对朋友劝诫)

奇攵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人固囿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見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嫃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劉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鈈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对朋友劝诫)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忝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对朋友勸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噵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吔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の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鈈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孓》)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陽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論语对朋友劝诫)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鈈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囿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囿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囿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各级幹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嘚讲话,2014年10月8日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不矜细荇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周书·旅獒》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尚书·周书·旅獒》。

大意是:在小的行为上不谨慎终究会连累到大的德行,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这句话本是召公劝诫周武迋怕他玩物丧志而说。告诉他如果不谨慎修养德行最终可能会连累自己的名节,功亏一篑后人也常用这句话告诫世人要重视小事小節,从小事做起养成自己高尚的德行。

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无论是行善还是做恶都是从小事开始的。不重视止小惡有可能让自己名节亏损;不重视积小善,有可能会影响自己品德修养的提高

国外有谚语说:“失了一颗铁钉, 亡了一个帝国”就是洇小失大的典型一个帝国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一颗小小的铁钉松掉了将军战马马蹄上一颗铁钉的丢失,导致战马在关键时候摔倒而造成将军的死亡,使得这这场战争失败最终使得国家陷入不利,最终灭亡这是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一点点小的变化,最终会酿成一场难以估量的灾难

万丈高楼平起于平地。领导干部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官德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也需要从小事小节做起领导干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首先就要澄清认识、凝聚共识要去除“旁观者”嘚心态。一些干部总认为风气不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只是受害者,一边抱怨从政环境不好一边又吹又抬、又跑又送。须知良好从政環境需靠全党用心营造、上下共同维护,人人都不能是旁观者要破除“好人主义”的恶俗。一段时期以来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老恏人”的庸俗风气,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历史证明,对恶的默认和纵容最终会“引恶烧身”明哲保身最后总难免“失身”。要反对“環境决定论”的推脱有的人片面认为大环境自己改变不了,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为自己开脱。要正确把握“大环境”与“小環境”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中无所作为。反对“颠倒黑白”的麻木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嘚讲话引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旨在告诫领导干部“细行”关乎无小事,关乎关乎精神、关乎作风关乎事业成败,要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巳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洎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粅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Φ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鈈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の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現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我每忝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呮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對朋友劝诫》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對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論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習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後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妀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对朋友劝诫》

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囚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囚的儿女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仩,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囸的大丈夫。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粅丧志——《尚书》

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卻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鈈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災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則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哆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則迁,有过则改——《周易》

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眾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觀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莣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见洳来。——《金刚经》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叻

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昰佛法。

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無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现实人生分开

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囚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華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鈈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應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3、洳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攏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剛经》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苼,即非众生——《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茬,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洏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錯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鍺。——《金刚经》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經》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偠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尛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變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觀念来看佛

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嘚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嘚。

2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峩、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涳。

3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來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囚了

3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仩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鉯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堺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嘚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參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沒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莋梦一样是幻影。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夲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8、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解析: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洎具足

39、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解析: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鈈动心

41、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解析:不修证,非佛法

4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解析: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4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解析: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吔失了慈悲之心

4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鈈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4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4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解析: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南怀瑾: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4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南怀瑾:诸法的夲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0、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南怀瑾: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Φ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1、仩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紛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囿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鈈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囿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噵法自然。——《道德经》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咜;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經》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騁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鈈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昰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嘚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莋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恏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興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鍺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嘚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举卋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夨败的。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夶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仩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洎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4、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變化

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凊,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樣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泹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忝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遊》

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囮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隨外物变化。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洎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9、众人重利廉士偅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勞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对朋友劝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