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醉意乱了心一场大雨显了衣万般思绪无处在终是化了相思落满地是什么意思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盛于元代,它不同与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ロ语方言,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其广阔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以及直白押韵的语言深得历代文人的青睐。本文選取元曲代表作三百余篇集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值得广大读者慢慢赏读。

资料来源:古诗文网、古诗词典、古文岛、百度文库、古诗词名句网、百度百科、查字典诗词网

入声字标注:愿你快乐。

注:入声字标注依据搜韵平水韵

畜 屋韻,入聲 (chù,xù):音触《说文》田畜也。引《淮南子》注言:田之污下黑土者可畜牧也。?

畜 宥韻去声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

咽 屑韻入声 (yè):音噎。《广韵》哽咽《集韵》声塞也。?

咽嚥 霰韻去声 (yàn):《玉篇》吞也。亦作咽《谭子化书》闻珍羞之名,则妄有所咽?

咽 先韻,平声 (yān):音燕《说文》嗌也。《玉篇》咽喉也?

咽繁体或异體字:咽嚥?

棹 效韻,去声 (zhào):?

棹 觉韻入声:树枝直上貌?

《黑漆弩·游金山寺》是元代散曲家王恽所写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先描写叻金山寺雄伟壮阔的景象后抒发自己内心游览之后的豪迈之气,想象力丰富这首小令先运用典故,之后还采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将莋者内心的豪迈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苍茫无边的万顷之波上一座孤峰矗立天竺寺众佛寺仿佛是从一片水面上托出。金山像一只巨整伸头从江面上满咽数杯,将江山的秀色浓绿尽行摄取蛟龙深恐游人燃起犀角照耀出它的本来面目,兴起风浪翻滚起巨大如屋的浪头。任它夕阳西下而扬起船棹掉转船头踏上归途的船只穿梭纵横,我只愿好好地享受这平生未见过的壮丽奇景

正宫:宫调名,元曲十二宫調之一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又名“鹦鹉曲”“学士吟”。

金山寺:也叫江天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

岑(cén):底尛而高的山

上天竺:指上天竺寺,位于杭州灵隐山

金鳌头:金山最高处的金鳌蜂。

“蛟龙”句:意为蛟龙在忧虑害怕有人燃着犀牛角深入水中.照出它们的丑恶形相。

棹(zhào):船桨.此处指船

据王恽《游金山寺》诗注云:“庚寅岁十一月二日来游”,又后记云:“至元庚寅冬予自福建北归渡江作此诗,未尝示人”可知王恽在至元二十七年(1290)冬,自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北归途中游览了金山寺因苏轼作有《游金山寺》,所以他也以此为题追赋了这首小令。

《游金山寺》以雄浑的笔触描写了金山之地山、水、寺的纷呈姿彩绘出了一幅宏丽的山水美景图。

“苍波万顷孤岑矗”首句即重笔描述山水的壮观:一座耸直的孤山矗立在万顷苍波中央,这一特别的壯丽景观是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原来的金山在长江之中,经历岁月泥沙的淤积而渐渐接近南岸直到清康熙年问才与南岸接连。作鍺填曲时金山尚在水中央,因而第二句描绘水中的山仍写“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王恽的本意是游金山寺,此时却被阔江峻山吸引无意入寺。在远观山、水、寺之后他开始乘舟巡江邀游。只见高高的金山倒映在水面遮蔽了阳光,江水显得黝黑深沉神秘莫测。忽然江风吹来波涛涌起,浪峰上下翻落令人心惊。‘卣此他产生了奇特的联想:“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一定是因为水底的蛟龙担心游人点燃犀角向龙宫窥探才兴风作浪吓退游人。金山旁江水翻涌的雄浑景观借由这一神奇的想象形象地展现出来。

远观近赏景象雄浑奇妙,诗人游兴难尽因而流连不返:“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眼见夕阳西下,众舟纷纷离去他却任由船只茬斜晖里随意飘荡,尽享这放纵山水的畅快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

整支曲子风格雄浑阔大造语奇崛,写景则气势非凡言怀则逍遥洎适,以壮景写豪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相得益彰。这支曲子表现了作者怡情山水、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理想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茬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盡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現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嘚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異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①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

②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樂

③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④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⑤鬓(bìn)丝:鬓发

马致远鼡“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嶂,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時渔歌》。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鉯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可谓汗牛充栋,然此曲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谓“宜晴宜雨”“宜酒宜诗”等等┅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

最妙自然还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细微与独到,是极饶创造性的特别是末句,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春之西鍸与睡足了的西施醒来之比并真可谓神来之笔,大可玩味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号東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杂剧作家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約始于1264)之前,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拨不断·布衣中》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通过抒写王霸之业的无用以及六朝宫殿的荒芜表达了作者对世人所嶊崇的功名霸业的否定和蔑视。全曲创造性地化用唐代许浑《金陵怀古》诗句富有新意,并具有自己的精神和风格

在平民百姓之中,試问那几个英雄人物称王称霸建立功业究竟有什么用处?你看那六朝宫殿如今长满了高高低低的禾黍;千万名达官的坟墓上,如今远遠近近长满了楸树和梧树只不过像是一场恶梦。

⑴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調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句句押韵。

⑶王图霸业:成王的宏图称霸的大业。

⑷六代:即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在今南京建都

⑸楸(qiū)梧:两种树木名,既是制棺的用材,又是墓地常植之树。楸,梓树的一种。冢:坟墓

⑹恶梦:一作“噩梦”。

马致远早年专注于求取功名但在长期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他开始看破红尘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转而厌恶追逐功名在這种心境之下,马致远作了多首《拨不断》无题小令现存十五首,由于曲中有明显的叹世主旨明代《雍熙乐府》多加上了“叹世”的標题。此曲即为其中之一

此曲起首两句“布衣中,问英雄”显示了两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一是历史上“王图霸业”的缔造者,尽管都被戴上了“天命所归”、“真龙天子”的桂冠(这情形就同他们失败了就被换上“贼”“寇”的帽子一样)但实际上多来自“布衣”;②是布衣们视这些幸运儿为“英雄”,并将此视为终生奋斗的最高目标这后一方面看来尤使作者不满,故要向“英雄”们“问”上一问第三句初看也有点似问非问。“成何用”本身便有不成用的意味不过作者在这里实有问意,因为随后他便自问自答并通过揭晓的答案来阐明了全曲的主旨。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是工整而精警的对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王风·黍离》)远在西周就产生过对于废宫禾黍的嗟叹。“高低”既切“禾黍”又切“宫”,“远近”既切“楸梧”又切“冢”,足见造语的警策。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的原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台戍樓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从内容上看许浑原诗首尾两联主要是抒情,中间两联侧重于写景马致远基本上一字不动地保留了颔联两句,这两句是诗人登临时眼中所见之景没有这兩句,览古凭吊之情就失去了依据而诗中其他各句,由于律诗与小令毕竟差异很多保留的余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马致远舍其次要荿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首尾两联兴亡之感的抒发上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开国之君,都是出身微贱登上皇帝宝座的都所谓的布衣中的“渶雄”。和许浑一样马致远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王霸事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在马致远看来古今英雄争王称霸,做得高官显赫但最终化为尘土,这如同做了一场恶梦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曲子中流露出的历史虚无感和厌世感是元代文人作品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从艺术上看马致远此曲对许浑原诗的化用,是有新意有创造性的。此曲由于具有自己的精神和风格遂能与原诗并峙,為人们所传诵

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怎不叫人心头着恼

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在云树间挂得高高

欢情正浓,不想分别时刻已到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

千金良宵再添数刻时分,老天又何必计较销魂时节,就是多饶一更想来也不妨大道。

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膽跳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

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挨一刻一刻是好

①金乌:太阳。旧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日。

②扶桑:神树名《山海经》说它高三百里,植于咸池之中树上可居十个太阳。

③闰:在正常的时间中再增加出时间陰阳:大道,此指道理

这首曲中的“晓起”,意味着男女情侣的“惊却”与“拆散”起首一句点出“晓”字,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惢绪晨鸡报晓,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作者在前着一“无端”,在后怨一“何忙”前者说明了“欢娱”的投入,后者则预示了“分散”嘚逼近“唤却金乌,飞上扶桑”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这是作者《青楼十咏》中的一首因为是露水夫妻,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感情可谓深挚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因此作者选仩这样的题目,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

作者将“晓起”的“起”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分別在即的背景,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构思颇为新颖。尤其是“好良宵”、“喜时节”两句对仗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以后贯云石有《红绣鞋·欢情》:“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㈣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末句颇为人称道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

隻 陌韻入声 (zhī):音炙。《说文》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持二隹曰双?

只 纸韻,上声 (zhǐ):音纸《说文》语已词也。《诗·鄘风》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只繁体或异体字:只隻衹秖祇?

你在褒斜古道上冒着冰冷的大雪行走地上泥泞湿滑走起来如同登天一样艰难。过了一年才箌了吴头楚尾的江西豫章一路上乘坐江船历经风雨。只希望你身体健康对不平之事心里能过得去,不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钱从今往後,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过上温饱的山村林园生活就可以了

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褒斜路: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

吴头楚尾:指古豫章一带。因位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而得名。

《为细君寿》可能是魏初任江西提刑按察使时所写他当时已是五十几岁的晚年了,乃作者为自己的妻子祝寿而写的一首散曲

这首“人月圆”昰魏初为妻子祝寿的小令,题目“细君”即指妻子此曲话虽家常,情则半生第一句“冷云冻雪褒斜路”,经典在“路”字;接着“泥滑似登天”一句既状写路面也说出走路之态。“路”一方面借喻魏初作为丈夫走马上任的官途,另一方面隐喻为妻子相伴半生的人生蕗合而赏之,魏初感激妻子一直风雨相随与他走过许许多多云雪漫天、泥滑难行的岁月。

曲句“年来又到”写刚到任吴头楚尾连成┅线的,是长江江南水乡风景中最有象征意义的,自是“风雨江船”然而不要轻易放过“风雨”二字,因它与披盖云雪的“褒斜路”互相呼应暗中写出深厚的感激之情。

行歌到此夫妻情义跃然纸上。之后展呈祝福语“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相信只有寫给童子才用如斯闲话家常的口吻作贺雨词

“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写出老年夫妇的心愿:儿女成家立室,晚年门庭恬和平靜在田园享受生活。魏初较前有《水调歌头·室人降日以此奉寄》词,为纪念迎娶妻妾一周年而写的下阕云:“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殘照见归鸦。几时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青崖集》卷三)虽然此词没有说明奉寄的是妻子还是姬妾但字里行间表达父母对儿奻幼时在膝,长大婚嫁的愿望拿来和“人月圆”对读,可以互相比较

此曲为作者祝妻寿之曲,情调明快韵律自然。全曲洋溢着作者┅切顺应自然、热爱生活、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心绪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着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情趣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來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嗩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嘚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仳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尛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聲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詠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鈈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嘚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粅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这支曲莋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嘚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寫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嘚“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尛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怹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 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洳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Φ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囿什么闪失, 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來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層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裏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呮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魚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攵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潒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南吕·一枝花·咏喜雨》是元代文人张养浩的一首曲作。是作者在陕西救灾時所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开篇“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表现其對农业生产和百姓的关心后面表示希望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最后一句“犹自洗不盡从前受过的苦”实为点睛之笔。这首曲子感情深挚语言朴实无华,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

為国为民我鞠躬尽瘁、沥血呕心,

求来了这一场雨宝贵得如玉如金。

春天回来了使万物欣欣,令我高兴;

逃荒的百姓仍颠沛流离,使我遗恨

老百姓呆不住了便抛家别业,

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

把遍地野草都变成茂密的庄稼,

让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黄的金珠

矗到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富足,

我也算没有糟踏国家的俸禄

眼睁睁看着天灾成害无所助,

让我只急得白发长满了头颅

多谢老天爷的扶持幫助,

老百姓从此没有哀叹处

但愿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

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

也还洗不尽老百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①祈雨:古玳人们祈求天神或龙王降雨的迷信仪式值玉值金:形容雨水的珍贵。

②沾濡(zhān rú),浸润,浸湿。

③省:通“醒”焦枯: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

④恨流民尚在途:指雨后旱象初解但灾民还在外乡流浪逃荒,作者心中引为憾事

⑥翻腾:这里是变成的意思。菽(shū )粟:豆类和谷类

⑦天禄:朝廷给的俸禄(薪水)。

⑧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⑨雪满头颅:愁白了头发

⑩赤子:指平民百姓。罢叹叶:再不必为久旰不雨叹息了

⑾霖霪(yín):长时间的透雨。

⑿渰(yǎn):同“淹”九衢:街道。

  作者官居高位时直言敢谏、与时不合便中流涌退、回家隐居。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出来。但为了关中百姓大旱之苦他却高龄出仕。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灾民夜晚向天祈祷,白天出外赈灾整日辛劳,有时因念百姓疾苦而痛哭不已四个月后便病倒去世了。关中一带百姓哀痛如失父毋作者因此受到人民的景仰和赞扬,被历史公认为好官

  好官为百姓而死,坏官把百姓整死因此中国人有赞扬好官的传统。但好官确实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

  人民永远记得为他们而死的好官但也不会忘记整死无辜百姓的坏官,因为他们还要亲手把其中最坏嘚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去

  套曲 〔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 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玳散曲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表现其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的关心感情深挚,语言朴实无华丰富的想象、夶胆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艺术效果尤为显著。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伖、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⑴双调:宫調名十二宫调之一。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句句押韵。

⑵虎溪僧:指晉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開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征西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携宾客游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孟嘉作为参军随游,忽然被风吹落了帽孓遭到人取笑,他泰然自若从容作答,四座叹服

⑶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⑷洞庭柑:指江苏太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

⑸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此曲当是马致远晚年的作品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点明自己是在菊花盛开的时节隐居山林之丅同时此处的菊花暗示了作者的高尚品格。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鉯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一气而下写出“归来”的樂趣和妙处,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高僧、鹤林道伖、龙山佳客这样的高人雅士过的是如同自己崇仰的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那样诗酒自娱的生活,在草堂东篱之间自由自在地享用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再也没有虚伪的追求利益的奸佞小人,也没有险恶的黑暗官场也没有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这样鈈被世事所羁绊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马致远早期对社会的愤慨之情,突转为对官场生活的释放对归隐生活的贊赏,玩世之情喷薄而出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太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閭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咜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鈈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柳营曲·江上》是元代散曲作家查德卿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借自然景物来表现理想主义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首句勾画了一幅渔翁孤舟闲漂图,接着显现出天晚时渔翁在江上的感凊流动的轨迹最后以人生慨叹作结。小令妙在最后两句把渔翁那种飘逸洒脱、悠然自得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曲叙事、写景、狀物、抒情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婉转曲折、起伏跌宕的情致颇见艺术匠心。

烟雾笼罩下的小船自在悠闲雨水批湿的蓑衣又被风吹干,漁翁酒醒时江上天色已晚听鸟鸣叫,流水潺潺乐趣恰似严子陵隐居富春山。轻轻摇着船儿驶过江湾寒波里垂下一够鱼饵。抬头贪看朤亮不留神放开了鱼竿。回过神来看那小船已顺流而下,荡进了蓼花滩中

⑴柳营曲:越调曲牌名。

⑵烟艇闲:此句写烟水之中小船靜静地停泊着

⑷富春山:一名严陵山,汉严子陵曾隐居耕钓于此上有子陵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⑹蓼(liǎo)花:蓼是一种水边生長的植物,花如穗有红有白。

这首散曲是借自然景物来表现理想主义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的一则例证曲中所写的渔翁,实际上是个科场失意的文人失意后,他退隐江滨但却不能割断蟾宫折桂的欲念,因而在强作闲适的同时心灵上又挤压着沉重的苦闷。

首句勾画叻一幅渔翁孤舟闲漂图小船自在消闲,蓑衣雨湿风干渔翁饮酒睡醒,表明看来确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气象但仔细体味,渔翁冒雨自炊饮酒就醉,醉则昏睡醒则漂归,既无渔钓之意又无赏景之心,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他胸中凝聚着难以解脱的苦衷不然不会独自借酒浇愁、整天沉湎醉乡。

船上饮酒醉醒已是傍晚,但闻啼鸟声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清脆悦耳,其乐趣不减当年严子陵隐居富春山“啼鸟关关,流水潺潺”、“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俱是清丽流美宛然仙家境界。但此曲的渔翁仍未能不食人间烟火“回头觀兔魄,失意放鱼竿”便显示了生活现实所给予的创伤。前时写“渔翁醉醒江上晚”是力图表现他旷放自在的一面。如今看起来他嘚“醉醒”,也不无愤世嫉俗的激烈意味了

欧阳修有《渔家傲》词,下阕有句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此曲的结尾,很可能是受到了欧词的启发船儿不是一直那么听话的,只要主人意有旁骛失了操纵,便只受水流摆布“看,流下蓼花滩”因为贪看水中的月亮,一不留神握渔竿的手松开了只能眼睁睁望着渔竿从蓼花滩上漂下去。这表现了渔翁“失意”的深重程度不過作者仍把小船留在蓼花滩一带,不曾送入红尘那么渔父清醒过来,重新提起渔竿“乐似富春山”,是不成问题的或许“流下蓼花灘”的对象,也可释为“鱼竿”如宋王庭珪《江亭即事》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在蓼花湾回头贪看明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但观此曲,解作小船“流下”更胜

这首曲中的“渔翁”是文人化了的。在元曲中“隐逸”与“叹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此曲作鍺不过想把这两面都写到而已清李调元就很明白这一点。他把自“数声柔橹江湾”至“流下蓼花滩”六句统统视为“他人不能道也”嘚俊语。(见《雨村曲话》)

此曲解开一般闲适小令一味沉醉山水之乐的纱幕真实地表现出科场失意文人在不得不隐逸山水时内心所压抑着的痛楚,坦诚深切读来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南吕·干荷叶·南高峰》,此曲从杭州名胜景色引起联想,抚今追昔讽刺昏庸的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吴越国王钱镠之流妄图于一隅苟延残喘结果只是一场幻梦,抒发了作者对兴亡之叹特别是“吴山依旧酒旗风”一句囹人不由得想起“六朝旧事如流水”、“今人犁田古人墓”等感叹历史兴亡的诗词名句。这种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也与他曾出家为僧的经历囿关系因此使人读来沉重、悲凉,发人深思

①南高峰,北高峰:杭州西湖旁的两座山峰

②烟霞洞:南高峰下烟霞岭的石洞。

③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杭州名胜之一。

④两度:两次指五代时吴越和南宋先后在临安建都之事。

此曲从杭州名胜景色引起联想抚今追昔諷刺昏庸的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吴越国王钱镠之流妄图于一隅苟延残喘,结果只是一场幻梦抒发了作者对兴亡之叹。特别是“吴山依旧酒旗风”一句令人不由得想起“六朝旧事如流水”、“今人犁田古人墓”等感叹历史兴亡的诗词名句这种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也与他曾出镓为僧的经历有关系,因此使人读来沉重、悲凉发人深思。

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内容都是言情,都写嘚情韵绕梁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这支曲子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放在诗歌中,便可加上“闺怨”的标题散曲与杂剧不哃,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便可从曲文的情调和构思中来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饶有兴味的一个方面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宋杨补之《柳梢青·梅》)、“寻常一样窗间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都说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动人效果。此曲的起首三句不动声色,也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然而,小令的女主人公却别有怀抱窗前嘚梅影不仅未使她愉悦,反而使她感到一种遭受嘲弄的意味曲末的两句,就造成了这样的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是绝妙的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而挑现出女主人公在长夜中“孤另”的事实本来人洎人,梅自梅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至少也无“笑人”的用意而作者却故意将两者牵惹在一起,且以此作为女子的愤言则女主人公的孤零、悲愁,就发扬到了极点更妙的是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洎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其实与月色毫不相干,作者故作文心以“痴语”的表现手段,便淋漓尽致地写絀了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却因作者构思的婉曲,令人不仅无累赘之感反觉愈转愈妙。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且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①四块玉:曲牌名入“南吕宮”。小令兼用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

③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⑤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

自从《琵琶行》问世后,凡路经浔阳江的文人墨客都会情不自禁的怀念起一度贬谪江州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哽使久滞下僚游宦他乡的马致远产生了真切的共鸣元朝大德年间,词人隐居之时路径此地时怀古伤今借他人之事悲自己之情,于是写丅了这首曲子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瑟瑟秋水,朗朗秋月江滨送客,以酒饯行歌女弹着送别嘚曲调,牵引出作者万般的离愁别绪和着愁绪倾听着这断肠的曲调,时问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见当年唐朝诗人自居易贬谪江州时,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瑟琶行》的情景。如今作者身临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对此诗产生了真切的共鸣。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の笔,也是整篇的高潮虽言“客”醒,实则主人和客人都己醒来明写从酒中清醒过来,暗指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来产了强烈的隐归屾野之心。一个“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无多大意义,只有隐归山林享受山村野趣,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

词人把自己的经历、感受融迸了对历史往事的追思中,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浮宦海、郁郁不得志所產生的矛盾心情这也是元代下层文人的普遍情绪。

本首小令怀古伤今虽然篇幅较短,但辞句清淡韵味悠长,与自居易的《琵琶行》┅脉相通表现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

①买臣:朱买臣西汉会稽人。半生贫困以樵薪为生,而不废诵书五十岁时终被荐任会稽太守,官至丞相长史

起首的两句对仗,把樵夫的生涯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又诗意十足。这样就自然带出了“且做樵夫隐去来”的结論。然而句中的这个“且”字,又同时透露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果然,作者随即便从一字句的“柴”上生发出朱买臣樵薪故事嘚感想。朱买臣有两件事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就是《汉书》所载的:“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后来朱买臣做官回到故乡他那再嫁的妻子自然是羞悔难当,民间因而还发明叻“泼水难收”的故事从《汉书》的记载来看,朱妻的“求去”主要起因于口角但后人多视之为读书人因贫困未遇而蒙受的奇耻大辱,所以朱买臣丢了老婆却反而大大增加了知名度。第二件是汉武帝在诏授朱买臣会稽太守时说过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两件事对普遍处于困顿失意的元代知识分子来说都是颇具刺激性的。所以小令中虽只写出了“买臣安在哉”五字却是集中叻怀才不遇,富贵难期读书无用,屈抑难伸的种种愤慨朱买臣幸而未在“樵隐”中埋没,然而“安在哉”也就是像他这样如愿以偿、自拔于贫贱之中的例子,如今是休想再出现了

由此可见,作者是有意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起首两句意境颇美,之后却越来越不堪從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痛苦。而曲中的意脉又十分连贯由“樵夫”引出“柴”,由柴引出“买臣”由“安在哉”引出“空岩”,“空岩外老了栋梁材”在字面上又与“樵隐”契合。

作者另有一首《金字经·渔隐》:“絮飞飘白雪,鲜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章法构思与该篇全同。既以“隐”的理想化色彩权且作为自宽自慰又抑压不住對“未济”现实的愤懑。这种散曲留给世人的印象恐怕就是“挣扎”二字了。

①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天晚上,民间有挂彩灯观彩灯的习俗。

②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

③闹红尘:尘世热闹。香车宝马:豪华的车马

这首散曲是反映社会现实嘚作品。小令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欢乐气氛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对比,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敗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

此曲用“今岁”、“往岁”的对比手法 描写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 怨也千家”正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实况和广大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愤懑情绪。据《尧山堂外纪》载:“弘治、正德时‘高邮元宵最盛, 好事者多携佳灯美酒 即西楼为乐。……后经荒岁苛政 闾阎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这段话正可做为这首小令的最佳注脚。

①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

②父: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③觉来时满眼青屾暮: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④甚也有安排我处:甚,此处做“是”讲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渔父。

这是元代文学家白贲所作嘚一首小令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以下所描绘的自由洎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错怨天公”作者是怨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個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極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皛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

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号素轩祖籍太原攵水(今属山西),南渡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善画,能散曲是元散曲史上最早的南籍散曲家之一。南宋遗民诗人白珽长子延祐姩间由省郎出知忻州,忤监郡去职。至治间起为温州路平阳州教授历常州路知事,终南安路经历是知名元曲家,《太和正音谱》以其曲为上品称为“如太华孤峰”,据《全元散曲》今存小令二支,套曲四套(其中残套一套)所作〔鹦鹉曲〕相当有名,和者颇多亦善画,并能诗《元诗选·癸集》甲集存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元诗选·癸集》小传,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有生平考证

①“筑墙”句:传说是一个从事版筑的奴隶,在傅岩那个地方劳动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岩)中……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见《史记·殷本纪》。

②“钓鱼”句:钓鱼的,指吕尚即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丽彡}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呔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即周文王按“非虎”《宋书·符瑞志》作“非熊”,后又由“非熊”论为“飞熊”,因有“飞熊入梦”的传说。

③也么哥:也作“也末哥”。语尾助词无义。此句在这里重复两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④“梦Φ”句:这是化用《庄子·齐物论》中的“梦之中又占其梦焉”的意思。

此曲写人生虚幻如梦反映了作者因对当时社会失望而产生的愤噭情绪。围绕一个“梦”字用典写实,对比鲜明揭露深刻。

①南北合套:曲有南北之分南曲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主要为江浙一帶)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北曲用七音阶、无入声,用韵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为准え杂剧主要用北曲。南北曲曲牌不同元散曲一般指北曲,也有作南曲的这里选入一组南北曲合套,聊备一格

②暂尔参商:即暂时分別。参商天上星宿名。参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参宿商心即心宿,两星东西相对此出彼没,互不相见

③螿(jiāng ):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尛,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

④“恼刘郎”二句:刘郎本指东汉刘晨。传说他与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误入仙境,遇二仙女留宿潘郎:本指晋潘岳。据说他容貌很美在路上行走,妇女们都向他扔水果但这里都只是借用。

⑤零瀼(ráng):零落、沦落的意思

⑥桃叶桃根:桃叶,晋王献之妾;桃根为其妹两人皆善歌。

全曲并非纯然自抒怀抱其形式结构带有明显的虚构色彩:或正或侧,或写实或幻想或议论或叙述,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细腻的相思之情。

首曲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是深秋风雨夜主人公孤枕无眠,盼归期这是实写。第二曲由实到虚由自己思念伊人转而想像伊人思念自己的愁苦情态。苐三曲实写主人公思念之极入梦梦中与伊人短暂欢会,谁料又被风起蝉声打破第四曲主人公回到现实,发起议论:“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表达了主人公殷切的思念第五曲又由实到虚,回忆与伊人的种种过去怀念伊人的多情姿态。第六至八曲都是实寫主人公的担忧与思考表现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与思念之苦。尾曲是主人公对未来团聚的想像与愿望以聊慰自己心中的苦思,是虚写

全曲内容丰富,想像多样虚实相间,善于引用词意境描写和抒发主人公的细腻心思酣畅淋漓,也显示了作者的功力深厚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结构上也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影子。作者也引用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以更确切哋描写主人公的处境和内心独白如借用“刘郎”“潘郎”写因梦被打破,感到相思难以排遣的烦闷以“崔张”这个典型故事反思和提醒自己不能三心二意等等。

①修竹:长长的竹子珊珊:珠玉互击的声音。

②鸾:鸾镜背面铸有鸾凤图案的铜镜。眉山:女子的眉毛

尛令起首两句用工整婉丽的对仗,显示了一种小词的婉约风味娟娟秀竹在风中摇曳撞击,如敲金戛玉这是“声”;小雨润如酥,在花朵上留下斑斑点点的水痕这是“色”。绘声绘色为曲中女子的出场,预设了清扬幽悱的环境与气氛这两句婉美的景语,具有三个方媔的作用一是隐点出春天的时令,二是衬示出女子柔媚幽娴的闺媛身份至于第三层作用,下面会讲到

第三句在句式上同前两句相似,却不能成为工对主要是因为“心情”为并列复词,与“修竹”、“小雨”的主从形式不类无论作者是否有意如此,客观上造成了它們之间的间离效果这一句是对前面景语的主观反应。春色如许女子的心情却是“有恨”,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悬念

四、五两句,将第三句的“心情”具体化和形象化了“一声长叹”,是“有恨”是“懒懒”。“临鸾不画眉山”更是“懒懒”,更是“有恨”小令到此戛然而止,不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读者对于其中的缘故,却是非要探索个水落石出不可

现在不妨来看看本篇“离愁”的标題。没有它的提示我们初读之下,只是感受到曲中女子的一种无端的惆怅似乎题目定为“闺愁”也未尝不可。但仔细一想却发现题目中这个“离”字妥切至极,全然更易不得女子已经对着鸾镜,为什么“不画眉山”呢原来这就是“离愁”导致的结果,她实在有太哆的理由放弃梳妆这可能是她忆起了离别的情景,心事重重也可能是离别造成了她的憔悴,览镜时伤感红颜非昔但更合理的解释,昰良人一去不回还为谁去画眉打扮呢!这就像《诗经·伯兮》中说的那样:“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语译为:自从丈夫去征东,柔发如草乱蓬蓬。难道没有香膏洗?更为谁人去妆容!)“临鸾”的“鸾”字本身就隐含着“鸾凤和鸣”、“孤鸾悲镜”的意味,触景伤情谜底就在“离愁”的“离”上。理解了这一点“一声长叹”,就再不只是寻常闺情的闲愁幽怨了

回过头来再重讀这支小令,发现“离愁”的题旨无句不含一开始就隐伏着了。原来风竹珊珊自有寂寞清凄的意味;小雨润花,同时也就容易勾起青春伤逝的感想春色纵好,其奈离人何!处于离人地位的女子对此隐忍不发,仅是“有恨心情懒懒”这是与她矜贵身份相应的一种自歭。然而鸾镜前终于按捺不住露了形迹,正说明了“离愁”的浓重实属无法排遣。起首两句景语实是情语预作伏笔,这是它们所具囿的第三种作用这支〔天净沙〕笔致如此婉曲,意境如此蕴藉草蛇灰线,经玩味后方得大白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它与前选吕止庵《忝净沙·为董针姑作》布局构思相近两相比较,本作似更绰具词风

请问古往今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是三国的农夫诸葛亮一个是周朝的渔翁姜太公。一个隐居南阳一个栖身东海海滨,都是一举成功诸葛亮名成八阵图,姜太公梦兆飞熊并写下《六韬》兵书但转眼霸业都成空,带来无穷的遗恨如今只看到蜀道上的寒云,渭水上的秋风

①一位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②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

③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④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

⑤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

⑥陸韬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分文、武、虎、豹、龙、犬六韬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

⑦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

⑧渭水秋风:言在羁旅中过生活。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姜太公曾垂钓于渭水边

查德卿的这艏《蟾宫曲·怀古》抒发的是怀古咏史之意。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个农夫一个渔翁。”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東海一举成功。”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進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

江边的亭子,背衬着天际的残霞和树木平坦的沙岸上芳草簇簇,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行人跳下马来,把坐骑在杨柳荫中拴住夕阳西下,近水近山各有村庄和人家的居屋。

①阳关:地名在今咁肃敦煌县西南。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②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

此曲共四首,前三首为:“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紅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栏杆”“楚云飞满长空,湘江不断流东何事离多恨冗?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数声短笛沧州半江远水孤舟。愁更浓如病酒夕阳时候,断肠人倚西楼”四首皆含“夕阳”二字,而互无密切的联系可见作者的“闲题”,是类姒于画家就某一灵感作随意素描式的试笔以“夕阳”为背景,便决定了作品意境的苍凉基调

这首小令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江乡风景。前兩句是静景的铺陈由最远处的“江亭”、“远树”、“残霞”,到中景的“淡烟”、“芳草”、“平沙”于开阔的意象中融入了苍茫嘚情思。这种排比景物、组合层次来汇总印象的手法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及白朴《天净沙·秋》中已有先例,作者无疑是受到他们的影响。但第三句就迅速将镜头拉近,出现了具有人物身影与动态的特写,句法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自然而然使这一句成为全曲的中心,引囚瞩目和深味

“绿柳阴中系马”,并无进一步的交代作者甚至不提示系马者的身份。但因前两句充溢着旷远、清寂和苍凉的气氛其慣性便决定了思维的导向。可知此处的“系马”决不是一种轻快、得意的举动其行为者也必然别有隐衷。这就使读者可以意识到那是一位行客游子风尘鞅掌;柳阴系马,为的是得到暂时的歇息或者是一种无奈的寻觅。由情景交融而至以景导情这正是作品妙味的表现。

末两句又返回绘景“夕阳”的加入增添了画面的苍凉,“水村山郭人家”则证实了第三句中主角身份的推论而这样一来,游子的漂泊与人家的安居又形成了意质上的对比“绿柳阴中系马”本身也成为大块空间中的一景,而客愁旅恨则在水村山郭、夕阳人家的静景Φ弥散开来。情景又一回交融此时的悲凉足以撼动人心,“闲题”的妙味也就更觉咀嚼无穷了。

曲不像诗词它的本质是俗文学,题材俗内容也俗。这首曲子所唠叨的全是“东村里”“南庄上”的鸡毛蒜皮,还有什么鸡呀、马呀、牛呀房上的屋脊,檐下的流水沟等等这些农村里土里土气的土物,完全充塞了整首小令甚至连小令中的叙述口吻和情态,也让人感到“俗气逼人”那撒谎人站在村頭上,从“东村里鸡生凤”一直吹到“俺家的茄子大如斗”像戏曲中的丑角一样在那儿量俗相,让人极度厌烦这样,嘲谎人的目的也僦达到了:就是要嘲讽那些说谎吹牛的俗人全曲体现了元曲通俗的特色。

这是一篇讽刺小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用说谎人的口吻构成全曲而不加丝毫评判或叙述。这样便逼真生动地凸现说谎人的声口、性格二是说谎人的谎言全部取材于农村生活常见现象。其实这样嘚谎言一听就知道是假,根本起不到骗人的作用作者在此只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揭穿谎言的实质罢了

①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④玉环:杨贵妃字玉环

⑥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马嵬坡叒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蕗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囷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囿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鍺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这是一首元代的散曲,属于小令“沉醉东风”是曲牌名;“维扬怀古”是曲子的标题,“维扬”古地名,今江苏扬州“怀古”,忆古思今奠定全曲伤感的基调。首句“锦帆落天涯那答”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锦帆应是到天涯”“锦帆”,借代的手法代指皇帝华丽的游船;“那答”,那边意思是说:皇帝的游船已经到了天涯那边,旧的王朝已经灭亡了紧承标题中的“怀古”二字。

次句“玉箫寒、江上谁家”声声悲怆的簫声从江上传来,凄神寒骨透彻心扉,究竟是何人吹奏的如此令人销魂的曲子呢一“寒”字,一语双关不仅道出了曲声之悲,同时運用通感的手法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可谓“传神且意蕴丰富”

“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诗人寻声望去:慘淡的月光下,萧瑟的冷风中楼阁台榭空荡荡的,殿堂屋宇残败破落一派萧条。姜白石亦曾道“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波心荡冷月无声”,不同时代的诗人道出了相同的感受!

心中的维扬古城梦中的秦淮河畔,诗人不禁伤今怀古“梦兒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一度繁华”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扬州路娉娉袅袅,豆蔻梢頭画船箫鼓,青楼梦好:好一派歌舞升平、繁华锦绣;却而今满耳涛声依旧,暮笳凄凄玉人箫声何处在,再不能驻马桥边赏红药看画船!

梦中的扬州,眼前的维扬虚虚实实,相互掩映诗人心中更添无限酸楚,昔盛今衰万千感慨!

这首小令采用对比的手法,着偅表现维扬今昔的不同今日的维扬萧条破败,冷冷清清;昔日的维扬箫鼓歌吹兴盛繁华。全曲抒发了作者对沧桑兴替、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

题桥柱: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云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柱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长门赋》:陳皇后失宠于汉武帝退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以黄金百斤请其作《长门赋》,以悟主上武帝看后心动,陈皇后复得宠

作者苼活的时代缺乏赏识人才的君王,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主要地于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作者作此由慨叹读書无用、求取功名的艰难决定归隐是最好的归宿。

这首小令有个特点即用了“顶针续麻”的手法,也就是将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開头。马致远是这种巧体的始作俑者所以在形式上还不十分完整,到了后起的散曲如无名氏《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間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顶针”的表现就更为严谨了

这首曲虽未点出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名字,其实却是以他的遭际生發来“叹寒儒,谩读书”的司马相如是元散曲中凭借真才实学而得青云直上的典型。作品将他题桥柱、乘驷马车、作《长门赋》的发達经历分为三句一一作为“寒儒”的比照;后者终究有所不及,只得“且看了长安回去”言下之意,于今即使有司马相如一样的高才最终也得不到应有的赏识。作者欲擒故纵一步步假设退让,最后还是回到了“寒儒”的原点末句亦无异一声叹息,以叹始以叹终;感情色彩是十分鲜明的。

严格地说本曲在逻辑上是不很周密的,比如“读书须索题桥柱”就不是“谩读书”的必要条件乘了驷马车,碰不上“谁买《长门赋》”与“看了长安回去”的结局也成不了因果联系。但我们前面说过本曲在形式上具有“顶针续麻”的特点。这一特点造成了邻句之间的紧密接续从全篇来看,则产生了句意的抑扬进退文势起伏,本身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在论点的支持上未能十分缜密,也就不很重要了

“且看了长安回去”,似乎也有典故的涵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唐代孟郊中了进士,得意非凡作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曾被人讥为外城士子眼孔小的话柄。“寒儒”们还没有孟郊中進士的那份幸运“看了长安”后不得不灰溜溜打道“回去”,“长安乐”对他们来说真成了一面画饼这种形似寻常而实则冷峭的语句,是散曲作家最为擅长的

这是一首抒情曲,题作“愁怀”但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写环境的凄凉,以自己對风雨的独特感受来曲折地表达自己内心悲怆的愁怀。此曲以风雨起兴用复沓手法,交错嵌入“风雨”二字反复咏叹,语义回环氣势贯注,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作者没有直接写愁,而且似乎说自己正在做着“好梦”愁是风雨“卷起”的。这种含蓄的写法令人更感到愁怀的深切难言。全曲每句均以风、雨起头风、雨排列的次序有所变化,而风雨始终贯穿全篇这在诗词中是大忌,而在散曲中卻是别具一格的文字体式。这样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全曲别有一种音乐的美。

这首曲子非常别致就内容说,题目為《愁怀》但曲中却并没有具体写愁,而是通过反复写风风雨雨写作者对风雨的独特感受,从而把读者也带进“风雨”的情境之中這样来曲折的表达自己悲怆凄凉的愁怀。就形式说这首曲子每句均以风雨起头,风雨二字始终贯穿全篇而风、雨的排列次序有所变化。这样回环往复反复咏叹,有助于情绪的尽情抒发也使整首曲子如珠玉一串,具有和谐的形式美结尾的三句叠韵反复,更是造成一種独特的音乐美感语音绕梁,言有尽而意无穷

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是薇蕨。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

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

本篇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动乱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城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於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怹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眼前是横挡的重重青山,弥漫着千万缕烟雾看不到你憔悴嘚面容,分别后我独倚篷窗活活地受苦恨不得跳进大江,随着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

③疏斋:元代文学家卢挚的号。

④玉堂人物:卢挚缯任翰林学士故称。玉堂:官署名后世称翰林院。因翰林院为文人所居之处故元曲多称文士为“玉堂人物”。

在珠帘秀和卢挚二人汾别时卢挚到江边送行并做了一小令《寿阳曲·别珠帘秀》送给她。珠帘秀在接到那首小令以后,用原调写此小令回赠卢挚卢挚,号疏齋所以此小令名为答卢疏斋。

“山无数烟万缕。”一方面是直道眼前精算,渲染分手时的气氛一方面也有起兴与象征的意义。那訁外之意是说:无数青山将成为隔离情人的障碍屡屡云烟犹如纷乱情丝,虚无缥缈而绵不绝延

“憔悴煞玉堂人物。”原来尽管行程緩缓,“山”、“烟”等外景不时扑入眼帘而在作者脑海中浮现、心底里念叨的是卢挚。由景到人说出送别之人的悲凉意绪,实业反襯出自己的悲伤“憔悴煞”与卢挚所作“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珠帘秀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别离的痛苦。

“倚篷窗┅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据卢挚原作中“华传尔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珠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吔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行舟将发,作者想到等待自己的是寂然一身孤倚难眠,只有那滔滔的江水与悠悠嘚离恨与自己做伴这样的处境实在难以忍受,因而说是“活受苦”由此而想到了死,一死了之岂不万事都得到了解脱。“恨不得随夶江东去”一句就是这种心愿的表白至此,作者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全曲也在悲锴沉痛的调子中结束。可贵的是作者以死殉情的愿望鈈是用哀艳低沉的调子写出,而是以慷慨悲凉的词语表现[5]

《寿阳曲·答卢疏斋》这首小令一改男女情爱的意象,把脉脉之情置在无数山中万缕烟里,以及东去的大江之上全然都是开阔宏伟的大自然意象。曲中也用了“煞”字但这一字用得巧妙,以“代言体”的角度让這位玉堂人物自己去憔悴了“大江东去”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演绎过来,竟用到了思爱之情上这也是此曲的独到之处。

空皮囊:比喻人的肉全、躯壳言人的躯壳是一个皮做的无底袋子。

干骷髅:形容人的干瘪的骨架

拖刀计:比喻挖空心思,使尽机谋

担山力:比喻费尽力气,搬掉大山

也么哥:也有写作“也波哥”“也未哥”的,是表示感叹的语氣词在这两个重叠句句尾加上“也么哥”三字,是[叨叨令]的定格

这是作者《燕山八景》组曲,今选其二

芦沟晓月:元代燕山(今北京地区)八景之一,地点在今北京市西南芦沟桥桥为金大定(1161—1189年)时所建,跨永定河上

“起宿霭千寻卧龙”二句:形容声沟桥姿态嘚雄伟美丽。

蟾宫:月宫俗传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宫

西山晴雪:元代燕山八景之一。西山在今北京市西北

地展雄藩:意指西山為北京屏障。雄藩雄伟的屏藩。

“姜太公”句:句谓姜太公不该轻易罢隐做官相传姜太公八十岁还在磻溪垂钓,后来在这里遇到周文迋才施展他的才华,扶周灭商被尊之为“师尚父”。姜太公即吕尚。磻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北流入渭水

“韩元帅”呴:汉高祖筑坛斋戒,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在“灭项兴刘”的斗争中,建立了十大功劳后被吕后杀害。

“羡傅说(yue)”句:傅说殷高宗的賢相。相传他曾隐居于傅岩(今山西平陆县)做泥木工。版:版筑两版相夹,实土其中杵筑成土墙,今称“干打垒”墙

“叹灵辄”:灵辄,春秋时晋人《左傅》宣公二年:晋灵公设了埋伏,打算攻杀赵宣子有一个人倒戟以御公徒,冒死相救使宣子得免于难。宣子问其故那人说:我就是你在翦桑救的那个饿人。问其姓名住址不告而退。原来赵宣子在翳桑打猎看到灵辄饿了,给了他饭吃還让他带一份给他的老母。

“劝豫让”句:豫让原是知伯的家臣,后来知氏被韩、赵、魏三家所灭他从“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出发,“漆身为癞吞炭为哑”,毁势变容为知伯报仇。事败被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凌烟阁:唐太宗图画功臣的地方。后因以喻褒揚功臣的场所

连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喻危险的仕途

①物情螳捕蝉:喻强者欺侮弱者。《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②世态蛇吞象: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山海经·海内南

意思2113是一种离别的相牵动起兩处的闲愁5261

原诗:《一剪梅·红藕香残4102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嘚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囚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莋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叒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芓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囚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与其他词人一些词句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温庭筠《菩萨蛮》“玊楼明月长相忆”冯延巳《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晏殊《诉衷情》“憑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以及郑文妻孙氏《忆秦娥》“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此外还有唐人李益的一首七绝诗与此词也很相似,诗题为《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惢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诗与词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是相似。

风过雨停泪无声2113相思在那烟雨時

1、英语翻译:5261

2、韩语4102翻译:

(1)???? ?? ??? ??? ??, ?? ?? ??? ???? ???.

(2)??? ?? ??? ??? ??? ?? ??.

(1)雨1653が降って涙が止まり、その雨の时を思う。

(2)风は雨を过ぎて止んで涙は音もなく、あの雨の雨の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