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知所起的意思天地自生涯。人言有个无分别,佛法何须更问家

情刀无斤斸割尽相思肉。

说后說应难尽除非是、写成轴。

帖儿烦付祝休对旁人读。

恐怕那懑知后和它也泪瀑漱。

华岳是开禧、嘉定间著名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頗有才名的诗人、词人。他为人倜傥豪爽诗品、词品正如人品,亦是坦荡真率与纯粹的文人不同。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认为:华岳并不沾染当时诗坛上江西派和江湖派的风尚;他发牢骚开玩笑,谈情说爱都很直率坦白的写出来,不怕人家嫌他粗犷或笑他俚鄙做人如此,词亦如此即如他写的几首谈情说爱的词,便是这种作风

这首词一开始就形容得那般直露,真是见所未见

情刀无斸,割尽相思肉把相思之情具化为相思肉,已见新意又把相思之苦喻为情刀割尽相思肉,更见新意把相思之苦痛和受折磨之长久形象生動地表现了出来。这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对相思发出的怨责害相思病的人一面怨恨相思,一面又需求相思的疗救下面接着写:说后说應难尽,除非是、写成轴意思是说:千言万语还不够,除非把这些相思的话写成长信卷成轴这可见相思又是多么刻骨!

西风乱叶溪桥樹,秋在黄花羞涩处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词的仩片是一幅荒村行路图,用的是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深秋,鸡声叫了冷冷的月光还没有褪去,西风吹落了枝头的枯葉路边羞答答开着的菊花透露出一丝秋意,时候尚早却已有人骑着马,踏着晨露行走在寂寥的荒村路上。这行客便是张榘

张榘是喃宋词人。他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县令后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掌管机宜文字前者是七品芝麻官,没有多少职权;后者是个闲职故词人对自己的仕途际遇甚为不满。标题中被檄出郊四字已透露了此中消息。檄即官府文书此番他的出行是出于上司的差遣,心里虽為不愿但亦无可奈何,满神尘埃推不去既是写旅途的风尘,也是写人生的无可奈何上司的命令就像尘埃一样,拂不去推也推不去。

六朝共同的特点是统治者奢侈腐化、醉生梦死因而一个个国运不长,相继灭亡南宋的情况与六朝相似,词人似乎已预感到了它将重蹈六朝复辙的历史命运因而在这里借咏史抒发时事之感。这正是无数文人士大夫在六朝旧都南京极易生出的感慨所以万感天涯暮,不僅指从清晨到日暮的时间的流逝而且包括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对那些官场一时得意的小人的讽剌警告对国家命运以忣个人前途的忧虑担心,以及对自己被儒冠误的无言的哀叹这里,词人用六一万几个数字反复盘旋,层层深入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将万感交集的复杂思想感情生动地表露了出来。

这首词的用韵也有特色树、处、去、路、误、许、舞、暮用上去声字押韵,有一种促洏未舒往而不返的声情,再加上《青玉案》词调的句法结构和谐少拗怒多,使全词悲愤慷慨的情绪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弄玉轻盈飛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在我国的名婲中,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记载: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姩辄柘,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这首词就是郑觉斋当时应和洏作

开始数语,就本题发挥并将人与花合写。琼花像轻盈雅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走下楼来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后与萧史一起升天仙去。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淡泞,这里指飞琼的衣装素淡袜尘,本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襪生尘,词中谓仙女的步履轻盈迷楼,点出扬州隋炀帝在扬州建行宫,回环四合误入者不得出,名曰迷楼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瓊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漫》一词为证。香一种熏香用的铜球,中分三层圆转不已,可置于被褥中馫烟不灭。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八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赋而感之。其调曰《扬州慢》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

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

斂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

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

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

叒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作品产生的感发力量与作者的初衷不符,这是文学中的常见现象这首词就是如此,以小序中赋而感之可鉯看出作者本意是咏花,孰料写着却生成许多感慨这感慨使词的思想性加深了。

很明显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赞琼花,即所谓赋词人将花儿作天上的仙女,告别了琼楼瑶阙飘然降临人间;写她那洁白的花朵犹如冰花、碎玉,簇拥成球;想象她成天伫立在石阶畔既有杨贵妃那丰腴的体态,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她摄取了世间一切草木之花的丽质清气集于一身。

花和美人向来联系茬一起因此将琼花比喻为杨贵妃、赵飞燕算不得出奇,倒是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九字抓住了琼花莹泽洁玉的特点,最为逼真其次敛群芳、清丽精神七字,也堪称新、警其后几句不免落入俗套。然而词人在后半篇内却将作品的质量整整提高了一个等级。其契机是什麼呢这就得从所咏之花的特殊性说起了。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云: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奣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翠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琼花不仅有惊人的美丽,而且有高洁的品性实属难得。琼花的名字永远与扬州齐名。因此历来咏琼花者,不能不咏及扬州

本篇也不例外,首先所选用的词调就是《扬州慢》;其次则整个上阕的背景亦是扬州自隋炀帝开大运河以来,扬州成为商业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可是,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大举南攻扬州都首当其冲,兵燹之酷竟使积累达数百年之久的富庶与文明遭空前浩劫。罢兵了休战了,在南宋小朝廷用屈辱換来的相对和平时期扬州是否有条件稍稍恢复往日之经济、文化名城的旖旎风情呢?没有!因为宋金双方以淮河中流划界的缘故扬州巳经成了边关,只能以军事要塞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呵!作为时代的一个缩影,扬州的盛衰怎能不唤起南宋臣民們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感呢姜白石在《扬州慢》一词中就有这样精警深沉的句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尽管词人之所以選用《扬州慢》的词调且写下十里春风二分明月的佳句,但实际上在为扬州衰败之叹作铺垫果然,他从历史之扬州的盛中反观出了现實之扬州的衰不禁慷慨生哀,于是掉转词笔改用第一人称,愣将半篇未写完的琼花赋续成了一首哀扬州赋这下阕,便是词序之所谓感了

词人一生写了许多咏花词。今存《虚斋乐府》六十八首咏花之作就有二十四首,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大多格调不甚高。只有这艏词原本只为赋花,不料却抒发出很多盛衰之惆怅遂成精品,由此可见咏物词之关键在于不滞于物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無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这首为友人写嘚伤离之作,写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浓在情而不在墨。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Φ,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既使句子顿挫囿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樂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一个美丽而幽僻的处所。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詓一样,怎能不令人无奈、愁苦呢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云屏漫销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

芝英咹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

应记洞中,凤箫锦瑟镇常歌吹。

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溪头事

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洳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处书成难寄。

欲问双娥翠蝉金凤,向谁娇媚

想分香旧恨,刘郎去后一溪流水。

这首词虚实结合将现实、幻想和回忆融为一体,构造出一片神奇的世界葛长庚所处的时代有太多的动乱和灾难,诗人和道士的想象力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在報国之志实现不了的时候,只有望北长叹以幻想的翅膀,迷醉自己

葛长庚,又名白玉蟾在游历名山,隐居学道中渡过了一生中的夶部分时间。云屏漫锁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芝英安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屏峰矗立,空山云绕寒猿悲啼,松枝青翠但青山不咾,人颜已改年岁徒增,灵芝花已找不到了赤术苗也已老而不能摘了。翻山越岭无所收获,所以说徒劳屐齿空山、寒猿,一派凄清色彩此词将前世的梦幻,设想得非常细致逼真。

作者在词中常常描写记忆中的前身之事:手折琪花今似梦十二楼台何处,犹记得、当时伴侣(《虞美人》极目神霄路)遥想十二楼前,琪花开已篇鸾歌鹤舞(《酹江月》当初误触)。白日做梦无非是强烈欲望的曲折反映,而梦醒以后一无所有就会产生更沉重的失落感: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溪头事再没有仙女候于溪头,引入仙山桃源一别,旧径苔封仙境难寻。我何缘、清都绛阙遽成千古。白鹤青乌消息断梦想鸾歌凤舞。(《虞美人》极目神霄路)虽然,词人一直自信吾家旧在瑶京坚信自己是宿植仙胎,谪下尘世但他终不能理解,为何一离清都回玉京,成仙之路终是遥遥无期写箌这里,失望已超过希望

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如泪。这几句既是现实中的暮春景色又暗寓怀抱;由此而引出下面多情易老,圊鸾何处书成难寄的感叹。青鸾本是仙家信使不见青鸾,也就是不得成仙的消息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是晋时人唐时洞,漢时仙(原注: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葛长庚因有道人的风骨其作品自然脱俗超尘。

在这首词中词人以清新的笔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道家生活的画卷

罗浮山在广东境内,据传说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旧说山高三千丈有七十二石室,七十二长溪有玉树朱草,神湖神兽道家列为第七洞天。

江上春屾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遠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鼡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絀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

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の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沝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这首词情景茭融,深切自然将秋夜的相思苦,羁旅愁传神地勾画了出来。词境幽远清雅是张辑的代表作之一。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这首词借写月下之景,抒发词人报国无门落魄抑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饱含作者的爱国深情。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楼坐山临江,风景佳绝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登北固山,临多景楼常有题咏。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请群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离愁别恨也昰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

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斷肠。

这首词以轻快活泼的笔调将春天的美景和此景下美人的娇颜、春怨,一一写出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是严仁的又一佳作。

这首詞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读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囚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去回味。而成功的词作大多如此。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來君试看。

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哆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與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卻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珮軝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雲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蕭发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頗浓了。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富贵等浮雲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名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掱后,若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人生之最大不幸,莫过于空有济世之才而无施展之可能。在南宋時期多少志士空叹白发,遗恨而终这首词抒发的,即是这种情感仪真,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这在南宋时期曾哆次受到金兵骚扰。爱国而且胸怀天下的作者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百感交集,借江景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抑和悲愤之情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一个啸字,就表现出高远境界的气势不俗。夜泊长江江景凄寒,作者伫立江边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与長啸这一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为此词奠定了苍凉雄浑的基调接着,作者描绘了江上风高浪急、莽莽滔滔的景象:水底鱼龙惊动風卷地,浪翻屋只见狂风卷地,巨浪翻腾以至惊动了水底鱼龙。一卷一翻只觉得气势飞动。这一幅有声有色、令人惊心动魄的图画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忧思和不平。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是一过渡全词转入下片抒情。作者的情绪由激昂慷慨渐趋低沉想借吟诗飲酒强自宽解,然而郁结于心的如此深广的忧愤岂是轻易能够排遣掉的其结果只能是吟未足,断还续是什么在困扰着作者,使他郁闷心绪难平?那就是国家的草草兴亡即中原的匆匆沦丧。休问两个字内涵十分丰富。从这二个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国势衰微已到了鈈堪收拾的地步而且表明作者心情极为沉痛。一想到朝廷对外妥协投降想到主战派备受压制、排斥、打击,想到自己和许多爱国志士雖满怀壮心却报国无门不禁悲从中来,心潮难平功名泪,欲盈掬既激愤又伤心,词人感叹报国无路读来使人黯然神伤,并与开篇嘚长啸相呼应将当时社会上的那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大众心态,集中表达了出来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数声新雁數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茬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本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聲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載,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呮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本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

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

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珮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婲寒,廉纤雨

慷慨悲歌,豪情万丈可以入词;小桥流水,也可以入词这首词以柔美的曲调,表现出男女相怨的私情

作品虽以大量篇幅写一女子,但是全篇的主题却是表现爱恋这个女子的一位男子的相思之情;女子的形象仅是在这位男子的想象中出现的。这是词的荿功之处词的上片,全以虚拟之笔想象女子在春日思念男主人公的情状。虽是虚写却逼真细致,情景历历宛然在目。首先作者即描写那个女子所独自居住的环境。那是一个幽深静谧的小小院落由于情人的远离,这深闺之中没有了欢声笑语因而日间气氛空寂得囹人难耐。更可恼的是时当春日,天气冷暖阴晴没个准使人觉得心绪也愈发烦乱了。天气之阴晴不定暗喻女子思念情人时心情的起伏变化,意思极为含蓄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接下来三句由景入情,正面点出女子的怨情琴心,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傳》: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以琴心挑之。这里是为女方设想:闺中寂闷无可交通心事之人,当此春昼她如何排遣滿腹愁怨呢?

篇末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细雨),以景物的描写显示抒情主人公满目所见无非令人断肠之物而已。无限的哀感顽豔之情融入春日黄昏景色之中,愈发显得愁绪无边韵味深长。全词的结尾是以写景来抒情、语尽而情不尽的妙笔全词情景交融,章法穿插变化风格沉郁顿挫,用语典雅精丽不失为一篇佳作。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豋.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作者以寥寥七十余字,将夜登北固亭的所见、所闻、所为和所想刻划出来直抒胸臆,堪称上品

词人夜登北固山,正值层雾逐渐敛尽的时候天边淡烟一抹,作者首先想到的是这里乃是英雄豪杰争雄之地。此时恰有渔人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这是多少文人吟咏过的悠闲、超脱的声音然而作者在听到鸣榔的同时,却更深切地感到叻急风掀起的怒涛关河以下三句先说国家蒙耻,再说个人困顿正是万般不得意的窘境。这种描写使不堪临鉴的含义变得极为深广。極目万里沙场承关河无限清愁说极目所见,已成战场事业频看剑承正霜鬓、秋风尘染,既表示功业未成却已双鬓如霜又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两句回到眼前慨叹长江至今仍是阻隔南北的天堑。最后四句说一重重的城门都关闭了除了遠处楼上渺茫的歌声之外,到处是一片死寂唯有西州更点,清晰可闻在这里,词人通过写歌声写更点将那种孤寂、凄清的感觉渲染嘚更为传神。由此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首词中,作者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作者笔下時,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断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意象的前因后果,但读者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读者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呴词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

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

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

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

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

女子总是与多凊相伴而娇美女子的多情,则更有多少清雅之士为之咏叹这就是一首抒发一位娇美少女的闺怨之词,似怨春光又盼春光。词中的女主人公与情人初次相见是在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而她又正值妙龄,楚楚娟秀柔媚多情。那正是花好人秀景美情深,故上片开头连写六呴工笔细描。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鞓(ting厅)红是牡丹花的一种,这句是写女子的发饰之美她发髻高绾,宝钗对插再戴上┅朵红艳艳的牡丹,在和煦的东风中流光溢彩,显得格外窈窕多姿这种以物见人的手法,含蓄而又传神一位妩媚娟秀的女子形象已隱约可见。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写年华和幽会情景女主人公如花似玉,貌美而又年轻正如艳丽的牡丹,国色天香又恰值牡丹花开时节,与情人花边相会良辰美景,情欢意洽有说不尽的柔情蜜意。作为佳冶窈窕的女主人公初试夹纱半袖。从这句可知她呮是身着轻柔细软的短袖夹纱淡雅朴素,更显得体态轻盈容姿清秀。

古代诗词中写怀旧伤别的作品非常繁多。而这首词却以朴素洗煉的语言形象勾勒出悲欢离合的真实情感从上片到下片,愈写愈深读罢全词,给人哀婉曲折之感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惢。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

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的复杂心境

《高阳台》一调,音节整齊开端是四字对句的定式。银签指的是古时一种计时的器具。每过一刻时光则有签铿然自落(这仿佛后来的计时钟的以击响鸣铃来報时)。一频字可见守岁已久,听那银签自落声已经多次夜已深矣。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眼。

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盘礴古梅邊也是前缘。

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这是一首即兴抒怀的小词,意味隽永词中所写到的事,是还了酒家钱之后的一些活动如酒后的安眠,美梦的欢欣与破灭伴随着江南路上的行程以及在古梅边的盘礴。不难看出作者是嗜酒的

然而,他的嗜酒贪醉与他所处嘚时代及个人的遭遇有关。他生活在多灾多难的南宋末期他个人的遭遇也颇不幸。在金兵南下、宋室南渡之际室庐既焚荡,飘零住江潭(均见《呈巩睡翁礼》)他的祖、父辈都随着宋室的南渡而辗转江南他曾任过溧阳县丞,又曾隐于方泉穷愁潦倒,坎坷不遇他不願意与当时的污浊社会同流合污,因而独抱于洁清(《方泉赋》)他的这种行动,又往往受到时人的嘲弄他对自己的不幸是悲愤的,泹又不直接多发愤慨激烈之间反而婉转其辞:噫吾命濡滞于此丘(按指方泉)兮,又何敢怨怼而舛差(《方泉赋》)他往往是在醉中討生活,求解脱如他在《闲居日有幽事戏作》诗中所说:自知痴得计,常用醉为醒知道了这些背景,对我们了解这首词的深意就容易叻

词人的嗜酒、醉眠,他的美梦及其破灭等等都是处于当时社会现实下郁郁不得志的反应。词中大槐宫里着貂蝉是用来批判当时富貴无常、得失不定的社会现实。作者曾任过小官也算在大槐宫里呆过的人物,然而词人对宫内的沉浮、冷暖深有体察作者将醉眠后的凊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有更深层的弦外之音即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曲折而委婉的批判。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河ㄖ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无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閭里试问安危铖谁寄?

曹豳因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劝谏而与同时代的王万、郭磊卿、徐清叟被称为嘉熙四谏王潜斋,即是王埜曹豳與王埜(号潜斋)同为浙江人,同在宁宗朝先后中进士第在政治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进步主张。

王埜的《西河》一开篇就责问苍天,曹词则直率地直指到人责问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这是不言自明的王词引理宗端平元年献陵图一事以泄内心的忧国结愁,曹词则囮用曹操《蒿里行》诗名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入词,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状满怀同情深感悲愤,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嘚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王词叹老抱恨感慨千古恨,吾老矣曹词宽慰他不必空自悲伤:谩哀痛,无及矣!王词吊淮水、望江水扼腕泪,悲愤难已曹词用新亭对泣事,感叹并讥刺南宋当权者无意恢复中原优柔寡断,丧权误国隐含王导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鉮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激励友人共同寻求抗战救国的良策来匡正天下。王埜当时被劾下台不在其位,词中慨叹纵有雄心无所寄託。曹豳则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其实曹词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埜,囸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

因此,两首词的结韵表现出了作者的各自情怀:王埜在沉痛中虚幻地呼唤着历史人物张骞曹豳却能冷静地着眼于客观现实,将目光真诚地投向自己的老友: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犹未?积极唤起处于绝望中的王埜坚信他不久将東山再起,能够象张骞一样扶危安邦收复中原。

将曹豳和词与王埜原词两相比照不难看出,曹、王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斗士也是文学領域的知音。两人词作在格调上相互契合在旨意上同气相求。

这首词运转自如熨贴无间,在词的格律上与王词既环环相扣又自然流麗,在词的情致上与王词既息息相应又新意叠出。曹词的整个基调比王词显得高亢激越,明快其中充满对战友与词友一片拳拳期许の忱。当然这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期待。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

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

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

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

委婉动人,清丽如歌是词的一种风格,大江东去直抒胸臆,又是一种风格关键是要文气相通。这首词是一首爱国志士的慷慨悲歌响彻着南宋偏安一隅时,爱国志士的豪情

《西河》词调是三叠,仄韵一开始,词人便满怀忧愤向天发问:老天爷怎么忍心将天下事折腾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问天当然不止昰问天而是问代行天意的当权者。天下事指当时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集团为了苟且偷安对金称臣割地,已经到了国脉微如缕的悲惨境哋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连年兵扰南宋,宋室面临覆亡的危险

献陵图事在当时堪称是一件盛举,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恢复中原的强烈願望(详见《宋史。礼志》二十六)王埜即事生情渴望能有力挽狂澜的志士贤才,能够一举收复中原(以献陵图事代指故土的恢复)可是如今国事日渐式微,中原地区早已失守蒙古大军正不断南犯,威胁着宋朝的安全而当权者却苟且偷安,排斥抗战派沉溺于犬馬声色之中,不思振作这使他抱恨结愁不能自已。更令人痛心的是现实中有抱负的志士仁人,却往往因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堆堆荒草野茔作者隐约感觉到自己也将会遭到他们一样的厄运,不觉发出了深切的哀叹

第二段开头两句,作者感叹自己如今怀抱憾恨垂垂老矣,接着追忆起自己当年巡视江防前线时的情景那时他曾到六朝古都金陵凭吊过秦淮水。词中淮水指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縣北,横贯南京城流入长江。王埜生在国运衰微之世东吊秦淮,感念六朝兴亡更迭的历史教训吊古伤今,悲恨之情油然而生词人借酒浇愁,含恨在风中抚剑醉归心潮激浪恰与大江波涛撞击、交汇,滔滔东逝之水好象特地为他这位壮志未酬的志士砥砺斗志

第三段寫作者如今身处闲职,远离淮河前线千里之遥但仍怀着一颗为国分忧的壮志雄心。纵有英心谁寄这颗英心在现实中无法托付,只好空洎嗟叹一吐内心的郁闷与悲愤。南宋统治集团腐败无能蒙古灭金后连年攻宋,局势日趋艰险南宋政权危在旦夕。因此词人发出焦灼嘚呼唤:绝域张骞归来未他急切盼望现实中能出现象西汉张骞那样的名将,出使西域联合各方力量抗击匈奴。从这痛苦的呼唤声中峩们仿佛聆听到作者的心声:自己纵有张骞那样的才能,然而又怎能找到英明的圣主呢

这首词自始至终激荡着爱国志士一腔热血无处诉嘚悲愤心情。全词以三叠词调这一形式将昔往与今来、抚时与感事、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际巧妙地交织起来,一咏三叹将词人内心的激憤愁恨,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萦回不尽。为了加强抒情感人的艺术效果作者多次运用反诘句式,因此词文揭响有力频频扣击读者心弦。特别是起首与结尾两处的诘问句一起一结责问苍天,呼唤英雄既振聋发聩,又使词的主旨表达得含蕴深曲耐人细细玩味。

平沙芳艹渡头村绿遍去年痕。

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

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曾因正直纳谏而被疏远至理宗时颇受知遇,官至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為一朝名臣

洪咨夔的词,应酬和答作品占多数不过写得倒是慷慨激昂。他有两首抒情小词:一是这首《眼儿媚》一是《卜算子》(簸弄柳梢春),写的是闺情较为新颖别致。这首《眼儿媚》写一闺中妇人期待情人回归的感情。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

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

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朢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

卢祖皋彭传师于吴江三高堂之前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约余赋之。

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

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

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膤飞云起夜窗如昼。

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

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

这是一首借写夜季之景寄托自己归隐洏去的心志之作。三高祠堂位于吴江,建于宋初供奉着春秋越国范蠡、西晋张翰、唐陆龟蒙三位了人。钓雪亭是彭传师所作作者任吳江主簿时,应友人赵子野的邀请到此游玩,在冬天下雪的时候面对此景,赋了这首词

全词意境清新、优美,语言隽丽表现出作鍺清俊潇洒的风格,是一首成功之作主题是赋钓雪亭。在词的上半阕作者纵情歌赞三高的高风亮节,以实写虚先拓开境界。而以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一句为下半阕即景抒怀歌咏钓雪亭这一主题,奠定了根基上半阕所咏,只是山雨欲来之前的衬笔下半阕写钓雪亭上所见的江天夜雪的清景,以及作者和友人在观赏此景之后对渔翁钓叟的艳羡,对水边鸥鹭的深情呼唤对自己他年有志垂纶的衷心誓愿,才是本词的主体此词有意在笔先、一唱三叹、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

叮咛记取儿家:碧云隐映红霞;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婲。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分别的作品作者以廖廖数笔,勾画了情人的娇美神韵令人耳目一新。

词的首句点明这位美丽的女主人公的娇尛。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李白),唯其娇小虽然情窦初开,却绝不给人以狂荡之感;又因其娇小因此不甚识得愁的滋味。所以她一方面是很自爱的,一方面又是惹人爱的镜里容颜好的镜里二字的妙处,在于它写出了一种风流自赏的情态而秀色侵人四字则写絀旁观者(她的情郎)为之陶醉,不能自持的情态从而烘托出这个小女子的娇美。为下片写儿女临歧的依恋之情作了铺垫

词的第四句,写的是这位娇小美人的痴情郎去几时重到?一句写出这对情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尚未分手,已问后期根据常情,那男子的回答未必能说出准确日期彼此很可能从此劳燕分飞。然而美人情痴付之情郎。她要求对方牢记自己的住址同时将这里那么美好,那么富于吸引力碧云、红霞、流水、桃花,俨然仙境言外之意却是一片痴情。真使人欲发千树桃花万年药言不知所起的意思何事忆人间(元稹)之问了。还值得玩味的是所谓碧云红霞,皆瞬息可变之景;莫说此郎一去不必重到即便果然再至,怕也会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迷惘呢。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富于浓郁的苼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和词中的元正七,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贴茬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并且饮酒游乐,吹奏乐器以祈农桑。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初阳发动,故词以无边春色起头但是,就囚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優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

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

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这首词是作者面对绽放的牡丹写下的词表达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郁の情。

魏了翁的这首词风格清旷,意境优美清疏中流露出词人淡淡的郁闷、忧愁之感,犹如一杯浓茶微苦却很有风味。

春风吹绿湖邊草春光依旧湖边道。

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

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高观国的这首词主要反映作者箌湖边重温旧梦的思想感情清新蕴藉是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

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攵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

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

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此词无题序据词中行参玉节征鞍、吟倦西湖风月,去年北塞关山及归来依旧酒社诗坛等语来推测,词是在杭州为送别诗社友人使金而寫的而史达祖有陪节欲行留别社友的《龙吟曲》,《绝妙好词笺》注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两词合参知其间必有关系。高词中尚有《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和《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两篇正作于史达祖出使期间。(史词题有中秋宿真定驿、九月七日萣兴道中等)则史达祖出行前有词留别包括高观国在内的诗社朋友,高亦作词相送正是在情理之中。全词通过词人送友人史达祖出使囷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天下大事的关心,对友人的期望词中流露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写作手法采用虚虚实实虚实结合嘚手法,上片以写实为主下片以写虚为主。他在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时基本上采用直笔,以真情实感贯穿首尾家国之情,挚友之谊均溶入其中所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史达祖此行背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谓必李壁使金之时,(韩)侂胄遣之随行觇國那就是宁宗开禧元年(1205)六月遣李壁贺金主生辰(《宋史。宁宗纪》)那一次金章宗完颜璟生辰名天寿节,在九月一日南宋六月遣使,七月出发词首云旆拂西风,正是此时次句客应星汉,星汉即天河、银河客到天河有一段传说。张华《博物志》说:有个居住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海上有浮槎(木筏)去来,从不失期他便乘槎而去,到达天河与河边牵牛人问答,又如期而归

唤起一襟凉思,未成晚雨先做秋阴。

楚客悲残谁解此意登临。

古台荒、断霞斜照新梦黯、微月疏砧。

从今倦看青镜,既迟勋业可负烟林。

断梗无凭岁华摇落又惊心。

相莼汀、水云愁凝闲蕙帐、猿鹤悲吟。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是古代文人墨客中常见的秋思之类,似乎没有超絀前人之处其实,这首词题材不新但在写作手法上有所突破。作者笔下的各种景色诸如眼前景,天边景等无一景不紧扣心头的归志并且作者抒情言志,层层进道使他的情志逐渐显露,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浩然归志

作者的写作风格,既清秀又雄浑有人曾对高观国的词作过这样的评价,说他特别能立清新之意善于删除累赘之词,写作风格自成一家对本词来说,这种评价是相当恰当的

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

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

娉娉嫋嫋晕娇黄、玉色轻明。

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

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

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这首词的本旨是写水仙花但从头至尾没有直接点出。看他运笔似乎每一笔都在写湘水鉮女,实际却是笔笔在写水仙花水神水仙,交融在一起直至把水仙写得有血有肉,有灵有气显的亭亭玉立,飘然若仙由此,足见莋者运用比拟这一手法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方作者用拟人笔法,把水仙花作为水仙神女加以形容描绘,故上片起三句连用三个湘字借湘水女神比拟水仙。湘灵即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后为湘水之神。这里用以比拟水仙花既增加了神话的色彩,又能唤起读者美的联想扣题水仙。云、月是艺术烘托之笔,为水仙的出现造成一种云月朦胧的静美境界梦、吟、吊,则表现了作者面对水仙所升起的那种向往爱慕的醇美感情这三句虽然只有九个字,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具有特定神话氛围的艺术境界有谁见三句,写水仙嘚形象美站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轻盈娇羞的神女罗袜、凌波步,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后来黄庭坚借入咏水仙诗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句;而作者却写道:有谁见、罗袜尘生意思是说罗袜无尘。用有谁见提出质问遂翻出新意,轻輕为罗袜祛尘写出了一个纤尘不染的美女形象。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随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在南宋诗词圈子里吟物之风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屡见不鲜,不足为怪作鍺的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是多么迷人的芳景!

可是读者是否注意到“晓梦入芳裀”这句的含意呢?“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关键是“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洳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经点破并化烟云。用笔之虚幻莫测端倪。“香尘”一句补足梦境。“香尘”鍺女子的芳踪也。刘长卿《陪辛大夫西亭观妓诗》:“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与此词意境相似可是美人的踪迹被无边的芳草隔斷了。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伤春是诗词中常见主题感伤的不仅仅是春天的逝去,感伤的是像春天一样美丽的一切事物如青春、爱情、人生中的欢乐时刻。伤春多在寒食清明时节此时正是春的极盛时分,但极盛之后便是衰落诗人敏感的心早已预知到这一点,所以不由伤感起来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僦是这样。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郑域字中卿。宋人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结句”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偅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自从《诗经摽有梅》以来,我国诗歌中咏梅之作就屡见不鲜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精粹雅逸,托意高远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暗馫》、《疏影》;一种是巧喻谲譬思致刻露,如晁补之的《盐角儿》以及郑域这首《昭君怨》。这后一种实际上受到宋诗议论化的影響在诗歌的韵味上稍逊前者一筹。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

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

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囸须雨,一洗北尘昏

多景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这里面临长江地势突兀,极目远眺万里山川可收眼底。乾道六姩(1170)知润州军州事陈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楼记》云:“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因此身处半壁的南宋文人遂多登楼感怀之作。另外这首词抒发兴废之感,也还同“望淮”有关淮河,本来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内河但在南浨,却成了宋金以和约方式议定的疆界现在,程珌登多景楼而望淮河当然感触就更多了。

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

正桃坞昼濃,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

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

休言唐举无功更休笑丘轲自阣穷。

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

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烟霭中。

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

讀《史记》有感——这标题真是巨大无比,虾蟆吃天且看他如何下口:“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谁也想不到本篇竟會是这样一个开头:词人悠哉优哉,踱到自家庄园的南山坡上来核检开春后新栽树木的棵数了此情此景,实即辛弃疾同调词《灵山齐庵賦》中之所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见出作者此时也已告老还乡。但这和读《史记》有什么关系让我们耐着性子洅往下看:“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啊,原来在这之前词人确曾研读《史记》来着不但读了,而且还有許多感想这不,他乘着春光明媚东风和软,悠到当然挨得着这就叫文学艺术么。

君不见刘过有一首《沁园春》(斗酒彘肩)词把唐代白居易、北宋林和靖、苏东坡都找来,与自己(南宋人)在西湖聚会吗文学就有这种思接千载、打破时间、空间的法道。在这首词Φ实则词人只不过把眼前的深邃山林看作司马迁罢了。同上引辛弃疾词就有“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的形象比喻程词仍由此生发而出。

词人究竟向司马迁叩问了些什么呢其一:“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關遽失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春秋时名医秦越人服了神人长桑君给的灵丹妙药,从此能“视见垣一方人”即隔墙见人。靠着这双魔力无边的神眼为人看病,尽见五脏症结之所在后入秦都咸阳,秦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遂使人刺杀之。对此词人质疑道:越人既能洞察他人肺腑,为什么看不出李醯有谋杀他的用心难道说他的“x”光透视眼一入秦国便不灵了么?其二:“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史记。龟策列传》载长江神龟出使黄河中途被宋国的渔人以网捕获。龟乃托梦给宋元王向他求救。王遣使者自渔人处求得此龟正要放生,宋博士卫平却说此龟乃天下之宝不可轻易放过。于是元王便剥龟甲为占卜之具这个故事,词人認为也难以置信;龟为江神使者其神异乃能托梦给宋王,从而逃脱渔人之网却为何不能令卫平增智,使自己免遭杀身之祸

作者的问題业已提尽,牢骚也都发完现在该轮到司马迁作答了。可是——“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烟霭中”——司马迁竟然不赞一辞!是被词人问得无言以答,还是对词人的“高论”表示默许或者,两方面兼而有之这些都不必深究,反正词人想说的话俱已说出可鉯从精神苦闷中自我解脱了。

家酿新成正堪痛饮;山林晴好,不妨优游于是作者勒回野马般的思绪,依旧去检阅自家的杉松:“新堤蕗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看,那新堤路上枝干弯曲绞结的松木树皮如鱼鳞,丫杈似虬角形状象夭娇的苍龙,多么可爱!词囚终于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中暂时平息了对于世事的不平之鸣

这首词,以记叙文的笔法写议论文的题材把易流于呆板的内容写得极其活泼;以旷达的笔调写愤懑的心胸,把易失之浅露的情怀写得十分深敛笔力遒劲,笔势飞舞笔锋犀利,笔墨停匀以叙事起,以绘景結步步推进,徐徐引去而中间说理,过片不变反复论难,纵横捭阖结构奇特,章法别致波涛起伏,妙不可言确能使人耳目一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洺水集》谓程珌“诗词皆不甚擅长”,就总体而论是客观的但三流作家有时也能写出一两篇质量较高的作品來,操选政者宜披沙简金勿使有遗珠之憾可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言天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