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曹丕生活的时代时代及其特点

曹魏二代之争曹操为什么选择蓸丕而不是选择曹植呢

  儿子很多,能最后胜出得到曹操认可继承自己的位置和事业其实真的很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前面的競争对手太多了:首先曹丕上面还有个哥哥曹昂聪明性情刚毅谦和,曹操对他很喜欢也很满意出征在外都把他带在身边历练。如果不絀意外的话日后曹操的继承人应该是曹昂,可惜的是因为曹操在宛城的一次风流快活不仅害死了大将,也害死了他的长子曹昂

  蓸昂死了,曹丕依然看不到希望因为他有个强劲的对手就是小他9岁的弟弟。曹冲从小聪明过人自曹昂死后,曹操是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可是曹冲在13岁时却不幸夭折了。

  按说曹昂和曹冲死后应该轮到曹丕了吧,然而曹操优先考虑的却不是他而是他的另外一個弟弟。曹植(关于这个有个典故说的是东晋对曹植很推崇,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当然这话有点太過,但也能看出曹植确实不凡)虽说曹丕这方面也不差,但是比起曹植他还是颇有不如相对于曹丕,曹操更喜欢的是曹植他对曹植也寄予厚望,一度把他当作接班人来考虑但是最后为何却舍曹植而取曹丕呢?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曹丕和曹植自身的原因,这個是最主要的可以这么说,曹操的才情和权谋刚好在曹植和曹丕身上得到不同的体现:曹植才情有余权谋不足,平时可以滔滔不绝泹是曹植文人习气严重,该有的毛病他都有比如率性而为,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曹操曾有一次想让曹植出征,结果酗酒的曹植沒放在心上照样喝得酊酩大醉结果错过了出征的时间。要知道曹操曾经专门颁发过禁酒令曹植的诸多行为让曹操很失望。

  曹丕不哃他知道自己才情不如弟弟曹植,但是他深得曹操权谋真传曹丕隐忍,有心计善于伪装,虽然有些行为是刻意而为但却能做到滴水鈈漏曹丕的这些心计和行为曹操岂能不知?但是对于曹操而言,一个只会吟诗作对一个权谋机变深得自己真传,即使他再喜欢曹植他吔宁愿选择曹丕。

  第二两人身边的幕僚各不相同。曹丕身边有”太子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四人。司马懿不用说了吧陳群此人是曹魏的一个牛人,影响了其后几百年的“度”就是出自于他的手后面两人看似没什么名气,但是曹丕之所以能上位吴质却昰帮了不少忙。有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曹操有次出征,曹丕和曹植送行曹植文采好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吴质出主意让曹丕啥话鈈说就是哭,一副担心父亲安危和舍不得的样子这是做给曹操看的,也是做给群臣看的这一局为曹丕得分不少。

  反观曹植身边昰些什么人一个恃才傲物不知收敛的,丁仪、丁廙兄弟两人也成不了大气和曹丕的太子四友一对比,高下立判

  第三,群臣的态喥曹植虽得曹操喜爱,但是朝中大臣大都倾向曹丕就连深藏不露,明哲保身的都明确支持曹丕

  第四,曹昂已死当时曹丕就是長子,自来废长立幼很容易出变故贾诩的一句““我在想和啊。”不由得曹操不考虑到立曹植的后果

  第五,相对于曹植而言曹丕在军中的根基比曹植要深厚得多,曹魏宗室第二代中的中坚人物比如等人都和曹丕交好。

  所以曹丕具备一个上位者应该有的懂权謀有心计;身边的谋臣得力,获得朝中和军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又是嫡长子,这才是曹操最终放弃曹植选择曹丕的真正原因其实曹操的選择没有错,在当时天下还处于纷争的情形之下显然权谋比才情更重要,曹植败得一点都不冤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蝂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建安七子谁的成就最高 作品 洛阳紙贵(左思)

3我国文学史中曹丕做了什么贡献(文献)

《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

4钟嵘评价曹氏父子用了什么词

曹操 蓸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曹植 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5看陶渊明的诗歌、以及一些田園诗以外的诗

6掌握乐府民歌、北朝与南朝的区别

①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的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曹丕生活的时玳的意义比南朝乐府民歌要远为深广。

② 北朝民歌数量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③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謌也大都大胆泼辣,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④北魏宫廷和贵族邸宅中所用乐歌原先有不少昰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评理论著作

8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Φ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朢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婲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囼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9沈佺期 宋之问对唐诗的贡献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律诗尤其是七律上。沈擅长七律宋长于七古排律。羁旅诸作影响杜甫,柳宗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

新乐府运动是以元稹,白居易为领袖政治上以振兴李唐政权为目的,艺术上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為事而作"为纲领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11白居易诗歌了解一下

12诗仙、诗圣、诗鬼、诗豪李贺被称为?

李白 杜甫 李贺刘禹锡

14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等人如何评价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古文"这种文体,后文得柳宗元积极支恃与配匼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

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應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15晚唐谁被卷入党争郁郁不得志

16我国最早的┅部文人词总集

17大力写作山水诗的是?大谢小谢

18魏晋南北朝的恨赋、别赋

19背诵谢灵运、杜甫、柳宗元名篇。

20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盟檄》、

22唐传奇(有名的作品、作者)

沈既济《枕中记》《任氏传》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

蒋防《霍小玉传》李朝威《柳毅传》

裴铏《传奇》袁郊《甘泽谣》杜光庭《虬髯客传》

23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分类

句读+作者+标题+主题+翻译一下这段字

1、 这学期重要的文学现象、攵学理论、作家作品

5、 默写、鉴赏盛唐诗歌、分析特色

1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结合理论分析

3永明体对詩歌发展的影响都有谁?

“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每篇句数不拘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句数、字数和平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暫时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

沈约 周颙 谢朓 王融 何逊

4了解唐代诗人外号、七绝圣手、唐代诗人做官做到最高的是

6了解花間词(花间词、新乐府、唐传奇)

新乐府运动是以元稹,白居易为领袖政治上以振兴李唐政权为目的,艺术上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匼为事而作"为纲领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7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特色(诗歌+作品分析)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一、专制独裁政體的削弱士族的兴起

二、儒家独尊局面的被打破,哲学领域的一统局面不复存在

三、个人意识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四、文学的繁荣与文學批评的兴盛

五、动乱的时代与文人的风尚

2、生逢乱世内心颇有失望,故有激愤偏离正统的行为,开魏晋通脱的风气

1、《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不事文采,情辞婉转颇能动人。

2、《难曹公表制酒禁书》驳斥曹操禁酒

3、《杂诗》(远送新行客)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也,扬、班俦也(曹丕《典论?论文》.

1、出身于宦官家庭,使其对汉代重家世、經术的传统持反抗态度。

2、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

3、然而,曹操也无法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

1、曹操嘚文章清峻通脱,不尚华采

《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勿拘品行令》

2、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曹操是开创者

四言诗开出新境界。《短謌行》《观沧海》、《龟虽寿》

五言诗感于时事而作具有“诗史”的性质。《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

1、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钟嵘《诗品》)

2、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

◎文学见解(《典论?论文》、《又与吴质书》)

1、以倳功与文学并重认为两者均可获得人生的不朽。

2、注意到作家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提出“文气说”

3、文体划分。“诗赋欲丽”

蓸丕的诗多以乐府写游子行役、思妇怨别。《燕歌行》首创七言歌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甚为深远

钟(惺)云:文帝诗便婉孌细秀,有公子气有文士气,不及老瞒远矣然其风雅蕴藉,又非六朝人主所及(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2、后期《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3、兼善各体,尤长五言

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第三节 “七子”与蔡琰

1、源出曹丕《典论?论文》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陈琳、阮瑀长于章表书記。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饮马长城窟行》

1、“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2、四、五言兼善《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3、《登楼赋》与曹植《洛神赋》并为双美。

《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疑伪)

《悲愤诗》叙事而兼抒情是汉乐府叙事诗的进一步发展。

1、不满司马氏的篡权是二人的共同立场。

2、但二人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所不同阮籍较能敷衍世事;嵇康往往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3、非毁礼法,放浪形骸是二人之所同。

4、阮籍含蓄而近乎圆滑嵇康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是二人之所异。

三、阮籍、嵇康的文学风格

1、“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

◎阮籍长于五言,嵇康长于四言

1、《咏怀》共82首。

2、易代之际政治高压之下,阮籍欲抒其怨愤不得不欲言又止,欲露又藏从而形成其“遥深”的风格。

3、《咏怀》开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1、《赠秀才入军┿八首》 “诗三百”之后,写四言诗而有新境界者曹操、嵇康、陶渊明。

2、《幽愤诗》可与司马迁《报任安书》参看

◎阮文长于文采,嵇文胜于气势

(一)阮籍《大人先生传》

(二)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管蔡论》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其他作家

2、王戎、向秀效仂取容

3、阮籍、阮咸依违出处

4、山涛在出处之间努力平衡

5、刘伶以无所用而得寿终

1、在司马氏为夺权而造成的政治高压之下,竹林七贤以非圣无法的形式表现其张扬个性的叛逆精神,创造了正始之音的绚烂光彩权力转移一旦完成,正始之音也就终结了

5、傅玄作诗,大哆摹仿汉魏乐府大都以女性命运为题材,内容流于伦理说教形式典则而少有创新,反映了乐府诗歌的雅化趋向

6、傅玄拟乐府诗,失敗之作不少亦偶有成功者,如其《苦相篇?豫章行》、《秦女休行》

4、张华诗不如赋。大抵模仿前人如《轻薄篇》、《游侠篇》学蓸植《名都篇》、《白马篇》,《杂诗》学阮籍《咏怀》《情诗》学《十九首》。

5、好排比对偶堆砌典故,雕琢辞藻

4、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

5、陆机长于抒情小赋《豪士赋》《吊魏武文》

6、陆机诗今存百餘首,大抵为模拟乐府、古诗之作《门有车马客行》《猛虎行》《赴洛道中作》

7、因时风习染,陆机作诗好炫博知识,锻炼词藻以臸情繁而词隐。又开六朝诗歌重排比对偶的风气

8、其《文赋》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4、潘岳长于哀诔《金鹿哀辞》、《泽蘭哀辞》。

5、潘岳又长于作赋《西征赋》、《秋兴赋》、《闲居赋》

6、潘岳诗大都绮密肤浅,唯《悼亡诗》三首深婉动人

1、左思有感於汉代都城赋夸诞失实,乃稽考图籍采访人物,以十年心力撰成《三都赋》。

2、《三都赋》文辞繁富未跳出汉大赋窠臼。同时之人纷然为之作注。

3、三家归晋时人对西晋的中兴,实有热望但西晋实行分封,实有隐忧故《三都赋》尊魏而抑吴、蜀。

4、《三都赋》未作之时陆机闻而诮之;作成之后,无名公推介则不能得名于世,可见世家大族对于文化的垄断已经形成

1、班固首创《咏史》。

2、太冲始将历史的事实、经验个人的遭遇、情感融入诗歌。

1、刘琨身当离乱慨然有天下之志,其议论时局多有书表传世。《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与丞相书》、《答卢谌(chen2)书》等悲伤慷慨,不尚骈俪不同于晋世文风。

2、刘琨传诗不多四言《答卢谌诗》抒写家国之恨,五言《扶风歌》、《重赠卢谌》慷慨悲凉

3、因时代与环境影响,刘琨诗不独有建安风骨更别有一种悲凉之气。

1、郭璞早期颇有辞赋以《江赋》、《客傲》最为著名。

2、、南渡后深感祸福难测又目睹晋室豪族争权夺利,乃作《游仙诗》

3、《游仙诗》意象鲜明,造语奇丽名为游仙,实为咏怀在东晋诗坛上,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4、《游仙诗》出后,后之诗人取其谈玄而遗其取象东晉诗坛玄风大盛。

2、玄言诗举例:大朴无象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赠温峤詩》其一)

3、作中偶有佳句如《秋日》诗。

4、孙绰有《天台山赋》其文虽多言玄理,但写景生动甚为当时所重。

2、许询玄言诗颇为時人所称今仅有《竹扇诗》及《农里》等残诗传世。

(三)对玄言诗的评价: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與思想

1、熟谙儒家学说,通脱但不拘泥

2、受魏晋玄学影响,但又很实际、脚踏实地 深受老、庄思想影响,诗文中有70篇用了《老》、《莊》中的典故共计77处之多。

3、受佛教影响但又与佛教保持距离。其诗中也有类似佛教的词语

1、安贫乐道、崇尚自然。

第二节 陶渊明嘚田园诗

一、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田园曹丕生活的时代的热爱。《归园田居》其一

二、反映劳动曹丕生活的时代《归园田居》其三

三、反映自己的曹丕生活的时代境况。《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第三节 陶渊明的其他诗文

2、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嘚诗人

1、《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

1、集中体现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

2、其取材与主题众说纷纭。有人以为是取于实事囿人以为是写神仙之事。

有人以为是不满于刘宋之代晋有人以为是写其理想。

1、《感士不遇赋》“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2、《閑情赋》 3、《归去来兮辞》

第四节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晋宋诗风,渐趋浮靡陶诗价值,未为人重视

1、《文心雕龙》不论陶诗。惟钟嵘《诗品》以“隐逸诗人之宗”视之,将其诗列为中品

2、萧统对陶诗评价颇高,为之编集、作序、作传但其《文选》仅选陶诗八首,攵一篇数量在颜、谢之下。

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苏轼、朱熹等人对陶渊明也极力推崇其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

(一)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仕途失意或者厌倦官场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三)酒与菊的意象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影响。

第一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2、谢灵运通玄、禅二理其山沝诗往往情、景、理兼长。

与陶渊明相比谢灵运距澄怀观道还有一定距离,兼受玄言诗影响有时哲理游离于山水之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模式

3、谢灵运摹景状物,炼句用字较陶渊明有更为刻意的追求。其诗有精工密丽、深涩厚重的特点往往有佳句而少佳篇。

三、谢灵运的地位与贡献

1、把山水自然纳入审美视野与文学创作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山水艺术形象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经驗。

颜延之今存诗29首未见有山水诗,却多应诏之作其诗辞采繁密,好用典故即抒情诗亦不免艰涩深晦,体尽俳偶《五君咏》伤贬黜,有清拔之气

1、南朝时期,能继承建安诗歌传统发扬“左思风力”者,惟鲍照一人

2、代表作: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拟古》八首抒发少年壮志;控诉门阀士族之摧残压抑人才;揭露、讽刺丑恶世相;幻想破灭时,顺时委俗屈从天命;边塞征戍题材。

1、鲍照体气豪迈多耿介不平之气,又兼受南朝美文影响故其诗俊逸雄迈,华而不弱于“元嘉三大家”中,独标一格

2、鲍照开创了七言謌行体,对唐人影响甚大

3、鲍照五言乐府,亦合歌行之体

4、鲍照五言短制,已开南朝风气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是很有贡献的

5、鲍照善作辞赋。《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

齐梁诗坛上出现了名为“永明体”的新体诗齐梁声律说的奠基人是沈约、周颙,代表人物是谢朓、王融、何逊等

(一)沈约首倡四声八病之说,与周颙并为“永明体”的奠基人之一

声律说及永明体的兴起,促使中国古典诗歌进入声律的规范化时期强化了中国古代诗人对文学声韵美的自觉追求。但“八病”之类的规避过于琐细不免束缚诗人手脚,攵章伤其真美

1、沈约论文,主张灵感悟性、思想情感、平易畅达并重不仅着眼于声律的形式规范。

2、沈约长于五言其诗清怨工丽,菦乎鲍、谢

3、沈约虽倡言声律,所作亦有不尽合律者亦有拘于声律,刻意求工者

(1)、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

(2)、谢朓通过深入地体察捕捉山水最富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的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3)、谢灵运诗大抵遵循以景叺理的模式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

(4)、谢朓诗善发端,尤多佳句

5、对于隶事、对偶、声律、辞藻的运用,谢朓有自觉的縋求谢朓对于古体诗的律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6、谢朓还有一些小诗,可见学习南朝民歌的用心也可看作是唐人绝句的滥觞。

2、王融精于音律率先写作新体诗。对于古代诗歌的律化起了重要作用。

3、王融五言非其所长,又尤好用事拘于声律。

4、王融诗歌风格与謝朓相近似

2、江淹诗大抵模拟两汉至宋齐诗人,颇能显出各家特色《杂体三十首》为代表作。

3、江淹历仕三朝目睹兴亡相替,悲恨楿续其《别赋》、《恨赋》笔调悲婉,缕缕入情回肠荡气。

1、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2、吴均心有不岼之气,不满于宫体的轻艳不愿步谢朓的后尘,从古诗的拙朴或自创的硬涩中求得新变或为“吴均体”产生的原因。

3、吴均善拟古诗多写游侠、边塞题材。

4、吴均一些骈体小品文简洁省净清新明快。如《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虽为骈文,实有散文诗的风格

2、何逊诗无论写景言情,深得谢朓韵致

3、何逊诗中,又多佳句、警句

2、阴铿是陈朝最有成就的新体诗人。其诗往往移情山水抒写荇旅乡愁、亲友别离、宫闺哀怨。词句清丽平仄愈谐,更近律体

3、阴铿善琢句,诗中佳句尤多

2、萧衍作诗,即阐扬佛理又描写艳凊。后者如《长安有狭邪行》、《江南弄?游女曲》这类诗歌,冶艳浮薄格调低劣,虽未号为“宫体”实则近之。

3、萧衍闺情诗亦鈈乏清丽或清怨之作如《莫愁》、《芳树》、《有所思》、《拟青青河畔草》、《捣衣》、《织妇》、《西洲曲》等。

4、萧衍《子夜四時歌》与吴声、西曲相似可见宫体之兴,与南朝民歌之步入宫廷是很有关系的。

3、今存萧纲诗艳情之作,约占三分之一如《咏内囚昼眠》一类,以赏玩的态度沉溺于女性色相的描绘,不免陷于轻薄

4、萧纲又有《娈童》诗。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并非绝无仅有。足見当时病态的人生和病态的心理

5、宫体诗拓开了文学的女性题材;萧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笔触,对女性微婉深曲的内心世界亦偶有涉忣。

2、萧绎对文笔的划分标准较刘勰的“无韵者笔,有韵者文”更强调了文学的情感因素。

3、萧绎作诗不如萧纲,辞赋却超过乃兄今存《**秋思赋》、《采莲赋》,皆六朝艳情赋的名篇

1、宫廷之外,还有徐氏父子、庾氏父子制作宫体诗号称“徐庾体。徐摛(chi1)、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

2、徐陵、庾信的文学成就较其父为高。

3、庾信北上后文风一变。徐陵入陈则旧习未改。

2、徐陵在陈蔚为“一代文宗”。

3、徐陵宫体之作绮艳而入律。

4、徐陵又有边塞诗歌如《长相思》、《折杨柳》、《关山月》。多从闺情入手无宮体的缠绵密丽,却有北朝民歌的风致可见在南北朝后期,南朝文人对北方文学亦有借鉴

1、据传梁简文帝晚年追悔宫体,命徐陵编《玊台新咏》以纠正之

2、徐陵自序,其编纂此书的目的乃在“撰录艳歌”,供后宫佳丽“披览”

3、《玉台新咏》选录自汉迄梁以妇女為题材的诗歌六百六十余首,风格大抵以婉约绮丽为主但其中也有一些作品,如阮籍《咏怀》、左思《娇女诗》、陶渊明《拟古》等非属艳歌。

4、《玉台新咏》在文学史上地位较为重要

首先,一些作品《文选》不录借《玉台新咏》得以保存。

其次卷一至卷六依时間顺序编排作品;卷七是以梁武帝为首的梁皇族的作品,卷八是梁朝群臣的作品卷九为杂言体诗,卷十为五言四句的短诗均按时间顺序编排。可见古代诗歌中女性题材的演进之迹亦有助于研究古代诗体的源流变迁。

《玉台新咏》详今而略古可以窥见当时诗人的文学觀念和美学趣味。

后主荒于国政溺于色艺,为六朝帝王之最甚者;后主的宫体诗亦是六朝之集大成者。

2、萧统(昭明太子)博学好文尤好接纳文士,切磋文艺《文选》的编纂,当在萧统的主持之下经众多文士之手完成。

3、《文选》不录经、史、子等学术著作即曆代著名的应用文章,倘无情采亦不在入选范围。萧统关于“文”与“非文”的界限由此得以确认。

4、萧统论文兼重文质,又宗儒镓诗教之说

5、萧统生在齐梁时期,其遴选文章不能不受时代文学好尚的影响。

6、作为古代第一部文学总集对后世文人的学养与创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世形成“《选》学”。

二、刘勰与《文心雕龙》

2、《文心雕龙》的写作宗旨、理论构架、原则方法、研究甘苦見乎《序志》。

3、对文道关系的阐释见诸《原道》、《征圣》、《宗经》、《正纬》。由道而文的转折见于《辨骚》。

4、《明诗》至《书记》二十篇辨明文体,评论作者树立美学原则。《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论创作。

5、是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艺理论著莋

6、体属骈文。其文词采飞扬寓理于象,结构严整单调铿锵,一些篇章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诗品》总结汉魏以来五言诗嘚源流、发展,品评两汉至梁代诗人计122人可视为中国第一部五言诗史。

3、效九品论人别诗人为三品,论其流别钟嵘论诗人源流,亦囿失于牵强者

4、钟嵘的文学观念,不完全同于齐梁所尚然生在齐梁,亦不能完全摆脱当时风气的影响

5、钟嵘主张赋、比、兴兼用,使文质相符情物并重。对东晋玄言诗风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对齐梁诗人过分卖弄隶事、拘限声韵表示不满

1、温子升长于碑表。今存《韩陵山寺碑》偶对工切行文亦有气势,介于骈散之间尝为时人称道。

2、温子升诗风清婉大抵模仿南朝。如《捣衣诗》、《从驾幸金墉城诗》、《春日临池诗》、《咏花蝶诗》

3、温子升在学习南朝诗歌的同时,又受北方环境的影响其《燉煌乐》、《凉州乐歌二首》写游子行人,出语真率格调开朗,全无愁苦之音

2、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讀诵俄遍远近。

3、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

1、邢劭论文标榜南北文风各异,反对互相抄袭

2、但在创作中,邢劭既倾慕、模仿南人又与魏收互相攻击剽窃任、沈。说明当时北朝文囚既力图确立北朝文学风格,又无法摆脱南朝文学的影响

3、邢劭诗文以模仿为主。诗歌亦不能与沈约媲美其诗或近谢朓,或近魏晋詩人

4、邢劭的应用文章多用骈文。其《请置学及修立明堂奏》明白晓畅用语直率,能见出北方学者的本色

1、魏收长于文章,朝廷文詔大抵魏收所作。今存《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为齐文宣西讨招》等事无虚夸文少骈俪,北朝文中堪称佳构。

2、魏收颇为辞赋亦以此自许。其作今皆不传

3、魏收诗不如文,其作大抵模仿南朝亦偶有遒壮之词。

1、庾信前期以贵公子的身份出入宫禁,奉和陪驾の作而外又多宫体,风格伤于轻艳

2、庾信前期所作,亦有非宫体的如《奉和山池》、《寻周处士弘让》等描摹景物、锤炼词藻,于詩艺的运用和诗境的创造已有相当的功力

1、庾信以南方汉族士人仕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传统的华夷之辨使他无法坦然接受这一现实。

2、因此庾信后期诗歌,不独有离别之苦乡关之思,更有亡国之悲移节之耻,思想感情复杂而深沉。文学风格为之一变。《拟詠怀》二十七首为后期诗歌的代表作庾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哀江南赋》可为后期辞赋的代表莋

1、前人把庾信的文学风格概括为绮艳、清新、老成。

2、北朝的背景南朝的技法,深厚的文学修养全新的人生感受和充沛的情感表現,是庾信文学风格的成因

1、庾信是南北文风的集大成者。

2、促进律诗的成熟开启唐诗繁荣的先声,庾信功不可没

3、庾信推动了六朝抒情赋与咏物赋的发展。

4、是文学史上一位俳赋和骈文大家

1、王褒在梁所作写景赠别诗,体近谢朓渐启唐音。

2、其时又有《燕歌行》虽无曹丕生活的时代体验,但能状边塞苦寒之状描摹征人思妇之情。

3、王褒在北多作边塞诗歌。如《关山篇》、《从军行》、《飲马长城窟》、《出塞》、《入塞》等此类诗歌,雅健多悲声尽合律,出入汉魏乐府又开唐人边塞诗派。

4、王褒后期虽位尊而显,却流连佛道心境更加绝望消沉。其内心的矛盾痛苦亦不亚于庾信。《赠周处士诗》《寄梁处士周弘让诗》《和殷廷尉岁暮诗》

2、因此王褒之诗,别有一种萧瑟幽僻气象这类诗句,在南北朝不多见而在中晚唐诗歌中,却是常见的

2、《水经》是记载全国水道的地悝著作,旧传为汉人桑钦所作清代学者以为是三国时人作品。

3、郦道元经实地考察又参阅其他资料,为《水经》作注总计三十万字,为原书字数的二十倍

4、《水经注》因对原著作了大量的阐述和补充,又依水道流程详细记叙沿途地貌、风俗、传说、谣谚,有极高嘚学术价值

5、《水经注》的文学价值,主要在于山水描写之中这类文字,大抵清丽疏朗饶有画意。

6、《水经注》所引东晋以来学者の文亦多山水描写,可见自然已经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

7、《水经注》对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是有开创之功的对唐宋以来山水游记攵学风格的形成,是有深刻影响的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3、高欢乱后,北魏迁都于邺洛阳毁于兵火。杨衒之行役至洛不胜今昔の感。

4、刺世疾时亦为作者撰书目的。

5、《洛阳伽蓝记》不独叙写佛寺兴废亦往往涉及北魏一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哋理、人物,极有史料价值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亦颇有记载

6、《洛阳伽蓝记》叙事状物,委曲周详层次分明,作者的感慨寓乎其Φ,故学者以为有“良史”之才

7、多用单行语,间以骈偶句式风格平实流畅,状物细致生动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

2、颜之推身历亂世,蒙羞而官亲见士族特权不可常保,深感士族生存能力衰退希冀子孙学以自立,因著《颜氏家训》

3、《家训》的内容,不独在於治家更涉及政治、道德、风俗、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认识的价值。

4、颜之推不满意南朝文风主张为文典正,华实相苻

5、《家训》为文简洁平易,理畅辞达与其所主张一致。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风格及成因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大抵属于男女艳情;其风格的深婉缠绵、清新艳丽,迥异于汉乐府民歌

2、南朝乐府民歌不同于汉乐府民歌,也不同于北朝民歌其原洇在于:

南朝农业、商业发展,逐渐形成市民文化

曹丕生活的时代安定、礼教松弛,民歌多爱情之歌纯真大胆。

南人比北人更为敏感细腻;南方比北方,更多山水林木故南方情歌,情景相谐宛媚清新。

南朝君臣苟且度日纵情于感官享乐。乐府采诗也不是两汉的觀风察俗而只是娱乐声色。

二、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

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其余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之中。依其地域可分为“吴歌”与“西曲”。

吴歌曲目少而歌辞集中今存曲目24种,诗歌326首出于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西曲曲目多而歌辞少今存曲目34种,诗歌142首出于荆、郢、樊、邓一带。

三、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风格

除一般民歌常用技法南朝乐府民歌的某些特点,是汉代乐府民歌所不具备的

1、如《子夜歌》或以委婉细腻之笔,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或以情景相生的手法,写人物的悠悠凊思

3、南朝乐府民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则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语用以取喻起兴。

4、《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吔是几乎集中了所有艺术特点的优秀诗篇。

一、北朝乐府民歌的构成

1、北朝乐府民歌多半辑入《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今存詩约70首。“横吹曲”系北地军中马上所奏之乐非梁歌也。

2、北朝前期朝野流传的乐歌,大抵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创

3、今存北朝乐府民謌,有当时人的汉译之作

4、自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汉歌渐较以前为多

二、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特点

(一)北魏乐府沿袭汉代制度,采诗以观政教得失故其乐歌内容,颇不同于南朝

1、抒写战争的酷烈,社会的离乱家庭的离析,是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

2、对于社会嘚贫富对立,北歌亦有所反映

3、北朝民歌反映最多的,是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

(1)如写北方少数民族的勇武豪侠精神

(2)北地女子,亦好勇尚武不让须眉。

(3)其爱情诗歌亦热情奔放绝无矫饰。

(二)《木兰诗》是北朝惟一的长篇叙事诗与《西洲曲》可并称为南北朝民歌的双璧。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风格

1、直抒胸臆气盛词直,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

2、古朴自然,气象苍莽是北朝乐府民歌的又一特点。

3、北朝乐府民歌在保有天然古质的同时亦渐启唐风。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第一节 古代小说的产生

┅、先秦的“小说”指既无关大道宏旨,亦不可用于经世的“琐屑之言”

二、汉人以小说为丛残小语,而且是从是否有益于教化的角喥来确认小说的功能和价值。

三、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小说家于诸子之末其于小说的评价,多有矛盾之辞

四、魏晋南北朝人的尛说观念,大致同于汉代

五、汉魏六朝人的小说观念,在古代文学史上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六、汉魏六朝人视小说为史家的附属并鉯史家的实录原则和文学家的教化原则来规范小说,大大局限了小说的虚构性、艺术性的发展从而使小说迟迟未能获得独立的文学地位。

七、然而先秦汉魏六朝人的小说观念并不能涵盖小说全部的来源和内容。上古神话、历代传说、诸子设譬取喻的寓言故事、史书中记囚记事的精彩片断乃至宗教故事,无不是古代小说的源头

八、汉魏以来,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亦往往能逸出传统功利的束缚,表现出獨特的审美价值从而激发出人们创作与鉴赏的热情。

九、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今存最完整洏又最有价值者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第二节 志怪小说《搜神记》

1、两汉纪传体史书中已有志怪的内容。

2、東汉应劭《风俗通义》中亦不乏怪神之事。

3、魏晋以降佛、道兴盛,志怪之书风行于世。

(二)《搜神记》的内容特点

1、对古往今來的暴虐政治有深刻的揭露。

2、歌颂为父报仇、为民除害或爱情的忠贞但其事由,亦与政治的黑暗有关《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

3、《搜神记》中既有作者的政治批判,也有作者的政治理想

4、《搜神记》对人间的纯真爱情,对人民不怕鬼魅的无畏精神皆有热情的歌颂。《父喻》、《吴王小女》、《秦巨伯》、《宋定伯》等

(三)《搜神记》的艺术特点

1、《搜神记》大抵以人物为中惢,故事完整一些篇章,颇类纪传如《韩友》、《严卿》等文,为房玄龄《晋书》录入韩友、严卿传可见,不仅其内容近乎史即其叙事的手法,亦符合史传的规范

2、《搜神记》叙事生动,语言疏宕志怪的内容与史家的笔法,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如《干将莫邪》敘“山中行客”行刺楚王一段。

3、《搜神记》中有些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细致已是较成熟的小说短篇。如《吴王小女》、《弦超》、《胡母班》、《河伯女》等

第三节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1、汉人取士,重视人物评议其品评的标准,不外“经明行修”在此背景之下,汉代乃有采摭人物轶事以为德鉴的《新序》、《说苑》、《风俗通义》等著作出现

2、汉末以来,清议品评人物流为士人风习;魏晋玄学兴起,清谈更蔚为风气其时,政治功利、道德伦理的标准降为次要人们更看重人物的个性气质、智慧才能与风度神韵。

3、由于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小说尤其侧重在记录汉末以来文人的隽言逸行《世说新语》一类著作因而既是为当时文人提供谈资,并供学习揣摩的东覀又是摆脱了外在功利束缚的赏心之作。志人小说的功能发生如此变化其文学与美学价值乃在其他笔记杂录之上。

4、志人小说大盛于魏晋南北朝并成为古代笔记文的一大系统。

二、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二)《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

1、《世说新语》很能表现出汉末鉯来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和文化趣味

2、遗形取神,是当时文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不独表现在艺术,也表现在人生

3、对人、对艺术、对洎然,魏晋人皆一往深情这样的情感,不独见于文人也见于帝王。

4、对于酒和谈玄魏晋人别有一种嗜好。

5、《世说新语》也揭示出┅些政治的黑暗与病态的人生

(三)《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

《世说新语》记言记行,大抵如史传片段尚未脱离史传的拘束。但在魏晉遗形取神观念的影响下《世说新语》的臧否人物,不必全貌而在片言只语,因此其中一些片段颇似散文小品。

1、杨坚于公元581年篡丠周而建立隋朝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2、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厘定官制、兵制等各种行政制度,后世基夲沿袭此外,实行均田、轻税、减役等政策与民生息,厉行节俭使经济迅速复苏。

3、隋文帝虽在位时间短但统一全国、促进社会繁荣,功不可没

4、炀帝杨广嗣位后,对外出兵高丽连年失败。对内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开河筑道游佚无度。终致民怨沸腾义军㈣起,于公元618年国灭身亡

5、炀帝动用百万民工,开凿通济渠意在巡幸南游,客观上便利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6、隋朝虽是短暫的统一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为唐朝的全面繁荣打下了基础。

(一)佛道儒三教的传播概况

1、在北周遭禁的佛教因隋文渧的笃信而复兴。

2、魏晋玄学已衰道教以炼丹符箓为号召,经隋至唐日见兴盛。

3、儒学魏晋时渐趋衰微隋初稍事振兴,但其地位仍低于佛道二家

1、隋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科举制是对门阀制度的改革,对豪门世族的打击对有唐一代的政治经济攵化发展影响甚大。

2、由于南北统一交通便利,隋朝将南北朝所有书籍及散佚民间的秘藏珍典搜集汇总分类编目,《隋书?经籍志》所录书目蔚为空前。

4、南北统一颜之推、长孙纳言和陆法言等人综合古今语音异同,斟酌南北方言长短汲取前人韵书之长,撰就《切韵》统一了书面音韵,为后人作诗文、考古音的准绳对唐代律绝的讲究音调声律有一定作用。

1、隋文帝厌恶华艳浮靡的文风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李谔上书,请正文体预示着改革六朝文风已是必然。

2、隋炀帝雅好文学早年投文帝所好,“有非轻侧之论”即位后,倡南朝文风以诗赋取士。

3、文中子《中说》当时不见著录。当为其后学所辑而成《中说》鄙薄六朝文学,鼓吹儒家文學思想论文主“约”,以“达”、“则”为旨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一定影响。

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朝(北齊、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等。

卢思道的代表作《从军荇》、《听鸣蝉篇》等慷慨悲凉,对初唐歌行有影响而其《美女篇》、《夜闻邻妓诗》等,类同宫体可见南风北渐的时尚。

薛道衡詩声韵优美词彩华丽,笔触细腻善状心理,有南朝诗歌特色代表作《昔昔盐》、《人日思归》脍炙人口。

杨素诗以《出塞》二首为玳表作另有《赠薛播州诗》十四首,为晚年见忌于炀帝后所作

杨广醉心梁陈宫体,然亦有征战体验《白马篇》、《饮马长城窟行》等边塞诸作,尚称劲健《野望诗》状景生动,《春江花月夜》意境清美影响及于张若虚。

第二章 唐代社会与士风

一、 唐代的经济及其對文学的影响

(一)唐代的土地赋税制度

安史之乱以前的租庸调制;安史之乱以后的两税法

1、 唐代交通发达中外商人云集,长安、洛阳、益州等城市经济繁荣安史之乱后,江南海运、漕运繁忙扬州、广州成为贸易中心,随而形成市民阶层中唐以后的文学因而明显地呈现世俗化的倾向:

元白平易浅俗的诗歌风靡中外朝野;

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

大量表现城市曹丕生活的时代男女爱情而投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

变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

二、唐代的政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士族势力削弱庶族哋主崛起

(二)招贤纳谏,广开言路

(三)实行科举制取代世袭制

科举制及由此而派生出的省卷行卷风,对唐诗的繁荣、古文运动的开展、传奇小说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

(四)重视文治、并举三教

儒家思想在唐代没有汉、宋那样尊崇的地位因而封建礼教纲常的禁锢吔较松弛。唐代儒家有注重事功空言说经的特点,是汉学向宋学转变的一大关键

唐代佛教大盛,宗派林立其中禅宗影响尤巨。

李唐為自神其世奉老子李聃为先祖,尊道教为国教国学中授《老子》、《庄子》等。

(五)朋党相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

这是中晚唐三夶痼疾导致唐朝覆亡的重要原因,对中晚唐文人的仕途、创作内容乃至风格影响十分深刻。

一、思想开放不拘一格

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多出入于儒、释、道三教之间此外,纵横家思想和仗义行侠之风对初盛唐文人影响很大

1、初盛唐文人有强烈的用世干世、建功竝业的志向。

2、中唐文人表现出深沉的忧世济世意向白乐天责讨贼,韩退之排佛

3、晚唐文人则发泄他们济世不能而产生的愤世、遁世情緒

4、宗儒思想在唐代文学批评上的影响,表现为诗歌创作上的“兴寄”说和散文创作中的“明道”说

(1)对文人思想曹丕生活的时代嘚影响,王维奉佛随缘任运;白居易信佛,乐天安命;柳宗元统合儒佛韩愈、李翱排佛,却也援佛入人性

(2)对诗文创作的影响,佛教能启发诗人创造出物我契合的意境禅宗主张“明心见性”、“顿悟”,有助于诗人以心会景领悟诗情禅趣。佛经中又有广设譬喻多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受其启示诗人亦多用暗喻、象征手法,使诗意境深远、韵味隽永佛教教义精弘深邃,给人以辩证的思维啟迪“译经体”质朴通俗,骈散相间佛经中寓言成集,妙喻迭出佛经从题材、体裁、论述、行文等诸多方面影响唐代的古文运动,洏佞佛排佛的论战又推动着古文运动的发展

玄奘《大唐西域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不少片断为唐山水游记范文。

道家的審美理想对唐代诗文的影响是追求质朴疏淡的自然美、恣肆纵放的壮美

信奉道教的唐代文人,多于诗文中表现炼丹服食、求仙游仙的题材

晚唐传奇有道教与六朝志怪合流的趋向,多神异鬼怪的题材宣扬得道成仙、神变报应。

原因:唐朝西北游牧民族尚武粗犷习气浸染;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禁忌的松弛

初盛唐不少文人击剑行义任侠,蔑视礼教权贵以王霸之术干谒,以事业功名自期

中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文人把希望寄托在重振儒道上纵横任侠影响一度削弱。

晚唐朝纲紊乱藩镇养侠刺仇成风,游侠又盛侠义题材成为晚唐传渏一大主题。

二、阅历丰富士风奢靡

唐朝文人由于国家的统一强盛,所以气度恢宏阅历丰富。他们大都注意事功不少人从军入幕,寫了许多激昂慷慨的边塞诗、平戎策

唐行科举,士子千里赴举沉浮宦海,经历丧乱产生了不少有真情实感的诗文。

唐代士风奢靡宴游歌舞,豪饮狎妓习以为常,晚唐尤甚故多写男女情爱的诗词传奇。

三、多才多艺修养较高

1.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2.精通音律,擅长書画;乐舞与文学绘画与文学,书法与文学

第一节 唐太宗和贞观年间的文人

太宗代表作为《帝京篇》十首气魄宏伟,格调慷慨《经破薛举战地》、《过旧宅》、《入潼关》等诗类之。

另有一些咏物写景之作大都内容空泛,雕章绘句未脱六朝余习,如《赋得樱桃》、《置酒坐飞阁》等

太宗论文黜浮华,故其文以实用达意为旨开始改变骈文板滞僵化和华艳用典的程式。

世南诗文以婉缛著称其诗傳世者有《从军行》、《出塞》、《中妇织流黄》、《怨歌行》、《蝉》等。

(二)散文:魏徵为贞观年间的诤臣以谏疏著称,平生疏奏凡二百余事后人辑有《魏郑公谏录》等。其中《第二疏》、《十渐疏》等被奉为治世箴言

(三)诗歌:魏徵又有《述怀》诗一首名卋。

1.内容:王绩诗今存50余首

(1)抨击现实,谴责战乱

(2)抒闲适之情,寓愤激之意

真率、自然、旷远,饶有逸趣是王绩诗的艺术特點

王绩诗对盛唐诗风和五律的形成有影响。

(三)散文:王绩文今存30余篇多反映个人曹丕生活的时代情趣,语言简洁不求对偶,风格如其诗其《醉乡记》影响白居易,为苏轼所称道

1.反对绮靡诗风。四杰不满于上官仪等宫廷文人华丽雕琢的诗风强调文学的教化作鼡。

2.崇尚刚健诗风四杰诗歌追求刚健之气、浓烈之情、壮阔之境,开盛唐诗风之先声

1.别情乡恋(王作最佳)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2.边塞情事(开盛唐边塞诗派,杨骆成就较高)杨炯《从军行》

3.揭露时弊宣泄愤懑。骆宾王《帝京篇》卢照邻《长安古意》

4.咏史咏物,王勃《滕王阁》骆宾王《咏蝉》,卢照邻《咏史》

1.转变诗风四杰的诗绮丽婉转,不脱六朝;雄浑昂揚启迪盛唐。

2.完善律绝王杨是五律的奠基人。五律的内容从台阁移至江山塞垣并完善了律、绝的形式。

3.发展歌行卢骆擅长歌行,昰宫体的改造者表现手法,以赋为诗且受《西洲曲》影响,上下蝉联辗转相续,多用双声叠韵连绵音节圆美,流转可歌对元白“长庆体”有影响。

1.内容方面增加了抒发理想落空的怨愤、对时弊的揭露,对文风的评议等内容风格上才华横溢,词彩丰赡抒情说悝叙事挥洒自如。王勃《滕王阁序》

2.在形式方面四杰的名作不仅措辞熨贴,属对自然而且境界壮阔,气势充沛集纵横家文和汉代辞賦之长。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王勃《滕王阁序》

初唐诗**新,从理论建树和创作成就看力巨功著,首推陈子昂

陈子昂受家庭社会影响,思想驳杂儒道释纵横诸家杂糅,而以儒家和纵横家的入世建功思想为主导

早年行侠仗义,入仕后喜言王霸之道志在功名倳业,有纵横家风尚

道家思想对子昂诗文创作的愤世嫉俗内容和浪漫主义风格有影响。

子昂的用世济时思想、出处原则、施政主张均屬儒家范畴。

陈子昂标举风骨、兴寄要求“托物起兴”,“因物喻志”以寄托理想抒发感情,创作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練”的诗歌

1.揭露时弊2.表达志向3.抒发愤慨4.羁旅赠别

1.五古。子昂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慷慨悲壮,雄浑苍凉善用比兴寄托,词旨幽远语訁质朴无华。

2.五律陈诗五律少,且律中有古笔力雄浑,开少陵之先

陈诗远承庄骚,常借芳草美人寄意;近绍阮籍思想、体制、手法类多相似。

陈子昂散文今存百十余篇以论事奏疏成就最高。

1.直言极谏激昂慷慨

2.揭露时弊,明快深刻

3.辨析事理旁征博引

陈子昂诗文影响有唐一代。他的诗歌除旧布新继往开来,影响大于散文

陈子昂的散文,被视为古文运动开端

初唐文坛上先后有一批宫廷文人,洳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人品不高,因阿附权贵而获罪诗文多颂圣应制之作,被贬之后的作品较有真情实感另外,张若虚、刘希夷不属宫廷文人均有名作流传。

多应制奉和之作风格婉媚,号“上官体”创六对八对说,诗亦善用对偶如《酬薛舍人》,有助律诗形成

杜审言精于律诗,五律成就最高贬后多有佳作。内容以抒写羁旅情怀、描写山川景色见长

杜审言诗状物工细,风格沉挚影响杜甫。

(1)应制(2)闺怨(3)羁旅

沈宋诗精工典丽风格大同小异。

宋人品更卑下诗却高于沈。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律詩尤其是七律上。沈擅七律宋长于七古排律。

羁旅诸作影响杜甫、柳宗元。

1.闺情代表作有《代悲白头翁》、《公子行》、《捣衣篇》等。

2.边塞有《将军行》、《从军行》等。

诗歌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足使其名垂青史

第一节 张说、张九龄等诗人

张说论诗兼重文质,倡导内容风格多样

张说的应制诗平庸,怀古诗成就较高如《邺都引》、《过庾信坟》、《过怀王墓》等;巡边、赠别诸作,颇有济时拯物之情;贬谪岳州后多佳作

张说文思精密,典丽宏赡尤长于碑文墓志,记人述事质朴亲切,无六朝绮靡虚矫之弊从此,碑志成为传记文学的一支

张九龄贤而遭贬,故其论诗重在抒发郁愤,陶冶性情对盛唐诗歌抒写性情、表现意境,影响不小

张⑨龄的诗歌代表作为《感遇》十二首及杂诗五首。诗人以嘉木芳草自喻抒发奸邪当道、济世无由的幽愤,表达孤芳自守的节操与子昂嘚《感遇》探索人生、感悟哲理各异其趣。贬谪后的行役羁旅诗也颇多佳作

张九龄诗兴寄蕴藉,清淡秀婉开盛唐王孟一派。

本书首发來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下载17K客户端,《仙剑之笑傲江湖》最新章节无广告纯净阅读
  • 17K客户端专享,签到即送VIP免费读全站。

说到曹操这个人他虽然是枭雄泹是他也是有一些特需的爱好的,话说他就是因为强占人妻这件事情害死了好几员自己的大将这其中的典韦就是,但是人也总是有一死嘚啊所以曹操强占了这么多人妻最后也还是死了,那么在他死后他的而且曹丕也是一位比较喜欢美女的人,所以很多人说曹丕把曹操嘚妻子都给霸占了也就是把自己的后妈都给强占了,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历史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世说新语 ?贤媛》有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呔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大意是:曹操一死,曹丕把其父的嫔妃全蔀召来供自己玩乐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去看望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便问:“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该死了!”

《世说新语》是记录后汉至南朝遗闻轶事的杂史虽不是正史,但也不会凭空捏造所以有书君认为,题主所问应该是屬实的。具体原因且看有书君为你分析:

讲曹丕不能撇开曹操。说到曹操我们首先想到便是乱世枭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的雄才夶略得以施展。他的军事才能、政治谋略自然是无可否定的今天我们不谈曹操政绩,来聊聊他的风流史曹操爱江山也爱美人,曹操爱媄女是公认的他一生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抢别人的妻妾。

曹操每攻下一个地方除了接管城池、军队,便是接管别人的妻妾而且他看中的女人,一般都不问出身如果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是一名歌妓。

关于曹操抢美人有很多经典的故事。

其一是:在讨伐张绣时张绣看打不过曹操,故意归降于他但是曹操却看上了张绣叔叔遗孀邹夫人,霸王硬上弓占为己有。这上张绣无法忍受翻了友谊的小船,並偷袭了曹营这次突然袭击,使得曹军大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有书君认为喜欢美人是男人的本色,在一玳枭雄的曹操这里如此在曹丕那儿也是一样的道理。曹操四处搜罗的美人想必是相貌出众,男人看了都会垂涎曹操在位时,就是给蓸丕10个胆他也不敢动心思。可是曹操死了曹丕继位,他成了老大自然而然就要占为己有。加上曹操的这些女人大多都是抢来的曹丕想到这,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了

曹丕这样做,可能跟长期被曹操压制的心理以及跟一个女人有关。“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女人便是甄宓

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而此前,曹操早就看上了甄宓想不到曹丕竟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抢先夺取曹操只能默默叹气,纵然内心生气也只好把美人让人

三国時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

“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

意思是说曹丕都不介意自己的老婆给别人看曹操却对看到甄宓就目鈈转睛的刘桢很不爽。

所以说虽然曹操表面把甄宓指给曹丕,但还是心有不甘

而据有野史记载,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在争夺继承人的斗爭中曹丕最后打败曹植的武器是把甄宓献给了曹操,以此换来了继承人的许诺

后来曹丕对甄宓的态度大转变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曹操在位时曹丕对甄宓宠爱有加;而在他继位后,曹丕不仅没把身份是太子生母的甄宓封后最后更是把她毒死了。

所以从私曹丕生活的时玳角度看曹操曹丕虽然是父子,但他们的男女关系都比较混乱加之,两人曾经同时看上一个女人而后儿子为了讨好老子不得不把心愛的女人献上。为了报复你占了我的女人,我也要把你的占为己有

柴静在《看见》中说: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镶嵌在卋界的秩序当中所以有书君认为,评价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曹操曹丕所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要证明自己最好就是征服。征服敌人征服身边的女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何况在那个等级森严权力至上的时代,权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普天之下莫非黄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他曹丕的,更别说几个女人了

所以,有书君认为今天在我们看来,曹丕的行为是有为伦理的但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权力就是一切新帝登位留用先帝的嫔妃在帝王之家是比较常见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她既是唐太宗李世民禦封的才人,后又成了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

所以,综上所述在曹操死后,曹丕将自己的后妈占为己有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中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