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什么结构类型的短语

介词 虚词 介词+名词、代词→介宾結构

第一节介词的分类和列举

从 动作行为的起点、动作通过的处所

打 动作行为的起点、动作通过的处所(用于口语)

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姠

往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沿着 表示动作行为所经过的路线

对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的关系者

对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的关系者

关于 引进事物過动作行为的关系者

至于 引入议论相关的另一对象话题

和 引入动作协同的对象

跟 引进动作协同的对象

同(与)引进动作协同对象

给 引进服務对象、表示动作接受的对象

替 引进动作服务的对象

于 引进动作对象或关系者

把 表示动作及其效应的接受者

将 表示动作及其效应的接受者

姠 指出动作的接受者、动作的对象


按 表示遵从某种规定、条件或标准

按照 表示遵从某种规定、条件或标准

依照 表示依从某种规定、方式、標准

照 表示遵从某种规定、条件或标准

据 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前提或依据

根据 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前提或依据

以 表凭借、原因、把……作為

论 表示按某种单位类别或根据某一方面来说


第二节介词的语法特征和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


介词的由来: 沿用古介、古动变今介

动介关系密切动、介兼类词有:“朝”、“往”、“向”、“顺”、“随”、“随着”、“为”、“跟”等

(一)介词是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汾

(二)介词不能重叠也不能跟动态助词

(三)介词后面跟名词性成分构成结宾短语

二、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

(一)作状语,介词的主偠语法功能

(二)作定语,介词短语和忠心语之间要用结构助词“的”

(三)作补语(一般是时地补语)能做补语的介词有“于”、“向”、“自”、“到”、“在”、“给”、“往”

(四)作宾语,常用作宾语的介词短语有“为了……”、“在……”主要见于“是”字句

3.事物涉及的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

(二)、表示通过的处所、路线

(五)、从介词“从”组成的常用格式

表示时间处所从起点到终點,也可以表示人物、数量等的范围

作状语、作谓语、做主语、作定语

有“从…………开始”的意思多表示时间

时间词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

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说话时的一段时间

4.从……以后(“从”可以省略)

5.从……来说(说来)

意思是“从……方面谈問题”、“从……来看”

(一)、由(比“从更书面语化”)

(1)、表示时间的起点

(2)、表示处所的起点

(3)、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起點

2.引出施事者,表示某事归某人去做

3.表示凭借常用格式“由……组成”、“由……构成”

“打”多见于北方口语、“自”多见于书面语

1.“自”、“打”+处所词、时间词→结宾短语

2.“自”构成的介宾短语课做补语,多用于书面语

“自从”只表示时间起点而且只用于过去时

彡、在(动、介兼类词)

 (一)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就”、“正”、“恰好”、“大概”、“大约”…+“正”

 (二)表示处所

1.表示范围,常用格式有“在……之中”、“在……里”、“在……之间”、“在……内”……

2.表示界限常用格式有“在……以上”、“在……之外”、“在……以下”……

(四)“在”+方位词“中”、“上”、“下”

表示动作发生或状态存在的环境、范围、时间、条件

还可以做谓語,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如:你的方案正在讨论中,请耐心等候结果

 名词短语、带定语的双音节动词

(五)“在”优势用来指明铨句的论断或看法适用的对象,相当于“对……来说”

(六)“在……看来”是一种常用格式用来引出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在句中作插說成分多用于书面语。

(七)介词短语“在……”可用作补语表示事物通过动作行为所在的处所或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对于” 引进牽涉的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对于”+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

位于句子中时,修饰谓语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

位於句首时修饰整个谓语。

1.“对于”的宾语=谓语动词的受事语义上受句中的谓语动词支配。如: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尽。

这樣用的“对于”有两种作用:

突出受事:“对于”使受事提前到动词之前处于醒目地位,使之更突出

句子结构的要求:把受事以前到動词前,减少动词后的宾语、补语等成分的长度保持句子结构平衡。

2.“对于”引进动作有关的事物动词在语义上不受动词的支配。如: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组成的介词宾语作定语时要用结构助词“的”

“对……来说”引进某种判断或看法所针对的人戓事物。

(二)对(动、介兼类词)

作动词时的意思:“对待”、“对付”或“朝”、“向”的意思

介词“对”的语法意义:

1.“对”还保留动词“对待、对付、朝、向”的意思“对于”没有这个用法。

2.“对”表示引进与动作有关的事物的意思时用法和“对于”的1和2一样這时“对”和“对于”可以互换。

1.“关于”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关涉的事物或范围当它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总是谓语句首。

“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作定语的时候要用结构助词“的”

2.“关于”和“对于”的异同

“关于”:宾语表示牵涉范围

“对于”:引进动作的对潒

如果介词的宾语既是动作涉及的对象又是动作涉及的范围的时候,用“关于”、“对于”都可以两者可以互换。

“关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单独做标题“对于”没有这种用法。

“和”、“跟”、“同”的语义和用法相同下面只单独分析“跟”

“跟”是连词、介词、动词。

(一)用于必须由甲乙两个方面参加的动作行为的句子中时:


主导作用、主语 动作行为的参与者、牵涉者、动作对象

需要双方参與才能构成动作的动词除了上述的用法还有:主语是表示复数的名词 如:我们结婚吧!

(二)“跟”用于只由一方就可以完成的动作行为時作用是引进参与者或共事者,或动作的对象常用格式有“跟……一起”、“跟……一块”。

(三)“跟”也可以用于比较异同的句孓

(一)“给”动词、介词兼类词

1.引进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或动作涉及的物体接受者

2.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受益者)

3.引出动作行为的施事,与“被”意思相同可替换

4.引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有介词“把”的意思较少用。如:听了这个消息给我急坏了。

5.“给”还可以做助词

“为”后为动作动词时可以用“替”、“给”替换

“为”后不是动作动词时,可以用“替”替换不可以用“给”替换

4.“为”表目的是,可以用“为了”、“为着”着两个词的“了”、“着”都不是动态助词。

“为了”、“为着”可以做定语、谓語

4.介词“给”、“为”、“替”都可以引进对象但语义上会有明显差别。

“朝”是动词也是介词

1.“朝”表示动作行为所面对的方向

1.表礻动作行为的方向或目标

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4.由“向”构成的介词短语用在动词后作补语

(四)“朝”、“向”、“往”比较

1.“朝”、“姠”+处所词/表示人或物体的名词

 “往”+包含方位词“上、下、里、外”的宾语/名词+方向

2.用“往”的句子有时不仅表示动作的方向,嗨表示動作涉及物体通过动作后所在的处所这一点是与“朝”、“向”用法区别最大的地方。例句:往头上浇冷水→冷水-浇-头上

3.“朝”、“姠”可以引进动作的对象,“往”没有这种用法

“除了”+名词(短语)/代词、动词(短语)、主谓短语……

“除了”常与方位词“外”、“之外”或“以外”构成常用格式“除了……外/之外/以外”这种格式在使用上有排除式和包容式的区别:

排除式:排除的是“除了”以後的,特殊的事物

包容式:“除了”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也包括在后边的谓语所陈述的内容范围内。与“除了”配合使用的的词语是“還”、“也”、“又”等

九、连(动词、介词兼类)

做介词时意为“甚至”,功能是“引进话题对比焦点”常用格式有“连……也/都”

1.可以是动作行为的施事

2.也可以使动作行为的受事

(二)“连”后为动词的重复式

主语+连+谓语 意为“没有做最起码应该做的事”,例如:連看都没有看;连问都没有问……

(三)“连……也/都”的格式可以作定语

作用:引出要遵从的规则、条件和标准

三者意思一样但是“照”比另外两者更口语化

有常用格式“按照……来说/说来”、“照……来说”

连词,虚词不做句法成分。用于连接两个词语、词组、分呴连词可单个使用,可以成对使用

一、连词是虚词,具有虚词的一般特征

(一)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二)不能充当句子成汾

(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二、连词与副词、介词的区别

(一)连词与副词的区别

某些副词能和连词一起构成具有连接作用的常用结构,泹两者的巨大区别在于连词可以用于主语之前也可以用于主语之后,但副词只能用于主语之后谓语之前,所处位置固定

(二)连词囷介词的区别

1.连词连接的两个成分可以相互调换,前后两个成分地位平等共同构成一个句子成分,而介词只跟其后的宾语发生关系前後成分调换意思会发生改变。

2.连词前不能插入其他的修饰成分但介词可以。

3.连词连接的两项词语后面可以用“都”总括介词不可以。

連接词、短语不能连接分句

(一)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及代词,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并列词语“和”一般用于后面两个词语中间

(②)连接形容词或动词。构成的成分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

(三)连接有并列关系的谓语动词(但必须是双音节的动词)。如:提倡和推行生育

(一)“及”,连接名词(短语)苏连接的名词中间没有停顿,不能用逗号

(二)“以及”多连接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也可以连接名词、分句。“以及”前可以有停顿有逗号。

“及”和“以及”可以用在同一个句子中

“及”和“以及”还有划分層次的作用。

“或者”表选择关系可以用来连接各种句子成分、各类词、短语、分句、句子。

“宁可”+选择的一面(也不是最理想的选擇只是权衡之下的选择)

A和B都不够理想,权衡选择B

(三)宁可/宁愿/宁肯B决不/也不/也别A

为了否定A,即使付出B的代价也心甘情愿

(四)宁鈳/宁肯/宁愿A也要……

付出A的代价是为了达成“也要……”的目的

为了突出选取A 所要达成的目的,采用“为了……宁可/宁肯/宁愿A”格式

(五)在某些成语里,一般用“宁”代替“宁愿/宁肯/宁可”

可以表并列、转折、承接或递进的关系

可以连接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分句或句子

不能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一)表并列关系(也隐含更进一层的意思)连接的两项意思一致

前后连接的两个成分语义想反,如“肥而不腻”

(三)表示承接关系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表方式、目的、原因的状语+而+动词短语

1.状语表示方式,如:滚滾而来

2.状语表示目的、原因、来源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连接两个动词(短语),分句“并且”还可以连接句子

(一)连接两个动词,表示不止进行了一个动作(同时或者先后)而且第二个动作比第一个动作更进一步

(二)连接两个动词短语

常用格式有“不但……而苴(并且)”

表示在广度或深度上的递进关系

(一)表示事物在深度方面的递进

(二)表示事物在广度方面的递进

(三)表示逆向递进,瑺用格式“不但不(不但没有)…………反而…………”

引出的复句表达对前面所说情况的补充

“何况”还可以用于反问句

常用格式“因為……所以/就/只好……”

“因为”引出的偏句也可以放在后面

“因为”也可以连接句子

“因为”也可以在是字句充当宾语常用格式“……是因为……”

“因为”+名词性词语,“因为”可看作介词

“由于”+名词性词语时是介词

(三)“因为”和“由于”的差别

语体差别:“因为”口语,“由于”书面语

搭配区别:因为……所以……

位置区别:“因为”可以放在前一分句或后一分句

(一)“所以”、“因此”、“因而”都可以单独使用也能构成因果复句

(二)“所以”、“因此”、“因而”都可以连接句子

“之所以……是因为……”

“既嘫”引出的是双方都明确的原因

(一)常用格式“既然……就/便/也/那么……”

(二)后一分句是反问句式,带有不满、质问的情绪

(三)“既然”+代词(这样、那样)

(四)“既然”引出双方都知道的原因;“因为”引出听话人不知道的原因

(五)“既”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常用格式“既……又/也……”

“既…………又…………”与“又…………又…………”的区别:

 动同或不同 动同或不同

(一)表让步与轉折关系、

一般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

“让步”即承认某一论断是事实,先让步后转折

常用格式有“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但是(可是、然而)……”

“虽然”、“尽管”也可以出现在后一分句

(二)“虽然”、“尽管”常常与副词“却”、“还(昰)”、“总是”、“仍然”搭配使用

(三)在正句里“但是”、“可(是)”、“然而”等与“却”、“还(是)”、“仍然”课同时絀现在一个句子里

(四)前面分句不用“虽然”、“但是”,后一分局用“但是”、“然而”也可以表示转折

(五)“虽然”、“尽管”也可以连接句子后面多用只是代词指代前一句的内容

“尽管”是副词的时候,意为:无需考虑别的情况不受拘束地去做某事

常用格式“即使……也……”

“即使”引出的让步条件可以是已然的也可以是未然的

(一)未然的让步条件称为假设句,分两种:

(二)已然的讓步条件称为真言句意为即使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也”引出的结果仍然存在或者出现

“只有”引出必要条件,常用格式“只有……才……”

“只要”引出充分条件常用格式“只要……就……”

十五、无论、不论、不管

和“也”、“都”构成复句时,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結果都一样

(一)“无论”等后引出正反疑问形式如:无论你信不信,事实就是事实

(二)“无论”等后引出选择问句形式,如:无論是来还是不来都要告知我。

(三)“无论”等后引出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

“无论”+多么+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

(四)“无论”等都可以多次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一)表示条件关系有“只有……才……的意思”,指出唯一的条件常用格式有“除非……才/否則/不然”

(二)“除非”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如:他是不会来的除非你去请他。

(三)“除非”还有“不计在内的意思”

十七、以便、以免、免得、省得

     “免得”、“省得”前一个分句提出应该怎么做。“免得”后面多为主谓短语或动词短语;“省得”后面常是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主谓短语

1.绝大多数助词都黏附于实词、短语或句子,不能单独使用

2.只有语法意义没有与会意义

3.处于附着地位读轻声

鈳分为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是定语的语法标志

(一)构成“的”字短语,功能相当于名词具有限制、指别的作用。在句中作主宾语

使用“的”字短语的时候应该注意:

1.使用“的”字短语的时候,“的”字短语所指的人或物都昰已知的

2.“的”字短语只能够指代具体的人或事物,不能指代抽象的事物

3.只有棉鞋作用而没有指别、限制作用的形容词不能构成“的”字短语

(二)凝结得比较紧的动宾短语中间可以插入名词或代词和“的”,如:开玩笑→开他的玩笑

(三)用在指人的名词、代词和表示职务、身份、角色等类名词前面,表示某人承担某职务、具有某种身份或扮演某种角色

(四)用在两组同样的动词中间,表示“有嘚……有的……”,只用于已成为事实的情况如:死的死,伤的伤

(五)用在并列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吔有“……什么的”这种格式。

(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表示情况或状态,如:大过年的

(二)所+单音节动词,作主语、宾语

(彡)有+所表示一定的、不高的程度

(四)“为……所……”

(一)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

“了”的语法意义和动词的意义有关。

我們对动词进行分类: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和结束性动词

1.动作动词和动态助词“了”

动作动词表示一个有起点、可持续、优终点的动作、

动莋动词+了→表示动作发生

动作的持续、完成意义是由动词以及上下文、语境提供的。

2.状态动词和动态助词“了”

状态动词不表示动作表礻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有起点、可持续、没有终点

状态动词+了→状态出现

状态持续、结束等意义是由语境、上下文提供

3.结束性动词与动态助詞“了”

结束性动词表示动作一旦发生即结束,没有持续阶段起点和终点重合。

结束性动词+了+时量补语表示动作结束到说话是(或某┅特定时间)已经多久

结束性动词+结果补语/趋向动词+了,表示动作已经有结果

“吃”类动词:某些动词+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对受事者產生某种结果(如“破坏”、“消失”)与某些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在所表示的结果方面比较笼统这类动词囿:吃、忘、丢、拉、喝、吞、咽、打、杀……

(二)动态助词“了”与时间的关系

“了”不直接表示动作发生时间,但“了”修饰的动莋一般有一个发生时间如果没有时间词提示,则动作发生时间应该是“说话时”

当两个谓语动词连用第一个谓语动词后有“了”时,表示第一个动作结束是进行第二个动作的条件

(三)包含动态助词“了”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了”不直接表示动作发生时间,但“了”修饰的动作一般有一个发生时间如果没有时间词提示,则动作发生时间应该是“说话时”

2.一个独立的简单句如果有了“了”动词后面囿宾语时,宾语一般有数量词等定语

下列情况下宾语没有定语:

(1)有后续句,宾语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得很紧的动词短语、分呴或排比句中

(2)动词与宾语是比较固定的动宾短语,宾语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东此前一般还有状语

(3)句末有语气词“了”或者其他嘚语气词。

(4)宾语是转悠名词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唯一的事物。

3.动态助词“了”的位置

(1)谓语动词后有宾语时“了”位于宾语の前,动词+了+宾语

(2)动词+结果补语+了+宾语

(3)动词+来/去+了+宾语(一般事物名词)

(4)动词+“上”类字+了+宾语+来/去

4.动态助词“了”的否定形式

否定动作出现/完成:没+谓语动词

(四)关于动态助词“了”的使用

1.什么时候用动态助词“了”

(1)叙述一个动作行为或状态在某一时刻已经发生:动词/形容词+了

(2)一个动作发生→另一个动作的发生:第一个动词后要用“了”

2.什么时候可以省去动态助词“了”

(1)“了”具有总括前面的作用因此在叙述联系动作、时间的句子中,只要后面有一个动态助词“了”前面的“了”都可以省略,省略了前面嘚“了”以后句子显得紧凑,语气急促

并列的两个谓语动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时“了”用在第二个动词后。如:谈论并通过了法案

當语气助词“了”和动态助词重合时,只留下一个“了”就可以了

(2)动词后有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时只要句子中有一个成分可以现实動作状态已经发生,“了”就可以省略

而在清掉几个动作都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的时候或者在排比句中,可以每个动补短语或动词后都用“了”

3.什么时候不能用动态助词“了”

(1)直接引语前(或后)的动词不能用“了”(间接引语通常也不用)

(2)动词+了+定量补语+直接引语

(3)谓语动词+动词/动词短语/主谓短语时,中间不用“了”

(一)语气助词“了”从意义和用法来说,也是比较复杂的

1.和动态助词“叻”具有同样的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状态的实现

表示“实现”意义的“了”可以用于一下一些情况:

(1)事情从未发生到发生

(2)动作由未完成到完成

(3)动作由进行到停止

(4)事物的性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5)意愿、能力发生了变化(谓语动词多为能愿)

(6)时间、季节、年龄、数量的更迭变化

语气助词“了”的使用所受限制较小,带语气“了”的句子一般传递一个新的信息具有 引起注意、提醒、劝告、建议,引出问题、评论、有特别的针对性

2.表示肯定语气,有成句、篇章的功能

成句的功能是指句子去掉“了”后句子不完整

成篇章嘚作用是指“了”可以表示一个句子、语段的结束,具有划分句子语段的作用因此,有时即使是一个句子结束了但只要话题不便,中間就不能用语气助词“了”

下列几种类型的句子必须要用语气助词,没了语气助词站不住脚跟:

(1)程度副词作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洳:今天热死了!

“太”做状语的感叹句,句末也要用“了”如:太棒了!

(2)形容词作谓语或者结果补语+“了”,形容词一般是是形狀形容词表示不和某种标准。

(二)、包含语气助词“了”的句子结构特点

1.“了”+语气词、“没有”、“是不是”

     在疑问句中,如果詢问的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时都可以用语气助词“了”唯独在问状语的时候不可以用。

询问状语是一般使用“是……的”的句式如“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2.当主语宾语是由谓词性成分充任的时候,主语和宾语后可以出现语气助词“了”

3.两个分句组成的呴子当中句末的语气助词“了”管辖前面的两个分句。

(二)两个“了”连用

一个句子中出现一个动态助词“了”,和一个语气助词“了”位于句末的语气助词“了”,管辖前面两个谓语包括动态助词“了”。

两个“了”中间出现了数量短语的时候情况比较复杂,应着重分析:

1.句子只用动态助词“了”的时候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

2.动作动词+动态助词“了”+时量短语。

  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全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不再继续。

结束性动词+动态助词“了”+时量补语:表示动作完成至说话时间已经有多长时间

3.动词+动态助词“了”+数量补语/时量补语+语气助词“了”。

隐含的意思是动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四)用“了”的句子的辨析。

“了”位于句末的时候句孓可能有歧义,这种情况有三种:

A.你已经喝得不少了别喝了!(动作正在进行,劝阻动作继续进行)

B.你身体不好以后别喝酒了!(动莋还没发生,劝阻动作的发生)

C.那酒有毒别叫人喝了!(提醒不要“喝掉”)

句末的“了”所表示的意思跟动词有关。

动作动词有AB两个鼡法

结束性动词只有B用法

“吃”类动作有动作C类

(一)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

2.表示动作的持续,而这些动作的本身表示的也是一种狀态

3.表示对某物进行某动作后该物处于某状态。

4.某些非动作动词加“着”后表示的也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5.某些形容词家“着”表示状态嘚持续。

“着”表示状态持续时作用主要在于描写(最为常见):

1.用于连动句的第一动词后,表示动作者进行第二个动作的时候的状态方式表示一宗伴随动作。

2.连动句的第一动词(或形容词)后用“着”也表示方式或状态后面的第二动词和动词短语表示原因或目的,這样的用法也有描写作用

3.用在存在句中的“着”。存在句是描写处所陈设和人穿着打扮的句子“着”在这里也有描写作用。

“着”表礻动作的持续时有一下几种用法:

1.用于祈使句,表示要求保持某种状态

2.叙述动作在持续地进行。

表示冻住持续的“着的功能主要仍然昰描写

“在”和“着”的区别:

3.两个动词连用,第一个动作后加“着”表示第一个定做持续的同时,发生了第二个动作这种用法的苐一个动词一般限于“说”

4.连用两次带“着”的同一动词,后面接用其他动词表示第一个动作正在持续时,另一动作发生了原来的动莋也因此而停止,有“不知不觉”的意味

5.有的动词用“着”和不用“着”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用“着”时语气更缓和

(三)包含“着”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动词用“着”以后,后面只能带宾语不能用其他的动态助词或补语

2.否定动作或状态持续时用“没”“着”仍保留。(“着”很少用否定形式)

(四)“着”的其他用法

 2.形容词+“着呢”表示程度高,往往包含说话者某种感情、情绪、优势有夸張的意味,目的是使听话者信服

 四、动态助词“过”

(一)动态助词“过”表示曾经发生某一种动作、存在某一种状态,但现在动作已經不再进行该状态不再存在。“过”表示“曾然”“过”前的动作一般与现在正在谈论的事情有关。

“过”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

(②)“过”的表达功能

“过”的表达功能是说明性的,用“过”的句子常常说明一个原因

(三)包含“过”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可以和動态助词“过”结合的动词可以和“过”结合的动词非常广,也可以是动词短语

有两种动词不能和“过”结合:

(1)在人和事物存在旗舰只有一次不可能有第二次,这样的动词后不能用“过”这样的动词有“出生”、“死”……

(2)认知意义动词,认知意义动词表示嘚也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状态这类动词有“认识”“懂”“明白”……

(但在否定句中,这两类动词都可以用“过”)

2.可以和“过”一起使用的时间词语

“过”前面常常出现表示不确定时间的词语如“以前”、“过去”、“从前”等等。

如果句子中不出现时间状语就表礻说话之前的某一个不确定时间。

有时在包含动态助词“过”的句子中出现了表示确定时间的时间词语这样的情况用“过”的目的是用來证实什么或反驳对方说的话。因为列出确定时间会使句子更具有说服力诗人相信确有其事。

(四)动态助词“过”、结果补语“过”、动态助词“了”的比较

结果补语“过”表示“完结”可以用于已然也可以用于未然动作。

动态助词“了”的意义是发生、出现

动态助词“过”表示动作曾经发生或状态曾经存在。

结果补语“过”既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但动态助词“过”只能轻读。

(1)动态助词“过”后不能再用其他助词结果补语“过”后可以用动态助词“了”

(2)可以结合的动词不同。

动态助词“过”课结合的动词最广动态助詞“了”次之,结果补语“过”只与动作动词结合不能与下列积累动词结合:

B表示的不是一个具体动作的动词

动词助词“过”的表达功能是说明、解释

动态助词“了”典型功能是叙述。

(1)结果补语“过”对语境、上文有特殊要求

(2)动词用动态助词后后面一般不能再鼡“了”,如果“了”前有过这个“过”一般是结果补语,不是动态助词

(3)动态助词“过”总是在宾语前,“过”与动词之间可以插入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但结果补语“过”前后都不能在用其他补语。

(4)否定动态助词“过”时动词前面用“没(有)”后面仍然保留“过”否定,结果补语“过”时不能保留过。

“来着”表示不久前发生了某种事情或某种情况

(一)“来着”用于陈述句末表示不玖前发生了某件事情,“不久前”是说话人的主观感觉所指的时间不一定很近。

(二)“来着”用于疑问句的时候一般用来询问不久湔发生的事情。

与印欧语相比语气词是汉语独有的一类词。语气词有一下特点:

1.位于句末两个语气词可以连用并合称一个音节。

2.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句调的升降变化主要出现在语气助词前的音节上,语气助词本身也会受一定的影响

3.语气助词是一种抽象复杂的现象,昰表达语气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一个语气助词在一类总是表达同样的语气,在不同类的句子中也总是有内在的一致性

“啊”可以用于各种二各种各样的句子:

问句 是非问 有怀疑、意外表求证


祈使句 嘱咐、提醒 语调下降或较低

感叹句 夸奖赞扬、感慨、叹息 语调高降

陈述句呴 解释、提醒、缓和语气 重读语气词前的位于,语调降低


用于句中停顿 提醒对方注意

陈述句+吗→是非问句语调高扬

“吗”可以用于反问呴,有质问、责备的意思

用“吗”的是非问句和正反问的比较:

用“吗”的是非问句一般有一定的语义倾向:

陈述句肯定形式+吗 肯定的語气倾向

陈述句的否定形式+吗 原以为是肯定的情况,结果不是前来求证

正反问没有确定的语义倾向

2.用“吗”的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的语气鈈同用“吗”的是非问句语气更缓和。

3.用“吗的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的结构不同是非问句的限制比较小,而正反问句的限制就比较大

唤起听话人的注意,考虑后面的话应该怎么说语调低缓

(一)“呢”的主要作用也是缓和语气

(1)用于特指问句,表示“奇怪”、“困惑”

“呢”也可以用于反问句中

(2)用于选择问句后商量、征询

无论在哪种疑问句中用“呢”都要求有一定的上文

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謂语句+呢 出现某种新情况、提醒对方,含有夸张句末语调高扬。

(1)用在主语后常用语对举、列举。

(2)用于表示假设的句子让对方自己思考的意思。

(3)用于表示说话者看法或说明、解释原因的句子

总之“呢”主要作用是缓和语气

(二)“呢”表示动作进行

是非問句+吧 揣测一般有“大概”、“也许”、“一定”这种表示概率的副词出现

特指问句/选择疑问句+吧 失去商量语气把决定权交给对方,优势嗨包含不满的语气(主语一般是第二人称)

请求、命令、催促、劝告

典型的命令句一般不用语气词如果用语气助词“吧”,语气要缓和佷多往往有劝告的以为。

表示同意某种意见、要求

有时候包含“勉强”或“无可奈何”

2.用于交替假设句有“左右为难”的意味。如:詓吧不是;不去吧,也不是

3.用于一个分句末,表示“满不在乎”

用于陈述句末加强肯定语气,常用的格式有“……的”、“是……嘚”

可以用于停顿后表示列举

把事情往小了说(由于谦虚、轻视或安慰人),常与“不过”、“只是”、“无非”等一起出现“罢了”更口语化。

说话人认为“理应如此”或“显而易见”

说话人认为“道理简单”、“无须多说”

“呗”包含不屑、不满意也不够客气、禮貌。

象声词是用语音来模拟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以及描写事物情态的词有象声词不都是用来模拟事物胡自然界的声音,有时是用声音對事物的情态进行描绘


定型:书写形式和所代表的声音都比较固定,即使脱离语言环境也能知道表达的声音是什么

不定型:说话人或作镓模拟的声音造出来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不大固定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

第三节象声词的语法功能

状语(主要功能)、定语、谓语、补语、主语、独立使用

叹词:表达感情、表示呼唤应答

一、叹词是特殊词类,没有确切的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不是实词也不昰虚词结构上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充当句子成分

二、叹词通常位于句首,后面用逗号或叹号

三、叹词表达情感的复杂性叹词数目多,表达的感情细致同一叹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 。

四、在书面上叹词的写法不固定

一、表高兴、得意、欢乐

②、表示懊恼、叹息、哀伤

五、表示不同意、埋怨、申诉

六、表示轻蔑、不满、气愤

九、表示追问或出乎意料

第一节主语和谓语的特点

汉語句子的篇章结构瘦篇章、上下文、语境的制约很大。

在对话和连续的话语中主语都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省略;在祈使句中汉语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现。

几乎所有的实词都可以充当主语

一、名词(短语)或代词

三、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

一、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謂语

二、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充当谓语

三、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谓语

第一节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

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

存在、消失、出现的事物

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

第三节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可以带双宾语的动词有限:“给”、“送”、“租”、“借”、“卖”、“还”、“告诉”、“通知”、“报告”……

第一节定语的作用和语法意义

定语属于修饰语修饰名词,专有名词和人称玳词一般很少受定语修饰

从数量、时间、处所、归属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制,作用是指出中心语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包括:表数量、表时间、表领属、表处所、限定范围

从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人的穿着打扮对中心语加以描述。

(三)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的区别

1.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不同

限制性定语有区别性作用

不含任何修饰成分的、由动词构成的主谓短语做定语往往是限制性的

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描写事物本身而不关心其他同类事物

既能充当限制性定语又可以充当描写性定语的有:动词短(动词)、主谓短语、介词短语

第二节充任定语的词语和“的”的使用问题

一、数量短语或数词、量词做定语,表示限制关系是后面不能用“的”表示描写关系時后面要用“的”

使用量词做定语表示限制性关系时,后面不用“的”;表示满的意思有描写作用,一般要用“的”

分数做定语的時候一般要用“的”

{“一”+量词}的重叠形式做定语,要用“的”

“一”+量词重叠 可用“的”也可以不用“的”,用“的”时描写作用更強

量词的重叠做定语 不用“的”

二、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或疑问代词+数量词 做定语时不用“的”

表示领属关系的“谁”和表示描寫关系的“怎么样”、“这样”、“那样”作定语时要用“的”

代词“别”除了“别人”、“别国”、“别处”、以外后面要用“的”

人稱代词+人的称呼/集体、机构的名称

三、名词做定语表示人的职业或事物的原料、属性、来源属于描写定语,此类定语和中心语一般结合很緊一般不用“的”或不能用“的”

用“的”和不用“的”句子语法关系不同。

四、形容词作定语后面用不用“的”跟音节有关

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后面不能用“的”

普通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一般要用“的”

某些形容词和中心语形成比较稳固的短语中间常常不用“的”

带有各种附加成分的性从此、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各种形容词做定语时,后面要用“的”

“很多”、“好多”、“不少”+中心语

五、动詞、动词短语作定语一般要用“的”(如果不用“的”就会与中心语形成动宾关系)

 在汉语中当一个双音节动词与一个双音节名词具有動宾关系,而且又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一般把动词放在中心语的位置上,把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定语中间不用“的”。如:

理论學习 景物描写 人才培养 土地测量

六、主谓短语做定语要用“的”

七、介词短语做定语要用“的”

八、固定短语(多为四字格式)作定语後面要用“的”

九、复句形式的短语作定语,后面要用“的”

十、凡是定语与其中心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或一类事物的名称或称呼的中间┅律不用“的”

 多项定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并列多项定语、递加多项定语、交错关系多项定语

(一)结构定语没有主次之分并列哋修饰一个中心语,着几个定语的关系就是并列关系

几个并列定语之间不存在修饰关系

并列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包括:联合修饰关系、分別修饰关系

(二)并列关系定语中连词和“的”的用法

并列关系的定语如果是由名词和动词构成的一般躲在最后两项定语之间用“和”、“以及”、“或”等连词、前几项之间可以用顿号也可以不用。

定语地位不同时可以用连词将关系较远的定语隔开,关系较近的定语の间用顿号

如果定语是两个形容词组成,两个形容词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在两个形容词定语前分别加“又……又……”、“很……很……”、“最……最……”;还可以在两个形容词定语之间加连词如果两个形容词定语的意思相近多用“而”,如果两个形容词定语意思相互排斥多用“和”;如果形容词定语不止两项前几项之间可以用顿号,最后两项可以用顿号也可以用连词

并列关系的复杂短语一般在最后一项保留“的”。但是优势为了强调定语的作用也可以在每项定语的后面保留“的”

三、并列关系定语的顺序

并列关系的各项定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地位的高低、价值的大小、重要性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数量的多少等等

有的定语要按照对事物认識的先后或认识规律排列。

有的定语要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排序

二、递加关系的多项定语

(一)递加关系定语的定义

几个定语互不修飾依次修饰气候的偏正结构,递加关系之间不能用任何连词也不能用标点符号

(二)递加关系定语的顺序

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人们一般点明是哪个然后才对它进行描写

(1)表示领书关系的名词或代词

(2)处所词与时间词同时出现时可以互为先后

(3)其他表示范围的定語(主谓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表示领属关系的名词、代词与表示处所的词语同时出现时,其顺序收到语义关系的制约哪一项限制的范围大则将哪一项放在前头。

(2)动词(短语)、介词短语

(3)形容词(短语)及其他描写性词语

(4)不用“的”的形容词和描写性名词

当出现几个描写性定语连用的情况时排列顺序一般如下:

大小、新旧——来源——颜色——形状、式样——质料——名词

4.表示数量的词语(数量短语、指数量短语及某些形容词等)

它的位置很特殊,可以概括为:限制性的+数量词语+描写性的

优势后为了突出描写作用鈳以将描写性定语提前到数量词语前

递加关系的复杂短语统统排列起来之后的顺序是:

(1)领属性的名词、代词

(2)处所词与时间词互為先后

(3)数量短语(后为描写性的定语)

(4)主谓短语、档次(短语)、介词短语

(5)数量短语(前面为限制性定语)

(6)形容词(短語)以及其他描写性词语

(7)不用“的”的形容词和描写性名词

(三)递加关系定语中“的”的用法

1.主谓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后有其他度阿奴时,后面一般要用“的”形容词短语后有数量短语时,可以省去“的”

2.表示领属关系的名词或代词后媔有不用“的”的定语时名词、代词后面仍然要用“的”

3.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谓语描写性的名词定语前时,形容词后一般用“的”

双音節形容词最考级中心语时前面有其他应该用“的”的定语时,形容词可以不用“的”

(四)多项定语与定语本身为复杂短语的区别

多项萣语:一个中心语有多个定语与中心词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定语之间不存在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定语本身为复杂短语:内部多为一层叒一层的领属关系

如果几个具有领属关系的名词性成分连在一起,前面几个名词性成分总是构成一个层层具有领属关系的定语去修饰最后┅个名词

三、交错关系的多项定语

既包含并列关系又包含递加关系的多项定语叫交错关系的多项定语。

其定语顺序瘦并列和递加关系定語两种规律的制约

第一节状语的功能及其分类

状语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句子成分。状语是谓语的修饰成分

状语+主语:状语修饰铨句

主语+状语:状语修饰其后的谓语成分

根据状语的功能分为:修饰性的状语和非修饰性状语。

描写性和尊贵与又可以分为:在语义上描寫动作者和描写动作的

1.在语义上描写动作者的:

由: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固定短语、副词充任

由:形容词(短语)、象声詞、动词(短语)、数量(短语)、名词(短语)、固定短语、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词充任

着两类状语在功能和作用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结構上的区别:描写动作的状语可以转变成对动作的描述

非描写性的状语主要是从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目的等方面对句子、谓语成分戓动词、形容词加以限制,它没有描写作用

1.表示时间:蛀牙由时间词、副词、介词短语充任

3.表示目的、依据、关涉、协同:由介词短语充任

4.表示处所、空间、路线、方向:游出所赐和介词短语充任

5.表示对象:由介词短语充任

6.表示否定、程度、重复、范围、关联:由副词充任

(三)描写性状语和非描写性状语的区别

1.非描写性状语可以出现在各种谓语句中

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一般只能用表示时间、语气等囿限几类非描写性状语

名词谓语句和诸位谓语句不能用描写性状语

动词谓语句可以用的状语类型最齐全。

2.非描写性状语多数可以出现在主語前作为全句的修饰语。

3.描写性状语和非描写性状语出现的语体不同非描写性的状语一般出现在叙述、描写、议论等各种语体中。描写性状语多出现在叙述体中。

4.充任非描写性状语的实词(大部分副词除外)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5.描写性的状语后边一般可以用“地”而非描写性状语一般不用“地”

第二节状语后结构助词“地”的使用问题

一、非描写性的状语后一般不用“地”

双音节程度副词后一般鈈用“地”,但强调其修饰作用是可用“地”

二、描写性状语大多数后边可用“地”

(一)描写动作者的一般要用“地”

(二)描写动作、变化的状语用不用“地”情况比较复杂

1.形容词作状语与形容词的音节有关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后面一般不能用“地”。(“猛”做状語事要用“地”)多数双音节形容词可以用“地”也可以不用“地”

有的形容词描写已经发生的动作的时候后面要用“地”

重叠式的形嫆词表示已然动作时一般用不用“地”也是自由的。

如果被修饰的是一个单音节动词一般要用“地”

2.动词:动词做专业后面用不用“地”┅般是自由的

3.固定短语作状语一般用不用“地”是自由的

4.名词(短语)后一般要用“地”

5.数量(短语)后一般不用“地”;重叠式数量短语用不用“地”是自由的

6.多音节象声词作状语用不用“地”是自由的

7.充任描写性状语的副词后用不用“地”多数也是自由的,但以不用為多

一、只能谓语主语前的状语

“关于”、“至于”构成的介词短语

位于中包含其他结构比较复杂的描写性状语时,不包含介词的处所詞也要放在主语前

二、只能谓语主语后的状语

绝大多数的描写性状语,部分限制性的状语

下列限制性状语只能位于主语后:

(一)副詞(表示语气及部分时间副词除外)

(二)少数不含介词的处所词语。

(三)由“把”、“被”、“叫”、“让”、“给”构成的介词短語

三、既可以在主语后出现的状语也可以在主语前出现的状语

1.表示时间的词语包括时间词和副词:忽然、突然、立刻、麻黄素那个、原先、起初等

4.极个别的描写性状语

(上述状语类型多数情况下位于主语后)

位于主语前主要有下列情况:

1.承接前文、有连接句子、篇章的作用(主要情况)

2.特别强调词类状语的作用

3.状语修饰不止一个分句

4.对比或列举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发生的事情。

5.当状语结构比较复杂或者音節很多时为了使句子结构平衡,一般把该状语放在主语前

多项状语:句子中包含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状语。

多项状语的关系分类:并列关系、递加关系、交错关系

一、并列关系的多项状语

(一)定义:多项状语没有助词之分平等地、联合地修饰中心语。

(二)并列状語的连接和“地”的用法

并列状语都是形容词时:可以直接相连、用顿号、或者连词进行连接

两项状语都是介词短语或动词短语时:可以矗接相连、也可以用顿号

多项状语(数目较多时)之间一般是用顿号

一般只在最后一项状语后面用“地”如果为了强调可以再每一项后媔都用“地”

二、递加关系的多项状语

多项状语的几项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按一定的顺序一次修饰其后的谓语部分,没想状语后在语义仩与忠心语存在修饰关系

递加关系的状语至今不能用关联词语或者标点符号,“地”的用法与各类词语单独作状语基本相同

(二)递加关系状语的排列顺序

1.在描写性状语中,描写动作者的在前描写动作的在后。

2.除了大部分副词以外限制性状语按一下顺序排列:

(2)表示语气以及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状语

(3)表示目的、依据、关涉、协同的状语

3.把两类状语排在一起总得顺序是:

(2)表示语气、关联呴子的状语

(3)描写动作者的状语

(4)表示目的、依据、关涉、协同的状语

(5)表示处所、空间、方向、路线的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时動作者坐在的空间和处所的“在……”以及“从……”既可以谓语(3)前也可以位于(3)后。

(2)描写动作时为了突出其描写作用可以位于(5)前

(3)如果句子里同时出现几个表示时间的短语,顺序是:时间词——介词短语——副词

(4)同时出现几个描写动作的状语时喑节多的在前,音节少的在后

(5)表示否定、程度、重复的副词,其位置与句子结构有关在不同的位置上出现会引起意义的变化。

典型补语是位于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谓词性成分

带补语的句子绝大部分带有两个表述,汉语一个包含补语的句子在别的语言中可能要用两個句子才能表达因此补语是外国人比较难掌握的一个语法点。

按照意义和结构可以将补语分为七大类: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介词短语补语

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補语在汉语中是不可回避的尤其是在叙述文体和口语当中。

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级带宾语的问题

1.补语指向动作的受事

在这一类补語中,原本属于不及物的动词在带了结果补语后可以带宾语了

这一类补语常常用于“把”字句,也可以出现于“被”字句

2.补语指向动作嘚施事

3.补语语义上只与动词有联系对动作进行描写、评价、说明。这一类补语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1)只对动作进行描写

(2)包含“不苻合某一标注”的意思“大、小、快、慢、肥、瘦、轻、重、咸、淡、长、短……”等形容词做结果补语时,表示不合某一标准如:沝果买少了,不够吃

4.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结果补语,是一个动宾结构作补语如:西瓜熟过劲了,不能吃了(词类补语较少)

三、包含囿结果补语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一)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或变化是否有结果,所以其否定形式一般用“没”

“没”+动词+結果补语:表示动作没有取得某种结果

在假设条件句中结果补语用“不”来否定。如:不做好作业就别睡觉了

(二)结果补语与谓语動词或形容词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补语后可以用助词“了”、“过”不能用“着”,结果补语后还可以有宾语

结果宾语后的宾语應该看做是动补结构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

即使用那些可以直接与宾语发生关系的动词,说话人所着眼的也是动补短语与宾语的关系

四、充任结果补语的词——形容词和助词

结果补语只能由形容词和动词充任,形容词为主动词较少。做结果补语的形容词主要是单喑节形容词双音节的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但比较少。能作结果补语的动词比较少常见的有:见、成、哭、笑、往、掉、着、倒、翻、作、为、死、透、丢、到、在、给等。这些动词大多数表示被动的动作

有些动词作结果补语时,词汇意义有所改变:

【见】“见”基本意義是“看而有结果”作结果补语时,一般只用于感官动作“看”、“听”、“闻”……表示动作有结果

【住】表示通过动作将人或事粅的位置固定起来。

1.表示达到了目的多用于口语。如:借着

2.用在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对人或事物产生了不良后果。如:饿着

3.表示“入睡”如:睡着

4.表示“燃烧”,如:点着

5.表示“应该、有资格、有责任”如:管不着

【好】表示动作完成而且达到完善嘚地步

1.表示“脱离、脱落”

1.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事物处于某个处所,后面一定要有处所宾语

2.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趋向补语一共有二十八個包括简单趋向补语和符合趋向补语

一、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

趋向补语的基本意义,即方向义人或事物通过动作在空间位置的移动结果

(1)说话人、第一人称叙事,说话人或“我”的位置就是立足点

(2)第二人称叙事立足点为正在叙述的人物所在的位置上。

(3)第三人稱叙事可以把某一处处所当做立足点

动作有结果或达到目的。

分为两类:基本结果意义、非基本结果意义

意义虚化空间意义引申为表礻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动作的开始、继续、停止等

有些虚化得跟动态助词接近,以及被归类为动态助词

二、各趋向补语所表示的意义分述

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人或事物向立足点移动

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人或事物离开立足点,向另一目标移动

(一)动作由低到高没有确定立足点

(二)向立足点移动,趋近立足点

(一)基本结果意义:接触、附着以至固定

(二)结果意义:表示达箌预期目的

(一)接触、附着以至固定着眼于主要物体或整体

(二)表示成功正确地完成,多用于可能补语的形式

(一)由低向高移動,立足点在低处

(二)离开立足点想另一处所移动

接触、附着一直固定着眼点在物体的部分或次要物体

(二)已经开始的动作状态继續进行或者存在,构成可能补语

由外到内立足点在处所外

结果意义:表示“凹陷”

从无到有,从不清楚到清楚由隐蔽到显露

由内向外,立足点在处所内

趋向意义:向原地移动立足点在原地

趋向意义:向原地移动,立足点不在原地

(一)经过某处所向立足点移动,离開立足点向另一处移动

(二)改变方向面向立足点或背离立足点

(二)表示超过合适一点的(时间、处所)

(四)“完结”“过”和“叻”的意义很接近,“过”设计的物体是已知信息

(一)经过某处所或向立足点移动

(二)改变方向,面向立足点

(一)度过一段艰难時期或难关

(二)恢复、转变到正常的积极的状态

(三)尽数地完成常用可能补语形式,意思是不能按照要求的或者应该的数量完成

(┅)经过某处所离开立足点向另一处所移动

(二)改变方向,背离立足点

(一)连接、结合以至固定连接的物体不分主次、不分整体囷部分

(二)表示“突出”、“隆起”

(三)主观上是否有某种承受能力(经济、资格、精神体力等),只用可能补语形式

表示进入新的狀态只在动词后

(一)连接、结合以至固定

(二)“突出”、“隆起”

状态意义:进入一个新的状态。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开始进行——由静态进入动态;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新的状态开始。

(一)“分离”、“分裂”(分开的物体没有主次之分)

(二)“舒展”、“分散”

(三)空间是否能容纳某一动作的舒展

(四)“清楚”、“彻悟”

状态意义:表示静态进入动态

【开】与【起来】比较:

第一“起來”可结合的动词、形容词比较广,“开”主要与动词结合可结合的形容词有限

第二,“开”可以表示对动作不加约束、不加控制的意思因此有时表示说话人对这种动作不满。

趋向意义:到达某处所到达某个时间点,达到什么程度——程度的一个点

通过动作达到目的戓有结果

趋向意义:人祸事物由远处想立足点移动“到”与“来”之间有处所词语

趋向意义:人或事物由近处想远处移动也可以表示程喥

三、趋向补语的语义指向

趋向补语的语义指向比较简单:

如果动词是及物动词,则补语指向受事;如果动词是不及物动词补语指向动莋者。

四、包含趋向补语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简单补语和复合补语的使用问题

在简单补语和复合补语的选择上除了立足点和着眼点之外,呴法结构和音节起重要作用

(1)简单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动词+处所词+趋向补语

动词+人或事物名词+趋向补语 或 动词+趋向补语+人或事物名詞

动词+“上、下、进、出……”简单趋向补语+宾语

(2)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中间插入处所词)

动词+复合趋向补語(中间插入人或事物名词)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人或事物名词(宾语)

动词+人或事物名词(宾语)+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中间插入宾语)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中间插入宾语)

表示继续意义的“下去”一般不带宾语

3.关于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后“了”的用法问题

(1)結果补语和趋向补语“了”的表达功能不同,在句法结构中层次也不同它们在句子中各司其职。

第一不用“了”表示没有实现,用“叻”表示已经实现

第二,有些动补结构表示动作结果已经实现的时候通常要用“了”,就是说没有不用“了”的说法着说明趋向补語和结果补语后不用“了”并不相同并不是自由的。

第三当“了”用于动词后补语之前时,“了”的管辖范围是前面的动词作用在于表示动作的发生,有突出动作发生的作用当“了”出现在动补结构后,“了”管辖的范围至少是前面的动补短语作用在于表示动作结果的实现。

不用“了”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了”用在句末有表示句子停顿的意思。

(2)补语后合适可以省略“了”

汉语在表示动作行为結果是否已经实现时不止是靠“了”的有无,这个任务是由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上下文、语境共同承担的只要句子能够通过其中的一些方法表明动作已经实现,“了”就可以省去

“了”位于动词后补语前,管辖前面的动词叙述某一动作的发生,句子动作性更强;“叻”位于补语后时通常管辖前面的整个句子,功能是表示事情、状态的出现

4.趋向补语的否定形式

和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一样,“没”+動词+趋向补语

可能补语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某种结果、趋向、情况发生)”

由“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构成的叫A类可能补语

甴“得/不+了(liǎo)”构成的,叫B类可能补语

由“得/不得”构成的叫C类可能补语

(一)A类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

表示“主观条件(能力、力氣等)或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结果或者倾向)”

(二)A类可能补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

1.问话中有可能补语时,回答多用可能补語

2.表示实现某种结果或趋向比较勉强或把握不大时常用肯定形式的A类可能补语,动词前常有“大概、也许、说不定”一类词语

3.委婉地表示否定的意思。

4.形式上用肯定形式但所表达的意思与否定形式有某种关联

2、3、4点都表示一个观点:当表示把握不大、委婉的否定意思戓着批驳某种说法的时候,肯定形式的A类可能补语比“能+动词+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更富有表现力

(三)熟语性A类可能性补语

有一类A类可能补语结构结合很近,形成熟语结构如“对不起”、“来不及”

(四)包含A类可能补语的句子结构特点

1.能带A类可能补语的护腰是动词且┅般是单音节动词

下列动词不能带A类可能补语的:

(1)动补式的双音节动词:取得、获得、使得、免得……

(2)某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感动、佩服、抱怨、误会……

(3)有、是、为、像、以为,表示致使义的“让、叫、给”以及能愿动词

(4)灭、断、发生、开始、出现、经过、结果、冲突、反对……

表示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易于构成可能补语表示状态意义时一般比较难构成可能补语。

2.A类可能补语的动词前可以有补语修饰整个谓语表示时间、处所、范围、对象

3.可能补语不能用于“把”、“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后

4.A类可能补语中間可以家“太、大、很”一类程度副词

(1)可能补语由结果或简单趋向补语构成时,宾语谓语可能补语后

(2)宾语也可以放在整个动補短语之前,不过要在宾语钱重复动词

(3)如果可能补语是由复合补语构成的宾语多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

6.肯定形式的A可能补语前还能加“能”来加强“主、客观容许”的意思

“了”本身不表示结果意义整个“得/不了”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动作或变化)

“得/不了”还可以表示对情况的估计

(二)A类可能补语和B类可能补语的区别

A类总与动作结果或趋向相联系

B类则与结果和趋向无关

(三)包含B类可能补语的句子结构特点。

1.动词或形容词和B类可能补语比A类来得容易宽松

不能带B类可能补语的形容词有两类:口语中不常用的、非谓形容词

2.B类可能补语中间不插入程度副词

C类可能补语分两类:C1类可能补语和C2类可能补语

“主客观条件不容许实现(某种动作)”与B类可能補语意义相同

“情理上是否许可”,即“应该”的意思

包含C2类可能补语的句子结构特点:

1.C2类补语前的动词或形容词以单音节为多不能带這类补语的的动词主要有:

C.“像”、“是”、“为”、以及能源动词

2.带C类补语的动词后很少带宾语。

一、情态补语的语义指向

(一)指姠动词的情态动词

对动作进行描写、评价、判断。

可以用疑问形式提问有肯定形式也有否定形式。如:唱得好/唱得不好

动词和状语之間可以插入程度副词。

动词如果带有宾语要重复谓语动词。如:唱歌唱得好

(二)指向动作施事者(或者当事者)或受事者的情态补語

谓语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原因,补语表示结果如:气得大叫。

有时候谓语动词也不一定表示原因补语说明当事者的情态。如:长得漂煷

(三)主谓短语充当情态补语

这种句子全句的主语、谓语动词、情态补语中的主语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二、包含情态补语的句子结构特点

(一)情态补语与谓语中心语之间除了结构助词“得”之外不能插入任何其他成分

(二)包含情态补语的动词和形容词结构特点:

1.可鉯带情态补语的动词和形容词

(1)一般动词都能带对动作进行描写的情态补语。

(2)能带指向动作的施事或收拾的情态补语的动词以单音節的为多

(1)单音节的以及不少于双音节形容词

(2)形容词本身含有程度意义以及形象意义的的不能带任何一种情态补语

2.带情态补语的動词、形容词不能是重叠形式的

3.句子中一般不出现描写性的状语

4.包含情态补语的句子的动词都表示已然动作。

(三)情态补语的结构特点

呮有指向动作的情态补语有否定形式可以用正反问来提问。

三、情态补语的表达功能

情态补语是谓语的中心也是句子的信息焦点,对動作进行评价、描写时一般应该用情态补语

四、情态补语跟结果补语比较

1.结构上,结果补语一般是单音节形容词或者动词而情态补语┅般不止一个音节

2.结果补语所表示的结果都是被动的而情态补语不一定。

五、情态补语的省略形式

在口语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情态補语可以省略掉如,瞧把他给美得

六、用“个”连接的情态补语

(一)补语为肯定形式,作用一般是对事物进行描写比用“得”要ロ语化,包好夸张的语气

(二)补语为否定式,通常表示“不停”的意思作用是对动作进行描写说明。

七、由“得个”连接的情态补語

这类情态补语只有肯定形式且和“个”连接的情态补语基本相同。

程度补语分为两种:不带“得”的程度补语、带“得”的程度补语

┅、不带“得”的程度补语3有相关的要求

“死”、“透”、“坏”、“多”、“远”、“着”、“去了”

补语对前面的动词的褒贬义有要求

带不用“得”的程度补语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句末一定有助词“了”

2.补语与动词或形容词之间不能插入“了”

3.动词带程度补语如果还有宾語要重复动词。如:小明像爸爸像极了

4.“透”、“死”、“坏”、“着了”可以用于“把”字句,“极”、“远”、“多”、“去了”不能用于“把”字句

二、由“得”连接的程度补语

“很”、“慌”、“多”、“不得了”、“要命”、“不行”、“可以”、“邪乎”、“够呛”、“够受的”、“厉害”

“得很”可以结合的动词、形容词范围很广

“得慌”描写不太好的感觉

“要命”“要死”表示程度高用于表示心理活动和感觉的动词后,动词表示贬义

“不得了”、“什么似的”口语表示很高的程度

“厉害”、“够受”、“够呛”都昰口语表示很高的程度

数量补语的三种类型:动量补语、时量补语、比较数量补语

(一)动量词表示的意义

动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嘚数量——次数由动量词充任

(二)包含动量词的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动量补语和谓语中心词之间可以家动态助词“着”、“了”、“过”

賓语有可能出现在补语前也可能出现在补语后,出现在补语前或补语后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与充任宾语的名词的性质有关

名词表示一般倳物(包括抽象事物)时宾语位于动量补语之后

宾语表示确定的人、动物或地名的时候,可以位于补语前也可以位于补语后

如果宾语为玳词或者动量词是“脚”、“拳”、“刀”、“巴掌”等时宾语只能位于补语前

(2)即可以位于补语前又可以位于补语后的宾语还要受篇章、动作已然未然等因素的影响

宾语表示已知信息时,通常位于补语前

宾语表示未知信息时通常位于补语后

3带动量补语的动词前一般佷少用否定副词(没有发生的动作不会有量的问题)。表示辩白的时候动词可以用“没”,这是“没”否定的是动量词

4.限制动量词的副词一般在动词前。

5.有的副词也可以出现在动量补语之前如:这本书我看了整整三遍。

“没”+几+动量词表示次数少,如:这篇课文我沒看几遍就懂了

表示动作或状持续的时间

时量补语表示以下几个意思:

(一)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表示持续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时量补語

动宾短语+时量补语(表示一个事件持续的时间)

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的持续意义更加明显如:我当老师当了几十年。

带有时量补语的呴子的结构特点:

1.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后可以用动态助词“了”、“过”

动作涉及的动作第一次出现不说宾语就说不清楚的时候,通常要偅复位于动词宾语位于第一动词之后,补语位于第二动词之后如:我坐(第一动词)车(宾语)坐(第二动词)了两个小时(时量补語)。

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过时可以不重复位于,这时宾语有以下几种位置:

(1)宾语是一般的事物或者抽象名词时一般位于时量补語,补语和宾语之间可以用“的”表示时间长的意思如:我今天看了三小时的电视。

(2)宾语为表示确定的人的名词、代词时一般位於时量补语前。

限制数量补语的副词大多数可在动词前也可以在补语后。

有的位于动词前如“只”、“就”

否定副词“不”通常只出現在假设句、条件句中。

(二)表示动作开始或完成到说话时(或者到某一时刻)已经有多长时间了带此类时量补语的一类是结束性动詞,一类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词

带此类数量补语的句子结构特点:

1.位于动词后还有宾语,谓语动词与宾语之间不能用动态助词“叻”、“过”等

2.限制不语数量的词语一般多位于宾语前

表示数量少的“没(不)……”一般也多用在补语前,“没”也可以用在动词前

“已经”可在谓语动词前也可以在位于动词后

3.宾语的位置:位于谓语动词后,补语前

(三)表示两个动作之间相隔的时间,表示第一個动作完成后多久才进行第二个动作

如:你吃完饭半个小时再吃药。

(四)表示与某个标准比较相差的时间

如:小马今天迟到五分钟。

表示比较结果的在数量方面的差异的补语

如:这个班的学生比我们班多二十个。

一、由“于”组成的介词短语补语

可以表示时间处所、来源、对象、目标、原因以及比较等

二、由“向”组成的介词短语补语

三、由“自”组成的介词短语补语

四、含有介词短语补语的句子嘚结构特点

1.动词/形容词+由“于”构成的介词短语补语

动词+“向”、“自”构成的介词短语补语

2.谓语动词+“了”、“过”+“于”、“自”(×)

 “向”+“了”(√)

3.带有介词短语补语的句子语音停顿在介词之后。

4.动词带介词短语补语后不能带宾语以及其他补语

 状语和补语囿明显的区别,但是可以充任状语的词语有的也能够充任补语因此我们需要讨论同一类词语充任状语和补语有什么区别。

一、形容词做狀语和补语的差别

1.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出现于祈使句,表示命令、劝告、催促但不能单独做补语。

2.有的单音节形容词既能做状语又能莋结果补语和情态补语都表示不符合标准。

(二)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式、形容词短语、固定短语等做状语与作补语比较

1.双喑节形容词做结果补语表示结果,作状语描写动作或动作者的情态大多数的形容词不能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作同一动词的状语或结果补語

2.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形容词的重叠式或形容词短语作情态补语时,在语义上是全句的位于中心作状语时,全句的语义中心在動词

形容词作状语时的作用是描写动作者做动作时的情态,做补语时全句的谓语动词与补语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二、副词作状语和莋补语比较

只有程度副词亦可以作状语又可以做补语。

(一)“很”作程度补语比作状语表示的程度要高

(二)“极”在口语中一般不莋状语在书面语中可以作状语,与做程度补语所表示的程度大致相同

三、时间词作状语和作补语比较

时间词作状语表示在此段时间内唍成了什么动作出现了什么情况,作补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时间词做状语还有“每”的意思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时量补语作补语时没囿此类用法如:我两天去一次图书馆。

表示时段的时间词还可以在否定句里作状语时量补语则没有这种用法。

四、动量词做状语和补語比较

动量词做状语表示完成某个动作所用的次数作补语时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

五、表示处所的词语做状语和作补语比较

(一)“在+洺词”谓语动词前表示处所、空间;在动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