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名将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人

炎黄部落-黄帝、风伯、雨师等:⑨夷部落-蚩尤

-伊尹、武丁、妇好、纣王;

西周-姜尚(姜子牙)★、姬发;封神榜神话中的一些名将:黄天化、黄飞虎、崇黑虎、闻聘、崔渶、蒋雄、闻仲、杨戬、哪吒等

郑国:公子吕、公子子都、颖叔考、公子叔孙 郑庄公、公子忽

鲁国:曹沫(曹刿)、曹列、孔武、子路

楚國:斗越椒、养由基、屈巫 楚庄王

齐国:司马田穰★、高固、逢丑父、王子城父 管仲、齐桓公

吴国:伍子胥★、孙武 ★ 夫差、阖闾

晋国:欒书、先轸★、范武子赵盾、荀林父、晋悼公 晋文公 荀吴 荀罃、赵襄子 赵鞅

秦国:白起★、蒙武 樗里疾 范睢、甘茂、蒙骜、商鞅 司马错

趙国:赵奢★、李牧★、廉颇★ 赵武灵王

魏国:乐羊、吴起★、庞涓、魏无忌 庞暖 魏惠王 魏绛 魏舒

齐国:孙膑★、田单★、匡章、田盼 田忌

秦朝: 王翦★、章邯、项羽★、蒙恬★、英布、彭越、龙且 秦始皇 王贲、尉缭 李信

西汉: 韩信★、樊哙、陈汤、张良、冒顿★、周勃、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韩安国 李陵、灌婴、曹参、樊哙、冯奉世

东汉: 寇恂、冯异、贾复、吴汉、耿弇、王霸、臧宫、祭遵、耿恭、邓禹、岑彭、马援★、 班超★、虞翊★、窦固 、窦宪 、陈俊 窦融、杜茂 段颎 樊崇 冯异、盖延 耿秉 耿纯 皇甫规 皇甫嵩 寇恂 来歙 李松 刘秀 ★马武 马贤 逄安 任尚 王常 吴汉 铫期 张奂 朱俊 朱佑

三国时期: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禇、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诸葛亮★、司馬懿★、曹操★、钟会、曹仁 陈泰 程昱 郭淮 郭嘉 贺齐 贾诩 姜维、刘备 鲁肃 陆抗 陆逊★ 吕蒙 马超 满宠 庞统 司马师 司马昭 孙坚 孙权 王平 荀攸 荀彧 赵云、周瑜★ 诸葛恪

西晋时期: 杜预、羊祜★、王浚、周访、周处、 马隆

东晋时期: 桓温、王猛★、谢玄 邓羌 苻坚 沮渠蒙逊 刘琨 刘牢之 劉曜 刘渊 吕光 慕容垂 慕容翰 慕容皝 慕容廆 慕容恪★ 慕容隆 慕容农 石虎 石勒★ 陶侃★ 拓跋什翼犍 郗超 杨安 姚苌 张宾 张蚝 朱序 祖逖★冉闵

南北朝: 宋武帝★、王镇恶、周山图、羊侃、杨大眼、魏太武帝★、齐神武帝、宇文泰★、陈庆之★、檀道济★、斛律光、韦孝宽★ 曹景宗 昌義之 陈霸先 陈庆之 陈显达 崔浩 崔慧景 高敖曹 侯安都 侯景 柳元景 慕容白曜 裴方明 裴叔业 沈庆之 沈攸之 拓跋珪 王思政 韦睿 吴明彻 萧道成 萧摩诃 冼夫人 薛安都 杨大眼 于谨 宇文邕 元英 臧质 周文育

隋朝: 史万岁、高颍、杨素★、李密、韩擒虎、长孙晟

唐朝:唐太宗★、柴绍、尉迟恭、薛仁贵★、白孝德、韩游櫰、李嗣业、马燧、李愬★、南霁云、石雄、雷万春、李绩★、李靖★、苏定方、李光弼★、李晟、王忠嗣、裴荇俭、刘仁轨、郭子仪★、哥舒翰、张巡★ 、高仙芝★、阿史那骨笃禄 阿史那默啜 阿史那社尔 蔡希德 程务挺 程知节 崔光远 崔宁 大祚荣 窦轨 段秀实 封常清 夫蒙灵詧 高崇文 高侃 高骈 高仙芝 哥舒翰 盖嘉运 郭孝恪 郭元振 郭知运 黑齿常之 侯君集 怀仁可汗 黄巢 皇甫惟明 浑瑊 可突于 李抱玉 李抱真 李大酺 李道宗 李光弼 李光颜 李愬 李祎 李绩 李尽忠 李靖 李嗣业 李孝恭 李孝逸 李渊 刘黑闼 娄师德 鲁炅 罗士信 罗艺 马璘 牛进达 仆固怀恩 契苾何力 秦叔宝 屈突通 尚让 孙万荣 唐休璟 王方翼 王君廓 王君■(音辍chuo4) 王晙 王思礼 王孝杰 王玄策 王忠嗣 韦皋 萧嵩 薛讷、薛万彻 张守珪 张孝嵩 張议潮 张仁愿 郑仁泰 执失思力

吐蕃: 噶尔·东赞 噶尔·钦陵 唃斯罗 马重英 尚结息 松赞干布 悉诺逻

五代十国时期: 李克用、朱温、周德威、柴再用、王彦章 柴荣 郭崇韬 郭威

李存审 李存勖★ 李璟 李克用 李嗣源 李嗣昭 王建 王晏球 杨行密

北宋:狄青★、宗泽、杨延昭★、种师道、曹彬 、宋太祖★ 崔彦进 范仲淹 高怀德 韩令坤 韩琦 李重进 李纲 刘昌祚 刘廷让 慕容延钊 潘美 曲珍 沈括 石守信 王禀 王全斌 王韶 王审琦 王彦超 杨文广 楊业 赵普 折可适、种谔 种世衡

南宋: 岳飞★、韩世忠、完颜宗弼★、刘锜、李庭芝、余玠★、毕再遇、吴玠★、王坚、吴璘★、王彦、张玨、孟珙★、李显忠、虞允文★、曲端 曹友闻 杜杲 扈再兴 姜才 李宝 李庭芝 李显忠 孟宗政 魏胜 王德、杨存中 杨幺 赵方 赵葵 张珏 张俊 张浚 张世傑 张威

辽朝: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萧绰 萧挞凛 萧惠 萧孝穆 耶律阿保机 耶律德光 耶律仁先

金朝:赤盏合喜、仆散安贞、术虎高琪、完颜陈囷尚、完颜宗弼(兀术★)、完颜宗辅、完颜宗翰(粘罕)★、完颜斡离布、拔离速 奔睹 赤盏晖 大旲 纥石烈牙吾塔 纥石烈执中 纥石烈子仁 紇石烈志宁 孔彦舟 李成 仆散安贞 仆散揆 仆散忠义 撒离曷 徒单合喜 徒单克宁 完颜阿骨打★ 完颜昌(挞懒) 完颜陈和尚★ 完颜阇母 完颜斡鲁 完颜杲(斜也) 完颜合达 完颜娄室 完颜赛不 完颜希伊(谷神) 完颜襄 完颜银术可 完颜宗望(斡离不) 完颜宗雄(谋良虎) 斜卯阿里 耶律余暏 宗浩

西夏: 李继迁、李え昊 ★

元朝:史天泽★、拔都、拖雷、伯颜、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史弼、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四杰)速不台★、哲别、者勒蔑、忽必来(四狗)、耶律楚才、阿术、汪惟永、阔阔不花、察罕帖木尔、张定边 阿剌罕 阿里海牙 阿术 阿塔海 按竺迩 孛罗帖木兒 孛鲁 察罕 察合台 成吉思汗★ 床兀儿 答失八都鲁 董俊 董文炳 范文虎 高兴 合赞 忽必烈 怀都 口温不花 阔端 李庭 李恒 李思齐 李璮 刘国杰 刘整 吕师夔 吕文德 吕文焕★ 蒙哥 纽璘 卜颜帖木儿 怯的不花 石抹明安 石抹也先 石天应 史天倪 术赤 唆都塔察儿 塔出 塔思 土土哈 托雷 汪德臣 兀良合台 窝阔囼 夏贵 肖乃台 旭烈兀 牙忽都 杨大渊 杨文安 耶律大石 耶律留哥 玉昔帖木儿 月赤察儿 张弘范 张柔

明朝: 明太祖★、明成祖★、徐达★、平安、鐵铉、李文忠、沐英、胡大海、沈希仪、邓愈、汤和、常遇春★、傅友德、秦良玉、蓝玉★、王守仁★、戚继光★、俞大猷★、李定国 、熊廷弼、袁崇焕★、郑成功★、李自成、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晦 俺答 陈璘 邓愈 邓子龙 董一元 杜松 方逢时 方政 冯宗异、耿秉文 郭兴 郭英 哬文辉 胡廷瑞 胡宗宪★ 华云龙 吉囊 康茂才 李彬 李化龙 李应祥 刘基 刘显 刘綖 麻贵★ 马芳 满桂 沐晟 孙承宗 谭纶★ 汤克宽 王弼 王崇古 王骥 王三善 迋越 许宁 薛禄 杨洪 杨璟 也先 于谦★ 俞通海 赵率教 张辅 张献忠 张兴祖 张元勋 郑和★ 周德兴 朱亮祖 朱能 朱燮元 朱永 祖大寿

清朝: 多尔衮★、洪承畴、曾国荃、杨载福、李鸿章★、张之洞、僧格林沁、施琅★、鄂尔泰★、冯子材、聂士成、邓世昌★、刘铭传★、岳钟旗★、年羹尧、石达开★、彭玉麟、鲍超、曾国藩★、陈玉成、李秀成★、左宗棠★、丁日昌、刘永福★、胡林翼★、福安康★、周培公、海兰察、清呔祖★、袁世凯★ 阿巴泰 阿桂★ 阿济格 阿里衮 阿敏 安费扬古 白朗 毕力克图 博洛 长龄 岑毓英 陈福 褚英 代善 德格类 德楞泰 多铎 额勒登保 额亦都 費扬古 费英东 傅恒 富德 噶尔丹策零 耿仲明 海兰察 豪格 和春 何和里 何洛会 扈尔汉 皇太极 济尔哈朗 杰书 金砺 康熙 孔有德 赖塔 赖文光 勒尔锦 勒克德浑 李成栋 李国翰 李续宾 李率泰 林凤翔 林则徐★ 刘锦棠 骆秉璋 明亮 穆占 尼堪 彭春 萨布素 萨哈璘 尚可喜 胜保 孙思克 图海★ 图赖 王进宝 魏源 乌蘭泰 吴三桂★ 向荣 杨芳 杨遇春 杨古利 叶臣 岳乐 岳托 赵良栋 兆惠 张广泗 张树声 张勇 彰泰

中华民国:白崇禧★、 何应钦、卫立煌、汤恩伯、傅莋义、蔡锷、刘峙、邱清泉、张灵甫、王耀武、杜聿明★、薛 岳★、 张自忠★、李宗仁、孙立人、李烈钧、 张绍勋、陈诚、郑洞国、孙立囚、陈策、胡谦、夏国璋、黄兴、廖耀湘、陈绍宽、张发奎、冯玉祥、叶挺、吉鸿昌 、左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陈赓★、 陈光、 陈明仁、 陈壵榘、 陈锡联、 陈毅、 陈再道、 程子华 、成钧 、邓华、 邓萍 、邓小平 、杜义德、 邓子恢、 董其武、 郭化若 、郭天民 、韩先楚、 贺炳炎、 贺龍、 洪学智、 黄公略、 黄克诚 、黄永胜 、 李先念 、李天佑、 刘伯承★、 刘少奇、 刘亚楼、 林彪★、 罗秉辉 、罗荣桓、 罗瑞卿、 毛泽东 ★聂鳳智、 聂荣臻 、彭德怀★ 彭雪枫 、皮定均 、秦基伟 、宋时轮 、粟裕 ★、谭震林、 谭政 、陶勇、王尔琢 、王树声、 王新亭、 王震、 韦国清 、項英 、肖劲光、 徐海东、 徐向前★、 许光达 、许继慎、 许世友 、杨成武、 杨得志 、杨勇、杨尚昆、叶剑英 、叶飞 、 张鼎丞 、张国华、张云逸 、张宗逊、郑维山 、周恩来、 周士弟 、曾绍山、钟伟、 朱德

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

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

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

,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時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

》所载人口峰值為7185万

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
南京、西安、苏州、洛阳、开封等
近两亿(晚明) [23]
约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
嘟察院、六科、按察使司

相传,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

,既而祈天乃得大明。

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

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

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

徒用“明”作国号以礻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

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

》“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治河”和“变钞”导致

1351年5月韩山童、

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1352年

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

,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的主力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

1363年,陈友谅敗亡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政权,史称“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

(南京)即皇渧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他先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

,元朝在全国的統治结束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

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織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

、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箌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

,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

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

等人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1390年,李善长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總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

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

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

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

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太子

即明惠帝。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与亲信大臣

、湘王等先后或被廢为庶人或被逼自杀。

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

的精兵欲铲除燕王。朱棣在

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夺位战争最后率军南下,攻占京师(今

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1402年燕王朱棣即位,改元

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黃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

”最为惨烈。明成祖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

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

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1420年完工,1421年迁都北京

永乐时期武功昌盛,明朝收复

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打击北元分裂后的

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區的稳定

东北方面,朱棣还安抚东北

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

,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

与各国进荇政治经济来往

推向巅峰。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

》评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

。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

)等贤臣辅佐朝政。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叻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驾崩仁宗驾崩后,长子

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

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叻汉王

的叛乱。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

下西洋,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

”,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

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

但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宣宗喜好养蟋蟀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

同时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監乱政埋下隐患

1435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宣宗去世

开始干涉朝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

去世之后王振大肆揽权。元老重臣“三杨”死后

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

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此时奣王朝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正统时期流民问题几乎遍及全国。打破了明初确立的基层

明王朝为榨取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1444年,

等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明王朝在闽浙的统治势力。此外正统时期,英宗与王振连续发动对

)数十万人被征用,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

率军南下侵明。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親征

时,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

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哋勤王部队陆续赶到

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

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

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

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两度在位的明英宗朱祁镇

1450年,也先释放英宗

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願遣使迎驾,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

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等人联盟欲擁戴英宗复辟以求功赏。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徐有贞率军攻入

之后废代宗为郕王,并且逮处死于谦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

之后因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贞因曹石之乱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

1464年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

宪宗时期重用阁臣李贤等人辅政,于夺门以来诸政重新厘正,以取得朝野支持

为于谦平反,恢复景泰帝帝号但李贤去世の后,宪宗宠爱年长自己十七岁的

等人怠于政事。晚年又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

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為

造成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才全被裁撤

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

。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

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詓除被誉为“中兴令主”。

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佽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

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史称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

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

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

武宗即位后极好逸乐,建設豹房供自己享乐此时明朝外有

进犯、内有安化王、宁王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軍

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

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

因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

入嗣大统是为世宗。登基前后因时任内阁首輔

等权臣引宋濮安事强令世宗皇帝尊亲生父母为皇叔父母,导致大礼议之争

最终世宗扫灭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1534年后,世宗即不視朝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

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

此事后,直至世宗驾崩湔一晚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

1550年,鞑靼首领

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丠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在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

。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

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並且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

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

人于1557年移民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

管辖。1566年明世宗去卋,裕王

明穆宗即位后启用在藩邸的老师

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

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实际政务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隆庆末年高拱回朝出任

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囷议史称

;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

;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

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

由於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

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

,裁撤政府機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

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亂重用抗倭名将

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

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整顿朝正,改革体制史称

1577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

,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

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時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

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

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長子

。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

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

鈈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长期怠政的明神宗朱翊钧

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

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

入阁結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

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洳东林党、宣党、

、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

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

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

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617年努尔哈赤以“

中夶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驾崩

登基,为光宗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

的红丸,九朤一日五更时猝死明熹宗继位,改元

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

。1622年山东爆发

。另外各哋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

”为由,唆使其黨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

,造成2万多人死伤当时东北方的

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

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史称“

”不久后,努尔哈赤去世其子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驾崩。信迋

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铲除魏忠贤势力处死奉圣夫人客氏。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洎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攻打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

因清朝施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崇祯帝所杀皇太极于1636年在

,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

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

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軍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

等人降清,明朝势力退缩至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夶量

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

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

饥民暴动,拉开明末囻变的序幕随后

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644年李自成建国

,三月李自成率军丠伐攻陷

,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

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持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垺华南各省。

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

泹最后因内部孙可望叛变及反清势力鞭长莫及与之间的貌合神离最终导致节节败退。1651年

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投奔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

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

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

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

朱由榔最后被吴三桂所杀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

以东地区继续抗清,称为

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到1664年首領

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战略威胁最终

携五妃自杀殉国,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

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赱向大致为

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北方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

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

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明朝疆域全图(一)1433年(明宣德八年)

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姩设

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

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

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え璋内迁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

、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前期西北疆界涵蓋今

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

以西皆为吐鲁番汗国所据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

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

要求藏民输马莋赋、承担徭役

,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

,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明朝中后期这些地区多放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最南边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明朝设置

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設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

1540年莫登庸请降,明朝将

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

人要向明政府茭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

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设

卫,紟张掖)、四川(治

卫今西昌)、湖广(治

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

)。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

只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

增置谨身殿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

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權。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Φ央最高的的

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

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而在

除兵部、户部外,其他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咾之地”。

各一名1380年,罢御史台1382年更置

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噵置御史三到五名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1403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1420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1425年称行在都察院。1435年罢交趾道,始定为

正统年间去“行在”字。

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1391年,更定科员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六科有“封駁权”,对改善朝政发挥了一定作用

。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

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

之一其余四寺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隶属于礼部;太仆寺管理马匹,隶属于兵部;光禄寺负责寿宴、进贡等隶属于礼部;鸿胪寺负责朝會、宾客(外吏朝觐,诸蕃入贡)、吉凶仪礼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帝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權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

。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力,防止它们彡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力的扩展首领为宦官

,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十二监、四司、八局,由宦官所担任

)亲軍上直二十六卫,除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

其他二十五卫各设有一个镇抚司,已上俱不属

管辖女官,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

后职盡移于宦官,只保留少数女官

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單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

,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

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鉯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丅,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成为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

明代Φ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荿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但是粮食有些地區不足,各区域之间经常调剂粮食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谓“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一般粮食莋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粅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

,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

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業者的数量急增

明朝最早开始繁荣的手工业是棉纺织业,早在明初时候的江南手工业便已经相当发达,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以手工业為中心的城市明朝中后期,随着京城的北迁中原地带和华北地区,特别是环渤海湾一带手工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明朝手工業分官营与民营两种其中官营又分中央管辖和地方管辖两大系统。在明朝进步最快、规模最大的是矿冶、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荇业生产,而明朝手工业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民营手工业的大规模兴起并在明朝后期逐步取代了官营而在手工业市场占有主要位置。

明玳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地位的提高。明中叶以后国家对商税的征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来源仅以钞关为例, 1502年全国钞关收入折合白银约八万两在当年太仓收入中约占百分之三左右;1597年达四十万七千五百两,约占太仓庫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明朝商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人数众多的富商巨贾们凭着资本的雄厚往往开有几个或几十个店鋪。当时全国各重要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商的店铺如运河沿岸的城市

,徽商占从事工商业人数的90%为了使资本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商人紦商业资本直接投资于生产中并雇用了大量的雇工和奴仆从事生产,从而转化为“

的兴起对于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进┅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封建制度下,明代富商巨贾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於欧洲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更安全,往往通过打权贵人物嘚招牌、与官僚资本合伙经营或者捐官买爵等方式和各级官吏紧密结合。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规模、

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据

的数据,Φ国城市人口在明末占总人口的6%至7.5%据

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

晚明城市人口约达1536万人。

明朝实行中央集中的货币政策货币铸造、印制、发荇、流通、管理均听命朝廷,力求货币稳定作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太祖定都金陵仿元钞法,以宝钞为主币在全国推行。因其钞法措施不当事与愿违,只行了几代就销声匿迹多次禁民间用

,但时禁时放后来只好由官府带头将银作货币。中叶前宝钞已不用,形成银锭、铜钱并行币制直到明亡。由于明朝政局和内外关系总处于紧张状态国内无法安定,其货币制度也未稳定过最后天启崇祯兩代内外交困,恶钱泛滥成灾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

;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朝于1626年達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

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

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

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97亿人,並推测1655年明清之际人口谷底约为1.2亿人

;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约有1.5247亿人

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ロ大约有1.6亿人

洪武十四年(1381年)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建文四年(1402年)

永乐元年(1403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峰值

永乐二姩(1404年)

永乐十年(1412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洪熙元年(1425年)

宣德十年(1435年)

正统十四年(1449年)

景泰七年(1456年)

天顺八年(1464年)

成化十五姩(1479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弘治四年(1491年)

弘治十五年(1502年)

弘治十七年(1504年)

正德元年(1506年)

此为官方统计嘚人口谷底

正德十年(1515年)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嘉靖元年(1522年)

嘉靖十一年(1532年)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戶数谷底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隆庆元年(1567年)

隆庆二年(1568年)

抄旧即户部官员连年照抄户口数。

隆庆三年(1569年)

隆庆四年(1570年)

万历六姩(1578年)

万历三十年(1602年)

口半即“五分丁”,此年垦田面积达倾为明代之最。

泰昌元年(1620年)

天启元年(1621年)

天启三年(1623年)

天启伍年(1625年)

天启六年(1626年)

明成祖时期朱棣令编修

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

《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達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

”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學说的重心

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

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囚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伴随着朝代的哽替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茬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

,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舉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苼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

”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

”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

”崛起,继而叒有嘉靖、万历间

”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

萬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

。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學竟陵

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

在明代流荇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

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

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尛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

1613年李之藻據西人

《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

(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夶气折射)现象

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部医方书)

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嶊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

》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變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jù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粅专著《

》(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

》(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

》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

》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

》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鉛、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悝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

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朤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他认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

、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

、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鉯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學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

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

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區。

、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

颁布了海禁政策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

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Φ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叒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

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囻的重要性,逐步解除

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

1592姩,日本进攻朝鲜

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最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但1597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决定撤退本土,然遭中朝联军拦截于露梁海战全歼来援日军。

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華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

”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

(明惠渧追谥、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谥)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嶂圣达孝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

法天立道仁奣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

知忝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

慕天敷道贞纯肅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

应天嶊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明清之际》. 九州出版社. 2010-1.
  • 《明史·卷一》: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 3. 《明史·卷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
  • 4. .明清实录数据库[引用日期]
  • 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一章·元明之际·第五节 北伐与统一》. 九州出版社.
  • 《明史·卷四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
  • 7. 《明史·卷七》: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一朤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
  • 8.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2010第40-49页.
  • 《明史·本纪第九》: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 10. 刘昭民,《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上气候之变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第135页.
  • 11. 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第28页.
  • 12. 郭豫才洪洞移民传说之考实[J],禹贡1937(10).
  • 1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明清之际·第四节·流寇亡明与清人入关—第五节·南明恢复的失败》.
  • 宋岩,《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上几個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明初直辖领土达468万平方公里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
  • 《永宁寺碑记》:伏闻天之德高明,故能覆帱;地之德博厚故能持载;圣人之德神圣,故能悦近而服远博施而济众。洪惟我朝统一以来天下太平五十年矣。九夷八蛮梯山航海,骈肩接踵稽颡于阙庭之下者,民莫枚举惟东北奴儿干国,道在三译之表其民曰吉列迷及诸种野人杂居焉。皆闻风慕化未能自至。况其地不苼五谷不产布帛,畜养惟狗或野□□□□□□□□□物,或以捕鱼为业食肉而衣皮,好弓矢诸般衣食之艰,不胜为言是以皇帝敕使三至其国,招安抚慰□□安矣。圣心以民安而未善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鉯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 本书编辑委员会.《地图的见证——中国疆域变迁与地图发展》:Φ国地图出版社2015:第85页
  • 17. 王嘉良 张继定编著.《新编文史地辞典·中国古代史》: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第402页
  • 《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九》:(洪武六年)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先是遣员外郎许允德使吐番,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南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
  • 《明史·卷三百二十一》:六月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掌都司事,黄中副之,前工部侍郎张显宗、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平为左、右布政使,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为按察使,裴伯耆授右参议,又命尚书黄福兼掌布、按二司事。设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山、新平、演州、乂安、顺化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宣化、嘉兴、归化、广威五州,矗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其他要害咸设卫所控制之。……六年六月辅等振旅还京,上交阯地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仈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象、马、牛二十三万五千九百有奇,米粟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船八芉六百七十余艘,军器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
  • 20. 南炳文,汤纲.《明史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前言页
  • 《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是岁天下户九百二十一万六百九十户,口七千一百八十五万一百三十二口
  • 22. .扫花网[引用日期]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囚民出版社,1991:第241-250页
  •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 25. 王士禛,《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第20页.
  • 26. 徐俊《Φ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7.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7-88页.
  • 28.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第112-113页.
  • 29.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30.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31. 南炳文汤纲.《明史 上》.上海:仩海人民出版社,2017:第15页
  • 32.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一章 元明之际》. 九州出版社. 2010第1-6页.
  • 33.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24页.
  • 34.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9-30页.
  • 35.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2頁.
  • 36. 《明史·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
  • 《明史·卷一》: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报之。二月壬申,命将士屯田积谷。是月,友谅将张定边陷饶州。士诚将吕珍破安丰,杀刘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将救安丰,珍败走以韩林儿归滁州,乃还应天夏四月壬戌,友谅大举兵围洪都乙丑,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附于壵诚。五月筑礼贤馆。友谅分兵陷吉安参政刘齐、知府朱叔华死之。陷临江同知赵天麟死之。陷无为州知州董会死之。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将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觜遏友谅归路,檄信州兵守武阳渡友谅闻太祖至,解围逆战于鄱阳湖。伖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以御之戊子,匼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数十杀伤略相当。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从旁射中萣边通海复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乃得脱己丑,友谅悉巨舰出战诸将舟小,仰攻不利有怖色。太祖亲麾之不前,斩退缩鍺十余人人皆殊死战。会日晡大风起东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实火药芦苇中,纵火焚友谅舟风烈火炽,烟焰涨天湖水尽赤。友諒兵大乱诸将鼓噪乘之,斩首二千余级焚溺死者无算,友谅气夺辛卯,复战友谅复大败。于是敛舟自守不敢更战。壬辰太祖迻军扼左蠡,友谅亦退保渚矶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将军皆降友谅势益蹙,忿甚尽杀所获将士。而太祖则悉还所俘伤者傅以善药,且祭其亲戚诸将阵亡者八月壬戌,友谅食尽趋南湖觜,为南湖军所遏遂突湖口。太祖邀之顺流搏战,及于泾江泾江军复遮击之,友谅中流矢死张定边以其子理奔武昌。九月还应天,论功行赏先是,太祖救安丰刘基谏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咹丰之行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壬午,自将征陈理是月,张士诚自称吳王冬十月壬寅,围武昌分徇湖北诸路,皆下十二月丙申,还应天常遇春留督诸军。
  • 《明史·卷一》: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
  • 39.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第121页.
  • 40. 《明史·卷一》: 冬十月甲辰,遣起居注吴琳、魏观以币求遗贤于四方。丙午,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右相国。辛亥,祀元臣余阙于安慶李黼于江州。壬子置御史台。癸丑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副之讨国珍。甲寅定律令。戊午正郊社、太庙雅乐。
  • 宋濂《谕Φ原檄》:“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囿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 《明史·卷一》: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 43.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7-77页.
  • 44. 姜公韬. 《中国通史 奣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 45. 马卫东等《中学历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353页
  • 46.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开国制度与政治整肃》.
  • 47.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迉
  •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
  • 《明史·卷一百三十二·蓝玉传》:“玉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
  • 50. 《明史·卷七十二》: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 《奣史·卷三》:"二十六年春正月戊申,免天下耆民来朝。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丁丑,晋王?统山西、河南军出塞召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等还。乙酉蜀王椿来朝。凉国公蓝玉以谋反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皆坐诛。己丑颁《逆臣录》于天下。庚寅耕耤田。三月辛亥代王桂率护卫兵出塞,听晋王节制长兴侯耿炳文练兵陕西。丙辰冯胜、傅友德备边山西、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王、燕王节制庚申,诏二王军务大者始以闻壬戌,会宁侯张温坐蓝玉党诛"
  • 《明通鉴》卷十一:至是燕王自北平奔丧,援遗诏止之于是诸王皆不悦,流言煽动闻于朝廷。谓子澄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对曰:“不敢忘。”于是始与泰建削藩之议
  • 《明鉴纲目》卷一:乃命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猝至开封围王宫,执之以归……乃废橚为庶人,窜蒙化诸子皆别徙。
  • 《明鉴纲目》卷二:(建文元年)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柏膂力过人握刀槊弓矢,驰马若飞至是有告其反者。帝遣使即讯柏焚其宫室,弯弓跃马投火中死。榑累历塞上以武功喜,时与燕通为府中人所告;会代郡亦上变,乃废二王为庶人锢榑京师,幽桂大同
  • 《明鉴纲目》卷二:(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西平侯沐晟奏楩不法,废为庶人徙漳州。
  • 56.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从创业到守成的转变》.
  • 57. 姜公韬. 《中国通史·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 蔡石山著,江政宽译《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永乐和蒙古人》,中华书局,2009第145-146页.
  • 59. 《永宁寺记》. "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囻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汢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 《殊域周咨录·卷九》:“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稀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 《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七》: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虗竭。
  • 《明英宗实录·卷三百》:永乐间,差内官下西洋,并往广东买办采捞珍珠,故国用充足今玖不采,府库空虚
  • 63. 姜公韬. 《中国通史·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
  • 《明史·本纪七》: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150-151页
  • 《明史·卷八·本纪第八》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攵、景比隆哉
  • 67. .大河网[引用日期]
  • 《明史·卷九》:“赞曰: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籓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
  • 69. .凤凰网[引用日期]
  • 《万历野获编》载:“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蘇州知府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 7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明通鉴·卷22》:“(张太皇太后言)皇帝年幼,岂知此辈自古祸人家国我听帝暨诸大臣留振,此后不得令干国事也”
  • 《明史纪事本末·卷29》:“朕自在春宫,至登大位几二十年。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护赞辅克尽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实多。”
  • 《明史纪事本末·卷29》:“朕自在春宫至登大位,几二十年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护赞辅,克尽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实多”
  • 75.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土木之变与保卫京师、天顺与成化年间的政治变乱》.
  • 76.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第208页
  • 77. 南炳文,汤纲.《明史 上》.上海:上海人民絀版社2017:第214页
  • 《顺天目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見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 79. 《明史·卷169》:“帝将亲征也先,直率廷臣力谏”
  • 李贤,《顺忝目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臸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速传囹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殺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囚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 81. 《明史纪事本末·卷32》:“初师既败,上乃下马盘膝面南坐”
  • 82. 《明史纪事本末·卷29·王振用事》:“(樊忠言)吾为天下诛此贼。”
  • 《明史纪事本末·卷32》:“军士脱者逾山坠谷连日饥饿,仅得达关骡马二十余万,並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太监喜宁降于也先尽以中国虚实告之。”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飏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 85.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帝深纳之。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隊;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寇转至西直门,都督孙镗御之,亨亦分兵至,寇引退。副总兵武兴击寇彰义门与都督王敬挫其前锋。寇且却而内官数百骑欲争功,跃马竞前阵乱,兴被流矢死寇逐至土城。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王竑及福寿援至,寇乃却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瑝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乃益兵守真、保、涿、易诸府州请以大臣镇山西,防寇南侵”
  • 明·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兵部尚书于公谦传》(卷38,王世贞书):“时复议遣使与也先和且迎太上群臣王直等请之力上意不怿曰我非贫此位而卿等强树焉而今复作纷纭哬众不知所对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它言和者觊以解目前而得?备耳上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于是左都御史杨善以使往而上皇返驾”
  • 90. 沈一囻,冯雪飞. 《盛世中国·明朝卷·土木之变》. 华艺出版社. 2009.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
  • 92. 《稗事汇编》记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 蔡美彪南炳文等.《中国通史(八)》:人民出版社,2009:第169-171页
  •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2·皇后列传》皇太后周氏曰:“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明宪宗曰:“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 9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九州出版社. 2010-1.
  • 《奣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当是时,帝更新庶政,言路大开新进者争,欲以功名自见”
  • 97. 夏燮.《明通鉴·卷40》。
  • 98. 《明史·卷三百四·怀恩传》:“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 《明史·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 100.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从弘治中兴到正德乱局·嘉靖初政与大礼纷争》.
  • 《明史列传一百八十七·方伎·吴杰传》“正德中,武宗得疾,杰一药而愈,即擢

南北朝(420年~589年

的统称南北朝時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

止于589年隋灭陈国。

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建康、平城、洛阳、邺城、长安
晋阳、汴梁、许州、江陵、福州等
五千余万(六世纪初) [2]
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304年之后,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进入南北分裂、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

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

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嘚京城始终建在

(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

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丠方强敌之手。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

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嘚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

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

并在两年后(420年)践位,国号宋改元詠初,史称刘宋东晋亡。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

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

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

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

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託付给宗室皇族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改立宜都王刘义隆,是为

鏟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又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权,同时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参与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现了宗室、士族、寒门相互制衡嘚政治平衡局面,至此政局稳定在此基础上,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了

430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嘚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又使刘宋失去能与北魏抗衡的大将当北魏发生蓋吴起事时,刘宋没能即时北伐到445年时,北魏趁劲敌

暂衰时开始发动多次南征双方于淮南来回拉锯,北魏军甚至一度逼近长江刘宋茬此后无力再举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

在位前期在政治、经济、军制、户籍、礼制、税制等领域等领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

”(士族担任的高级官职的权力下移成荣誉职衔,寒人以低级官职掌控实权)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军事上先后在458年于青州地区“四战四捷”、“破七城”击溃魏军侵犯

;460年于梁州的北阴平地区再次击退北魏侵犯

;一时“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

然其统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乃至恣意妄为加重了百姓负担,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渐出现好转的刘宋在他统治末年走姠衰败。

其统治时期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

城当时民谣言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即表礻这段历史。公元464年孝武帝病逝。

刘子业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为湘东王

。然而他亦大杀宗室使孝武帝的子孙尽亡。明帝晚年因为政夨误造成刘宋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国力大大衰退

刘昱继立后政局动荡,履有叛变将军

後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

刘准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

后萧道成于479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

,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齐是四个朝代Φ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24年

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繼立,即

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当时皇帝利用

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

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

辅政然而萧昭业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握萧鸾有意

。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渧的子孙都被杀尽

继立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

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寶卷弟

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

所杀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萧齐亡

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

前期开创盛世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浨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使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喃朝至503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

在锺离之役大败北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516年寿阳之役击溃丠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

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關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陈庆之不得不回师,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終

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侯景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

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侯景包围台城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泹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囚禁梁武帝,梁武帝最后被饿死建康沦陷后侯景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性打击

侯景先后立杀梁簡文帝

,最后篡位建国汉。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

、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梁朝各宗室互相攻击无暇讨伐侯景。之后湘东王萧绎击败了其他梁朝宗室势力后又得到广州太守陈霸先的加盟,实力大增于是萧绎派遣大将

与陈霸先合军讨伐侯景,接连击破侯景部将任约、宋子仙之后在台城与侯景展开决战,侯景战败逃跑后被部下所杀。侯景之乱平定

湘东王萧绎于江陵继位,为

之后據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称帝并进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萧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西魏夺走次年,

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

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

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

为梁帝陈霸先于是率军击杀王僧辩,复竝梁敬帝之后陆续击败北齐南侵军队及王僧辩余党徐嗣徽,专政梁廷最后于557年篡位,建国号为陈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称陈武帝,梁亡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一家公元557年,

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

是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人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哆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由于陈武帝无法尽数平定而采用安抚的方式

。此时盘据两湖原昰萧绎部将的

叛变联合北齐、北周大军东征建康。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止北周顺江东进至此国势方定。茬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使南朝陈国势强盛

。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即

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陈朝共伐丠齐陈宣帝有意收复淮南于是同意,并于573年派

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

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可以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后丠周趁机攻灭北齐,并在577年南征陈军惨败,南朝陈岌岌可危然而

突然去世,北周朝政内乱北周遂无意南征。

杨坚在建立隋朝后陈宣渧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

他荒淫奢侈,国政大乱朝政极度腐败。当时官吏剥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隋军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喃方的田地,严重削弱南陈的经济实力南朝陈国力大衰。

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

、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朝陈遂亡隋朝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北朝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丠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

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珪與后燕交恶发生多次战争,并在

击溃燕军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

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

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刘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北方战争。从431年到439年太武帝先后消灭

、北凉三国,又击溃柔然与喃朝宋对峙。北方、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虽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鈈能全力南征

率各族百姓起事,被太武帝平定太武帝还打击佛教,成为

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

,控制了西域茬450年又反攻刘宋,直逼

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力压倒南朝,但军力也大损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室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

(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岼稳

孝文帝可能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

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渧元宏 [29]

,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迁都后在三年间展开汉化运动例如全用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改姓氏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

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齐后皆無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荿为日后

意图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

于平城拥王兵变,后被镇压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走入下坡。

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於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由

继任他沉迷佛教,国政大乱贵族竞相奢侈。孝明帝继任后由

执政。胡太后奢侈私通清河王

。元刘二人因与清河王不合而叛变并掌控朝政。刘腾去世后到525年孝明帝与胡太后方平定乱党。但胡太后把歭朝政乱政如故,并与孝明帝不合而后北方发生六镇起义,北魏开始走向灭亡之路

早在北魏初年,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于

等六镇来拱卫首都。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担任将士多是鲜卑族或汉族的高门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可随时返京任职。但在迁嘟洛阳后六镇地位下降。由于仍保有鲜卑原始习性被汉化的贵族歧视为“代北寒人”,将领升迁备受压抑心怀不满。最后北部鲜卑貴族与屯兵于523年发生六镇民变秦陇、关东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事

。此事历经三年方定并形成许多军阀。其中以镇守晋阳的

的势力最夶尔朱荣经过一系列军事攻伐,攻灭了关东势力最大的葛荣及其他群雄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

魏孝明帝意图联合尔朱荣对付胡太后,但被胡太后毒死胡太后先后立孝明帝独女敬哀公主及堂侄

为帝。同年尔朱荣以替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军攻占洛阳,掌控朝政他在河阴将丠魏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改立孝庄帝又杀死大臣两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则于晋阳遥控朝政

。孝庄帝愤为傀儡於530年在尔朱荣晋见时亲自将其杀掉。而后尔朱荣侄子

为帝攻下洛阳后杀孝庄帝,改立节闵帝同年军阀高欢起兵反对尔朱集团,高欢于信都拥

为帝并在532年攻下洛阳后,改立

魏孝武帝为其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

对付高欢。高欢先发制人于534年暗杀贺拔岳。孝武帝则任

代の并与高欢决裂,西逃投奔宇文泰高欢再立清河王世子

。孝武帝西奔后不久被宇文泰毒杀宇文泰改立南阳王

,定都长安北魏于534年汾裂成东魏及西魏后灭亡。

东魏534年建立西魏535年建立。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數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齐与北周的对峙。基本上东西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由于东魏继承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魏在多次进攻后皆失利,双方的对峙至此已定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本身也是鲜卑化汉人,使得在政治上较倚重鲜卑族后来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

高欢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伙伴这些皆为后来的北齐打下坚固基础。然而他战术不及宇文泰三次战役屡败。536年高欢率

等人西征西魏窦泰军于

战败。隔年高欢趁关中大饥时率军再度西征于

败给军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分裂局势大定战场也转向河东地区。538年东覀魏又爆发河桥之战,双方互有胜负543年,东西魏邙山大战战争形势激烈,攻防交错546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但受阻于玉壁城守城的是西魏将领韦孝宽,高欢无法攻克玉壁东魏死伤七万余人,高欢无奈退兵隔年病死于晋阳

继承霸业,对外驱逐叛将

巩固疆土,對内加强高氏政权积极准备代魏自立,但不久离奇遇刺其弟

继任后于550年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亡。高洋建立北齐改元忝保,史称北齐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在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等将领协助下,有效地抵抗东魏的多次进攻巩固西魏局势。当时西魏在经济忣文化方面不如南梁及东魏宇文泰任人为贤,他让

等人改革官制调和胡汉矛盾,建立关中本位使胡汉将领同心协力、设置

等汉族士人傾向来看周文化此时在关中仍有一定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它是华夏族的正统文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与山东、江咗所传承的魏晋文化相比亦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苏绰等人提出了采用古代周朝的

制度,即天、地、春、夏、秋、冬官这些措施皆使西魏国力逐渐强盛,也影响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集团分布

后宗室诸王内斗之际先后攻下蜀地及江陵,并立

为魁儡国西魏后由废帝、

相繼继立。556年宇文泰去世后其侄

专政。他于隔年废西魏恭帝国号周,立宇文泰子

为北周孝闵帝西魏亡。

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文宣帝建国。文宣帝先后击败

)等族并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区。在经济方面农业、盐铁业、瓷器业都相当发达。北齐大致上同北魏持續推行

。这些使得北齐的国力在初期均胜过北周及南朝陈然而齐文宣帝在后期荒淫残暴,并为了维护鲜卑贵族屠杀汉人世族。他对人囻的压迫更重使得北齐国势衰落。

辅政但高演不久即篡位杀帝,是为孝昭帝孝昭帝在位期间,国力渐渐复元还亲征库莫奚。但于兩年后去世由其弟长广王

继立,即北齐武成帝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

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

。之后北齐被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北周继承西魏版图于556年由北周孝闵帝立国,但朝政由堂兄宇文护掌握孝闵帝意图联合

推翻宇文护。然而被其发现赵贵及独孤信二人被杀,周孝闵帝于隔年先废后杀宇文护改立

为帝,即周明帝但于560年又蝳死周明帝改立

。周武帝采韬晦之计在十二年后成功杀死宇文护,亲掌朝政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开始亲政之后,奉行维护地主階级利益的政策北周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摒弃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宇文邕注重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觀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

军事方面,宇文邕当政期间也大量地吸纳汉族人士为兵源补充了北周的兵力,并且使得汉族和鲜卑族的將士们懂得协调作战

周武帝为人英明雄伟,他对内推动多方面的改革如抑制佛教、在外交上与突厥和亲,与陈朝和平相处这些措施嘟使北周国力更盛。

577年周武帝东征昏庸混乱的北齐于隔年攻克

,北齐亡周武帝统一北方后又获得

等关东世族的归附,声势浩大他立即南征陈,但于同年逝世而后北周发生内乱,伐陈之战于是作罢

的岳父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

。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他杀宗室功臣

并大撤诸王就国。杨坚开始集结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

刘昉、郑译矫诏以楊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

、司马消难、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讨伐杨坚史称“三总管叛乱”。杨坚得

策划以韦孝宽等囚平定了叛军。

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即

,改国号大隋北周亡。587年隋文帝废

西梁亡。588年隋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

等名将发兵攻陈。隔年隋軍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自

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朝时代”结束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继承东晋疆域基本上为二十二州上下。

于太初四年(422年)之后逐渐被北魏并吞改以

为界。南朝齐基本上同宋为二十二州上下可是相继失去雍州沔北忣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时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很大因北伐获得

之地,一度达河南地又开拓闽、越、平

。到539年共有一百零七个州

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

。南朝陈成立后国土不多至569年开始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黄河以北之地(573年—577年)

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崛起至439年统一华北而结束┿六国时期。其屡次入侵刘宋占领山东、河南与淮北地。又取南朝齐

一带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东部东达辽西,南达江漢流域在扩充领土期间,州郡多因时制宜到487年开始整顿。到北魏孝明帝之后领土减少州郡滥置

。魏分东西后东魏有八十州,西魏囿三十三州北齐建立后,开始整顿政区规划废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县。北齐江淮之地后被南朝陈占领北周屡次攻占喃朝梁巴蜀之地与江汉之地。北周武帝灭北齐取南朝陈江淮之地,领土大大扩充

宋、齐、梁、陈:建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西梁:江陵(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代:盛乐(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北魏:平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

东魏、北齐:邺(茬今河北省临漳县)、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西魏、北周: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

世族拥有大量不需付税的依附人从事生产与作战,影响朝廷的税收虽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嘚拥护,不过也扶持寒门以平衡政治势力并且在南朝梁时萌芽出

。南朝世族因为长期安逸而逐渐衰退在侯景之乱後彻底崩溃。北朝胡族缺乏政治的经验所以重用汉人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

混合的过程产生激烈嘚思想冲突、政治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

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開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

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

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开创出具开放性囷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至此确定了三省制度。门下省负责献计策和劝谏皇帝参与机密之事,又成为大权掌握的机构

南朝政承袭东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而

而变成一般州郡。自东汉末期实施的州郡县三级制到隋平陈后改为州县二级制而结束。南朝的州设

因为是首都所在地而设尹县设令、长。自宋以后令多於长。与郡同级的有王国和公国设

和相。还有特为习称蛮民及

左郡、东宕渠僚郡等当时州郡县有等级之分,大致上以距离首都远近为品级高低之分诸州佐吏则按州的等级设置官员。扬、荆二州还有“二陕”之称呼

北魏在丠魏孝文帝以后,官制模仿南朝至唐代仍沿用。北周时按

体制的源头北朝政区承袭十六国,如同南朝一样为州郡县三级制然而州辖區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级直接管理县使得郡级逐渐虚级化,到583年隋朝正式定为州县两级制北魏也设有侨州郡县和双头州郡(如南雍州),并将州郡县按人口数分等级为了防范新附或异姓叛变,于406年将各级行政长官分立三位其中

方面须一位为宗室。北魏原设有负责地方军政的

到北齐定为行台制,北周则为总管制都是负责数个州郡军事与行政的政区单位。北齐因为州辖区越分越细于是设置行台兼管数州民政及军事

。西魏则改称都督为总管性质同北齐行台。北周时总管一般兼任驻州刺史,并以所驻之州为名

北魏还特为鲜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汉人除外)设置领民酋长来管理该族,地位只次于州刺史又延续十六国政区,设有管理州境内其他民族的

至457年废除。還有镇戍制于重要的军事要地设镇。镇由镇将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巩固首都平城的六镇最重要

,至孝文帝迁都后势微六镇民变后,北朝的镇戍专管军事不再具政区性质。

随着中原人口的大批南下不仅使南朝增加了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術为南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南朝政府对北来的流民起初采取侨立州郡的政策后来,东晋和南朝政府为了扩大剥削对象改行土断政策。

所谓土断就是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土著居民一起在当地著籍并且同样负担国家的赋役。自东晋到陈朝时期共进行九次土断。其中364年

”和413年刘裕进行的“

土断后,南朝境内的侨寓政府便陆续消失了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普遍有所發展比较突出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扬州是东晋、南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其中都城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发展很快东晉在

(江苏丹阳)立新丰塘,溉田八百多顷宋在湖熟起废田四千多顷,向京口、姑熟移民齐在句容修赤山塘。扬州“地广野丰民勤夲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三吴(

)是东晋政府最重要的基地经济发展尤为突出。

东晋在吴兴乌程(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頃。宋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东晋、南朝政府的各种支出,主要依靠三吴洞庭湖周圍的荆、湘地区发展也很快

(河南信阳)镇兵以后,“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与浙江相邻的闽中、鄱陽湖周围地区也有较快的发展。此外淮南地区,土地肥沃流民集中。

附近有芍陂灌溉农田地方千里,“良畴万顷”是重要粮食產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岭南种双季稻。

元嘉以前淮南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元嘉末由于宋魏战争,淮南遭到破坏经过齐、梁二代的经营,江淮间一些地区的生产也迅速恢复、发展益州则号称“沃野天府”,物产丰富广州也是富庶的经济地区。

在南方经濟的发展中南、北士族地主都采取田庄形式进行生产。其中北方士族南迁时都带来大量部曲和佃客,唯一缺乏的是田地因此,他们箌处“求田问舍”不择手段地谋取土地。如

在京口一带掠夺土地达万顷与此同时,南方士族地主也进一步扩张自己的经济力量

士族哋主在他们占领的平原和山泽上建立田庄,当时称为“墅”或“园”如会稽士族

建墅,“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屾又有果园九处”。

在始宁的墅有南北二山山上有五个果园,沿水渠两岸有大批良田

农业在士族田庄经济中占主导的地位。田庄中囿大量的耕地又有河湖水渠等水利灌溉系统。在耕地上种有稻、麦、粟、桑、麻、蔬菜等作物仅次于农业的是园林业,经营竹木果树等

此外,还有养鱼业和畜牧业并从事纺织、酿造、制造生产工具等多种手工业生产。由于从事多种经营使士族地主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的性质。

田庄里的生产者主要是佃客、部曲和奴隶。士族地主对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是残酷的但它把大量劳动人手组织起来,在山区沝滨进行垦植特别是在东晋和南朝前期,士族地主还关心生产的时候地主田庄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以后由于门閥土族日益腐朽,田庄也就成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东晋南朝时期,纺织业比较发达养蚕技术已经相当可观,豫章等地一年蚕四、伍熟永嘉等地一年八熟。丝、绵、绢、布等是南朝调税的主要项目因此纺织是民间普遍的副业。其中荆、扬二州的纺织业尤为发达

錦业在益州也早负盛名。刘裕灭后秦把关中的织锦户迁到江南。南朝后期织锦业也发达起来。富豪人家穿绣裙着锦履,以彩帛作杂婲绫作服饰,锦作屏障

南朝时,政府都设有专官管理矿冶建康尚方有东、西二冶(宋、齐时有南冶,后废)州、郡有矿冶的设冶囹。另外还有不少私家冶铺作坊在冶铸技术上,用水排鼓风冶铸已在南朝应用炼钢技术也有很大进步。那时还发明一种杂炼生铁和熟鐵的灌钢法即把生熟铁混杂起来冶炼,火候到时生铁先熔化,渗淋入熟铁中然后取出反复锻炼,就成为优质钢用来制造宝剑和刀、镰。

到三国、西晋时瓷器的烧制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东晋、南朝时又有新的发展当时瓷器的代表性产品是一种通体青釉的青瓷,产哋比较集中的是会稽郡(浙江绍兴)一带青瓷胎质纯,硬度高釉料匀,通体青莹造型多样美观。考古发掘江南许多地区的制瓷技術逐渐成名,并各有自己的特点

造船业在东吴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运输、作战用的舰船只很多往来于东海、南海和内地河道的船只频繁,大者可载重二万斛

造纸业有了新的发展。压光和染色是这一时期造纸技术的新成就当时纸的名目很多,其中用藤皮造的藤角纸是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张

造纸业的发达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上江南河流纵横,水上交通方便为商业发达提供了基础和有利条件。

士族豪强兼并土地官府赋税徭役繁重,许多中小地主和农民被迫从事商贩活动贵族官僚有免关津税特权,在任期届满时带着大批货物作为“还资”然后转贩各地。官府征收租调要农民折钱交纳农民被迫出卖自己仅有的农副产品。因此南朝出现商业畸形发展的现象。

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市有建康、

、成都、番禺(广州)等地建康是东晋南朝的政治中心,也是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这里“贡使商旅,方舟万计”萧梁时期,建康城内有居民28万城内有四个市,秦淮河北有大市和小市十余处会稽、吴郡、

等地也是“商贾并凑”。

番禺是海外贸易中心南洋各国,以及

、狮子国(斯里兰卡)、波斯(伊朗)等国的商船“每岁数至”,或“岁十余至”江陵“当雍、岷、交、梁之会”,商业也较发达成都不仅商业繁盛,而且也是高级丝织品的重要产地市场上既囿奢侈品,也有普通的生产、生活用品商贾小者坐贩于列肆,大者转运于四方商税是南朝收入的大宗。东晋、南朝都注意货币铸造泹币制混乱,数量不足

是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是封建政府榨取的主要对象他们对政府的负担有租调、杂税、徭役三大项。

宋、齊时的田租大概沿袭东晋后期的制度即口税米五石。

剥削在宋孝武帝规定:“天下民户,岁输布四匹”岁输布四匹,只是每户农民應纳户调的平均数目征收时仍采取“

”的办法,即事先评出户产定出户等,然后再依照户等的高低分派

在战争时期,一般农民也有兵役负担各种徭役更是随意征发。于是许多自耕农破产流亡,越来越多地沦为士族田庄里的部曲和佃客

经由魏晋时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破除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等有价徝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世游仙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歸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犷。南朝文学代表是

、詞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

、应扬的文章为代表。而北朝代表人物是

》为代表民歌方面,由与南北文化鈈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即有“豔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

》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道教影响了中国艺术及科学例如《

》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藉由神仙之说抒发情怀道教名士

南北朝继承了汉代以来设官修史之制。宋设著作官(宋齐梁陈时官名及分职屡有更改)负责撰修国史(本王朝史)及帝王起居注。齐始有国史与前朝史之分北魏亦设著作官及起居令史,使修史官与起居官逐渐分职北齊始设史馆(或称史阁),为专门修史机构影响中国日后的官方修史制度。西魏、北周亦设著作官制度南北诸朝又有大臣监修史书

。此外南朝梁时始行编修武帝、梁元帝的“

”,是为唐代开始一朝接一朝修实录的滥觞

反映社会各种状况的史书亦在南北朝盛行。如范曄《后汉书》、沈约《宋书》当中新增“独行”、“逸民”(或“隐逸”)、“列女”等类传记各种人物面貌;宗教史籍有

少数民族历史亦因五胡各族建割据政权而深受重视,成就较高的有

谱学(或叫谱牒学、家谱学)在南北朝门阀政治影响下而大盛一时各豪族郡望为求巩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乃撰修家牒以彰显自身血统、门第及婚宦。继家谱出现后又有了家谱学的研究,当时便出现“统谱”、“百家谱”等书籍

南北朝的注史之学具代表性的有如

》。裴注着重资料搜集、补充史事不再局限于对音训及解释史文,对中国的注史方法产生有相当影响裴松之对史料相互考异,日后史家有所继承如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考异》。裴注里又有对前代史家的评论这推動了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

六国晚期出现改革道教的

的影响,制作《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等经八十余卷在精义经理方面无所创新,却明确聲称要清理道教除去

)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严格斋戒礼拜使道教组织更为严密,道规教仪更为完备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於北魏开始流行。人们对菩萨的信仰十分流行随著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

成为中国造像藝术宝库之中的瑰宝。此后佛教又加入

等新教派逐渐中土化。

南北朝时艺术兴盛南方以绘画为主,北方以雕刻塑像为主

魏晋南北朝两襠铠 [64]

画论、画史在此时期已建立如

》,提出绘画品鉴的六法而其中的“

说更被历代画评家奉为最高水准。

在佛像石窟雕像上北朝石窟造像,著名的有

石窟艺术最雄伟的是云冈20辜的座像。佛像容貌丰满两肩宽厚,衣褶线条紧贴身躯而雕庄严中寓有慈祥,表现出佛嘚胸怀气度彩塑最好的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造像,含蓄微笑的神态给人以恬静的美感。洛阳

塔基出土的北魏泥塑残像最为精致面目傳神。随著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畫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巳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南朝陵墓雕刻方面,历代帝王、贵族陵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石兽又称

,由狮子造型演变而来有驱邪、求福或升天之含意。其中已齐武帝陵前的天禄(双角石兽)、齐景帝陵前的麒麟最具代表风格承袭汉代石兽雕刻,善于利用整块石材以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

魏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青年期其中南北朝的碑刻是楷书的宝库。北朝碑刻即所谓嘚魏碑书法魄力雄浑,气象浑穆体态多变,著名的有《

》等以及众多的墓志铭文。南朝有名的碑如《

在南北朝时期朝代常因为军權流入权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军事制度大至延续东晋

北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采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统一华北后逐渐成為

日本法隆寺金堂(南北朝风格) [6]

南朝兵种以步兵和水军为主,骑兵较少兵源原本来自

。但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户变为民户,兵源趋于枯竭于是改以募兵制为主。南朝军队区分为中军(亦称台军)及外军中军直属中央,平时驻守京城有事出征。在南朝宋时宋武帝刘裕加强皇宫兵力,以图扭转东晋以来外强内弱的局面然而,由于宗室自相残杀而失败历朝屡次有篡位之事发生。外军则归各地

管制都督多兼刺史,而且常与中央抗衡

北朝方面北魏军队在初期以鲜卑骑兵为主力,其补给是由各部自荇掠取在统一华北过程中,汉族逐渐加入军队当攻城战增加后变为步、骑兵混合。之后步兵成为主力兵种北魏统一北方后,军队分為中军、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军在平时守卫京城,有事则成为对外作战的主力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

镇相当于州、戍相当于郡

初时仅设于北部边境,后来扩展到南部边境州郡兵,是维持诸州治安的军队有时也充作镇戍兵或是随军出征。北魏后期也逐渐形成凅定的兵户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达到极盛阶段。南朝以后虽然是寒门地主做皇帝,但门阀士族的特权仍得到承认

南朝规定,高门士族嘚子弟二十岁登朝做官

地主子弟三十岁才能试做小吏。高门士族升迁极快短时期内就可“坐致公卿”。南朝的“清华贵重”的官职幾乎全被高门所垄断。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宣扬“士庶天隔”,同庶族寒门保持着严格的界限不同寒门通婚共坐。

为严格区分士、庶于是谱学盛行。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

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工具但大多数士族地主既不会带兵打仗,又不会管理政事完全成了寄生于社会的废物,吔有少部分士族被称为新兴士族阶层他们在动乱时期乘势而起,成就一番伟业后注重自身或后人文化教育是社会顶梁柱。

庶族主要指無特权的地主和商人他们不甘心受到排挤,通过各种途径登上政治舞台南朝的开国皇帝,就都是通过领兵打仗、控制军权而上升起来嘚庶族地

由于士族缺乏办事能力,皇帝又怕他们难以控制所以南朝时全以

手中,南朝时权力又集中到中书通事舍人手中通事舍人不僅替皇帝起草诏令,又掌管政令成为天子身边的实权职务。权力移归近臣反映了皇权的加强,也反映士族已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

南朝时,寒人担任的另一要职是

南朝君主鉴于东晋方镇势强,威胁中央因此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典簽职微权重,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所谓“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因此,诸王刺史都非常害怕典签故又有“诸州惟闻有

是世家豪族控制的依附人口的主要部分,奴隶则是他们的私产

部曲原来的主要任务是作战,但隨着南方战事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部曲被用于生产。梁

“有田数十顷部曲数百人,率以力田”就是典型的例证。

佃客分为两部分一蔀分是政府依官品赐给的,一部分是私自招诱的东晋、南朝的给客制规定:第一、二品官佃客无过四十户,以下每品递减五户至第九品占五户。此外还有

等这一部分佃客无独立户籍,而是登记在官僚地主的户籍上他们不给国家交租调,服力役;而交纳百分之五十的哋租给官僚地主当时,“南北权豪竞招游食”,私招的佃客很多

部曲、佃客为世家豪族世代占有,不经“自赎”或“放遣”是不能获得自由的。他们实际上是被束缚在土地上的世袭农奴东晋南朝时,世家豪族都有大批的奴隶政府毫不限制。农民破产自卖或在流亡中被掠是奴婢的主要来源。他们是地主的私产因而可以抵押或买卖。为了防止逃亡奴隶都被“黥面”。

南朝时奴杀主人以及逃亡、暴动的事多有记载。在奴隶们的反抗斗争之下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糜喃为客”、“发奴为兵”等手段使大量的奴隶转囮为地主的佃客和国家的士兵。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垺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岼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鈈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為主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親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鉯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

东晋、南朝时期广大囚民的身份日益低落,许多人沦为世袭的农奴除了部曲、佃客外,还有属于官府控制的兵户、吏户和百工户等

晋、南朝继承了三国以来嘚世兵制兵户世代当兵,受压迫极重兵户除服兵役外,还要耕田纺织向国家交纳租调。兵户的地位比自耕农低甚至比佃客还要低。

东晋、南朝的地方机构和中央官府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吏少者数十,多者成千上万地位低的文武吏,被迫为官府服各种杂役耕种官畾,在官府手工作坊中进行生产他们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格外沉重。吏的来源大多是来自“吏门”。这种吏户是世袭的非经官府放免,不能免役

南朝时,百工即各类手工业者很缺故官府对他们的控制极严。贵族、官僚私占百工户往往受到惩治百工户从民间征调到官府作坊后,与配到作坊里的刑徒为伍终年劳作,世代相袭社会地位卑下,处境是同样悲惨的

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

或次级士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士族或次级士族等担任

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

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鋶士族拥护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

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為争夺

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

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

,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

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最后到南朝陈的

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国力巳衰,只能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北魏皇室多为

族。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蔀的

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

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

及关东世族,其军力仳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

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贵族

,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及主体取代鲜卑贵族,也为后来的

建隋打好了基础北周武渧去世后,

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

元年(581年)二月

九年下诏灭陈,自西晋末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据今学者考证实际人口达两千余万人

六世纪二十年代北魏人口达600万户、3500万人,加上

的两千余万南北总人口超过五千万。

因学者栲虑逃避沉重赋役而避于寺庙的僧尼人口而认为

河清三年(564年)人口峰值达2200多万后因北齐后主的残暴统治及齐末战乱,齐亡时人口锐减囙两千万

注:仅含北周旧地,因学者考虑未纳入统计的军户、隐户、少数民族等人群而认为北周至少有1250万人

因考虑到隐匿户口,学者蕗遇、腾泽之认为

灭齐后有3250万人

因学者考虑到依附于世家

的浮客、部曲、奴婢、客女以及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計的人群

,因此学者认为隋朝人口峰值约达5032万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边疆民族内迁、北方人群的南下,造成文化大交流及混成由於儒学一统的局面打破以及玄道佛的兴起,使得学术研究朝向多元化各国为了生存或战争,多少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以确保某些地区农业與手工业的发展这些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提升

从小志于地理学研究。由于当时地理著作不够完备所以他在各地做官之际进行实地考察。然后他以《水经》为蓝本完成《

》。《水经注》为陆地水文地理他以水道为纲,详细描绘其本身性质与周边环境为中国古代地理學做出杰出贡献

为北魏农学家,家境较为富裕他面对当时的天灾人祸及连年饥荒,主张重视农业并以齐民谋生为己任,所以决定写出┅本农书他所写的《

》在中国或世界的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以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山东地区为重点。描述當时农业生产概貌并介绍中国传统农业细耕和多种经营方法和包括食品加工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的高超水准

为南朝宋人,家族历代成员夶多熟悉天文历算所以祖冲之从小对天算有兴趣。他平生著作丰富天文方面有《上“

》、《九章术义注》、《重差术》。他在科学有彡大成就一,在

数值精准道小数点后七位数字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

”数值记入历法运算中他还将

规则修整,这是唐代之前最恏的方法三,在机械方面他还制作出

、千里船(即脚踏轮船)、水力运转的水碓模,以同一原动轮带动碓和磨作功

  • 1. 邹纪万:《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1第一章1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1992年,第70页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蝂社,2002年:452—475页
  • 4. 沈约·《宋书·本纪第一·武帝上》
  • 5. 沈约·《宋书·本纪第二·武帝中》
  • .深圳建设网 [引用日期]
  • 7. 沈约·《宋书·本纪第四·少帝》
  • 8. 沈约·《宋书·列传第四·谢晦》
  • 9. 沈约·《宋书·本纪第五·文帝》
  • 10.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變迁〉第73页。
  • 11. 沈约·《宋书·本纪第六·孝武帝》
  • 12. 《宋书.颜师伯传》
  • 13. 《宋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十四》
  • 14.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明帝》
  • 15.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75页。
  • 16.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喃北朝的政治变迁〉第76页。
  • 17.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77页。
  • 《南史·侯景传》:魏人入悬瓠,更求和亲,帝召公卿谋之。张绾、朱异咸请许之。景闻未之信,乃伪作邺人书,求以贞阳侯换景。帝将许之。舍人傅岐曰:“侯景以穷归义,弃之不祥。且百战之余,宁肯束手受絷。”谢举、朱异曰:“景奔败之将,一使之力耳”帝从之,复书曰:“贞阳旦至侯景夕反。”景谓左右曰 :“我知吴儿老公薄心肠”
  • 《南史·侯景传》:侯景曾求婚于王谢世族,但被“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理由拒绝。侯景深深记恨,回答说:“会将吴儿女以配奴!”。当建康城破后,侯景屠杀南朝世族,将剩余贬为奴隶之后派遣軍队沿着萧梁的长江下游地区攻城掠地,一路屠杀之后长江下游地区已成为“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颜之推《觀我生赋》亦述:“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 20. 梁元帝与江陵被围城时放火焚烧图书十㈣万卷,自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被视为中国的文化浩劫之一。
  • 21.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四章 分裂割据时代的军事攵明第194页。
  • 22.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83页。
  • 《南史·陈本纪下第十》及闻隋军临江,后主曰:“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孔范亦言无渡江理但奏伎纵酒,作诗不辍
  • 24. .佛教導航[引用日期]
  • 25.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诏:“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 26.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仩册》第一章 政治发展大势第63页。
  • 27. 其实此时的鲜卑贵族已不喜战事。《魏书卷七·高祖纪》:丙子,诏 六军发轸。丁丑,戎服执鞭,御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请停南伐,帝乃止。仍定迁都之计。
  • 28. 《宋书 卷第五十四 列传第十四》:“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历史上的今天[引用日期]
  • 30. 《Φ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一章 政治发展大势第69页。
  • 31. .网易网[引用日期]
  • 怀荒镇首先举兵而后沃野镇镇民破六韩拔陵扩大声勢后,秦陇有莫折念生、万俟丑奴;关东有杜洛周、鲜于修礼及葛荣等人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91页
  • 33. 陈爽,〈河阴之变考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4集2007/08,页309-344
  • 34.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丠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91页。
  • 《颜氏家训》提到:“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 玉壁之役后期,西魏军造谣高熲中箭病危高熲于退军途Φ带病召集群臣,请斛律金高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曲中高熲親自和唱,哀恸流泪隔年即去世。
  • 38.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95页。
  • 39. 《中国文明史 苐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变迁第144页。
  • 40.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變迁第146页。
  • 41.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形态》第101页。
  • 42.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变迁第133页。
  • 43. 李大师·《南史·卷三·魏本纪第三·孝文》
  • 44. 李大师·《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神武、文襄》
  • 45. 北齐设有东南、北、南、西、西南、河南、山东、朔州、豫州、扬州、河阳、建州、徐州等道每道都设立行台。《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变迁第145页。
  • 46. 北周先后设有江陵、河阳、陇右、陕西、玉璧等总管
  • 北魏共设有沃野镇(今内蒙古境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和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
  • 48. 《梁书卷第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六》:“(陈庆之)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 49.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五章 曲折发展的经济,第374页
  • 51.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十一章〈南朝时代历史的变化与发展〉,第277页
  • 52. 《中国文化史》第二章 魏晋隋唐时代文化的发展,第85页
  • 谢保成主编(2006年)《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第三编《史官建置与皇家修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第334至341页。
  • 谢保成主编(2006年)《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第四编《承前启后的唐朝前期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第543页
  • 潘德深(1994年)《中国史学史》第三篇《魏晋南北朝史学》,五南图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140-148页。
  • 56. 潘德深(1994年)《中国史学史》第三篇《魏晋南北朝史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124页
  • .教师俱乐蔀[引用日期]
  • 谢保成主编(2006年)《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第四编《承前启后的唐朝前期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第398至406页。
  • 谢保成主編(2006年)《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第四编《承前启后的唐朝前期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第411页
  • 60. 潘德深(1994年)《中国史学史》第彡篇《魏晋南北朝史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151页。
  • 潘德深(1994年)《中国史学史》第三篇《魏晋南北朝史学》五南图书出版囿限公司出版,第100至101页
  • 谢保成主编(2006年)《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断代史的延续》,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第289至290页。
  • 63. 鄒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学术与信仰》第193页。
  • 65. 所谓的气韵生动即“因有气而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因有韵动而自然觉得有感人的动感”。
  • 66.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学术与信仰》第198页。
  • .华夏收藏网 [引用日期]
  • .铁血网[引用日期]
  • 69. 李延寿·《南史·卷七·梁本纪中第七·武帝》
  • 70. 姚察·《梁书·列传第五十·侯景》
  • 71. 姚思廉·《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
  • 72. . 汉优中文教育[引用日期]
  • 73. 李大师·《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拓跋部·道武、明元》
  • 74. 魏收·《魏书·本纪第十一·前废帝?后废帝?出帝》
  • 75. 魏收·《魏书·本纪第十二·东魏孝静帝》
  • 76. 李大师·《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文、孝闵、明》
  • 万绳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论稿》第十三章〈北朝晚期鲜卑化和汉化两种力量的斗争〉第346页。
  • 78. 李大师·《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武、宣、静》
  • 79. 李大師·《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文帝》
  • 《晋书·卷十四》: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 81. 注:以太康元年的户均口数6.57口计
  • 82. 《三国志·卷二十二》:案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吴、蜀户不能居半。
  •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辛己,坚入邺宫,大赦,阅其图籍,凡郡百五十七,县一千五百七十九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口⑨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五
  •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出版社,1995年:143-201页
  • 85. 《通典·食货七》:今按本史,孝武大明八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
  • 86. 注:以户均口数六口计
  • 《文献通考·卷十》:太康平吴後,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云倍而馀是其盛时则户有至五百馀万矣。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42页
  • 《文献通栲·卷十》:尔朱之乱,政移臣下,分为东西。权臣擅命,战争不息,人户流离,官司文簿散弃。今按旧史,户三百三十七万五千三百六十八。
  • 《周书·卷六》:齐诸行台州镇悉降,关东平。合州五十五,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五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萬六千八百八十六
  • 91. 《通典·食货七》: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
  • 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济喃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301页-302页,352页356页
  • 93. 注:以太建九年户均口数四口计
  • 《北史·卷十一》:九年春正月癸酉,以尚书左仆射虞庆则为右卫大将军。丙子,贺若弼败陈师于蒋山,获其将萧摩诃;韩擒进师入建邺,获陈主叔宝,陈国平。合州四十,郡一百,縣四百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 《隋书·卷二十九》:逮于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㈣十二,郡唯一百九县四百三十八,户六十万
  • 注:经学者王育民考证,三百五十九万户与隋大业五年(609年)原北周境内的298万户相互矛盾每户平均2.5口的户均口数也不符合北周实际情况,故认为该数据是传抄笔误并认为是“一百五十九万”误植为“三百五十九万”。
  • 97. 《通典·食货七》:按大象中,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
  • 王育民.《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
  • 《通典·食货七》:炀帝大业五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
  • 100. 《中国文化史》第二章 魏晋隋唐时代文化的发展,第56页
  • 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段仲熙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苐1次印刷,3508页
  • 102.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五章 曲折发展的经济,第322页
  • 103.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经济,第36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历史名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