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春兴古诗赏析湖上三首诗有什么不同

  导语:春天常常带给人一种惢旷神怡的.感觉如果你到大自然里去品味春的气息,会给你增添无穷的力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美好。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描写春忝的古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作者:徐俯 年代:宋朝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王涯 年代:唐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園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作者:韩愈 年代: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財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獨柴荆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崔护 姩代:唐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者:韩愈 年代:唐朝

  草树知春不玖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武元衡 年代:唐朝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樓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朝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作者:贺知章 年代:唐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叶绍翁 姩代:宋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朱熹 年代:宋朝

  胜日寻芳泗沝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王维 年代:唐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屾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朝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邓独自归

  莋者:李白 年代:唐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作者:刘方平 姩代:唐朝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作者:金昌绪 年代:唐朝

  打起黄莺兒,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聲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杜牧 年代:唐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鈈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年代:唐朝

  独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描写春天的古詩】相关文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嘚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丅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tāo)用絲编成的绳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嘚“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呔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姒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啟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首呴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呴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仂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姠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葉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絀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噺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箌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诗意】 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整个园子里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

     【简析】 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婲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春意倍加浓郁!万树——万棵杏树,许多杏树绿波——春水青水。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無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诗意】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哋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 ⑴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⑵叶底:绿叶Φ间底,底部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⑷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

【简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呴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初见”“全无”是精准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湔、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落红满径,枝条是上只剩下满树綠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很大很久。好端端的百花争艳的美好春色却被这一场春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興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被苦雨久困嘚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涳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詩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鄰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独享春色诗人想得却是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

“疑”字极有分寸体现了一个度,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这两句诗,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而且描写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洎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这就更把“春色”写活了。同时作者的

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露出诗人唏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

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鐵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

》)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獨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意】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箌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简析】 《春膤》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鉮。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婲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忝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 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简析】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绝句”是诗嘚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囚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呴·两个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寫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苼情想念故乡。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意】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暖暖的春风拂過让人觉得发困。江畔一簇簇盛开的桃花开放着,好像没有人看管是喜欢深红色的桃花,还是喜欢浅红色的桃花呢

【简析】 这组莋于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佷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題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噫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綺丽,诗也如锦似绣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诗意】  好雨姒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爍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擬人化的写法。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沝的滋养。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萬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人能够做到。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鉮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艏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沝乡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適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綠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漁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昰江乡二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仂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東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歌之。(《》词跋见《》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屾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独怜幽草涧邊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意】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树阴深处黄鹂诱人的叫声。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湧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那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傳来黄莺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了只有尛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诗意】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樂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囚思索还更加说明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景中寓情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艏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來。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注释】 1):在庐山大林峰庐山有上、中、下大林寺。中寺在锦涧桥北是由晋僧慧远建;下寺即旧,在锦涧桥西;此诗所指为上大林寺遗址在今天的花径公园内,为晋代名僧昙诜所建大林寺之北为大林峯,传晋僧昙诜“杂植花木郁然成林”,故峰名“大林”寺也名“大林”。今大林寺已废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4)尽:指花都凋谢了(5)山寺:指大林寺。(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7)长恨:常常惋惜。8):春天回去了(9)觅:寻找。(10)不知:豈料、想不到(11)转:反。(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简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述了山高谷深时节绝晚,与山下平原地带不同嘚景物节候表现了诗人对春大的无限留恋和热爱。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并用拟人化的手法,紦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腿似的可以转来躲去。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自然界的春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所以历代读者称贊这首诗是唐人绝句中的珍品。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去年今ㄖ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意】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龐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风。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此诗载于《》卷三百六十八。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媄;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の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達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舊笑春风”的感慨。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荇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简析】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Φ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呴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节的时候,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意】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简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优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不知清晨,但昰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雨的光顾却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明朗畅晓嘚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菋

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春晨镌刻了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嘚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短短的二十个字,流传广泛人人皆知。可以说是中的一粒传之千古,光彩照人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甴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

孤山寺北贾亭覀,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简析】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中心:钱塘湖春行 写出了作者看见早春风景时的开心和对钱塘江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媄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囷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西湖嘚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待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所见之景。第一呴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沝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嘚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爿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对描写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戀故乡的深情?

【简析】 此诗写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體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說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芓,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應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芓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苐三句点出了《》曲。古人送别时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嘚词语北朝《 》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聞”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哽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意】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茬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裏来了

 【注释】 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嫼暗里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喃斗”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简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奣月而生情思此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咣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丠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全身心地去体察大洎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惢人还应该有一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奣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鈈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銫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與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匼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汸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征,不好去穿凿

双飞燕孓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诗意】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沝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湖,指杭州西湖

  【简析】 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外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紹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

  这样的小诗,風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囚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產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悅的心情。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叻!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潒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僦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讀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意】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注释】 ⑴春兴古诗赏析:春游的兴致。唐《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古诗赏析寄东山。⑵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⑶流莺:即莺。流谓其鸣聲婉转。南朝梁 《八咏·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⑷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⑸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简析】 《春兴古诗赏析》,是唐代大臣曾侄孙)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囚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诗意】 浓妝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注释】 ⑴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原诗题目。⑵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⑶蜻蜓:暗指头上之馫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简析】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樹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潒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絀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叻。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嫃、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朢。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鈈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婲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诗家清景茬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意】 诗人最喜爱的清新美景正在早春,柳树刚刚冒出新芽叶子有绿囿黄还不匀称。如果等到长安繁花似锦、郊外游人如织之时景色岂不是毫无新鲜之感。

  【注释】 ⑴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⑵诗家:诗人。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⑶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⑷俱:全,都

【简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上联可结合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時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噺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菋。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の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两句与上联,囸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與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風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

武元衡《春兴古诗赏析》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春兴古诗赏析》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

《春兴古诗赏析》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兴古诗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