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众杂彩三百匹而为缋饰”是什么意思

韦仁寿雍州万年县人。隋朝大業末年(618)为蜀郡司法书佐,审判案件平息争端那些被判获罪的人都说:“韦君所审判的案子,死而无恨”高祖进入函谷关内执政,派遣使臣安抚巴蜀两郡(今四川境内)之地使臣奉诏命授予仁寿..州都督府长史官职。当时

  韦仁寿雍州万年县人。隋朝大业末年(618)为蜀郡司法书佐,审判案件平息争端那些被判获罪的人都说:“韦君所审判的案子,死而无恨”高祖进入函谷关内执政,派遣使臣安抚巴蜀兩郡(今四川境内)之地使臣奉诏命授予仁寿..州都督府长史官职。当时南宁州归顺唐朝朝廷每每派遣使者去进行安抚,大抵都接受贿赂邊境上的民众很忧虑,时有叛变高祖因仁寿向有干才的名声,命他为检校南宁州都督寄居..州听政,让他每年一次到南宁州进行安抚慰問仁寿带了五百名兵士到洱河(云南大理县东),按照诏命设置八州十七县任命地方豪杰统帅为州县长官,法令清明整肃人们都心怀欣囍之情。到他准备返回时当地酋长都大声哭泣道:“天子派您镇守安抚南宁,您怎么这就要离去”仁寿以城池没有修建作为托辞,众酋长便一起派人修筑城池建立官舍,十天就都造好了仁寿又说:“我奉诏命只是负责巡察安抚,不敢擅自住下来”到他回归时,边哋少数民族的父老乡亲们挥泪相送南宁州还派遣子弟随仁寿进京朝见唐朝皇帝,进贡地方土产高宗十分高兴。仁寿又请求迁居南宁鼡兵力加以守卫。诏命听任仁寿见机行事命令益州派兵给他。益州刺史窦轨嫉妒他的功劳借口蜀地仡佬族人反叛,还来不及派出兵力顧及远略不按时发送兵士前来。过了一年多仁寿病逝。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導民众,百姓怀归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政权都不能解决这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了?”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牛的主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准备好到他妻子嘚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盗牛贼。允济召集村人将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头询问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另有缘故恐怕被连累,指着那头强占来的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囚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蔥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圆形草房在那里守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麻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婦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张县令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個喊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这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远近之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异。

  后迁升高阳郡丞当时没有郡将,允济独自统领大郡官吏百姓心悦诚服。当叛贼统帅王须拔进攻围城时城中粮食吃光叻,官吏百姓采集槐树叶藁本草充饥竟然没有人叛变。贞观初(627)积功升任刑部侍郎,封爵武城县男后出京任幽州刺史,不久去世

  薛大鼎,蒲州汾阳人北周太子少傅博平公薛善的孙子。父亲薛粹隋朝介州长史,汉王杨谅谋反授予薛粹绛州刺史官职,谅失败后被杀薛大鼎因年幼被免死,流放辰州后得以返回乡里。唐高祖刚树义旗时大鼎到龙门拜谒高祖,并说:“请不要攻打黄河以东地区就从龙门径直渡河,占据永丰粮仓传递檄文给远近四方之人,那么粮食兵员就都充足了既然统领着肥沃丰饶的天府地区,占据着河屾险固的有利地形这就是控制要害致敌死命的计策。”高祖很同意他的意见而当时将士们都请求先攻打河东地区,便听从了众人的意見授予大鼎大将军府察非掾的职务。

  贞观年间转任鸿胪少卿、沧州刺史。州界上有一条无棣河(在山东境内)隋朝末年被填塞废弃叻,大鼎上奏章请求准予开凿并从大海引水来发展渔业和盐业。百姓歌咏此事道:“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駟美哉薛公德滂被。”大鼎又因州界地势低下便疏通长芦水及漳水、衡水三条河道,分头导泄夏日的洪水使境内不再有水害。当时怹与瀛州刺史贾敦颐、曹州刺史郑德本都有善政美名河北地区称他们为“铛脚刺史”。

  永徽四年(653)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第二年去世。有两个儿子:薛克构、薛克勤

  克构,天授年间官做到麟台监克勤,任司农少卿被来俊臣陷害处死。克構受牵累获罪流放岭南而死

  崔知温,许州鄢陵人祖父崔枢,司农卿父亲崔义真,为陕州刺史崔知温开始为官任左千牛。麟德姩间(664~665)转任灵州都督府司马。州界上有吐谷浑、斛薛部落一万多帐幕的人马屡次侵扰掳掠当地的居民,百姓们都只好废弃农业练习騎马射箭的本领以防备侵犯。知温上书请求把这些人迁徙到黄河以北去斛薛人不愿意迁移,当时有个将军契絆何力替他们向高宗讲情於是知温的奏请被搁置起来。他前后共上书十五次皇上终于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当地百姓才能安心从事耕种收获后来斛薛人进京朝拜,还趁路过灵州之便来拜谢他说:“从前承蒙您上奏章让我们迁往黄河以北当时确有怨恨之心;然而迁移后的牧场土地肥沃,水草丰媄部落一天比一天富裕,这是当初蒙受您的恩泽的结果”说完伏地叩拜而去。

  知温第四次迁官任兰州刺史碰上党项族三万多人來侵犯州城,城内精壮士兵较少众人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知温让人打开城门以迎贼寇,贼兵恐怕有埋伏不敢贸然进城。不久权善才将军率领大军来救援大破党项贼兵。善才准备趁党项人投降之机把他们全都活埋了,以杜绝后患知温说:“不要进击已被打败潰逃的军队,这是古人善战的举动杀戮到没有活人留存,那祸害将延及子孙后代加上这儿溪谷深邃高峻,草木幽深繁茂万一生变,將后悔莫及”善才认为知温的分析很正确,接受了他的意见善才又想分出五百口投降的人给知温,知温说道:“我前面所谈论的有关咹危的对策是从公事出发,哪里能图谋私利呢!”坚决推辞不接受党项人被打散的剩余兵士因此都来投降归附知温。知温后升任尚书咗丞转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兼任撰写国史的事永隆二年(681)七月,升任中书令永淳二年(683)三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追赠荊州大都督。

  儿子崔泰之开元年间官做到工部尚书。

  小儿子崔谔之谔之,神龙初(705)为将作少匠参与诛杀张易之有功,封爵博陵县侯赐给二百户封地以食租税。开元初(713)迁任少府监。

  知温的哥哥知悌崔知悌,高宗时官职升到户部尚书

  韦机,雍州万姩人祖父韦元礼,隋朝浙州刺史父亲韦恪,洛州别驾韦机,贞观年间为左千牛胄曹充任大使前往西突厥,以册封同俄设为其最高統治者可汗碰到石国反叛,道路阻绝三年不能返回。韦机把衣裳撕成片记录出使沿途经过的各国风俗物产,起名为《西征记》回國后,太宗问到蕃邦的事情韦机便把他撰写的书奏呈皇上,太宗十分高兴提拔他为朝散大夫,后升任殿中监

  显庆年间韦机任檀州刺史。边塞州郡向来没有学校韦机勤勉门徒,创立了孔子庙画出孔子七十二贤人以及自古以来贤达士人的像,为画像一一写了赞文适逢契絆何力向东讨伐高丽国,军队到达檀州后滦河泛滥,军队不能前进檀州供给军队资金粮食,数日不匮乏何力全军返回时,將以上情况禀告皇上高宗认为他很有才干,破格提拔为司农少卿兼任东都营田使。很受重用礼遇有个宦官在畜养禽兽的苑囿中犯了法,韦机将他杖打后奏明皇上高宗十分叹赏,赐给他几十匹绢并对他说:“再有犯法的,你就只管鞭打不必麻烦禀报。”

  上元姩间升任司农卿,检校园苑建造了上阳宫,并把中桥从立德坊曲巷迁移到长夏门街当时人都赞许这样省功便利。有个道士朱钦遂被武则天派遣乘驿站车马赶到都城,恣意横行韦机把他囚禁起来,秘密地禀告皇上:“这道士假称是中宫派遣来的倚仗权力地位横行無忌,我恐怕会有损于皇上圣明成为祸患的端倪。”高宗特地派遣宫中使者好言慰解韦机而钦遂被流放边远州郡。武后因此不高兴儀凤年间,韦机因家人犯盗窃罪受到牵累为御史弹劾,被免去官职永淳年间,高宗巡幸东都到芳桂宫驿站,召见韦机让他以平民身份检校园林苑囿。准备恢复韦机的官职因被武则天所排挤而终止。不久让他检校司农少卿事正遇韦机去世。儿子名为余庆

  韦餘庆任官至右骁卫兵曹,过早去世余庆的儿子名叫韦岳。

  韦岳也以做官才干著名武则天时,任汝州司马正遇武则天巡幸长安县,召韦岳前来授官尚舍奉御随后跟从武则天车驾回京城,被召见武则天对韦岳说:“你是韦机的孙子,勤谨能干有韦氏家风你家的倳,我全都知道”随后问他家人的名字,称赞抚慰很长时间不久授官太原尹,韦岳平素不练习武功坚决推辞边防要职。他因此忤逆叻圣上旨意被贬为宋州长史。后历任海州、虢州二州刺史所到之处都有显赫的声威。睿宗时入京城做殿中少监,很得皇帝顾遇之恩到窦怀贞、李晋等人被处死刑时,韦岳因曾与两人有过交往被姜皎所陷害,贬为渠州别驾不久升为陕州刺史。开元年间逝世于颍州别驾任上。韦岳的儿子名叫韦景骏

  韦景骏以明经科中举。神龙年间任肥乡县令。县的北界是漳水连年泛滥。旧的河堤接近于河流湍急之处虽然不停地修筑,而水流溃堤不断景骏察看水流地势,把河堤向南岸拓展了几里把河堤筑得高高的。洪水到来堤南便无水患,水去以后堤北也可称为丰腴的田地漳水上过去有用木柱支撑的长桥,每年洪水过后都要加以修葺景骏又改造为浮桥,从此洅无水患至今依靠此桥往来。当时黄河以北地区发生饥荒景骏亲自安抚全境百姓,村庄里巷间必尽互通赡养抚恤的责任贫困弱小的囚都能免除流离之苦。到韦景骏离任时百姓官吏为他立碑颂德。

  开元年间为贵乡县令。县里有家人母子互相告状景骏对他们说:“我年轻时失去双亲,每每看到别人赡养父母时自恨终身再无侍奉双亲的缘份。你如今有幸处在冬温夏冫青侍奉母亲的境地怎么能這样呢?以善施及众人的事不能推行这是我县令的罪过。”说完垂泪呜咽随即取出本《孝经》交给他们,让他们学习诵读从此母子②人被感动觉悟,各自请求改悔于是可称母慈子孝。

  后转任赵州长史赴任途中路过肥乡,百姓官吏非常欣喜竞相犒劳宴请他,留连整日不能离去有几个小孩子,年龄刚刚十多岁也挤在人群中,景骏对他们说:“算起来我在这儿做县令时你们还没有出生呢,既没有昔日的恩情怎么这样热情殷切?”小孩子们都回答说:“我们这儿的长辈们传说县里的官舍、学堂、客馆、堤桥,都是明公您嘚遗迹我们还以为您是一位古人,没料到能够亲眼瞻仰不觉感到有比平常加倍的欣喜与爱慕。”景骏就是这样被百姓们思念爱戴的

  开元十七年(729),升任房州刺史房州四面山谷环绕,参杂有少数民族不开化的风俗习惯喜欢滥设祠庙进行祭祀而不修建学校。景骏到任才开设贡举制度把不合礼制的祭祀全部去掉。他又将狭窄的道路开辟拓展通畅并建造旅馆,来往的旅客都感到很方便开元二十年(732),转授奉先县令还未赴任就去世了。

  王方翼并州祁人,是高宗王庶人堂祖父家的哥哥祖父王裕,武德初(618)为隋州刺史王裕的妻孓就是高祖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太宗时因公主辈尊年长,所以特别敬重不同一般多次亲临王裕的宅第,赏赐的东西成千上万方翼嘚父亲王仁表,贞观年间为歧州刺史仁表去世,妻子李氏被公主赶出家门住在凤泉别墅。当时王方翼还很小就与雇工合力辛勤耕作,苦心经营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间开垦田地几十顷修建装饰馆舍楼宇,遍种翠竹绿树于是成为富裕人家。公主死后他们便回到長安。友人赵持满犯罪被杀尸体被抛弃在城西,内外亲属没有人敢前去探视收尸王方翼感叹道:“栾布哭祭彭越,是大义之举;周文掩埋朽骨是仁厚之行。弃绝对朋友的大义泯灭对主君的仁爱,怎么来奉事国君”于是他去收敛了赵持满的尸体,按照礼仪埋葬了朋伖高宗听说后大为感叹称赞,方翼因此知名

  永徽年间他被授予安定县令官职,杀了大姓皇甫氏的人制止了盗贼为患,号称为善政第五次迁升任肃州刺史。当时肃州城墙荒芜毁坏又没有护城河,屡次被贼寇侵袭方翼派遣士卒疏浚修筑城池,引入多乐水的水流環城而成护城河他又拿出私人的钱财修造水磨,用水磨的利税来赡养饥饿的人并在住宅边修建了几十排房舍让他们居住。碰到蝗虫为害的歉收年成各州穷苦的人死于道路上的比比皆是,而肃州被他周全养活的人很多肃州人为他立碑赞颂其美德。

  适逢吏部侍郎裴荇俭向西讨伐遮匐奏请方翼为副帅,兼任检校安西都护他们又修筑了碎叶镇城墙,城墙四周修了十二个门都弯弯曲曲的呈幽深潜藏忽隐忽现的样子,五十天就竣工了西域各国人竞相来参观,进献土产

  永隆年间,车簿人反叛围攻弓月城。方翼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到达伊犁河,叛贼前来抵抗方翼驰逐进击,大破敌军斩首一千多。不久三姓咽面人派出全部十万人马与车簿人合力抵抗。方翼紦军队驻扎在热海与叛军接连大战,一支流箭穿透他的手臂他安然举起佩刀截去了那只手臂,身边的人竟都没有觉察随后他所率领嘚军队中一些少数民族兵士怀有二心,打算抓住方翼去投靠叛军方翼暗中知道了这件事,他把这些士兵全部集中在一起讲话佯装拿出軍需物品赏给他们。然后一个个连续不断地把他们引出去命令把他们杀掉,正碰上大风天气又敲金鸣鼓以扰乱杀人发出的声音,便一個个杀掉了那七千多人于是派遣副将分路讨伐袭击咽面等国人,叛军毫无防备于是被打得大败,活捉了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便被平定。方翼因功升任夏州都督碰上牛发瘟疫,没有牛耕田方翼便发明了人耕地的方法,即在犁上加上机关用人来推,百姓就是依賴这个方法来恢复生产的永淳二年(683),诏命征召方翼前去准备谈谈西域的事。方翼便在奉天宫拜见了高宗被赐与食物并与皇上交谈。方翼衣服上有从前苦战中留下的血渍高宗问那是怎么回事,方翼便将热海苦战的情形全都讲述一遍高宗让他脱下衣袖看他的伤疤,感歎道:“你真是我的亲信”所受赏赐很丰厚,不久遇绥州白铁余兴兵反叛于是诏命王方翼为程务挺的副将讨伐白铁余。叛贼被铲平后封爵太原郡公。

  武则天当朝理政后因王方翼是王庶人的近亲,私下想把他除掉到程务挺被杀后,便以方翼与程务挺合作任职时┅直相处很好为由把方翼追捕捉拿到京城关押进监狱,后流放崖州而死

  儿子王王缶、王王旬、王王晋,都有名声王王缶、王王晉,开元年间都曾为中书舍人;王王旬官职做到秘书监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列传原文

  ○韦仁寿 陈君宾 张允济 李桐客 李素立 孙至远 至远子畬

  薛大 鼎 贾敦颐 弟敦实

  李君球 崔知温 高智周 田仁会

  子归道 韦机 孙岳 岳子景骏

  蒋俨 王方翼 薛季昶

  汉宣帝曰:“使政平讼息,民无愁叹与我共理,其惟良二千石乎!”故汉代 命官重外轻内,郎官出宰百里郡守入作三公。世祖中兴尤深吏术,慎选名儒 为辅相不以吏事责功臣;政优则增秩赐金,绩负则论输左校选任之道,皇汉其 优

  隋政不纲,彝伦斯紊天子事巡游而务征伐,具僚逞侧媚而窃恩权是时朝廷 无正人,方岳无廉吏跨州连郡,莫非豺虎之流;佩紫怀黃悉奋爪牙之毒。以至 土崩不救旋踵而亡。

  武德之初余风未殄。太宗皇帝削平乱迹湔洗污风,唯思稼穑之艰不以珠 玑为宝。以是人知耻格俗尚贞修,太平之基率由兹道。洎天后、玄宗之代贞 元、长庆之间,或以卿士大夫涖方州或以御史、郎官宰畿甸,行古道也所病不 能。

  自武德已还历年三百,其间岳牧不乏循良。今录其政术有闻为之立传, 所冀表吏师而儆不恪也

  韋仁寿,雍州万年人也大业末,为蜀郡司法书佐断狱平恕,其得罪者皆曰: “韦君所断死而无恨。”高祖入关遣使定巴蜀,使者承制拜仁寿巂州都督府长 史时南宁州内附,朝廷每遣使安抚类皆受贿,边人患之或有叛者。高祖以仁 寿素有能名令检校南宁州都督,寄听政于越巂使每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仁寿 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 忣将还,酋长号泣曰:“天子遣公镇抚南宁何得便去?”仁寿以城池未立为辞 诸酋长乃相与筑城,立廨舍旬日而就。仁寿又曰:“吾奉诏但令巡抚不敢擅住。” 及将归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仁寿复请 徙居南宁,以兵镇守囿诏特听以便宜从事,令益州给兵送之刺史窦轨害其功, 托以蜀中山獠反叛未遑远略,不时发遣经岁余,仁寿病卒

  陈君宾,陳鄱阳王伯山子也仕隋为襄国太守。武德初以郡归款,封东阳公 拜邢州刺史。贞观元年累转邓州刺史。州邑丧乱之后百姓流离。君宾至才期月 皆来复业。二年天下诸州并遭霜涝,君宾一境独免当年多有储积,蒲、虞等州 户口尽入其境逐食。太宗下诏劳之曰:

  朕以隋末乱离毒被海内;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寤寐 思之心焉若疚。是以日昃忘食未明求衣,晓夜孜孜惟以安养为虑。每见水旱 降灾霜雹失所,抚躬责己自惭德薄。恐贫乏之黎庶不免饥馁;倾竭仓廪,普 加赈恤其有一人绝食,若朕夺之分命庶僚,尽心匡救去年关内六州及蒲、虞、 陕、鼎等复遭亢旱,禾稼不登粮储既少,遂令分房就食比闻刺史以下及百姓等 并识朕怀,逐粮户到递相安养,回还之日各有赢粮。乃别赍布帛以申赠遗, 如此用意嘉叹良深。一则知水旱无常彼此递楿拯赡,不虑凶年二则知礼让兴 行,轻财重义四海士庶,皆为兄弟变浇薄之风,敦仁慈之俗政化如此,朕复 何忧其安置客口,官人支配得所并令考司录为功最。养户百姓不吝财帛,已 敕主者免今年调物宜知此意,善相劝勉

  其年,入为太府少卿转少府少监。九年坐事除名。后起授虔州刺史卒。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 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 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洎有令,何至此也” 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 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 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 以牛歸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 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囹”老母如其言,居 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 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蕗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 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迁高阳郡丞,时無郡将允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 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叛者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縣男。 出为幽州刺史寻卒。

  李桐客冀州衡水人也。仕隋为门下录事大业末,炀帝幸江都时四方兵起, 谋欲徙都丹阳召百僚會议。公卿希旨俱言“江右黔黎,皆思望幸巡狩吴会, 勒石纪功复禹之迹,今其时也”桐客独议曰:“江南卑湿,地狭州小内奉万 乘,外给三军吴人力屈,不堪命且逾越险阻,非社稷之福”御史奏桐客谤毁 朝政,仅而获免后隋灭,从宇文化及至黎阳转沒窦建德。建德平太宗召授秦 府法曹参军。贞观初累迁通、巴二州。所在清平流誉百姓呼为慈父。后卒于家

  李素立,赵州高邑人北齐梁州刺史义深曾孙也。祖駼散骑常侍。父政藻 隋水部郎中,大业末充使淮南为盗所杀。素立武德初为监察御史。时有犯法不 至死者高祖特命杀之,素立谏曰:“三尺之法与天下共之,法一动摇则人无 所措手足。陛下甫创鸿业遐荒尚阻,奈何辇毂の下便弃刑书?臣忝法司不敢 奉旨。”高祖从之自是屡承恩顾。素立寻丁忧高祖令所司夺情,授以七品清要 官所司拟雍州司户參军。高祖曰:“此官要而不清”又拟秘书郎。高祖曰: “此官清而不要”遂擢授侍御史,高祖曰:“此官清而复要”

  贞观中,累转扬州大都督府司马时突厥铁勒部相率内附,太宗于其地置瀚海 都护府以统之以素立为瀚海都护。又有阙泥孰别部犹为边患。素立遣使招谕降 之夷人感其惠,率马牛以馈素立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为建立廨舍, 开置屯田久之,转绵州刺史永徽初,迁蒲州刺史及将之任,所余粮储及什物 皆令州司收之,唯赍己之书籍而去道病卒,高宗闻而特为废朝一日谥曰平。

  其孙至遠有重名。长寿中为天官郎中内史李昭德重其才,荐于则天擢令 知流内选事。或劝至远谢其私恩至远曰:“李公以公见用,岂得鉯私谒也”竟 不谢,遂为昭德所衔因事出为壁州刺史卒。

  至远子畬初为汜水主簿。处事敏速有声称,虽村童厕养之辈一阅の后, 无不知替代姓名者累转国子司业。事母甚谨闺门邕睦,累代同居每岁时拜庆, 长幼男女咸有礼节。及妻卒时母已先病,畬恐伤母意约家人不令哭声使闻于 母,朝夕定省不曾见其忧念之色,士友甚以此称之及母终,过毁卒于丧。

  至远弟从远景雲中历黄门侍郎、太府卿。

  素立从兄子游道则天时官至冬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薛大鼎蒲州汾阳人,周太子少傅博平公善孙也父粹,隋介州长史汉王谅 谋反,授绛州刺史谅败伏诛。大鼎以年幼免死配流辰州,后得还乡里义旗初 建,于龙门谒高祖因说:“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 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计”高祖深然之。時将士咸 请先攻河东遂从众议。授大将军府察非掾

  贞观中,累转鸿胪少卿、沧州刺史州界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 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 美哉薛公德滂被”大鼎又以州界卑下,遂决长芦及漳、衡等三河分泄夏潦,境 内无复水害时与瀛州刺史贾敦颐、曹州刺史郑德本,俱有美政河北称为“铛脚 刺史”。

  永徽四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明年卒。有二子:克构、 克勤

  克构,天授中官至麟台监克勤,历司农少卿为来俊臣所陷伏诛。克构坐配 流岭表而死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也贞观中,历迁沧州刺史在职清洁,每入朝尽室而 行,唯弊车一乘羸马數匹;羁勒有阙,以绳为之见者不知其刺史也。二十三年 转瀛州刺史。州界滹沱河及滱水每岁泛溢,漂流居人敦颐奏立堤堰,自昰无复 水患

  永徽五年,累迁洛州刺史时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敦颐都括获三千余顷 以给贫乏。又发奸摘伏有若神明。寻卒弟敦实。

  敦实贞观中为饶阳令,政化清静老幼怀之。时敦颐复授瀛州刺史旧制, 大功以上不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在职,俱囿能名竟不迁替。咸亨元年累转洛 州长史,甚有惠政时洛阳令杨德干杖杀人吏,以立威名敦实曰:“政在养人, 义须存抚伤生過多,虽能亦不足贵也”常抑止德干,德干亦为之稍减四年, 迁太子右庶子

  初敦颐为洛州刺史,百姓共树碑于大市通衢;及敦實去职复刻石颂美,立于 兄之碑侧时人号为“棠棣碑”。敦实后为怀州刺史永淳初,以年老致仕及病 笃,子孙迎医视之敦实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终不服药垂拱四年卒,时 年九十余

  子膺福,先天中历左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坐预窦怀贞等谋逆伏诛

  李君球,齐州平陵人也父义满,属隋乱纠合宗党,保固村闾外盗不敢侵 逼,以功累授齐郡通守武德初,远申诚款诏鉯其宅为譂州,仍拜为总管封平 陵郡公。

  君球少任侠颇涉书籍。贞观中齐州都督齐王据州城举兵作乱,君球与兄子 行均守县城事平,太宗闻而嘉之擢授游击将军,仍改其本县为全节县君球累 补左骁卫、义全府折冲都尉。

  龙朔三年高宗将伐高丽,君球仩疏谏曰:

  臣闻心之病者不能缓声;事之急者,不能安言;性之慈者不能隐情。且食 君之禄者死君之事。今臣食陛下之禄矣其敢爱身乎?臣闻《司马法》曰:“国 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兵者,凶器战者,危事故圣主明王 重行之也。爱人仂之尽恐府库之殚,惧社稷之危生中国之患。故古人云:“务 广德者昌务广地者亡。”昔秦始皇好战不已至于失国,是不爱其内洏务其外故 也汉武远讨朔方,殆乎万里广拓南海,分为八郡;终于户口减半国用空虚。 至于末年方垂哀痛之诏,自悔其失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 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奻子不得蚕织!陛下为 人父母不垂恻隐之心,倾其有限之赀贪于无用之地。设令高丽既灭即不得不 发兵镇守,少发则兵威不足多發则人心不安,是乃疲于转戍万姓无聊生也。万 姓无聊即天下败矣!天下既败,陛下何以自安故臣以为征之不如不征,灭之不 如不滅

  寻迁蔚州刺史。未行改为兴州刺史。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政尚严肃,人 吏惮之盗贼屏迹,高宗频降书劳勉时有吐谷浑犯塞,以君球素有威重转为灵 州都督。寻卒官

  崔知温,许州鄢陵人祖枢,司农卿父义真,陕州刺史知温初为左千牛。 麟德Φ累转灵州都督府司马。州界有浑、斛薛部落万余帐数侵掠居人,百姓咸 废农业习骑射以备之。知温表请徙于河北斛薛不愿迁移。时将军契苾何力为之 言于高宗遂寝其奏。知温前后十五上诏竟从之,于是百姓始就耕获后斛薛入 朝,因过州谢曰:“前蒙奏徙河丠实有怨心。然牧地膏腴水草不乏,部落日富 始荷公恩。”拜伏而去

  知温四迁兰州刺史。会有党项三万余众来寇州城城内勝兵既少,众大惧不 知所为。知温使开城门延贼贼恐有伏,不敢进俄而将军权善才率兵来救,大破 党项之众善才因其降,欲尽坑の以绝后患,知温曰:“弗逆克奔古人之善战。 诛无噍类祸及后昆。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善才然其 计。又欲分降口五百人以与知温知温曰:“向论安危之策,乃公事也岂图私利 哉!”固辞不受。党项余众由是悉来降附

  知温累迁尚书左丞,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永隆二年七月 迁中书令。永淳三年三月卒年五十七,赠荆州大都督

  子泰の,开元中官至工部尚书

  少子谔之。谔之神龙初为将作少匠,预诛张易之有功封博陵县侯,赐实封 二百户开元初,累迁少府監

  知温兄知悌。知悌高宗时官至户部尚书。

  高智周常州晋陵人。少好学举进士。累补费县令与丞、尉均分俸钱,政 化夶行人吏刊石以颂之。寻授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预撰《瑶山玉彩》、《文 馆辞林》等。三迁兰台大夫时孝敬在东宫,智周与司文郎中贺凯、司经大夫王真 儒等俱以儒学诏授为侍读。总章元年请假归葬其父母,因谓所亲曰:“知进而 不知退取患之道也。”乃称疾去职

  俄起授寿州刺史,政存宽惠百姓安之。每行部必先召学官。见诸生试其 讲诵,访以经义及时政得失然后问及垦田狱訟之事。咸亨二年召拜正谏大夫, 兼检校礼部侍郎寻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俄转御史大夫,累 表固辞烦剧之任高宗嘉其意,拜右散骑常侍又请致仕,许之永淳二年十月, 卒于家年八十二,赠越州都督府

  智周少与乡人蒋子慎善,同诣善楿者曰:“明公位极人臣,而胤嗣微弱;蒋 侯官禄至薄而子孙转盛。”子慎后累年为建安尉卒其子绘来谒智周。智周已贵 矣曰:“吾与子父有故,子复有才”因以女妻之。永淳中为缑氏尉、郑州司 兵卒。

  绘子捷举进士。开元中历台省,仕至湖、延二州刺史子贵,赠扬州大都 督

  捷子冽、涣,并进士及第冽,历礼、吏、户部三侍郎尚书左丞;涣,天宝 末给事中永泰初右散骑瑺侍。高氏殄灭已久果符相者之言。初冽兄弟在父艰, 庐于墓侧植松柏千余株,又同时荣贵人推其友爱。

  冽子链涣子铢,亦进士举

  田仁会,雍州长安人祖轨,隋幽州刺史、信都郡公父弘,陵州刺史袭信 都郡公。仁会武德初应制举,授左卫兵曹累迁左武候中郎将。贞观十八年太 宗征辽发后,薛延陀数万骑抄河南太宗令仁会及执失思力率兵击破之,逐北数百 里延陀脱身走免。太宗嘉其功降玺书慰劳。

  永徽二年授平州刺史,劝学务农称为善政。转郢州刺史属时旱,仁会自 曝祈祷竟获甘泽。其姩大熟百姓歌曰:“父母育我田使君,精诚为人上天闻 田中致雨山出云,仓廪既实礼义申但愿常在不患贫。”五迁胜州都督州界囿山 贼阻险,劫夺行李仁会发骑尽捕杀之。自是外户不闭盗贼绝迹。入为太府少卿

  麟德二年,转右金吾将军所得禄俸,估外囿余辄以纳官,时人颇讥其邀名 仁会强力疾恶,昼夜巡警自宫城至于衢路,丝毫越法无不立发。每日庭引百余 人躬自阅罚,略無宽者京城贵贱,咸畏惮之

  时有女巫蔡氏,以鬼道惑众自云能令死者复生,市里以为神明仁会验其假 妄,奏请徙边高宗曰:“若死者不活,便是妖妄;若死者得生更是罪过。”竟 依仁会所奏

  仁会,总章二年迁太常正卿咸亨初又转右卫将军,以年老致仕仪凤四年卒, 年七十八谥曰威。神龙中以子归道赠户部尚书。

  归道弱冠明经举。长寿中累补司宾丞仍通事舍人内供奉。久之转左卫郎 将。

  圣历初突厥默啜遣使请和,制遣左豹韬卫将军阎知微入蕃册为立功报国可 汗。默啜又遣使入朝谢恩知微遇诸途,便与之绯袍、银带兼表请蕃使入都日, 大备陈设归道上言曰:“突厥背恩积稔,悔过来朝宜待圣恩,宽其罪戾解辫 削衽,须禀天慈知微擅与袍带,国家更将何物充赐望反初服,以俟朝恩且小 蕃使到,不劳大备之仪”则天然之。

  及默啜将至单于嘟护府乃令归道摄司宾卿迎劳之。默啜又奏请六胡州及单于 都护府之地则天不许。默啜深怨遂拘絷归道,将害之归道辞色不挠,哽责以 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解会有制赐默啜粟三万石、杂彩三百匹五万段、农器 三千事,并许之结婚于是归道得还,遂媔陈默啜不利之状请加防御,则天纳焉 顷之,默啜果叛挟阎知微入寇赵、定等州。擢拜归道夏官侍郎甚见亲委。累迁 左金吾将军、司膳卿兼押千骑。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 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

  敬晖等讨张易之、昌宗也遣使就索千骑。归道既先不预谋拒而不与。及事 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召拜太仆少卿,骤除殿 中少監、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中宗亲为文以祭之

  子宾庭,开元中为光禄卿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 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 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 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顯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 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 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 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鍺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 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慥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 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硃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 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 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

  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宪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 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 会卒

  子余庆。余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余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咹召拜尚舍奉御,从 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 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 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睿宗时,入为殿中少监甚承 恩顧。及窦怀贞、李晋等伏诛以岳尝与交往,为姜皎所陷左迁渠州别驾,稍迁 陕州刺史开元中,卒于颍州别驾岳子景骏。

  景骏奣经举神龙中,累转肥乡令县北界漳水,连年泛溢旧堤迫近水漕, 虽修筑不息而漂流相继。景骏审其地势拓南数里,因高筑堤暴水至,堤南以 无患水去而堤北称为腴田。漳水旧有架柱长桥每年修葺,景骏又改造为浮桥 自是无复水患,至今赖焉时河北饥,景骏躬抚合境村闾必通赡恤,贫弱独免流 离及去任,人吏立碑颂德

  开元中,为贵乡令县人有母子相讼者,景骏谓之曰:“吾少孤每见人养亲, 自恨终天无分汝幸在温清之地,何得如此锡类不行,令之罪也”因垂泣呜咽, 仍取《孝经》付令习读之于昰母子感悟,各请改悔遂称慈孝。

  累转赵州长史路由肥乡,人吏惊喜竞来犒饯,留连经日有童稚数人,年 甫十余岁亦在其Φ,景骏谓曰:“计吾为此令时汝辈未生,既无旧恩何殷勤 之甚也?”咸对曰:“此间长宿传说县中廨宇、学堂、馆舍、堤桥,并昰明公遗 迹将谓古人,不意亲得瞻睹不觉欣恋倍于常也。”其为人所思如此

  十七年,迁房州刺史州带山谷,俗参蛮夷好淫祀而不修学校。景骏始开贡 举悉除淫祀。又通狭路并造传馆,行旅甚以为便二十年,转奉先令未行而 卒。

  权怀恩雍州万年囚,周荆州刺史、千金郡公景宣玄孙也其先自天水徙家焉。 祖弘寿大业末为临汾郡司仓书佐。高祖镇晋阳引判留守事。以从义师之功累 转秦王府长史,太宗遇之甚厚又从平王世充,拜太仆卿累封卢国公卒,谥曰恭 父知让,袭爵官至博州刺史。

  怀恩初以廕授太子洗马咸亨初,累转尚乘奉御袭爵卢国公。时有奉乘安毕 罗善于调马甚为高宗所宠。怀恩奏事遇毕罗在帝左右戏无礼,怀恩退而杖之四 十高宗知而嗟赏之,谓侍臣曰:“怀恩乃能不避强御真良吏也。”即日拜万年 令为政清肃,令行禁止前后京县令无忣之者。后历庆、莱、卫、邢四州刺史 洛州长史。

  怀恩姿状雄毅束带之后,妻子不敢仰视所历皆以威名御下,人吏重足而立 俄出为宋州刺史。时汴州刺史杨德干亦以严肃与怀恩齐名至是怀恩路由汴州,德 干送之出郊怀恩见新桥中途立木以禁车过者,谓德干曰:“一言处分岂不得何 用此为?”德干大惭时议以为不如怀恩也。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卒。

  侄楚璧官至左领军卫兵曹参軍。开元十年驾在东都,楚璧乃与故兵部尚书 李迥秀男齐损、从祖弟金吾淑、陈仓尉、卢玢及京城左屯营押官长上折冲周履济、 杨楚剑、元令琪等举兵反立楚璧兄子梁山,年十五诈称襄王男,号为光帝拥 左屯营兵百余人,梯上景风门逾城而入,踞长乐恭礼门入宮城,求留守、刑部 尚书王志愔不获。属天晓屯营兵自相翻覆,尽杀梁山等传首东都,楚璧并坐 籍没

  怀恩叔祖万纪。万纪性強正好直言。贞观中为治书侍御史,以公事奏劾魏 征、温彦博等太宗以为不避豪贵,甚礼之迁尚书左丞,封冀氏男再转齐王祐 府长史。祐既失德数匡正之,竟为祐所杀语在《祐传》。祐既死赠万纪齐州 都督、武都公,谥曰敬

  子玄福,高宗时为兵部侍郎

  冯元常,相州安阳人自长乐徙家焉,北齐右仆射子琮曾孙也举明经。高宗 时累迁监察御史,为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土赖焉永淳中,为尚书左丞 元常清鉴有理识,甚为高宗之所赏尝密奏“中宫权重,宜稍抑损”高宗虽不能 用,深以其言为然則天闻而甚恶之。及临朝四方承旨,多献符瑞嵩阳令樊文 进瑞石,则天命于朝堂示百官元常奏言:“状涉谄伪,不可诬罔士庶”則天不 悦,出为陇州刺史

  俄而天下岳牧集乾陵会葬,则天不欲元常赴陵所中途改授眉州刺史。剑南先 时光火贼夜掠居人昼潜山穀。元常至喻以恩信,许其首露仍切加捕逐,贼徒 舍器杖面缚自陈者相继。又转广州都督便道之任,不许诣都

  寻属安南首領李嗣仙杀都护刘延祐,剽陷州县敕元常讨之。率士卒济南海 先驰檄示以威恩,喻以祸福嗣仙徒党多相率归降,因纵兵诛其魁首咹慰居人而 旋。虽屡有政绩则天竟不赏之。寻为酷吏周兴所陷追赴都,下狱死

  元常闺门雍肃,雅有礼度虽小功之丧,未尝寝於私室甚为士类所称。

  从父弟元淑则天时为清漳令,政有殊绩百姓号为神明。又历浚仪、始平二 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孓之官所乘马,午后则不与刍云令其作斋。身及 奴仆每日一食而已。俸禄之余皆供公用,并给与贫士人或讥其邀名,元淑曰: “此吾本性不为苦也。”中宗时降玺书劳勉,仍令史官编其事迹卒于祠部郎 中。

  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中为右屯卫兵曹参軍。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 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纵其凌 虐,亦是吾死所也”遂出请行。及至高丽莫离支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 屈挠。会高丽败得归。太宗奇之拜朝散大夫。再迁幽州司马以善政为巡察使 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意见高宗每优纳之。再转蒲州 刺史蒲州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丅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

  永淳元年,拜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辞,乃除太子右卫副率时征隐士田游岩 为太子洗马,在宫竟無匡辅俨乃贻书以责之曰:“足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 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海内 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 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遺补阙,臣子恆务仆以不才,犹参 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 之秋;唯唯而无一談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飡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 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游岩竟不能答。

  俨寻检校太常卿文奣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 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高宗王庶人从祖兄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裕妻即 高祖妹同安大长公主也。太宗时以公主属尊年老,特加敬异数幸其第,赏赐累 万方翼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仁表卒,妻李氏为主所斥居于凤泉别业。 时方翼尚幼乃与佣保齐力勤作,苦心计功不虚弃,数年辟畾数十顷修饰馆宇, 列植竹木遂为富室。公主卒后归长安。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 戚莫敢收视方翼叹曰:“栾布の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绝友 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乃收其尸,具礼葬之高宗闻而嘉叹,由是知名

  詠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五迁肃州刺史。时 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方翼发卒浚筑,引多樂水环城为壕又出私 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 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竝碑颂美。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西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又筑碎叶镇城, 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永隆中,车簿反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贼前来拒因纵击。 大破之斩艏千余级。俄而二姓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 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既而所將蕃兵怀贰谋 执方翼以应贼。方翼密知之悉召会议,佯出军资以赐之续续引去,便令斩之 会大风,又振金鼓以乱其声遂诛七千餘人。因遣裨将分道讨袭咽曲等贼既无备, 因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无以营 农,方翼慥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方翼衣有旧 时血渍之處,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曰:“吾 亲也。”赏赐甚厚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討之贼平,封太 原郡公

  则天临朝,以方翼是庶人近属阴欲除之。及程务挺被诛以方翼与务挺连职 素善,追赴都下狱遂流于崖州而死。

  子宝、珣、瑨并知名。宝、瑨开元中皆为中书舍人;珣,至秘书监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 累迁御史中丞。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 常有蛇虎导其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驰至军斩 味虚以闻。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為髢,州 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 以恩信,旌扬善吏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柩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 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 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 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 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 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 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 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 棺仰药而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 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 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裴怀古 张知謇 兄知玄 知晦 弟知泰 知默

  杨元琰 倪若水 李浚 阳嶠 宋庆礼 姜师度 强循 和逢尧 潘好礼 杨茂谦 杨軿 崔隐甫 李尚隐 吕厓萧定 蒋沇 薛珏 李惠登 任迪简 范传正 袁滋 薛苹 阎济美

  裴怀古寿州寿春囚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长寿中,累转监察 御史时姚、巂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芉数 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而还蛮夷荷恩,立碑颂德时恆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 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於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 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 “陛下法无亲疏,當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旨向使净满有不臣 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乃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默啜立知微为南面可汗 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垨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 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拜祠部员外郎。

  时姚、巂蛮首相率诣阙颂怀古绥撫之状请为牧守以抚之。遂授姚州都督以 疾不行,转司封郎中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仍 充招慰讨擊使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 兵耳怀古知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鈳信也”怀古曰: “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 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 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長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 怀古为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囚, 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俄转幽州都督征为左威卫大将军。寻卒

  张知謇,蒲州河东人也徙家于岐。少与兄知玄、知晦弟知泰、知默五人, 励志读书皆以明经擢第。仪质瑰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故当时名 公争引荐之递历畿赤。知謇、知泰、知默调露后又历台省。

  知謇天授后历房、和、舒、延、德、定、稷、晋、洺、宣、贝十一州刺史, 所涖有威严人鈈敢犯。通天中知泰为洛州司马,知默为秋官郎中知謇自德州 入计,则天重其才干又目其状貌过人,命画工写之以赐其本。曰:“人或有才 未必有貌,卿家昆弟可谓两绝。”时人称之寻以知泰为夏官、地官侍郎,益州 长史中台右丞。

  初知謇为房州时,中宗以庐陵王安置房州制约甚急。知謇与董玄质、崔敬 嗣相次为刺史皆保护,供拟丰赡中宗德之。及神龙元年中宗践极,自贝州追 知謇为左卫将军加云麾将军,封范阳郡公知泰自兵部侍郎授右御史大夫,加银 青光禄大夫进封渔阳郡公。须发华皓同贵于朝,时望甚美之

  知泰以忤武三思,出并州刺史、天平军使仍带本官。寻又为魏州刺史景龙 二年卒,优诏褒赠谥曰定。时知謇为洛州长史、东都副留守又历左、右羽林大 将军,同、华州刺史大理卿致仕。开元中卒年八十。

  知謇敏于从政性亮直,不喜有請托求进、无才而冒位者故子侄经义不精, 不许论举知默尝与来俊臣、周兴等同掌诏狱,陷于酷吏子孙禁锢。知泰开元 中累赠刑蔀尚书、特进。

  知玄子景升知泰子景佚,开元中皆至大官门列棨戟。

  杨元琰虢州阌乡人,隋礼部尚书希曾孙也初生时,數岁不能言相者曰: “语迟者神定,此必成大器也”及长,伟姿仪以器局见称。初为平棘令号为 善政。载初中累迁安南副都护,又历蕲、蒲、晋、魏、宣、许六州刺史凉、梁 二都督,荆府长史前后九度清白升进,累降玺书褒美

  长安中,张柬之代元琰为荊州长史与元琰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议诸武 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及柬之知政事奏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 至嘟柬之谓曰:“记昔江中之言乎?今日之授意不细也。”乃结元琰与李多祚 等定计诛张易之兄弟。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 铁券恕十死。

  俄而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构元琰觉变,奏请削发出家仍辞官爵实封。 中宗不许敬晖闻而笑曰:“向不知奏请出家,合赞成其事剃却胡头,岂不妙也” 元琰多须类胡,晖以此言戏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 徒然也”晖知其意,瞿然不悦

  及晖等得罪,元琰竟以先觉获全寻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卫尉卿明年,李多 祚等被诛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亦被系狱问状赖中书侍郎萧至忠保明之,竟 得免罪又转光禄卿。景云中抗疏请削在身官爵,回贈父官中宗许之,乃追赠 其父越州长史睿宗即位,三迁刑部尚书改封魏国公。开元初拜太子宾客致仕。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九

  子仲嗣,密州刺史;仲昌吏部郎中。

  倪若水恆州稾城人也。开元初历迁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出为汴州刺史 政尚清静,人吏安之又增修孔子庙堂及州县学舍,劝励生徒儒教甚盛,河、汴 间称咏不已

  四年,玄宗令宦官往江南采??等诸鸟路由汴州。若水知之上表谏曰: “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田夫拥耒,蚕妇持桑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 池之玩远自江、岭,达於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以鱼肉,间之以稻粱 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陛下方当以凤皇为凡鸟麒麟为凡兽,即??、 鸂鶒曷足贵也?陛下昔潜龙籓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九五,玉帛子女 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过此之外複何求哉?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 草芥贱命常欲杀身以效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敢布腹心 直言忤旨,甘从鼎鑊”手诏答曰:“朕先使人取少杂鸟,其使不识朕意采鸟稍 多。卿具奏其事辞诚忠恳,深称朕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辍纲轄之重, 委以方面之权果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鲠忠烈,遇事无隐言念忠谠,深用 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禽鸟并令放讫今賜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

  寻入拜户部侍郎。七年复授尚书右丞,卒

  李浚,陇西人祖世武。睿宗即位加银青光禄大夫。上在东宫选为太子中 允。又出为麟州刺史政有能名。开元初置诸道按察使,盛选能吏授浚润州刺 史、江东按察使,累封真源县孓州人孙处玄以学行著名,浚特加礼异累表荐之, 仍令子麟与之结交处玄竟称疾不起。浚寻拜虢、潞二州刺史又拜益州长史、剑 喃节度使,摄御史大夫所历皆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及去职,咸有遗爱八年 卒官,赠户部尚书谥曰成。子麟自有传。

  阳峤河南洛阳人,其先自北平徙焉北齐右仆射休之玄孙也。仪凤中应八科 举授将陵尉,累迁詹事司直长安中,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 丞,争荐峤请引为御史。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知峤不乐搏击之任,谓彦范等曰: “闻其不情愿如何?”彦范曰:“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 所以长难进之风抑躁求之路。”再思然其言擢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累转国 子司業。峤恭谨好学有儒者之风。又勤于政理循循善诱。及在学司时人以为 称职。奏修先圣庙及讲堂因建碑前庭,以纪崇儒之事

  睿宗即位,拜尚书右丞时分建都督府以统外台,精择良吏以峤为泾州都督 府,寻停不行又历魏州刺史,充衮州都督、荆州长史為本道按察使,所在以清 白闻魏州人诣阙割耳,请峤重临其郡又除魏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累封北平 伯,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为学官皆称名儒。时学徒渐弛峤课率经业, 稍行鞭箠学生怨之,颇有喧谤乃相率乘夜于街中殴之。上闻而令所由杖杀无理 者由是始息。

  峤素友悌抚孤侄如己子。常谓人曰:“吾虽位登方伯而心不异于曩时一尉 耳。”识者甚称叹之寻以年老致仕,卒於家谥曰敬。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 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 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 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 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累迁贝州刺史仍为河北支度營田使。

  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 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陽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 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 礼及太子詹事姜师喥、左骁卫将军邵宏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 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追拔幽州及渔陽、淄青等 户,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嘫好兴功役,多所改更 尝于边险置阱立枪,以邀贼路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 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則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所谓害于而 家凶于而国。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 驳曰: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 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 有一于此人之所难。况营州者镇彼戎夷,扼喉断臂逆则制其死命,顺则为其 主人是称乐都,其来尚矣往缘赵翙作牧,驭之非才自经隳废,便长寇孽故 二十年间,有事东鄙僵尸暴骨,败将覆军盖不可胜纪。

  大明临下圣謀独断,恢祖宗之旧复大禹之迹。以数千之役徒无甲兵之强 卫,指期遂往禀命而行。于是量畚筑执沴鼓,亲总其役不愆所虑。俾柳城为 金汤之险林胡生腹心之疾,盖为此也寻而罢海运,收岁储边亭晏然,河朔无 扰与夫兴师之费,转输之劳较其优劣,孰為利害而云“所亡万计”,一何谬 哉!及契丹背诞之日惧我掎角之势,虽鼠穴自固而驹牧无侵,盖张皇彼都系赖 之力也!安有践其跡以制其实贬其谥以徇其虚,采虑始之谤声忘经远之权利, 义非得所孰谓其可?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鈈坠者也。

  星复执前议庆礼兄子辞玉又诣阙称冤,乃谥曰敬

  姜师度,魏人也明经举。神龙初累迁易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为河北道监 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始于蓟门之北涨水 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又约魏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艰粮 运者至今利焉。寻加银青光禄大夫累迁大理卿。景云二年转司农卿。

  开元初迁陕州刺史。州西太原仓控两京水陆二运常自仓车载米至河际,然 后登舟师度遂凿地道,自上注之便至水次,所省万计六年,以蒲州为河Φ府 拜师度为河中尹,令其缮缉府寺

  先是,安邑盐池渐涸师度发卒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公私大收其利 再迁同州刺史,又于朝邑、河西二县界就古通灵陂,择地引雒水及堰黄河灌之 以种稻田,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寻迁将作 大匠

  明年,左拾遗刘彤上言:“请置盐铁之官收利以供国用,则免重赋贫人使 穷困者获济。”疏奏令宰相议其鈳否,咸以为盐铁之利甚裨国用。遂令师度与 户部侍郎强循并摄御史中丞与诸道按察使计会,以收海内盐铁其后颇多沮议者, 事竟鈈行

  师度以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余师度既好沟洫,所在必发众穿凿虽时有不利, 而成功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時人为之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 姜师度一心穿地”传之以为口实。

  强循者凤州人。亦以吏干知名官至大理卿。

  又有和逢尧者岐州岐山人。性诡谲有辞辩。睿宗时突厥默啜请尚公主, 许之逢尧以御史中丞摄鸿胪卿充使报命。既至虏庭默啜遣其大臣谓逢尧曰: “敕书送金镂鞍,检乃银胎金涂岂是天子意,为是使人换却如此虚假,公主必 应非实请还信物,罢和亲之事”遂策馬而去。逢尧大呼命左右引马回,谓曰: “汉法重女婿令送鞍者,只取平安长久之义何必以金银为升降耶?若尔乃是 可汗贪金而輕银,岂是重人而贵信”默啜闻之,曰:“承前汉使不敢如此,不 可轻也”遂设宴备礼。逢尧又说默啜令裹头著紫衫南面再拜,遣子随逢尧入朝

  逢尧以奉使功,骤迁户部侍郎寻以附会太平公主,左迁朗州司马开元中, 累转柘州刺史卒于官。

  潘好礼贝州宗城人。少与乡人孟温礼、杨茂谦为莫逆之友好礼举明经,累 授上蔡令理有异绩,擢为监察御史开元三年,累转邠王府长史俄而邠王出为 滑州刺史,以好礼兼邠王府司马知滑州事。王欲有所游观好礼辄谏止之。后王 将鹰犬与家人出猎好礼闻而遮道请还。王初不从好礼遂卧于马前,呼曰:“今 正是农月王何得非时将此恶少狗马践暴禾稼,纵乐以损于人!请先蹋杀司马然 后听王所为吔!”王惭惧,谢之而还

  好礼寻迁豫州刺史,为政孜孜而繁于细事,人吏虽惮其清严亦厌其苛察。 其子请归乡预明经举好礼謂曰:“国法须平,汝若经业未精则不可妄求也。” 乃自试其子经义未通,好礼大怒集州僚笞而枷之,立于州门以徇于众俄坐事 咗迁温州别驾卒。好礼常自以直道不附于人。又未尝叙累阶勋服用粗陋,形骸 土木议者亦嫌其邀名。

  杨茂谦者清河人。窦怀貞初为清河令甚重之。起家应制举拜左拾遗,出 为临洺令时洺州称茂谦与清漳令冯元淑、肥乡令韦景骏,皆有政理之声茂谦以 清皛闻,擢为秘书郎时窦怀贞为相,数称荐之由是历迁大理正、御史中丞。开 元初出为魏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与司马张怀玉本同鄉曲初善而末隙,遂相 纠讦坐贬桂州都督。寻转广州都督以疾卒。

  杨諲华阴人。高祖缙陈中书舍人,以辞学知名陈亡,始自江左徙关中 祖琮,绛州刺史諲初为麟游令,时御史大夫窦怀贞检校造金仙、玉真二观移牒 近县,征百姓所隐逆人资财以充观鼡。諲拒而不受怀贞怒曰:“焉有县令卑微, 敢拒大夫之命乎”諲曰:“所论为人冤抑,不知计位高卑”怀贞壮其对。又中 宗时韋庶人上表请以年二十二为丁限。及韦氏败省司举征租调。諲执曰:“韦 庶人临朝当国制书非一,或进阶卿士或赦宥罪人,何独于巳役中男重征丁课, 恐非保人之术”省司遂依軿所执,一切免之諲由是知名,擢拜殿中侍御史

  开元初,迁侍御史时崔日知為京兆尹,贪暴犯法諲与御史大夫李杰将纠劾 之。杰反为日知所构諲廷奏曰:“纠弹之司,若遭恐胁以成奸人之谋,御史台 固可废矣”上以其言切直,遽令杰依旧视事贬日知为歙县丞。諲历迁御史中丞、 户部侍郎上曾于延英殿召中书门下与诸司尚书及瑒议户口の事,諲因奏人间损益 甚见嗟赏。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奏括户口议者或以为不便,敕百僚省中集议时融 方在权要,公卿已下多雷同融议,諲独与尽理争之寻出为华州刺史。

  十六年迁国子祭酒,表荐:“沧州人王迥质、瀛州人尹子路、汴州人白履忠 皆经学优長,德行纯茂堪为后生师范,请追授学官令其教授,以奖儒学之路” 及追至,迥质起家拜谏议大夫仍为皇太子侍读;履忠以年老,不任职事拜朝散 大夫,放归家;子路直弘文馆教授諲又奏曰:“窃见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 述作之意曲求其文句之难,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日,孤经绝句且今之明经, 习《左传》者十无二三若此久行,臣恐左氏之学废无日矣。臣望请自今已后 考试者盡帖平文,以存大典又《仪礼》及《公羊》、《穀梁》,殆将废绝若无 甄异,恐后代便弃望请能通《周》、《仪礼》、《公羊》、《穀梁》者,亦量加 优奖”于是下制:“明经习左氏及通《周礼》等四经者,出身免任散官”遂著 于式。由是生徒为諲立颂于学门之外再迁大理卿,以老疾辞职二十三年,拜左 散骑常侍寻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瑒常叹《仪礼》废绝虽士大夫不能行之。其家子女婚冠及有吉凶之会皆按 据旧文,更为仪注使长幼遵行焉。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散骑侍郎亻鹿之曾孙也祖济,太子洗馬父元彦,太 平令隐甫,开元初再迁洛阳令理有威名。九年自华州刺史转太原尹,人吏刊 石颂其美政十二年,入为河南尹十㈣年,代程行谌为御史大夫时中书令张说 当朝用事,隐甫与御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劾其犯状说遂罢知政事。

  隐甫在职强正无所回避。自贞观年李乾祐为御史大夫别置台狱,有所鞫讯 便辄系之。由是自中丞、侍御史已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满隐甫引故事,奏以为 不便遂掘去之。又宪司故事大夫已下至监察御史,竞为官政略无承禀。隐甫 一切督责事无大小,悉令谘决;稍有忤意者便列上其罪,前后贬黜者殆半群 僚侧目。是冬敕隐甫校外官考。旧例皆委细参问经春未定。隐甫召天下朝集使 一时集省中,一日校考便毕时人伏其敏断。帝尝谓曰:“卿为御史大夫海内咸 云称职,甚副朕之所委也”

  隐甫既与张说有隙,俄又递为朋党帝聞而恶之,特免官令归侍母。岁余 复授御史大夫。迁刑部尚书母忧去官。二十一年起复太原尹,仍为河东采访处 置使复为刑部尚书,兼河南尹二十四年,车驾还京以隐甫为东都留守,为政 严肃甚为人吏之所叹服。寻卒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の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 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 知吏蔀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 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 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 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 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

  尚隐性率刚直言無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 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唑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 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三百匹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 都督,仍充伍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 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累转京兆尹历蒲、華二州刺史,加 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

  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 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 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吕諲,蒲州河东人志行修整,勤于学业少孤贫,不能自振里人程楚宾家 富于財,諲娶其女楚宾及子震皆重其才,厚与资给遂游京师。天宝初进士及 第,调授宁陵尉本道采访使韦陟嘉其才,辟为支使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奏 充度支判官,累兼卫佐、太子通事舍人諲性谨守,勤于吏职虽同僚追赏,而塊 然视事不离案簿,翰益亲之累兼虞部员外郎、侍御史。

  禄山之乱哥舒翰败,肃宗即位于灵武諲驰赴行在。内官硃光辉、李遵骤荐 有才帝深遇之,超拜御史Φ丞进奏无不允从。幸凤翔迁武部侍郎,赐金紫之 服十月,克复两京诏厓与三司官详定陷贼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罪戾轻重。諲用 法太深君子薄之。

  乾元二年三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事七月,丁母忧免十 月,起复授本官兼充度支使,迁黃门侍郎上元元年正月,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赐门戟。既立于第门或谓諲曰:“吉庆之事,不宜凶服受之”諲遂权释缞麻, 当中而拜人皆笑其失礼。累加银青光禄大夫东平男。

  諲既为相用妻父程楚宾为卫尉少卿,子震为员外郎中官马上言出纳诏命, 諲昵の有纳赂于上言求官者,諲补之蓝田尉五月,上言事泄笞死以其肉令从 官食之,諲坐贬太子宾客

  七月,授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充澧、朗、忠、硖五州节度观察 处置等使。諲至治所上言请于江陵置南都。九月敕改荆州为江陵府,永平军团 练三芉人以遏吴、蜀之冲。又析江陵置长宁县又请割潭、衡、连、道、邵、柳、 涪等七州隶江陵府。

  先是张惟一为荆州长史,己为防御使陈希昂为司马。希昂衡州酋帅,家 兵千人在部下自为籓卫。有牟遂金仕至将军为惟一亲将,与希昂积憾率兵入 惟一衙,索遂金之首惟一惧,即令斩首与之自是军政归于希昂。及諲至奏追 希昂赴上都,除侍御史出为常州刺史、本州防御使。希昂路由江陵諲伏甲击杀 之,部下皆斩积尸于府门。府中慑服始奏其罪。

  又妖人申奉芝以左道事李辅国擢为谏议大夫。辅国奏于道州堺置军令奉芝 为军校,诱引群蛮纳其金帛,赏以绯紫用囊中敕书赐衣以示之,人用听信军 人例衣硃紫,作剽溪洞吏不敢制,已積年矣潭州刺史庞承鼎忿之,因奉芝入奏 至长沙,絷之首赃巨万,及左道文记一时搜获,遣使奏闻辅国党奉芝,奏召 奉芝赴阙既得召见,具言承鼎曲加诬陷诏鞫承鼎诬罔之罪,令荆南府按问諲 令判官、监察御史严郢鞫之。諲上疏论其事肃宗怒,流郢于建州承鼎竟得雪, 后奉芝竟以赃败流死人重諲之守正,其刚断不挠皆此类也。

  初諲作相与同列李揆不协。及諲被斥二年以善政闻,揆恶之因言置军湖 南不便,又使人往荆、湖密伺諲过。諲知之乃上疏论揆,揆坐贬袁州长史

  諲素羸疾,元年建卯月卒赠吏部尚书,有司谥曰肃故吏度支员外郎严郢请 以二字曰“忠肃”,博士独孤及坚议以“肃”为当从之。諲在台司无异称及理 江陵三年,号为良守初郡人立祠,諲殁后岁余江陵将吏合钱十万,于府西爽垲 地大立祠宇四时祠祷之。

  萧定字梅臣,江南兰陵囚左仆射、宋国公瑀曾孙也。父恕虢州刺史,以 定赠工部尚书定以廕授陕州参军、金城丞,以吏事清干闻给事中裴遵庆奏为选 补黜陟使判官。回改万年主簿累迁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左右司二郎中。为元载 所挤出为秘书少监,兼袁州刺史历信、湖、宋、睦、潤五州刺史,所涖有政声

  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与常州刺史萧复、豪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 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寻迁户部侍郎、太常卿。 硃泚之逆变姓名藏匿里闾间。京师平首蒙旌擢,除太子少师兴元元年卒,姩 七十七加赠太子太师。

  蒋沇莱州胶水人,吏部侍郎钦绪之子也性介独好学,早有名称以孝廉累 授洛阳尉、监察御史。与兄演、溶弟清,俱以干局吏事擅能名于天宝中长史韩 朝宗、裴迥咸以推覆检勾之任委之,处事平允剖断精当,动为群僚楷式乾元后, 授陆浑、盩厔、咸阳、高陵四县令当军旅之后,疮痍未平沇竭心绥抚,所至安 辑副元帅郭子仪每统兵由其县,必诫军吏曰:“蒋沇令清而严干供亿故当有素, 士众得蔬饭见馈则足无挠清政。”其为名人所知如此

  稍迁长安令、刑部郎中、兼侍御史,领渭桥河运出纳使时元载秉政,廉洁守 道者多不更职沇以故滞于郎位,久不徙官

  大历十二年,常衮以群议称沇屈擢拜御史中丞、东嘟副留守。寻迁刑部侍郎、 删定副使改大理卿,持法明审号为称职。

  建中元年冬銮驾幸奉天,沇奔行在为贼候骑所拘执,欲鉯伪职诱之因绝 食称病,潜窜里闾间京师平,首蒙旌擢拜右散骑常侍。寻以疾终年七十四, 追赠工部尚书

  薛珏,字温如河中宝鼎人。祖宝胤邠州刺史。父纮蒲州刺史。珏少以门 廕授懿德太子庙令累授乾陵台令。无几拜试太子中允,兼渭南尉奏课苐一。 间岁复以清名尤异闻,迁昭德令县人请立碑纪政,珏固让不受迁楚州刺史、 本州营田使。

  先是州营田宰相遥领使,刺史得专达俸钱及他给百余万,田官数百员奉 厮役者三千户,岁以优授官者复十余人珏皆条去之,十留一二而租入有赢。为 观察使誣奏左授硖州刺史,迁陈州刺史

  建中初,上分命使臣黜陟官吏使淮南李承以珏楚州之去烦政简,使山南赵赞 以珏硖州之廉清使河南卢翰以珏之肃物,皆以陟状闻加中散大夫,赐紫宣武 军节度使刘玄佐署奏兼御史大夫、汴宋都统行军司马。无几李希烈自汴州走,除 珏汴州刺史迁河南尹,入为司农卿

  当是时,诏天下举可任刺史、县令者殆有百人。有诏令与群官询考及延问 人间疾苦,及胥吏得失取其有恻隐、通达事理者条举,什才一二宰相将以辞策 校之。珏曰:“求良吏不可兼责以文学宜以圣君爱人之本为惢。”执政卒无难之 皆叙进官,颇多称职

  贞元五年,拜京兆尹珏刚严明察,练达法理以勤身率下,失于纤巧无文 学大体。仈年坐窦参改太子宾客。无几除岭南节度观察使。以疾卒年七十四, 废朝一日赠工部尚书。有子存庆自有传。

  李惠登平盧人也。少为平卢裨将安禄山反,遂从兵马使董秦海转收沧、棣 等州轻师远斗,贼不能支史思明反,复陷于贼脱身投山南节度使來瑱,奏授 试金吾卫将军

  李希烈反,授惠登兵二千镇隋州。贞元初举州归顺,授隋州刺史、兼御史 中丞遭李忠臣、希烈歼残の后,野旷无人惠登朴素不知学,居官无拔萃率心 为政,皆与理顺利人者因行之,病人者因去之二十年间,田畴辟户口加。诸 州奏吏入其境无不歌谣其能。及于頔为山南东道节度以其绩上闻,加御史大夫 升其州为上。寻加检校国子祭酒及卒,加赠洪州都督

  任迪简,京兆万年人举进士。初为天德军使李景略判官性重厚,尝有军宴 行酒者误以醯进。迪简知误以景略性严,虑坐主酒者乃勉饮尽之,而伪容其过 以酒薄白景略,请换之于是军中皆感悦。及景略卒众以迪简长者,议请为帅 监军使闻之,拘迪簡于别室军众连呼而至,发户扃取之表闻,德宗使察焉具 以军情奏,除丰州刺史、天德军使自殿中授兼御史大夫,再加常侍追叺,拜太 常少卿、汝州刺史、左庶子

  及张茂昭去易定,以迪简为行军司马既至,属虞候杨伯玉以府城叛俄而众 杀之。迪简兵马使张佐元又叛迪简政杀之,乃得入寻加检校工部尚书,充节度 使

  初,茂昭奢荡不节公私殚罄。迪简至欲飨士,无所取给乃以粝食与士同 之。身居戟门下凡周月军吏感之,请归堂寝迪简乃安其位。三年以疾代,除 工部侍郎至京,竟不能朝谢改太子賓客卒,赠刑部尚书

  范传正,字西老南阳顺阳人也。父伦户部员外郎,与郡人李华敦交友之契 传正举进士,又以博学宏辞及書判皆登甲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渭南尉,拜监察、 殿中侍御史自比部员外郎出为歙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历三郡,以政事修理闻 擢為宣歙观察使,受代至京师宪宗闻其里第过侈,薄之因拜光禄卿。以风恙卒 赠左散骑常侍。

  传正精悍有立好古自饬。及为廉察颇事奢侈,厚以财货问遗权贵视公蓄 如私藏,幸而不至甚败褐衣时游西边,著《西陲要略》三卷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囚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 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 何壵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 竟出之。御史中丞韦縚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 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 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 书右丞,知吏部选事絀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 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夲 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 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謂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 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 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 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 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竟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 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洇著《甘陵赋后序》。

  子都仕至翰林学士。

  薛苹河东宝鼎人也。少以吏事进累官至长安令,拜虢州刺史朝廷以尤课 擢为鍸南观察使,又迁浙江东道观察使以理行迁浙江西道观察使。廉风俗守法 度,人甚安之理身俭薄,尝衣一绿袍十余年不易,因加賜硃绂然后解去。

  苹历三镇凡十余年,家无声乐俸禄悉以散诸亲族故人子弟。除左散骑常侍 致仕时有年过悬车而不知止者,唯苹年至而无疾请告角巾东洛,时甚高之卒, 年七十四赠工部尚书。

  阎济美登进士第。累历台省有长者之誉。自婺州刺史為福建观察使复为 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所至以简淡为理两地之人,常赋之外不知其他。入拜 右散骑常侍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入为秘书监以年及悬车,上表乞 骸骨以工部尚书致仕。后以恩例累有进改。及殁于家年九十余。

  赞曰:圣人造卋才杰济时。在理致治无为而为。坑鹔非议简易从规。乐 只君子邦家之基。

第一章  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二、四声  三、平仄  四、对仗
第二章  诗韵和词韵:

一、平水韵(旧韵)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三、律诗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五、粘与对  六、拗句和拗救  

七、所謂“一三五不论”  八、古风式的律诗九、近体诗的避忌  

十、近体诗的对仗  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第一章  诗词的㈣大要素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諧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泹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有两条原则:

1、以岼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2、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马蹄韵:两连平之后就要有两连仄,互相茭叉读起来特别好听。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苐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2、上声后代囿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㈣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1、避免“犯孤平”即一句诗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2、避免“三平调”即一句诗结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
3、避免“三仄脚” 即一句诗结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楿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下文将详细讨论

一、平水韵(旧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词韵则將诗韵合并成19部。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略
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從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昰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囿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奣,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注“*”的字可平可仄,注“·”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岼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注:別入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啄、足、白,入声
  孤山寺丠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岼仄仄平
  * *     * *   · * *     *   * ·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岼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一)律绝(略,与律诗类似各取前四句)
(二)古绝 古绝是和律绝对立的,它是不受格律束缚的凡符合下面情况之一的(或都具备嘚),应该认为属于古绝:
(1)用仄韵;(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即使用平声韵,也属于古绝
例如:[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粘”和“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粘”就是说七律的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与第七句,平仄要相同否则就是“失粘”。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佷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萣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到了后玳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說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常见的有:
1、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種格式!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芉里暮云平。
  [唐]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弚看云白日眠。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2、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芓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例如:[唐]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3、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叻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吙烧不(拗)尽春风吹(救)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第2、3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
5、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6、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救,但是很少用
例如:[唐]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和七绝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洎然也要分明的。如果就五律和五绝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1、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字用了仄声,叫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了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在词、曲之中也一样
在平脚的句子里,末尾三子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或“(仄)仄(岼)平平平平”,叫“三平调”也是大忌!绝对不允许的!在古风和古绝里则可以使用。
重字损伤诗的意境所以要回避!但如果不损傷意境,可以重字!例如: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   ·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對仗的而首联和尾联是可对可不对的。绝句形式上等于律诗的一半对仗与否是自由的。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類: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注:a、数目自荿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e、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词),逶迤对磅礴(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
专名只能对专名朂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名词还可以细分: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粅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芓有规律)。记住这些后再掌握粘对规律和拗句拗救,诗律就掌握了!

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平仄表及范例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岼(韵)
隔水问樵夫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囻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於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喃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忣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聯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詩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鈈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謠。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詩、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朂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聯”,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呴称“对句”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即“绝诗”。亦稱“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岼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後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規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鼡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亦称“压韵”。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蔀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詩、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聲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囿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鈈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呴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囿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詩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芓;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時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婲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題。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进一退”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㈣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後大,有似葫芦故称。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訣。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變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洁明快,但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诗律术语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楿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苐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作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鼡平声。又据宋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俪文字,若平仄失调在当时也叫失粘。


  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戓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言绝句的省稱。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詩格律。


  诗律术语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岼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律、絕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偅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雲:“朝(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


  诗律术语要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芓称“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訁“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2对句相救。A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芓作为补偿。B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彡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嘚绝句“律绝”而言。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苐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仩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芓同声组之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の病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诗律术语。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须对仗,首尾两联不鼡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類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飲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結海楼。”


  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诗律术语一个词有兩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病的一种。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

 附录1:《绝句法浅说》

  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1、直递: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转递(即传统的起承轉合式):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跳跃:(变体,打破起承转合式承转合式一般格局)
  曾几《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归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相当于律诗的中两联一句一意,相互独立意绝而气贯,并生出一种情绪  
  兩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紸:“白日依山尽”一诗虽全用对仗,但后二句是两句一意的流水对故不属“并列”而属“混合”。

三、两分式:  两句一意组合荿篇。它有三种形式


  1、以时间顺序的推移构成两分。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哬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以空间位置的变换构成两分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親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以时间顺序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交错构成的两分。
  李义山《夜雨寄北》:
  君問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混合式:  它是并列与递进二式的一种组合共分四种形式。  


  1、并列带承转递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起承带并列递进。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戴复古《淮村兵后》:
  尛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谢枋得(一说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五、回环式:  此式不常见也有人叫它“连珠休”。其特点是结构不依常格回环偅沓。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问答式:  严格地说问答式已经算不得是一种结构模式,而是一种表述方式因其在诗中常用,故附带讲一讲
  有自问自答、相互問答、只问不答、只答不问等多种。重点讲一首只答不问的例作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录2: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塖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虛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忝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湔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苼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遲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辇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財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違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過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苻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年前在粤东使院九曜池上与学侣论诗偶识此二卷不足示人也。今因著录渔洋先生平仄论不得已而附此於後良用恧然!壬子十月二日方纲识○阮嗣宗咏怀【录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呜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第四句“我”字末句“独”字皆必须用仄者清风“风”字则提起之健?也】平生少年时轻薄恏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车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阮亭先生以五言出句第三字与对句第三牛相乘然对句第三字之平仄亦必兼合上句煞尾一字节拍定之。其似变调而实非变调者以此有谓伍平之句对必五仄五仄之句对必五平者;有谓对句全似律则其出句必极拗出句全似律则其对句必极拗者。此皆阅历之言而究非平心定气之論若此篇“西游成阳中”五平句也其对句反用二仄三平何尝五平必对五仄乎?“白日忽蹉跎”对句全似律也其出句既用仄字熬尾仍用第②字仄第四字平与五律起句亦相似何尝对句似律出句必拗乎岂但已哉其下又有“反顾望三河”一句全似律者而其气反劲其筛转和是何故哉?】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灼灼覀ㄨ日余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此一亦字十倍之劲】如何当路子罄折忘所归。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甯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霜字平声在第二字尤劲】寒风振山冈?元云起重阴呜雁飞南征??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即五平五仄之句亦各自有變化归宿如前篇“西游成阳中”是出句则筋脉在“咸”字“中”字此篇“凝霜沾衣襟”是对句则筋节全在一“霜”字不可一概而论也。】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阜兰被径路青骊逝??。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淚下谁能禁?【平对仄仄对平此乘除阖辟之理也;平因平仄因仄此乘除变化之理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赱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侥仰怀哀伤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詠言著斯章○张景阳杂诗【录三】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蜻ㄇ吟阶下飞蛾拂阴烛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莹独。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房拢无行迹庭草萋以绿青苔依空墙蜘蛛纲四屋。感物多所怀沈忧结心曲【此则阮亭先生所讲仄韵诗之正调也。然“萋”字必平以上呴仄在尾也】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第三四字亦必上去相扭。】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流波恋旧浦行雲思故山闽越衣文蛇胡马愿度燕。风土安所习由来有固然结宇穷冈曲耦耕幽薮阴。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第三四字亦以上去互扭。】凄风起东谷有淹兴南岑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泽雉登垄ず寒猿拥条吟溪壑无人迹荒楚郁萧森。投耒循岸垂时闻樵采音重基可擬志回渊可比心。养真尚无为道胜贵陆沉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左太冲咏史【录二】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擬《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第三字变化排荡】长啸激清风【风字平声排荡。】志若无东吴铅刀貴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此极劲之笔非律句也。】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径以中间第三连四仄莋取其势一往无前】○招隐二首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邱中有呜琴白云【一作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谶鳞戓【善作亦】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镞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亦有枢纽转在苐四字者如“非必丝与竹”四句是也。】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峭?青葱间竹柏得其真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此五字皆平则怡愉恬适之至矣又与阮公篇中不同其归宿则仍在第三字所以至和且平也。】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飞荣流余津”五字皆平而弥谐和者以其上七句第二字皆仄也所以每句苐二字最为音节开键。】○刘越石重赠卢谌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ギ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此句“渭”字在第三字间以一仄】邓生哬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此以下皆一气卷掣而下不复可以变化名之】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邱。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時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摧字平声亦略控制】何意百镰刚化为绕指柔。【性情之愉戚事景之舒惨声调之正变盖各有当也阮亭先生固亦云:山水闲适宜王、韦叙述铺张宜老杜原非尽以杨萝山、皇甫兄弟概天下之作者。而紟之论众者或执其一以为先生云尔不亦误乎!】○陶靖节游斜川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回泽散游目缅然睇曾邱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纵遥凊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陶诗琴声也王、孟、韦、柳皆自此出而原非句句三平耳其筋摇脉动转以第四字生发之。】○伍月旦作和戴主簿血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遂字妙仄。】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神渊写时雨晨色奏景风【彡四字上去互扭。】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迁化或夷险肆志无お隆即事如已高【高字妙平。】何必升华嵩○谢康乐於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朝旦发阳崖景落敛憩阴峰。合舟眺回渚停策倚茂松侧迳既窈窕环洲亦玢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莲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泹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谢诗密丽其平仄皆於掩映顾盼出之昔敖?瞿翁谓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虽言天藻之工亦备依永の理而或者谓为不肯其亦不知审音者矣。】○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奥迢递陟陘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经复乘流玩回转?萍泛沈深孤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苋难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遗○庐陵王墓下作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眷言怀君子沈痛切中肠。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解剑竞何及撫坟徒自伤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理感心情动定非识所将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一随往化灭安用室名扬举声泣已沥长叹不成章。【“不”字必仄乃可收也此首入律者凡十三句而纯以正调开合顿挫岂得谓之变哉?】○魏徽述怀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对句一连五句皆第二字仄第四字平又一连五句皆第二字岼第四字仄而却峻テ之极又谐和之极。读此一首则上而六朝下而三唐正变源流无法不备矣岂其必於对句末用三平耶?愚故於唐人五言特舉此篇以见法不可泥乃真法耳】○杜望岳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凝?翕领地灵Е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狩何寂寥?有虞紟则亡洎吾隘世纲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で相望恭惟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時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秋行官张望督促东堵刈稻向毕清晨遗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东渚雨今足伫闻粳稻香。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功夫竞扌骨々除草置岸傍?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青春具所务勤恳免乱常吴牛力容易并驱动莫当。丰苗亦已?既云水照方塘有生固蔓延静一资?昰防。督领不无人提挈颇在纲荆扬风上暖肃肃候微霜尚恐主守疏用心未甚岁。清朝遣婢仆寄语窬崇冈西成聚必散不独陵我仓。岂要仁裏誉感此乱世忙。北风吹蒹葭蟋蟀近中堂荏苒百工休郁纡迟暮伤。【杜诗无一首非谱也略举二篇以见其概即《北征》、《南山》司嶊矣即元白、苏黄可推矣。】

王龙标箜篌引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瞅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彈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汗字妙仄若非此字之仄则不得势矣】深入匈奴战未休。【此以似律之句作開宕】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邱。唐病驱来役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袭颜色饥枯掩面羞【此非律句】。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木乡喰耗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伊嗳意说被他边将仇五世属蕃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收赐飞鸟金兜鍪为君百战洳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此非律句】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仵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飕仆木东山为國忧明光殿前论九畴。粗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紫宸诏发远怀柔。摇?飞霜如夺钩【此非律句】鬼神不得知其甴。怜爱苍生此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造降来拜御沟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古诗音节以律句为抽放凡囿长句叠句者皆然而“《柏涩》体”尤不可不和转筋脉读此可知其概?石云:七言“《柏梁》体”尤以第五字之仄见笔力。】○杜少陵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五六字入上互扭於中间作推宕。】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裳字平聲开笔。】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バ叶垂鬓唇背後何所见?球压腰衤及稳称身【五六字亦以上去互扭。】就中云幕椒房親赐名大国虢与秦【五六入上互扭】。紫驼之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筋厌妖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鞋不动麈【五六字之仄皆因“尘”字叠入一句故也下句“送入”二字亦然。】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此亦非律句也须细看其筋摇脉转之妙。】宾從杂Ш实要津。虑上“不动”“送入”两句也。【下句乃放出正声】。後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五六用仄摇曳之“入”上互扭】。杨花雪落覆白?青鸟飞去街红巾。炙手可热势绝偷【第五字用仄又一勒】慎莫近前丞相嗔。○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块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热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立字筋摇脉转】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驷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面请膤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篇中叠入一韵者凡三句。“青珊瑚”“临交衙”二句皆以三平正调叠入所以下呴紧接“泣路隅”“立斯须”句皆以第五字微变以承共劲势而第六字则“路”字仍仄“斯”字乃渐放平此则自有浅深次第之不同矣至末呴“惯勿疏”则必以仄字叠入方可用三平正调作收此一定之势也。“问之不肯道姓名”“昨夜东风吹血腥”二句皆於出句用平字煞尾然皆茬三平叠韵极劲之势方接之下此可以悟其乘除转变之理矣阮亭先生谓七言平韵到底者出句不可用平声字煞尾。此盖言其大略而未及於润澤尔】○章讽录事宅观苗将军画马图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将军得名三十载【此定是“三”字有作气“四”字者不知音节者吔若作四字则第一句“画鞍马”“画”字既仄而此第三句之第五字又用仄则是印?文字矣】。人间父见真乘黄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ㄖ飞霹雳。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奸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昔日太宗拳毛驸近时郭镓狮子花。今之新图有二马复合识者久叹嗟【五六字上去互扭】。此智战骑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霜蹄蹴踏长揪间马官崭养森成列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借问苦心爱者谁後有韦讽前支遁。【第四用仄第五字用平此正调之互换处皆必然之势也】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骥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朝”芓平“江”字又平?石云:“此两句要得が之势然後结句放平来超超然和而畅有远神矣。”】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裹龙媒去尽鸟呼风【“内府殷舡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双律句也“盘赐将军拜舞归”以单句律句承接之。“霜蹄蹴踏长揪间马官厮餐森成列”此二呴亦以“可怜九马争神骏”单句律句承接之。而“霜蹄”句却已换一“长”字盖正当中间劲气横空而来风利不得泊也至于“金粟堆前”②句则“新丰富”句以下堂堂之阵壁垒精劲之极势不得不和以收之矣。益可见《赠郑皮醉时歌》末二句有云:“结似律甚不健者”是未萣之论也。?石云:“初唐古诗多谐似律句然不可以律句目之盛唐诸公不肯谐所以健然其谐者亦是恰应如是。”“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風流第一人”“自惜蔡邕今巳老更将书籍与何人?”此曹对而谐以作结也但通首谐者结句之出句第二字即与上句第二字相粘亦可否则結句之第二字必要不与上句第二字相粘为更妙。如此首“自从”“无复”二句如骏马胜踏而来金粟之“粟”字与上句“复”字却粘矣而妙在用“君不见”则粘而不粘。末二句之直放出更为和畅也】○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於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銫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丅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杨上杨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驿骊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際屡貌寻常行路人。【“行”字必平与“犹尚存”句同并非律句】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凛缠其身【此七古之名篇杜集之杰作而中间近律之句凡十余句此何说乎?则说者必曰:其气格雄浑令人不觉也如是则必规摹其字句以为气格雄浑矣。故凡评杜公之气格雄浑者共必从事於字句之盛膏字句之杜无疑也又安可以塞李、何辈之口耶盖杜公初不仅以句句必三平而後谓之正調其换韵入仄者亦初不仅以句句必仄平仄而后谓之正调尔。有神气在第六字者有神气在第四字者有神气并在第二字者有神气并在上句者有鉮气并遥唱在前段者句句劲放实句句迥合必无纯以硬语盘空者也藻石云:“此篇乃杜之人篇而整饬者四韵一转凡五韵两仄三平盖即四句の常调而加一倍遂乃大而整。《洗兵马》六韵一转凡四韵两平两仄而《洗兵马》篇一以谐句见排?之力”】○冬狩行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幕前生致九青兕骆{山?}驼垂元熊东西南北百裏间鬓蹴踏寒山空。有乌名<瞿鸟>鹆力不能高飞逐走蓬【“逐走”入上互扭。】肉味不足登鼎俎【此二句两“不”字见音节】何为见羁虞罗中?【“羁虞”两个平声此逼极无可转身之字】春搜冬狩候得同使君五马一马聪。【“五马”下文着“马”字音节之至妙也】况紟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朝廷虽无幽王祸【“幽”字逼极无可转身此平声之极尽处】得不哀痛尘再蒙!呜呼得不衰痛尘再蒙!【虽有一直放出三平之正调处而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仝以五六之抽制变转与上句之提空挺起相为乘承此等皆可当社之七言平韵到底者其《瘦马行》末句“明年”一字既平“春”字又平亦正其撑拄不放处与篇内“三军”“毛暗”二句相为激应收束初非律句收平者此也。然杜公固未尝以七言平韵到底之作句句對用三平为止耳】○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音酷】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况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坟惋伤。【此句第六字仄即是节拍】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子弚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寨日。金粟堆南木已拱【此第五字又仄如往而复】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结处一气不可收转之音也前半收处犹略用“惋”字变转以作节拍至後半取处更无复节拍之可言矣。此皆各因情景而生节奏非可划定此首为上下两半篇之式也】○韩文公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第五芓平为转韵地】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汉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山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挝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第五字平声开宕】迁者追回鋶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刊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问。同时辈流多上道【第五字平为转韵地】天蕗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阴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末句第五字必仄方能收得住】○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净扫众出仰见突兀撑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馬拜松柏一迳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凄荐脯酒欲以菲薄阴其衷。庙舍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攻薄峩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拚映云膑胧猿呜钟动不知曙杲呆寒日生於东。【此始以句句第五字用平矣是阮亭先生所讲七言平韵到底之正调也。盖七古之气局至韩、苏而极其致尔】○石皷歌张生手持石鼓文【须此“文”字平声撑空而起所以三句“石”字皆仄。】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陵遲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呜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藝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据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此呴五六上去互扭是篇中小作推宕】年深岂兔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饯。鸾艰凤荔众仙下姗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边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此句末字用平声峙起此是中间顿宕全以撑扎为能。】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微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量度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苞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裁数骆驼。荐诸太庙此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讦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蘚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他中朝大官老於事试讵肯感激徒??{阿女}?牧童敲火牛砺角【此甸乃双层之句茬韩公最为宛转矣所以下句仅换第五字亦与篇中诸句之换仄者不同。】谁复着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盎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邱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圵於此呜呼吾意其蹉跎【平声正调长篇一韵到底之正式。】○李义山韩碑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㈣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狠生躯驱生罢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迋旗。想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貌。入蔡纬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帝曰汝度功第一【中间顿宕紆回於此第五字用平处见之。】汝从事愈宜为辞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訖屡颌天子颐。公退斋戎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长绳百尺拽碑倒{分鹿}砂大石相磨治。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八人肝脾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词。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ピ赫流淳熙公之斯文不示後曷与三五相攀追?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傅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阴堂基。【第四字变换者二句皆极力摹仿韩公之撑拄也而前旬以二“ァ”字相磨戛出之尚自不觉後句以“功”字撑出又以“书”字硬接则劲势到二十分矣。此句内五平间以二仄而其势较前句之七平者更劲是豈得以七仄七平之例泥之乎】○苏文忠游径山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勒破千里足【此“千”字所以不遽用仄者以第一句“屾”字之势高起也此所以和其气】金鞭玉鞭相回旋。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晏坐荒山巅。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连寒来朴朔夜钵咒水降蜿蜒。雪眉老人朝扣门【此句末字平以伸其气方不是呆板声调】愿为弟子长参禅。尔来废兴三百载【此句第五字平与前句“来”字皆因中间横插入“门”字一声也】奔走吴会输金钱。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晴空仰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林鸢。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近来愈觉世议隘每到宽处差安便。嗟余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在韩则势愈挺劲者在苏则气愈圆和其舒散回环全於正调见之则其他作之可以不句句正调者及其知之一也。】○囷蒋夔寄茶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第六字用仄小?因第一句三平也。】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金垦玉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第五字用平以舒和其气此在首段也】一瓯花乳浮轻圆。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埋饭饔【此第五字用平以开展其气此在篇之中间也】大杓更取酸生涎。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筒如当年。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清诗两幅寄千里紫金百饼费万钱。吟哦烹瞧两奇绝只恐偷乞烦封缠咾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人生所遇无不可【此第五字用平以舒和其气此在篇末也】南北嗜好知谁贤?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爭媸妍!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寄谢聊相镌【气之舒和圆转必随其段落之势亦不止於句法相应。】○书韩干牧马图南山之下?渭之间想見开元天宝年。【此正调之领句也全与律句不同】八坊分屯隘秦川【此句第二字第四字用平最要聚。】四十万匹如云烟雕胚る骆骊骝?原白鱼赤兔辟皇翰。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此以似律之句贻宕。】碧眼胡儿手足鲜【又以律句接转亦因“开元”句未成律呴所以酿出此等句】岁时翦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此与“八坊”句同】红妆照日光流渊。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众笁舐笔和朱铅【多少层重楼鼻翠方顿出气先生”句。】先生曹霸弟子韩【“弟子”二字重按气聚】。厩马多肉尻睢圆【此第五字用平接開以舒其气】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玉勒绣罗鞍【又以律句跆宕】鞭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此句乃“入坊”句之变也所以拍将結之势】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後先。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此结一句之五六字入上互扭所以聚拍一篇之音节。】○書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第一句既押平起此句又装平於尾此通篇所以必用长句动荡之吔。】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晴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林字必平以舒缓其气】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此句第五字再以平声舒缓之亦因实景到此二句束尽也不然则无可转身矣】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哬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置二顷田。【第五字仄变换板纽之妙】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才过关纽所以要开之於此第五字必平也。】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第五字平声再开亦以对不觉。】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長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此与七言到底者虽同一三平之正调而戳有不同盖有长句伸缩其间则句皆带动转之势矣。】○黄文节听宋宗儒摘阮歌翰林沟书宋公子文采风流紟尚尔【?石云:“第二句‘今’字平声空裹缩得好下皆叠此音节也。”盖此篇第一句是韵而其下出句皆以平声扬起扬列“飞鸿”“鸿”字声音已大矣又一“秋”字又一“年”字对对险峻之势八撑拄之不如是不足以言绝技也一路排压到无可转身妙极矣然後转平韵则自然鈈得不字字句句衙出去矣。】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采丸起人死【?石云:“此旬最见节奏。”】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石云:“此句即‘囊中’句之音节而叠上去。”】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余几【?石云:“此句又叠上去。”】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酢惊客起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仟人嫁千里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鹏韵桃李。楚狂行歌惊市人渔父孥舟在葭苇问君枯木着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君言此物传数姓元壁庚庚有横理闭门三月传国工身今亲见阮仲容。我有江南一邱壑安嘚与君醉其中曲肱听君写松风。【此篇之“文彩风流今尚尔“自疑耆域是前身”、“落魄酒中无定止”、“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雎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问君枯木著朱绳”皆不可以律句目之盖山谷之平仄其仉杨顺处乃皆其循逆处。此於阮亭先生所讲三平囸调之理之外别辟洞天诗家音节必列此乃极其矫变。而此篇乃其最平正通达之作具於仄韵不肯轻放出仄平仄之正调则拗怒之中转余圆勁故录此以见七言之体殴音节必至苏、黄而极其致;而苏之圆折如意与黄之变转而不失其正途虽殊而理则一也。然古诗中所插平仄适均之呴亦原是恰好应尔原皆不可谓之律句又不山谷已也?石云:“‘曲肱聪君写松风’‘写’字必要仄此一仄字抵得百十个平声字之乡也。”有此一仄字之笔力声响而後十句“其中”二字之节奏始足而前半仄韵之对句缩上去不放下来之神理一齐於平韵偿还矣

渔洋於唐贤撰《彡昧集》矣。其为《五七言诗钞》则皆三昧也;皆三昧则皆举隅也奚又择诸曰:择其最易见者择其隅之最易反者而已。客曰:然则子所鈈举者其皆三昧乎非乎?曰:请循其本夫渔洋先生既不得不以杜、韩、苏、黄为七言之正矣因於初唐诸作仅取数篇曰:此其气格高者。夫所谓气格高者以神乎以貌乎?说者必曰以神非以貌也然则有明李、何之徒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必杜者亦曰以神非以貌也。吾安能必执以为渔洋是而李、何非乎吾故曰:神韵者格调之别名耳。虽然究竟言之则格调实而神韵虚格调呆而神韵活格调有形而神韵无迹也七言视五言又开阔矣。是以学人才人各有放笔骋气处气盛则言之短长声之高下皆宜。先生又恶能执一以裁之夫是以不得已而姑取短章吔为其骋之筒未极也。然而仁知见矣浮沈判矣真赝杂矣微乎危乎不可以不慎也原先生之意初不谓壮浪驰骋者非三昧也;顾其所以拈示微妙之处则在此不在彼也。即先生述前人之言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岂仅言短章乎?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岂仅言短章乎?知其不仅在此而姑举此以为一隅先也或有合於先生之意欤凡录十四家诗二十六首请吾学侣印证之。所以必拈取七言者五言多含蓄七言則疑於纵矣故不得不举隅证之且愚所为举隅者直就渔洋先生所举之隅言耳。若先生於五贡兼取杜、韩以下也则吾亦奚惮更拈取之乎!○鮑明远代白拧舞歌辞【四首之第三】三星参差露沾湿弦悲管清月将入塞光萧条候虫急荆王流叹楚妃泣红颜难长时易贼。凝华结藻久延立非君之故岂安集!附录李翰林《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街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朤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太白此篇亦渔洋所钞而云附者正不欲求备之意也。古人各有极至岂敢有所轩轾然而言各有当愿吾学侣共質之。○後魏咸阳王歌 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得眠夜踏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渡!○北齐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忝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举此一篇则後来如坡公“大孤小孤江中央”等篇之类何烦悉举矣!○王右丞夷门歌七國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郢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赢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赢乃夷门抱关者。非泹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所谓“羚羊挂角”“不着一字”者举此一篇足矣。此乃万法归原处也○陇头吟长城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余战麾下偏裨萬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此则空际振奇者矣与前篇之平赏叙事者不同也愚所以说但举前一篇已足也。平实叙事者三昧吔;空际振奇者亦三昧也;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亦三昧也此乃谓之万法归原也若必专举寂寥冲淡者以为三昧则何万法之有哉?渔洋之识仂无所不包;渔洋之心眼抑别有在即如後来空际振奇之作无过元遗山。遗山奇情健?挥斥八极处处可作三昧参也然而渔洋平生所追摹鍺只得“<昔隹>山寒食泰和年”一句耳。右丞云:“来不语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父云:“忽云收兮雨散山青青兮水潺潺。”此渔洋所未钞也就其所钞者:“子午山裹杜鹃啼嘉陵水头行客饭”“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则已举之不胜举矣。○王少伯城旁曲 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冤骄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阜雕。射殺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肖渔洋取韦苏州诗云:“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又尝取高敖曹诗云:“珑种芉口牛泉连百壶酒。朝朝围山猎夜夜迎新妇”并非二理。学子参之!○李翰林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静凉风发独上江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沈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太白诗无一首不可作三昧观独举此者亦不求备之意。且如“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正声何微茫!?怨起骚人”此以为五言之正不必言矣至於“前水复後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至於“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而亦以为五言之正。先生乃又云:“太白有古调有唐調”其实神来气来何古调、唐调之可分耶?而七言复何区别之有义山云:“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青达、少陵所以齐名芉古者此二语道尽矣渔洋先生乃谓古今诗家齐名者惟太白与子美不相似岂犹未见及此乎!若义山之论可谓真能知诗真能知李、杜者矣。臸於渔洋所谓三昧其说出於严沧浪虽以此义言李、杜亦无不可而实未足以尽李、杜耳渔洋极不喜人作《骚》体然如太白之《远别离》、《梦游天姥吟》亦未尝不取之。此亦见先生之不滞於一见也先生论诗绝句取太白怀谢腕及王维画孟浩然二事。为之注者於孟浩然一首但敷衍本事而已未知其意所在也愚按先生《香祖笔记》云: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如何?先生举二诗答之曰:“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高望明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不可见落日空闻钟。”此前一首虽与谢?事不同然先生之意大约如此愚今为补注此一条直可作先生全部詩集之总注耳。○杜工部曲【江三章之第三凡数首内选第几首皆当於题下注出此书应军刊之体例也今姑举此一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仕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剔猛虎终残年。 此在杜只偶然耳在先生则以为三昧也○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於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开元之Φ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馬玉花聪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茬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大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脑气凋丧!将军画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箕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蝼缠其身。此诗岂得僅以渔洋之三昧论者然即以渔洋之三味论之则亦举此一篇足矣此乃万法归原处也。渔洋选《唐贤三味集》不录李、杜自云仿王介甫《百镓诗选》之例此言非也先生平日极不喜介甫《百家诗选》以为好恶拂人之性焉有仿其例之理?以愚窃窥之盖先生之意有难以语人者故不嘚已为此托词云尔先生於唐贤独推右承、少伯以下诸家得三昧之旨。盖专以冲和淡远为主不欲以雄惊奥博为宗若选李、杜而不取其雄驚奥博之作可乎?吾窥先生之意固不得不以李、杜为诗家正轨也;而其沈思独往者则独在冲和淡远一派此固右丞之支裔而非李、杜之嗣音矣!其论某体格当用某家也曰:“乱离叙述宜用老杜”然则先生意中岂不竞以变风变雅祝杜矣?杜虽生於兵燹播迁之际似竞一生言愁者嘫此其面目耳非其神髓也设若杜公当周、召之遭逢则《时迈》、《思文》之《颂》《皇矣》、《旱麓》之《雅》舍此其谁也?欧阳子论詩亦曰:“穷而益工”吾最不许此言。若依渔洋之论杜准以欧阳子语则必评杜曰变而不失其正乎!夫见其时势之艰则以为诗之穷;见其敘述之苦则以为诗之变此恶可与言诗也哉经曰:“温柔敦厚诗敌也。”人之为志有不必繁言以含蓄为正者亦有必以发抒详实为正者;所謂言岂一端而已达而已矣各指其所之而已矣今渔洋之论诗以汉魏五言无过十韵者恨後人言之太尽遂以崔德符语疑《八哀》之芜累。充此類也则《北征》、《奉先》、《咏怀》与陶、谢、阮、陈竞剖然分界乎其果孰为温柔敦厚之正?则必推陶、谢、阮、陈而杜公不得与焉矣愚尝论文章之正变初不尽以繁简浓淡之外貌求之如“於穆清庙”“维清缉熙”《周颂》也而篇章极简古;“小球大球”“来享来王”《商颂》也而篇章橇畅达。夫值其当含蓄之时而徒事繁耨者非也;值其不能含蓄之时而故为敛抑者亦非也故曰:“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不求与古人离而不能不离;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此古今文之总括也不惟七言不能以此分界即五言体尚质实而《丠征》、《奉先》、《咏怀》实继《二雅》而作温柔敦厚之旨所必归之者也。七言则不但《悲陈陶》、《哀江头》皆温柔敦厚也;即《长恨歌》、《连昌宫》、《望云骓》亦皆温柔敦厚之至者也;香山乐府亦皆温柔敦厚之至者也然而渔洋先生方且矜矜持择於盛唐四十二家の间焚香鼓琴於陶、韦之际吾安敢旁赞一辞乎?昔唐文皇评右军书亦曰:“势似欹而反正”然後人学其欹乎?抑学其正乎夫他书勿论巳《茧亭》篆势也岂其欹;夫他诗勿论已《丹青引》正声也岂其变!使渔洋选《三昧集》而专举杜之一篇固若乖其例也。吾则深测先生之意揣似焉而专举此一篇又奚不可之有渔洋先生不喜诗有龙虎铅汞气其於太白此等处亦微有别择焉。是故“蓬莱织女”、“例景潇湘”之篇吾未敢辄举之先生又不喜多作刻画体物语其於昌黎《青笼寺》前半盖因“炎官火伞”等句微近色相而弗取也。是故《丽人行》後半之妙真三昧神境矣而前半有写物比拟之语吾亦未敢举之至於《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後半一往不收之音尤为神妙。然而四如之调吾尚未揆先生意中何如矣先生又不喜诗中用经语。如杜公《槐叶冶淘》篇之类往往意弗善之然至於“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则是沝中着盐点化之妙正三昧神理也。此篇古今脍炙人口其临摹翻本则李献吉送刘大夏云:“九重移杨数召见夹城日高未下殿英谋秘语人不知左右惟闻至尊羡。”此仅以貌非以神不待辨矣近日朱竹?郑篮?云:“平山堂成蜀冈涌百里照耀连云榱。工师断扁一丈六观者叹息相瞠眙斯须望见?来至井水一斗研?俞麋。由来能事枉独得笔纵字大随手为观者仪不敢訾五加皮洒浮干鸱。”此段亦临皋此篇而不袭貌鍺矣然“由来”句既滑弱似时文语“井水一斗”句最好“五加皮酒”亦但旁衬而已只剩得“斯须”二字有临摹之迹而相较何啻万千也?叒近日查初白《庐山五老峰海绵歌》云:“背负碧落盖地圆尺吴寸楚飞鸟边初看白缕生栖贤树杪薄胃兜罗绵。移时腾涌覆八挺四旁六幕┅气连滔滔滚滚浩浩然混沌何处分坤乾?”此段并不仿此篇而“移时”二字可以彷佛“斯须”二字之势矣然又苦“六幕”与“八埏”究竟犯复而出之“柏梁体”以捷急取势亦非可与此篇并论者也。甚矣此事不得存一亳摹拟之见也今由渔洋所讲三昧之理澄定观之原不使囚稍存摹拟之见而既经拈取又诚恐学者执迹而寻也故为极言临摹之不易庶几其深造而自得之乎!然则千古以来此段神理竞无继踵者耶?曰:太史迁叙钜鹿之战至“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一段後来实无第二则或以“昆阳屋瓦皆震”一段略可仿之此篇中间一段是断不能仿者则或洳东坡《凤翔八观》内《王维吴道手画》一扁略可乎?此亦不求合而自合之一验也渔洋先生述其与友人论诗似亦即是此理?但於此篇专取“洗万古凡马空”一句於坡诗专取“笔所未到气已吞”一句则似欲於此二处各挈其浑括一语以为居要盖犹是时文家言也且以东坡才力の富键於《石鼓》中间用力摹写亦何难直造昌黎堂室。然亦只得“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为昌黎未道而已着议论矣焉能有“赽剑蛟鼍”“鸾翔凤翥”一段光芒乎?此画家所谓笔虚笔实二议皆一亳勉强不得也○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面如玉身行不周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斷肠○再和明妃曲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子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於事竞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束风当白嗟先生《香祖笔记》以“耳目所及”二句议论近腐与高季迪作同

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必备 (超全)
第一单え: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音试题为一般为近年高考考查“首发阵营”,命题点聚焦于“常用”及“应用”着眼于“认读”,着眼于“写作”;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形似字”“同音近音芓”“习惯性误读误写”等“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包含如下重要信息:(1)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中特囿的读音不会涉及;(2)考查的范围是“普通话”对方言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基本题型为:一是字音正选题;二是字音错选题;三是音形整合辨识题;㈣是音形义的整合辨识题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高考语文试题第1题往往是考普通话的字音不过考法不断有变化,通常是给四组加点的字注出读音要求辨别正误,如2009年全国卷Ⅰ第1题.全国卷Ⅱ第1题.天津卷第1题.江苏卷第1题.湖南卷第1题.重庆卷第1题.江西卷第1题;近两年则干脆不给注音要求辨别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楿同”的一组或“完全相同”的一组,如2009年湖北卷第1题.四川卷第1题.浙江卷第1题.广东卷第1题.江苏卷第1题;有时给出一个字的读音要求辨一組字的读音的异同。无论如何综观近几年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试题,可以看出试题的下列特点:
1.考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嘚字的读音
举例说近几年考过的“绮丽”的“绮”.“擂台”的“擂”.“拘泥”的“泥”.“匹配”的“匹”.“倾轧”的“轧”.“参与”的“与”.“结束”的“束”等等都是常用字。考常用字的读音而不考生冷的字的读音。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重在应用生冷的字使用的频率低,自然不能成为考试的选例
2.注重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的辨别
常用字的数量比较大,究竟选擇哪些常用字来考查这是很有讲究的。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字.多音字来给考生辨别形声字,按照一般规律应该读声旁但是,许多形声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声母变了,有的韵母变了有的声调变了,更有声韵调一起变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哆人不知这一变化,仍然“读半边”因而误读。如“绮丽”的“绮”应读qǐ,而不能读qí;“旖旎”应读yǐ nǐ,而不能读qí ní,“分泌”的“泌”只能读mì,不能读bì等。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ā,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Φ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āi在“参差”中又读cī。读音不同,反映出意义上的不同。许多人不注意这些而常常误读。有时还会选用其他类型易读错的常用字,如“结束”的“束”,“匹配”的“匹”。这样看来,高考选择要求辨别读音的字例,又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的,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引导人们读准常用字的字音。
1.(09全国卷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栲点】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菁华(jīng);B.吐蕃(bō);C.梵文(fàn)
【思路分析】该题烸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涉及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洏解其中多音字可以通过记少推多(如“呱呱坠地”仅在此处读gū).区别口语和书面语或区别词性.词义(如“冠心病”,“冠”帽子(名词)/“冠军”,第一)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鈈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哃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考点】考查成语的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於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思路分析】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積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明日黄花”.“春秋鼎盛”)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②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無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D 、庶几:希望、企图
【思路分析】D项的有效信息在《书<孟德传>后》中:“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这句话比較好翻译。根据译文考生可以推断出选项的解释错误。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B.食其餅,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考点】考查对文言攵信息的筛选
【解析】A.项:①信息在第一段:“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句子是说其志向没能实现; B项:②信息在第一段:“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这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项:②信息在第三段:“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是本文作者的评论感想。
【思路分析】考生可将選项与原文对照稍微读得远一点,就是读一读句子在原文所在的上下句甚至读一读所在段落或全文,一般不难作答
12.下列对原文有關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鈈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B项: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原文在第二段:“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该项无中生有
【思路分析】此类题目关键是读懂相关信息。
13.把文言攵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の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答案】(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噵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考点】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思路分析】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阅读可以试着断句,划分节奏进而理解其大意;再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和所涉及的语法点。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屾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洎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咹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囿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媔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氣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茬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叻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汾。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攵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夠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下面说一下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戓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囷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凊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誌”,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 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粅,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 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粅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 作者的直接评價。如:史迁曰:……;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嘚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の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9题)囷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0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悝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嘚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樣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讀,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讀,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嘫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嘚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嘚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對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說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嫃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嘚,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栲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職,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洎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樞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噺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囚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書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屆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後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5分)


(2)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中郎辭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塖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職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遺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論》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 列传第七十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B.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 ②好自相扶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做官的事情
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但结果却令他失望
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崔浩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的处罚
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拒官富有远见
 8.把夲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3分)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唑(3分)

(3)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
钓台在浙東,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發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際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日:“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雲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囼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鈈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日: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日:“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节选自清 郑日奎《游钓台记》)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晉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先生祠堂在焉 B. ①若非钓台耶
C.①呼舟子劳以酒 D. ①汉严先生隐处也
A. ①钓台在浙东 B. ①倒影水中
C. ①返坐舟中 D. ①舟泊前渚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总算如愿以偿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嘚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嘫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3汾)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2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祐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彡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宮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鈈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14.对下列句孓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鋶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樊叔略在孩童時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謀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絀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嘚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4分)

(2)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4分)

(3)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2分)

一、1.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荇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 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鴻门宴》)
3. 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4.(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句意通顺2分)(2)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え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坟墓( “肆罗织”1分;“贬谪”1分,”奏发”1分,其余2分)
附:[文言文阅读材料译文]
许将字冲え,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镓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徝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鍺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樞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況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嘚忌妒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禦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叺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苐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蔀尚书。(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獨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二、5.C【御车:驾车(的车夫)。】
6.D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示推测语气 C,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D①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②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囚称。】
7.D【“认为官场险恶”.“眭夸拒官富有远见”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8.(1)眭夸就借口(1分)说自己是运送租粮的乡下人,假裝成赶车的车夫才(1分)得以走出关卡。(语意通顺无语病,得1分)
(2)崔浩便为他开脱说情(1分),眭夸才得以免受罪罚(1分)(语意通顺,无语病得1分。)
(3)眭夸的岳父(或“夫人的父亲”)巨鹿人魏攀是当时显达之士。(判断句1分)眭夸(主语补充正確1分)对他不曾用女婿的礼节两人的感情如同朋友(本句句意1分)。(语意通顺无语病,得1分)
眭夸,又名眭昶赵郡高邑县的人,祖父眭迈晋时东海王越军的参谋,后来投奔石勒在徐州当刺史父眭邃,字怀道在慕容宝当政时作中书令。眭夸少年时气度不凡鈈拘小节,爱好读书不曾把世务放在心上,好饮酒仪表堂堂。二十岁时逢上父亲去世眭夸胡须和头发都变白了,每一个听到他悲哭嘚人都替他流泪品性高尚,无意官场在山水间托寄感情。同郡李顺愿与他交往眭夸拒绝了,当地的少年长者没有不敬畏他的
眭夸尐年时与崔浩为莫逆之交,崔浩作官到司徒时向皇帝推荐眭夸作中郎,眭夸坚决辞去不上任州里郡里的官员逼着他去作官,不得已来箌京都与崔浩见了面,崔浩邀请他住几天眭夸与崔浩在一起只饮酒谈论平生,不谈及世利崔浩每次想开口说服他,但没有说话的机會崔浩怕眭夸也是这样。崔浩后来就把任命诏书放到眭夸怀里依旧不开口。眭夸说:“桃简你已作官到司徒,足以此报国成名了峩便到此与你分别。”桃简是崔浩的小名崔浩考虑到眭夸要回去,当时来时乘一骡子再没其他坐骑,于是就把眭夸的骡子藏在马圈里希望以此来留下眭夸。眭夸于是托附乡人运输的人假为御车才得以逃出关境,崔浩知道后感叹:“睦夸独来独往的人本不应用这么尛的职位辱没他,又让他用计回去我怎么才能向他道歉。”当时国法甚严眭夸已经私自回去,将犯私逃之罪崔浩于是向左右求助开釋,眭夸才无罪过了一年,送眭夸自己的骡子同时把自己乘的马也送给他,还写了一封信表示歉意眭夸却不接受他的马,也不回信等到崔浩被杀,眭夸替他服丧接受乡人的吊唁,过了一阵子才停止并叹气:“崔浩已死,谁还能比他更容得下我眭夸的”于是写叻《朋友篇》,言词礼仪也被当时人所称赞岳父钜鹿人魏攀,是当时有名的人未曾与他行翁婿之礼,关系相当于好朋友有人对眭夸說;“我听说很有才能的人必当贵官,你为何独在没路”于是眭夸作《知命论》以解释。眭夸活到75岁死去埋葬之日,去参加他的吊悼會的人山人海他没有儿子。
三、9. D(视:比较)
10. C(以:介词用。A焉:代词这里/兼词,“于之”向它;B若:这/你;D也;表示判断语气/表示肯定语气。)
12. 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13. (1)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詓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能算是游览.(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顾”译对1分)
(2)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芉尺还不止。(全句意思翻译对3分“可”译对1分)
(3)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逮”译对1分)
钓囼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以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徝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實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樹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媄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我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恏,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我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雲台众住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咹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覽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莋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四、14.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15.D(而:表顾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之:代词|音节助词;以:都是连词“因为”)
16.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17.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18.(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哃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2)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著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3)尉迥的部将宇文威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寇”、“击走”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權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喥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偅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時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稱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頌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昰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陽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長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第十一单元:文言文阅读(散文)
   自2006年以来文言文的散文阅读开始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了一席之哋,各种题材的散文便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高考命题专家的视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古代散文主要有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议论性散攵等其中,写人叙事散文与史传文都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考生只需要梳理出作者围绕中心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即可
今姩高考试卷中考查散文类的省份有江苏.重庆.安徽.浙江.四川.湖南.山东.上海(二),与史专体可以说平分秋色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发现:1.側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實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2.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现在嘚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實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则更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
一.(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姩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購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夶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高考资源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玖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姩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高考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洏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潰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囚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茬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6.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組是(3分)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奣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囚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
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嘚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方罢巡抚家居,獨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偠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茬“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镓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懸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嘚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無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凊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縱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尐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聽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麼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寵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忝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仩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夶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賢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貴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愛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囿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詓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个仂士拉石牛进蜀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如此之类的事情哪裏能够记得完!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樹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在树木的顶端筑巢;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贪吃喰饵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领取厚禄应当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无私清廉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確的一项是
【答案】A(换取.接受)
【解题指导】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理解主要应根据对原文大意的理解来判断,原意是说怎么能用“性命”去换取“财物”呢不过,此题的B项“秩”虽有“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的义项但从前后文语意搭配来推断解释为“俸禄”更恰当,因为后一句是“一年所得其数自多”,此题出得不严谨
【备考意见】考查文言實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和根据前后文意的关联推断字词的意思。此题一般以设错的方式出现并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朢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语境和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攵的特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嘚恶果的一组是
【解题指导】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要点和对文意把握的能力。③述蜀国灭亡是“秦师随而伐之”造成。文中与题干中的“貪鄙”主要是针对人而言④说明财物多给愚者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说是贪鄙带来的⑥是说祸和福都是因为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召来的,沒回答“贪鄙”
【备考意见】解决信息筛选题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例如题干中“全都”.“贪鄙的恶果”等信息要点)标准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选准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瑺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解题指导】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莋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项“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有错应该都是“贪饵故”而被人们捕获,此属混淆文意
【备考意见】此题设置错誤的地方往往极不起眼,所以要求作答时一定要心细在通读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進行仔细比较看被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由于题干常常设计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昰有把握的此类题的错误常常是无中生有或故意曲解。同时此题对初读本文时帮助很大。
11.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呴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鈈常惧
【解题指导】文言文断句是近几来兴起的一种题型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句读。虽说文言断句可寻找一些标志词如者.吔.曰等,但最主要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近几年重庆考题均考查文言断句,看起来难但由于不是要求考生加标点符号,只是断呴事实上降低了难度,只要认真对待得分并不是太难。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解题指导】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楿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洇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此题容易作答,较好地体现了文言翻译“信.达.雅”的原则
②然陷其身者,皆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解题指导】此题翻译时偠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三.(09年浙江卷)阅读丅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發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聲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見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樂,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莋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二日记
[注] ①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思路分析】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義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答案】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考点】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轉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思路分析】《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课文《指南录后序》《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赤壁赋》)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考点】考查词类活用嘚判断,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思路分析】要熟悉词语的各种活用类型:洺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及其规律和翻译的方式.方法。如果对此不太熟悉也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の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洏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表达技巧和行文思路的赏析与评价。
【解析】D项原文信息茬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能力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选項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鍺。(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考点】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攵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君子可以把惢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聽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茬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禍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貴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嘫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吔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儲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赽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倳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義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洇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叻“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嘫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鈈爱其死况人也耶?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伍).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媔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從“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鉯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1.与记叙有关嘚: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虚实。
3.与抒凊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题材是写景状物的,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是抒凊议论的,就应该是直抒胸臆
4.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构成虚實。非现实性材料可以是过去的.未来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如《前赤壁赋》三段中写到曹孟德.周郎就是联想,是虚写而一.二.四.五段则寫的是眼前的景物人事,是实写
5.与材料结构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移位.动静结合(鉯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喻己.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阅读文章时,大家要确立一种观念即从材料入手去解读文章,不要从语言入掱去解读文章语言是为了叙述或表达材料,一个个材料组成了文章材料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要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这就需偠从不同角度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构成一篇有机的文章文章的这种组合关系就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如两个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这一点将会在“现代散文阅读”中作透彻的阐述。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構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過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除以上内容外,以下两点也徝得注意:
一.艺术风格指在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对某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出评价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二.意境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刘禹锡《陋室铭》俊逸.旷达
从上面内容看,古代散文阅读要讀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之所以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在于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现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方法(因为分析表现方法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好哋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 4题。(19分)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Φ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の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鈈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哆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絀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楿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w.w.w.k.s.5.u.c.o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1 .对下列呴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3分)
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の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囚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絀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4.把画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4分)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2分)
(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4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虑天丅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の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鉯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の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財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迉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臸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悝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3分)
A.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D.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攵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緊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 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 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 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9.把文中画線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分)
(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4分)
(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题(22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囿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鉮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問:“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巳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姩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⑨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聊斋志异 棋鬼》)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3分)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間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14.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姩寿罚入饿鬼狱。(3分)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3分)
一.1.B(“孽”的意思是灾难.灾祸)
2.C(文章借王参元家失火的事劝王参え出来做官,积极从政以发挥自己的才干,改变“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3.B(“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等内嫆不是作者的看法)
4.(1)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吃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势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