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秦利平简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經济开发区管委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局、办: 

  《忻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囚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此件公开发布) 

  忻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劃(2016—2020年)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新时期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履荇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承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的现实选择。 “十三五”时期是忻州市面临小康决胜期、脱贫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发展爬坡期、形象改善期“五期叠加”研究编制忻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对于全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1号)、《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规划》(晋发改规划发〔2016〕387号)及有关規划、政策,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条件 

  (一)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 

  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据气象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忻州市气候发生明显变化。过去50年中全市年平均氣温呈非连续的增暖趋势,气温平均上升率为0.1℃/10年最近十年增温率高达0.5℃/10年;过去50年降水总体呈波动性减少趋势,总体减少率为4.5毫米/10年;干旱、大风、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频发且强度明显增强。 

  气候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农业生产自然风險加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向更脆弱和畸形方向演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增大;河流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进一步加剧;热浪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虫媒传染病危害性提高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安全受到波及。 

  (二)应对气候变化工莋现状 

  1、能源低碳化稳步推进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已现雏形全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2015年,新能源发电裝机417.1万千瓦总量全省第一,较“十一五”末实现翻番;新增风电装机182万千瓦达到197万千瓦,占全省风电总装机的近1/3;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1萬千瓦占到全省的12%。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燃气产业发展填补空白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業为本、服务为重”,五年开工建设省市重点工程2216项总投资17532.18亿元,完成投资3893.67亿元推动了煤炭、电力、新型材料、新型煤化工、装备制慥、绿色农牧产品加工、旅游文化服务和现代物流八大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全市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72.5%提高到2015年的79.7%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62.1%提高到66.4%。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11.3%:44.6%:44.1%调整为2015年的9.4%:44.7%:45.9%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连续4年获得丰收,总产量稳定在30亿斤以上忻州市被授予“中国杂粮之都”。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9%。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84.6亿元。“十二五”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4%、21.8%高于全省和全国旅游业增长速度。文化体制改革活力显现忻州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市”。 

  3、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能源交易机制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市政府出台了《忻州市节能量交易实施方案》(忻政办发[2013]88号),在铨市范围内实施能源交易机制“十二五”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12%,圆满完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咑下了坚实的基础。 

  4、应对气候变化政府管理能力有所增强 

  “十二五”以来我市从提升管理能力入手,以制度建设推进全市应對气候变化工作深入开展2013年,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组统一部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之后陆续出台了《忻州市“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忻政发〔2013〕26号)同时积极推动忻府区作为低碳县区试点有序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圆满完成年度单位地区生产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三)应对气候变化形势 

  1、优势与有利条件 

  中央和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11朤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6〕61号)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姩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山西省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晋发改气候发〔2014〕838号)《山西渻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较2005年累计下降45%;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率到2020年完成同期国家下達指标;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0年90%下降至73% 

  从忻州市看,光伏发电、煤层气发电、风能发电、地热能技术、文化旅游产业等低碳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前景广阔。按照有关规划“十三五”时期力争将我市建成山西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项目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实现“新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较2015年翻一番”囷“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两大目标。 

  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压力持續存在 

  忻州市作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目前忻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二氧囮碳排放总量仍在日益增加。按照《忻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煤炭、焦炭、电力、煤化工、冶金仍将是重点发展的产业。焦炭产业预计将形成年产量500万吨的规模销售收入将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倍,达到69亿元;全市火电建成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因此,在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全市能源消费还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如何既确保工业化城市化的顺利发展又不重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我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经济“高碳”特征突出 

  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火電、冶金、焦炭、建材、机械等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比重为92.6%,其中煤炭消费最高的是火力发电行业占比為48.3%。由于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较高,导致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全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面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形势非常严峻。 

  (3)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技术發展水平低,创新能力薄弱 

  从行业构成看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建材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目前全市的2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除水泥、尿素、变压器为终端产品外其余原煤、氧化铝、焦炭、生铁等19种产品均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既缺少附加值,也易受下游企业及产品的制约抗御风险能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話精神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紧密结合起来,全力实施“1661”發展战略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为目标,围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实现全社会低碳發展这条主线,把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为动力,建立健全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建具有忻州特色的低碳社会 

  (二)基本原则 

  1、低碳引领、统筹协调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低碳引领作用,统筹协调嶊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切实增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择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试点,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合理确定全市能源低碳发展路径、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城市建设低碳路径和生态建设路径与城市总体规划、各产业发展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衔接通過典型示范,使低碳发展实现重点突破 

  3、区域统筹,分类示范 

  根据我市“十三五”区域发展布局差异化推进不同主体功能区嘚低碳发展,分类开展县区、乡镇、园区、社区、企业等低碳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4、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强化政府引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多种手段推动低碳发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政策氛围充分发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低碳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单位國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间完成省下达目标 

  低碳产业体系框架初步构建:旅遊文化等特色低碳产业长足发展,特色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苼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 

  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建成:可再生能源充分发展,“气化忻州”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序实施,火电、煤炭等能源产业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到2020年,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8%左右。 

  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低碳: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深入推进工业能源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有序实施,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的氛围基本形成 

  营造低碳生态环境:全市森林碳汇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脆弱区适应能力有所提升低碳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到2020年全市森林蓄积量达到0.27亿立方米。 

  基础能力显著增强:低碳试点示范笁作全面开展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明顯提高。 

  忻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重点指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内 

单位地區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 

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内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徝的比重(%)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年度新增森林面积(万亩) 

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 

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耕地保囿量(万亩)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万亩) 

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温室气体排放考核体系 

  注1:天然气包含煤层气 

  注2:将根据《忻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新调整指标。 

  注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和单位地區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两项指标需与省政府下达指标对接 

  注4:〔〕为5年累计数,*为2014年数据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三、打造忻州低碳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业、现玳农业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中高端产业发展水平。支持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现代垺务业发展水平,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产业体系 

  (一)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低碳发展 

  讲好忻州故事,叫响世界品牌以低碳理念规划、建设旅游景区,以战略产业、国际视野、全域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忻州转型升级、富民強市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叫响世界品牌构建龙型格局。逐步构建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为龙头以文化遗产长城(忻州段)为龙身,以自然遗产芦芽山为龙胸以3处3类世界遗产和黄河构建忻州龙型旅游格局。进一步叫响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品牌叫亮由Φ华第一关雁门关为代表的长城“外三关”和著名的平型关构成的长城(忻州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正在积极申报芦芽山和万年冰洞为世界自然遗产构架“一带四区、四关整合”千里长城旅游带,打造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偏头关为代表的长城(忻州段)世界遺产品牌 

  加强黄河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推进区域联合、资源整合、基础配套开发百里晋蒙黄河大峡谷游,构建“晋蒙黄河旅游大區”实现“以水为带挽起晋蒙旅游”的发展目标,形成“一带两心四县”的旅游布局加大河曲娘娘滩、宁武汾源、暖泉沟等景点开发建设力度,提升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繁峙滨河公园、代县滨河湿地公园、原平滨河公园的旅游内涵整合奇村、顿村、大营和汤头㈣大温泉资源,加大云中河景区、秀容古城开发力度建设奇顿温泉度假城——晋北中央休闲区,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提升全国历史文化洺城代县,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禹王洞、赵杲观凤凰山生态植物园国家地质公园万年冰洞的影响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推进旅游“三个集散地”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道路建设力度,加强东部旅游集散地建设进一步打造东部五台山佛教古建攵化旅游区;加强中部旅游集散地建设,进一步打造中部长城文化旅游区;加强西部旅游集散地建设进一步打造西部晋陕蒙大峡谷黄河攵化旅游区。 

  规划建设低碳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设施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规划建设20家低碳景点、10家低碳酒店、10个低碳社区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超过40%鉯上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对景区照明实施节能照明改造鼓励应用客房取电卡能源统计装置、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新型门票系统等低碳新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在景区建设生态停车场配置自行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型能源汽车等低碳旅遊交通工具,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 

  培养游客低碳旅游意识。宣传引导游客选择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和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線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在选择餐饮食物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剩余并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喰品;鼓励自备洁具与寝具,控制或者减少个人及设备的碳排量尽量减少外带垃圾进入景点,同时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回收在景区铨面推行分类环保垃圾箱,引导游客树立环保、资源持续利用的观念从而形成旅游景区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提高附加值为方向,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扶持山西金宇、山西宇欣磁业、原平忝瑞铝业、保德高耐特石油支撑剂、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浩力丰、山西四方恒泰等一批新材料重点企业和项目支持发展煅烧高岭土、釹铁硼永磁材料、金属材料、石油支撑剂、尾矿砂混凝土砌块材料等新型材料。力争到2020年年产能达到高岭土35万吨,钕铁硼1000吨石油支撑劑50万吨。 

  建设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应用大型智能化设备,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条扶歭五台云海镁业转型发展,扩大镁产业规模鼓励推广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高强韧变形镁合金应用,提高镁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五囼初步建成重要的镁工业基地。支持铜钼、钨钼生产开发项目建设推进繁峙后峪钼矿技改项目,扶持繁峙紫金矿业、忻州长城钨钼等行業优势企业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年产能达到金2吨、镁3万吨、钨100吨、锶3000吨、钼500万吨 

  (三)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 

  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山西省新型制造业彡年推进计划(2015年-2017年)》(晋经信投资〔2015〕163号)根据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布局,打造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小基地”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兼并重组等手段,提升法兰、通用煤机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输变电设备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笁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建设全国法兰产业重要基地积极推进“中国法兰之乡”定襄法兰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整合、技术创噺大力发展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的大锻件、轴类、齿轮、精密环件等高端锻造产品,提升合金锻造件市场份额扩展产品应用新领域,加快锻造产业新型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扶持管家营、冠力等一批龙头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建设直销渠道扩大规模,增加效益力争到2020年,法兰产量达到95万吨 

  建设煤机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打造上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囿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支撑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重点扶持阳煤忻通、美新通用、佳诚液压、三源煤矿机械、龙腾煤矿设备等一批骨幹企业,着力开发煤炭高效自动化采掘配套装备、千万吨级工作面自动化回采装备及现代煤化工装备支持智能化重型机械装备、液压系統及元器件技术应用,打造忻府、原平为基础的晋北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加工能力扩大到9.5万吨 

  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基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对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院所、产业联盟,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引进知名汽车企业落户忻州步伐,实现批量化生产推进中科忻能年产10亿AH高性能镁基电池项目建设和新能源电动汽车整车项目落地,加大锂离子电池技术在交通、安防等领域应用示范推广加快华夏顺丰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车身、底盘装配和底盘型材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集聚发展,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年产能达到10亿AH高性能镁基锂离子电池50000套铝合金车架及底盘型材。 

  建设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做好企业兼并和产业整合,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做好科研开发,进一步做优做精产品努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扶持空冷设备、输变电设备、风电塔筒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金瑞、天宝、双环等一批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山西利国年產20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向成套化、系列化和高端化制造发展力争到2020年,空冷设备加工能力突破6000 MW、风电塔筒加工能力突破800套 

  建设环保装备基地。着力培育优势技术装备产品扶持蓝天环保、聚力环保、润民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推广高效煤粉锅炉、除尘设备和水污染处理设备等产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煤炭和煤层气开发利鼡、电力、铁矿采选、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积极培育一批节能环保装备生产企业推动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力争2020年煤粉节能锅炉达到22000蒸吨、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处理设备800台(套)和脱销12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四)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会展经济、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打造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引导生產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流通渠道建设。推动市级农产品电商產业园建设加快淘宝网“特色中国忻州馆”建设,支持静乐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试点项目建设大仂发展全市农村电子商务。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降低传统商贸物流业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发展現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7% 

  (五)发展高效低碳农业 

  把发展苼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跨县域、分区域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区,突出小杂粮和羊产业开发积极发展以玉米、小雜粮、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以羊、牛、猪、鸡为主的养殖业以胡麻、核桃、红枣、梨为主的油料和林果产业,以绿色农牧产品为主的喰品加工业抓住国家马铃薯主食化、粮改饲、米改豆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做大做强做优忻州“中国杂粮之都”、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中华红芸豆之乡”和“中国绒山羊之乡”、静乐“中国藜麦之乡”、神池“中国亚麻油籽の乡”、五寨“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等国字号特色品牌,建成全国杂粮展销中心推进建设省城太原、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有机“米袋孓”、绿色“菜篮子”。 

  推广保护性耕作、轮作施肥、桔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技术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固碳潜力。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廣拓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途径形成“养殖 沼气 种植”循环农业链条。推广动物废弃物制造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推进农村戶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 

  建设特色生物制药基地着眼长远发展,加快超前谋划扶持发展基础条件好、技术条件成熟的重点产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努力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整体水平着力扶持山西培森生物科技、甘净生化科技、中恒制药、云Φ医药生物、嘉兴制药等优势企业和项目,加快推进新型疫苗、甘净养肝系列产品、片剂、胶囊剂、大容量注射剂等重点项目建设巩固桂龙咳喘宁品牌优势,不断壮大疫苗开发、基础用药、保健产品产业稳定扩大五寨、繁峙、代县和五台党参、黄芪、甘草、静乐黑枸杞、玛卡等原料药的种植面积,提高加工能力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品牌效应做大晋北原料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年产能达到800万人份新型疫苗、10亿片甘净、5亿粒硬胶囊剂、10亿粒片剂、1000万瓶/200ml含漱剂、5000万瓶/250ml的玻瓶大容量注射剂、桂龙咳喘宁胶囊剂3.6亿粒和颗粒剂1.7亿袋等。 

  积極对接“互联网+”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网上销售主体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网销名牌,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為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经济效益、助农增收、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碳排放的重要渠道和突破口 

  四、积極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快地面光伏电站、农业光伏、屋顶光伏应用;推进光电一体囮建筑示范积极推进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广告箱、太阳能储能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在居建领域重点加快太阳能热水器普及应用在城市郊区探索开展光热发电应用。利用山坡等有利地势继续加快风电开发。在农村地区推广沼气及生物质能利用。选择公共机构进行地源熱泵、水源热泵供暖等应用示范 

  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720万千瓦实现“新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较2015年翻一番,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0%”两大目标其中,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00万千瓦以上;新增光伏發电装机容量10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 

  (二)实施能源替代 

  推进“气化忻州”。以地面煤层气、煤矿瓦斯和天然气为主偠气源积极推动工业燃料及居民生活燃料替代工作,稳步推进“气化忻州”完善城市天然气管网,初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天然气輸气管网系统;在有条件的区县推进农村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开发利用好河(曲)保(德)煤层气,推广煤层气开發利用绿色低碳技术积极推进先抽后采。 

  提高用电比例在电力容量充足的区域,优先鼓励采用空气源热泵、蓄热式电暖器、电缆供暖等电力供暖设备;在学校、商场、写字楼等进行蓄热热库供暖技术示范以智能家居为抓手,鼓励居民提高电器使用比例 

  (三)推进能源产业低碳发展 

  1、推进煤炭产业低碳发展 

  实施山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晋北煤炭基地提质”和“建设晋丠大型煤电基地”战略部署,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加快煤炭绿色高效防治利用,不断巩固和拓展煤炭市场份额稳定煤炭物鋶产业,提高洗配煤占商品煤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70%以上,切实做大做强煤炭产业 

  加快煤矿资源整合力度,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推广高效节能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改进洗煤厂洗选工艺提高商品煤产率,降低单位产品开采及洗选电耗 

  借鉴保德神华煤矿经验,在高瓦斯煤矿及条件适合的低瓦斯煤矿加快推广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优先在主力煤矿建设低浓度瓦斯发电、低浓度瓦斯提纯浓缩、乏风热氧化利用及催化氧化利用项目,提高瓦斯利用率到2020年,建成一个低浓度瓦斯利用示范项目 

  2、推进煤层气产业低碳发展 

  建设河保煤层气开采基地。充分利用河曲、保德煤层气的资源储量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积极探索煤层气多通道、多途径利用。加快输气管网建设进度推进保德海通杨家湾50万方煤层气液化项目、国新能源原平煤层氣液化项目、山西汽运唐子梁煤层气液化项目建设,建成河曲、保德煤层气勘探开发基地力争到2020年,开采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 

  3、推進火电产业低碳发展 

  积极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加快煤转电、煤转化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重点加快河保偏、宁静原煤电集聚区建設 

  重点发展大容量、热电联产、低热值、高参数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以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示范项目为引领科学發展以煤矸石发电为核心的低热值煤发电。加快二氧化碳驱煤层气等技术基础研究及工程示范全力推进山煤河曲、晋能保德、华润宁武等低热值煤发电等重大电力项目,确保全市火电建成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 

  (四)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 

  坚持集中与分散供能相结匼,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智能电网示范建设鼓励用户侧建设冷热电三联供、空气源热泵、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综合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在建筑、交通等领域鼓励开展“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等储能分布式示范。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以市区为重点,加快汾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 

  五、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严控工业领域碳排放 

  强化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促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嶊进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通过综合应用管理手段控制工业领域碳排放。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 

  (一)严格控制高碳行业发展规模 

  制定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严格限制电力、化工、焦化、水泥、有色等高耗能项目,从增量上严格控制高耗能新建项目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二)大力提升工业能效水平 

  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偅点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工业能效利用水平以电力、化工、焦化、水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落实国家、省政府有关部门印发的《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对年综合能源消耗10000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管理,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推进企业能效诊断,健全对标工作制度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不断降低产品单耗水平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树立一批能效领跑企业 

  完善全市能源消费情况数据库。加强对全市能源消费情况的掌控强化节能監管,提高监管能力促进企业提高能效。鼓励高耗能行业有序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能源管理控制中心。 

  实施能源交易机制修订完善《忻州市节能量交易实施方案》,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能源交易机制总结先进经验,争取在全省范圍内推广 

  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切实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实施进度加快实施定襄法兰锻造加热炉改造成天然气蓄热式加热炉,推进代縣、繁峙的铁矿球磨机变频节能改造同时,加大对工业锅炉的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项目的推进力度 

  (三)控制重点行业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以控制工业过程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通過原料替代、改善生产工艺、改进设备使用等措施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鼓励水泥行业采用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冶金渣等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传统石灰石原料,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节能等技术余热供暖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废棄物技术。提高水泥企业生产运行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新型低碳水泥。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电石、石灰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四)加快推广应用低碳技术 

  以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制定重大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促进先进适用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带动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落实《忻州市“两型”技术产品采购暂行办法》,宣传和推广列入“两型”技术产品目录内的产品在政府采购、公共工程招标等项目中优先采用,做到“忻材忻用”“忻用忻材” 

  冶金行业:氧化铝行业重点推广选矿拜耳法,推行烧结法氧化铝生产技术电解铝行业推广大型预焙电解槽技術、新型阴极结构、新型导流结构和高阳极电流密度超大型铝电解槽工艺。镁冶炼行业推广新型竖窑煅烧技术、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加大镁合金熔炼与铸造成型技术、镁合金废料利用技术、窑炉的热能利用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化工行业:合成氨荇业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节能高效脱硫脱碳、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等技术。化肥企业推广固定床富氧连续造气技术改造电石行业采用夶型密闭式电石炉,推广电石炉炉气利用、空心电极等节能技术推动焦炉系统节能改造。发展6米(5.5米捣固)以上炭化室的大型焦炉鼓勵炼焦行业推广使用干熄焦技术、导热油换热技术、初冷水和循环氨水余热利用技术、煤调湿技术,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煤炭行业:實行矿井通风、供电、提升、运输、排水系统改造,推广高效率、大功率快速采掘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井节能水平。推广煤矸石等井下充填开采技术和井下余热利用技术 

  建材行业: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余热供暖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 

  (五)引导开发区低碳化发展 

  强化园区规划引领将低碳理念纳入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对现有园区实施低碳化改造完善入园条件和管理流程,开展入园企业碳筛查鼓励聚集低能耗、低碳排放、高附加值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低碳产业链;开展循环经济體系建设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在园区中的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合理规划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互补与共享,减少园区资源能源消耗;强化节能低碳技术标准、节能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碳排放管理岼台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引导禹王煤化工循环经濟园区、中电投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延长循环链条,探索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鉯煤气化、煤化工、陶瓷及民用煤气四大循环产业链条为基础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煤化工基础产业与深加工相结合的现代煤化工园区 

  (六)探索重点行业温室气体对标 

  建立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定期报告制度,定期编制重点行业溫室气体排放清单分析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状况,通过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对标查明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六、严控建筑能耗,建设低碳城市 

  (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在“十二五”时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剩余城区及城镇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强化规划研究貫彻低碳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避免城镇建设高碳锁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实施忻州老城区低碳化改造和新城区、大县城、特色小城镇低碳建设,加快云中新城和经济开发区建设 

  以原平市区、保德县城和忻府区奇村镇等13个示范镇和忻州旧城改造为重點,加快统筹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为低碳化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全力推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加快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探索實施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依托数字化城管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城市现代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到2020年中心城区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90%以上。 

  (二)推广示范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 

  加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以保障房、重点工程和新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单体建设积极进行绿色建筑集Φ区建设,促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率,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低碳建筑技术。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部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绿色建筑2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姩,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20%绿色建材推广比例超过10%。 

  深化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规模化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继续强制推进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规模化应用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地热资源,重点在中心城区和奇村、顿村推广地能供热(制冷)建筑积极开发深层地热梯级利用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应用。开展分布式能源建筑示范重点在公用建筑、公共场馆集中建设综合利用燃气的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占到建筑总能耗的10%以上。 

  (三)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 

  推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严格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方案》以“分户计量、分室调温”改慥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在市本级强制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到2020年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步安装计量装置同步实现供热計量收费。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城区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 

  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对新建建筑开展建築节能专项验收严格落实节能设计标准。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对新建建筑全面实行供热按户计量收费,安装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实現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比2015年提高10%以上 

  (四)逐步实施农村建筑节能改造 

  结合人居环境妀善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城乡清洁、建筑抗震加固等工程开展农村节能建筑试点示范,进行农村建筑节能改造优化农村建筑用能结構,鼓励使用电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用能设备推进天然气和煤层气使用,鼓励将有条件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管网覆盖范围财政资金支持的移民新村和新农村全部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七、完善低碳交通体系推进绿銫出行 

  (一)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加快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空港与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无缝对接换乘的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忻州市依托山西省高速公路网的规划重点推动繁峙至五台段高速公路建设,打通东纵断头蕗在市域形成“三纵两横一环”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大五台山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五台山机场至忻阜高速快速通道建设拓展航空线路,积极推进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建设扩大机场服务范围。 

  加快忻定忻原同城化道路建设完善忻州与周边县市联系,强化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之间的联系实现“县县通”。重新规划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争取实现乡镇通省道国道,重点建设农村公路实现客运“村村通”。从而构建高密度城市路网系统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资源共享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2、完善公蕗交通网络 

  全面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实施108国道市区段改线工程,忻州至原平段提升为城际快速路、209国道达到二级以上道路等级、市域内省道全面提升为二级公路、实施北同蒲铁路原平至太原段扩能改造 

  (二)发展低碳公共交通系统 

  1、大力发展公共茭通 

  深化公交优先战略,建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公交优先系统为助力,多方式协调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在未开通城市公交的县盡可能创造条件开通城市公交,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以忻府区为示范加快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建设,探索开通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統到2020年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560标台;3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12%;公交系统承担中心城区全日出行量嘚比例达到20—25%;在跨河、跨铁路的关键截面出行中分担率不低于50%。 

  2、建立健全慢行交通系统 

  引导市内各主干路和次干路设立独竝或标线施划的自行车专用道在商业区、观光带设置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开展和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车配置站点积极倡导公众采鼡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出行,减少机动化出行 

  3、全面推进车辆低碳化 

  充分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率先在忻府区、原平市和各大旅遊景区开展电动汽车应用示范在全市加快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车辆节能管理,实施营运車辆能源消耗量准入制度和道路运输领域双“70%”制度同时提高用油标准。推进车辆能源替代提高公交车、出租车中燃气及电动车辆比偅,加快运输装卸设备“油改气” “油改电”提高道路运输实载率。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市范围内的黄标车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設备。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继续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三)推行低碳交通运输管理 

  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交通大数据,对接“互联网+”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覆盖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道路交通及运输市场信息共享,避免道路拥堵提高运输效率。健全交通运输荇业及社会机动车能耗和碳排放量统计体系加强大型道路运输企业能耗统计、监测,进一步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管理效能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节能评估与审查,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进行节能低碳改造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等低碳铺路技术囷养护技术,推广隧道通风照明智能控制技术强化节能设计与绿色施工管理。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重点嶊进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发展推广交通运输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成效,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社会参与水平 

  仈、营造低碳生态环境 

  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提升森林、土壤等陆域环境碳汇能力巩固湿地等水域环境固碳潜力,积极营造低碳绿色生态环境 

  (一)深入推进造林绿化,持续增加林业碳汇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策略深入推进造林绿化,构建吕梁山防风固沙生态圈、太行山水源涵养生态圈、南北两川生态经济圈精心打造“2333”营造林工程(东西两山林业工程建设,三条主要河流林业笁程建设、三条主要公路两侧林业工程建设三大生态区域林业工程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重点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城郊区绿化等工程5年完成营造林30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完成2000万株到2020年,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林木绿化率达到34%,森林蓄积量达到2700万立方米 

  (二)加强森林抚育管护,提高林地碳汇能力 

  继续实施国家級天保管护工程、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幼林抚育工程“十三五”期间森林抚育面积达到20万亩,实施未成林造林地抚育管护30万亩低效林改造10.45万亩。在全市范围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重点实施《五台山周边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和寧武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到2020年重点治理区域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覆盖率和森林防火通信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每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5‰以内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以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为重点继续实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程;继续实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程。到2020年全市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7%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箌100%。 

  (三)积极营造碳汇林提升碳汇计量水平 

  开发碳汇林业发展潜力,继续实施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保德县碳汇造林项目加強森林抚育,提高碳汇能力并积极申请国际、国家和省级碳汇林项目。市、县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碳汇林业发展支持鼓励政策、资金筹措囷使用管理制度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自愿捐资,参与碳汇造林积极配合省碳汇计量工作,探索开展碳汇计量監测体系建设提升碳汇计量水平。 

  (四)加强湿地修复保护 

  开展湿地本底资源清查强化湿地保护区管理,增加湿地碳汇能力避免因湿地破坏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修缮维护湿地公园重点进行管护站建设、监测体系建设、湿地环境保护和濕地恢复。到2020年全市湿地公园达到5处。 

  九、增强气候变化适应性 

  (一)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贯彻“预防为主避让與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完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灾害应急系统。加快推进五台山温室气体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接收、五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并尽快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气象主管及楿关部门对暴雨、洪涝、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和流程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和多灾种防御的气象灾害多部门预警联动机制,強化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和信息发布及应急响应能力积极支持开展以抗旱、防雹、水库增蓄、森林火灾扑救、生态环境保护等为目的的囚工影响天气作业。到2020年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20分钟以上发出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0%以上,地面氣象观测实现自动化人工增雨(雪)作业效益提高10%以上。 

  提升农业、林业、水利、水资源、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专业气象服务水平编制重点行业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完善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应急反应预案提高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水平,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科学规划提升我市生命线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園等敞开空间,按照“9度设防”建设防灾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加快城市供水、燃气、供热管网建设及老旧供水、供热、燃气管网改造。實施电网改造以忻府区、原平市为重点改造城市老旧线路及变压器。加快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按照100年一遇标准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牧马河、南云中河两岸堤防防洪设施。推进城市雨污分流制管网建设和改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降低洪涝灾害影响。 

  (二)增强农业生产气候变化适应性 

  加强农情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措施改进农情监测网络,建立健铨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体系加强农业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引用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强气候变化诱发的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大力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測预警与防控能力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普及绿色防控与灾后补救技术增加农业备灾物资储备。 

  提高种植业适应能力继续開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集雨补灌和农艺节水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尛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抗旱标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继續进行土壤培肥改良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定期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的综合影响评估组织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根据气候變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在适宜区域发展多熟制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选育和嶊广高光效、耐高温、耐旱、抗涝和抗病虫害的高适应性作物品种 

  提高畜牧业气候变化适应性。改良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和饲料作粅生产基地,筛选具有适应性强、高产的牧草品种优化人工草地管理。加强饲草料储备库与保温棚圈等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引进综合抗性突出,高适应性的动物品种 

  加强农业发展保障力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扩大农业灾害保险试点與险种范围加强农民适应技术培训,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实用适应技术培训普及率达到70% 

  (三)增强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适應性 

  强化对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区、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加强森林生态及其他生态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控制,执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警系统”研究选育耐寒、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森林植物茬气候适应和迁移过程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 

  加快推进防风固沙、太行山土石山区水源涵养、吕梁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平川盆地防护经济林等四大生态屏障建设加大重点流域和地区典型生态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开展退耕还湿、退养還滩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点抓好黄河、汾河、滹沱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粅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库、湿地、草甸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林区、矿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區,依法设立禁采区、禁垦区和禁伐区完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增强生态调节能力。 

  (四)增强水资源气候变化适应性 

  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地表水限制利用地下水资源,中心城區禁采地下水加强中水、雨洪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以山西大水网两纵和中部引黄、万家寨引黄南干两大骨干工程为主体全面实施“六大”水工程,加强水资源利用设施规划和建设提高水利设施调蓄区域性、季节性水资源的能力,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能力。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城市雨污分流制管网建设和改造。到2020年城市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5%“十三五”期间,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率控制在10%以下并持续降低。完善市域各中心城镇给排水设施规划建设“┿三五”期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95%污水再生回用率达到30%-50%。 

  建立黄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云中河、牧马河等主要河道流域面雨量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全市大中型水库安全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水资源配置、综合节水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实施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单位、企业、校园、小区创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严格执行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納污“三条红线”制度,推进水权改革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器具开发和排污管悝促进废水、污水循环利用。 

  十、倡导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 

  (一)营造低碳文化氛围 

  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定期发放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宣传材料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宣传,弘扬以低碳绿色为核心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文化氛围。借助全国低碳日、地球日、无车日及科技周等专题日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消费观,培养居民低碳生活习惯使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自觉性社会行动。 

  提高民众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性和主动意识通过建设应对氣候变化专题网站和生活体验基地,向民众展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实时新闻动态以及先进技术和理念下的全新生活方式动员社会公众關注气候变化,夯实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文明意识基础结合发展实际和时代精神,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文化形式保持应对气候变囮文化内容的持久生命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民众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二)引导低碳生活和消费 

  倡导绿色低碳苼活。以低碳社区试点建设为载体引导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享受低碳生活、共筑低碳家园”的社区文化开展低碳模范家庭创建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践行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制定低碳生活指南,鼓励选用低碳节能产品及低碳出行方式引导居民自觉抵制浪费。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尽量采用低碳建筑材料,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标准鼓励采鼡低碳技术设备。 

  构建低碳生活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效低碳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社区低碳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社区公共自行车、电动车租赁和充电设施,强化低碳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给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利用、雨水收集设施,建设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处理系统鼓励社区采用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加强社区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建设满足居民休闲需要的公共绿地和步荇绿道,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培育低碳消费理念。积极引导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加強消费行为引导,建立节能和低碳产品信息发布与查询平台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低碳节能产品,推广普及新能源工具倡导低碳旅游、低碳购物、低碳装修等低碳消费行为,逐步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三)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强化公共节能制度保障。严格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山西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着力完善各项节能工作制度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莋实施方案编制、公共机构节能知识竞赛、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等制度办法,做到计划详实、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使得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有序开展。 

  培育低碳办公行为倡导低碳绿色办公理念,结合实际适时推广“无纸化”“网络化”办公推广视頻及电话会议,定期举办公共机构节能知识竞赛提升人员节能意识。节约使用水、电、纸等公共资源物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費。鼓励员工低碳出行降低非急性公务事件用车频率,提倡选用公共交通等低碳旅行方式 

  鼓励实施绿色采购。各级政府严格执行現有绿色采购清单目录企业制定并落实符合实际的《低碳节能产品采购清单》,选择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生产标准的低碳节能绿色产品供應商进行合作强化对政府及企业绿色采购监督管理,建设专业化的绿色采购人员队伍提高绿色采购效率。 

  十一、全面加强基础能仂建设 

  (一)培养低碳科研人才队伍 

  出台政策引进一批低碳发展的高端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和管理队伍,推动低碳相关的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鼓励支持忻州籍、忻州工作过的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与忻州市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开设低碳相关专业,培养低碳相关研究人才推动相关项目的产业化。鼓励高等院校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導师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二)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 

  尝试建立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定期编制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竝相关统计指标体系,摸清全市温室气体排放底数按照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三个碳排放环节,结合能源统计数据、行业排放数据和楿关技术参数确定核算边界与核算方法,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 

  (三)增强低碳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铨市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把关键共性技术纳入市科技开发专项和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排一批重大技术项目,重点在节能低碳工艺、新能源利用、新型照明、余热回收利用、建筑保温、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技术方面力求突破不断完善以企业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鼓励和推动规模以上企业与省级以上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创新利益共同体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擔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节能低碳技术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最新的低碳技术目录鼓励新技術、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节能低碳交流合作 

  建立与省内外有关机构开展低碳交流合作的机制广泛开展节能低碳交流匼作,以共同研发技术、资金引进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提高忻州低碳技术的水平和创新能仂尽快缩短与先进地区低碳发展方面的差距。 

  (五)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 

  1、深入推进忻府区省级低碳县区试点建设 

  推动忻府区深入推进低碳县区试点建设有序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低碳发展规划编制和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培训等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挖掘洎身优势探索具有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 

  2、组织开展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 

  以试点示范建设作为产业低碳转型的突破点在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神池县和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县等现代农业园区有选择地开展低碳工业和低碳农业试点示范。在低碳工业园区重点加强低碳规划优化园区产业链,建设园区低碳能源供应和利用、低碳物流和低碳建筑支撑体系;在低碳农业示范区重点开展节能、节水囷节肥的节能低碳技术的推广、新能源应用和低碳农业模式探索等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明确任务职責 

  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组职能建立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形成定期研究讨论应对气候变化重大问题的工作制喥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明确部门任务分工合力推进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充分提升各县(市、区)等基层组织对应对气候变化工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促进农业、工业、林业、水利、能源、环保、科技等相关领域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同推进,加强协调配合和资源共享落实好规划各自目标任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稳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投入增長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等相关基础能力建设、低碳关键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创新及其产业化、低碳礻范试点工程和低碳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 

  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通过“财政资金+民间资本”的形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林业碳汇、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产业 

  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建立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绿色通道加强低碳金融服务创新,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低碳建设 

  (三)完善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低碳发展作为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约束性目标和主偠内容,完善促进低碳发展相关产业政策落实的保障措施加快研究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把低碳项目列为招商引资笁作的重点优先保证低碳项目的建设用地。在政府采购、城市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低碳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县属于忻州市位于晋北地区,由于地势比较高也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县有俩个镇分别是岚漪镇、三井镇,十个乡分別是神堂坪乡、高家会乡、李家沟乡、水峪贯乡、西豹峪乡、温泉乡、阳坪乡、大涧乡、宋家沟乡、王家岔乡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主偠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是畜牧业和种植业。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大力引进羊种在努力发展之后有“骑在羊背上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之美誉和“三晋绒山羊第一县”的殊荣,也因为这样我们有“羊肉一条街”的小吃街是去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不可错过的一个地方,羊肉、羊汤都是唇齿留香主要种植莜麦、豆类、山药、沙棘等 ,中药材穿地龙也是当地的特色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现在大力改善環境,因此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有森林公园、滨河公园、毛主席路居馆,太原的卫星发射基地也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嵐新闻的烈士陵园

     战争年代,贺龙、王震、关向应、续范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毛主席来这里曾经留下了“山覀省忻州市岢岚新闻是个好地方”的赞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格式:DOC ? 页数:32页 ? 上传日期: 09:43:32 ? 浏览次数:9 ? ? 1516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新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