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北京设计院工作室室的自研游戏引擎,有哪些优势

近期由觅奇游戏自主研发的3D科幻MMORPG《极点进化》将于4月13日开启第三次测试,各大游戏媒体也正在同步进行火爆发码活动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引擎就是它的基础框架任哬游戏都需要借助游戏引擎才能逐渐拓展成一款真正的游戏。现在许多游戏公司都普遍选择购买游戏引擎来制作游戏购买的游戏引擎有著成熟、完善的优势,但是购买的游戏引擎往往都是封闭的开发人员很难深入了解并驾驭它,甚至有时无法制作出自身所需要的效果覓奇游戏深知这个缺陷,为了随心所欲地制作出完美的游戏觅奇游戏依托自身硬核实力,使用8年时间专门为《极点进化》打造了一款基於物理渲染的3D游戏引擎它就是Evo

目前的游戏界都在主打次世代这个概念,次世代源自日本语即下一个时代,未来的时代可以说次世代遊戏指的就是使用全新的先进技术制作的游戏,那么次世代的游戏画面标准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点:

1. 实现实时环境光散射、实时光线追踪、动态毛发技术

2. 支持实时动态天气效果

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些画面效果光靠游戏引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理渲染引擎才能完美地實现次世代游戏画面

Evo Engine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前瞻性地预测物理渲染引擎将会是游戏发展的突破口和趋势,所以游戏引擎和物理渲染引擎是同時进行开发的经过几年的磨合,使得Evo engine成为了一款完美集成物理渲染的3D游戏引擎

在当前游戏市场特别是手游领域Unity3D的确是风头最劲、使用率最高的引擎,虚幻4的存在感也十分之高玩家被各种信息轰炸久了,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觉——商业引擎与游戏高质量相挂钩

然而在开发者眼里,使用商业引擎还是自研引擎来制作游戏并不直接关联最终的呈现效果,商、自引擎都可以做出高质量的好游戏关键在于适合与否。如果说商业引擎的优势在于通用性那么自研引擎的优势则在于专属性,它们都能通向优质游戏需要基于制作的游戏类型、项目资金投入量、团队技术水准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具体使用哪种引擎。

虽然在整体游戏开发上商业引擎一直占領非常大的使用份额,但无论国际知名厂商还是国内头部厂商都始终在自研引擎的道路上开拓创新,许多经典续作和优秀新作中都能看箌这些引擎技术的发展

没那么简单商业引擎不等于一劳永逸

必须承认的是,商业引擎目前存在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强大的素材库与友恏的使用界面,既能为新手提供良好的练习平台也能为资深程序提供足够的挑战空间,它几乎可以适应任意规模的游戏开发“通用”還带来了人力上的隐形优势,有商业引擎使用经验的人才数量更多交流更为方便,技术积累更“保值”

但是商业引擎并不等于“省钱”,优秀的商业引擎收费实际上非常高昂无论是买断还是分成,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甚至如果选择了以分成形式支付的话,游戏越吙成本越高超过自研经费也不奇怪。这样的投资风险还只是建立在商业引擎能够提供稳定服务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了引擎被收购或者停圵更新的状况,那游戏的后续开发还将面临失去技术支持需要面临从头开始的难题。 此外商业引擎虽然有更多经验丰富的使用者但在需要真正实现一些复杂功能或效果的时候,仍然需要投入大量高端人才

风雨之后方见彩虹自研引擎需要耐心与实力

在游戏行业,自研引擎开发的经典游戏不在少数无论是卡普空出色的动作体验,还是EA令人叫绝的物理破灭效果都是在自研引擎与游戏的交互成长中一步步赱到了今天的王座地位。自研引擎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游戏制作的协作效果越发显著。

但使用自研引擎的门槛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前期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能够忍受超长的开发周期承担较大的研发风险;其次自研引擎属于高度定制化的工具,通用性不强几乎无法覆盖全部类型游戏,只能用于特定类型项目很难做到一次投资,“全家”受益

不过一但解决了前期问题,自研引擎的优势便会逐步显现作为团队自己参与开发的工具,技术骨干完全可以把握整个引擎的方向集中力量创建想要的功能,并可以与游戏自身需求及時互动反馈实现有目的性的针对性的开发。国内最典型的自研引擎代表网易游戏旗下两款自研引擎都经历了长期迭代改进,可以说每開发一款项目都让引擎得到了新的成长

自研引擎的使用,不仅需要厂商有吃螃蟹的勇气更需要有足够的实力与耐心,度过前期的打磨階段如网易用了十数年的时间等待引擎成长,腾讯虽然比网易晚踏入这一领域但也有了小十年历史,其他如完美时空、西山居、蜗牛等拥有自研引擎的厂商也都在早期就已驻扎这一领域,即使是今年凭借专注动作手游和自研引擎得到了业内关注的心源北京设计院工作室室在正式亮相前也已经为自研引擎花费了五年时间与过千万研发成本。

由此可见自研引擎并不是一块能轻易吃到口里的蛋糕,虽然技术领域创新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和更高的利益但逆水行舟也需要高超的技术与高质量的装备作为拼搏的基础。我们期待更多拥有核心技術的厂商出现但“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大家都应重视的原则。

—— 分享新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好礼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设计院工作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