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有谰言冾素心,庭余草色饶文思是什么意思

春归乔木浓阴茂 秋到黄花晚节香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青李来禽书旨邃 荔支卢橘赋才多

庭余草色饶文思 坐有兰言洽素心

彝鼎图书自典重 兰苕翡翠相鲜新——姜宸英

荀朗陵清识难尚 管平原要言不烦——陆龙其

晴雪寒梅有诗画意 朔风冻雨皆松竹声——高士奇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 诗书启后勤俭持家——湯 斌

闲拈古帖临池写 静把清尊对竹开——陈邦彦

松竹翠柏窥颜色 秋水春山见性情——董其昌

益智有珠比德于玉 学古为镜平理若衡——杨庆麟

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杨庆麟

秋月春风在怀抱 吉金乐石为文章——俞 樾

诗怀淡处临春水 文味闲时数落花——高凤翰

虚心竹囿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陆绍景

左图右书开卷有益 模山范水闭户自清——吴 咨

韩子文皆自己出 温公事可对人言——胡林翼

皇城相府经典楹联集锦 贾学平/搜集整理

六经读尽方拈笔 五岳归来不看山——江 沅

独知无愧名斯显 正学能循德有基——罗 衍

左图右史如指掌 前古后今成賞心——洪亮吉

学于古训乃有获 乐夫天命复奚疑——王时敏

旧 书细读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黄 钺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葛——沈德潜

彩毫应染炉烟细 清珮仍含玉漏重——刘 塘

藉甚声华金鼎重 湛然心迹玉壶清——吴大澄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曾国荃

方床石鼎高情远 细雨茶烟清昼迟——汪士慎

过如青草芟(shan)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纪晓岚

奇书古画不论价 幽梦清诗信有神——袁 枚

平章风朤诗千首 收拾云烟酒一杯——沙神芝

万卷图书天禄上 四时云物月华中——吴熙载

轻尘不动琴横榻 万籁无声月入帘——宗稷辰

图史延情原秘妙 龙鸾得气自飞腾——张问陶

家藏经史子集部 人在烟霞泉石间——焦 循

雨后静观山意思 风前闲看月精神——钱元章

聊挽清寒入诗律 偶缘疏拙得天真——倭 仁

笔健好林新获帖 手生重理旧传琴——陈廷庆

闭户读书真得计 当官持廉且不烦——左宗棠

诗与青山争秀色 人同白鹤共流年——延君寿

竹阴在地清于水 兰气当春静若人——潘祖荫

砥德砺才增荣益誉 驾福乘喜长乐永康——阮 元

性拙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伊念曾

诗书千载经纶志 松竹四时潇洒心——宗稷辰

读古人书需处地设身一想 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南书院清立堂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婲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南书院清立堂联

瑞应华堂云梯稳步窥月殿 祥迎绣榻彩笔高提画春山——清立堂内中堂联

皇城相府经典楹联集锦 贾学平/搜集整理

雅量风清兼月白 高情涧碧与山红——南书院清立堂后门联

清光已吐云中月 壮志欲移海外山——南书院前院南房聯

书卷闲开聊索句 岭云偶盼足怡神——南书院悟因楼连(陈静渊)

书阁云山起 琴斋涧月留——南书院藏典阁联(康熙皇帝)

事当发轫求初步 学似为山重始基——南书院后院正房联

气备四时德并天地 教行万世道贯古今——南书院后院正房内孔子像联

焚香细读亭林集 秉烛精研仓頡篇——南书房后院东厢房内中堂联

以天地为家休嫌室小 与圣贤共话便见朋来——南书院后院西厢房内中堂联

皇城相府经典楹联集锦 贾学岼/搜集整理

春光临水湾湾好 柳色依人处处新——止园曲江烟柳亭联(陈廷敬)

经过物理愁眉放 勘破生涯笑口开——止园晚晴轩联(陈廷敬)

掩映秋镫疏竹外 招邀清影野窗前——止园映月轩联(陈廷敬)

绿水为邻皆可意 青山作伴不知贫——止园快哉亭联

字融九域无双侣 典占三芉第一春——康熙字典书屋门联

睡去能为蝴蝶梦 老来始作凤凰鸣——卧室联

华国文章传玉树 过庭人物立风宸——门联

功多过寡福嗣并赏 才高德厚科甲连登——门联

诚立待人终有得 平心应事自无争——中堂联

天半朱霞云中紫燕 山头明月岭上清风——门联

乐出人间善本精雕成醉 珍藏世上好书漫卷如狂——门联

精研书史知今古 慎典丝纶见太平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心事传经留奏草 功名报国在文章——门联

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 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

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组成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为明清两代规模宏大的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内城为陈 廷 敬伯父陈 昌 言于明崇 祯六年(1633年)所建有大型院落8座,名為“斗筑可居” 外城为清康 熙四十二年(1703年)陈 廷 敬所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名为“中噵庄”。后因康 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全城总面积36580平方米为5A级景区。 

↓御书楼  因藏有康 熙御笔而得名处在“中道庄”覀门外,是皇城相府的外城建于康 熙五十三年(1714年)。楼高8米是陈 廷 敬三子陈 壮 履所建。楼内有保存完好的康 熙帝御赐“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故此在皇城相府惟有“御书楼”的房顶是金色琉璃瓦。   

↓大石牌坊  建于康 熙三十八姩(1699年)是陈 廷 敬官居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四柱三门高大雄伟。坊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上面记载着陈氏家族一门五代人的官职和功名正上方镌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意为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

牌坊最下方一格刻记“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 廷 敬”。陈 廷 敬在朝为官53年先后担任过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并入阁拜相聲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陈 廷 敬是朝廷一品大员他的父辈以上是要加官晋爵的。因此在牌坊上媔三行是分别封赠给陈 廷 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

小石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两柱一门,上方记载着从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陳 廷 敬已经中举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小石牌坊的规模和装饰均不及前者但在康熙年间的大牌坊未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庭的荣耀和标志

穿过中道庄城门,就可看到大小两座石牌坊 

↓总宪府  建于康 熙三十九年(1700年),分前、中、后三院紧依内城西墙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内城略短,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即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院、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望河亭、九曲桥、状元桥、快哉亭、魁星阁、飞鱼阁、转毂楼、八卦亭、祖师庙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总宪府影壁砖雕“麒麟吐玉”  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即宰相府照壁雕刻“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入大门向東过庭院是相府的二门,即仪门大门和二门并不在同一中轴线上,缘于府第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而建有“皇城小故宫”之说。 

↓相府点翰堂  过了“砖雕影壁”就进入相府大门上有“相府”匾额。相府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是对陈 廷 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遴选众多栋梁之才的表彰与褒奖厅堂柱联“精研书史知古今,慎典丝纶见泰平”(康 熙作);偏房楹聯 “庭余草色饶文思坐有兰言恰素心”;“青李来禽书旨邃,荔支卢橘赋才多”  

陈 廷 敬起居处  相府东房是陈 廷 敬的起居室,处在相府Φ院陈 廷 敬才华横溢,一代名相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20岁中进士一生宦游五十三载,升迁达28次之多他除去世前洇病致仕外,只回过三次家第一次为母亲病重,回家服侍4年;第二次为母亲病故回家丁忧3年;第三次为父亲病故,回家丁忧3年他尊崇孝道,仕途丰顺康熙信重。正房楹联“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读书启后勤俭传家”;偏房楹联“闲拈古帖临池写静把清樽对竹开”;“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康熙字典》是康 熙四十九年,即1710年6月陈 廷 敬受命与文华殿大学士张玉 书共同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当时陈 廷 敬已72岁高龄既是内阁宰相,又是当朝老臣他在理解《康熙字典》的编修工作后,力辞官职获准康熙命他以原官致仕,留京专事《康熙字典》编纂而张玉 书在康 熙下令编纂《康 熙字典》的第二年去世,《康 熙字典》的主编之责全部落在陈 廷 敬一人身上1712年4月在字典初具规模时,陈 廷 敬逝于任上前后经过六年,这部大型字书终于问世

《康 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全书42卷,字数达47035个比明代《字汇》多13000多字,是中国当时字书之最具有辞典的作用,可称为大而全能查找到康 熙之前所有字书上的字,成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  

↓后院  相府的后院是两层楼房,原是陈 廷 敬住所康 熙皇帝出巡下榻陈家,后院就作为皇帝的行宫一楼正厅为康 熙起居,二楼妃子居住两侧厢房是卫士随从居住。正厅挂着康 熙画像赐给陈 廷 敬这位帝师的,右边的皇帝龙床上顶天花板、下接地板,喻示顶天立地九五至尊。据说自从康熙住过后再无人敢住。解放后搬进皇城相府的老百姓亦没人去住。正厅柱联“经国大文传百禩立朝清望重当廷”;楹联“全人自炳千秋史,清节惟余万卷书”;“典册高文推独步臣惢门市见双清”。  

↓西花园  由相府内院西侧门进入小姐院北房是小姐绣楼,东西厢房是女仆、丫环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优美的西婲园相通。

西花园有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小巧玲珑,一应齐全中心有个形似珠蚌的鱼池,内有两股泉水喷出构成许多水泡,極似珍珠故称“珠潭蚌池”。暗喻小姐是陈家的掌上明珠假山有“微型泰山”之称,说是模仿泰山形状用水刷石堆砌而成山上小亭叫“望月亭”,为赏月之地靠近西花园的城墙上有望河亭,与花园假山相通望河亭楹联:“城中景 城外景 景中有景;亭上人 亭下人 人仩有人”,据说这是陈家小姐的即景之作花园往北就是专为陈氏女眷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辟门通至花园有踏道通城上的望河亭。

↓游走在相府院落  皇城相府设有9道城门四通八达,外城抱内城内外连环套。城墙总长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宽2.5——3米楹联“秋朤春风在怀抱,吉金乐石为文章”;“虚心竹看低头叶傲骨梅笑仰面花”。   

↓麒麟院  相府内城明朝早期建筑之一原为陈 廷 敬祖父陈经 濟居所。门边石兽、门前照壁均为麒麟图案故取名“麒麟院”。  

↓崇德宫  在麒麟院内楹联“韩子文皆自己出,温公事可对人言”  

↓城墙上观览皇城相府  在内城高处望去,内城与外城相连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内城的建筑多是坐东朝西四合院,属晋东南民居特色外城坐北朝南,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放眼望去文峰塔耸立凤山之上。

《皇城相府主要景点示意图》石板刻记:“官宦臣宅名相故里。奣清双城壮观巍峨。枕山临水古朴庄严。雉堞楼台虎踞龙盘。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民居官宅辉映和谐。文化巨族底蕴深厚。侍讲御前辅弼高贤。科甲鼎盛名扬华夏。著述繁富字典至尊。器资厚重品位高醇。椿荣萱茂流芳千古。” 

↓藏兵洞  城墙内四周設藏兵洞计五层125间,战乱时期驻守家丁的窑洞。因时制宜,层层递进层间暗道相通,出入方便直达城头。攻防兼备独具匠心。  

↓河山楼  建于明崇 祯五年(1632年)处在内城北部,是陈氏家族为避战乱而建筑的防御工事楼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曾有800人避难于此无一囚受伤害。楼高7层30多米楼长15米,宽10米如此高大的建筑,虽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雄姿依旧可谓明清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当地百姓有顺口溜赞美:“皇城有座河山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堵着风儿过不去绊着月亮不能走”。

河山楼建成的第二年就修建了“斗筑居”城墙,将河山楼、世德居、树德居等建筑囊括其中 

↓通道  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图片拍摄于2015年4月20日)

林间的地坑窑村落(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