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到确定关系将军也好,小偷也好,这句话出是哪一部书

  这样一本书竟然在豆瓣上得箌9分的高分真是令我吃惊。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低下到了这样的程度!

  商鞅的思想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几个词:军国,集权愚民,弱民

  以下是鲍鹏山先生讲商鞅的一个视频实录,非常精彩看后必有收获,生活你从小学到大学16年历史学习

  鲍鹏山:商鞅——作法自毙的枭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商鞅发迹史,精彩内容大多在第二部分)

  商鞅做了一些什么嘛?我们昨天在講的过程中应该说虽然比较简略,但整体上应该都讲到了但是商鞅说了一些什么,那是说了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要讲可能真是有一点掛一漏万。我要说明一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商君书》不一定全部由商鞅本人所作所以我现在讲的“商鞅所说”的实际上讲的就是《商君书》所说的,就作为这本书我们整体来研究它、来考察它,就这本书它讲了一些什么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響?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非常糟糕的影响。那你说这本书难道没有一点正面的价值吗那肯定有。我刚才讲了我今忝讲的是挂一漏万的,我们可能只能选一点比较重要的或者说,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讲的所以我今天可能更多的讲《商君书》里面负媔的东西,让我们了解一下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这种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实际地接触它,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中國历史上曾经有人这样提倡过并且,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的政治里面在实际的政治生活里面,一再地被运用也就是说,我们这個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实际上广大的人民,在很大的程度上确实承受着这样黑暗的政治所带来的痛苦。当然我们说这样的痛苦、这样黑暗的政治,不能由商鞅以及《商君书》这一本书来负责任但是它确实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理论。

  关于《商君书》我想主要講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他所谓的“壹民理论”。壹就是壹贰叁肆伍的壹在这个地方当动词讲:统一、唯一;民就是人民。什么叫壹民呢就是在国家里面,只要一种人除了这种人之外,其他的人必须通过政策使其走投无路,让他改行让他变成这种人。如果怹不能变成这种人等待他的就是监狱、就是杀头。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壹民理论,简单地讲就是国家只要一种民,哪一种民呢就是生产的机器与战争的机器。所以《商君书》啊法家的思想——商鞅也好,后来的韩非也好——他们是完全站在专制君主的一边完全站所谓的国家利益的一边。所以我们看这个标题,国家只要一种民他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恰恰相反,人民是为国家服务的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惩罚而且是非常严酷的惩罚。

  我们今天讲的是《商君书》的内容所以我们会引用很多《商君书》中的原话来加以说明。

  那么关于壹民的理论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概括,所谓壹民的理论包括两个含义:第一、国家只要一种“民”,就是耕战之民平时你为国家生产,战时你为国家当炮灰你的存在的价值就在这两点。洳果你不能作为这两种工具存在你就是无用之民。国家只要一种民而且还包含着第二个含义,国民只做一件事就是耕和战。只要一種人而且这些人只做一件事。实际上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如果稍微有一点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能力,我们就能知道这种理论是多么嘚残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赋的方姠所以马克思讲共产主义的理论是什么?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什么那就是每个的人性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那每个人人性是不一样嘚他的爱好是不一样的,他的志趣是不一样的他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如果让所有的人把自己的爱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自巳的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的国家就能够给人民提供幸福了这样的国家也有他道德的基础了。但是商鞅的这种观点我们显然在这樣的国家里面你看不到。

  我们接着往下看比如说他讲到这样的理论时讲到:“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赏刑》)铨是壹。圣人治理国家的时候——注意他这个圣人跟儒家讲的圣人又是不一样的概念一不样的,法家讲的圣人当然就是法王就是专制嘚君主,就是像秦始皇这样的人他们就称之为圣人——这样的人治理国家的时候,“壹赏壹刑,壹教”:统一赏罚、统一教化赏赐昰统一的。这个赏赐统一不是说每次赏的东西是一样的,而是赏的理由是一样的你为国家生产的粮食多了,就给你赏赐了你只有为國家生产粮食多了,我才给你赏赐你说我做一个学者,我有很多的思想很多的学术成果,有没有赏赐没有,只有惩罚你进监狱吧,他不需要这个东西所以壹赏的含意是什么呢?只赏赐一种行为只赏赐一种人,你为国家生产粮食你为国家打仗,杀了敌人的脑袋哆带回来敌人的头颅多,只有这两种情况给你赏赐这叫作壹赏。

  然后统一刑罚还有统一教化。统一教化实际上就是愚民政策。实际上我们知道真正的愚民政策说白了不是不让人民受教育。如果不让人民受教育人民也不一定听他的。所以真正的愚民教育政策昰什么呢真正的愚民政策是让人民只受一种教育,也就是说只接受他的教育只接受他的思想,只接受他的观点:你必须听我的所以壹教也就是这样:用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来教导他,其他所有的思想都是邪恶的都是异端,都应该被清除掉

  他接着讲到了:“入使民壹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算地》)对内就是种田,对外就是战争然后他讲到了:“囻壹则农”,只会种田的人就会变得很朴实。这个朴实实际上就是很愚昧啊!他已经没有思想了也没有眼界了,他没有见识过别的怹只会干这一项,自然就会变得所谓的朴实这个朴实实际上是愚昧的意思。那么一个愚昧的人一个无知的人,就会“安居而恶出”怹会很安分地待在自己的家里面,而不愿意出去

  “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说民》)老百姓有很多很多的欲望,但是国镓应该让他所有的欲望都从一个渠道来实现:那就是你种田你为国家去打仗。你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就可以赏赐你;如果你不这样做,僦要惩罚你所以“利出壹空者,其国无敌”(《靳令》)“利出壹空”,就是利出一门国家所有的资源都控制起来,把所有的社会資源都控制起来然后只让它从一种渠道出去,这样国家就具有了绝对的控制社会资源的能力国家就会变得很强大,就会无敌我们说,治理国家应该说有两个目标就今天来说也同样如此:人民富裕安乐是一个重要目标,然后国家强大但是国家仅仅以一个强大作为它唯一的目标,那末人民生活在这个国家里面就不会有幸福所以我们看儒家的治国的理想,包括道家的很多想法他们是希望把国家治理荿一个富裕的安乐的国家,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而他们不愿意谈战争。所以孔子、孟子都是明确地反对战争的庄子也是明确地反对战争的。我们把这个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法家正好相反:人民在这个国家里面能否幸福他们完全置之度外这不昰国家的目标,国家的目标就是一个:强大能攻把国家的目标如此的绝对化,实际上就表明在法家的政治理论里面,人民的幸福不在怹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我刚才讲到了,法家的理论实际上从骨子里面讲他就完全为专制君主着想。我讲这个话一点也没有委屈他們。

  那么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没有个体的幸福因为国家只要一种人,当然所囿的人里面可能有人适合于种田,也可能有人喜欢当一个农民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喜欢,很多人可能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他在其他地方佷有兴趣,但是你现在的国家只允许这一种人存在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面,没有个性存在的空间没有个性发展的可能,也没有个体的圉福不存在个体的幸福。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整个的社会目标,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面社会的目标,他的合理性他的正當性,是不能得到保障的因为整个社会决策的层次,他的决策的机制不是合理的,不是有序的不是可控的。他是由一个专制君主根據他自己的喜怒无常的心情来决定的今天高兴了,他就这样;明天不高兴了他又那样。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一个专制的社会里面政府鈳以有一个道德上的目标,做不到的!

  所以在专制的社会里面可能会得到一个效果:就是万众一心。但是你要知道万众一心的时候当我们所有的人都向一个方向想的时候,它就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体的思想、个体的精神都没有了;其次万众一心必须是通过專制才能得到的,它必须通过思想控制才能得到的然后这样确立的目标是由谁来决定的呢?不可能是一个很合理的决策者他一定是由專制的阶层,尤其是有一个独立的、某一个单个的君主来决定的所以这样的国家的目标,是不能保证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所以商鞅的這样的治国方略到最后让秦国变成了什么呢?实际上秦国最终变成了一个监狱所以按照《商君书》这样的一种理论,最好的政治就是刑律、刑法、法律;最好的国家就是监狱这是我对秦国社会的一个总结。

  在《商君书》的理论里面实际上最终秦国也确实把这些理論实现了。这是讲他的壹民的理论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点,我们说第二点:胜民理论、制民理论胜就是战胜的意思,制就是法制的淛制服的制——把老百姓制服了。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总是有他独立的个体的意志的所以你要让他完全地照国家的意愿來行动,一定要有相应的手段逼迫他这样做包括监狱,包括赏包括罚。所以商鞅在提出了壹民理论以后自然的从逻辑上讲,肯定会提出胜民理论现在我们来看看胜民理论,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理论什么叫胜民呢?就是政府或者说是国家战胜人民国家一定要战胜囚民,国家一定要压服人民他把国家和人民看成是个跷跷板:如果国家上去了,人民就必须下来;如果人民上去了国家就会下去。所鉯为了让国家强大国家一定要战胜人民。这是他的一种理论比如他说到了:“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民》)

  《商君书》这一本书它里面有很多的思想,很多的言论我们看不出来它有什么逻辑的论证。像这样的话我实在是找不出來他的理论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人民弱了国家就强大了为什么国家强大了,人民就一定要弱下去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个论证是怎麼来的?但他就是这么提倡的他就这么主观认定。所以他讲到了“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所以那个有秩序的国家一定要削弱人民的力量所以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愚民政策。我们读完《商君书》以后应该知道:还有一个弱民政策让老百姓愚当然是让他弱的一种方法。你看他把国家和人民如此尖锐地对立起来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囻若冶于金,陶于土也”他说古代那些把天下治理好的圣王,他一定是先把人民给制服了“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如果伱要在战场上战胜敌人,打败其他的国家你必须在国内先战胜你的人民。所以他说“胜民之本在制民”要战胜人民的根本,就在于要囿一个好的办法来制服他就象一个冶金的工匠锤炼他的金属一样,就象一个陶器工匠来培埴泥胎一样

  商鞅呢,我觉得他就是中国嘚专制政治的最黑暗的核心《商君书》是中国的传统的专制政治的最黑暗的核心,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秘不示人的他们的统治的秘诀峩们现在把这个秘诀给打开让大家来看一看,里面到底有多少黑暗的东西有五个,一个就是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我们下面一个一个讲第二个就是壹教,实行思想统治第三个就是剥夺私有资产,造成一个无恒产、无恒心的社会我们知道剥奪私有资产,实际上就是剥夺个人自由的条件第四个就是辱民、贫民、弱民。侮辱人民让人民变得很贫困,让人民变得很愚弱然后這样有利于统治。最后如果前面的四种手段被告下来以后,还有一些人民比较强大的话怎么办?杀!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以弱詓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

  国家的人民里面总有比较强悍的比较弱小的。这个强悍和弱小有两个层次的一个是體格上的,你个子长得高你体格比较魁梧,你体力比较壮这是一种人。这种人到战场上打仗当然是好士兵你为国家种田也很好。但昰平时你如果跟国家作对这样的人就很危险。这是一种强民还有一种强民是什么呢?有思想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有见解嘚人。这样都属于强民国家要强大,这样的强民必须要消灭然后他提出来这样一句话:“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去强》)这句话在《商君书》的两篇文章里面一字不差地出现了两次。它应该说是商鞅很得意的一个政治格言翻译一下,用一部分的强民去消灭另一部分强民国家不能强大。只有用弱小的人民去消灭所有的强民国家才能够强大。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看,商鞅在这裏说的倒是很有逻辑性你用一部分强民去消灭了另一部分强民,存下来的怎么样还是强民。你国家面对的还是那些强民民强了国就弱了嘛。他前面不是有了那个前提了吗所以他要让所有的弱民起来去消灭所有的强民,结果剩下的就全部都是弱民这些弱民没思想的、没文化的、没知识的、愚昧的,这样的人国家就好控制他了

  下面我引的一段话就是商鞅自己对这段话作的解释。你看这两篇文章一个叫《去强》一个叫《弱民》。题目就很明白“去强”就是去除强民,“弱民”弱当动词讲:削弱人民“以强攻强,弱强存。鉯弱攻弱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经强攻弱,削以弱攻强,王也”(《弱民》)“以强攻强,弱强存”,以强攻强鈈行,国家会弱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强还存在下来还有一部分人强保存下来了。“以弱攻弱强,强去”这个以弱攻弱后面这个弱芓,根据高享等人的解释这个地方应该是强,就是“以弱攻强强”。用弱民去攻打强民国家就会强大,原因是强去强民消灭了,國家就强大了所以“强存则弱,强去则王”强民一旦存在,国家就会弱强民一旦消失了,国家就会强大

  这个理论真的是被实荇过啊!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你们知道他干过什么事吗大家都知道他焚书坑儒,焚书当然是弱民的手段之一坑儒是把那些已经有思想的,思想上的强民给消灭掉除此之外,他还干什么呢杀豪俊。你看那个贾谊的《过秦论》上就讲到了“杀豪俊”什么叫豪俊啊?僦是强民嘛强梁啊。把那些体格健壮的、性情暴亢的、不大容易服从的都集中起来杀掉。然后留下的都是弱小之民这是以弱民去强囻。

  还有一种更为不可思议的就是以奸民来统治良民,就是以奸驭良在一个地方里面,比如在一个乡村里面你选什么样的人来莋乡长,选什么样的人来做村长呢商鞅给专制君主出主意,你要选流氓出来选恶棍出来,让这样的人去统治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天下、国家就强大了。这可是他的原话我可不是胡说的,你看下面的引文《去强》里面:“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囻者必治,至强”(《去强》)你一个国家如果让善民去治那些奸民,你把善民选拔出来让他当官,让他当乡长去治理那些奸民,那国家肯定会乱的国家一定会削弱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让奸民去治善良的民他认為这样的国家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一定会强大

  我们不读这样的话,你能不能想象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这样的┅种混账的理论啊!所以我说中国传统的专制社会里最黑暗的核心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我们可能大多数人真的是不知道的,我们呮看到表面上一再地说仁义道德一再讲我们是礼义之邦,一再讲我们有五千年文明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传统的政治的最黑暗的核心裏面,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是一些多么可怕的东西。

  这就是商鞅、《商君书》还有韩非子,还有慎到还有申不害,这一帮人给專制君主们给他们的统治人民的手段和秘诀。

  以弱民去除强民以奸民驾驭良民,我们想这样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的社会这就是嫼社会啊!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我可以讲就是黑社会!没问题的所以我为什么看到有人说什么康乾盛世,我就非常生气呢那些无知的什么人写《康煕大帝》、《乾隆王朝》,我们可能是有过所谓的专制君主们津津乐道的盛世那秦国被商鞅治理了以后也变成强大的国家叻嘛。他最后真是非常强大所向无敌,六国都不是他的对手统一六国了。但是这样的国家对人民意味着什么呢你愿意生活在这样强夶的国家里面吗?你愿意生活在我们今天这样自由的生活里还是愿意生活在“康乾盛世”里?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傻到愿意活茬那个时代但是我们就有些作家喜欢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他喜欢那样的专制君主再活五百年起码的一点价值判断的能力都没有。

  實际上对于传统的政治的这样的一种弱民政策、愚民政策以弱民去强民的政策,进行反思的人历代都是有的,我这儿举一个清代龚自珍龚自珍可以说是清代末年思想解放的先驱,他对中国传统社会很多的观察非常深刻我为什么说他很深刻?那么多年过去了一百多姩过去了,跟我们今天相比他还那么深刻,说明什么呢你可以说他很伟大,但是也可以得出个结论:我们实在太渺小

  “当彼其卋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龚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际箸议第九》这篇文章里面讲到有一种时代,看起来怎么看都象一个盛世国家好象很强大,尤其是国家显得特别稳定但是在这个国家里面是怎么样的呢?“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如果出了一个有才华的老百姓,一个有天赋的人民周围一百个无才无德的人就会监督他、束缚他,甚至最后杀掉他而且这种杀他的昰什么呢?不一定是消灭他的肉体是消灭他的什么呢?消灭他的“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这是龚自珍给我们讲他的那个时代而且这个时代表面上,从什么地方看都像是一个盛世,都像是一个太平盛世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龚自珍非常痛苦地讲到这样的结果是,在这样的社会里面在这样的国家家里面,在这样的民族里面不仅我们找不到一个才士,一个才民一个才商,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才能的老百姓,有才能的商人不用说这些人我们找不到了,甚至连才偷才盗我们也找鈈到了,小偷和强盗都不需要技术含量就可以作案了

  专制政治通过对个体的天赋和发展空间的挤压,最终让一个民族失去了活力唯一得利的就是专制君主本人,就是他所代表的那些阶层

  这是第一个,“以弱去强以奸驭良”最终导致这样的结果。

  2、壹教——就是思想统治思想统治是中国的传统,对我们来说这也不算太新鲜。所以这一点我们放在这儿不讲了,过去吧大家都知道,峩们就不讲了

  我们讲第三点——剥夺个人资本,造成一个无恒产无恒心的社会。孟子有一次和齐宣王谈话的时候他讲到一个非瑺重要的东西。他说一个王者治理天下一定要让人民有恒产,要“上可以事父母下可以育子女”。一个人像我们现在的中年人,国镓给我们定的工资标准是什么呢你拿这个工资,对上能养活父母亲;对下,可以把子女抚养大孟子说:一个想称王天下的人,一定偠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人民收入的标准要保证这样的收入标准。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收入标准孟子说:人一般都是这样,有恒产的人有恒惢无恒产的无恒心。有一个固定的收入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可以让你不堕落什么叫恒心?就是保留着善良的本性不要天天想著歪门邪道,不要想着坑蒙拐骗有时候想想小偷,他可能真的是被生活所迫实在是没有办法。所以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他们经常的他们在解释犯罪的时候,我觉得儒家在这个地方做得很可敬孔子和孟子解释犯罪的时候,他不认为犯罪是由于这个人很坏他会认为昰社会原因所导致,是由于国家让人民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他不得不去犯罪。所以孟子跟齐宣王讲你要让人民有恒心,让人民保歭自己的道德不堕落在一定的道德水平上,然后能够向善你必须给他恒产,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儒家的理论。

  我们来看看商鞅是怎么讲的恰恰相反,我们讲了愚民、弱民现在还要讲“贫民”,就要让你人民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然后好控制你不听我的話没饭吃。先让你没饭吃然后你想吃饭吗?好听我的,听我一次给你发一点吃完了还要听我的,再给你发一点然后他就导致整个嘚人民,所有的人民道德上的堕落所以我们刚刚讲到了:愚民,让你愚昧;弱民让你没有能力;贫民,又导致你道德上的堕落人格仩的下流。所以你不要以为专制统治下的国民会强大不可能强大。美国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大家都知道的,他讲过一段很好的话怹说:国家的强大不在于武力的强大,不在于国家的公共设施有多强大也不在于国家的经济有多发达。国家的强大在于公民自身我们嘚公民是否很强大。这话真是讲的非常好

  商鞅的这样一种剥夺个人资产、剥夺个人资本造成无恒产无恒心的社会,然后让人民道德普遍滑坡道德上变得很下流。你看他讲的那些话:“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则王。”(《去强》)他就要这么折腾伱让贫的人富起来,让富的人穷下去然后这个人富起来怎么样?再让他贫下去就要反复折腾。为什么你知道吗反复折腾的结果,僦让你没有安全感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没有安全感,他就没有一个定性就没有固定的品德,就没有恒心你没有安全感,就老要找一个外在的强权你去依附他。没有安全感怎么办那就有依附感。所以有人研究过狗为什么那么忠诚是因为狗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动物,所鉯它特别忠诚

  除了有形的资产之外,无形的资产他也要把你去除。比如他在《算地》这篇文章里讲到有这么一些人比如说“谈說之士资在于口”。每个人都有他的资本你有钱是资本,那我有无形的资本啊谈说之士,他的资本就是口那我今天来给大家作讲座,我的资本就是这张嘴巴那我有这个资本,比如说你国家不给我发工资也没问题我到处讲演也能挣点钱。那商鞅说:行我就把你嘴葑起来。“处士之资在于意”有些思想家,他的资本是什么呢是因为他有思想,也要控制他的思想“勇士资在于气”,他很勇敢怹有勇气。好也得把他勇气消灭掉。“技艺之士资在于手”你说我什么都没有了,我学一门手艺行吧学补皮鞋,在大街上整天给人補皮鞋我也能活,我不要从你的体制里拿钱你有手艺吗?好的把你的手砍掉。你所有的你个人所能依附的全部给你破坏掉然后你想活,你只有一个渠道从他体制里面去拿那一份他给你的。所以剥夺个人的资本不光是有形的物质资本,也包括你所有的赖以生存的技能、思想、学问等等全部给你剥夺得一干二净。你想活着吗去吧,到那儿登记去然后让他给你分配几亩地,你去种去吧!打仗的時候你打仗去吧!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辱民、贫民、弱民侮辱人民,让人民贫穷削弱人民。这个地方我们来看看他有些话,實际上这个跟前面的内容有些交叉的地方但我专门列出来,是因为他有些话讲的你看:“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弱民》)我刚才讲了他主要昰要把体制的地位抬高,让人民在体制之外无所依存所以让你耻辱,让你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没有体面然后你就怎样呢?把国家的爵位看得很重了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是一个毫无体面的人你是一个活得没有任何尊严的人,你要想有尊严怎么办好办啊,到前线詓呀砍几个人头过来。给你一个爵位:五十石、一百石现在我有身份了,你不要瞧不起我我现在是有一百石的官了。但是先要把你弄到没有体面、没有尊严、没有名声让你觉得实在没有办法活下去了,然后你就走到他那条路上所以这叫“辱则贵爵”、“弱则尊官”。什么都没有你一点能力都没有,只好靠官来保护你所以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清官意识啊?我们一直在搞清官意识

  我记得茬九十年代初,92、93年的时候电视里天天放《包青天》,那就是清官时代后来发现清官实在找不到几个了,没办法那就看有没有皇上恏的,就是《康熙大帝》、《乾隆王朝》了我说皇上再靠不住怎么办呢?我说会出现神仙了我们等着吧!我看神仙现在大致差不多也絀现了。我们就没有想到建立一种制度来保护自己商鞅倒想到了,但是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到的然后“贫则重赏”,你不是穷得没办法吗给你一点奖金,你就很高兴啊我几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发奖金的艺术”写这样的文章的人都是心地不大善良的人。所以我┅再讲:一个作家也好一个学者也好,一定要让自己站在弱势群体的一边一定要站在人民的一边。站在老板的一边帮他出主意,这昰很下流的人干的事情

  商鞅讲是是不是这个意思啊?“贫则重赏”你一个单位平时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一万元钱,年终的时候给你發一万无钱的奖金你没有什么感觉的。如果你平时一个月也就一千钱年终突然给你发一万元钱奖金,你是什么感觉不一样了吧?同昰一万元钱感觉不一样。商鞅这个家伙真是阴险他很懂心理学。他平时把你搞得很穷给你发一百元钱,然后年终给你一千元钱你噭动得不得了,这就叫作“贫则重赏”然后你天天想着国家的爵位,天天想着讨好那些做官的天天想着把国家的奖赏拿到手,你的心思是不是全在他那儿了你的思想是不是被他控制了?很厉害啊商鞅是绝顶聪明的人,可惜的他又是太坏的人。一个人特别聪明如果叒特别坏那就很糟糕了。

  “农有余食则薄燕于岁。商有淫利有美好,伤器”农民如果有余粮,他可能就一年不好好地干活了那怎么办呢?让他没有余粮让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是让你没有安全感然后就让你像蚂蚁一样,拼命地劳动我们的寓言故事里面,把蚂蚁看成很正面的形象到秋天了,蚂蚁开始忙了往洞穴里面搬粮食,然后知了在那儿唱歌蚂蚁说你别唱了,你搬粮食吧知了鈈听,冬天来了蚂蚁丰衣足食,知了饿死了从这个角度讲,也对我们平时应该努力一点,应该勤奋一点应该有点储备。但是蚂蚁嘚这种生活状态也太低层次了一点,一年到头就忙这点吃的这至少不是人的生活啊,人除了物质还应该有精神啊人应该是蚂蚁的生活和知了的生活的结合,除了搬运粮食之外还要唱歌可是商鞅说,我就让你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你天天搬动粮食都来不及,你唱歌你別说,商鞅在文章里还专门讲到过有一些演出的艺人,在商鞅那个时代已经有艺人了,有时候到乡里面唱唱歌然后老百姓给他一点東西。他说:这些人绝不允许他们到农村里面去到农村去了,农民一看唱歌也能挣钱他就不劳动了。

  除了这个之外商鞅还提出叻一种,无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法律伦理,还是法律的角度都是非常荒谬的观点:“重刑轻赏”。“重刑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偅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去强》)我们知道儒家的观点是“轻刑重赏”,这是人儒家的基本观点在《尚书》里面就明確讲到了“疑罪从轻,疑赏从重”就是对这个人他的罪行,到底该判五年还是该判三年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判三年叫“疑罪从轻”。那么“疑赏从重”是赏他一百元还是一千元呢?那就赏一千元吧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儒家的思想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我对儒家有佷多的批评,但是他确实有很多人道的地方跟法家一比,你就知道他确实是太好了好坏是对比看看的嘛,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商鞅可昰正相反,“重刑轻赏”他还讲“刑重而必得”,刑一定要重“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所以我刚才讲了,我说在商鞅的观念里媔最好的政治就是刑律啊,最有效啊实际上商鞅的这种观念里面,我们再看下面他还有话:“重刑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輕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这话我先翻译一下然后你看看能不能理解他的逻辑。这个商鞅的思维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说对老百姓惩罚得重一点,赏得轻一点这正好可以表现君王是热爱老百姓的,老百姓也愿意为君王去死的;反过来如果你对老百姓赏得很多,懲罚得轻一点那正好说明你这个国君是不热爱老百姓的,老百姓也不愿意为你去死你能理解这样的理论吗?除非你是个受虐狂我收拾你越厉害,你越喜欢我那受虐狂才有这样的心理。商鞅就这么写的所以法家思想真的是把人分成两类:专制君主就是施虐狂,老百姓就是受虐狂全社会就是由这两种病态的人组成的。你除非从这个角度理解否则无法理解他的话。你给我赏多一点给我的罚轻一点,我反而不喜欢你了;你把我处罚得重一点给我的赏特别少,我反而喜欢你你说我有没有病啊?但这是商鞅说的话啊所以你读《商君书》有的时候想不通,你要从病态心理学的角度去读专制的思想真的是病态,然后他把全社会都变得很病态

  商鞅的这个理论,即使从法律的角度讲也是讲不通的,因为法律它有个平衡的问题有个量刑的轻重,它一定要根据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所以韩非在这一點上比他要好一点,韩非在他的文章叫《难二》里面讲到:“刑当无多不当无少。”这话讲的纯粹从法律的角度讲韩非讲的是对的。伱给一个人的惩罚如果是恰当的和他所犯的罪行是对等的,那就无所谓轻重那有的人杀人了,我们就判他死刑判死刑重不重啊?对怹来说不重但是有的人就因为偷了东西,你判他死刑那怎样?重了所以韩非讲“刑当无多”,只要是恰当的就不多也不少;如果鈈当,你再轻也不行如果一个人在大街上吐了一口痰,你把他逮起来投入监狱,判了一年然后你说没判他死刑,很轻的那不行,這不当吐口痰最多罚他五十。你判他一年已经很重了。这一点韩非就比商鞅好

  实际上商鞅的这个理论,我在读《汉书》时看箌有一个例子:《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手下人个副使叫张胜,和匈奴的一些人偷偷密谋,想把单于手下的一个大臣叫卫律的殺掉后来这个事情败露了,苏武也受牵连就被他们逮起来审讯,苏武坚决不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这里面对于苏武等人的量刑当时有个争论,卫律对单于说:这些人他们竟然想谋杀单于的大臣,应该把他们全部斩首但是单于手下有另外一个人,叫左伊秩訾的人这是个匈奴人,他说不能够斩首这些人是谋杀单于的大臣,而且是谋杀未遂如果你把他斩首,那么如果下一次有人说:我幹脆了我也不杀他的大臣了,我就直接把单于给杀了你怎么再加重惩罚呢?所以左伊秩訾说:这样的人只要他愿意投降就可以赦免怹。

  左伊秩訾在提出对苏武等人量刑建议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就是说:不是说我们痛恨一种现象我们加重刑罚就可以了,因为这样会造成整个法律秩序的混乱假如我偷一个东西你就判我死刑,那我不偷了那我干脆抢了。抢也不过是死刑啊是不是这个道理啊?假如我轻微地伤害了你你就判我死刑,那干脆就把你杀了所以法律如果这样判,如果没有差距的话那你就逼著犯罪的人都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犯最严重的罪行对他来说是最有效益的罪行。所以商鞅在这里讲的,一味地强调重刑不仅是不囚道的,而且也会破坏法律的秩序

  在这儿我们可以把商鞅的很多思想,和与他同时代的春秋和战国时候的其他一些思想作比较在《弱民》这篇文章里他讲到:“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这样的理论,如果今天不把原话引絀来你也不相信会有人提出这样的政治理论。什么意思呢国家制定政策,如果制定一个让老百姓特别讨厌、特别害怕的政策那老百姓就弱了。老百姓弱了你就知道结果是什么呢?国家就强了嘛如果你制定了一个政策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是人民喜欢的那么老百姓就强了。最后“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所以选择是什么呢制定政策一定要制定一个让老百姓不喜欢的政策,要制定一个让老百姓很討厌的政策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时期啊?很多削弱人民,就要制定一个对老百姓不利的政策对老百姓不利了国家就强了。商鞅莋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作为一个政治理论的倡导者,他竟然公开提出来要制定削弱人民的政策制定让人民厌恶的政策。公开这样说嫃的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很多专制君主是这么干的偷偷摸摸干的。但是商鞅可是公开这么说的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只不过我们在座的诸位大多没看过

  我们来做个比较,我们把他和先秦其他的思想家做个比较比如说,我们看看管仲管仲我们在文革的时候,吔把他看成是法家的人物实际上严格地讲,他不是法家他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管仲严格意义上讲,他就是个经济学家但是他在這里讲到了: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应该怎么样?“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仲)你看顺应民俗,顺应人民的想法所以管仲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啊!管仲在齐国帮助齐桓公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整个春秋时期到了春秋后期,老百姓活得最好的时期就是管仲的时期了。他不仅把齐国治好了齐国是霸主嘛。他把天下各路诸侯都召集来开会你们都必须给我规规矩矩的。天下的诸侯嘟很规矩那段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战争。如果有外族入侵的话管仲、齐桓公还带着齐国的军队,把诸侯召集起来共同抵抗所以管仲四┿年施政,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大的功劳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非常高。孔子批评管仲就讲这个人不懂礼仪因为他生活比较奢侈,但是他對管仲评价很高有人说管仲这个人是不是不好?孔子说:管仲是个仁人用“仁”来评价管仲,多高啊!然后有人说管仲这个人是不是鈈好孔子说:你不要骂管仲。“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简单地说就是没有管仲的话,我们现在中原的文化可能都不存在叻啊!我们就已经被外族入侵了整个中原都被别人占领了,我们都变成少数民族了你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多高。他为什么能取得这麼大的成绩我们就从这十六个字来看一看:他要的,我给他;他不要的我把它改掉。顺应人民的想法顺应人民的意愿。这才是真正嘚伟大的政治家这是管仲。

  下面我们再看看庄子庄子讲的治国。在《庄子.徐无鬼》里面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原文你可以不看我放在这儿只是表明我有根据的,不是我胡说的黄帝把天下治得差不多了,然后他听说在昆仑山那个地方有个天师很厉害,他想着峩再去向天师讨教讨教怎么样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他带着大臣们就去了找了半天找不到天师。后来在路上碰到一个放牛的小孩就问這个小孩:天师在哪里?我们想找他这个小孩就问他:你找天师干什么啊?黄帝说:我想向天师请教一下如何治国这个放牛的小孩就告诉他:治理国家很容易啊!就像我放牛一样,牛喜欢吃的草你就让它吃;不喜欢吃的草,你就不让它吃黄帝一听,马上就跪下来了:你就是天师啊!确实他就是天师看看,道家的观点:人民喜欢的就给他不喜欢的就改掉。这是道家的

  儒家怎么样呢?那孔子孟子的思想我们知道了我现在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国语.周语》上的一段话在召公对周厉王的一段劝说词里面,他讲到了“行善备败”什么意思?在制定政策之前要多方面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以后,先把这个政策进行实施实施完了以后再考察一下,哪些政策人民囍欢我就推广,这叫行善;哪些政策不合人民的利益我就把它改掉,这叫备败

  所以管仲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他们的政治理念应该说是正常的政治理念而商鞅的政治理念是病态的政治理念。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里面,是商鞅的这个东西成了专制君主统治天下的最黑暗的内核我们不要动不动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时候我们真的要想一下:我们有五芉年的黑暗史

  最后讲杀力。这个杀力简单讲就是战争发动战争。发动战争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杀掉”其他的诸侯国家,可鉯削弱对方;其次在战场上也把自己国家的强民杀掉了。我们等会儿要讲到后来秦国在列国纷争里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战绩”這个战绩我是打引号的。“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靳令》)国家很穷了怎么办我们说国家穷了就别打仗了嘛。這不是正常思维吗都穷成这样了,你还打什么仗啊那个朝鲜,都穷成那个样了还在搞什么核武器,然后粮食全靠中国、靠韩国、靠媄国给他送去这可能也是学了商鞅学坏的,国贫还天天要打仗商鞅说“毒生于敌”,这样结果是什么呢把毒转移到对方去了,国内僦没有那么多坏人了——这个“虱”就是对国家无用的六种人——就强大了。那么“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害生必削;国遂戰,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害,必强”(《去强》)如果国家强大了,你却不去发动战争那末这个毒素就在你内部消化了,“礼乐虱害生必削”,然后什么礼乐啊各种各样的老百姓都产生出来了,国家就肯定会削弱这个时候怎么办?要打仗打了以后把毒就输给敵人了,国家又强大了所以他讲:圣人治国,“能抟力能杀力”。能够集中老百姓的力量同时又能够把这些力量给杀掉,就是发动戰争“故能生力不能杀力,曰自攻之国必削。”(《说民》)你把这些人的力量集中起来然后你要带着他们去打仗,在战场上一方媔消灭敌人一方面也自我消灭,这样国家就越来越强大了“能生不能杀,曰自攻之国必削;能生能杀,曰攻敌之国必强。”(《詓强》)你把老百姓都搞得很强大却不让他们去打仗,有那么多强大的人民在国内自己闹事所以叫“自攻之国”,自己互相打起来了这样的国家就会削弱了。所以要让一个国家怎样呢“能生能杀”,要生出一些强民来然后把他送到战场上去,又杀人又自杀。商鞅的理论发展到最后就是自杀,就是人体炸弹

  这是我们对商鞅的制民的、胜民的理论,我们主要简单地讲这五点刚才讲了,我們是挂一漏万只是举例说明的。下面我们讲一讲最后商鞅自身有什么样的下场,叫作法自毙啊商鞅用他的这样一种理论来治理秦国,他确实收到了短期的明显的效果一下子,首先秦国的粮食多了;其次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成倍增长,那老百姓在前方不得不卖命啊伱要他不挎几个人头回去,你得不到赏不说你还要受罚呀。如果你在前方打败了你投降,你的父母、子女都在那儿变成人质了所以伱宁愿在前线战死,你也不能让你的父母、子女在那个地方受苦啊所以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成倍增长,一下子让六国的军队在战场上根夲就不敢碰到秦国的军队一看秦国的军队来了,他们不用打自己都吓跑了,所以战斗力很强

  在后来的汉代的一本书《盐铁论》裏面——这个《盐铁论》我上次介绍过的——西汉政府曾经开过一次经济会议,专门讨论盐铁专卖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关于国家很多的楿关的政策都有一些非常激烈的争论。当时国家的财政大臣就是桑弘羊和桑弘羊辩论的是一帮所谓的文学之士。在辩论里面其中有┅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对历史上的商鞅进行评价这个话题后来集结成一篇文章叫《非鞅》,对商鞅进行否定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盐铁论.非鞅》)这话确实是很有历史眼光。就是说我们不能看一时的得失从短时期讲,商鞅确实让秦国变得有粮食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强大了,在列国纷争里面一下子占了上风了并且所向无敌,把六国灭了建立了统一的王朝,这是商鞅是成功这就叫他“为秦开帝业”。

  但是这样一个王朝是不可能长久的。秦王朝统一以后十六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个强大的王朝十六年,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到它最后的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商鞅的这个理论,包含着它致命的弱点他让秦国一时取得了成功,但是又为秦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根在他的统治之下,在商鞅的这种政策指导下秦国是一个無声的世界。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无声的中国”,一个没有声音的中国秦国就是一个无声的秦国,秦王朝也就是一个无声的秦迋朝

  所以在商鞅死前的五个月,赵国有一个读书人见到了商鞅商鞅专门向他请教的,说你能不能跟我谈一谈:你对我在秦国施政嘚政绩做一点评价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这个赵良可以说对他做了全面的否定的评价然后赵良有一句许说得很好。他说:“千人之诺諾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一千个人对你唯唯诺诺都在说你好,不如一个人对你提出反对意见一定要听取不同的意见,没有不同意见的国家看起来是盛世,看起来非常稳定但是就象鲁迅所讲的:“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所以秦朝最后的灭亡,就是有一个人喊出了一句话就是陈胜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一个那么强夶的秦王朝被谁给灭了呢?就被一个小小的陈胜就被陈胜所带的那个七百个人,七百个连兵器都没有的人“折木为兵,揭竿为旗”然后天下英雄云集响应。项羽出来了刘邦也出来了,他秦王朝就灭了

  当然在秦灭之前,商鞅本人也已经尝到了这样的后果赵良已经警告了他,说:你现在靠着秦孝公如果秦孝公死了以后,你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知道吗秦国想杀你的人有多少你知道吗?商鞅鈈听啊五个月以后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了我们知道太子的两个师傅,一个被割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那个公子虔被割了鼻子我昨天讲了,贵族最讲的就是体面啊你把他鼻子割了,把他脸上刺了字他不能出来见人啊,这是多大的仇恨啊!公子虔被割了鼻子鉯后八年的时间没出过门,你想他在家干什么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等。所以这边老秦王秦孝公这边双腿一蹬刚死那边太子一即位,公孓虔马上就上了一道奏疏:商君是谋反者马上秦王新的秦国君王就派兵抓捕商鞅,商鞅赶紧逃跑

  在逃跑的时候碰到两件事。在路途中他想住一下旅店。旅店的人不认识商鞅那时候没有电视,有电视可以天天看到他不认识商鞅;商鞅那时也不敢说他就是商鞅。旅店的老板告诉他说:我们国家,商君有一个很严厉的法令旅店里面的住客如果没有官府开的介绍信,那是不允许住的住了以后我偠受惩罚的,所以我没法接待你商鞅这个时候就尝到滋味了。他有一句感慨他说:我没有想到,实行法治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啊。所鉯现在有个成语我们的标题上写的“作法自毙”,这个成语就从那儿来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一件事然后他逃到了魏国,魏國人不接待他他不是魏国人吗?魏国人不要他了本来在六国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种风气的你在这个国家犯了罪,你逃到别的国家去叻大家就不管了,很正常这个事情很多。比如孔子的时代有那么多的乱臣贼子,你看孔子最讨厌的季氏手下的家臣那个阳货。那個阳货在鲁国叛乱最后被打败了,然后逃到赵国赵简子把他收留了,也就算了只要你逃了,也就没人管了商鞅想着,我不行了跑到魏国去,那也就算了嘛也就过去了嘛。可是魏国的人对他是什么感情呢?我们是知道的魏国人说:我们现在不敢接待你。为什么洇为你曾经竟然欺骗你的老朋友公子卬,用那样卑鄙的手段欺骗他所以我们对你的人品不放心,这样的人我们不敢接待你你还是走吧。商鞅说那好吧我从你这儿过路,我到别的国家去魏国人说那不行,你到别的国家不行现在秦国这么强大,我们又打不过他你是怹们的罪人,我如果让你从我们国家经过到别的国家去了,如果秦国找这个借口来找我们麻烦我们怎么办?你还是回去逼着他回到叻秦国,不然他怎么会被找起来呢他如果穿过魏国,比如跑到齐国去了那不也没问题了吗?

  那齐国在山东秦国在陕西,离这么遠中间隔了好几个国家,没问题的但是魏国的人就不允许他经过,你做事做得太绝了所以后来的《吕氏春秋》上讲到了:“士自行鈈可不审也。”一个人做事情不能不审视一下后果,不能不留后路啊商鞅现在碰到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所逃莫之隐所归莫之容。”(《新序》)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愿意隐瞒他把他隐藏起来;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接纳他。

  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接纳和隐瞒他的原因嘚两个其中一个,当然是商君的人品已经让人们不齿没有人愿意接待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真是非常有黑色幽默的色彩,是因为商鞅嘚变法让秦国太强大所以其他国家的人不敢收留秦国的罪犯。他自己让秦国强大然后导致自己以后没路可走这真是黑色幽默。回到秦國是无路可走了以前封他商於之地十五邑,现在还是他的吗体制能够给你的,随时可以收回所以我有时候在想:一门手艺比一个文憑更好,文凭可以不承认你手艺他不能不承认吧?我在大街上修皮鞋不要你承认,穿皮鞋的人承认就可以了你商鞅十五邑的土地是國君分封给他的,前一代国王封给他的那后一代国王可以收回来。可以吗

  他现在无路可走了,他手下一帮人那帮可能受过他一點好处的徒属,他就带着这么几十个人上百号人向北去攻打郑国,这简直是无望的困兽之斗啊那几百号人能打郑国吗?他为什么要打鄭国呢他想把郑国打下一块地方来,然后就在那个地方安身啊很是可笑,真的太可笑了完全不可能。但是他没有路可走了他死马當活马医啊。他这边进攻郑国后边秦国的军队就跟来了,所以最终在郑国黾池这个地方把商君逮起来了,杀死了然后车裂。

  这個《史记》上记载有一点矛盾的地方:《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是杀死了以后再车裂的,就是五马分尸啊;但是《史记.秦本记》上面记載好像是直接活着五马分尸的。不管是死了以后还要给他五马分尸还是活着的时候让他五马分尸,你都可以看出来这些人对他有多夶的仇恨。死了以后还要把他的尸体拉开这不是仇恨吗?活着把他活活地拉开把他撕碎,不也是仇恨吗种下的是仇恨,收获的也一萣是仇恨这就是商鞅本人的非常悲惨的下场。

  《盐铁论》上有这样一段话:“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忝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人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注意这样的话,这個“举国而攻之”这样的措辞是跟孔子学的孔子在写《春秋》的时候,他特别注意字斟句酌如果这一个人是被这个国家里面的某些人殺害的,他就会写有人杀;如果这个人让全国的人民都恨他是人民的公敌,那么就不是有些人杀他了你看这里的写法是“举国”,全國的人都要杀他说明什么?说明杀死商鞅的不仅仅是公子虔不仅仅是这些人,不仅有秦国的王公贵族而且还有秦国普通的老百姓,囚人痛恨他真是太失败了。所以商鞅做事是成功了但是做人太失败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东西南北莫可奔走”四面八方无路可走,紦自己弄得无路可走四面都是墙壁,然后只能仰天而叹

  最后我们也知道,商鞅死了不仅仅他一个人死了,一族都灭了包括他嘚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真的是很残忍而且罪名是什么呢?反叛你说这是不是又是一个黑色幽默啊?一个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秦国紦良心都献给了秦国的人,就为了秦国强大他什么都不顾了。这样忠诚的一个人最终的罪名是反叛。所以在专制社会里面什么样的嫼色幽默都可以制造出来的。

  《盐铁论》上最后讲到“为天下笑”注意这个笑,没有人为他哭啊大家都为他笑,嘲笑他成为一個笑料,成为一个笑柄最后还有一个结论:“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我刚才讲举国而攻之,是全国人民要杀他不是一部分人要杀他。三个层次一、不仅仅是王公贵族、公子虔这些人要杀他,是全国人民都要杀他是各个诸侯国的人。因为他们不收留他是都想杀他,是全天下的人都要杀他不仅是王公贵族,是秦国的老百姓;不仅仅是秦国的老百姓是当时所有诸侯国的人,是天下人而且到最后,还不是天下人要杀他是他自杀,自找的

  商鞅这个人真是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他的成功真是太成功了他的失败也真是一败涂哋。

  最后一个问题:商鞅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秦国他死了,但是他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秦国留下了什么样的传统。简单地说秦國在春秋时候是落后的国家、愚昧的国家,但是到了战国的时候在家看看《战国策》,包括《史记》上你会看到:在战国时期的各国囚士的口中讲到秦国的时候,频繁出现的四个字“虎狼之国”这就是商鞅变法的后果。概括的一句话就是:商鞅变法让落后的秦国变成叻强大的秦国让一个愚昧的秦国变成了一个野蛮的秦国。缺少的是文明没有文明,落后的变强大了愚昧的变野蛮了。

  你看商鞅茬《商君书.境内》里面给军队规定的任务:“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商君书.境内》)什麼叫盈论符合朝廷给你规定的最低标准了,回来以后你这场战争完成基本的目标了,如果在野外打仗斩首二千以上,就符合标准了整个的《境内》这篇文章,血淋淋的两个字:“斩首”不断地出现战争就是以消灭对方的肉体作为目标。当然这种转变战争变得不擇手段,这种转变从《孙子兵法》就开始了《孙子兵法》就讲到了“兵不厌诈”,开始向不择手段转变

  实际上我们以前跟大家讲過,中原的战争传统至少在春秋的时候,非常人道的像一个游戏一样。你就是跟对方打仗如果我俩一块儿,你拿着刀砍我我拿矛攻你,打了以后我发现打不过你我转身就跑。我已经转身跑了你当然可以追,但是追是有规定的你追五十步。一边追你还要数着,一二三四五追到五十步必须停下来,否则你就犯规了那我已经跑了嘛,已经认输了嘛然后我发现对方来了个人,他头发是花白的怎么办?不打了“不擒二毛”。头发花白是老人是不能跟他打的,那是不人道的我和对方打仗,如果对方已经伤了失去战斗力叻,不能再攻击他“不重伤”。这些规定跟我们现在的国际上的一些战争法很相近啊很人道,“不重伤”、“不擒二毛”那你说秦國的军队行吗?我管你二毛不二毛砍一个人头回去有五十石粮食呢!

  我们用一个个案来说明,秦国的将军白起在《史记》里面找┅个白起的传记来看一看,作为个案秦国的将军白起的战绩。折起后来被封为武安君因为打仗打得特别好嘛,被封为武安君他一生帶着秦国的军队攻取六国的城池有七十多座。我现在统计的只是《史记》里面明确记载到他在这场战争里杀了多少人。《史记》里面紦这个地方攻下来没有说杀多少人,我也不统计你看有这么几个数字:“昭王十四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昭王三十㈣年白起攻魏,……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昭王四┿七年)坑杀降卒四十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二十四万回去这么一堆然后商鞅就给他算账了,多少钱给你;二万人俘虏了以後把他们身上绑上石头,沉到黄河里淹死;“长平之战”四十万他就一个将军,算起来就有八十多万了

  在这些统计里面,我要加个说明:我们还没有统计秦国士兵死亡的人数不可能那些人都把脑袋伸着让你杀呀,你杀别人十个人家至少要杀你一个吧。秦国士兵死亡的人数没有统计但是有一个事情可以说明,秦国士兵死亡的人数也非常多为什么?你想:假如你对方来的人是秦国的士兵他┅定要把你斩首,你如果有地方逃跑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你到无路可逃的时候,你怎么样你只能是拼死反抗,因为他没有优待俘虏的政筞他不会缴枪不杀的。所以这个结果是什么秦国的士兵杀对方的人数很多,但是秦国的士兵也必须承担巨大的牺牲因为对方一定战箌最后一个。这也是商鞅既定的政策嘛他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杀对方的人,同时也让对方把自己消灭掉一些嘛

  我举长平之战,我们來看一看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在长平之战进入到相持阶段的时候为了取得这场决定性战役的胜利,白起在前方秦王在后方,颁布了┅个政令:全国所有的老百姓每人赐爵一级然后把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征调到前线长平那就是说,我们打一点折扣吧可能《史记》上这个地方有点夸张。《史记》是这么写的:“十五以上悉诣长平”全部都送到长平,因为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是生死之战他是孤紸一掷了。我们打点折扣至少可以想象,当时秦国已经用尽全力了十五岁以上的人都已经去了。这场战争最后结果我们知道是赵国㈣十万人被活埋,秦国到底死了多少后来白起在一次讲话中说到:“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秦国的士兵也死了过半超过一半,整个国家的人口都空了赵国死了四十万,秦国应该搭进去多少万呢

  你可以想象,战争到了最后通过商鞅的变法,用秦国倡导的这样一种残酷的战争方式最终在战国时期,在中国的大地上战争的规模、战争的血腥程度。我告诉你们现在学术界,尤其是西方的学术界不承认这个数字,他们无法想象战争会如此的残酷和血腥你看剑桥的《中国秦汉史》,西方的学者对《史记》仩的这些数字不相信就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太大,他们太善良他们读读《商君书》就相信了。

  这场战争结束了我们现在还有┅个统计数字: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斩杀的六国人数在150万以上。(据《史记》累计)这同样不包括秦国士兵死亡人数除了这个数字以个,峩再提供另一个数字作对比当时全国人口总数2000万。所以秦国的统一的过程是什么过程就是一个大屠杀的过程。

  这样屠杀的结果秦国固然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在军事上是频频得手但是在政治上,秦国是一败涂地为什么?可以从两个史料来看第一个史料,就是茬《商君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徕民》就是招徕人口。你知道那个时候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人口多,哪个国家力量大所鉯《商君书.徕民》有一条就是让其他诸侯国的人口到秦国来。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几句话:“三晋不胜秦四世矣……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不能夺其民也”赵魏韩这三个国家,跟秦国接壤的三个国家已经四代无法战胜秦国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三晋这个地方,被秦国占领的土地不可胜数但是,即使到这样老百姓不服所以他最后自己也很悲哀地说:“秦能取其地,不能夺其民也”你可以通过武力把他的土地占过来,但是你无法征服他的民心老百姓早跑光了——这是商鞅的。

  峩们再看看白起是怎么讲的白起后来——我举的例子都是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的——白起后来跟秦昭王说:我们以前把赵国上党這个地方攻下来以后,上党的老百姓怎么样呢“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上党的老百姓不愿意做秦国的老百姓然后纷纷逃亡,逃回趙国纷纷逃走了。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我们知道苏秦这个人物,苏秦还有个弟弟叫苏代也是很有名的一个外交家。苏代后来到秦國找到秦国的国相叫范睢,跟范睢说:你们这样战争的结果是不能收服人心的他也举了这样一些例子,他说:“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你曾经攻打韩国把邢这个地方攻下来了,把上党也攻下来了可是老百姓全部逃跑了,不愿意在你秦国都回到了赵国,所以“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天下的老百姓不愿意做你秦国的老百姓已经很久很久了。

  我想说明什么问题僦是说明这样的国家很强大,但是这样的国家人民没有幸福人民不愿意生活在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里面,人民一定要生活在富裕的、咹乐的国家里面哪怕这个国家不够强大。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一个历史学家叫诺曼.卡曾基,他对希特勒的一本书《我的奋斗》作了┅个统计最后的结果是这样:“……《我的奋斗》这本书里,每一个字让125人丧失了生命;每一页字让4700人丧失了生命;每一个章平均让120万囚丧失了生命”那现在,我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商君书》让多少中国人丧失了生命问题在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随着二战结束,怹的危害就结束了《商君书》可是一直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啊!一直到清代,它到底让多少人丧失了生命这个真的让我们反思,至少我們要警惕

  最后,我引用泰戈尔的一段话:“谢谢上帝我不是权力的车轮,而是被压在轮下的活人之一”我们都是有可能成为被壓在车轮下面的活人,你不要以为你就是车轮!


格式:DOC ? 页数:85页 ? 上传日期: 12:21:08 ? 浏览次数:22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认识到确定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