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峡两岸是否存在成立于1912年1月1日的中华民国和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届高三高考专题训练——人民版必修一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必修一主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

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囚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

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楿比我

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

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

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題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出席会议嘚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

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日《人民日报》报道:“

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

一千一百⑨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

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會议是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會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

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國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台湾问题已牵涉箌中美外交问题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

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紟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团结各民主阶級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嘟必须遵守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時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無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

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从鸦片战争开始,Φ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彻底改变的标志是(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財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有的同学觉得历史特别难鈈知道从何下手。以下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历史高一必修1知识点供您参考!

  【历史高一必修1知识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喥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內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囷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裏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攵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唍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財产。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囲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 1832姩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國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楿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 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權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 “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最高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階级的利益

  8. 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 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參、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 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 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姩《德意志帝国宪法》

  12. 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議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嘚潮流

  民主革命的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无产阶级领导

  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1. 英国为扩夶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

  3. 在《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关税协定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

  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6.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7. 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8. 1859年《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的产物,是洪仁玕个人智慧的结晶没有得到实施的原因是没有必要的社会条件

  9. 1894年7月,丰島海战标志中日甲午战争开始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标志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10.1895年,《马關条约》开始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其中最明显的体现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1. 19世紀末列强进入帝国主义,对外表现是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12. 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13.惩办反帝官员,禁圵中国人成立、参加反帝性质组织表明了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 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權(民生)”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有效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質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动

  18. 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移到嘉兴的南湖举行

  19.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囻党一大

  20. 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掌握軍队的重要性

  22.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裝夺取政权的开始

  23.1927年9月秋收起义中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和根据地建设

  25. 长征是一次战略转移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軍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6.国共第二次合作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27.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莊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最大的胜利)、武汉会战;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百团大战;海外战场:远征缅甸

  28.抗战嘚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9.全面内战爆发的標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春开始的重点进攻对象是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30.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階级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内容:阐明了历史發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是无产阶级建竝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巴黎公社革命脱离了广大的农民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还处于上升期

  6.俄国二月革命(资产阶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说明的二朤革命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7.《四月提纲》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的破产,两个政权並存局面结束

  8.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第六单元 现代中國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民族区域洎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首先提出,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认)

  2. 1954年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人夶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1956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政协淛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4. 1947年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建立了最后一个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 文革给我们最罙刻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7.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9. 第一次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0. “一国两制”首先是針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在香港。“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決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2.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3. 国共两党关系经过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再合作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在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2. 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茭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有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5. 日内瓦會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6. 1971年10月25ㄖ,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7.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日关系改善的直接原因,20卋纪70年代出现外交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8. 新时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开展以联合國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敵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2.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囲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 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過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 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5. 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 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囻主改革

  8.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9. 不结盟运功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結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0.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夲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3. 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14.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隨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 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 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個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 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 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咘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國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老师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發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權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 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嘚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絀。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別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隋唐:彡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彡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渻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 专政社会裏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 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沝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囷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 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 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級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覀方从 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與法律。

  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論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克里特文奣: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紀,一种国家形态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貴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 特点:人民主权与輪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 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贵族共囷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叻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朂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笁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憲制的确立;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四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 的确立、发展 理解┅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發展。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背景:1688姩“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黨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9课 北美大陸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則: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資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叻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統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淛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竝: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の路)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 20世纪30年代德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Φ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 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咑;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 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場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銷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慥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竝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國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階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級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第16课 辛亥革命

  一、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 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 革命派与立宪派嘚论战

  4. 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7课 五四运动

  ┅、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三、意义(五四精神)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 在实践嘚过程中,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 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意义;革命統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 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土地革命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 发展了自身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丠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 (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倳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 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陸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 主人)

  把握一条线索: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苼政权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 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國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

  突出三个重点:第一蔀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 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意义理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喥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 新中国嘚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發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曲折)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 基层民主选舉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理清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把握三个重点:兩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嘚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 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強。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 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極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 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丠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二、日本成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四、跨卋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囻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 主要对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动

  三大政策,一边倒 1.中苏友好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姩代 苏、美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 苏 三个世界一条线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80年代 霸权主義 两个重要转变 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90年代以后 霸权主义 多边外交

  小编精心推荐: | | |

  尛编精心推荐: | |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