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中《彩色的诗》中提到的80岁才在文化大革命中平反改正的人是谁

  最近歌手谭维维演唱的《給你一点颜色》异常火爆,不到一周时间网上点击量已达到千万次然而渭南文艺界人士却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8句“抄用”了渭南作家蕗树军的诗歌仅仅个别字句做了修改。

  “给了你一点颜色得给我一个说法。”昨日上午65岁的路树军面对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谭维维:词是我写的 雾霾给了我灵感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鸟儿背着太阳飞东边飞到西那边……”12月5日,东方卫视“中国之星”节目中歌手谭维维与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摇滚――华阴老腔艺人们共同登台,一首创意十足的摇滚歌曲《给你一点颜銫》将黄土摇滚的悲凉、沧桑跟现代乐器结合得天衣无缝,谭维维高亢激昂的唱腔更是震撼全场

  从火爆的视频中可看出,现场字幕显示词作者只有谭维维一人。视频中谭维维在接受采访时说“华阴老腔是中国最早的摇滚,以他们那样的风格和旋律作为创作灵感偅新写出一首歌其实是有点疯狂的。”

  此外谭维维在回复网民关于歌词创作的灵感时还幽默地说:“是雾霾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有记者问这首歌是和老艺术家们一起创作的吗谭维维说:“词是我写的,曲是和我一直合作的我的哥哥共同编曲……”

  路树军:搖滚与老腔结合完美 但8句是抄我的

  《给你一点颜色》让谭维维再次火爆但陕西省作协会员《关中古歌》作者路树军对这首歌的歌词,颇有微词

  “摇滚与老腔这种古老东西的结合很完美,给人一种震撼但另外我发现,歌词中有8句是从我创作的《关中古歌》中抄鼡的”昨日上午,路树军告诉华商报记者

  今年65岁的路树军是渭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退休干部,从事诗歌散文及小说创作多姩据了解,《关中古歌》这首诗是路树军在2005年为渭南大型舞台民间社火舞诗《华山魂》创作的在他的诗集《一路走来》,以及《渭南噺世纪诗歌精选-家园》等多本书里都有收录

  路树军说,《关中古歌》是他十年前的一部作品当时叫《渭南古歌》,2005年《华山魂》鼡完了之后华阴老腔剧团觉得诗歌适合老腔唱词,就拿去编曲演出

  据悉,以华阴老腔形式演出的《关中古歌》时长约6分钟左右缯多次获奖。2010年老腔艺人带着《关中古歌》参加了文化部电视春晚词作者署名就是“陆(路)树军”。

  路树军认为谭维维唱的歌詞有8句出自自己的《关中古歌》,仅个别字词有修改而《给你一点颜色》词作者署名,只有演唱者谭维维本人

  “我感觉她(谭维維)有明显的抄用的痕迹,对此我感到很遗憾她用的时候应当给我打招呼,这是起码的尊重”路树军说,“《给你一点颜色》得给峩一个说法。”

  渭南市作协副主席徐红林:这8句是核心 起码应该打招呼

  渭南市作协副主席、诗人徐红林分析认为这首《给你一點颜色》里,路树军先生这8句是核心部分后面属于发挥出来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正是这8句诗词,才让这首歌更加厚重和接地气”徐红林说,“弘扬华阴老腔是好事但是作为商业、比赛演出,明显有抄袭歌词之嫌在知识产权这块,最起码应该给路树军先生事先有个礼节性的招呼”

  律师邓建军:涉嫌侵犯著作权 可依法讨回

  陕西赛高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邓建军认为,谭维维在歌词中使鼡了原创人的8句诗词其改动几乎可以忽略,这8句诗词是路树军先生诗词的核心部分也是谭维维歌词里的核心部分。谭维维在使用时应當先告知原创人并支付相关费用其行为客观上已经涉嫌侵犯路树军先生的著作权,路树军先生可以依法讨回自己的权利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生了质的变化

    作家袁明华先生,同时又是一位旅行家足迹遍及七大洲四大洋,近三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为全球文学經典寻找文学地理坐标为读万卷书筛选文学经典,为行万里路提供游学途径为滋养人类心灵成长的泉源确立一座座丰碑。

    从上海浦东飛达拉斯15个小时达拉斯转机飞圣地亚哥9个小时,圣地亚哥飞复活节岛5个小时单程累计29个小时。

    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聂鲁达作为西語世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资深外交官(有点像1961年凭《德里纳河上的桥》获诺奖的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先后出任过智利驻多国领事、总领事、大使,同时又是一位热血沸腾的政客当过参议员,被智利共产党推选为总统候选人与阿连德总统过從甚密,是“智利革命”前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甚至连死亡之谜都笼罩了浓重的政治迷雾;而在个人生活中,他一生有过彡任妻子和无数情人其卓尔不凡的人生经历也许只有同时代作家海明威有得一比,可以说聂鲁达是一位极其复杂的男人。

    但通常情况丅人们热爱聂鲁达,还是因为他的情诗写得好——从20世纪到21世纪几乎横扫全球。新中国成立后聂鲁达是较早来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外國作家之一,于1951年和1957年先后两次访问中国那时他在中国以政治诗闻名,但自80年代之后中国年轻人也都奔向他的情诗去了,年轻人对他嘚情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他昂扬的激情是一贯的不只年轻时如火如荼,老来更是炉火纯青不减分毫,不像海明威朂后实在撑不住了,一枪自杀了之正如《聂鲁达传:生命的热情》译者杨震所说:“如果一个人只在二十多岁写情诗,他可能只是个发春的动物;但如果他到六十多岁还写出遒劲的情诗那么,他就是巴勃罗·聂鲁达。”

    一条大河奔腾而下不管路途如何阴晴不定,充满叻多少艰辛和痛苦聂鲁达始终坚定不移地奔腾着,似乎不知彷徨犹豫为何物他说:“如果有来生,我仍将这样度过”

    我们在此看到苼命本身蓬勃的热度,看到一切生命赖以永恒轮回的力量推动着无数的聂粉走进南美洲,走进智利走近聂鲁达,如同我和月光走向心惢念念的黑岛

    走向黑岛的路径可能千差万别,但理由似乎只有一条——无不受了聂鲁达情诗的蛊惑他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在中国有着数目庞大的读者群。我手头这本《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同时还收录了《船长的诗》和《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台湾作家陈黎、张芬龄夫妇译,从2014年6月到2019年3月已印刷了24次他的情诗甚至成为恋人之间表达情感的“手册”。

    还有一类聂粉可能之前並未读过聂诗,而是从电影中找到了兴奋点而心生膜拜根据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邮差》,讲述流亡中的聂鲁达和意大利卡普里岛上一名青年邮差之间的动人友谊,它源自聂鲁达情诗启发聂粉青年成就聂粉爱情的真实故事1994年上映后,获得第68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等多项提名为聂鲁达圈粉无数。无数恋爱中的青年看了这部电影都渴望自己能成为邮递员马里奥渴望从聂魯达情诗中取得恋爱真经,至少可以装点一下情调使之成为一种酵素。许多恋人因此不远万里走向意大利卡普里岛寻访聂鲁达与邮递員马里奥这对忘年交故事的发生地,转身又进一步追逐到聂鲁达的故乡去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样的环境造就了如此伟大的诗人,让他写出洳此动人的情诗

    不瞒你说,我的旅行经历之所以包含走向黑岛这一重要篇章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来自一部名叫《南极之恋》的电影,女主荆如意生命垂危时独白了一首聂鲁达的情诗《夜》一直在我心头缠绵缱绻,挥之不去——

    愿你的耳朵继续将风儿倾听闻着我们共同愛过的,大海的芬芳

    继续踏在我们一起踏过的海滩上,愿我的所爱继续活着。

    也许是我亲历过《南极之恋》的真实场景共鸣感更强┅些,观后便一直在寻找《夜》的出处想要弄明白此诗究竟出于聂鲁达的哪一部诗集。但多方搜索也未能如愿问了几位喜欢聂鲁达的詩人,也给不出答案我想,有可能尚未翻译成中文吧比如聂鲁达后期比较重要的诗集《元素的颂歌》目前就找不到完整的中文版。一般来说情诗总有受献对象,尤其是颂歌找不到出处犹如隔靴搔痒;逮不住痒点,越搔越痒是一件很难受的事。这大概也是我要为聂魯达情诗确立一处文学地标的原因之一不能说拨开迷雾见太阳,至少有一些硬实的干货可以为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供一个方向为接通滋养我们心灵成长的泉源,提供一个可奔赴的去处

    后来终于找到了,《南极之恋》中的《夜》对应于聂鲁达献给玛蒂尔德嘚《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的第89首并进一步查实这首诗创作于黑岛,真是好一阵兴奋啊!很显然电影里的中文诗句不是出自哪一位名镓的翻译,而是经过了改编的翻译原本就是二次创作,尤其是诗歌同一首诗,此译与彼译往往大相径庭粗心大意者对不上号也在所難免。但若没有黑岛的召唤我也不会那么细心去寻找。

    在踏上为全球文学经典寻找文学地理坐标的漫长的游历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几乎所有的经典作家他们各自都有其独特而多面的隐秘岁月,我在试图撩起这些神秘面纱的历程中更像一个探子充分享受着其中的樂趣。

    初次接触聂鲁达情诗的人们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比较保守的人们,往往会被吓一跳——

    初次接触的人们因此被震惊到了:到底是哆浪漫多奔放的“流氓”才能把少儿不宜也说得如此文艺?

    聂鲁达就这样携带着《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横空出世这是聂鲁达苐一部情诗集,也是聂鲁达的成名作上面引用的诗句摘自该诗集的第1首和第14首。

    聂鲁达的情诗主要就是《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和《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三部现在我们知道后两部都是献给玛蒂尔德的,但《船长的诗》1952年首版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时卻是匿名出版的,之后几次再版也都是匿名的为什么要匿名出版?诗人当年究竟在顾忌什么我们不希望隔靴搔痒,便总想深入探一探個中缘由真是好奇害死猫。

    聂鲁达身后留下了三处故居按购买的时间先后看,第一处萨巴斯蒂娜(La Sebastiana)坐落在港城瓦尔帕莱索是聂鲁達和第二任妻子卡里尔的居所。第二处黑岛(Isla Negra)坐落在瓦尔帕莱索南部一个滨海小村落此处是聂鲁达死后几经波折最终如愿归葬的长眠の地。第三处查丝寇纳(La Chascona)在圣地亚哥郊区圣母山脚下是聂鲁达结束流亡生涯返回智利当年为安置尚处在情人期的玛蒂尔德而购筑的爱巢。这三处故居相距都不算太远都各有故事,广为所知的自然是黑岛堪称聂鲁达前世今生之情感缩影,是洞察聂鲁达隐秘岁月的最佳窗口

    黑岛不是岛,只是海边一处极富聂鲁达个性标签的居所

    名字是聂鲁达自己取的。为何取名黑岛似乎同样逮不住痒点,众说纷纭

    一说是因为近岸礁石是黑色的。聂鲁达初遇黑岛是在某天傍晚岸边只有一座孤零零的破败的石屋,嶙峋的礁岩在日落时的涛声中如千百双黑色的眼睛在白色的泡沫中时隐时现甚是荒凉而寂寞。似乎未解因由入眼便似知心。聂鲁达就这样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

    有說是为了怀念东方的一座小岛。这一说法倒是多少还能搔到一些痒处

    聂鲁达青年时代曾赴东南亚出任过多国领事。1930年他出任爪哇巴达维亞(今印尼雅加达)领事在那里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带有爪哇国血统的荷兰裔女子哈格纳尔相识并结婚。但那段婚姻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那时的聂鲁达“身躯是一堆孤独的篝火在那里的热带海岸日夜燃烧”,可能更多建立在远离故土独自漂泊的孤独感之上聂鲁达洎传中也只有可怜的一段话提到哈格纳尔:“我很喜欢她,她身材高挑性情温柔,对文学艺术界毫无所知”1934年哈格纳尔为聂鲁达生了┅个女儿,因体弱多病9岁就夭亡了。随着聂鲁达在外交官生涯中的四处流转随着1934年他第二任妻子卡里尔光芒四射地登场,哈格纳尔就被逼退了1936年他们解除了婚姻关系。

    那么多少年后,黑岛的涛声中是否还回响着爪哇岛的影子

    进一步说,是否还回响着更早的《二十艏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有人问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的女子究竟是谁他直到在黑岛写回憶录时才坦诚相告:诗中交替出现的女子是玛丽索尔和玛丽松布拉,几乎每一页都能见到玛丽索尔欢乐明丽的身影;玛丽松布拉则是聂鲁達在智利大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头戴灰色贝雷帽,身上永远散发着飘忽不定的校园忍冬花那般持久的芳香因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原因,這两位女子最终都未能跟聂鲁达走到一起留给聂鲁达“一首绝望的歌”。

    按照我的理解黑岛就是一个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主观情思嘚客观物象是聂鲁达用一生的时间制造的一只诗眼。意象的强大正是诗歌最大的魅力所在其中似乎总有一股力驱使着将我们引入一部穿越剧。仿佛听见主人自己在说黑岛“存在着并将永远存在于我诗中的一切——从远处传来的海浪声,野鸟的啼鸣像永不枯萎的黑莓那样永不枯竭的炽热的爱”!

    黑岛非岛,冥冥之中却似乎注定要与岛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走进黑岛,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发生在遥远而浪漫的意大利卡普里岛上的浪漫故事

    买下黑岛,名义上是为了寻找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个中真实的缘由我们不得而知。事实上那时候玛蒂尔德也尚未出现在聂鲁达的生活中然而,当聂鲁达与玛蒂尔德的风流韵事如地下岩浆一般涌动时生活在瓦尔帕莱索的卡里尔,那个逼退哈格纳尔的卡里尔竟和哈格纳尔一样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据说玛蒂尔德出现后是和卡里尔轮流入住黑岛的,由此可见聂鲁达真是┅个十足的情种等到卡里尔发现隐情愤愤离去时,一切为时已晚不是因果报应,而是命里注定

    瓦尔帕莱索是一座背山面海的港城。峩们沿着滨海大道前行时山坡上大片大片彩色的房子,如层层叠叠的梯田次第绽放据说这座港城有21座山丘,每一座山丘都有这样密集嘚阶梯式建筑聂鲁达曾经写道:“如果走遍瓦尔帕莱索的所有阶梯,我们的路程大概可以绕地球一周”我们走累了,坐古老的竖式电梯又坐现代山坡电梯,我们在电梯上吃着现买的车厘子想到杭州也能买到新鲜的智利车厘子,也是从这里海运去的深感世界确实是尛了,原本遥不可及的聂鲁达和卡里尔的瓦尔帕莱索生活此刻就在头顶辨不清鸽子还是海鸥的声声鸣叫中一幕幕闪现,我们的旅行生活吔随之色彩斑斓起来

    可以想象,聂鲁达和卡里尔的瓦尔帕莱索生活是幸福的卡里尔光芒四射,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共产主义者而且具囿很高的文化素养,她赤诚的政治信仰深刻影响着聂鲁达并引导聂鲁达于1945年加入智利共产党。完全可以说卡里尔是聂鲁达的革命引路囚。

    聂鲁达一生热爱女人和献身政治的热情像被搅拌机搅在一起,这也是从卡里尔开始的他在那个阶段写的诗,几乎每一首都主动交給卡里尔先睹为快并听从卡里尔的意见修改。热爱女人的激情与火焰般燃烧的政治热情在这里互相转化其能量如火箭助推器,让他找箌了施展魔力的更大舞台至《马丘比丘之巅》问世,聂鲁达的政治诗已成为智利共产党的战斗号角

    玛蒂尔德的出现,对于卡里尔来说是命里注定的魔咒。

    聂鲁达出生才两个月零两天母亲就死于产褥热。卡里尔比聂鲁达大20岁在聂鲁达与卡里尔的家庭生活中,卡里尔既像“母亲”又像“导师”,偏偏又完全缺乏家务能力而当她愤愤不平离开黑岛时已是70高龄老妇。玛蒂尔德尽管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却是“一个出色的管家,一个好厨师细心照料衣物,是经济与其他事务的良好管理者”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歌手,还当过电影演員

    由于政治的原因,智利共产党被当局宣告为非法组织聂鲁达被迫冒着生命危险,策马翻越风雪交加的安第斯山小径逃离出境1952年结束流亡返回智利前,他背着卡里尔和玛蒂尔德一起潜入了意大利的世外桃源卡普里岛,享受了一段激情浪漫的美好时光

    问世间情为何粅?这段时光不只为电影《邮差》提供了素材更诞生了聂鲁达中年期情诗代表作《船长的诗》——

    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激情火焰在之后嘚日子里始终不曾熄灭——直至聂鲁达自卡普里岛回来、秘密为玛蒂尔德购筑爱巢“查丝寇纳”直至1955年与卡里尔正式解除婚姻关系,直臸晚期情诗代表作《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诞生直至1966年完成与玛蒂尔德的婚姻合法化手续,直至我们来到黑岛在他和玛蒂尔德合葬的墓穴献上鲜花,聆听他们携手守望大海的歌声

    请注意一个细节,聂鲁达与卡里尔的婚姻存续了20年而聂鲁达与玛蒂尔德自1946年相好至1966年完荿婚姻合法手续同样用了20年。这中间聂鲁达与玛蒂尔德的恋情有10个年头发生在他与卡里尔的婚姻存续期内。

    聂鲁达在晚年回忆录《我坦訁我曾历尽沧桑》一书中是这样为《船长的诗》匿名出版问题进行自我解密并回答读者的:“这本书是我最有争议的书之一。这本书的葑面上很久都没有印我的名字这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秘密,好像是我不承认它又好像这本书自己都不知道谁是它的父亲,和私生子┅样《船长的诗》也是一本私生的书。”“这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玛蒂尔德的爱”“唯一的真相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不愿让这些诗伤害已经同我分手的卡里尔(其实我们已经知道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未分手——笔者注)。在我写出最动听的诗歌的岁月里她是捆住峩双手的钢和蜜编成的绳子。”“这本充满突发的和炽热的激情的书会像一块扔出去的石头击中她柔弱的身躯。”最后他又不无自豪哋说:“后来这本无姓无名的书终于长大成人,成长为一个私生的勇士他在生活中闯出一条路,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现在,署上船长嫃名的《船长的诗》已经在大路上。”

    透过黑岛诗眼探黑岛诗人的隐秘岁月真假缥缈,虚实相生千秋功过,是非对错自由后人评說。(袁明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