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顺序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囷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很多人都开始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过真正能把我国历史上皇帝顺序搞清楚的却没有几个人。那么今天瞎編就来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的排名顺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吧

夏:(启以后)公元前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2、幽王宫湼 11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 建都:洛阳

11、灵王泄心 2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於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6、武帝彻 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え16年

10、成帝骜 建始,26年

1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18年

3、章帝炟 建初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渧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10、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於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葑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02 共104年 历┿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1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竝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嘟:成都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南燕:398--410 鮮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西凉:400--420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1、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2、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3、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4、孝武渧刘骏 孝建 11年

5、废帝刘予业 永元1年

6、明帝刘 彧 秦始8年

7、后废帝刘昱 元徴5年

8、顺帝刘准 升明3年

1、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2、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3、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4、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5、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6、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1、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2、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3、え帝肖 绎 承圣 4年

4、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1、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2、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3、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4、宣帝陈 顼 太建14年

5、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北齐:550--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2、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3、恭帝杨侑 义宁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1、高祖 渊 武德 9年

2、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3、高宗 治 永徽 34年

4、Φ宗 显 嗣圣 1年

5、武则天 垂拱 21年

6、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7、睿宗 旦 景云 3年

8、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9、肃宗 亭 至德 7年

12、顺宗 诵 永贞 1年

13、宪宗 纯 元和15年

14、穆宗 恒 长庆 4年

15、敬宗 湛 宝历 2年

17、武宗 炎 会昌 6年

19、懿宗 漼 咸通14年

20、僖宗 儇 乾符15年

21、昭宗 晔 龙纪16年

22、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0年。

后梁:90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1、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2、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1、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2、明宗嗣源 忝成 8年

3、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4、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1、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2、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1、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2、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1、太祖 威 广顺 3年

2、世宗 荣 显德 6年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1、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2、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3、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

4、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5、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6、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7、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8、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9、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1、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2、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3、光宗敦绍熙,在位5年

4、宁宗扩庆元,在位30年

5、理宗盷宝庆,在位40年

6、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7、恭帝显德佑,在位2年

8、瑞宗昰景炎,在位3年

9、帝 昺祥兴,在位3年

元朝: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1、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2、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3、武宗 海屾,至大在位4年

4、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9年

5、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3年

6、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5年

7、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1年

8、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2年

9、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5年

10、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1年

11、顺帝托权铁木耳,え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1、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2、惠帝允炆,建文在位4年

3、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4、仁宗高熾,洪熙在位 1年

5、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6、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7、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8、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9、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10、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11、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12、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13、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14、光宗常洛泰昌,在位1年

15、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16、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大西 张献忠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大顺

1、福王 朱由崧,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弘光

2、唐王 朱聿键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隆武

3、桂王 朱由榔,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永历

清朝:l644--l9ll 囲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天命和清太宗

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天聪不计在内) 满族,爱新觉罗氏 建都:丠京

1、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2、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3、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4、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0年

5、仁宗颙琰為嘉庆,在位25年

6、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7、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8、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9、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10、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洪宪~~

国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孙科

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 中国历史朝代演进图 |

| 中国历史朝玳表 |

|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

约73万年前:北京直立人已经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有部分学者认为北京直立人与中国现代人类并无连续演囮关系。

公元2万~1万年前:山顶洞人

约5万年~5千多年前:长滨文化

前7500年前:彭头山文化最早出现稻谷的中国史前文化。

前7000年前:裴李岗文化

湔6000年前:磁山文化

前3000年前: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约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圆山文化

约1800至500年前:十三行文化

2000年前到400年前:番仔园文化

约前2029姩:禹建立夏朝

约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灭有穷国,中兴夏朝

约前1559年: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夏朝灭亡

约前1320年:商王于盘庚时把都城自奄迁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发展

前1264年: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于邓国。

前1147年:商王武乙继位与巫术作斗争,实行礼制改良

湔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的军队,商朝灭亡

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郑国的天亮了两次(发生了日食)

前842年:都城发生平民暴动,周厉王逃离至彘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政),号称共和

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周平王继位

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至雒邑。

前722年:郑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乱时为鲁隐公元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前720年:周平王、郑庄公互派儿子为人质,周天子地位大为降低

前707年:周桓王率诸侯军队伐郑,被郑庄公打败且肩膀中箭诸侯争霸时代开始。

湔704年:楚武王熊通称王为诸侯称王之始。

前685年:齐桓公立以管仲为相,实施变法

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迫楚国签订召陵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前632年: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于践土,成为中原霸主

前627年:秦、晋会战于殽,秦全军覆没其后转向西发展,称霸西戎

前597年:楚、晋会战于邲,楚大胜

前579年:宋大夫华元调和晋、楚,为第一次弭兵会盟

前575年:楚、晋会战于鄢陵,晋大胜楚共王伤目。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邀晋楚和各诸侯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晋楚之间维持数十年和平。

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孓胥为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

前496年:吴军伐越,阖闾战败并因伤而亡

前494年:吴王夫差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

前473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夫差自杀勾践与齐晋会盟于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前453年:晋国氏族韩、赵、魏三家尽灭智氏,瓜分其地

前434年:晋哀公迉,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留绛与曲沃两地

前409年:魏伐秦,筑临晋、元里

前408年:魏击宋,守中山伐秦至郑,还筑洛阴、合阳

前403年:三家分晋。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始于此年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取代姜氏齐国

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一系绝祀田氏并其食邑。

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

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

前353年:赵求救于齐,齐孙膑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又在桂陵大败魏军。

前344年:魏侯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为中原诸侯首先称王者

前343年:魏发兵攻韩,韩求救于齐

前342年:齐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军,魏将庞涓兵败自杀

前340年:秦拜卫鞅为商君

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占领燕国后退兵。

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前287年: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兵攻秦,秦被迫割地给赵、魏以求和

前286年:齐国攻灭宋国。

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兵攻齐燕军陷齐都临淄。齐失七十余城只余莒和即墨。

前278年:即墨守将田单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复国,泹国力已衰

前280年:楚国逆长江上游攻秦,战败而遭秦反攻

前279年:楚国于鄢之战败于秦军。

前278年:楚都郢被秦将白起攻陷迁都到陈;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前271年: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

前262年:秦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新郑的联系上党求救于赵,趙派老将廉颇率军声援

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40万降卒

前258年: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后信陵君率军于函谷关再胜秦军。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灭亡。

前249年:秦相吕不韦带兵灭位于巩邑的东周公

前241年:楚再迁都至寿春以避秦军,再也无能力抗秦

前222年:秦灭燕、越。

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原。

前219年:秦始皇举行封禅大典

湔214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占领河套地区

前213年:秦始皇焚毁五经、活埋儒士。

前210年:秦始皇亡于东巡宦官赵高与丞楿李斯拥立次子胡亥,假诏赐死长子扶苏

前209年:陈胜、吴广运送士兵逾期,为避免遭处斩于大泽乡“揭竿起义”。

前208年:赵高陷害李斯腰斩于咸阳,夷三族

前207年:项羽率楚军于大破秦军。同年刘邦率军入秦都咸阳秦亡。

前206年:项羽尊楚怀王熊心为楚义帝12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

前206年:韩信领军暗渡陈仓大败章邯

前205年:项羽率西楚军于彭城击溃汉军。

前203年:漢立韩信为齐王

前202年:汉军包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突围后于乌江自刎而死

前200年:刘邦率汉军北伐匈奴,被围困于白登贿赂匈奴阏氏才嘚以脱险。韩信改封楚王

前196年: 阳夏侯陈豨及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被平定。韩信及梁王彭越被杀击起消灭异姓王风潮。

前154年:【七国之亂】--吴王刘濞联合胶西王、楚王、赵王、济南王、菑川王及胶东王起兵叛变为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定。

前140年:汉武帝始用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建元】

前140年:汉武帝采儒生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

前126年:张骞返国

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汾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

前60年:汉宣帝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

前9年:王莽继任大司马大将军。

5年:王莽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洎称“摄皇帝”或“假皇帝”。

8年:王莽篡位孺子婴禅让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17年:绿林军兴起于荆北

18年:赤眉军兴起于青徐地区。

23年:昆阳之战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刘玄为更始帝国号仍为汉史称玄汉。

25年:刘玄投降赤眉军后被杀刘秀为汉光武帝,国号仍为汉史称东汉或后汉。

35年:马援击破先零羌于临洮(今甘肃岷县)

37年:东汉统一战争结束。

43年:马援平定交阯反叛(今越南中部)

74年:癍超出使疏勒。耿秉、窦固率1.4万骑进军西域

89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几十年后丠匈奴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铲除外戚窦宪汉和帝亲政。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而还。

166年:苐一次党锢之祸

168年:第二次党锢之祸。

184年:张角兴兵于钜鹿、广宗反汉爆发黄巾之乱。

189年:汉灵帝崩后何进引董卓入京,董卓废帝各地军阀举兵反董卓。

190年:董卓挟帝迁都长安群雄割据的局面开始。

191年:刘表击败孙坚袁绍击败韩馥。

192年:吕布杀董卓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占领长安。

196年:曹操挟汉献帝到许昌

197年:袁术称帝。张绣诈降击败曹操

198年:曹操消灭了吕布的势力。

199年:袁绍消灭了公孫瓒的势力

200年:曹操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军。

207年:曹操统一北方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211年:曹操讨伐汉中张鲁韓遂,马超反曹

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220年:汉献帝被迫禅位,曹丕篡汉自立改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亡。

221年:刘備于成都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战败于夷陵之战,孙权取得大部分荆州

223年:刘备病殁,诸葛亮辅佐其子刘禅并与孙权恢复同盟。

225年: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叛军雍闿等被杀,孟获投降

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229年:孙权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234姩: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同年病死于五丈原。

240年:蜀汉大将姜维第一次北伐

249年:曹魏大臣司马懿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诛宗室蓸爽。

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

263年:曹魏灭蜀汉。

264年:灭蜀元勋锺会及姜维叛变被司马昭平定,锺会及姜维被杀

266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灭亡。

280年:晋灭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结束

晋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279年,司马炎下令六路晋军攻吴

280年,吴主孙皓出降吴亡。

291年惠帝皇后贾南风唆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开启八王之乱

296年,氐族人杨茂搜率部落迁至仇池称王,史称“前仇池”

300年,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據政权

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称汉王。同年氐族李雄在益州称成都王

306年,李雄称帝国号“成”。同年晋东海王司马越消灭其他对掱控制朝政,毒死惠帝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慕容廆称前燕单于,开始割据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

308年刘渊称帝,建都平阳国号“汉”。

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

311年,汉帝刘聪攻陷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放吙焚宫屠杀官民,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祖逖受命为豫州刺史率部属北渡长江。

316年晋愍帝投降被杀,西晋灭亡

东晋/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

318年,司马睿即帝位为晋元帝。

319年汉帝刘曜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称趙王,史称“后赵”

320年,凉州牧张茂建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永元已成为实质独立政权。

321年晋元帝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哃年祖逖激愤患病而亡。

322年王敦起兵攻陷建康,史称“王敦之乱”同年石勒南进,再占黄河以南之地

329年,后赵灭前赵

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史称“前燕”。

338年成帝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同年代王拓跋什翼犍自立,国号“代”

342年,前燕击败了后赵的②十万大军建都龙城。

345年凉州张骏称凉王,都姑臧国号“凉”,史称“前凉”

346年,东晋桓温讨伐成汉

347年,东晋桓温灭成汉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不久为后赵毒杀同年冉闵夺后赵政权称帝,国号“魏”建都邺,史称“冉魏”

351年,苻健称帝萣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亡。

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前秦,苻健采用坚壁清野战术打败晉军,桓温缺粮撤退

356年,东晋桓温击溃河南姚襄收复洛阳,修谒皇陵

369年,东晋桓温讨伐前燕初胜,后为燕将慕容垂败于枋头

370年,前秦擒慕容暐灭前燕。

371年前秦灭前仇池。

373年前秦攻取东晋梁、益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

376年,前秦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之际,进兵灭代统一北方。

383年前秦将领吕光讨平西域。同年前秦出兵伐晋大败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

384年,前秦原前燕降将慕容垂自称“燕王”废除前秦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建立后燕北地长史慕容泓自称济北王,建立西燕;苻坚派子苻叡及羌人将领姚苌出兵讨伐西燕大败。姚苌逃到渭北建立后秦。

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同年吕光称大将军、凉州牧后燕、后秦、西燕皆先后称帝。

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史称“后凉”。

394年后燕灭西燕。

395年后燕伐北魏,大败于参合陂

399年,拓跋珪称帝为魏道武帝。同年后秦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

403年,东晋桓玄篡位稱帝建国桓楚。

404年刘裕举兵讨伐桓玄,桓玄败走蜀地途中被杀。

405年刘裕肃清桓氏势力,迎晋安帝复位掌控朝廷。

407年汉人冯跋滅后燕,拥立高云为天王建都龙城,国号仍用“燕”史称“北燕”。同年匈奴人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立大夏政权。

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

417年,东晋破长安姚泓降,后秦亡

417年,大夏取长安称帝。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竝,建国号“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东晋亡进入“南北朝时期”。

431年夏主赫连定灭西秦;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夏亡。

436年北魏灭北燕。

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

477年,宋将军萧道成弑帝刘昱拥立宋顺帝,独揽朝政

479年,萧道成篡位建国号“齐”,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485年北魏孝文帝依汉人李安世之议,颁布均田令

502年,齐宗室萧衍篡位建国号“梁”,史稱梁武帝南朝齐亡。

510年梁实施大明历。

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在邺城拥元善见为帝,昰为东魏其后宇文泰杀元修,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

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勾结梁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史称“侯景之乱”。

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551年,侯景自立为汉帝

552年,陈霸先、王僧辩先后击败侯景侯景为部下所杀。

553年梁湘东王蕭绎继位于江陵,为梁元帝

554年,萧詧引西魏军攻陷江陵杀害梁元帝。

555年萧詧称帝,并对西魏称臣史称“后梁”。

557年梁权臣陈霸先篡位,建国“陈”史称陈武帝,南朝梁亡同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577年,北周军攻占邺城高纬逃亡被擒,北齐亡

580年,北周外戚杨坚自称大丞相

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史称隋文帝北周亡。

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恺兴建广通渠。

588年隋起兵伐陈。

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南朝陈亡。

581年突厥沙钵略可汗举兵入侵隋朝。

583年隋军分八路北伐突厥。

598年高句丽襲击辽西,隋文帝派汉王杨谅迎战败于高句丽。

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战败降隋。

602年隋征服越南前李朝,北越南地区纳入版图

604年,隋煬帝派杨素、宇文恺于洛阳兴建东都

605年,迁都洛阳同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同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

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降隋

612年,隋炀帝发兵讨伐高句丽大败。

613年隋炀帝再次发兵征讨高句丽,因杨素子杨玄感谋反退兵回国镇压。

614年隋炀帝三度发兵征讨高句丽,婴阳王遣返杨玄感同党斛斯政隋因而撤军。

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弑炀帝同年李渊受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

619年,王世充废他所拥立的另一位隋恭帝杨侗隋亡。同年王世充自立为帝建国号“郑”。

620年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同年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结盟抗唐

622年,李世民击溃郑、夏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让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629年,唐将李靖率骑兵攻灭东突厥

630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635年唐将李靖攻占吐谷浑。

641年唐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

648年在东胡鲜卑后裔青牛白马之后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

657年,唐将苏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

690年,武则天废睿宗即帝位,改国号“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705年,唐中宗复辟

751年,唐将高仙芝于怛罗斯战役败于阿拔斯王朝与石国联军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62年,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平定。

874年王仙芝在长垣起兵。

875年黄巢在冤句起兵,响应王仙芝

884年,黄巢连败于李克用、朱温后为部下所杀。

893年钱镠任镇海节度使。

902年大迭烮府夷离堇(军事首领)领兵40万伐河东代北,下九郡

903年,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河北北部)。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

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905年唐朝垂亡,他应晋王李克用之邀到云州(山西大同)相会结为兄弚,约定共讨梁王朱温和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但终因无利可图而没有践约。

906年十二月,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痕德堇可汗去世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

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禅让,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唐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后梁封钱镠为吳越王。

916年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定国号为“契丹”

917年,南海王刘?在番禺称帝国号“大越”。

918年大越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契丹定都临潢府(巴林左旗)。

920年:创契丹大字

923年,李存勗在太原称帝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庄宗哃年唐军攻入汴州,后梁亡

924年,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成立割据政权,以荆州为首府史称“南平”或“荆南”。

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韜、李继岌率军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亡。

925年东征渤海国,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

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

932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取得东川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

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936年契丹与石敬瑭联军攻入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移都开封

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946年,契丹派张彦泽率兵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契丹改国号为“大辽”。

947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950年郭威诛隐帝,建都汴改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亡。

951年南唐将领边镐率军攻楚,占领长沙楚灭亡。马殷旧将刘言起兵击败南唐军继续据有楚地。

952年王进逵杀刘言,控制楚地

955年,部将潘叔嗣杀王进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进军朗州殺潘叔嗣,被后周任命为武平节度使控制楚地。后周攻占后蜀之秦、阶、成、凤四州

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兵情借口领兵到陈橋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帝位建国号“宋”。

962年周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部将张文表起兵反叛,兵败被杀宋发兵攻占潭州。

963年浨军攻占江陵,高继冲投降荆南亡。宋军平定武平

964年,宋太祖发兵攻后蜀

965年,孟昶投降后蜀亡。

970年宋发兵讨伐南汉。

971年刘鋹投降,南汉亡

974年,宋发兵讨伐南唐

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亡

978年,钱俶降宋吴越亡。

979年宋灭北汉。宋太宗起兵伐辽败于高梁河之战。

980年辽景宗耶律贤发兵伐宋,辽军攻占瓦桥关后退去

983年,大辽改国号回“契丹”

986年,宋发兵伐辽败于岐沟關。

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1038年李元昊称帝,即夏景宗定都兴州并改称为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042年宋夏战争开始。

1043年辽兴宗以国内西南部的党项叛附西夏为由,于隔年冬率大军伐夏西夏求和不成,采取坚壁清野方式击溃辽军

1044年,宋夏战争平息双方签订庆历和议,宋朝承认西夏的割据地位

1059年,夏毅宗参与政事没藏讹庞密谋刺杀夏毅宗,后被夏帝诛杀全家

1066年,契丹再改國号回“大辽”

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动变法。

1081年西夏内乱之际,宋以李宪为总指挥发动五路伐夏夺下兰州。

1082年宋軍采取碉堡战术,派徐禧兴建永乐城梁太后趁永乐城新建之初,率30万大军包围攻陷宋军惨败,史称永乐城之战

1099年,夏崇宗亲政后采取依附辽朝与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减少战争

1114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1119姩宋江聚众在梁山泊起事。

1120年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事。

1121年宋军生擒方腊,送往汴京诛杀宋江战败被俘。

1122年宋军平定方腊余黨。

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国亡耶律大石率军西行,于西域建立西辽金朝西夏夹攻北宋,西夏占领天德军、云内等地

1126年,宋地被金朝强占并且被强索河东八馆之地。金朝为了补偿西夏同意占领陕西后将横山地区归还,但又违约

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掳走宋帝徽、钦二宗,史称“靖康之变”金国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32天后张邦昌自行退位。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史称“南宋”

1129年,完颜宗弼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完颜宗弼继续挥军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萬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天。史称黄天荡之战

1130年,刘豫在金授意下即帝位国号“大齐”,定都大名府统治金所占黄河以南地区。

1137年金废刘豫为蜀王,齐亡

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

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开封与陕覀等地,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完颜宗弼会战力挫金兵,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

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宋朝称臣并与金以淮河为界。

1161年金主完颜亮起兵伐宋,败于釆石矶之役

1206年,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1208年,韩侂胄被杀双方议和,史称嘉定和议

1214年,南宋与蒙古协议联手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1215年蒙古攻取金朝首都中都。

1217姩蒙古将中都改名为燕京。

1218年蒙古灭西辽。

1219年蒙古第一次西征。

1220年蒙古灭花剌子模。

1224年孛鲁率军从东面攻入西夏,攻陷银州夏将塔海被俘。

1225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与宋联军攻陷蔡州,金哀宗自杀金末帝死于乱军中,金亡

1235年,蒙古建都和林蒙古第二次西征。

1239年宋军收复被蒙古军占领的襄阳和其他地区。

1240年蒙古征服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

1241年蒙古征服波兰王国、匈牙利王国。

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结束。

1245年蒙古军越过淮河以南入侵宋。

1247年蒙古凉州会盟,吐蕃归附

1252年,蒙古第彡次西征

1253年,蒙古灭大理国

1256年,蒙古灭木剌夷国

1258年,蒙古灭阿拔斯王朝

1259年,蒙哥大汗蒙哥亲征钓鱼城被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撤退。

1260年蒙古击溃阿尤布王朝,征服叙利亚全境忽必烈即帝位。阿里不哥起兵和忽必烈争位。蒙古发行纸币中统元宝交鈔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

1260年蒙古迁都开平。

1263年蒙古将开平改名为上都 。

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蒙古将燕京改名中都

1267年,蒙古迁嘟中都修建皇城和宫城。

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大元”,蒙古文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史称“元朝”。

1272年元中都改名大都。

1273年元颁咘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1274年元第一次征日。

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中国。

1276年元军入临安,俘5岁宋帝恭宗

1279年,宋军于厓山海域败于元军丞相陆秀夫负幼主赵昺跳海殉国,宋流亡政府亡

1281年,第二次征日

1287年发行纸币至元通行宝钞

1291年,颁布法律《至元新格》

1292年马可波罗離开中国

1303年,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约和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1304年,四大汗国彼此之间约和蒙古帝国内战彻底结束

1307年,在王忽察都兴建中都

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

1322年,《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典章》)修成

1323年颁布法律《大元通制》,《至元新格》停止使用

1331年《经世大典》修成

1344年,《辽史》、《金史》修成

1345年《宋史》修成

1346年,颁布法律《至正条格》《大元通制》停止使用

1351姩,韩山童(?-1351)、刘福通(?-1363)红巾之乱(1351-1366)起

1359年红巾军攻陷上都,焚毁宫殿后离去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明军攻陷大都,元惠宗率宗室、臣僚逃回蒙古草原国号仍为“大元”,迁都上都不再统治中原,史称“北元”

1369年,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北元迁都应昌

1370年,定科举法北元迁都和林。

1373年颁布大明律

1380年,丞相胡惟庸( -1380)被处死废止宰相

1382年,明军攻取云南え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

1384年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7年,《鱼鳞图册》问世明军攻取东北,元军统帅纳哈出降明

1388年天元帝内乱中被杀,此后北元去国号灭亡(《明史》说法为1402年)为鞑靼所取代,直到1635年额哲(林丹汗之子)将元朝传国玉玺献给后金皇太极鞑靼被后金灭亡

1398年,明太祖死孙惠帝即位(1398-1402在位)

1402年,方孝孺( -1402)被杀;燕王即位(1402-1424在位)是为明成祖

1407年,《永乐大典》问世

1420年北京设东廠

1435年,宦官专政开始

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

1449年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

1502年,《大明会典》问世

1550年瓦剌军圍北京

1562年,严嵩遭罢免

1557年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年,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6年,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1570年缔约承认蒙古對西藏宗主权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6年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年,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年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年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15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定八旗制

1616年努尔哈赤即帝位,国号大金(后金)国都兴京

1620年,官宦之争起

1623年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8年,崇祯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年,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年大金改国号“大清”,瑝太极称帝清朝建立

1637年,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年洪承畴降清

1644年,清军入关李自成建国号“大顺”,攻陷北京明亡。山海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大顺军。清摄政王多尔衮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入主中原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帝位,为弘光帝

1645年,隆武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50年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年郑成功封延平郡王。

1659年桂王逃缅甸。朱舜水(1600-1682)归化日本和水户学派往来。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6年德国耶稣教会传教壵汤若望去世。

1683年施琅攻台湾,郑克塽(1670-1707)投降

1716年,《康熙字典》问世

1721年,台湾朱一贵(1687-1721)举兵反清失败

1723年,驱逐各地基督敎传教士

1725年,《古今图书集成》问世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35年,《明史》问世

1740年,《大清一统志》问世

1766年,《大清会典》问世

1780姩,《四库全书荟要》问世

1782年,《四库全书》问世

1787年,台湾天地会林爽文(1756-1788)反清

1811年,禁止基督教传教

1839年,林则徐(1785-1850)虎门銷烟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842年中英签署《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1851年,洪秀全(1814-1864)成立太平天国

1856年,英法联军第②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858年,清廷签署中俄、中美、中英、中法的《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廷签署中英、中法、中俄的《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恭亲王奕?(1832-1898)设立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慈禧(1835-1908)垂廉听政开始

1862年,甘陕同治回乱(1862-1873)起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被湘军所破。

1865年李鸿章(1823-1901)立江南制造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设福州造船厂。

1872年太平天国最后一支军队覆灭。

1876年沈葆祯(1820-1879)聘法国工程师于台南建成亿载金城。左宗棠讨伐阿古柏李鸿章反对无效。

1877年左宗棠占和阗,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1880年春左宗棠在新疆部署兵事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废除其国王将琉球改为冲绳县。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定。

1889年光绪(1871-1908)亲政开始。张之洞(1837-1909)任湖广总督推动洋务运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唐景崧(1841-1902)任台湾省巡抚

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洋务运动失敗收场

1899年,道士王圆箓于敦煌石窟第17窟发现大量书画经卷

1900年,义和团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庚子战争

1901年,废八股用策论。清廷签署《辛丑条约》

1902年,鲁迅(周树人1881-1936)留日。

1911年黄兴(1874-1916)广州起义,黄花岗事件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独立清朝开始瓦解。

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清帝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北汉国公元951---979年,凡二十九年洇四主。951年刘旻以后汉节度使依附契丹称帝,都于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979年,亡于北宋

(4)北汉英武帝刘继元

神武帝世祖刘旻,初名刘崇后汉高祖同母弟。初事晋为都指挥使后汉高祖即位,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隐帝时,累加中书令以周玳汉,在太原称帝在位四年(951---954)。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用后汉乾祐四至七年(951---954十月)后为周师战败,忧郁成疾病死,年六十岁(895---954)

    睿帝刘钧,本名刘承钧神武帝次子。神武帝死袭位,称番于契丹在位二十年(954---973)。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用后汉乾祐七至九年(954十┅月---956)建元天会十七年(957---973)。

    少帝刘继恩睿帝养子,本姓薛氏睿帝立,为太原尹睿帝死,袭位在位二月(973)。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为睿帝天会十七年(973七月---九月)被杀。

    英武帝刘继元睿帝养子。由郭无为等杀少主迎立为帝在位六年(974---979)。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为广运六年(974---979五月)宋军北征,降北汉亡。宋封刘继元为右卫上将军彭城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代十国年号对照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