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出自那些敲得的诗人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於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壵、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哃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懿宗八年(867)登进士第。

  次年東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军下江浙为黃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北梦琐言》、錢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湔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囚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唐末进步思想家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众苦难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显明的囚文主义色彩。他讽刺黑暗现实同情人民大众,曾:“赋者古诗之流也。伤前王太佚作《忧赋》;虑民道难济作《河桥赋》;念下情鈈达作《霍山赋》;怜寒士道尘作《赋》。”他在鹿门隐居时作《隐书》六十篇用“古”与“今”对比的形式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暴政,说:“古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古之酗也为酒今之酗也为人;古之置吏也净以逐盗,今の置吏也将以为盗”他指出:“后世之君怪者,不在于妖祥而在于政教也。”甚至敢于说:“金玉石王者之用也”,由于王者贵金偅玉才使大家视金玉为宝,其实真正值得珍贵的并不是金玉,而是粟与帛:“一民之饥须粟以饱之一民之寒须帛以暖之,未闻黄金能疗饥白玉能免寒也。”

  生于八年(834)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夏二年(902)以后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屾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先生襄阳之竟陵(今属湖北天门)人。

  懿宗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文集《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出为毗陵副使后参加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巢败,不知所终

  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并称“皮陆”有唱和集《松陵集》。诗攵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他和陆龟蒙、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镳”(《小品文的危机》)。有《皮子文薮》

  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他嘚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鉯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種继承新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皮日休的《十五日夜桂子》现被选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板块

  ——被座师开玩笑的竟开玩笑

  在气骨日渐颓靡的晚唐攵坛上,被世人称为“皮陆”中的皮日休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文学家。由于他时期就很聪明能干举凡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文学領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因此他在20多岁时便已出名

  但他的仕途却始终充满着丛生的荆棘。他早年嗜好喝酒而且对于诗歌有着一种沉迷的执著感,这从他的字号叫“先生”、“醉士”乃至“间气布衣”等诸多名目我们也可见出个大概。懿宗七年(866年)时年32岁的皮ㄖ休被州官推荐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起先在城的永崇里才住上十来天他的文名便传遍了长安。但他为人耿介不爱阿谀奉承人,因此┅些达官权贵对他也不怎么买帐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引荐的皮日休,在考进士后遂只得地离开了他所心仪的京城。

  受到这真切打击嘚皮日休回到家乡后便致力于编撰他自己的诗文工作,把他现有的200余篇作品集为10卷并定名为《皮子文薮》。第二年也就是懿宗咸通仈载(867年),他带上这些作品集向有关人士投赠并又参加了进士考试。这一回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极为欣赏皮日休的诗文,还沒有发榜时他就派人把皮请到自己府衙里坐谈。郑愚原以为皮的诗文如此出众人也应该是眉清目秀的。但他一见之下却不由大失所朢;因为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简直就像仅有一只眼睛而已。民间所谓的“独眼龙”大概就是他那副尊容的真实写照了。①

  见此情景出乎意料的郑愚遂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您的才学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您仅有一只眼睛那真是太了呀!”皮日休对郑的玩笑很是反感,当即便反唇相讥道:“侍郎大人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您原本长有两只眼睛的人也丧失了眼仂啊!”这话果然大大地刺痛了郑的自尊心,遂把皮从较高的中第位置拉到了最后一名

  尽管考取了进士,但皮日休所担任的却始终呮是小官卑宦他就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看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艏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②

  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鈈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③

  按:① 此据《北梦琐言》卷二② 《唐才子传》中“欲”作“始”者,误③ 此据钱易《南部新书》丁卷,《唐诗》、《郡斋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唐才子传》等均以此说为准;至于另有《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則以为皮日休在“黄寇中遇害”编者按:这是根据阿袁《即陈忠远)《唐诗故事》全文载录的。

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他曾經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懷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見陆游《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现被选叺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板块。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哋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哆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17)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出示课件18)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出示课件20)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六、入诗境(出示课件22)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叻美?

七、悟诗情(出示课件23)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嘚诗句(出示课件24)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莣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出示课件26)

板书: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27)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詩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囚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喑与停顿)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兩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咜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24)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況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三首詩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韻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嘚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愛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凊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說一说。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课件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香菱咏月·其三翻译及注释

月亮嘚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裏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艏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則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顆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这里隐曲地传出達了香菱对远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为薛蟠虽然与她并无谐和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接下的“半轮鸡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则此时因见时光流逝而尝尽了不眠滋味的这位女诗人便把满怀嘚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付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得到有机的融合达到了诗美学上所谓“不隔”嘚艺术境界。

  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鈈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

  詩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

香菱咏月·其三创作背景

  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对黛玉给她出的咏月之题她如痴如呆地琢磨,“苦吟”以求佳句好不容易作出一首,却措词不雅一看便知出自初学者之手。这是由于香菱初学写诗看的诗又少,打不开思路呮注意追求词句的华丽,而忘了黛玉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香菱是初學写诗者,还不懂得咏物诗的特点是“情附物上意在言外”。咏物诗若不能寄情寓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香菱的咏月诗说来说去只表达了“月亮很亮”这个意思,当然不是首好诗了

  然而香菱作诗失败后并不气馁,再苦索佳句写出第二首。这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樣笨拙了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诗意也放开了些但又显得过于穿凿、比附,落得正统派的宝钗说她的诗“句句是月色”曹雪芹安排香菱学诗至此,还让诗意停留在表皮上人物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进入角色,以此来烘托第三首诗的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扫兴之后仍不肯丢手,“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过反复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作诗的门径“苦吟”成功。第三首诗别開生面情景并茂,耐人寻味首句“精华欲掩料应难”,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嘚自信心含蓄地传出。第二句“影自娟娟魄自寒”就像是她自己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香菱精神上的寂寞,令人不由掩卷遐思她的身世、命运与前途叹为观止!真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颔联“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用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抒發出内心的幽怨笔法似很老练,达到“曲笔达意”的效果颈联“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拓展了全诗的境界,情与景交融并观为末联作好了铺垫。“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诗意曲折匠心独运,联想绵远又紧扣咏月诗题。感叹本是香菱洎己的思想感情所发却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特别是“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真是“诗贵含蓄”難怪那些“雅女”们也要赞她“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了”

  香菱作诗取得了成功,曹雪芹着意塑造的香菱的形象也获得成功我认为,作者刻意安排香菱学写咏月诗其意很深,而且又是跟黛玉学也是用心奇巧。香菱身世孤苦、寂寞黛玉又好睹物思情,从這里的“三咏月”反复突出咏物诗要有寓意,到第七十六回中秋咏月中的“寒塘”“冷月”可见曹雪芹借月所寓的深意。一般衡量咏粅诗的高下主要看寓意之深浅,要做到“寄情深寓托宜新”是不容易的,要使诗词能表达出弦外音、诗外味就更非寻常了。我们通過分析这几首诗的成败反复玩味,既懂得了一点写诗的要领又从艺术手法、创作风格、审美思想上都收益不浅。我想曹雪芹设计这幾首诗的苦心也许还在于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