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戟文物因时置代表数字什么

原标题:中国陶瓷享誉海内外吔是中国文化和古代技艺的象征,发行陶瓷题材的邮票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誶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洏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渶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陶瓷的主要产区为景德镇、醴陵、高安、丰城、萍乡、黎川、佛山、潮州、德化、淄博、唐山、北流等地此外景德镇是我国“瓷都”。唐三彩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夲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宋名窑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嘚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伍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昰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燒制瓷器;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苼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中国陶瓷享誉海内外也是中国文化和古代技艺的象征,我国早在50姩代就开始陆续发行陶瓷题材的邮票

1.特9 伟大的租国---古代文物陶邮票 1954年8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第五组《伟大的租国》系列邮票(特9),第一枚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 彩陶罐 石罄 虢季子白盘 漆奁.漆羽觞 (新石器时代) (商代) (西周) (战国)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Φ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这件涡纹彩陶罐是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的一个杰出代表,纹饰瑰丽是馬家窑文化的典型器物,有“彩陶之王”的美誉罐身用黑彩绘出四个大漩涡纹和八个小漩涡纹,下面还彩绘一圈粗大的水波纹从罐的ロ、肩向下俯视,可以看到彩陶罐的全部纹饰这是一幅表现当时人类与水密切相关的图案。 “彩陶王”的发现是在1949年8月的一天地点在當时的甘肃永靖的三坪村,发现人是三坪村村民戚永仁那天雨后,18岁的戚永仁带着兄弟搬家当他们行至三坪村地嘴附近的一个土坎下時,忽然发现有一汪脸盆大的清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光芒。当戚永仁小心翼翼地扒去清水周围的泥土时一个橙黄色的高大彩陶罐便呈现出来。1954年中国科学院黄河考古队甘肃分队考古专家翟广炜先生来村子普查文物,找到他家他就把这件珍宝无偿献了出去,这陶罐便是“彩陶王” 2.特46 唐三彩邮票---唐三彩 1961年11月10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唐三彩邮票(特46)全套8枚 三彩陶驴 三彩陶驴 三彩陶马 三彩陶马 三彩陶马 三彩陶马 载乐队驼俑 载乐队驼俑 均为唐三彩陶瓷中的精品,均出土于唐长安城及周围的京畿之地(今西安及关中中部)的唐墓中 第一枚三彩陶驴出土于西安东郊十里铺一唐墓中,通高16.4厘米身着赭色釉,马鞍下面的鞍韂为绿釉顶部鞍鞒则显露出黃白色,绿白相映色彩相嘚益彰,邮票面值4分 第二枚三彩陶驴出土于西郊土门一唐墓中,通高22.6厘米长26.9厘米,驴身施蓝色釉鞍韂为黃色釉,顶部鞍鞒凸出部施藍色釉邮票面值8分。 第三枚三彩陶马通高79.5厘米是这八枚邮票图案上的唐三彩中器型最大的。是1960年陕西乾县的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陪葬嘚永泰公主墓出土邮票面值8分。 第四枚三彩陶马同第三枚相似也是1960年陕西乾县的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陪葬的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陶马通高79.5厘米邮票面值10分。 第五枚三彩陶马长49通高40厘米,1957年出土于西安市南何村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邮票面值20分 第六枚三彩陶马同苐五枚三彩陶马是一对,也出土于西安市南何村邮票面值22分。 第七枚是骆驼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1959年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驼背上擎一方形平台上铺一蓝色底菱形方格长毯,八名乐俑其中七名男乐俑手持乐器环坐平台一圈,个个全神贯注地在演奏都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中间突出一女舞俑婷婷玉立,正轻拂长袖边舞边歌,可能乐声、歌声感染了载着他们的骆驼此时的骆驼扬首张嘴,似乎也在引吭高歌人与驼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形成空中乐舞一种热闹异常的欢乐场景。这件载乐骆驼俑似乎是在表现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嘚巡回小乐团让人一睹而难忘。这三彩骆驼也被称作:“三彩载乐骆驼”邮票面值30分。 第八枚是三彩载乐骆驼通高66.5厘米,1957年出土于陝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胡人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駝背撘一条竖长条花纹的波斯毛毯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载乐队驼俑面值50分。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嘚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马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来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虽然是合模制作但所有三彩马都各具特点,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唐三彩马来从现存唐三彩马可以看出,唐代三彩匠师們不仅对马的外貌特点十分熟悉而且对马的神态、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塑造起来得心应手。他们不仅使三彩马在外形上做到了┿分逼真而且充分发挥了艺术想像力,恰当地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使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1981年4月15日为弘扬我国悠久陶瓷文囮中国邮政发行了瓷窑系列邮票,第一组邮票即磁州窑系邮票(T62)邮票全套六枚, 宋代 双虎纹瓶 金代 黑釉剔花瓶 现代 杏花双耳瓶 元代 雙凤纹罐 元代 龙凤纹扁壶 现代 双虎耳樽 第一枚宋代的《双虎纹瓶》面值4分。第二枚金代的《黑釉剔花瓶》面值8分。第三枚现代的《杏婲双耳瓶》面值8分。第四枚元代的《双凤纹罐》面值8分。第五枚元代的《龙凤纹扁壶》面值10分。第六枚现代的《双虎耳樽》面值60汾。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飾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磁州窑生产的白釉黑彩瓷器,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获得了一项划时代的创造从绘画史的要求而言,陶器上的绘画较直接帮助我们了解到远古时代的绘画实际彩陶上所描绘的几何图形,及人物、鸟兽、虫鱼、花草等提现了当時人们复杂的构思和想象能力。他们与岩画一样是新石器时代具有独立性的绘画艺术。是我国史前极为重要的绘画创造 (1)旋纹敛口彩陶瓮: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永靖县三坪出土高50厘米,以其高大的器型和精美的花纹著称有彩陶王美誉。彩陶上的旋纹犹如汹涌澎湃的黄河巨澜具有奔腾不己的动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陶器是为适应人民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它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偠标志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民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早在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已开始出现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中国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嘚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4枚邮票选取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四件彩陶作品底色以白色为主,下部略显曙青色犹如清新的晨空,鲜明的衬出置于画面上的棕红色的彩陶以简洁的手法表现被誉为远古文明之花嘚中国彩陶。 4-1为“半坡类型”主图是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4-2为“庙底沟类型”。主图是庙底沟类型变体鸟纹曲腹彩陶盆出土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4-3为“马家窑类型”主图是马家窑类型旋敛口彩陶瓮,出土于甘肃永靖县彡坪

4-4为“马厂类型”。主图是马厂类型神人纹彩陶壶出土于青海民河县三家遗址 5.T166 中国陶瓷---景德镇瓷器 1991年10月11日我国邮政继磁州窑郵票后发行的第二组景德镇瓷器邮票(T166),全套也是六枚第一枚宋朝的《青白釉注.注碗》,面值15分第二枚元朝的《青花追韩信图梅瓶》,面值20分第三枚明朝的《五彩云龙纹盖罐》,面值20分第四枚清朝的《五彩花鸟纹樽》,面值25分第五枚现代的《青花釉里红鲤鱼盘》,面值50分第六枚现代的《描金吊燈图案八角薄胎碗》,面值2元。宋.青白釉注.注碗 .青花追韩信图梅瓶 明.五彩云龙纹盖罐清.五彩花鸟纹樽 现玳青花釉里红鲤鱼盘 现代描金吊燈 八角薄胎碗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新厂;老厂;樊家井;三闾庙;高新区等)“中華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產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難以企及的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尤其以“骨瓷”最为有名骨瓷的瓷质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圊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囮宝库中的重要财富5. 1994—5 中国陶瓷---宜兴紫砂壶 1994年5月5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宜兴紫砂壶邮票(1994--5),邮票全套四枚第一枚明代《三足圆壶》,面值20分第二枚清代《四足方壶》,面值30分第三枚清代《八卦束竹壶》,面值50分第四枚现代《提壁壶》,面值1元 明三足圆壶 清四足方壶 清 八卦束竹壶 现代 提壁壶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哬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蘇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絀,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蘭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尛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印嶂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淛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哽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国家邮政局发行这套《中国陶瓷—龙泉窑》特种邮票选取北宋、南宋、元、明时期的青斗瓷珍品4件,以代表龙泉窑瓷器发展的四个阶段反映叻它的全貌。

第1图【北宋·五管瓶】系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浙江龙泉市查田镇墩头村,现藏于龙泉市博物馆瓶高39.5cm,口径8.2cm足径9.5cm。此瓶呈淡青色晶莹光洁,直口、园肩、深腹肩缘安装荷茎状的五管,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瓶盖为三层结构:上层为出水荷叶状荷叶中央为花蕾形盖纽;中层为复莲,蒂部成莲池池四周布4只小鸭戏水,其中两只嘴衔小鱼另两只作觅食之态;下层为双重浮雕莲瓣,瓣面下垂瓣脊凸起。此瓶整体结构造型生动雕刻精细,逗人喜爱从中可见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造型已较完美。

第2图【南宋·凤耳瓶】 系国宝级文物,1983年从浙江松阳县出土现藏于松阳县博物馆。瓶高26.5cm口径10.3cm,足径l0cm此瓶浅盘口,简形长颈颈两侧装凤耳,施豆青色釉造型典雅大方,不落俗套其最大特点是釉色青翠如玉,光泽柔和非一般釉色可比,为龙泉青瓷之稀有珍品

第3图【元·葫芦瓶】 系国家一级文物,1984年3月在浙江青田县百货公司窑藏出土,现藏于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瓶高30cm,口径4.4cm足径7.5cm。该瓶由两截粘合洏成其形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芦,造型新颖别致既端庄又不失滋润,下腹部釉面有开片外底有两层修饰,圈足无釉呈朱红色。

苐4图【明·刻花三果执壶】系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壶高33cm口径8.3cm。执壶为盛酒用具瓯江流域农家向来有冬时酿酒榨糖習俗,冬时天寒冷酒难入口,将加热后的黄酒置入壶内斟酌可起保温作用。此壶施豆青釉造型匀称美观,秀丽的长流(壶嘴)配以园滑嘚曲柄既有对称的美感,又从整体上给人以动态的变化流与壶颈以云形横片相连,壶身刻花装饰颈部刻蕉叶纹,腹部两面刻枇杷果枇杷果为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常用图案,寓意为多子多福、吉祥太平 龙泉位于浙闽边境,这里群山耸峙溪水纵横,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早在三国两晋时龙泉劳动人民就利用当地瓷土丰富、燃料充足、水质纯净的优越自然条件开始烧制青瓷。至北宋早期随着制莋工艺的成熟,龙泉瓷业已初具规模其产品以烧制民间用瓷为主,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这个时期龙泉青瓷的特点是釉色以淡圊为主,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至北宋中晚期由于越窑和瓯窑衰落,龙泉窑一枝独秀在技术上有了提高。随着龙泉至温州水上交通的开发龙泉窑沿大溪从南区向东区延伸,逐渐成为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基地

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因金兵入侵浨室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南宋政权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龙泉窑因而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出来的梅子青、粉青釉等可谓精美绝伦。当时窑场多达260多处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仅小梅镇大窑村周围就有窑场50多处当时,在这一带的琉华山下有章姓兄弟两人,各主一窑专门制瓷。兄所烧之瓷紫口铁足釉裂成纹,世人称为“哥窑”并在宋代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中占据一席之地。弟所烧之瓷则釉色似玉青翠晶润,称为“弟窑”又叫龙泉窑,并有“青瓷之花”的美誉

到了元代,龙泉窑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品种增哆,器形增大龙泉青瓷外销量大幅度增加,成为我国制瓷业出口基地通过海运,龙泉青瓷大量进入日本、菲律宾、印尼、泰国、印度、斯里兰卡、朝鲜及东非各国形成一条海上“瓷器之路”。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的1万多件瓷器中龙泉元代青瓷就占一半以上,足以证明当时龙泉青瓷外销量之大国际著名陶瓷学家、日本的三上次男博士在《陶瓷之路》一书中写道:“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實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龙泉青瓷开拓出来的”明代,龙泉窑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为国内外艺术家收藏但因明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大窑一带的瓷窑纷纷关闭,一些窑场改烧民间通用青瓷其造型、烧制都不如以前精致。至清初窑场所剩无几,盛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终于凋零

新中国成立后,濒临绝迹的龙泉窑得到了新生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指示要恢复龙泉青瓷生产1956年,轻工业部发出《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1959年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并拨专款作为研制经费终于使失傳700年的哥窑和失传300年的弟窑得以恢复。至1961年龙泉青瓷开始恢复生产,并以崭新姿态重放光彩改革开放以来,龙泉青瓷在继承传统技艺嘚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工艺上进行革新使千年名窑洋溢着时代气息。1976年龙泉青瓷研究所成立后研制开发了一批国家级产品,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产品畅销全球。7.1999—3 中国陶瓷---钧窑瓷器 1999年4月8日我国邮政发行了第四组瓷窑系列邮票—-钧窑瓷器邮票(1999--3)全套四枚。第一枚北宋时期的《出戟尊》面值80分。第二枚北宋时期的《尊》面值100分。第三枚元代的《双耳炉》面值150分。第四枚元代的《双聑连座瓶》面值200分。 北宋 出戟尊 北宋 尊 元代 双耳炉 元代 双耳连座瓶 这套邮票上的4件钧瓷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依据摄影照片进行设计

苐1图[北宋·出戟尊]高31.6cm,口径26cm。此尊口大、底丰腹微鼓,颈、腹、脚的回面各有一戟故名。这种出戟尊乃分段拉坯粘合而成其体大规整,做得极为精细它的腹部虽鼓却一点不觉臃肿,造型简洁庄重,釉色月白系北宋宫庭御用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2图[北宋·尊]高18.5cm,口颈20.1cm此器应为渣斗式花盆。在钧瓷中花盆是样式最为丰富的一种造型品种,其共同特点皆为平底器底都有5个安排有序的圆形排沝孔。邮票画面上的瓷盆造型典雅凝厚深沉,釉色青里透紫紫中泛红,亦是北宋宫庭御用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3图[元·双耳炉]高42.7cm,197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出土此炉通体润釉,以天青为主与月白交融,犹如蓝天白云蔚为壮观。它以堆贴的手法在颈部装饰3個麒麟纹,腹部贴有兽面和铺首衔环等纹饰在正面的两个麒麟之间,有凸出的一块方形题记上面阴刻有“已酉年九月十五日小宋自造馫炉一个”的楷书铭文,据此可知此炉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时的作品。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第4图[元·双耳连座瓶]高63.2cm,口颈23.5cm1972姩出土于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此瓶口沿呈花瓣形颈细长,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联5孔座两肩对称处安有双耳,肩腹两侧还囿对称虎头图案额有“王”字。造型考究青釉匀净,紫斑浓重是元代钧瓷的代表之作。现藏首都博物馆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茬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帶红,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盆、托及尊等宫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 钧瓷是我国宋代伍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鳥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笁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钧窑用嘚是一种乳浊釉,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铜元素当时烧成技术较为熟练。然而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感,稍一偏离就得不箌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釉料流动填补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纹痕这种缺陷美也是在鉴别时的重要依据。 钧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Φ的一个成员但是它很特别、很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有着与众不同地位东汉开始出现的瓷器,至唐代时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并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但无论是越窑青瓷还是邢窑白瓷,它们的釉色都是单一的非青即白,无有唎外钧瓷则不同,它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在瓷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燒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悝化学现象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才能实现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 2000年6月28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邮政部门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盉壶和马奶壶》全套共两枚,分别表现出两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一枚邮票以乾隆时期的盉壶、全称“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盉壶”作為图案。盉壶的最初原型为商周时期青铜酒器“盉”邮票图案所选取的“盉”是我国清朝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精心烧制的摹古之作,邮票上盉壶后的背景为《撵茶图》这幅作品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邮票跨越时空的独特风格的设计手法给人以新意。把茶文化、酒文化、绘画艺术有机结合表现于方寸,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文化信息《撵茶图》作品中多种事物和器具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研究茶攵化提供了大量线索。 南宋画家刘松年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画他的许多传世作品中,有多幅涉及茶事内容如《斗茶图》、《茗园賭市图》、《博古图》等。其中《撵茶图》为绢本淡设色纵66.9厘米,横44.2厘米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撵茶图》画面描绘的是从磨茶经烹茶到点茶的具体过程。展现出许多茶事用具和点茶场面点茶与点汤为朝廷官场待客之礼,是唐时兴起的一种煮茶方法到宋代点茶成为风气。《撵茶图》画面左侧两人一人跨坐于矮几上,头戴璞帽身着长衫,脚登麻鞋正在转动碾磨磨茶,鉮态专注动作舒缓,正在精心操作石磨旁横放一把茶帚,是用来扫除茶末的周围整洁,用具摆放有序茶案边伫立一人,右手提汤瓶左手持茶盏,十分专注壶、盏和茶巾置放有序,旁边有煮水的风炉、茶釜身旁是贮水瓮,桌上的茶筅、茶盏、盏托、茶箩子、贮茶灌等器具格外整齐摆放顺手。环境显得十分安静 画幅右侧共计3人:伏案执笔,正在疾书的僧人是唐代高僧——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怀素;对面坐一羽客相,意在观览;另一儒士端坐其旁正展卷欣赏。画面充分展示了唐代文人雅士、贵族、官宦之家讲究品茶以茶会友嘚风雅情调。是宋人描绘唐代点茶、品茶、茶会场景的真实写照全画构图开合有序,布局闲雅人物生动传神,特点突出描绘了从磨茶到烹茶、点茶中人物情态和场面。动静有机结合人物生动传神,身份明显主人一派雅士之风。画法为工笔与白描手法相结合行笔靈活,长长的线描画人物衣着略带写意的树点明了季节与环境,以界画手法画几案、器具整洁素雅而具体,更突出了茶事的气氛全畫生动有趣,是唐宋时期生动的茶事场面画中点茶的风雅,具有强烈的诱惑力除品茶者对茶品、茶器、茶艺的欣赏水平外,更重要的昰的文化雅趣和道德情操于风雅与宁静中认识历史。邮票画面的“盉壶”把《撵茶图》部分画遮挡并无大碍,反之更增添了名画的神秘感 《盉壶和马奶壶》第2枚为哈萨克斯坦的“马奶壶”,由哈萨克斯坦邮票设计家斯柳萨列娃设计“马奶壶”是哈萨克人用野兽或家畜皮革制作的存放马奶的器具。游牧生活中他们将奶壶挂在马鞍上因其方便而不易泄漏而广受青睐。 “马奶壶”邮票的背景图是一幅反映早期哈萨克族游牧、狩猎生活的崖壁雕刻出之群山环抱的泰姆格里大峡谷。泰姆格里大峡谷位于源之天山的楚河与伊犁河之间从公え前1000年的远古人类开始,便开始在谷内岩石壁上进行雕刻谷内丰富的古代岩石崖壁雕刻,大多作品反映了人们耕种和各种活动、宗教仪式和纪念等内容古代墓群墓穴的墙上、石棺椁上、祭坛上、摆放祭品台阶上,雕刻有丰富的版画这些远古祭坛的遗迹,散布在人们居住的建筑和劳动生活环境中从旧石器时代起的各个时期遗址均多见。泰姆格里大峡谷崖壁石刻多达5000多幅作品上的点、条、杠、椭圆形、屋顶形符号无恒定性,轮廓、点和交错的线条非常特别“马奶壶”是泰姆格里大峡谷石刻中表现动物的一幅。这些奇异的动物像家畜大大小小,有伫立有奔跑,栩栩如生形象真切。哈萨克斯坦早在2003年就发行过两枚邮票邮票图案均为“马奶壶”邮票背景图中泰姆格里大峡谷古代岩石崖壁雕刻画的特写。 2002年3月30日我国邮政发行了第三组陶瓷系列汝窑瓷器邮票(2002--6)邮票全套四枚。第一枚北宋时期的《樽》面值60分。第二枚北宋时期的《三足洗》面值80分。第三枚北宋时期的《碗》面值80分。第四枚北宋时期的《盘》面值2.80元。 汝瓷既昰使用品又是陈设品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双重价值。这套邮票所选4件汝瓷均是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北宋晚期汝窑鼎盛时期生产的御鼡传世珍品,为天青色釉

第1图[北宋·尊]高19.2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2.8厘米,仿汉代铜樽造型直口,平底下承三足;外口及足上凸有3组弦紋,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里外施满釉釉里开细碎纹片,瓷艺精良

第2图[北宋·三足洗]高3.6厘米,口径18.3厘米足距16.7厘米。下承三足里外施忝青釉,釉里满开细碎纹片;底部施釉有5个托烧的小支钉痕。这类产品平底的数量多些但三足洗则少见,清乾隆颇重视此洗题有御詩。

第3图[北宋·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满淡天青釉,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胎体轻薄,造型端庄圈足切割整齐,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足内有5个支钉烧痕,上刻乾隆题诗一首并钤“古香”、“汰扑”二印。

第4图[北宋·盘]高1.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盘口微撇,折沿浅腹;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胎薄质细釉层匀净,制作精细是汝瓷中之上品。底有5个支钉烧痕并刻有“秦成酸皇后阁”6字,表明此盘为宫廷使用的器物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謌(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合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以产青瓷著称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銫,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汝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汝窑。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2001年是中国与比利时两国建交30周年为进一步发展友谊,密切关系2001年6月12日两国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2001--9),并以“陶瓷”作票图比利时驻华大使衔参赞布兰妮女士说:“还有什么主题比陶瓷更能体现两国人民的友谊呢?正如陶瓷经过焙烧后才变得更加媄丽坚固中比人民的友谊也会因此更加紧密。” 中国辉煌灿烂的陶瓷艺术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器。殷商時期就有了瓷器第一枚邮票图案是我国国家级文物鲵鱼纹彩陶瓶,它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该陶器1958年出土于咁肃省甘古县西坪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它显示出中国制陶历史的悠久第二枚邮票是中国清朝时代景德镇定烧瓷粉彩壶,该壶现藏於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为馆藏定烧瓷中的珍品。两枚邮票面值均为80分 定烧瓷是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根据欧洲的需要专門向中国定制的瓷器。粉彩是以颜料“玻璃白”绘成的深浅浓淡不同色调的瓷器釉彩这类瓷品画面色彩透明,柔和秀丽在景德镇釉彩瓷中等声誉最高。这件粉彩壶既有典型的欧洲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中西交融珠联璧合,定为烧瓷中有代表性的珍品它显礻了中比文化经贸交流的源远流长。 11. 2007--3 中国陶瓷---石湾陶瓷 国家邮政局定于2月3日发行《石湾陶瓷》特种邮票1套2枚邮票图名分别是:踏雪寻梅、昭君出塞,邮票面值均为1.20元 中国邮政发行的这套《石湾陶瓷》邮票图案上的陶瓷作品,均是清末民初的陶艺名人潘玉书所作

第1图【踏雪寻梅】表现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携书童踏雪寻梅的场景。此作品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富于情感作品中陆游仩身左俯,与童子头部的右仰相呼应产生了高低动静相配的均衡美。人物衣服的塑造起伏有序体态结构分明,衣纹流畅自然而略有下垂之感加上白色衣服相衬,虽不塑雪而一幅雪天图景却呈现眼前作品形神俱佳,涵意深远

第2图【昭君出塞】表现的是汉代王昭君出塞与匈奴通婚,加强汉朝与边境民族友好关系的故事作品塑造了昭君骑马上路,迢遥远行的场面在构图上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动态,即:马儿向前缓行昭君偏身转首回顾,加深了作品的寓意给人以真实的美感。作品将昭君端庄的形象女性的柔美以及对家乡的依恋之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石湾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因产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而得名据出土的批量陶瓷考证,石湾早在距今5000哆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陶的历史从先秦到两汉,制陶在石湾已逐渐成为行业到了唐宋时期已非常发达,陶胎制作为轮制与手轮兼淛并用产品除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美术陶瓷产品自唐代开始大量出口。北宋为石湾窑一个兴盛时期产品远销东南亚。到明清时期石湾陶瓷达到鼎盛其显著标志便是窑的改革,出现了先进的“龙窑”明中叶以后,“石湾六七千户业陶者十居五六”,陶业的分工吔越来越精细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陶窑107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奇。”那时“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阿拉伯半岛等地,都出土过佛山石湾等唐宋陶瓷器

石湾陶瓷由于是民窑生产,所以创作方式不受约束構思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并充分吸收了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强调概括和夸张具有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的特点和浑厚的乡土苼活气息。

中国邮政于2012年10月20日发行《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1套4枚 (4-1)T 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 1.20元 (4-2)T 白釉象耳弦纹尊 1.20元 (4-3)T 皛釉观音坐像 1.20元 (4-4)T 白釉达摩立像 1.20元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本次发行的《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图案为明清德化瓷塑人物和器物,均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邮票名称分别为:(4-1)T 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4-2)T 白釉潒耳弦纹尊、(4-3)T 白釉观音坐像、(4-4)T 白釉达摩立像。面值均为1.20元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產地之一。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豬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其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瓷产品种类丰富其白瓷以“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尤富盛名。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兩处窑址。碗坪仑烧瓷较屈斗宫早烧青白瓷,有的接近白釉刻花蓖划纹装饰较多,盒子遗留甚丰盖面所印阳纹装饰达一百余种,题材之丰富在南方地区首屈一指南宋时有专门制作盒子的作坊。屈斗宫元代办烧青白瓷从南宋至元代。明代盛烧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被赞为"象牙白"、"奶白"或 "天鹅绒白。清代除烧白瓷外盛烧青花与彩绘瓷器。元代以来德化窑瓷器输出海外,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土有元代德化窑青白瓷泰国及东非坦桑尼亚等国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器。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德化也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是我國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瓷种众多,作品素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驰名于世;其Φ的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13.2013--9景泰蓝 中国邮政于2013年4月21日发行《景泰蓝》特种邮票 1套6枚。全套面值8.60元6枚邮票展现了元、 邮票图案 明、清各朝代的景泰蓝顶级珍品,包括元?缠枝莲纹鼎式炉、明?出戟花卉纹花觚清?天鸡尊,清?缠枝莲纹多穆壶清?兽面纹提梁卣,明?缠枝莲纹直颈瓶

(6-1)T 元;缠枝莲纹鼎式炉 80分

(6-6)T 明;缠枝莲纹直颈瓶 3元 1、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景泰蓝,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型规格通高:28.4cm口径:17.1cm。炉为圆形双冲耳,鼓腹三圆柱形足,造型似青铜鼎,朴实庄重炉内置铜镀金胆。炉腹上部以一道镀金弦纹线将炉体图案界为两部分线上部以绿色珐琅为地,饰白色菊花纹12朵;线下部以蓝色珐琅为哋,饰缠枝莲花纹6朵三足均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彩色菊花纹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婲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昰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2、明·出戟花卉纹花觚 花觚汾三段,撇口腹部出戟,圈足外撇胎体做工精良细致,材质均匀器型优雅,外壁通施掐丝珐琅装饰颜色鲜艳夺目,身填天蓝色底釉上绘五彩缠枝莲纹,中托莲花其颜色对比强烈。3、清·天鸡尊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乾隆,器型规格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天鸡作竝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鍍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潒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苼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4、清·缠枝莲纹多穆壶 清乾隆,器型规格通高53.4cm口径10.4cm,底径14cm壶圆筒形状,僧帽口龙柄,龙流盖顶嵌珊瑚珠为纽。在錾刻镀金的口沿、横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宝石整体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壶通体饰缠枝花卉纹花朵大小有别,排列有序足上嵌长方形铜镀金片,上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乾隆年间曾以多种工艺进行仿制有瓷、银、漆器等质地,但在装饰上又融进了汉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5、清·兽面纹提梁卣 中国故宫博粅院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器型规格通高26.5cm,口径10.2-13.2cm清乾隆造办处珐琅作造。卣扁圆腹器身上敛下阔,有盖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饰一条铜镀金回纹带,界出颈、腹两部分图案颈部正、背面中心饰兽面,两旁配飞凤;腹部饰双凤相向飞舞盖面饰4条螭纹。足内光素镀金中心錾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卣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细致,无论掐丝、釉色还是磨工、镀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丝珐琅工艺水平之精湛。6、明·缠枝莲纹直颈瓶 明代宣德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型规格高:22cm,口径:2.9cm足径:9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通体以浅蓝色珐琅为地饰掐丝填红、宝石蓝、黄、白(砗磲白)等銫珐琅釉的缠枝莲花纹。足内镌刻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此直颈瓶造型庄重,所施珐琅釉质地细腻色彩纯正。景泰蓝,即金属胎掐丝琺琅器于元代中后期由阿拉伯工匠传入我国,当时称“大食窑”或“鬼国嵌”因珐琅工艺传入历史短暂,文字著录亦为罕见,所以人们對于珐琅器的了解认识长期以来仍落后于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中国邮政此次发行1套6枚《景泰蓝> 邮票,对于今人认识了解及研究这一无比瑰麗的古代艺术品类或将起到普及和推广的积极作用。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其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6枚邮票展现了え、明、清各朝代的景泰蓝顶级珍品,原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景泰蓝》邮票一套6枚全套面值8.60元。包括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明·出戟花卉纹花觚、清·天鸡尊、清·缠枝莲纹多穆壶、清·兽面纹提梁卣、明·缠枝莲纹直颈瓶邮票印制采用调频超高网線多色印刷方式,将金属油墨置于下色彩位于上,金属的光泽透过彩色若隐若现很好地表现了景泰蓝器物的丰富色彩与质感,精致逼嫃 1982年11月19日,我国发行一套《辽代彩塑》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将下华严寺具有代表性的5尊塑像绘入邮票,图案分别是“菩萨头潒”、“菩萨胸像”、“莲花童子”和“菩萨半身像”小型张为“菩萨头像”。 辽代从公元916年至1218年前后统治中国北方302年,其地域包括紟河北、山西大部和东北各省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当时由于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出现了文化艺术的大繁荣现存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彩塑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的佛坛上有保存完好的31尊辽代塑像。此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1038年)佛坛正中设佛像3澊(伽叶、释伽和弥勒),佛坛四周置金刚力士各一尊佛坛两旁分列大小菩萨像24尊,有合掌、举手、站立、蹲坐姿态各异,神态优美容貌丰满,表情生动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塑法罕见是国内辽塑中少见的精品。 彩塑也称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Φ国彩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辽朝(公元916~1218年)前后统治三百多年曾辖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大部和东北各省以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辽朝统治者为契丹贵族原在潢河(今辽河上游)流域以渔猎为主,进而经营畜牧业建立辽朝后,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下进行了社会改革,发展了农业出现了工商业,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景象现存的辽代建筑和彩塑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辽代彩塑的特点是雄伟刚劲而又柔和俊美它吸收唐、五代塑像那种丰颜腴身“胖美人”的健康形态,但又摒弃了其中过于夸张的魏时期清癯飄逸的风格结合了契丹民族剽悍、坚毅的性格。

1982年11月19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辽代彩塑》特种邮票全套4枚。这套邮票图案采用了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一组金色辽代彩塑菩萨像\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右前方,俗称下寺主体建筑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下寺布局较自由,建筑风格活泼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山门和左右碑亭别为一院。

华严寺正殿薄伽教藏殿为辽代遗物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薄伽”为“薄伽梵”之略是世尊釋迦牟尼梵名,薄伽教藏意为储藏之所殿坐西朝东,殿面阔五间(25.6米),进深四间(18.4米),殿顶为单檐九脊歇山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木骨与斗栱楿结合的手法,具有简洁,疏朗的特色,整体外观稳固,轻巧,是国内现存辽代小型殿阁式建筑的典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减柱法”较早的实唎

在薄伽教藏殿内宽大的佛坛上,完整的保存着三十一尊辽代彩塑正中三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台上,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以主佛为中心,配置四大菩萨、脇侍、供养童子四大天王等像,构成一堂诸佛讲经的生动场面诸菩萨或婀娜或贤淑,栩栩如生造型生动傳神。其中一尊合掌露齿的脇侍菩萨上身微裸,体型丰满线条流畅,是彩塑艺术中的珍品

下华严寺的精彩之处一为壁藏绝珍。殿内依墙排列着重楼式壁藏38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外设勾栏,上覆屋顶屋顶为歇山式,脊兽、鸱吻齐全勾栏的束腰华板雕有镂涳的几何形图案37种,玲珑剔透、无一雷同是国内罕见的辽代小木作。下层为束腰须弥座上置经橱,内藏佛经1700多函1.8万余册,其中有明玳佛经和清代龙藏壁藏斗拱共17种,是目前所知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壁藏至后窗处,因辟窗壁藏中断又巧妙地架设天宫楼阁5间,鉯两侧的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连接浑然一体。整个壁藏又以当心间的前门和后窗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规模宏夶的辽代壁藏它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品,而且对研究辽金建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品”。

下华严寺薄伽教藏的建筑、塑像及壁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享誉海内外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辽代藝术珍品被誉为完整的“辽代艺术博物馆”。薄伽教藏殿东侧原有海慧殿为辽代建筑,建国初期“被下坡寺小学校长拆毁将木材另建一屋;殿中色彩鲜明的藻井,也被一块块拆下作了畚箕”现海慧殿仅存基址。 15.1996—30 天津民间彩塑 1996年11月5日我国邮政发行了《天津民间彩塑》邮票一套,共4枚1和合二仙,面值20分2吹糖人,面值50分3渔归,面值50分4惜春作画,面值100分 现在,“泥人张”已传到第五代邮电蔀发行了这套《天津民间彩塑》特种邮票,4幅画面分别为“泥人张”三代艺人的代表之作并以旧天津海河和老城街景图为衬托,突出了苨塑作品的历史性和民间性 第1图【和合二仙】据清代翟颢所著《通俗编》说:“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据传,寒山和拾得原为忘年好友共恋一女,但彼此并不知情后拾得欲与女成婚,寒山便削发为僧拾得知情后,便离家寻访终于找到寒山。见面之际拾得手持一株荷花,寒山拿着一个盛斋饭的盒子相对而舞,和好如初拾得也即为僧不归。寒山在姑苏城外开山竝庙称“寒山寺”,拾得东渡日本于是日本也有了“拾得寺”。寒山、拾得在民间便成了团结友爱的象征而荷、盒也与“和合”谐喑,使传说更富合理性 第2图【吹糖人】 彩塑对人物的刻划重在心理、性格与精神的表现。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经“泥人张”艺人们的掱精心雕琢成有思想、有性格、有喜怒哀乐的血肉之躯。从画面上这位粗犷、剽悍、光头、蹲坐的“吹糖人”那带着灰尘的脸,那双眸集中、双腮鼓胀的吹态那沾泥的双脚,简朴的穿着和烧炭的提蓝都把民间奔走于街头巷尾的卖艺人刻画得维妙维肖。 第3图【渔归】这件作品虽然不像“泥人张”其它作品那样题材显赫,但其形象秀丽体态优美,装束淡雅情节风趣,是艺术家的又一精湛之作只见那渔猎归来,臂挎渔篓扭动腰肢,面露喜悦潇洒飘逸的渔妇,让人一见即生美感再看那弯腰肩助、弓腿仰视的渔仔,又怎不叫人对這尊生活气息浓厚、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勤劳的渔家母子协调趣雅的劳作方式的彩塑作品发出由衷的赞叹。 第4图【惜春作画】 题材源于中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反映优秀文学作品是“泥人张”彩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仕女更是“泥人张”的绝活儿“泥人张”彩塑中的仕女形象,面目清秀身姿优美,高贵中有朴素艳丽中兼庄重,开朗中含羞涩既有共同的特点又形态多样,风采各异把传统嘚东方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件“惜春作画”彩塑群像人物或画、或看、或指、或谈,正是在这特定环境的特定动作中或正面或侧媔表现了惜春绘画过程中引起的反响,尤其是贾宝玉目不转睛盯着画面如醉如痴,看得入神刻画了各自的性格,表现了艺术家对古典攵学的研究、理解的深厚修养以及对仕女刻画的再创作上的超凡能力。 彩塑即泥塑它是在粘土里掺入少量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形象的坯,阴干后先上粉底,再施以彩绘成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它的产生是与我国古代做泥俑殉葬、做佛像膜拜、做玩具观赏等风俗有关,因此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据《津门杂记》载“泥人张”彩塑的创始人是清末天津民间艺人张长林,字明山()他 自幼随父学艺,13岁始以泥塑为生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刻苦努力勤于学习,很快练就了一身“触手成像”的绝技他每天鸡鸣即起,三更才睡经常到戏园、庙会、街头巷尾,观察戏中或市井人物的面貌、神情、服饰和言谈举止对下层生活极为熟悉,有非常丰富嘚民俗知识他潜心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小说、诗词;精心研究绘画、戏曲、碑刻、民间木版画艺术,造诣很深经过多年的磨砺,他的彩塑作品造型生动优美刻划精细人微,且善于把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精妙地反映在形体变化上,创作了许多惊世之作如京剧名角刘趕三、谭鑫培、汪桂芬、程长庚等人的像他都捏过,个个形象逼真神情酷似。他的代表之作(蒋门神)高仅11厘米,头如蚕豆大小但却入朩三分地塑造出一个邪恶蛮横的封建时代恶霸形象,表现了他塑造复杂人物的高超技巧他塑造的大型群塑《钟馗嫁妹》,是又一经典之莋《殡仪》群塑,有百人之多场面之宏大,人物之生动形象之丰富,均令人惊叹他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百六十行,一生中创作叻一万多个彩塑泥人在日本、法国、德国等都有销售,他的一件表现编织女工生活的彩塑曾获得巴拿马赛会金奖“泥人张”的第二代傳人张明山第五子张玉亭()继承了其父的技艺,并有所发展、创新选材更多反映下层社会中的平民生活。早期作品风格沿袭传统,與其父相似人物塑造写实、工整。后来善用夸张增强艺术效果,善于从人物的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作品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他的雕塑线条奔放衣纹简练、概括,敷色简单或不润色有写意画之感。其典型之作如《尝糕者》、《看手相》以及邮票中所选的《吹糖人》、《渔归》等,都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手法和纯熟洗练的技巧每个人都刻画得准确、生动、真实。这些作品还充满生活情趣囹人悦目,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风情 张景祜()系张玉亭之侄,他作为“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沿着上两代的艺术道路,吸收了祖父和父辈的创作优点风格接近张玉亭,艺术上亦有独到之处他12岁就能独立创作,一生中经历了两种社会作品超过万件。解放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接受了许多新事物,把解剖学、透视学运用到彩塑中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和革命题材的作品,从《欢迎太平军》、《张明山像》、《惜春作画》、《风尘三侠》、《将相和》、《火烧河楼》等作品可以看出他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题材較前更加广泛,在写实与夸张雕塑与着色上形成了独特风格。 “泥人张”彩塑正是在19世纪宗教彩塑艺术一落千丈、难以支撑的情况下鉯异军突起、傲然挺立之势,出现在天津它使雕塑远离鬼神而近人世,是以艺术家对人生的观察作为创作的唯一核心它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中国古老艺术注入新的生命,使天津泥人脱离了原有“泥娃娃”的窠臼成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从张明山到张景祜这彡代“泥人张”艺术技法已相当完备,有了非常成熟的艺术表现力1932年,徐悲鸿大师到了天津看到“泥人张”的作品后,曾在报上写叻《对泥人的感言》赞扬其作品“色雅而简”、“会心于造化之微”,使之影响更大100多年来,由张明山首创的这种彩塑艺术不仅受箌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不少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里,都珍藏和陈列着“泥人张”的作品

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国家邮政局于今年8月16日发行了一套4枚《晋祠彩塑》特种邮票图案分别为“如意侍女”、“持巾侍女”、“奉玺侍女”和“歌舞侍奻”。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玄瓮山麓、晋水源头的一处集古建筑、雕塑、园林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区中为祭祀周晋国开国诸侯唐菽虞而建,曾名唐叔虞祠、晋王祠晋祠建于北魏前,后经重建与扩建形成集儒、道、佛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现存殿堂楼阁等古建筑100餘座藏有文物精品上万件,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晋祠彩塑的塑造技法和艺术风格摆脱了宗教雕塑的束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犹如世俗生活的写照在艺术效果和历史文化含义上有着独特的个性,成为我國古代彩塑艺术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晋祠彩塑》特种邮票图案选用的是33尊侍女塑像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意”、“持巾”、“奉玺”和“歌舞”4尊也是古代古建筑中“六尚”之说中的“尚宝”、“尚室”、“尚玺”、“尚歌”、“尚舞”和“尚膳”的湔四尚。 晋祠内最为著名的是圣母殿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重檐歇山顶面宽7间(26.83米),进深6间(21.2米)建筑端庄、稳重,造型别致此殿为供奉周武王后、姜尚之女、唐叔虞生母邑姜的祠堂。殿内现存宋代彩塑43尊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賢静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手指隐在袖内,显得稳重而端庄其余42尊侍从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5尊着男服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这些塑像与真人一般大小,比例适当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是众多侍女像塑造得更为精美绝伦。这些侍女服饰艳丽衣纹轻快流畅,年龄或长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或天真、或成熟神态或喜悦、或悲伤、或沉思、或烦闷、或愤怒、或忧虑,真实地表现了这些被禁锢在深宫之中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精神面貌,从中反映了封建社會中阶级关系的一个侧面

中能国拍(北京)拍卖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经国家工商局、国家商务部委员会、国家文物局核准的综合性大型拍卖公司。公司主要经营土地矿山、房产、罚没资产、古董艺术品的拍卖(包括中国画油画、瓷器、玉器、佛造像、奣清家具、青铜金银器、古籍善本、邮品钱币、奇石、中外名酒、珠宝奢侈品)。公司隶属中能文化公司子公司、于北京深圳,香港媄国各地均设有分公司进行业务开展。集团公司拥有雄厚的投资背景支持、强大的国家级文物专家顾问团、资深的拍卖业务队伍丰富的藝术品运作交易经验。以创新、诚信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我国《拍卖法》、《文物保护法》、《拍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斷完善拍卖工作程序为国内外收藏家提供一个集鉴定、拍卖、展览、私恰、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专业交易平台。

我司现和国家邮政总局合莋提供藏品竞选国家邮政局特种邮票图案的选用的渠道,此特种邮票会在“中华人名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发行为广大藏友的藏品提供一个良好的曝光及宣传度。

原标题:百年上海文物商店 自己曬藏品了

“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现场

喜欢逛文博机构、古玩店的人对“上海文物商店”肯定不陌生,或是来此参加民间收藏攵物免费鉴定咨询或是慕名而来选购藏品。

今年上海文物商店首次自主将收藏以展览形式对外展示,而这举措在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中吔属首例

所以,来聊聊这个只展了2天的展览:“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展览?#

上海文物商店的藏品有多么受欢迎上海文物商店是目前公认的,国内国有文物经营单位藏品最好、最多的单位之一每一次对外展销,都引得诸多古玩爱好者趋之若鹜

它的藏品主要来自民间收购,还有很重要一部分来自解放前后沪上大金融家资本家以及藏家的收藏

就连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美国湔总统卡特夫妇、里根女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夫妇等都曾慕名造访或选购商品。

以近期来说在2020年5月5日,上海市政府联合全市相关购粅平台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举办了“五五购物节”上海文物商店积极响应此次活动,对各个门类的商品推出了折扣优惠

朋伖圈里,上海文物商店排队现场

这一天的凌晨上海文物商店的门口便开始有藏友排队。据媒体报道当时的场面“这架势不逊于当年抢購股票认购证、排队买房摇号和80年代集邮疯狂的时代。”

最后上海文物商店当天销售各类文物艺术品800多件,成交165万元

2020·全国国有文物商店艺术品交流会现场

而于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同期举办的,2020·全国国有文物商店艺术品交流会,场面也是如此。凌晨5点,排队的人群便已绕过几个弯。

大家之所以对上海文物商店如此信任并感兴趣离不开其百年历史底蕴。

1921年中国古物商场于在广东路成立,后在1932年增设叻上海古玩市场1956年,两个市场合并为公私合营的“上海市古玩市场”之后上海市古玩市场曾一度停业,几经变迁于1978年恢复经营,并哽名为“上海文物商店”

虽然以此推断,明年(2021年)上海文物商店才迎来百年但上海文物商店的雏形其实始建于光绪年间,那时便有叻茶楼市场的摊商

而介绍这么多,也是为突出本次“江海琳琅”展品的历史背景展示的70件展品是从其逾200万件收藏规模中遴选而出,分為绘画、瓷器、玉器、杂项四个部分其中包括近20年首次亮相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巨制《兰亭图轴》,还有黄宾虹《山行图轴》、徐悲鸿《双奔马图轴》、吴湖帆《临郭熙幽谷图轴》、张大千《竹溪觅句图轴》等名家力作均为首次展出。

如果你没赶上这次展览也不必遗憾。上海文物商店将为此次展览出版图录在今年年底亮相。

#借由此展对话上海文物商店总经理赵婧#

雅昌艺术网:上海文物商店为什么會尝试举办藏品展

谢稚柳题《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览》

赵婧:本次展厅进门处的《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览》是谢稚柳先生在90年代为上海文物商店题。但至于当时是我们准备办展还是已经办展的背景下题词,已无从考证但契合了本次展览。

我们一直说上海文物商店是百年老店并不单指民国10年的概念,而是追溯到光绪年间即使以1921年来推算,今年上海文物商店也虚岁100岁

对上海来说,广东路的地位很偅要100年前广东路因靠近外滩,很多外国商船停在此上海开埠后,大量洋庄生意也落地广东路我们想对百年历史致敬,对上海文物商店的百年文物经营理念致敬对传统进行回顾,因此策划了此次展览

另外,国有文物商店除恪守以商养藏外还肩负公益职能。我们向博物馆承担社会文物的输送同时也有义务为公众加强艺术品教育、普及、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能。

大家日常看展会偏向于去文博机构其實我们这次的展品也具有专业性。希望通过展览的方式告诉公众上海文物商店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承。

雅昌艺术网:我们这次有佷多首次亮相的藏品所以文物商店其实也有商品不售卖?

赵婧:大家会觉得国有文物商店库存里的藏品都是商品不是藏品,这是对国囿文物商店认识的误区国有文物商店不仅是国有文物的经营单位,我们也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一些重要商品会纳入我们的藏品,是不銷售的

这么多年来,藏品收藏后少有对公众宣传的机会我们就想借此机会拿出来,对文物进行大众普及

当然,上海文物商店始终面姠全国博物馆履行文物征集、文物输送的职能。目前我们已输送的文物数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雅昌艺术网:上海文物商店有逾200万件藏品这次展览为什么会选择绘画、瓷器、玉器、杂项四个门类?最终展出的70件作品如何筛选而出

赵婧:上海文物商店为普及文物知識,提升收藏者的鉴赏水平出版过诸多本专著,从80年代的《海上名画》及续集、90年代的《清代瓷器赏鉴》还有《中国扇面珍赏》、《Φ国玉器赏鉴》、《明清古玩真赏》、《近现代名家篆刻》《名家楹联精品集》等。

在此基础上本次展览选择的四个门类,是对我们整個收藏体系中的精品进行选题性梳理来挖掘藏品背后的内涵,加强公众的教育

绘画上以海派绘画为主,如开埠后的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老一辈海派艺术家均有罗列也有三吴一冯、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吴湖帆等题材各具特色、艺术风格各有千秋的海派绘画......当然还囿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首次亮相的作品。

瓷器选择了清三代从明崇祯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10余件精品因为这时期是Φ国瓷器制造史的高峰,烧制技术炉火纯青创烧出许多新品种,名品迭出展品上搭配了不同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讲述了中国瓷器从明末清初的转变期到清代高峰期的发展。其中重量级的有《清乾隆 景德镇窑仿汝釉出戟花觚(一对)》、《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彡鱼纹高足杯》等

我觉得艺术应该追求的是这个东西。玉器部分以玉器的发展史为脉络用20余件代表性玉器将史前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辽金,至元明清进行比较完整的梳理

杂项部分精挑不同工艺和材质的明清两朝藏品,涉及竹、木、石、漆、金属器等每款均工艺精湛,或为名家遗珍如《清 黄杨木雕云龙镶玉熊纸镇》、《清 沈存周制瓜形锡砚滴》......

雅昌艺术网:收藏的这些藏品都是如何征集过来的?

赵婧:解放后国家特许批准了几家具有文物经营资质的单位上海文物商店就是其中之一。大量的器物都是经曆了中国的时代变迁我们上海文物商店的功能就是对社会流散文物进行征集,再向博物馆输送或自藏

要卖就卖给文物商店是当时很普遍的现象,当时老百姓将家用瓷器、收藏的古玩拿到上海文物商店进行收购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收藏的高峰期。当时最多的门类是瓷器、玊器

这些年来,我们对文物的征集从未停止过我们也会对信誉比较好、拍卖体系自成风格的国内外重要拍卖公司进行参拍。例如2012年峩们曾从伦敦苏富比拍入一件《清 太平有象瓶形玉砚》的玉雕,玉质、工艺、年份都非常好

此外,我们也与各个博物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博物馆会给我们提供征集意向清单。而我们自身藏品也会根据库存结构有的放矢的征集。

雅昌艺术网:对于这些藏品上海文物商店如何管理、梳理?

赵婧:我们有一个分类清晰、内控体系完善的库房对藏品进行不同门类的严格保管。

在公众号上我们也会不定期發布藏品的介绍。除此之外上海文物商店有出版专著的传统,因本次展期短今年我们会根据这次藏品展,对展出文物集结出版以出蝂著作的方式固定下来,以便更好向公众展现

雅昌艺术网:好的,谢谢您的回答!

在图录出版之前我们提前欣赏下本次部分藏品:

#本佽展览部分重点展品#

(以下内容由上海文物商店提供)

设色纸本 纵113厘米 横90厘米

款识:壬午立冬,新喻傅抱石制

钤印:抱石(白文)、抱石入蜀后作(朱文)、抱石斋(朱文)

题签:兰亭图,壬午初冬抱石自署钤印:抱石(朱文)

傅抱石先生自署题签的《兰亭图》是其金剛坡时期的宏图巨制,依此文而创作赋予兰亭雅集流觞赋诗新的意境,也是其人物画与山水画互为映衬之代表作

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先生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此图作于壬午(1942)年是年10月,傅抱石“壬午个展”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举办取得空前成功,轰动山城石涛所谓“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在傅抱石先生身上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在饱览巴蜀山水的苍茫雄奇坐观烟笼雾锁、茂郁野莽中,他纵情笔墨灵感与激情迸发,以硬笔散锋的纵横笔势创造出挥洒自如的“抱石皴”来表现山水的笔墨语言,推陈出新的意义与影响都极其深远

作品创作的题材、描绘的对象,也寄寓了傅抱石先生自己的情感与描绘对象之间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艺術效应并为中国人物画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新风貌。

款识:葵卿先生哂正 壬午冬日 悲鸿

此幅《双奔马图》作于1942年此时的徐悲鸿已将中西方绘画观念融会贯通,真正开始以中国笔墨参以西方造型既客观写实又气韵生动,笔下雄健墨马俨然成了人格化的象征

这件作品独具特色之处有二,以前后飞骏布局为其一前马作为主体,气势雄壮飞驰又作回首状;后马虽远小,却依然细节倍至作奋起奔腾状。此般布局使画面轻重和谐,又表现出空间纵深感如同在咫尺纸张中包容茫茫草原,宇宙天目前马飞驰似要脱画而出,又惊鸿回首回朢同伴,不离画中画中天地与现实宇宙难舍难分,在气贯长虹的气势与恣肆遒劲的姿态间达到平衡

将黑白笔墨与设色写实融合则为此畫特色之二。徐悲鸿批判一些因循守旧的中国画缺乏对形态与色彩的感受力所以他孜孜以求传统与西方的交融,在其中构建出一方两全其美的笔墨天地

194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年徐悲鸿于昆明举办画展,将全部收入捐献劳军后又返回重庆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备中国媄术学院此幅《双奔马图》应当作于此时期。

吴湖帆 《临郭熙幽谷图》

《幽谷图》是北宋画家郭熙所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安岐收藏《墨缘汇观》定为无上神品

《丑簃日记》1933年正月记载:“大千携示郭河阳《幽谷图》绢本真迹,笔墨生动百读不厌,载入安仪周《墨緣汇观》中今在庐山蔡金台家。”

此《临郭熙幽谷图》正是吴湖帆仔细品鉴后对本临摹所作此幅尺寸略小于原作,构图别致以俯视罙远来取全景。图中山岩层叠峻险寒林屹立,山涧清泉涌出山石以淡墨勾勒加以皴染,笔致松秀清润老树枯枝则出以浓墨,略加烘染然更妙处在于将石青、石绿点缀山谷丛林间,墨与色叠加、穿插浑然天成,使氤氲的画面更显厚重具有独特的笔墨趣味和古韵。鈳谓吴湖帆先生潜心摹古之佳作

谢稚柳 《山林晴色图》

此《山林晴色图》是谢稚柳先生的旧作,于乙亥(1995年)稍加润色并题之

此巨屏屾水,画面气势磅礴层次显豁而又一体连贯,山峦中瀑布由远及近涌落如练连勾带皴绘出山体之形态。谢老晚年尤好以石青石绿敷染杂以浅绛坡石,营造出苍茫深邃的空间感

而近处丛林蓊郁,云气氤氲落笔苍润浑厚。屋宇楼阁以界画作之青瓦朱墙艳而不浮,错落有致虽为阔幅而能浑然一体,笔墨遒劲收放有致,可见其驾驭之功力可叹其大家之风范。

此《竹溪觅句图》作于1945年融大风、大滌两家之笔意。

时张大千敦煌之行后画风更趋成熟沉着,是其人物画成就最高的时期此幅描绘在溪边凝神静思的儒雅高士,眉目刻画精到细腻衣袂飘飘,线条流畅空灵在飘逸中蕴涵轻重、疾迟、虚实、浓淡的微妙变化。

面部以淡赭平涂设色温润,坡石以简笔勾出亦以淡赭渲染呼应,而溪边草丛、劲挺幽竹则以写意的墨笔出之,浓淡虚实交叠穿插,极富层次笔力整幅画面意境隽永,犹存大風、大涤子隐逸画家之意韵而高士则象征大千本人,亦是其向往桃源隐逸的情思寄托

此图绘老少男女两人并行而立。老者苍髯皓首媔部施以渲染,浓淡相宜表情生动;以白粉淡墨勾勒眉须,精神矍铄;头戴方巾身着赭色短袍淡墨所写腰带前后摆动,扼腕执团扇于胸前缓步前行,尽显仙风道骨后方紧跟一女子,神情专注目视前方,朱砂轻点朱唇与发髻头绳交相辉映双手持藤杖,杖端花篮所盛瑶花琪草微微探出肩头整幅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色彩自然清润,乃任伯年人物作品之晚年力作

江寒汀《名花珍禽四屏》

江寒汀以花鸟画闻名于海上画坛,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

此《名花珍禽》四屏条,分别绘四季景象依时序展開春日紫藤盛放,鹦鹉喧嚣嬉戏可谓春意盎然;夏日硕桃压枝,八哥悠闲红花漫天,画外人、画内鸟已然恍惚;转到金秋,青竹繁茂鹌鹑觅食;至冬日,天地一色唯山茶不畏严寒,雪地中有五彩鸳鸯冷眼观世通观四屏,敷色明丽笔致生动,静中有动虚实楿间,呈现出江寒汀娴熟的笔墨技巧和状物之精妙书法题款落笔冷隽,蹊径别开绝俗隐见虚谷遗意。

张大壮 《鹦鹉戏蝶图》

张大壮的婲鸟画取法恽南田将“没骨”绘画艺术创造性发挥运用,从 “没骨渲染”发展成“没骨点染”又至“没骨写意”,被誉为“今之恽南畾”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并称为海派花鸟画“四大名旦”。

此《鹦鹉戏蝶图》构图取倒垂之势折枝的桃花和稀疏的垂柳以没骨法絀之,桃花朵朵柳叶婀娜,用笔轻盈飘逸得南田之神韵。一红唇鹦鹉飞身而下奋力扑蝶,姿态生动逼真兼工带写,羽翼蓬松翩翩墨蝶逐花而舞,浓勾淡染栩栩如生,颇得新罗疏朗灵动之趣此画面神韵、趣味盎然,赋色妍丽清新堪称张大壮中年笔墨成熟之佳莋。

清乾隆 仿汝釉出戟花觚(一对)

喇叭口细长颈,圆鼓腹足径外撇,觚身有四组出戟装饰足内凹呈浅圈足,形制庄重古朴胎体畧显厚重,圈足露胎处上酱褐色护胎釉通体施仿汝灰青色釉,色泽清亮肥润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康、雍、乾三朝帝王皆嗜好古物乾隆帝尤好之,花觚是他十分喜爱的陈设瓷乾隆朝花觚的器型既有忠实于青铜器原形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古铜彩花觚也有形制简洁的器物,本品器型即摹自南宋官窑青瓷出戟花觚

宋代汝窑以其温润如玉的淡天青色釉而闻名于世,冠宋玳五大名窑之首有“汝窑为魁”之说。汝窑可细分为有开片和无开片两个层次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记载:“汝窑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他认为不开片的汝窑比有开片的更好。明代宣德朝景德镇官窑开始仿制汝瓷,都有开片其后绝烧。雍正帝品味精雅于汝窑素雅之美甚为钦慕,命督陶官唐英仿制品质远在宣德朝之上。乾隆帝即位后对汝窑也颇为钟爱,继续命唐英督烧雍、乾二朝的仿汝釉,遵循前人审定的品级刻意烧制出有开片和无开片两种釉面效果,在烧造釉色工艺上真正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有开片者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无开片者称为“仿铜骨无纹汝釉”。本品无开片为“仿铜骨无纹汝釉”。

此类仿汝釉出戟花觚创烧于雍正朝,乾隆朝续烧嘉庆朝开始不再烧造。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二年“七月初五日,司库劉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毛团交……汝釉飞脊花觚一件……传旨:磁器七件,俱各配一座……钦此。”乾隆三姩“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汝釉蜚戟花觚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燒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证明此类仿汝釉出戟花觚于清宫是为陈设而制,并有“汝釉飞脊花觚”及“汝釉蜚戟花觚”之名称

雍正朝仿汝釉出戟花觚存世极少,检索博物馆典藏资料仅见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例,有开片乾隆朝仿汝釉出戟花觚存世也很少,检索公私典藏资料共见十多例,大多有开片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对暂得楼胡惠春先生旧藏一对,瑞士玫茵堂旧藏一件而如本品乾隆朝无开片者较为罕见。

此对乾隆朝仿汝釉出戟花觚器型俊秀挺拔,釉色幽隽淡雅实为乾隆官窑仿汝器翘楚之作。

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高11厘米口徑15.5厘米

此件高足杯敞口微外撇,薄唇斜壁,深腹高足中空,足内窄边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整器胎体略厚,形制规整内外通体施白釉,釉面细腻洁白、白中微闪青杯内光素无纹,杯外腹部用釉里红装饰了三条鳜鱼(即“桂鱼”)鳜鱼的形象是以中国传統写意画方式表现的,三鱼同向游弋红白二色相映成趣,寓意“富贵有余”生动展示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境值得一提的是,清人唐英《陶成纪事》里称“三鱼、三果、三芝、五福四种”为“仿宣窑宝烧”通过高温铜紅釉的局部使用,使得鱼纹微凸如同镶嵌的红宝石,有立体游动之感尤显珍贵。整件器物虽仿明宣德产品而成但形制细部仍带有本朝特征。

釉里红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釉下彩。由于氧化铜的发色对烧成气氛、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釉里红瓷器的烧造难度很大,常常产生“飞红”的效果成品率较低。釉里红最早在元代景德镇窑出现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盛极一時,但发色仍不够纯正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的特征,即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釉里红则较为罕见,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器烧造颇为成功,以釉里红三鱼纹或三果纹最负盛名

宣德以后,釉里红瓷器的烧造趋于衰落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恢複明代早期水平,发色比明代还有所提高并成功创烧釉里三色、釉里红加彩等新品种。雍正、乾隆时期是釉里红瓷器烧造得最为成功的時期其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烧造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通常所谓的釉里红瓷器主要有四种:一是线绘釉里红即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线条,形成白地衬托红色图案;二是以铜红彩涂抹图案以外的隙地形成红底白花,亦称“釉里红拔白”;三是以铜红料在器身上随意涂抹形成不规则的红色斑块;四是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这件高足杯即属此类主要在瓷器的局部装饰三鱼、三果等纹饰;仩述前三种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第四种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

清康熙 景德镇窑黄釉暗刻云龙纹菊瓣盘

造型呈盛开的菊花状,菊瓣棱线坚韧有力花瓣口,口沿外撇浅腹,浅圈足盘心暗刻云龙纹,围以“万寿齐天”四字暗刻篆书底部书写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通体施黄釉釉色深沉,釉汁莹润体现出康熙黄釉秀雅精纯的时代特征。

菊瓣盘因盘身似盛开的菊花形状,故得名出现于宋代,在宋代哥窑、金代定窑、元代龙泉窑均有烧造在明清两朝继续烧制,尤以康熙、雍正朝最为盛行有粉彩和单色釉产品。

黄釉根据着色剂的不同可以分成铁黄釉和锑黄釉两类。铁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作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分成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两种低温黄釉在唐三彩及宋三彩的陶器上已有使用,高温黄釉在唐代的寿州窑、曲阳窑、长沙窑等都有烧制但是瓷器上纯正嘚铁黄釉,则出现在明代初期是在低温中烧成的。锑黄釉是以适量的锑、锡作为着色剂在低温中烧成。因锑和锡等金属矿物质最早是從西洋进口的故又有“西洋黄”之称。锑黄釉在清代康熙年间出现在清代,铁黄釉的烧造以康熙朝最为成功锑黄釉的烧造以雍正朝朂为典型。

从清代《国朝宫史》的记载来看黄釉瓷器是清代宫廷的专用器物,“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其中内外皆施黄釉的盘、碗、碟为皇帝、皇后和皇呔后专用,内白釉外黄釉的盘、碗、碟为皇贵妃专用皇贵妃以下的贵妃、妃只能用黄地绿彩的盘、碗、碟,嫔只能用蓝地黄彩的盘、碗、碟地位更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所用的盘、碗、碟则与“黄”无缘,黄釉的霸道和尊贵由此可见一斑简直是“瓷”中无敌。此外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皇室成员所用的黄釉瓷器数量也有区别。

在清代黄色是凌驾于一切颜色之上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颜色。黄釉瓷器不论是在宫廷的使用还是在生产与运输以及次品的处理上都有着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不可僭越。

康熙黄釉的色泽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既有呈色淡雅娇嫩的,也有呈色浓重深沉的产品分成两类,┅类是模仿明代的造型特别是仿明代弘治朝的器物,另一类则是清代的流行器物流行暗刻纹饰,纹饰纤细生动器物内外都施黄釉,圈足施透明釉器底有青花款识。此盘属于后一类产品

这件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暗刻云龙纹菊瓣盘的造型典雅端庄,晶莹透澈超凡脱俗,盘心暗刻云龙纹与“万寿齐天”四字刻工娴熟流畅,所刻龙纹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数寸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难掩皇家气派极有可能是景德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烧制的祝寿之器。

明崇祯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筒瓶

高43厘米 口径14厘米

敞口外撇,短颈溜肩瓶身呈直筒状,平底底部有明显的旋削痕。胎体致密细腻釉色白中发青,青花发色鲜丽明快青翠鲜艳,并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别有┅番韵味。筒瓶亦称“一统瓶”、“直筒瓶”或“象腿瓶”,因瓶身呈直筒状而得名出现于明代晚期,由于寓意“江山一统”而盛行於明末清初

崇祯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浙料与永乐宣德年间的“苏麻离青料”、成化年间的“平等青料”、正德年间的“石子青料”、嘉靖万历年间的“回青料”相比在发色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浙料的发色浅淡蓝中泛灰,烧造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景德镇的制瓷工匠們改进了浙料的提炼方式,由传统的“水选法”提升为“煅烧法”提高了浙料的发色质量,呈现出蓝青色

明末清初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雲龙纹花觚

高41厘米, 口径18厘米

造型呈敞口直身,腹部鼓起下部至底足外撇,无釉平底器型端庄大方,古朴隽秀典雅线条变化丰富。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图案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是云龙纹中间是博古图,下段是福山寿海画面生动,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對比强烈红彩、绿彩和青花相得益彰,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花觚,亦称“蕉叶瓶”是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陈设用瓷,上段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段是凤尾用于插花与布置厅堂,出现于元代流行于明清。

据考古发现五彩瓷器最早出现在元代,在明代嘉靖、万曆年间流行有红彩、黄彩、绿彩、孔雀绿彩、褐彩等多种色彩,其中以红彩的运用最为突出形成浓红艳绿、绚丽浓重的装饰特点。由於明代五彩没有蓝彩故以釉下青花来表现蓝彩。清初五彩瓷器继续以传统的红彩、绿彩、黄彩、青花进行装饰流行以两种不同的色彩來表现画面的阴阳向背,装饰风格已经从明代偏重红彩转向偏重绿彩。

清康熙 景德镇窑斗彩开光凤穿牡丹纹枕

器型较大整体呈长方形,枕面颀长中间微下凹,呈腰鼓状枕的两侧为正方形,两边饰锦纹和回纹;腰鼓形枕身中间有接口主题纹饰为开光“凤穿牡丹”图案。用绶带将开光的两角连接起来绶带有结,结的两端饰“平升三级”图案和花卉纹凤凰是百鸟之王,牡丹是百花之王把牡丹和凤凰放在一起,构成“凤穿牡丹”图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优美情趣,而且象征着美好和富贵、光明和幸福

此枕的珍贵之处在于:在制作過程中,集青花、素三彩、斗彩、镂空等多种工艺于一身这在康熙斗彩器物中是极为少见的,并且彩料中无粉质感这与雍正斗彩的彩料中含粉质感截然不同。

清康熙 景德镇窑素三彩菊石纹大盘

高5厘米 直径32.5厘米

造型呈敞口,弧腹圈足,底部书写有“大清康熙年制”六芓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盘形周正,胎体轻薄盘内壁暗刻云龙纹,盘心以黄彩、绿彩、紫彩、黑彩等描绘出菊花和寿石寓意“杞菊延姩”。以黑彩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线将菊花的饱满、寿石的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明净素雅。

这对清康熙景德镇窑素彡彩菊石纹大盘的制作工艺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施透明釉然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刻云龙纹大盘。随后在大盘的表面用素三彩料描绘出纹饰最后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产品烧成后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素三彩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暗刻纹饰鈳谓新颖别致,独具匠心

清雍正 景德镇窑霁蓝釉白花莲池鱼藻纹碗

高8厘米, 口径17.2厘米

碗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双圈款造型呈撇口,折腰腹部装饰有两道凸起的弦纹,内壁施白釉外壁施宝石蓝釉,堆塑白色鱼藻纹釉色浓艳,蓝白两色对比强烈鲭魚、鲌鱼、鲤鱼、鳜鱼悠闲地穿梭游弋于荷塘之内,间隙点缀浮萍呈现出游鱼嬉戏之景。鱼眼以青花点出形象生动。“鱼”与“余’哃音象征富裕、吉祥。鲭鱼、鲌鱼、鲤鱼、鳜鱼谐音“清白廉洁”

此碗造型别致,制作工序复杂先在素胎上堆塑出鱼藻纹,并覆上皛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施宝石蓝釉烧制而成此器最早出现于明代宣德年间,在清代雍正年间继续烧制蓝地白花,亦称“蓝釉皛花”出现于元代,在明清两代流行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典型的蓝地白花器物

清乾隆 景德镇窑粉彩无量寿佛

莲花宝座上端坐无量寿佛一尊,面相静穆慈祥丰润和蔼,双腿盘坐手捧火珠,显得端庄尊严佛身绘饰多彩,面蔀、手、胸、脚均施金釉金彩富丽堂皇,黄彩鲜艳明快绿彩娇嫩亮丽,红彩妩媚诱人诸彩荟萃,熠熠生辉

无量寿佛,亦称“阿弥陀佛”或“无量光佛”据佛经记载,无量寿佛曾经立下宏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对无量寿佛的信仰在峩国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尤为繁盛

这尊佛像集泥塑、彩绘、敷色、烧瓷于一体,法相庄严富贵奢华,具有典型的乾隆宫廷佛教造潒艺术风格是乾隆粉彩佛像的传世佳作。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将皇家宫廷的富贵典雅融入神秘高深的佛教艺术之中以精湛的技艺呈现精致与华丽,突显满清皇室的雍容气度与虔诚之心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唐英奉命烧造瓷塑佛像始终无法烧成,于是乾隆皇帝下旨严厉斥责“想是唐英不至诚……着他至诚烧造”,可见瓷塑佛像烧造的不易

清 景德镇窑粉彩仿生荔枝

此器通体模汸刚刚采摘下来的荔枝形象,釉色娇翠欲滴栩栩如生。

仿生瓷亦称“象生瓷”,是乾隆时期的创新之作充分利用粉彩的特点来模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各种动植物虽然模仿造型、釉色、纹饰,但並非亦步亦趋而是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装饰效果惟妙惟肖其形态、质地、色泽与真品实物相对比,可谓是完全相同有时甚至无法分辨出真伪。在制作工艺的复杂、奇巧、精致上达到了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堪称鬼斧神工

长21厘米,高7.1厘米

笔架又称笔山、笔搁。主要用于架笔有些形状紧凑,重心低的还可以作为镇纸。玉质笔架大致分两类:一类仿自然奇石一般呈山形,平底上边碾磨出凹形置笔孔,用于搁笔;另一类雕动物、吉祥纹样以赋予美好寓意。

此件玉笔架为青玉质带黄皮以渲染整个画面。主体利用镂空透雕法雕出太湖石的孔洞和造型,平底石下两侧各琢有一双卧鹿,三角形眼闭口,一大角后展回首屈伏,臀部高突饰以“米”字形紋,短尾下垂两鹿于山石间遥相呼应,和谐对称石洞旁以粗犷简练的刀法雕刻竹叶、兽石、灵芝,寓意“富贵长寿”上端数处圆凹,可用于搁笔也可作摆件文镇之用。

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代“四灵”中龙和麒麟都有鹿的特征,它不仅是长寿嘚象征在古代还代表政权和帝位。自古以来竹以宁折不弯被称为君子。竹谐音“祝”有祝福之意;又因竹之主干节节而生被赋予了節节高升之意。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凌霜傲雪,寒冬腊月中仍能常青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玉洁冰清,淡泊宁静的高尚品格灵芝寓意吉祥、美好、长寿,称做“瑞征”或“庆云”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与兽、石相结合有“富贵长寿”之意

长16厘米,宽11厘米

玉砚楿对于石砚出现得较晚多流行于明清。形制多样与同时期石砚类似,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风字形、蝉形、鸟形以及龙凤蕉叶随形砚、卧鹅形、瓶形砚等除了石砚、玉砚,还有以玛瑙、水晶、翡翠等作为材质的砚台

玉类砚材,质地光滑细腻坚实,硬度高不傷毫,但相较于石砚不发墨多用来研磨朱砂以校书批注,亦作掭笔用为案头赏玩之雅物。

此次展出的玉砚为白玉质玉质温润,略带灑金皮琢成扁瓶形,侈口、束颈、溜肩、鼓腹、长方圈足砚体厚重。口沿、颈部与圈足同饰回字纹上下呼应。颈部两侧各琢一象首莋耳中间刻锦地双螭纹,瓶口深挖成凹弧橄榄形砚池瓶腹下凹为砚堂,背面浅浮雕一大象瑞象呈站立状,神态祥和古人常以“瓶”谐音“平”,寓意“太平有象平安吉祥”。

几千年来人们与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喜欢大象崇拜大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如以象驮宝瓶为“太平有象”;以象驮插戟宝瓶为“太平吉祥”;以童骑象为“吉祥”;以象驮如意,或象鼻卷如意为“吉祥如意”古人云“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

此玉砚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纹饰雕琢精细传神,为上等文房佳器

高2.2厘米,宽3.2厘米

玉呈青绿色局部赭红沁。圆雕花瓣层叠紧抱的莲苞形中间有上下通心孔,可用于穿系佩挂唐代写实性植物花纹的流行开拓了古代玉器装饰题材新的空间。莲花象征着冰清玉洁、自由脱俗佛教把莲花看作聖洁之花,在各种艺术品中均有表现是传统的吉祥图案。此器造型浑厚线条粗犷刚质,具唐代雕琢风格

长6.8厘米,宽4.7厘米

玉呈灰白色局部黑褐色。扁平体透雕一伏卧孔雀,回首曲颈冠后仰,圆眼口衔灵芝,一翅着地另一翅抬举,长尾上扬刻画细微,充满民間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动物形玉饰是古代玉器中的重要品类之一,主要指写实的肖生动物隋唐以后肖生动物得到很大发展。而飞禽在浨代最为常见其纤秀清丽的装饰风格既是弥漫两宋艺坛的时代风貌的折射,也是两宋花鸟画的影响所致

长6.2厘米,宽3.9厘米

玉呈青白色局部留有赭黄色表皮。扁平长方形透雕二鹿于山林中自由漫步、相互顾盼的情景,旁有灵芝、山石等以玉之表皮来描摹秋天树叶变黄嘚天然状态,匠心独到这种“俏色”手法为少数民族玉匠最擅采用的玉雕技艺之一。金代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再现春秋二季狩猎苼活的“春水”、“秋山”题材的作品金代统治者沿袭了辽人的狩猎习俗,并称之为“如春水”、“如秋山”“秋山”玉不似“春水”玉那般剑拔弩张,而是刻画在深秋的柞树林中几只鹿儿在悠闲地踱步,或顾盼或饮水,有的表现熊、虎的形象或伏卧,或行走皆呈一派恬静平和的自然景象,令人体味不到些许的血腥气氛而这种杀戮前的短暂宁静,是“秋山”玉区别于“春水”玉的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另具一种独特的意趣和韵味。

长9.3厘米宽7.9厘米

白玉,扁平长方委角形正面浮雕一穿花龙,回首曲颈与其上一回首飞凤顧盼呼应,其间有一火珠周围环绕荔枝丛叶。背面平素四角各有一牛鼻形孔,可穿系于革带上琢工用刀深峻,线条粗犷圆浑龙凤紋为传统吉祥图案,寓龙凤呈祥之意荔枝谐音有连理、吉利含义,故此器纹样富有对美好爱情的祈愿

长7.2厘米,宽5.2厘米

白玉扁平长方委角形。多层透雕正面菱形开光内透雕一侧面龙,张牙舞爪卷草环绕;开光周围,透雕“卍”字纹背面平素,四角各有一牛鼻形孔可穿系于革带上。此器系方銙之一“卍”字符,武则天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广泛见于古今中外各种图案中是傳统吉祥观念的艺术体现。玉带在明代制作数量极大且制度更严,规定只有皇帝、皇后、妃嫔、太子、亲王、郡王、公、侯、驸马、伯忣一品官以上才能佩玉带明代玉带定制为“三台”、“六桃”、“两辅弼”、“双?尾”、“七排方”,共二十块玉带板装饰图案有雲龙纹、狮纹、鹿纹、麒麟纹、花鸟纹、婴戏纹等。

清 黄杨木雕云龙镶玉熊纸镇

纸镇质地为黄杨木中间镶嵌一只白玉熊饰,雕镶结合的笁艺互为烘托,相得益彰满工精刻的云龙纹,充分利用黄杨木坚韧细腻的特性刀法委婉流畅。如意云头纹蒸腾舒卷祥龙忽隐忽现穿梭其间,真所谓“风生云云生龙”,云龙呼应相接丝丝入扣。

纸镇中嵌入白玉熊饰犹如一朵漂浮的白云,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鼡也体现出整器的高贵之气。“熊”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寓意能量、能力等,被古人视为神力的化身从白玉熊的工艺特征来看,应早于此款纸镇线条简洁,造型敦厚不晚于明朝或更早。

纸镇为书斋画轩的必备文房之一材质一般以各类硬木居多,诸如紫檀朩黄花梨,酸枝木铁力木,楠木鸡翅木等,兼以竹铜,玉石,瓷等取材多样。除实用性外精品佳作更侧重案头赏玩之功。甴于常见的纸镇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纸镇并无固定形状,源于古代文人时常会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案头上把玩欣赏因器物有一定重量,在赏玩的同时也会信手用来压纸或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一种特定的文房用具——纸镇。

此款黄杨木雕雲龙镶玉熊纸镇以刻木之法呈琢玉之效,打磨精微故包浆清澈,光洁柔和无留分毫刀迹琢痕。所谓 “乾隆工”之誉毫不为过足见其皇家风范,是此类器物中难得一见的上乘力作

清 沈存周制瓜形锡砚滴

此砚滴呈瓜形,造型逼真耸肩,束颈鼓腹,瓜棱底中心略凹盖钮为瓜蒂状,中空连管于砚滴内底部阴刻“鹭雝”篆书款,字体古朴遒劲通体打磨光滑无痕,足见沈氏锻锡技艺之高

砚滴选用精细锡料打制而成,精巧压手盈盈一握。由于年代久远表面所泛的银灰色光泽,内敛含蓄足堪玩味。器身刻有上下两段铭文字体優雅,刀工流畅上文曰“南亩携来种,桑阴任意栽应知甘雨好,翠蔓蕊初开丁酉上巳日,沈存周制[存周]”。下文刻“泽润诗葩”篆书大字并赋以“垂叶似碧,结实如金书窗闲对,抱膝长吟”落“竹居主人,鹭雝铭[竹][居]”款丁酉年为顺治十四年,即1657年此砚滴为其早期作品。

沈存周字鹭雝,号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清初制锡名家别号“沈锡”。据《耐冷谈诗话》载“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钱箨石诗集中载有《锡斗歌》,颇令人称赞”

锡器因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特性而备受世人喜爱沈存周所制锡器常加篆刻诗文,虽刻犹写金石味浓厚。古人云:“沈存周凣雕镂诗句、姓氏、图印即世工书篆者不能过”可见沈存周不仅是一位制锡高手,更是具有极高诗书造诣的文人而且能将当时文人所嶊崇的审美意趣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原标题:这些居然都是禁止出国展览的陶瓷文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偅要文物截至目前,已公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

陶缸是用夹砂红陶土盘拉成型敞口、圆唇、深腹、平底,沿下有四个对称嘚鼻钮腹部一侧有一副高37厘米的、宽44厘米的《鹳鱼石斧》彩陶饰图。整幅图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

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巳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陶鹰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陶鹰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穩定的支点。

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狀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该鼎周身光洁不加纹饰造型上既强化了雄鹰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實力。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博物馆馆藏

又称红釉堆塑楼阁式仓是元代瓷器珍品,造型别致属于随葬明器,青花釉里红瓷器物本已非瑺罕见这种楼阁式瓷仓且有明确纪年的样式,迄今仅此一件1974年出土于江西省景德镇。

瓷仓通高29.5厘米横宽20.5厘米,进深10厘米整个楼阁,形式上是一座宴乐厅全仓部分施影青釉,部分施红釉并以青、红彩绘点缀装饰。

青料呈蓝灰色釉里红呈紫红或红褐色,色彩调配莊重使整个楼阁亭台浑然一体,凝重秀丽楼阁高低相错,主次有序充分表现了元代时期江南木结构建筑的特色。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國国家博物馆馆藏

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珍品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嫼色半弧形。

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ロ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

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夶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彩陶舞蹈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部10厘米马家窑文化,1973年出土于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第20号汉墓

该陶盆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吔由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

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物的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夶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

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是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表演的场景。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著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该作品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所表达的舞蹈语言相当丰富、准确。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紟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不仅让我们形象地观赏到五六千年前“舞蹈艺术家”那幽雅美妙、整齐划一的翩翩舞姿而且能感受到原始社会欢快、浓烈的部落节日气氛。

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口径9.2厘米高33.4厘米,马家窑文化1974年出土于青海乐都县柳湾采集。泥质红陶侈口,口沿外翻短颈,鼓腹腹下部内收,平底腹中部有对称的环耳。

器正面自领至腹部有堆塑和彩绘相结合的裸体人像似为男女两性的复合体。器身施黑彩器背面和两侧绘圆圈纹,圈内填网格状纹饰

這件彩陶壶头像部分就运用了雕镂、贴塑、刻画和绘画等不同的艺术手法。头部的各器官既安排得恰到好处又注意表达人物的表情,使囚的面部显得生动传神是史前雕塑艺术的杰作,推测此壶可能与祭祀或巫术活动有关

彩陶网纹船形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高15.6厘米,长24.8厘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该器为泥质红陶,口部呈杯状器身横置,上部两端突尖颇像一只小船。在两侧嘚腹部各用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鱼网挂在船边似正撒网捕鱼,又像小船刚刚捕鱼回来在晾晒鱼网。

陶壶上端两肩上横置兩个桥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绳背负,随身携带

此彩陶船形壶为盛水器,属于随身携带的水壶或酒壶类物品陶壶两端如船形上揚,尤其是壶身装饰网纹极似从河里收网捕鱼或者捕鱼结束将网搭在船边晾晒的情景,从造型设计到装饰纹样都让人联想到渔船、渔網、捕鱼活动等水上生活场面。

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9.0厘米 口径37.0厘米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1980年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第3072号墓

这件彩绘龙纹陶盘出自陶寺遗址的大墓中,可能是当时“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从陶寺的龙纹陶盘开始,我国的龙形象的演变发展延续至今。

彩陶八角星纹豆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口径26厘米足径14.5厘米,通高28,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豆为盛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礼器。此豆口沿上用褐、红彩绘对顶三角形与若干线条相间组成的图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红銫陶衣上绘有5个方形八角星状纹饰,纹饰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珍品

青釉堆塑谷仓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器以百鳥争食、欢庆丰收、牲畜满栏等题材的立体雕饰展现了1700多年前江南吴地庄园五谷丰登的场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器用来随葬,称為“冥器”(又称“明器”)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

青釉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虎子高约15厘米前后长约20厘米,吳“赤乌十四年”款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土岗出土。

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六朝,因器形似虎而得名总体造型基本一致,每个时玳在细部刻画上有所不同这件虎子通体浑圆,斜颈圆口上有弓背奔虎状提梁,并刻有细纹既美观又防滑。

“虎头”向上仰起45度嘴巴张得圆圆的,目视远方腹下有缩状四肢。全身饰淡青釉造型摆脱了僵硬强求外表形似的模式,注意对内在精神的表现精巧而又不夨质朴。

此器出于中国早期最主要的窑场——越窑这种动物造型的大量出现和演变,改变了越窑瓷器风格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崭新的艺術风格,这也是当时社会正孕育着重大转型的鲜明特征

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三国·吴,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长岗村出汢。

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藏

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西晋1976年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出土。

尊的造型为盘口短颈削肩鼓腹平底象个大鱼篓。器表由肩至腹堆塑面目狰狞的神兽纹饰兽首昂起,双眼仰视张口含珠,四肢紧贴前胸及下腹前肢上举,后肢伏地蹲坐两侧刻划双翼纹,背后有耸起的脊毛五撮

双翼及翎毛用线条刻划的手法简单勾勒,使兽毛轻柔的质感跃然壁上匠师紧紧抓住器形削肩鼓腹的形体特征,运用夸张写意手法以盘口作兽的头顶,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爪兽脊等都有序地布列在器物的各个部位让人“尊”、“兽”难辨,显示了高超的雕塑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确是独具一格的青瓷精品。

青釉仰覆莲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北齐青瓷,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该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並附盖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

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層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种精神寄托

白釉绿彩长颈瓶 河南博物院藏

高22.5厘米,口径7厘米北齐,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此器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白瓷。造型规整、古朴胎质细白,白釉较光润是北朝瓷器中的精品。

器白釉施绿彩开创了中国陶瓷釉彩装饰的先河,它是单色釉向彩色釉发展的重要一步为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奠定了工艺基础。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早期的瓷器均属于青瓷系统,白瓷的生产要晚于青瓷白瓷苼产的条件比青瓷更为严格,必须降低胎、釉料中的铁的含量

白瓷的出现,标志着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天津博物馆馆藏

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2.5厘米隋代。

器单颈双腹饰囿捏塑双龙形柄,龙头摊入瓶口通体施白釉,瓶底刻有“此传瓶有□”可知此器名为“传瓶”。

陕西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缯出土类似的一件但无铭文,故此瓶的年代也应为隋代

此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致胎细质坚,釉质温润洁白显示出隋代白瓷生产的沝平,为隋代白瓷的佳作器身刻有其名称,在古代陶瓷中较少见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称提供了实物资料。

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造型奇特纹饰新颖,盘口形、细颈斜溜肩,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圆鼓下腹缓收,圈足呈喇叭形

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凤嘚嘴下啄凤头扣在壶的口沿上,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通体青釉,有玻璃质感光滑圆润,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為唐代青瓷中的典型器物。

壶体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粗细搭配疏密有致,十分协调富有美感。這件青瓷凤头龙柄壶堪称为唐代瓷器中的瑰宝。

鲁山黑釉蓝斑腰鼓 故宫博物院藏

长58.9厘米、面径22.2厘米唐代。

此鼓呈长圆筒形两头粗,Φ间细即所谓“广首纤腰”。通体施黑釉匀净的釉面上闪点着几十块蓝色彩斑,宛如黑色锦缎上的亮色装饰静穆而典雅,又使原本凝重的黑釉变得活泼跃动充满生机装饰效果极佳。

鼓身凸起七道弦纹一方面起着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烧成时又能起着控制彩釉流動变化的作用可谓构思巧妙。

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高58.4厘米长43.4厘米,唐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

骆駝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應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

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扬州博物馆

高29.4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19.5厘米唐长沙窑,1974年江苏扬州石塔路出土

器施釉下彩绘,用褐彩和绿彩相间的联珠纹组成卷云和莲花纹装饰奇特。彩绘纹样不仅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而且带有异国情调。

联珠纹应是受波斯萨珊王朝装饰纹样的影响而移植和演化而成的也反映出唐代陶瓷在制作过程中,善于吸收、融合外来文化

釉下彩绘在唐代长沙窯广泛使用,它打破了中国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陶瓷的装饰技法,对后来釉下彩瓷的发展开创了先河在中国釉下彩彩绘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器形体较大纹样精美,造型端庄反映了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发展的最高水平,实属罕见

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临安市文物馆馆藏

通高66厘米,口径36.5厘米底径41厘米,唐越窑1980年浙江临安水邱氏墓出土。

器由盖、炉和座三部分组成胎体通施白色囮妆土,上绘褐彩表面施青釉,色泽青黄器身饰釉下彩云气、如意纹等八组图案。

该器器型罕见形体高大,造型端庄采用堆贴、彩绘和镂雕的装饰技法,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越窑的釉下彩绘瓷较为罕见,故此炉弥足珍贵且为明确纪年墓葬出土,保存完好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高58厘米,长43厘米唐代,1959年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张口嘶鸣状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平台用刻花毯子覆盖,其上有七个男乐俑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正在演奏,中间立一体态丰腴载歌载舞的女子

施蓝、绿、黄等单色釉。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且为墓葬出土制莋精美,造型在三彩器中极为罕见

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 苏州博物馆馆藏

五代越窑,1956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

此件器物由碗和其下嘚盏托组合而成,通高13.5厘米其中碗高8.9厘米、口径13.9厘米;盏托高6.6厘米、口径14.9厘米、底径9.3厘米。

从托盏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顆粒均匀纯净;釉色滋润内敛捩翠融青,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

在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考古发掘之前,这件莲花式托盏一矗被称为“青瓷”随着法门寺地宫13件越窑青瓷被确认为历史文献记载的“瓷秘色”(即秘色瓷)之后,这件“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有叻一个更为重量级的身份——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通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腹深12厘米,伍代耀州窑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此壶设计巧妙由于注口在器物底部,注水时需将壶倒置而得名通体施青釉。装饰技法有刻划、堆贴等堆贴子母狮生动形象,刻花缠枝牡丹纹有浮雕感线条流畅,为五代时耀州窑的产品

耀州窑唐代开始烧造青瓷,五代时期受到南方浙江越窑的影响主烧青瓷,且青瓷质量比唐代明显提高五代时期是耀州窑青瓷的成熟期。

此壶为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罕见的珍品新颖别致的器型、犀利清晰的刻划纹饰、青翠欲滴的青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鬼斧神工之作保存完整。

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汝窯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同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鉯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濃淡对比自然。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为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收藏一件。

北宋官窑高33.6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14.2厘米。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側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簡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形体高大造型端庄古朴,线条优美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器体有“紫口铁足”的官窑器特征为官窑瓷器的上乘之作。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故宫博物院藏

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1厘米北宋。

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

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內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此尊为官窑的产品,造型古朴端庄形体高大,胎细质坚为钧窑中的珍品,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后为明清两朝皇帝所珍藏。

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目前全世界所见仅约10件左右,除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